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1:43:45 | 移动端: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伊宁县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设

工作总结

201*年,伊宁县优质高效养牛技术集成推广项目获自治区科技兴新办立项,项目建设期为201*年1月至201*年12月。两年多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较好的落实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项目总体进展情况

一是完成了优质高效养牛技术集成。项目建设一启动,我县九聘请专家、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对细管冻精、胚胎移植、性控冻精、青黄贮调制、全价饲料配比、暖圈建设、肉牛快速育肥、奶牛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生产等技术进行了认真筛选、完善,形成系统规范的优质高效养牛技术标准体系,编织成简明、易懂的《高效养牛技术集成手册》,印发给基层技术员、养殖示范户,对建设项目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我县对引进推广牛细管冻精配种技术、牛性控冻精配种技术、秸秆调制技术、无公害饲养技术给予资金补助,201*年至201*年2月累计完成牛冻精冷配改良60520头,完成性控冻精改良1100头,推广无公害饲养技术2660户。建设标准化暖圈73座,新建青黄贮窖270多座,对300多户养殖户的秸秆调制工艺进行

了改造,推广秸秆调制技术1000余户。

三是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建设了10了优质高效养牛示范乡、20个优质高效养牛示范村,启动建设了7个高效养牛小区,培育高效养牛示范户987户。示范户奶牛平均日产奶量达到100公斤以上,育肥牛平均产肉量在162公斤以上,项目已完成8万头奶牛,12万头育肥牛的技术集成推广。

四是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两年来,扶持建设40个集门诊治疗、配种、鲜奶收购及销售饲料为一体的村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点,新建8个乡镇标准化服务站,组织114名技术员、名科技特派员包村、包户开展优质高效养牛技术推广服务。

五是宣传、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分层次、大规模地对畜牧系统技术员和广大养殖户进行优质高效养牛技术培训,两年来,共培训技术员720人次,培训养殖户、技术员带头人2万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4万份。同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树立宣传牌等方式,在广大农寻应在重视科技,应用优质高效养牛技术的社会氛围。

二、项目建设具体成效

伊宁县奶牛存栏规模9.2万头,年育肥牛出栏在12万头以上,是伊犁河谷的养牛业大县。本项目实施,有效提高了科学养殖水平,使奶牛产奶量、育肥牛产肉量有了显著提

高,对提高这两项产业的生产和效益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项目建设期间,三鹿奶粉时间严重影响到奶牛养殖户的效益和积极性,在此情况下,项目建设帮助养殖户提高了生产水平,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同时政府又出台了鲜奶补助等扶持措施,使大多数养殖户度过了难关,维护了奶牛业持续发展。在项目建设带动下,201*年底,全县已建成千头优质奶牛乡11个,百头优质奶牛村31个,发展10头优质奶牛户500户,奶牛存栏达到8.2万头,育肥牛出栏达12万头。高效养牛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测算,在奶牛业方面,虽然受三鹿奶粉事件冲击,奶价在低价位持续了较长时间,但由于产量提高、以及鲜奶补助等因素,201*201*两年,奶牛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30元;育肥牛产业方面,由于受市场牛肉涨价因素和在项目建设的推动下,育肥牛规模扩大、单产提高,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突出,201*201*两年,带动农民增收110元。今年,奶牛业持续复苏,高效养牛项目建设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将进一步扩大。

三、具体做法和经验

(一)上下联动,强化组织实施

高效养牛项目覆盖全县,涉及千家万户,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在组织管理方面突出了两个方面的联动。一是部门与乡镇联动。科技局、畜牧局研究决定了项目建设责

