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铸就跨越发展基石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铸就跨越发展基石
近年来,新安县立足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通过开发人才资源,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有效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为“加快发展、福民强县”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立足育才、成才,形成人才培养机制
面对人才“需求多、引进难、流失快”的新情况,新安立足本土现有人才资源,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外向培训。在杭州、无锡、上海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分别建立培训基地,近三年,先后组织600多名科级干部到培训基地和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挂职锻炼。二是深化学历教育,加快知识更新。将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经历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加快知识更新。三是建立培训制度,形成长效培训机制。制订人才年度培养计划,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和现场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二、立足留才、引才,健全人才工作政策体系
坚持“党管人才”方针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工作原则,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减少人才引进、流动和创业中的阻力。县委、县政府结合新安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人才加快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拔尖人才管理细则》、《科技副乡镇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三、立足识才、用才,搭建人才发挥作用平台
重点建好三个平台。一是建立教育管理平台。每年举办一次科技人才政治理论培训班,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每年召开一次人
才工作座谈会,及时了解全县人才状况,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每三年选拔一批县管拔尖人才,先后选拔县管拔尖人才九批217人,其中13人成为市优秀专家。二是建立考核激励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民营企业人才档案,完善人才信息化管理和责任考核机制,对各单位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制,对县管拔尖人才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三是丰富才华展示平台。同市农科院联系沟通,先后选派两批8名科技副乡(镇)长到乡(镇)挂职工作。
四、立足爱才、惜才,营造人才至上的工作环境
积极营造“硬环境”。设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科技研发前期必要的经济扶持。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重奖在经济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将县管拔尖人才年度津贴从300元提高到1000元。
大力营造“软环境”。近几年新安坚持一年开展一项人才工作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创办《新安人才工作》简报,在县电视台播发人才强县专题节目、开办《专家人才风采录》电视专栏、举办专家人才科技成果图片展等活动,充分展示优秀人才风采。
事业造就人才,人才推动事业。目前,新安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9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345人。通过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安各项事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势头。
扩展阅读:造就工业强县,人才不可少
造就工业强县,人才不可少
庆城县工业局
追古朔今,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是决定因素,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把招贤纳士作为强国战略的大政方针,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历来把学富五车的文人视为座上宾,视为强国之根本,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惟有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推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推进我市人才工程,才能实现人才强市的大目标。
一、强化人才战略是我们的责任
胡锦涛同志指出,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强国战略是一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必须树立大战略的思想。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应当看到,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人才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虽然口头上讲起来重要,但行动上不重视,措施上不落实。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就难以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辈出的局面就难以形成。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军,尤其是培养造就一批尖子人才、领军人才、专门人才、创新人才,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的事业中来,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关注和依赖有限的自然资源。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断寻找新的途径,不断向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进军。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而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已经成为当代科技进
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
三、拓展人才资源的范围
什么是人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标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赋予人才以新的时代内涵,为研究人才标准开启了新的空间。识别人才不仅要看学历、职称,更要看是否德才兼备,更要强调能力和业绩导向。应当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识别人才的主要标准。只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扩大人才范围,人才队伍应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各类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同样,我们要充分发挥老年人才包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的作用,让他们心情舒畅,再立新功。要充分认识人才的特性,包括自身素质的内在性、创造性劳动的潜显性、社会实践的进步性、外延范围的广泛性和不同素质的层次性,充分认识人才产生过程的时代性、存在过程的能动性、使用过程的创造性、开发过程的持续性、闲置过程的消耗性,充分认识人才与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的联系与区别。
