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辽宁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辽宁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2:10:56 | 移动端:辽宁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辽宁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辽宁大学201*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共青团辽宁大学委员会201*年4月)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向国庆60周年献礼。辽宁大学团委、学生会结合共青团沈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及学校有关部门关于寒假期间的安排,在201*年寒假期间以“学习实践促发展青春奉献建和谐”为主题开展了辽宁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广泛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月”活动

按照学校关于寒假期间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部署,各学院团委以学生生源地为单位组建理论学习小组,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同学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同学们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广泛开展“真情助困促成长”活动

抓住寒假期间重要节日的有利契机,切实履行好团学组织服务青少年的职能,把竭诚服务青少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为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困难青少年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大年三十,我校在崇山校区友园餐厅与寒假期间没有回家过年的在校学生举行新年联欢会,共同欢度201*年新春佳节。各学院团委还组建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家访服务团,深入了解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状况,走进学生家庭,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坚定学生信心,家访服务团的脚步遍布辽宁省各地市,甚至山东、河北、江西等地,使他们感受到团学组织的温暖,学校和学院的关爱。

三、广泛开展“青春励志贺祖国华诞”活动

201*年是祖国六十华诞,在过去的60年里,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校各级团组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围绕家乡各项事业发展历程,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同学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等,全面了解家乡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认真选取有关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如亚澳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前往沈飞机床集团、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集团开展调研,经济学院服务团奔赴丹东凤城,先后参观考察了养殖基地、企业文化陈列馆,信息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大连市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厂参观学习,信息学院鞍山实践团前往鞍山市南华街道开发社区,对辖区内的中小学生进行了文化和法制教育。各实践队考察结束后,采取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汇报了调查成果,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及可行性方案,为促进家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涌现优秀调查成果近百篇。

社会实践结束后,辽宁大学团委、学生会将对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根据各学院开展活动的形式、取得的效果并结合期间各单位上报材料情况,将评选出辽宁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服务团35支,先进个人70人等。

扩展阅读:201*寒假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201*寒假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为响应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团省委等指示精神,我校在寒假期间全面展开“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为环京津扶贫开发和“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京津地区,是北方乃至全国的“价值高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处于前沿地带,而它周围的涞水县作为河北省14个环首都县之一、9个环京津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我省对接北京的重要区位节点,具有优厚的天然资源,却因为科技落后、人才匮乏、医疗条件差等因素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的“价值洼地”。近日,河北扶贫开发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涞水县召开,说明了涞水县在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改造环京津贫困地区,促进全省扶贫开发,是我省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作为省内重点高校,“体验省情,服务群众”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支援农业科技、提供医疗服务、引进人力资源、普及文化知识等方式,满足贫困地区对人才、科技、医疗的需求,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作用,减小贫富地区差距,对于全省乃至全国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寒假期间,我校积极组织开展“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按照“深入基层”、“就近就便”、“全员参与”的原则,鼓励广大学生投入自主组队和个人返乡实践调研活动。同时,我校集中组队赴涞水县开展实践活动,希望以此活动作为涞水县与我校合作的良好开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县校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以点带面,促进全省扶贫开发建设。此次主题实践活动,着重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大力投入,求真务实,强调实践活动高度性、科学性、常态性1、重视筹备工作,明确活动方向

我校党委以及各学院党委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早在寒假前便进行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多次开展动员大会进行周密部署,学校组建工作组到涞水县实地考查,落实行动方案,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行了铺垫。

此次实践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与支持,在活动开展前夕,我校在东龙泉村隆重举行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出席仪式的领导有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韩俊兰,团省委学校部部长史卫华,教育厅思政体卫处副处长杨立华,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健,涞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周峰,团市委副书记许红琳,我校团委书记单耀军,副书记滑晓军。参加仪式的还有我校校团委老师、学院团委书记,实践小分队的师生们以及石亭镇的村干部和东龙泉村的村民们。

韩俊兰书记称赞了我校培养人才重视社会实践、注重实地体验的方法,并提出了三点建议,要求师生们:一、多走、多看、多思考、多交流。把乡亲们当做老师,了解乡亲们的所思所盼,将课堂上的知识与乡亲们的愿望相结合;二、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多做贡献。师生们应与涞水县发展战略进行对接,访谈到户时为农户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三、多探索、多发现,建立校地合作机制。与驻地做好沟通,夯实基础,探索更科学、更严谨的合作机制。韩书记和各位领导亲自到队员们的实践驻地以及我校在涞水县的食药用真菌基地参观,并提出指导性建议,鼓励实践队员切实做好实践活动。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校实践活动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实践队员扎实开展实践活动的决心。

2、发扬自身特色,提升组队质量

作为全省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综合性大学,我校始终坚持知识和实践并重,成才和厚德并重的教学理念。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在我校形成优良的传统并具有扎实的基础,在广大师生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校社会实践工作连续13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的表彰,为学校赢得广泛赞誉。长期以来,学校立足保定,面向全国开展了大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我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地方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顺利开展此次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圆满完成此次实践活动,我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从各学院精心选拔博士硕士生导师、团委书记、研究生、本科生等39名实践队员组成五支实践队伍,涵盖中医、公共卫生、管理、政法、生命科学、经济等多个领域。实践队员依据自身优势,组织了农业技术下乡、医疗知识下乡、法律知识下乡、医学专家义诊、教育帮扶等一系列便民、惠民的社会服务活动,并针对服务地食药用真菌、大葱等特色农业重点开展扶贫科学指导,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村民中间。同时,实践队员利用网络资源联系校内专家教授,进行远程协助,深受当地群众的青睐。

3、健全服务机制,建立长效体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是一场攻坚战。环首都地区的经济落差,并不是一两次活动就可以抹平的。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的同时,我校也注重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赢得扶贫工作攻坚战的胜利做充分准备。

在服务地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下,实践队员与当地县、村的党、团组织进行了有效沟通,发挥了校地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建立起党团合作长效机制。实践队员也与当地群众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并为专家教授与当地群众搭起连线平台,建立提供咨询与帮扶工作的常态机制。总结座谈会上,大家积极总结实践经验,梳理调研结果,深化实践效果,扩大实践影响,并确定暑期再赴涞水地区开展实践活动。3月1日,我校全面启动“践行雷锋精神青年志愿服务月”活动,表彰实践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分队及个人,并选择优秀队员代表汇报实践工作,畅谈实践体会、总结服务收获,使全校学生感同身受,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志愿活动。实践队员不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更不断接受邀请参与志愿服务座谈会、志愿精神宣讲会等,讲述实践历程,鼓励广大学生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促进地方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河北省扶贫工作会议中,我校选派16名志愿者担任讲解工作,他们不畏辛苦、无私奉献,顺利完成任务,成为会议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为深化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帮助高校共青团干部在深入基层、面向青年的工作实践中了解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情、增进与基层和群众的感情,我校积极选派团学干部到县级团委开展挂职工作,其中,我校团委李亚林老师将赴涞水县团委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为促进涞水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与时俱进,多管齐下,注重实践活动实际性、创新性、教育性深入基层地区调研,致力提出实际方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是本次实践活动的宗旨;发挥高校优势,服务地方发展,是本次活动的指导思路;创新开展调研活动,变被动调研为主动参与,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内容;在基层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本次实践活动按照“每个小分队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集中安排一次走访慰问,精心组织一次团拜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真情助困活动。在当地党团组织的配合下,精心举办团拜活动,提前了解当地青少年上学状况,重点帮扶了十名贫困学生,为他们发放文具、书籍等慰问品。集中走访贫困家庭,医疗专家提供健康义诊,队员主动帮助做家务,为其子女辅导功课。贫困家庭的成员在队员的陪伴与感染下,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受助的贫困学生在实践队员的鼓励下,表示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社会的期望。实践队员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及领导要求,真诚付出,倾情服务,使此次实践活动成果斐然。

1、深入基层乡村,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实践活动以保定市涞水县为主要实践地,我校实践分队深入涞水县东龙泉村、板城村、北庄村、宋各庄村、龙安村等基层乡村,发放问卷三千余份及宣传资料千余份,开展以涞水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大体思路和方向、农业资源现状与分析、农村村民政治参与状况、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基层农村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中心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分队结合调研发现的实际问题,将“价值洼地”所展现的对科技、文化、医疗、法律等急切需求的现状与高校所具备的高科技、多人才等资源相对接,切实提出有效方案,促进当地的全面发展。

