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1期)县妇联领导到我校帮扶贫困留守儿童

(21期)县妇联领导到我校帮扶贫困留守儿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1:37:21 | 移动端:(21期)县妇联领导到我校帮扶贫困留守儿童

(21期)县妇联领导到我校帮扶贫困留守儿童

郎德小学教育简讯

第二十一期

郎德镇郎德中心学校201*年6月30日

县妇联领导到郎德小学帮扶贫困留守儿童

201*年6月30日下午,县妇联副主席毛家慧一行到我校看望贫困留守儿童,并给他们送来了慈溪市妇联的结对帮扶资金人民币1800元。这是县妇联领导又一次为我校牵头联系到的帮扶项目。

毛主席还向校领导及各班主任了解各班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并与贫困留守儿童们亲切交谈,详细的了解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要勇于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会坚强,知难而进。毛主席还表示,今后还要尽力

为孩子们联系更多的帮扶项目,让社会的好心人士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

我校的贫困留守儿童们大方地与毛主席一行话家常。收到帮扶资金

后,同学们都非常激动,表示无论父母在不在家,生活有再大困难,都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郎德中心校供稿)

扩展阅读:县妇联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流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永嘉县妇联张静

为了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改善我县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状况,近日,县妇联赴上塘、瓯北等地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生存状态、学习状态、情感体验和社会支持五个方面做一个全方位的调研。调研主要采用问卷结合访谈的形式,调查对象主要是上塘城西小学、城西中学和瓯北二小、瓯北五中的170名留守儿童。问卷一共发放17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为100%。同时我们就有关情况访问了各学校的校长、班主任。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分析

永嘉县有近2.8867万名“留守儿童”在家缺乏父母照顾,大多随亲戚朋友居住,有的甚至自己一人生活。其中,劳务大军大多集中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带。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86%留守儿童不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家长文化程度相对比较底,90%是初中及以下毕业。在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大多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占40%,与其他亲戚生活一起的占40%。其中96%的家长3个月至1年回家一次,4%的家长是一年以上或长期不回家,这些关怀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家庭大都为经济状况所迫,不得以而出去打工。在对于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留守学生不希望父母出去打工,主要原因集中在想念父母在家时的温暖和关怀,担心父母在外打工太辛苦。说明留守儿童对自身的家庭状况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对父母出去打工的缘由能够给予理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家庭的生活状况和父母在外工作的艰辛程度给留守儿童心里留下了较深的印记。

(二)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对自己现在在家吃饭和穿衣很满意的占47%。在生病的时候,7%留守儿童是自己找医生看病、买药。由于缺少与父母沟通,26%儿童不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而只有33%留守儿童的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是在学校老师处获得的。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并未减弱,绝大部分成年人外出务工时都会对子女的生活做比较放心的安排。外出后,他们在经济上给予充分的支持,调查发现所有留守儿童都有充足的零花钱,其中66.6%的留守儿童每个月的生活费超过50元。但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还有4%的留守儿童经常有通宵上网玩游戏的现象。(三)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分析

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的调研主要从学习兴趣和在其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如何解决来了解。据统计结果显示,100%留守儿童是喜欢上学的,因为这样能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而且还能和同学一起玩。但是有17%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兴趣下降了,又由于农村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帮助孩子学习,在问及在学校碰到“问题”时,有14%的留守儿童是自己独立解决的,有10%是打电话向父母求教,有53%是与同学一起探讨完成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的学习基本上处于无人督促的状态。在学校也很少有成绩拔尖的学生。(四)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与其子女及临时监护人联系,询问子女在家生活、学习情况,给予问候,23%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一天联系一次,50%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一周联系一次。在外出父母可联系中,父母谈的最多的学习成绩及学校情况,其次是询问身体状况、饮食、穿衣等情况,再次就是注意安全等问题。当问及心目

中最重要的人是谁时,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选择是自己的父母,其次是朋友和爷爷奶奶。在问及对自我状态的理解时,77%留守儿童希望有个知心人经常谈心,有73%留守儿童对自己的认可是说不清的态度,40%留守儿童在很想念父母的时候会觉得很不开心。由于缺乏父母正确的疏导和引领,留守儿童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交往、适应等各种能力评价时不是很明确。