任书,明确乡镇绩效考核,有效调动了基层乡镇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二是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于社会科技力量联动。在充分发挥县、乡畜牧兽医站技术推广主力军的同时,引导鼓励乡土人才、专业合作社在推广优质高效养牛技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愉群翁回族乡畜牧乡土人才西买,在政府扶持下开办了村畜牧养殖综合服务站点,每年完成800多头牛的改良配种服务,并给周边300多户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墩麻扎镇伊新养牛专业合作社,集育肥牛、奶牛养殖服务为一体,不仅通过合作社帮助养殖户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而且帮助养殖户销售鲜奶,依托自己的屠宰加工企业直接解决育肥牛加工销售问题,构建了“产、加、销、科、工、贸”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机制,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养殖户效益,该合作社的养殖户,将育肥牛直接销售给伊东肉联场,每头牛的效益比市场销售要高出近100多元,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整合力量,加大项目投入

伊宁县优质高效养牛技术集成推广项目实施面广、任务量大,单靠科技项目资金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保证项目实施取得良好成效,伊宁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配套实施、资金捆绑使用,项目建设两年多来,除上级科技部门项目资金外,地方财政落实配套资金已超过82万元,同时还有效利用了黄牛改良、良种牛补贴、草场保护、乡镇畜牧兽

医服务站建设等方面项目资金120万元,有效地增强了对本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强化扶持,加强政策保障

为把优质高效养牛技术集成推广这一“惠民”工程建设好,在帮助农民增收反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是对农民进行了免费的大规模培训,组织养殖户到示范户、示范基地参观学习。二是对创办村级畜牧兽医服务站点、开展技术服务的,每个点补助2万元。三是对建设青黄贮窖池、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每50立方米窖池补助1000元。四是对新建标准化养牛小区的由政府每个小区补助30万元水、电、路补助。五是自201*年5月起,对农民销售鲜奶每公斤给予0.20.3元的补助。六是政府组织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以极低的租金提供给规模化养殖户使用。

四、问题和建议

存在主要问题:收“三鹿”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年9月201*年8月,奶价大幅度回落,饲料价格不断攀升,在客观上造成了养殖效益整体下滑,虽然项目建设和各项政策扶持对稳定、提高养牛业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市场因素仍给项目建设实现预期效益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

建议:1.受不可抗市场变化因素影响,伊宁县所实施科

技富民强县项目经济效益指标实现难度大,建议对任务指标做合理调整。2.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目标大、任务中,目前资金额度与其需承担任务还不相称,建议对这类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伊宁县畜牧兽医站201*年3月21日

扩展阅读: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工作报告(201*0224)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

“蔬菜产业绿色保障体系建设及关键技术

示范与推广“项目考核验收

工作报告

安徽省和县人民政府二O一O年二月

“蔬菜产业绿色保障体系建设及关键技术

示范与推广”项目工作报告

安徽省和县《蔬菜产业绿色保障体系建设及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是201*年被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批准实施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项目执行期为201*年7月至201*年6月。三年来,在安徽省科技厅、巢湖市科技局及技术依托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作为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科技支撑产业和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推进各项目实施单位围绕项目所确定的任务指标,落实项目实施方案,认真扎实开展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蔬菜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目标任务

“蔬菜产业绿色保障体系建设及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主要任务是:

(一)蔬菜绿色保障体系建设及关键技术示范推广1、蔬菜清洁高效生产技术引进与示范2、蔬菜清洁高效生产基地建设

3、蔬菜产品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4、蔬菜清洁高效生产技术培训与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二)蔬菜贮运加工与物流配送等产业化建设重点加强蔬菜贮运加工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三)蔬菜清洁高效生产的农药新品种筛选与产业化推广