调研之前,实践队员便积极查阅服务地的相关文字资料,积极梳理和调研活动有关的专业知识,为调研活动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在实践中,各分队求新求变,开展了极富特色、个性鲜明的调查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分队的调研课题是旨在以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队员们运用了实地考察旅游景点、深入农户走访和有重点的深入调研等手段,使所得的资料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点面结合,使得出的相关结论科学有效。通过调研队员们发现了服务地旅游和发展意识淡薄、开发项目需要长远规划、资源基础和规模有限、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当地旅游资源、增强当地旅游和发展意识、扶植个体农户发展、增强榜样作用、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当地公共卫生条件、重视培养本地人才等具体措施,为提升环首都经济圈“造血”功能,强化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二分队针对农业资源现状、农村五保低保运行情况、农村人口问题、农民自主创业意识问题进行调研,得出大量科学数据与资料,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为我省了解农村发展现状提供了重要资料。第三分队注重调研当地村民参政现状,发现农民参政意识淡薄、在民主管理方面主体意识匮乏、民主监督环节比较薄弱等问题,并从主观两方面提出建议,为加强农民参政意识、促进民主建设、完善农村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第四分队通过调研总结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中出现的问题,对问题原因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建立有效筹资机制、加强政策宣传、设定新试点等实际建议,为更好的发挥新农合政策服务广大群众提供了有力帮助。

第五分队以发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卫生体制,从而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建设新农村为调研目标。调研中分队采取开展医疗服务与调研访谈相结合,入户访谈,发放问卷等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力求使样本采集的范围更广、顺序更随机。在摸清、摸透、摸准驻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队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并多方查阅相关资料,适时掌握了关于中医药在基层农村发展的状况。队员们针对中医药在基层农村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了重点扶持公益性中医药文化事业、加强中医药文化创新、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支持重大中医药项目建设、扩大特色中医医院建设、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实施农村中医药宣传工程、发展中药农业等许多具有针对性的积极建议,形成总结报告,既指出了目前基层农村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也为今后如何走出发展困局提供了有益提示。以点代面,为积极探索适合环京津重点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之路贡献了力量。

此外,各院级分队及学校自主返乡参加调研活动的同学均按照各自的方式顺利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不仅发掘出当地在发展中显现的问题,更结合实际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充分体现实践调研活动的实际性意义。

2、轻形式重过程,变被动为主动

利用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医疗专家热情义诊、法律专家耐心解答等方式将科技、医疗、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的活动形式,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情响应村民们高兴地接过专家带去的有机化肥和科普资料,看着专家耐心为排队等候的村民解除病痛,村民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对专家的悉心解答纷纷表示衷心感谢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实践队员的调研活动中,欣然接受实践队员的访谈并认真填写问卷。同时村民们还积极向实践队员提问和咨询,并积极预约邀请队员到自己家中做客进行后期深度调研。

在实践中,队员们按照“与县对接、吃住到村、访谈到户”的原则,深入村民家中,实地调研。其中,第三小分队入住家庭当晚恰逢女主人生日,小分队专门定制了生日蛋糕为她庆祝生日,令其全家十分感动。其他分队成员也时刻把自己当成村民家庭中的一员,主动承担做家务、为其子女辅导功课,贯彻落实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感同思考”的调研精神,与村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队员们真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打动了当地的村民,为了让队员们吃的习惯,入住家庭每天都绞尽脑汁给队员们做出可口的饭菜,卖水果的大妈还执意让队员免费吃水果。他们在自己积极参与调研活动的同时,还带动亲朋好友主动接受调研。真情投入的新型调研方式,使村民们不再抵触调研活动,一改以往被动调研的不积极状况,使得实践队员顺利完成调研任务,为以后进行深度访谈和其他调研活动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模式。

深入基层实践,服务地方发展。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在基层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立足校园,造福社会,利用我校的人才优势、科技资源等促进地方的发展进步,减小“价值高地”与“价值洼地”的差距,为我校服务地方提供崭新的模式,相信在校地对接的长效机制平台上,我校全体师生将会为促进我省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主要收获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锻炼,师生们的思想和能力都有了极大提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活动中对新媒体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QQ、飞信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在青年大学生中新媒体被广泛应用并深受喜爱。本次活动中,我校不仅利用网络技术连线在校专家进行远程协助指导当地实践队员和村民工作,更运用博客、微博、QQ群、飞信、网站等多种媒介进行宣传报道,起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确保活动效果,我校特别建立了社会实践官方宣传微博,并鼓励广大同学参与讨论,“通过与基层群众的接触,发现了许多现实问题,也得到了许多触动心灵的感悟,更学到了很多”、“几天的社会调查虽然辛苦,但是因为这美好的风景,淳朴的民风,早已让人忘记了身体上的劳累。希望通过这次的调研,能够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条条微博,记录着队员们的行程,也传递着队员们的心情。从出发到返程,从期待到感动,参与活动的队员和在家享受假期的师生被微博这一纽带紧紧相连,同行同感。通过微博等媒介关注实践动态的师生积极参与讨论,为实践队员献计献策,不仅实现了部分师生带动全校师生参与“体验省情,服务群众”活动的目标,更发挥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实践指导工作的作用。

通过对新媒体的应用,使得实践调研活动的效果愈加显著,不仅得到了省内外媒体的宣传报道,如环首都网、长城网、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等媒体对我校本次活动进行了单篇报道,更将吸引广大专家及人才对环首都贫困地区的关注,为当地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使实地调研队员能与更多的参与者团结协作,为调研活动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手段。二、活动对队员自身的锻炼和提高:

本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不仅主动参与校院的集中组队实践分队,更积极开展自主返乡调研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收获了很多人生的感悟。乡亲们的乐观带给了他们豁达的心情;而村干部的睿智则教会了他们处世之道。农村的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感悟,一种默默改变人生观的深刻体验。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锻炼了意志和品质,增强了对调研能力的培养,提升了社会责任意识,对人生的理解日趋成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问题思考:

活动中,各分队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总结出许多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既指出了目前基层地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也为今后如何走出发展困局提供了有益提示。以点代面,为积极探索适合环京津重点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发展之路贡献了力量。总结如下:

第一分队:

提出问题如下:

(一)旅游业发展意识淡薄

当地很多村民对旅游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旅游必须有名山大川,所以即使有旅游资源,也没有发展意识。很多妇女在家没有工作,也没有做副业的想法,单纯的认为没有土地就没有工作。大多数男子也是靠外出打工,出卖劳动力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村里土地的开发,全权让给了开发商,没有考虑开发商对土地的利用是否合理,很多开发商基于眼前利益,破坏当地的生态,造成严重的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对将来土地的利用带来巨大的困难,有些甚至是不可修复的。(二)资源本底亟待保护

虽然宋各庄乡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就整体而言是有限的,很多资源较之名山大川还有很大差距,而且资源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有很多资源一旦开发失败很难恢复。开发的自然性要求与开发所带来的旅游景区城市化,人工化和商业化形成了一对矛盾体。1.水资源退化影响生物多样性

宋各庄乡有拒马河横穿而过,水资源应该很丰富,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最近几年拒马河在一渡段长行程断流,导致水资源匮乏,70年代兴建的宋各庄乡水库,最近几年水位也在一直下降。很多以水资源形成的景观失去了特有的魅力,“龙安夜雨”等景点甚至已经消失多年。山体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过去几年由于放牧过度,使山上的植被迅速减少,现在很多山体只有野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受到很大影响。2.历史遗迹和建筑缺乏保护

目前宋各庄乡及周边拥有的陵寝、寺庙等建筑基本上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侵占,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很多优秀的资源在逐渐的减少,村民的保护意识差,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3.故事传说缺乏系统整理

在所有旅游资源中故事传说可以说是遭到破坏最大的之一,很多故事已经被人们淡忘,现在还在流传的只有三皇故事,山涧泉水(传说有一眼永不干涸的泉水),龙安夜雨等少数几个,很多优秀的民间传说都已经失传。从而降低了当地旅游资源的文化性和神秘感。

