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国培计划 初中政治 第二次作业
如何解决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教学目标】从新课程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入手,如何解决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教学实施层面,即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及其一些改进的措施,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重难点问题】1、新课程理念为何被误解
2、教学方法陈旧为什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任课教师如何胜任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
4、“应试教育”为何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教学方法】以论述形式来设计【教学过程】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就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一.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正视和思考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其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层面看,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制定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具有各门基础课程的共性亦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新课程理念被误解。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现为:一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二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三是把自主变成自流。四是有活动没体验。五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六探究的泛化。七是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我们很多老师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被教育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3.任课教师不能胜任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教师是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政治课的开展情况,直接决定着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大多数老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师观念陈旧直接影响政治课有效顺利地达到德育目的。
4.“应试教育”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许多教师不敢做“冒险”的实验,担心一旦学生成绩不好,自己将待岗或高职低聘,因此,只好固守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针对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1.加强对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将新课程培训作为正在实施的“继续教育工程”中的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本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在培训形式上,倡导培训者与教师平等交流、对话,了解老师们的疑惑和困难,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方法。
2.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有所创新及突破。当代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还需适应时代的发展,把21世纪新的德育要求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其次,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
3.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研究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主、自我调控、自我决断等方面;主动性是在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其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兴趣等方面;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其发展目标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战能力等方面。
根据“主体性”的要求,现代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说归说,做归做,不自觉地又走到了重视分数的老路上来。
由此可见,初中政治教学课程改革,其中评价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要想真正调动起广大政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设计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改革单纯以分数评价教学质量的做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评价,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使广大教师扬长避短,促进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板书设计】1、新课程理念为何被误解
2、教学方法陈旧为什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任课教师如何胜任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
4、“应试教育”为何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教后反思】
扩展阅读:201*年国培计划 初中体育 第二次作业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通过这几年的培训学习使我懂得很多新课程理念,特别是这次的国培,让我认识更深刻,也得到同行们的指点,让我在培训中能取长补短,拓宽了专业的知识面。“如何才能培养中学生们对体育产生兴趣呢?”这是我一直懊恼的事情。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向有经验教师请教,业余时间查阅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最后我做出以下的分析:
有实验证明,当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的时候,运动会促使血糖上升,肌力增加,精神饱满;如强迫他们从事体育锻炼,血糖会下降,导致肌力减退,并很快会出现精神倦怠的疲劳症状和消极锻炼的现象。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培养中学生们对体育产生兴趣呢?”这是体育老师一直懊恼的事情。
一、历史原因
1、目前的体育教学方法落后。
在很多的学校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简单性、形式化、成人化、我个人也不例外,大多是因教学内容多、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我校场地器材不足,指导思想陈旧所造成的。但是有些因素我个人很难改变,有些因素是值得研究。如有些教师在教法选用上有忽视甚至是无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个别教师把教法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由于教学方法的偏颇和生硬,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相反尝尽失改的苦涩,必然导至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
2、体育课运动项目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对学校体育课兴趣的大小和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们的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走创新,突破常规的道路,不要停留在每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任务就是跑、跳、投三大项,而且从一开始学到最后都是这几个项目。即使是同一个教材也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只有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并且从体育课教学过程当中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锻炼技能,他们才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势参与到体育课中来,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成为可能。
3、教育体制影响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因为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的影响,有些原本对体育有兴趣的学生也因为升学的压力,学习任务重而不得不一再压缩自己体育活动的时间,甚至不得不舍弃自己所钟爱的体育项目。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体育新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进一步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点灵活实施,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来动手、动脑,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展开自己的想像力,始终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内容和教学法以及评价的方法与要求上,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运动,努力做到因才施教,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乐趣,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从而提高体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要转变角色
《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同时,满足他运动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需要,留给他们充足的自主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在学习中让他们体会自主学习、自我发挥、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不仅在动作和技能方面得到学习,同时也获得结果的过程,从而来改进自己的技能。如在50米的教学中,我故意把课改成了接力的形式,分三局两胜,我将学生分成6个队,纵队排列在起跑线后,举行迎面接力游戏,只抓成绩排后的一个队,这样学生就非常积极参与跑步,有着用不服输的精神,通过游戏我才讲解如何跑的快的技术要领。通过本案例的游戏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获得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和竞争能力,显示出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等,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立主体地位,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学习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等教材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不断探索如何跑的快,如何才能取胜。既可以解决如何跑得快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作为教师,我经常把自己置身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做到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思想上转变中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现象,以至不少叙述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而且女同学普遍存在着怕脏、怕累、怕晒、怕出汗、害羞、胆小,以及生理周期等等的厌学行为。以上这些现象都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认识,对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4、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在课上多组织教学比赛,在结束部分可让动作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充分在同学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5、体育活动课的选择要注重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6、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注重教师来教,学生只是单一的模仿学习,缺乏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教的过程。我认为新的教授方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过程,让学生在相互教相互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真正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及技术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友谊,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三、加强学习,逐步提高
总之,要激发中学生对体育和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和体育对人生的积极作用。从思想上转变对体育的态度。其次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改革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体育知识传播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学习体育的氛围,激发她们的兴趣和对体育对以后人生的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国培计划 初中政治 第二次作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国培计划 初中政治 第二次作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