筛选出适合和县蔬菜清洁高效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并进行产业化生产。

二、项目任务实施情况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本项目总体完成了目标任务,部分任务超额完成。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序号技术内容蔬菜清洁高效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引进蔬菜清洁高效生产引进蔬菜清洁高效生产核心技术5核心技术5项,配套技项,配套技术8项,新品种45个,术8项,新品种40个,新材料12种。新材料3种。超额完成。建立100亩技术核心区;建立120亩蔬菜核心区;5000亩综1生产技术引进与示范2蔬菜清洁高效生产基地建设5000亩综合科技示范合科技示范区;30000亩产业化示范区;30000亩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广清洁高效蔬菜面积48万基地;推广清洁高效蔬亩。菜面积40万亩。建设县级蔬菜检测中心1个,乡镇检测站1个,建成省级蔬菜质量检测中心1个,建村级农残快速检测室2立镇级检测站3个,村级农残检测室完成。3蔬菜产品质量个,实施30个蔬菜主栽2个,实施32种主要蔬菜高效模式与检测品种实施清洁高效生化栽培,认定6个蔬菜产品绿色食品产,认定10种蔬菜产品认证,另有4个正在认定中。绿色食品认证完成。改建农技培训学校1所,村级农村书屋5个,举办技术培训280期,培训蔬菜清洁高效改建农技培训学校1所,技术骨干及农民2.2万人次,发放技4生产技术培训村级图书室5个,培训术资料80000余份;建立县科技信息与信息服务网201*0余人次;建设县级网与县蔬菜信息网,兴建了数据交换络建设蔬菜信息系统。管理系统、33平方米LED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及触摸屏信息发布系统。完成。新建年加工2万吨净菜的蔬菜加工蔬菜贮运加工5与物流配送等产业化建设蔬菜清洁高效6药新品种筛选残留农药新品种2个。与示范推广形成10万吨以上的年加工、销售能力配送中心,带动1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年加工、销售能力12万吨。超额完成。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相继在201*年建成投产。完成。生产的新型农筛选出高效、低毒、低种2个(苯氧菌酯原药、草甘膦),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蔬菜清洁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情况1、蔬菜核心区建设

以县蔬菜科技示范园为主体建立了120亩的蔬菜核心区,新建、改造了100亩钢架大棚,新建了连栋大棚3座、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用性大棚5座,采购棚室专用旋耕机3台,频振杀虫灯20台,推广应用微滴灌、无纺布、高性能农膜、防虫网均达100亩,实施了蔬菜清洁高效生产,现正探索有机蔬菜生产和伏缺蔬菜生产相关技术和栽培模式。

2、综合科技示范区建设

以历阳镇城南社区为主体,包括城南、太平、沈家山等村,建立了5000亩蔬菜综合科技示范区(全部为钢架大棚),设大棚特早熟番茄高效生产示范片、大棚秋延椒高效生产示范片、大棚彩椒高效生产示范片。开挖田头窖800多个,引进大棚专用旋耕机565台,频振杀虫灯50台,推广应用微滴灌面积3800亩、高性能农膜3350亩、防虫网2100亩、无纺布2680亩、设施育苗基质70吨。建立了村级农村书室1个,配备了蔬菜清洁高效生产相关图书资料1000多份。建立了以镇农技站、农业专家为主体,以村两委干部、农民技术员为分支,村民组长、科技示范户、“十户联保”组长为支点的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构建了38名农业科技人员带领205名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推广示范服务活动,实现了蔬菜清洁高效生产。

3、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以历阳镇城南、城北社区和姥桥镇联合社区为主体,包括历阳镇大荣、东河、黄墩、沈家山四村和姥桥镇红光、三板桥、陶李、蒲田等村。建立了30000亩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广使用钢架大棚25000亩,形成了大棚早冬瓜生产基地、萝卜生产基地、毛豆生产基地、露地越夏辣椒生产基地。开挖田头窖201*多个,安装大棚微滴灌9800亩,推广高性能农膜8550亩、无纺布3220亩、防虫网3000亩,推广棚室

专用旋耕机850台。建立了以镇农技站为主,以村、社区科技服务组为分支,自然村“十户联保”组长为基点的三级农技推广体系,构建了56名农业科技人员带领816名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推广示范服务活动,基本实现了蔬菜清洁高效生产。

(二)蔬菜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1、蔬菜安全检测中心建设

省级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已于201*年11月建成,201*年6月正式运行,拥有检测办公用房201*m2,配备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70多台套样品前处理和检测设备。先后在安农大、安工大招聘了5名食品、化工专业的本科生,充实在检测一线。具备蔬菜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添加剂、微生物以及肥料养分含量等22项安全卫生指标的定量分析能力,可对蔬菜生产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监测,有效提高蔬菜质量检测检验能力水平。