(三)规划落实难度大,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长远性

宋各庄乡目前已经开发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缺乏合理的规划,用地偏重于见效较快的房地产业,房地产商承包土地开发利用,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欠缺长远考虑。例如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宋各庄村天鹅湖度假休闲区和相邻的龙安村新新小镇开发区以及三皇山脚下的土地资源,基本是以开发休闲度假别墅为主,针对的客户群体主要来自于北京。虽然附带少量旅游景观项目的打造,但其规划主体是房产商,主要服务对象是房产业主并非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房地产业相比,可能在经济效益面前无法迅速显现,但是从长远来看,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四)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宋各庄乡虽然提出了“旅游带动发展”的口号,但是基础设施却刚刚起步,随着天鹅湖和新新小镇的建设,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发展,修建了上坝路、一渡假日酒店等质量较高的基础设施,但是,在整体上却远远无法满足宋各庄乡未来旅游发展计划的整体需求。诸多景区之间道路交通不便、没有基本的指示路标;医疗、娱乐设施基本没有;旅游安全设施也很不完善。这些都极大地的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五)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宋各庄乡对于教育的认识程度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乡里的文化素质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人员素质赶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基本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导游,在已经发展起来的旅游相关产业中,也只是从事最为简单的清扫、门卫等底层工作。没有站在一个主人的角度去发展当地的旅游业,而是被动适应。

提出建议如下:

(一)树立大旅游观念,增强旅游业发展意识

河北大学旅游系主任王玉成教授认为,旅游业绝不仅仅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而是通过游客的这样一系列活动,带动和刺激当地的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以及环境整体提升,这种环境除了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服务文化、服务理念、消费文化等等,这种基于人民思想意识的改变往往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灌输来改善。因此,必须具有大旅游发展意识,让政府、村镇、农户、投资主体都能在旅游环境提升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发展的动力,从而积极配合,良性互动。

针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当地居民的旅游发展意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只有了解旅游的真正含义,才会真正使旅游发展起来。1.加强旅游知识宣传,全面认识旅游老百姓对于旅游的观念依然停留在“玩”的概念上,认为旅游就是“游山玩水”或“吃喝玩乐”,而对于真正的旅游不甚了解。所以要想让老百姓接受旅游首先就要让他们从整体上认识旅游,不仅认识到旅游包含“吃、住、行、游、购、娱”,还要从“旅游者,旅游媒介、旅游业”三要素的角度了解旅游是一个产业。另外在宣传旅游业的同时也要深入的宣传当地文化,对于很多被人们遗忘的传说,故事,民俗等进行宣传,让村里的居民人人知道当地的历史,古老的民俗,以及辉煌的人物故事。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第一,村里的宣传栏宣传。农村信息交流比较方便,村里的政务公开栏一般都会起到比较好的宣传作用。在宣传栏里单独开辟“旅游专栏”作为旅游宣传的基地,扩大旅游产业的影响力。

第二,广播宣传。农村村委会都有广播,通过广播宣传,更直接有效,适用人群也更加广泛。邀请旅游专业人士或者管理相关工作的村干部定期用这种最原始的传播信息的方式在农村传播旅游的最新思想,介绍旅游发展政策。

第三,发放传单。经常印发一些关于村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资料,发放到村民家中,让村民了解村里旅游资源状况。2.扶植个体农户发展,增强榜样作用

农村信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又因为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造成农民养成“随大流”、“跟风”的特点,所以在农村树立榜样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旅游规划,挑选一批愿意发展旅游的村民,并给予一定智力上的支持,如打造农家乐、开发旅游纪念品、发展旅游交通工具、营造节庆旅游项目等,率先发展起来,树立旅游业强大的致富形象,从而打动村民加入旅游产业的积极性。3.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长远发展意识

旅游的发展颖注重长期效应,而不应该只看到眼前利益。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在于从人们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在物质上给与一定的补偿。深入普及科学发展观,制定详细的未来发展规划,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各种旅游资源,保证旅游资源的长期性,文化性。只有这样才会是旅游者有常来常新,每次来都收获颇丰的感觉。使旅游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注意整体规划,见效农户的内部竞争,是整个乡镇的旅游业形成一个市场,每一家之间都有差异,从而丰富了大市场消费内容。

(二)立足本乡现状,推广旅游脱贫致富工程在努力发掘自身资源的同时,要改变传统保守的发展及其就业的观念,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发展经济。经过实际调研发现,该村绝大多数妇女不愿外出就业,这就使得该地良好的人力资源的不到发挥,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鼓励人们外出就业。例如,利用宋各庄乡与北京接壤的地理优势,利用农村妇女闲置劳动力,为北京提供家政等服务人力资源,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经过调查发现,宋各庄村一年中有较长时间的农闲时间,而在农闲时间里农民更多的是进行消遣。因此要充分利用农闲的大量时间,鼓励村民发展副业,如山地养鸡,水产养殖,柴鸡蛋加工外销等,从多个渠道增加收入。例如,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手工艺品(如麻核桃加工)的生产加工,赚取额外收益。

与此同时,房产业业已成规模,因此依靠本村充足的劳动力,可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如在家待业的家庭妇女可以利用闲时为业主提供家政服务;根据当地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可以发展山地养鸡,大棚蔬菜以及其他适宜山地的农副产品,以纯天然的品质树立自身的品牌,另外可以根据业主需求进行相关的配送业务,或者培养农民养生专家,开发农家小吃,根据业主的身体状况提供饮食健康咨询、果蔬配送直至餐桌服务;利用现在天鹅湖别墅区已经建成的主题街引进各地名吃,尤其是河北各地的著名饮食,弘扬河北的饮食文化;在医疗保健方面也可以进行相关建设,并培养相关农民人才,增加当地农民再就业途径。(三)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设施接待水平

加强乡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休闲旅游配套的设施,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要注重对于交通、街道、供电等设施的建设力度,打造整洁、完善、便捷的乡村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能显示农村原生态特色的民居和特色建筑等要予以保留,用以彰显本地特色,增加景区的独特性。1.道路交通

关于道路交通,目前宋各庄乡还很不完善,如通往三皇山的道路崎岖不平比较大型的车辆很难进入。这就影响了景点的可进入性,制约了景点的发展。在道路修建的过程中,首先保证道路的质量,其次道路标志也应健全,在此基础上保证道路的广泛程度,切实做到景区之间的畅通。2.安全设施

近些年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到了旅游的项目中,由原来的“吃、住、行、游、购、娱”变成现在的“吃、住、行、游、购、娱、安全”。所以在发展旅游的规划中,安全一定要提上议程,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各个景区树立安全警示牌,设立必要的安全护栏,防护网等。另外要设立医疗部门,能够使在旅游途中突然生病游客得到有效的初步诊治。3.电力供应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店铺及其旅馆业的兴起,对于供电的需求加大,单纯的从村供电系统很难再满足庞大的用电量。因此要加强电力方面的改造和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4.旅游硬件环境

伴随景区建设的完善,村容村貌的建设也需要改善。一个布局合理,整洁舒适的农村环境,对于景区的发展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也会是景区的人文色彩更加浓厚。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能显示农村原生态特色的民居和特色建筑等要予以保留,用以彰显本地特色,增加景区的独特性。(四)合理规划布局,做好长远规划

一个好的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一个旅游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合理的布局更是增强旅游区吸引力的重要环节。旅游资源区域效应体现了旅游资源所具有和发挥的效能程度,是旅游区域布局研究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区域效应主要通过类型效应、集聚效应、强度效应等侧面体现出来。布局的规划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

河北大学旅游系主任王玉成教授认为,旅游规划的制定对旅游地长久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的旅游规划能够着眼于旅游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这三者较好的统一,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使当地相关投资主体及最广泛的农民能够切实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获得好处,促进当地整体旅游产业向着良性循环发展。

1.加大旅游用地在整体用地中的规模

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旅游用地,所以在规划过程中要加大旅游用地的比例,使结构自然合理。宋各庄乡目前开发的土地中,一是旅游用地少,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二是开发没有足够空间。所以在未来的规划中不仅要限制房地产等其他用地的规模,更加重要的是各个景点之间要有一定空间,不能为了节省土地和资金而减小景点的规模,导致旅游景区吸引力下降,得不偿失。2.形成旅游景点的整体布局,加强旅游区的联系旅游景点之间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互相联系,构成宋各庄乡大旅游区,不仅有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农家娱乐穿插其中,交通,餐饮,住宿提供良好的服务,使游客感受到宋各庄乡旅游景区大而不是乐趣,远而不失人文关怀。