(五)社会支持情况的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40%留守儿童想参加社区(村)为留守儿童青少年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当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或坏人时,110报警是首选,其次是向同学朋友帮忙,再则是向邻居或亲戚、老师、打电话父母求救,也有20%的通过自己想办法决绝。当问及是否需要设立“代理家长”制度来帮助留守儿童时,30%留守儿童表示需要。有40%留守儿童表示需要成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来帮助留守儿童。当问及对此调查还有什么想说的?“我希望父母能多陪陪我,不要让我们感到孤独”;“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时间去关爱和关心留守儿童,多为留守儿童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帮助我们找回被爱的感觉……”更是留守孩子们留在问卷调查上的心声。二、存在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学习、心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及亲戚代理抚养,由于爷爷奶奶及代养亲戚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父母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

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二)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是“自我消化”。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三)道德品行问题

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如沉迷上网游戏、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

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三、对策与措施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是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的孩子的。因此,全社会和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领导、组织、协调和保障优势作用,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和监护网络。要积极筹备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公安局、工商局、司法局、关工委、妇联、团委、文明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温暖之家”的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应采取如下一些措。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生活。

各乡镇要就地发展经济建设,作好“原生态”经济文章,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可以增强农村儿童受教育质量。(二)主动发挥组织优势,维护儿童合法公益。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一是可以通过学校的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

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妇联、共青团要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精心组织实施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特色活动,通过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要继续推进儿童公益事业,多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课后、双休日、寒暑假时留守儿童难管理的现状。充分发挥各地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作用,切实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而一般农村人包括一部分农村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因而优化社区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由基层学区或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村委会以及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组建的教育和监护体系的成员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和适当外聘一些专职人员组成。提高社区领导(在农村一般是村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提高保障社会救助,切实解决生活困难。

健全特殊困难流动留守儿童的档案,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其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根据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营养状况,制定干预措施,组织编印科学实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开展儿童营养、喂养知识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等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通过提高父母和抚养人相关知识水平,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率,改善留守流动儿童健康状况。要抓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利契机,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享有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效解决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

(一)争取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

根据永嘉流动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他们的成长环境、心理特点、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问题,必须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但目前基础差,条件复杂,

各部门都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模式和固定的活动场地,也没有一定的财政预算经费作保障,这为作好该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建立流动留守儿童成长数据库

通过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从学前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留守儿童登记册,详细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自身特点、存在问题等的发展动态。以便我们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学校、社区建立(完善)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阵地,家长学校也是沟通家庭、学校、社区的金桥,各学校、社区务必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家长学校,落实专人负责,利用我们的义务宣讲团或聘请专家,通过不定期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家长的素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擦

亮这面镜子,就是塑造优秀的孩子。(四)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切实肩负起各学校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解决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的环境,推动留守孩子家园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在当地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乡村、社区和学校展开,按照统一的标准,每一所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都将设“快乐活动室”、“亲情工作室”、“爱心阅览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园地、交流平台、娱乐场所和健身阵地。借鉴希望工程模式建立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并常年接受社会的资助,又从机制上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的经费来源,通过聘任专门的志愿辅导员,常年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弥补留守儿童在情感和精神上的缺憾,调动了他们生活、学习的积极性。

(五)向全县妇女发出倡议,招募“爱心妈妈”。

启动“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招募“爱心妈妈”活动的意义、目的,向全县妇女发出倡议,招募“爱心妈妈”。“爱心妈妈”采取“一帮一”,或者“一帮二”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达到“帮教一个孩子、稳定一个家庭、安宁一个地方、造福一个社会”的目的。

(六)实施永嘉县“家庭教育援助行动”--“幸福家庭三人行”普及工程五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推进全县家庭教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促进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身心和谐、健康成长,建设因家庭教育而和谐和幸福的社会。特制定本规划。

儿童是家庭的花朵,大手牵小手,全家乐悠悠;小手牵大手,齐心填代沟。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成功在社会。惟有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为一体来引领好我们的孩子,这才是我们最终的期盼!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1期)县妇联领导到我校帮扶贫困留守儿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1期)县妇联领导到我校帮扶贫困留守儿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1期)县妇联领导到我校帮扶贫困留守儿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2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