四、人才大开发是我们的任务
社会的不断进步,为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打开了广阔前景。知识不断更新、科技不断突破、经济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大开发,就是加大人才资本投资,强化人才的教育、培训、磨炼,加紧其能力建设。人才大开发的基本途径是:根据人才职业化、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特点,制定不同类别人才能力建设计划,有步骤分类分层次地实施。加紧能力建设,要根据各类人才、各层次人才、各组织人才的不同特点,注重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基础素质的培养,注重前瞻性、综合性、研究性的培养,注重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充满兴趣、充满活力、充满希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将通过多种途径建设起来的能力有效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用于理论、知识、技术、管理和工作创新。
五、人才引进使我们的战略构想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条件优越,加上机制灵活,已经并正在大批的引进人才。我市人才总量不足,因此必须在稳定、培养、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借鉴外地经验,创造
条件、循序渐进、求贤若渴地引进急需的人才和智力。具体措施是:用好用活中央的人才政策和专项计划,为我市引进优秀人才;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超前谋划,组织企事业单位重点引进学有所成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分析产业需求,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资助和奖励,超前寻才;实行多种形式的柔性流动政策,不求所有,但为我用,积极开展柔性引才和智力引进;实行项目带人才,科技带人才,对人才委以重任,并提供良好的创业空间;建立公开选拔制度,拓展公开选拔范围,广纳贤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创造拴心留人环境,吸引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必要时高薪引进。
六、要树立人尽其才的思想
培养人才不易,吸引人才亦难,使用人才更难。推动事业发展,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度用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扩大民主、竞争择优、加强监督,用好的制度好的作风选人,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人才队伍。二是公开用人。就是要提高使用人才的透明度,扩大使用人才的开放性,做到政策透明、岗位标准透明、过程透明、使用对象透明,除了必须保密的内容和环节以外,都应该公开,有利于选准用好人才,有利于加强公开和民主监督。三是大胆用人。选人用人要看本质、
看主流、看潜力、看发展,切忌“吹毛求疵”。看资历而不唯资历,对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以及妇女人才、党外人才、少数民族人才不拘一格委以重任。四是交流用人。干部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锻炼干部,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五是用其所长。“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知人善任,扬长避短,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六是用人不疑。要以全面、发展、辩证的观点看待人才,以博大的胸怀宽容人才,充分相信、放手使用优秀人才。七是不以貌取人。要从事业出发,以贤取人,注重选拔那些德才兼备、开拓创新、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廉洁自律、敢讲真话、勇于负责而又不事张扬的人。八是不嫉妒良才。一个人一旦才华出众,业绩显著,可能惹来是是非非。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冷静思考、客观评价、公正使用。九是不埋没人才。用好人才是功,埋没人才是过。应当做到慧眼识人,善于用人。
七、要有科学的人才评价观
考核、考评、测评人才实际上就是识别人才。人才考核办法不断创新,我们的考核、考察、考评也在不断推进,但是总的说来缺乏系统性、缺乏针对性、缺乏重点、缺乏量的指标。要针对各类各层次人才的不同特点,拓展人才考核内涵,从重学历、重资历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从定性向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从随意性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转变。扩大人才考核范围,不仅对党政人才、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考核,还应扩大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各类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
八、创新激励机制,使时代英才辈出
对人才的激励就是遵循人的行为规律,通过满足人的物质、政治、精神需求,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开发人的潜能,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近年来,我市实行的企业法人代表重奖、专家和拔尖人才津贴、杰出技术能手评选、农村实用人才表彰等激励措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不同的人才对象应当有不同的激励方式。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应当根据不同人才的不同特点、不同能力、不同业绩,注重公平公正,按照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使那些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人才得到应有的回报、承认和尊重,逐步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激励。
九、为人才发展创造绝佳的环境
环境有硬、软之分,有有形、无形之别。人才的成长及其有效使用,需要好的舆论环境、制度环境、创业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只有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
待遇留人,才能集聚一般人才产生高层次人才。营造好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潜力所在,是人才成长的文化土壤。要采取多种形式向人才借脑借智,创造人才聚会交往研讨条件,发掘独特的文化资源,支持创新创造创业并宽容失败,严格要求并尊重个性,营造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开放的、和谐的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环境。营造好的生活环境,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增加投入,尽力为人才营造好的居住、休闲、交通、医疗、子女读书、家属就业条件,较好地满足人才强身健体、身心健康和安全等需要。一个地方能否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否构建和谐社会,能否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看我们是否真正实施了人才战略这个的第一战略,是否真正强化了人才资源这个第一资源。人才是关乎工业强市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人才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石,是我们工业强市战略的助推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铸就跨越发展基石》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铸就跨越发展基石: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