3.减小内部竞争,增强整体实力

在各个景点的规划上,政府要有统一规划,相同或相似的景点打造不同的主题,侧重不同的方面,减小景区内部的竞争。让游客看山,远近高低都不同,看水,各有风情千万种,体验农家生活,每家每户都有新感受。这样在有限空间就开拓出无限的市场,不仅使内部之间都受益,而且从整体上增加了宋各庄乡整体的竞争力。

以龙安村旅游景区规划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龙安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对村里的旅游资源做了简单开发规划,把整个村庄分为东港经济区、九龙沟开发区、三皇山开发区、支街开发区等几部分,每个部分又有规划了不同的功能,如三皇山开发区,主要开发自然风光旅游,同时开设采摘园,柿子港等农业采摘项目。东港经济开发区,占据和北京市接壤的区位优势,主要开发高级住宅区,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场所,而且很多场所都地跨河北省和北京市,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特色。但是整个规划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规划的具体性,很多开发区没有规划具体项目,只有开发商已开发的地区,标注了具体功能。第二是发展的长远性,在规划中很多依然是从现在利益出发,没有考虑到长远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取得效益时间却很短。第三是各个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在规划中,各个开发区自成体系,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竞争力下降。第四是规划没有个性化,整个规划按照其他景区的发展模式进行操作,基于资源自身的限制,对景区的发展很不利。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开发,如三皇山可以保持其野味的同时发展驴友俱乐部,充分发挥资源本身的优势。(五)开发特色产品,突出本地优势1.自然景观三皇山“驴友”俱乐部

宋各庄乡紧邻十渡度假区,涞水境内也有知名景区野三坡,因此不仅存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存的雷同,由于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与成熟度高的景区竞争,旅游市场必然会受到挤压。因此必须充分发掘自身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加以发展,并以此打造出属于宋各庄乡的旅游品牌和相关产品,形成与十渡风景区和野三坡风景区相媲美的旅游景区。例如,三皇山景区虽然面积较小,与野三坡等景区资源雷同,但是环境幽静,少有人烟,自然原生状态保持较好。同时北方自驾游及散客、驴友旅游市场尚未成熟,缺乏专业的景观资源,因此建议不适宜大规模开发,转为开发“驴友”俱乐部,为京津地区自驾游游客提供游览相关服务,以此形成别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形成与其他旅游景区的竞争力。

根据小分队进入三黄山景区实地调研的结果,对于三皇山开发“驴友俱乐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景区入口处开设销售方便“驴友”进行登山游览、休憩的用品店,出售包括登山装备,食物和饮用水等在内的必需品,以方便游客游览。在景区周围可以开设农家乐饭店,并开发本地特色的饮食。

第二,根据本地数多山石多的特点,可以开发具有三皇山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例如,根据本地山石形状奇特、颜色各异的特点,打造石雕、石刻等工艺品;另外,可以结合登山特点,利用山上生长的树木制作具有特色的木质拐杖。

第三,在娱乐设施方面,可以根据山地特色打造真人CS游戏,当地有很多废弃的民居,只剩一些墙体,可以利用这些房屋建筑,打造CS地形,再经过开发和改造,形成具有三皇山特色的旅游娱乐文化,让“驴友”在登山游览过程中能够娱乐身心。

第四,从景区文化建设发展方面,可以在景区入口的石壁上设计主题题壁,宣传三皇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是景区富有“生命力”;同时完善道路、路标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游客寻找和游览。

最后,对于景区景点的建设方面,要根据具体特色开发,如对奇形怪石冠以形象的名字,如高山采药,狐仙作画,金龙抬头;要完善导游词的编写,使其充满吸引力,建设可以体现三皇文化的建筑或庙宇;可以组织热爱中华文化的群体,如汉服爱好者前往祭拜或者春游,一方面增加游客数量,另一方面增加景区的文化气息。

2.人文景观十三王爷墓、珍珠庵

十三王爷墓

十三王爷墓为雍正帝最喜爱的兄弟之一,其地位十分显赫。其铃木的建筑形制也非常豪华,堪比清西陵。目前热播的宫廷剧如历史剧《雍正王朝》、偶像剧《步步惊心》等对于十三爷的知名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管什么年龄段的人群对十三王爷形象、事迹比较熟悉。但是目前十三爷墓的地上建筑被破坏严重,所剩无几。因此,重新修缮十三爷陵寝并对外开放,对于吸引大量游客,提高当地景区知名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于陵寝的修缮,建议查阅相关的史料,尽量对于原貌进行修复,可以公开招标来筹集修缮资金;根据热播剧的影响,可以邀请剧组演员和制作组前来宣传造势,适当添加影视剧中一些经典的建筑;合理规划陵寝布局,方便游客游览参观;从导游词入手,着力渲染十三王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给人以与西陵陵寝并驾齐驱的印象,从而从观念上形成竞争力。

珍珠庵

台湾电视剧《沈珍珠传》的影响,沈珍珠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被广为传诵。而本地则是沈珍珠的故里,因此抓住名人效应,建设名人故里对于发展本地旅游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建设建议基本与十三爷的陵寝建设思路相通,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历史名人,要突出其生平事迹以及所做出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3.旅游商品麻核桃

麻核桃又名河北核桃,当地称“耍核桃”,是核桃与核桃楸的天然杂交种,现知涞水县麻核桃品种最为丰富,有公子帽、狮子头、鸡心、虎头等几大品种系列,几十个变种。麻核桃刻沟、刻点深,缝合线突出,壳皮厚不易开裂,壳纹清晰美观,内隔壁发达骨质,取仁极难(几乎无仁),历史上常作为贵族中、老年人舒筋活络的“手玩物”,故称“耍核桃”,现已被开发成雕刻精美的高档工艺品,畅销海内外。

以当地麻核桃种植为例,如今宋各庄村大多户农户选择了种植麻核桃作为其经济作物,但是仅限于麻核桃的种植。麻核桃种植成本低,管理方便,但是风险较高,见效慢,若单纯发展麻核桃种植业则难以保障收益。建议该村发展出一整套麻核桃种植,工艺品加工,销售等产业,从而使每个产业都可以获利,提升麻核桃种植的利润;要拓展麻核桃的使用渠道,如开发作为药用,磨碎作为装饰材料出售等作用;另外,也要拓展麻核桃的销售市场。除了河北和北京地区以外,因为韩国文化中也有使用和食用核桃的传统,也可以尝试拓展韩国等国外市场,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注意扩大宣传宋各庄麻核桃,注重品牌的创立,从而提前占领海外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用自身之长补己之短,始终坚持“特”与“优”的原则,打出自己的品牌。

(六)强化市场营销策略,多渠道提升景区知名度1.加强宣传力度,提升旅游知名度

对于人文资源的宣传方面,可以根据与该人文景观有关的影视作品和文字描述进行宣传。例如上文提到的十三王爷墓就可以利用近期的影视作品,通过邀请制作组成员包括十三爷的扮演者前来造势,提升景区知名度。

对于自然资源的宣传,目前网络上过于龙安村三皇山景区的介绍很少,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区的知名度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包括景区详细的区位和旅游资源的介绍和相关的图片及其影视资料,一些“驴友”的游览经历自述等等,以此吸引更多的自驾游游客。

另外,充分与大众关注度较大的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进行合作,加强对外地游客的影响。

2.拓展销售渠道,扩大销售数量

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副业销售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打开宋各庄乡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举办工艺品展销会等形式对麻核桃的各种功效进行科普宣传,从而提高其知名度,开拓销量。3.思广告宣传语,广泛传播

创造、构思一些定位准确、简单凝练、朗朗上口、具有亲和力的广告语,如“来到宋各庄,幸福又安康”,“龙年到龙安,幸福又平安”,引外地游客,让他们感受到当地的友好,并留下美好又难忘的印象。4.用周边成熟景区的知名度,分流客源

野三坡距宋各庄西北约100多里,两者同属涞水县;宋各庄紧邻着北京一渡,是通往十渡景区的所经之地,野三坡与十渡开发较早,目前均是北方知名度较高的景区,具有的成熟客源,建议在这两个景区制作宣传大型广告牌、发放宣传单等,或者与旅游社合作,制作与周边成熟景区一体化的线路,以期树立形象、扩大宣传,进而分流一部分客源。5.打造旅游客源市场