2、蔬菜检测站(室)建设

皖江蔬菜批发市场、历阳镇、姥桥镇建立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3个,历阳镇太平村、姥桥镇红光村建立了蔬菜农残检测点2个,均配备了专(兼)职检测人员,建立健全了检测相关规章制度,检测室设施齐全,可开展各类上市蔬菜产品农残快速检测。

(三)蔬菜信息服务平台、贮运加工与物流配送等产业化建设情况

1、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皖江蔬菜批发市场配备了2台服务器,兴建了数据交换管理系统、33平方米LED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及触摸屏信息发布系统、16路监控摄像系统和市场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系统,构建了“信息基础平台”、“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和“市场业务运行平台”三大平台。还与北京、武汉、长沙等一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场场对接”,建立友好市场,设有销售网点,实行信息共享,市场的销售网络已形成,进一步加强了我县蔬菜产业化程度。

新建了县蔬菜信息网、县科技信息网,搭建了县级蔬菜信息服务系统,并与农业部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安徽省城乡市场信息监测直报系统、松际农网、安徽农网及央视七套等信息联网,及时发布和县蔬菜及全国各地农产品价格信息,为客商和农户提供快速便捷的第一手信息资料。

2、贮运加工与物流配

皖江蔬菜批发市场新建了年加工2万吨净菜的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包括仓储配送厂房、冷库、冷藏运输车、蔬菜包装机等加工设备,应用了安徽农业大学的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实施蔬菜采收、整修、清洗、分级、包装等标准化蔬菜保鲜方法和技术规程,实现了蔬菜贮运销一体化处

理,并在上海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设有14个蔬菜销售专柜。同时,皖江蔬菜批发市场于201*年启动实施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201*年4月份建成投产,生产杏胞菇、金针菇等中高档食用菌,丰富了全县蔬菜品种。上海最大的蔬菜配送公司济洪蔬菜配送公司在项目区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并在市场驻点收购,统一包装后配送到上海。

(四)蔬菜清洁高效生产的农药新品种筛选与产业化建设情况

项目实施以来,安徽华星化工股份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与沈阳化工研究所等相关高校院所通力合作,在5个农药新品种的基础上,筛选出草甘膦和苯氧菌酯2个适合蔬菜清洁高效生产的农药作为项目农药新品种。分别在201*年启动实施,在201*年相继投产,产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经检测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1*年,农药新品种产业化建设情况如下表:

农药新品种苯氧菌酯草甘膦合计投资额(万元)128561124024096产值(万元)13250108709121959销售收入(万元)12343101147113490出口创汇(万美元)8811477115652税金(万元)71170017712

三、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项目覆盖面广,农民增收突出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直接参与蔬菜清洁高效生产的农民达30000人,辐射区参与农民近80000人。201*年项目区实现蔬菜产值2.1亿元,较201*年新增产值6500万元,增长44.8%。其中:项目科技示范区201*年实现蔬菜产值4500万元,较201*年新增产值1500万元,增长50%;产业化基地201*年实现蔬菜产值1.65亿元,较201*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增长43.5%。

同时,据测算,项目对周边地区辐射增产率在10%左右,201*年亩均增收300500元。

项目区3年来蔬菜产值及人均蔬菜收入如下表:科技示范区(万元)产业化基地(万元)项目区人均蔬菜收入(元)1530195827.9272539.23201*7.4201*年蔬菜产值300011500201*年度蔬菜产值335012700增长率(%)11.710.4201*年度蔬菜产值395014800增长率(%)17.916.5201*年度蔬菜产值450016500增长率(%)13.911.5备注:项目区全部实现蔬菜无公害化生产,部分项目区实现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并以“皖江”牌蔬菜对外销售,平均价格比一般蔬菜增加0.6-0.8元/公斤,同时实施蔬菜清洁高效生产,亩均增产约100公斤,扣除实施清洁高效生产所增加的成本,亩均增效1500多元。