宋各庄乡旅游受到野三坡和十渡的影响,很多游客只知道这些著名景点,而不知道涞水还有野味十足的三皇山,所以渡部分客源都被野三坡、十渡竞争走,加上当地接待能力的限制,所以来宋各庄乡旅游游客的寥寥无几,只有一些旅游意识较强、成熟度比较高的驴友喜欢到三皇山体验野趣。因此,旅游客源的吸引成为当地旅游发展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七)重视本地人才培养,提升旅游业从业员工素质

人才永远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当地村民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其素质。1.重视义务教育,培养高级人才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同样是每一个地区的未来,只有具备了高的知识和技能才会更好的对地区进行改造。所以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完成义务教育的学习。有能力上大学的村里可以适当的给予优惠政策,帮助完成接收更高等的教育,十分贫困的,村里可以资助,同时签下协议,毕业在村里工作一定年限,即提升了村里孩子的教育水平又给村里带来了大学的先进思想。2.推行成人教育,增强人民素质

对于本地村民,学历良莠不齐,政府可以以村为单位组织学习农业知识,旅游知识等一系列和农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的知识,经常和外地联系,经常请进一些专家给农民做培训,对于重点农户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从整体上提升村民文化素质。

3.集中专业学习,提升工作能力

定期从旅游相关单位邀请专业人士对参与到旅游业中的农民进行基本培训,如基本的服务接待礼仪、导游培训、旅游政策法规知识、餐饮文化等等,提升当地农民基本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能力,使农民接触到旅游产业各个层面并逐渐上升,而不是局限在清洁、安全等低层领域。

第二分队:提出问题如下:

(一)农业资源开发方面:

1、人口因素:该地青壮年均出外打工,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剩余大都为老人与孩童,这些人劳动能力较差且文化素养低,对于自家的果树或庄稼无力打理经营,所以造成农业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

2、自然条件的限制:地处丘陵地带,人均耕地少且分布分散,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加上拒马河水资源的干涸,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二)五保、低保供养工作方面:

1、低保五保的覆盖面相对于当地的现实情况与应保人口有相当大的差距,许多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村民被排斥在补助体制之外;同时补助水平较低,相对于物价的上涨速度与农业资料的涨幅,补助标准应当适当提高。

2、当地村民对五保低保政策缺乏了解甚至没有了解,甚至就连村干部都不清楚《条例》中的规定,容易造成村民对政策和评审过程的怀疑。

3、低保五保的医疗问题难以解决。当地经济落后,医疗条件差,人们有病或者是扛着,或者是到小药店,村卫生所买些药,看病难依然是困扰低保五保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已经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据村民反映,有时报销点的药费依旧比小药店的费用高,而且在得重病时,出现了由于对合作医疗不了解而造成不能报销或报销比例低的问题。

4、低保户和五保户的精神生活匮乏,低保五保户多为孤寡老人,年老多病,村中集体娱乐活动甚少,精神生活匮乏。(三)人口问题方面:

1、当地的男女比例普遍失调问题:

男性人数普遍高于女性,尤其是16-60岁男女性别比。通过走访农户及当地村干部介绍可以得知,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由于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以及男子能成为家庭的重要劳动力,很多家庭倾向于生男孩。

(2)由于当地贫困,生活水平低,适婚女子及其家庭都希望其外嫁,而不愿意嫁到本村。性别比例失调造成婚龄青年尤其是男子结婚出现困难,再加上家庭贫困等因素,很多适婚男子无法成婚,只能打光棍或到外地寻求出路,入赘现象非常普遍。

2、当地人口身体素质及文化问题:(1)当地人口身体素质及文化程度现状

以调研地北庄村为例,当地人口身体素质极差,身体残疾和智障人口情况普遍存在,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等发病率较高;当地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2)造成当地人口身体素质差及文化程度低下的原因分析①人口身体素质差的原因:一是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村民患病后不愿就医,长期积累下来容易发展成宿疾;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差,村民看病求医困难,虽然农村合作医疗在当地覆盖率较高,但由于指定医院的医疗条件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而病人去其他地方就诊的医药费无法报销,病人医疗负担重。

②文化程度低下的原因分析:一是家庭的沉重负担促使青少年较早辍学,采访村民得知,家中的青少年多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减轻家庭负担;二是学费负担沉重,经走访农户了解到,由于要外出去镇里求学,每个小学生的食宿费约为200元/月,每位中学生的食宿费为300元/月。农户承担的教育费用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太高,负担沉重。3、人口流动问题:

(1)人口流出原因:

①由于该村教学点的取消,造成该村学龄儿童无法就近上学,因此家长选择举家搬迁至县城,以实现家长打工孩子就近上学。

②北庄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生产方式受水资源及地形条件限制,生产效率低下,产值较低。远低于外出务工收入,因此青壮年村民多选择外出务工取得更好的收入。

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发展,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不满足于生活在闭塞农村之中,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走出农村留在城市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造成该村青壮年村民流失严重。

(2)人口流出造成的影响:

①由于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该村许多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耕地资源严重浪费。外流村民由粮食生产者转换为了完全的粮食消费者,这种现象加以扩大不难得出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外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②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了村庄发展后备不足,缺乏发展活力,造成村庄经济发展日益停滞甚至衰落。

③流出人口远远大于流入人口的现象造成该村的人口的锐减,且剩余人口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又加速了村庄的自然消亡。④留守老人的聚居同样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养老难题。“多疾病,寿命长”是当地老龄人口的一个特点,且中青年人口的匮乏,老人乡土观念较重不会选择外迁养老,这无疑会给当地政府面临养老保障的诸多问题。

提出建议如下:

(一)农业资源开发方面建议:

1、我们小队成员实地考察了该地干涸的拒马河。由于没有水源的供应,所以为了解决水资源,政府应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市县三级的共同帮助下,积极合作解决当地农业用水问题,使该地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从而增加农民收入。针对砂石料开采的泛滥现象,政府必须进行强有力的管制。通过水利工程建设,重新引水入河。通过对拒马河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请相关部门进行规划,真正解决拒马河的水源问题。针对当时的拒马河京冀水权之争,双方应该妥善商谈解决。拒马河的地质条件不能储存深层地下水,从地上到地下,拒马河水将全部被截在北京一段,下游的河北境内将滴水没有,农民的生命之水就此截断。2、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由于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较低,个体无法对抗多变的市场,应由村干部带头创立合作社鼓励村民加入。有资金的以资金入股,无资金的以劳务入股,按股分红;统一引进果树苗,集体购买化肥、农药,定时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另外与市场接轨,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方便与厂方直接进行业务往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相应政策上有所体现;鼓励生产出口。针对当地的果树种植销路差的现状,通过与大型果实加工企业签订订单,使该地生产不盲目不盲从,适量适度的种植果树。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改善种植业经营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3、发展养殖业。当地耕地面积狭小且分布分散,人均不到一亩地,以种植玉米粮食作物为主。收获的粮食甚至不够自给,没有多余的粮食出售。虽然近些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种植业最多只可解决该地农民的温饱问题,发展、增产潜力不大,所以,我们建议发展养殖业。由于当地妇女因兼顾照顾家庭和土地劳动无法外出打工,因此适当发展养殖业对解决其就业问题有很大帮助。促进村民养殖多样化,拓展饲料范围。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当地仍有大量农作物饲草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在秋季以后,散落大量副产物的秋茬农田地可供放牧,河滩、荒沟等非林区也可放牧,林木修剪的枝叶也可充分利用,这些都是发展牛羊养殖的资源条件。另外,在养羊业方面,推广舍饲圈养配套技术,加快黑山羊生产方式转变缩短饲养周期、增加出栏羊只体重、提高羔羊育成率和养羊经济效益。

4、应通过村委会与北京周边郊区的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同来确保本村劳动者能够固定工作,稳定收入,并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真正的将劳动者的弱势地位转变为与用人单位的平等位置。走“定量有序,批量转移”的劳务输出之路。

5、走加工增值之路。围绕农副产品资源,依托农村专业户,搞好农副产品系列开发,建立大型果树深加工企业。针对种植果树销路差,保质期短的现实,通过对水果蔬菜进行深加工,建立自己的品牌。利于解决果实销路,有利于提高百姓收入。

6、招商引资。通过鼓励商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立股份企业,承包当地的荒山进行开发,建立野生植物观赏园。适当发展农家乐以配合野生植物观赏园的发展。让城市和农村互动起来,各取所需。农村人喜欢城市,城市人喜欢农村,充分利用这点,并充分发挥接近北京的地理优势,吸引大量北京游客来参与到周末生态游的大潮中。

7、教育是根本,在我们走访农村用户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反映穷的根是教育落后。由于普遍的文化水平低,当被询问到是否对未来有所规划想法使,人们只是很茫然的摇头。因此靠当地人民自己创业是有些不现实的,必须依靠政府依靠外界首先改变当地教育落后现状。

(二)农村五保、低保对象供养问题的建议:

1、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低保五保”工作体系。

加强对农村低保五保群众的现状监控,详实“须保”数量和对象;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对农村的五保户做到“应报尽保”,同时把五保、低保、困难户、农村医疗救助、救灾救济和对口扶助制度紧密配合;将合作医疗和低保、五保制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按时考核低保、五保户的生活水平,保证资金的落实,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者的利益;低保五保的补助方式应该多样化,补助来源多元化。

2、完善低保五保的组织结构,使低保五保工作有切实有效的组织保证。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有效率的组织机构作保证。各级民政部门建立并完善专门的低保管理机构。乡镇专门配备2-3人低保五保工作人员,确立主管干部,并将低保五保的完成情况纳入干部的考核体系,提高对其低保五保工作的重视程度。

3、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努力改善五保低保的居住条件。目前,北庄村正在对五保户中的危房进行维修改造,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危房改造的监督与管理,透明维修资金,确保维修质量,扩大维修范围,严格维修检验过程,切实解决低保五保户住房问题。

4、加强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关于低保五保的有关法律和政策性文件。

加强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在农村形成尊老爱幼,关心、爱护五保老人,热心为五保老人服务的良好风尚;鼓励送文艺、电影下乡,推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丰富低保、五保户的精神生活;同时广泛宣传关于低保五保的有关法律和政策性文件,使老百姓对低保五保政策有一个基本认识,做到心知肚明。同时更要加强对乡干部和村干部的政策培训与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使农村低保五保工作更能依法展开,顺利进行。

5、因地制宜,促进低保对象劳动就业。

最低生活保障只是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应采取各种形式促进低保对象就业,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自食其力,解决生活的基本问题,防止补助资金“养懒汉”的情况发生。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如农业实用技能培训、企业用工定岗定向培训,提高低保对象自食其力的能力;二是提供就业门路,把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输送到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相近组织。一方面可提高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一方面可为这些组织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6、重视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完善低保五保的监督机制与平台。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可以建立一些低保、五保基金,丰富资金的运作方式,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可以对基层干部管辖区内的亲属备案登记,防止“关系保”现象的发生;同时完善县乡两级的监督检举平台建设,以使老百姓发现问题以后能及时向上反映,最大限度减少不公平、公正现象。

7、建立动态的低保五保的补助机制,可以考虑采取集中供养的方式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负担能力的变化,尤其是物价和农资的涨幅,适时、适量的提高低保五保的补助标准,真正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时条件成熟后,可以考虑从采取集中供养方式,既解决了部分五保户无法独立生活的问题,又节省了部分危改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8、使低保五保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一种形式,给有劳动能力的人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继续完善各村合作社制度,使有劳动能力的人有活可干,而不是使农民生活全部依赖于此。由村干部动员,倡导村民出一些钱,尤其是外出打工子女为父母出一些钱,在村里成立一些类似保险基金的组织,将收集到的钱用于投资村里的合作社或其他,将受益的一部分存起来作为本村居民的养老医疗补助。

9、规定使用当地资源必须反哺山区,使那些靠山区资源致富的人必须骂出一部分钱支持乡里的养老、教育等公益事业。

10、发展教育事业,鼓励当地学生考取师范院校回村教学,这样一方面解决聘任教师难的问题,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当地村民的文化水平。提高当地人们的觉悟,尽量减少出山就不回的现象。教育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当地的人员结构,有利于引进投资,科学开发山区,使当地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三)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建议1、优化农民创业软环境

创业软环境是推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直接动因。经调查,当地农民存在着“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缺乏敢于拼搏、善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地方舆论的宣传力度不够,引导当地农民创业理念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为优化当地农民创业环境,一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创业文化,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充分利用媒体,集中进行创业观念、创业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破除小农观念,树立创业意识,引导当地农民不拘于形式、规模。积极营造“想创业、敢创业、共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发现、培养和宣传一批农民创业的典型,表彰创业成功农民,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2、建立农民创业融资体系

农村信用社作为联系农民与金融组织的纽带,在建立农民创业融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往往信用社和银行不愿将钱贷给农民,这就给农民造成了资金困难。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一是要增加资金供给,提高信用社的贷款能力;二是要完善其内部运营机制,将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三是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3、改革现行贷款制度

积极协调银行与创业农民之间的关系,加大贷款支持力度,促使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劳动力创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一是全面推行小额贷款,降低利息,减小农民贷款的负担,延长贷款期限,使农民在资金周转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二是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农民返乡创业。三是实行农户联保制度,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金融机构与农户的双赢。4、设立专项创业基金

政府及其他组织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创业专项基金,用于对创业农民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社会救助等。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创业技能

由于受自身条件和职业转变成本高的影响,农民的创业能力较弱,要改变这种现状不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应以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为主。

第三分队:提出问题如下:

1、该村参加选举的热情不高,参选率较低

(1)超过一半的选民没有亲自参加投票,根据访谈得知,村民对谁当选持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没有参加选举,要么委托近亲属代投,要么由他人代为填写选票。当然,找人代填选票或委托投票虽然符合《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要求(1999年9月24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年9月29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但可以发现这样的比例太高了!

(2)村民对选举制度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对于农村“村民选举委员会”、初步候选人和正式候选人如何确定超过了65%的人不清楚,对如何介绍候选人的情况,回答没有介绍或不记得了占66%,有29户约占35.4%的农户不清楚是否实行了公开计票。

村民选举参与热情低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两个。一是该村经济非常落后,据村委会主任介绍,201*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才两千元,不及保定市人均纯收入5446元的一半1。板城村地处丘陵地带,人均耕地面积0.7亩,由于种小麦成本高,不挣钱,所以绝大多数农户只种一季玉米。有的家庭养几只兔子、养羊来补贴家用,年轻一点的就在县里或北京市打工,一年下来也就达到温饱水平。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所以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挣钱养家上,导致参选率较低,对于选举的态度是“只要不耽误事的前提下,就去参加”。二是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从抽样统计的数据来看,有45%的村民属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对选举的知识缺乏了解,限制了农民政治参与的作用。2、村民的决策主体的意识还没有形成

(1)民主选举村委会仅仅是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但真正完善的村民自治仍需要通过民主的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作来完成。从民主决策的机构来看,约占调查总量的70.7%的人知道本村成立了村民代表会议组织,约占50%和47.6%的人不清楚村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村民代表会议是谁主持召开的,更是高达72%的人不清楚是否召开过村民代表会议。关于村民代表的作用,只有较少部分人认为其有较大的作用,23.2%的人认为村民代表没有什么作用,14.6%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清楚。尽管数据中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可以看出,村民代表、村民代表会议、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在村民心目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即使成立,其运行的机会也比较少。

(2)从村务涉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方式,如本村享受误工补贴及标准、村集体经济收益的使用、村办公共事业筹资方案,村民回答不清楚的分别占73.2%、70.7%、69.5%,这说明在实际的村务决策过程中,村民的参与程度较低,不清楚“一事一议”的有关要求。

我们认为,除了村民收入不高、受教育程度低外,还有两个因素是导致决策参与程度低的原因。一是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几乎没有存集体收益,所以对村务大事基本不关心。二是村庄仍然奉行精英民主,在调查中发现,在受访对象中有50%以上的人认为村里最有威望的人是村干部,且村干部处事公道,所以认为村里的事务就应该由村干部负责,自己则置身事外。3、村民在民主管理方面主体意识匮乏,管理并不民主