(二)龙头企业迅速壮大,财政增收明显

通过项目实施,加速了华星化工新型农药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201*年苯氧菌酯和草甘膦两个新型农药相继投产,实现新增产值121959万元,新增税收7712万元,出口创汇15652万美元,并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挤入全国农药行业前三强。

皖江蔬菜批发市场新建了年加工2万吨净菜配送中心,实施中高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开设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销售专柜,201*年配送“皖江”牌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4000吨,配送额达1000多万元,实现年销售各类蔬菜45万吨,销售额近5亿元,较201*年分别增加20%和25%,新增税收500万元。

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壮大了经纪人队伍,直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纪人增加200多人,促进了济洪蔬菜等10多家蔬菜产业化企业发展,新增就业1000多人,实现年加工销售蔬菜产品12万吨,新增税收800万元。此外,进一步促进项目区就业、商贸、流通、深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201*年,直接和间接实现财政增收9000多万元,有力地达到了强县的效果。

(三)蔬菜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升级加速通过项目实施,打造了2个蔬菜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县蔬菜科技示范园和华星化工新型农药技术研发中心),培

养了一大批蔬菜生产和农药化工的专业技术人才,取得发明专利2项(苯氧菌酯水分散粒剂、水悬浮剂与基于醚菌酯的复配杀菌组合物),获得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开发出“秋延辣椒在田活体保鲜技术”、“夏季高温闷棚改良土壤技术”及“新型棚型优化”等技术成果8项,先后有5项成果获省、市、县科技奖,其中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县科技进步奖3项,先后在省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

本项目的实施,推进了我县蔬菜产业加速升级。截至201*年底,全县瓜菜总播面积达50万亩,较201*年增加5.5万亩,其中大棚高效栽培面积为22万亩,较201*年增加2万亩,蔬菜品种发展到九大类、100多个品种,形成了10个具有“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和八大特色产业基地,种植模式由一季露地生产发展到以保护地生产为主,春提前、秋延后、夏遮阳、冬促成配套,周年生产。全年上市蔬菜总量达95万吨,产值达12亿元,分别比201*年增长15%和20%,长期从事蔬菜种植的大户有7万多户,全县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3200元,蔬菜产业成良性发展态势,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示范县、蔬菜产业化十强县等称号。

(四)蔬菜质量追溯机制初步建立,安全水平提高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201*年,和县济洪蔬菜种植公司、和县绿业蔬菜公司积极开展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试点,

对蔬菜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记录,产品统一编号,建立了质量安生体系,第一批试点农户达200户,试点面积近1000亩,通过与基地农户签订产品产销订单,对基地生产过程实施监控,蔬菜采收后,公司组织收购,再经精选、分级、包装、编码,以“皖江”牌无公害品牌进行配送,并在上海、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大型农贸市场设立了无公害精品蔬菜销售专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通过项目实施,实施蔬菜清洁高效标准化生产,制定无公害菜豆、萝卜、西瓜等15个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并经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批准,正式作为地方标准公布实施,开展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和农残检测工作,构建了蔬菜绿色保障体系。现有31万亩蔬菜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6个蔬菜产品获无公害质量认证,济洪牌辣椒、历阳春牌甜瓜等6个蔬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还有4个蔬菜产品绿色认证正在受理中。201*年,全县各检测站点累计抽检蔬菜样品7000余份,共涉及九大类,40多个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100%;此外,我县还先后接受省级抽检1次,抽检菜样24个,抽检合格率均达100%。(五)蔬菜订单生产有序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了项目区与上海济洪蔬菜配送公司、和县绿业蔬菜公司的绿色蔬菜种植订单合作,201*年示范区与上海济洪蔬菜配送公司按照“农户自愿、镇负责技