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本内容,其关键在于,制定系统配

保定市市长李谦:《关于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201*年2月16日保定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套的村级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群众参与、民主协商基础上有规则的、规范化的管理,即依法建制、以制治村。2此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村民自治章程作为村民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过程并不清晰,且没有统一的制定程序。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对村民自治章程的宣传力度不够,高达76.8%村民的不知道村民自治章程的存在。调查得知,该村有村民自治章程,但由村委会主任自己拟定就通过了,没有征求他人的意见,所以,自治章程就发挥作用,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调查发现,村民对村公章、村财务情况、村治安和调节委员会的了解程度不高。村民的回答是村里没有集体收入,近几年没有打架斗殴现象,对社会治安满意,所以对本村事务不关心,由村干部管就可以了。4、民主监督环节比较薄弱,村民监督的动力不足

村民自治的顺利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日常村务的有力监督。民主监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主监督的机构是否完善;二是民主监督的程序的完成程度。

从村委会干部访谈和村务公开栏的实际调查看,该村设有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小组,但在抽样调查中,高达65.9%的人不清楚本村是否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74.4%的人不清楚本村是否有民主理财小组。8.3%的人表示本村村委员会每年都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工作,18.3%的受访者人为从来没有汇报过工作,59.8%的人选择了不清楚;7.3%的人认为本村实行了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24.4%的受访者选择了没有实行该项制度,67.1%的人选择了不清楚。

作为民主监督重要方面之一的财务监督方面看,村民对村财务的了解甚少。高达92.7%左右的受访者不清楚本村多长时间公布一次财政收支情况;高达84.5%的受访者不知道村里的财务开支由谁审批;在调查对象中,有82.9%的人不清楚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关于村里自由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情况,67.1%的不清楚应该如何支配。村民自治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村庄支出的控制权,如果村庄自由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完全由本村决定,那么村庄作为一个系统的自治程度就高,但这既可能是村民的自治,也可能是少数精英的自治。从访谈中了解到,该村财务开支由村支书和主任两人共同审批,属于典型的精英自治。

李凡:《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201*201*》,东方出版社,201*年,第138页.

另一个例证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约占1.2%的受访者经常给村干部提意见或者建议,11%的受访者偶尔提过,而没有给村干部提过意见或者建议的受访者高达85.4%。“如果村民给村委会干部提意见有何结果?”,有一半的村民回答不清楚。

5、农民对于乡镇政府和村之间的关系不太了解,村委会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也不清楚

农民和村干部干部之间的关系也仅限于处理纠纷上,更多生活上的需求也多是求助于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这恰好验证了普遍存在于农村的一种现象“关起门来过日子”,这对于农村经济、政治的发展,农民自身权益的维护是非常不利

的。

总之,抽样问卷调查显示,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仍然很淡薄,虽然访谈和调查发现,近半数村民认为村干部处理村务比较公道,村两委班子很团结,但是村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和能力很欠缺,对村集体事务基本不关心。究其原因,一是村民生活水平不高,没有闲暇来参与;二是文化程度较低,制约了参与的能力;三是村庄奉行精英政治,我们感到村两委干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许他们自己的办事和经营能力不低,属于农村中的能人,但受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和思维眼界不宽的限制,没有动员群众参与的意识,没有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搞活经济,富民兴村。四是该村从201*年开始第一届村委会选举,民主熏陶的时间并不长,民主参与的氛围还不浓厚。不过,调查中也发现,多数村民对自治的形式还是认可的,认为这项政策很好,也有的村民主动找到我们调查人员反映村里的一些情况,我们觉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如果真正把民主参与的载体、形式利用好,是能够动员和组织起群众的,村民自治一定会逐渐成熟起来!

提出建议如下:

一、转变村民观念

通过对涞水县石亭镇板城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答案是“不清楚”,“不知道”,“不好说”。这说明,板城村存在着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政治冷漠。长久以来,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较低,政治参与观念淡薄,政治参与活动较少。农村中普遍存在的观念是“官贵民贱”,“自己顾自己”。这种“关起门来过日子”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大大限制了我国村民自治政策的实施,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所以,完善我国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的政治观。转变村民观念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进行。

1.主观方面:农民自身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摈弃传统的小农意识和封闭的心态等落后观念。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素质。身为社会主义新农民,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关心国家政策和方针,积极参与村民自治,认识到当家作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杜绝“小农意识”。“小农意识”是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俗来说就是“自己顾自己”,这是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制度缺陷的遗留物。身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农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荣辱观和使命感,要积极投身到基层政治生活中来。

2.客观方面: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政治观在客观上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上级政府的正确引导刻不容缓。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直接面临着农村。所以,其在村民观念转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义务和责任。乡镇政府应因势利导的指导各村民委员会,就转变村民观念、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支持和鼓励村委会举办相关培训和讲座,从思想上,观念上影响和教育农民,帮助农民塑造新的政治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第二,村委会组织建设的完善程度和村委会为民办事的行为能力和态度,最直接地影响和改变着村民政治参与的认知和行动,这是眼见为实的效果,村委会必须想法设法,积极进行宣传,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村民自治,通过“喇叭广播”,“村务公开栏”,“明白纸”,“全体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教育。二、完善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农村选举代表着我国基层政治发展的水平。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主要是通过全体村民投票进行,在选举过程中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1.上级政府的正确支持

上级政府对于村委会选举要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支持。在选举过程中,上级政府所提供的是技术上的支持和安全方面的保障,必须充分尊重选举的结果,充分尊重选民的意愿,不能对合法的选举结果加以干涉。2.村委会要认真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

村委会作为农村选举的直接领导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村委会应该遵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选举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切实地推进,绝不走过场;第二,要实现选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在选举的过程中,杜绝“暗箱操作”,避免“写票”现象,规范选举程序,一定要选出农民称心如意的好干部,只要这样才能真正代表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人民谋福利。3.提高村民选举参与意识

基层政府和村委会要做好选举前的准备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喇叭广播”,“村务公开”,“全体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各种形式来进行宣传教育,切实让村民了解到参加村民为会员选举是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从而彻底提高村民的选举参与意识。三、完善村民政治参与制度

当前一些村民参与意识较低,对于公共事务参与的态度冷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村民参与政治的渠道和途径匮乏,参与条件有限,所以,提高村民自治的热情,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完善村民的政治参与制度。1.完善现有政治参与渠道

我国农村中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参加选举、参加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途径,完善这些渠道就必须规范农村选举程序,及时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及时通过“喇叭广播”,“村务公开栏”等途径公开村务情况,保障这些基础的渠道能够正常、有效的进行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前提。

2.拓展新的政治参与渠道

在拓展新的政治参与渠道方面可以考虑一些新的方案政策,如:设置村干部和村民交流日、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三方交流日,并将其上升到制度的层面,以保证基层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的频繁交流和合作,这样有利于基层政府更多、更快、更好的了解民众所需;此外,建议让村民代表列席乡镇政府的有关会议,了解基层经济、政治发展方向和目标,村民代表回村后可以进行广泛宣传,这样有利于村民掌握信息,为他们发展经济、参与政治提供便捷。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1.完善基础设施

资金方面,完善农村信贷体系问题;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领导素质;简化信贷程序;要努力争取农民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贷款。

技术方面,政府对农户的帮助要落实到实处,如定期派专家小组下乡帮助;把高校和农村相互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业推广和新农村建设研究,从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而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信息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农村的信息蔽塞问题,具体措施有:有线电视的安装;网络宽带的安装;农民文化生活的丰富等等。农民自己也要把信息充分重视起来,改变以往靠经验的做法,真正在心中形成信息的价值观念。

在交通方面,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政府或当地农村必须修建公路,只有交通便利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它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保险方面,建立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可以缓解农民的压力,为农民承担部分的风险,用实际行动向农户证明政府是农民发展的坚实后盾,这样才能使农民安心扩大生产。2.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辅佐和帮助,要以服务为出发点,不能以政绩为出发点;第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的产业化经营,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第三,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为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寻求市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寻求出路。

总之,加强我国农村地区的村民自治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一定要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循序渐进的进行。

第四分队:提出问题如下:

1.农民对政策的理解不足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农民对新农合详细政策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在168户参加201*年新农合的农户中,有72%的农户错误地认为门诊费不能够得到补偿;有13.8%的农户错误地认为住院费用不能得到补偿,有81%的农户错误地认为慢性病不能得到补偿,可见农民对政策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当然必须指出,这个问题有一部分是由我们调研人员自身造成的:我们和农民交流时经常面临一定的交流障碍。第一,由于方言问题,村民有时会难以听懂我们的话。第二,我们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与农民存在一定的偏差。当我们向农民问“门诊可不可以报销”时,农民经常回答“不能报销”;而当我们换一种问法,问“去村诊所买药可不可以减免医药费”时,大多数农民会回答“可以”。所以,“门诊费用是否可以得到补偿”这一组数据不能客观反映农民对政策的理解情况(高估了农民不理解政策的比例)。