术指导、公司包收购”的原则,签订了种植面积达4898亩的新品种订单试种协议,示范区负责组织广大农户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严格把好蔬菜质量关,济洪公司无偿提供种子,并负责在大市场设点按市场价收购新品种,引导菜农试种的新品种有七彩玉米、花椰菜、彩椒、西兰花、水果黄瓜等11个品种,示范农户达2200户,平均亩增收1500元,三年来共发展蔬菜订单10679亩,给当地菜农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以来,形成了以皖江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乌江边贸市场、卜集瓜果市场、沈巷边贸市场等为骨干,以公路沿线建立的24家产地蔬菜市场为基础,初步构成了县、镇、村三级市场网络和“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皖江蔬菜批发市场实现技术与资金的强强联合,新建了年加工2万吨净菜的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实现了蔬菜贮运销一体化处理,成为集科研、示范、生产、储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引进了济洪蔬菜、飞祥食品两家蔬菜加工企业,培育壮大了嘉谊食品、绿源缘食品两家蔬菜加工出口外贸企业,及五显、白桥酱菜加工厂,善厚调味品厂、姥桥益和酱菜厂等十多家蔬菜加工企业,进一步拓展了蔬菜加工业务,延长了产业链,使全县各类蔬菜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成功注册了“皖江”、“和州绿”、“历阳春”三个蔬菜商标,其中“皖江”牌蔬菜获“全国蔬菜十大畅

销品牌”,“皖江”牌辣椒、黄瓜,“和州绿”牌甜瓜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目前,“和州绿”樱桃番茄申报省名牌农产品正在认定中。

(六)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科技服务能力提升

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引进技术人才9名,其中:引进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及技师7名。聘请了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及江苏农科院蔬菜所3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长期组织当地业务骨干为菜农、企业技术工人等进行指导,先后邀请以色列、日本、荷兰、德国及美国等6位国外蔬菜生产、加工方面专家莅临指导;并与安徽农业大学协作,开展了“和县无公害蔬菜害虫治理措施研究与示范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体系示范与推广”等项目研究、推广;先后组织安徽农业大学园艺、植保等专业5名专家教授来我县指导项目实施工作;项目核心区还成为安徽农业大学教学和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开展蔬菜清洁高效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集中授课和分类指导,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0期,培训菜农2201*人次、印发了各类技术资料80000余份,基地农户培训率达90%以上。此外,我县还组织有关项目单位到山东寿光考察学习蔬菜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专家指导和培训,有力地提升了我县菜农的科技水平。

通过项目的实施,完善了以示范、培训、咨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县、镇、村、组相结合的蔬菜清洁高效生产推广服务网络,带动了全县5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带领6000多户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推广示范服务活动。加快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业科技承包制度的建立,项目区服务体系农户覆盖率提高到100%。在示范区示范、辐射带动下,加速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等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项目区技术水平和人口素质大大提高,项目区生产模式、管理水平、运行机制等经验在全县得到有效推广,初布实现了统一农资、统一植保、施肥、统一销售。加强了县科技信息平台建设,配备了服务器,投影仪、扫描仪、VCD、传真机等信息化设备,建立了县科技信息网,可开展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提升了科技部门工作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围绕“科技110、网上办公”两大主要板块,建立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科技为蔬菜产业开发和企业技术进步服务水平。

(七)基地生产环境综合治理全面,生态效益良好项目区在项目实施中积极采取培肥土壤,清理沟渠塘坝,大规模地推广挖掘田头窖,实行堆沤发酵后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转化成有机肥,对废弃物集中存放、统一处理等措施,有力地解决了全县年出栏2200万只家禽的粪便处理问题,减少人为污染,有效改善了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降低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同时,通过合理施用农药、化

肥,使项目区农药施用量减少近30%。化肥用量减少20%,大大降低了对环境污染,明显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

四、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一)经费筹措情况

项目经费总预算61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90万元,省专项资金80万元,单位自筹340万元。

(二)经费使用情况

项目累计支出610万元,分别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费140万元,技术示范推广费245万元,科技服务费175万元,培训费35万元,其它15万元。在项目建设中,县财政、科技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省下达项目投资计划,经验收合格,分阶段拨付资金,中央和省级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基地建设、绿色保障体系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蔬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华星化工新型农药产业化建设补助。由于项目资金来源明确,筹措及时,经费使用上管理规范、使用合理,因此,整个项目建设比较顺利,发挥了项目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五、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措施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分别专门听取了县科技局关于“开展科技富民强

县专项行动计划工作”的情况汇报,并作了专题研究,对项目实施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分别成立了和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组、项目领导协调组和技术保障组,项目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科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项目领导组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了任务书,建立健全了责任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领导组先后召开4次领导小组会议,听取项目实施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做到了组织到位、任务明确、管理细致、监督有力,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各项目实施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

(二)完善政策措施规划引领,资金配套一是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积极编制了蔬菜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1*201*);二是制订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项目实施来,先后出台了《和县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蔬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考评办法》、《和县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县蔬菜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和县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等蔬菜清洁高效生产政策措施;三是建立县级蔬菜产业化引导资金。自201*年起,县镇两级每年财政分别安排100万元,用于对带动能力强、科技水平高、规

模效益好的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导与奖励。

(三)规范管理措施严格管理,科学考评一是强化农资市场管理,加强对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销售与使用的管理。县农委多次组织人员深入蔬菜生产一线,通过走访菜农,开展了蔬菜用药情况调查。并把调查的情况如实反馈至县农业监察执法大队及相关执法部门。县农业监察执法大队对全县300多家农药化肥经营户进行培训考核,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多次与县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全县农资市场多次进行拉网式检查,取缔了一些不合格的销售网点,查收了一批违禁农药、化肥,杜绝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劣质肥料对基地环境及产品的污染,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二是县、镇领导与技术组成员共同组合包片抓点,狠抓项目的规划和各项配套措施的落实,抽调专门技术人员驻村包点,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县科技局积极协调项目领导组成员单位在项目实施年度末,采用实地考察与项目总结汇报相结合的办法,对参与实施的项目单位承担的子项目进行考核、评比与验收,并将考核、评比结果予以通报。同时,我们还在项目实施结束时,邀请安徽农业大学朱世东教授等有关专家对各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了考核验收,其中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农药新品种产业化”、和县绿业蔬菜公司承担的“项目核心区建设”两个子项目被评为优秀。

(四)强化技术措施搭建平台,技术攻关201*年,我县成立了蔬菜产业发展研究会,研究会是政府领导下的参议和研究机构,研究会聘请了安农大朱世东教授、江苏农科院袁希汉教授担任技术顾问,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全县蔬菜生产、流通领域的重大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开展科研攻关,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和项目的实施搭建了平台。项目期内,研究会共开展新型温棚春豇豆生产情况等10次调研,开展了新型棚型优化试验等6项有关蔬菜生产试验,编印了14期蔬菜产业信息简报。

六、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与体会

(一)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项目期,以县蔬菜科技示范园为载体,建立了省级蔬菜科技专家大院,加强了项目科技开发推广力度,先后开发了60多个农业新品种、27项新技术、10多种新材料的示范推广,引进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36项。并积极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引进了国内外9位专家学者开展产业技术指导,安排了30名科技特派员到各项目实施单位与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示范、推广服务工作。通过县蔬菜科技示范园这个有效载体,提高了全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水平,充分提高了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二)组建农民专业协会,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项目实施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相结合,我们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注重蔬菜生产协会和合作社的培育工作,项目区先后成立了和县银丰西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济洪蔬菜专业合作社、历阳镇植保协会、和县彩椒生产协会等19个蔬菜生产相关协会、合作社组织,会员近1800人。这些协会、合作社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产品销售,技术推广得到加速,生产成本得到降低,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201*年5月由县济洪蔬菜公司与56位蔬菜种植大户成立的济洪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会员已发展到186人,加盟农户发展到2260户,先后开展了七彩椒、高架番茄、西兰花等新品种订单种植,基地面积达5000亩,通过会员的联合与合作,将蔬菜生产、服务、营销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会员入社前,一般每亩常规收入3000~4000元,种植新品种水果黄瓜后每亩平均收入8000~1201*元,高架番茄7000~11000元,会员收入大大提高。

(三)构建项目区组织体系,提高菜农组织水平项目区以菜农为单位订立实施蔬菜清洁高效生产公约,每十户左右成立生产联保小组,每个生产小组由农户选一名懂技术、有威望、责任心强的任联保组长,组内在生产管理

上,每户发放蔬菜产品质量跟踪卡,从播种到销售全程记录,联保组长监督记录,在生产技术上,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蔬菜清洁高效生产技术,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进行相互指导,并以联保小组为单位实行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植保,统一销售产品。组织起来的农户统一生产过程,保证了产品质量;统一进入市场,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四)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化水平

项目区遵循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品种,着力将“多”的做优、“优”的做强、“强”的做精,促进优势、特色蔬菜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块状经济的集聚效应。目前,项目区已建成大棚茄果类种植区、甜瓜种植区、菜豆种植区、毛豆种植区、黄瓜种植区、酱菜原料种植区、出口蔬菜种植区等10多个特色蔬菜种植区。

(五)立足产业增收,提升服务全程化水平

在流通服务上,建立了以皖江蔬菜大市场为龙头,构成了县、镇、村三级市场网络体系;在信息服务上,编印了18期《和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工作简报》、15期《和县蔬菜》及《农技推广》等宣传资料,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农科教之窗》专栏节目,建立了县科技信息网、县蔬菜信息网,并与农业部等相关网站建立联网体系,将蔬菜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信息送达千家万户;在农资服务上,规范县内农资市场,

推荐质优价廉、科技含量高、代表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成功召开了第三届、第四届蔬菜博览会,举办了蔬菜精品及“三新”产品推介展和“蔬菜产业发展论坛”,有力地提高了菜农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六)立足项目实施,提高“四个结合”水平

项目实施与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加强环境治理,清理沟渠塘坝,大规模地推广挖掘田头窖,堆沤发酵后的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转化成有机肥等措施相结合,为实现蔬菜清洁高效生产提供了环境基础。同时,坚持项目实施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富民与强县相结合,科技推广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七、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虽然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的比例较高,但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比重还有待扩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2、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民的科技素质还有待提高。

3、蔬菜深加工企业过小过少,蔬菜产业化程度不高,蔬菜深加工率偏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4、对于蔬菜产品品牌的整合、开发力度不够。5、我县实施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是一项

涉及面广,投入大的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八、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设想

我县实施的“科技富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推动我县蔬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推进我县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设想是:

(一)进一步完善蔬菜绿色保障体系

进一步推广蔬菜清洁高效生产技术,有针对性地确定绿色蔬菜生产中的难点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建立全县蔬菜产业绿色保障体系。

(二)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

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蔬菜深加工产业,在蔬菜产业化经营上寻求突破,提高蔬菜精深加工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进一步提高蔬菜品牌意识

在蔬菜品牌战略上寻求突破,加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名牌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力度,全力培育“皖江”牌蔬菜,提升品牌形象,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进一步加大对发展绿色蔬菜生产的投入一方面继续鼓励蔬菜产业化企业和专业户投入资金扩大再生产。同时,要加强蔬菜科技项目的申报,全力争取上

级各级专项资金,多途径、多渠道融资,以进一步推动我县蔬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五)进一步发挥省级蔬菜科技专家大院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县蔬菜科技示范园(项目核心区)作为省级蔬菜科技专家大院的优势,积极引进高校院所相关专家教授作为科技特派员开展蔬菜清洁高效生产相关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帮助广大菜农更好地掌握先进实用技术。

(六)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

继续开展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在各个领域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及新产品研发,进一步建立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设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2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