2.新农合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新农合存在报销范围窄的局限性。新农合以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为主,跌打损伤、各种意外伤害、骨折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而我们在龙安村了解到,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农忙时的意外伤害、冬季的煤气中毒以及春种时期的农药中毒等病症较多。而这些意外伤害却不在报销范围内。因此,农民大都认为付出多,回报小,参保不划算。而导致此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府在制定新农合政策时对农民的真实情况不了解。其次,新农合报销手续烦琐,收费水平高,农民受益水平低。对当地参加了新农合、同时又有报销经历的农民访谈时,农民反映说:“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报销、应该报多少,只是出院时直接从医院拿钱”。同时,当地农民反映,到涞水县或北京房山的医院看病医生都会问是否要报销。是报销的,医生就会开高价药,约价普遍高出30%一40%;对于具有相同疗效的药物,如果报销,医生会开贵的。药费高开,医保定点医院的的乱收费,大大抵消了合作医疗制度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收入的挂钩,是医疗乱收费问题产生结症所在。同时我们认为,医疗乱收费的存在也有补充经费缺口、医疗收费标准偏低等客观因素。按照政府公共服务理论。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上投入的不足。

3.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淡薄

互助共济是传统美德,但现阶段对于并不富裕的群众都要求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是不现实的。目前大部分农民比较现实,今天用了30元参加了合作医疗就想着能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许多农民认为交了钱没有生病就吃亏了,也有的觉得这个制度交了钱连资助谁都不知道等于白交。例如涞水县宋各庄乡每年住院的大概有1000人,占该乡参加新农合总人数的15%,这也意味着剩余8000多参合农民并不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导致他们出现退合的想法。生病后能拖则拖,能扛则扛,也反映出一部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和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4.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让农民心存疑虑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和推行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农民普遍存在的对政府的信任问题。担心合作医疗能不能长久,担心各项政策能否真正落实,担心合作医疗经费会不会被截留、挪用、贪污和私分,担心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因人而异等等。所以,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薄弱,成为建立和发展新农合的又一阻力和障碍。

5.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尚不完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按照农村的行政区划设置卫生医疗网点,使不少网点实际上业务不足,可有可无。涞水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服务条件和技术水平普遍较差,一些群众选择这些机构看病的愿望不高,同时紧邻北京房山区的地理优势使得他们患大病时更加青睐于北京的一些大医院。但是,不少农民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到北京的大医院看病要花费许多费用,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看病又担心看不好、耽误病情。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布局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这是相当多的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减少、自身生存困难的一大原因。县乡卫生体系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现象突出,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涞水县级卫生医疗机构除县级医院外还有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以及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机构等。乡镇除了卫生院之外也都还设有计划生育指导站,这些机构大多自成体系,自己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仅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加大了机构运行成本。因此,必须打破部门体制的限制,促进县乡卫生资源的流动和重新组合。

6.政府政策不稳定,投入不足,缺少法律保障

(1)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有关政策之间相互冲突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再加上地方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和对立,使得他们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支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难度。各省新农合政策的不断变化也给乡镇政府的收费造成了一定难度。

(2)政府财力不足,公共资财筹集难

卫生医疗事业本是公共产品,政府对其必要的投入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近些年来,国家对合作医疗没有明确的筹资政策,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也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目前我国合作医疗已经演变成为农民个人集资为主的模式,也就是说,用农民自己的钱给自己减免小伤小病费用,难以分担他们因大病所引起的沉重负担,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互助共济、分担风险的目标,而且增加了合作医疗的管理成本,最终削弱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3)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

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使得合作医疗的性质不能确定下来,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难以定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容易产生混乱。农村医疗保险立法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要,如果不能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以强制为原则,必然会引起农民反感。

7.慢性病补偿中的问题

在和村民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涞水地区农民过去一年内的患病住院次数不多,但是花费在医疗上的总开销着实不少。通过谈话了解,这部分钱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平均每户每年约花费201*元,对于农民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农民多以务农维持生计,当然也有部分农民通过打工获得生活收入来源。慢性病成为了他们劳作的杀手,小则影响工作效率,大则耽误工作时间。针对这些慢性病,涞水县卫生局对其加以分类报销。在和卫生局领导的座谈中,局长提到目前慢性病在新农合报销范围内共有15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报销。从村民的利益出发当然是可报销慢性病种类越多越好,报销数额越多越好。不过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钱的因素,这些报销款项都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

和门诊统筹及住院统筹不一样,慢性病患者在参与新农合之初便已经知道自己一定会在医药方面有所报销,所以这部分资金支出实则成为了政府财政支出的一个固定款项,一旦有所增添则必会对各级政府造成财政压力。所以,从财政上分析,政策制定这些慢性病种类和报销额度是有所根据的,在我们没有得到确切数据支持的时候,并不建议盲目地增加慢性病范围及报销比例。不过很多政策在落实的时候都应该因地制宜,在慢性病治疗报销起付线由乡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逐级上升过程中,报销比例逐级下降,然而目前优势医疗和技术资源往往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在某种程度上农民的经济负担没有大大减少,例如宋各庄乡的村民很多去北京看病,但是较低的报销比例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其实对于农民来说治好病是最根本的,既然这样,为何我们的政策上存在地方保护呢?与龙安村一水之隔的张坊镇村民就可以在北京享受便宜、优质的健康服务,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建议各省取消地方保护政策,让所有人都享受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另外应该考虑到当地致贫性较强的慢性病有哪些,如何针对这些高致贫疾病予以更高的补偿力度,从而减轻农民生活负担。而相关部门也可以更为关注现阶段农民致贫疾病的范围及患者比例,将报销比例进行调整,使得补偿更有社会效率。

8.对疑难杂症关注的缺失

在调研过程中遇到一些村民反映其多年头晕、手脚麻木等病症在各级医疗机构都未能得到准确诊断,而只能依靠一些中医药或止疼片等缓解病痛的情况。这种病症对农民的影响是长期的,而相关的医疗费用却不能得到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帮助(至多为门诊统筹可报销一部分,但是门诊的报销比例在这种长年病症的巨大开销下是杯水车薪的)。

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方面,该村民并非确实有严重疾病,而只是处于长期的亚健康状态,这与村民的生活条件恶劣(例如缺水、污染等),长期以来村民的体检和健康档案等工作也很欠缺;另一方面,县医院的医疗人才有限,在县医院及以下的医疗体制中疑难病症比例可能较高。而如果县医院的转诊激励较低,则疑难病症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概率就相对较高。

9.制度不完善带来不公平问题

首先,现在的大病医疗补偿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期和白血病的治疗,但不能为其他病情严重却又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不能住院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补助。在调研中,我们遇到一位60多岁的大娘,他的儿子瘫痪在床,受长期腰痛腿痛的折磨生活不能自理,只有老伴在外靠捡破烂维持生计,他们没有钱去北京的医院看病,但是在涞水县医院又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新农合几乎得不到报销,尽管龙安村村委会给予他们很大的经济帮助,但是巨大的医疗费用使得他们放弃了对儿子的治疗。像这样的家庭同样需要帮助,但是因为政策没有覆盖到,得到的帮助杯水车薪。

医疗不公还体现在有钱有关系的人认为住院费用报销手续并不繁琐、耗时也不长,而经济拮据的家庭则表示报销过程有些冗杂,干脆放弃了报销。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在调查过程中一些村民反映,部分人会通过家里的关系获得更快更便捷的途径来减免住院费用。其次,不同农户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别,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不能很好地理解政策规定。不能理解相关政策就很难利用新农合为自己谋福利,出现医疗不公。最后,医疗机构缺乏有力的监管,也会为医疗不公提供温床。涞水县卫生局要求其下医疗机构将相关政策和医疗补偿情况一一公示,保证了新农合政策的公平公开公正。

10.退合问题

在走访的近174名村民中,有4名村民家庭已经退出新农合。这些当问及退合原因时,他们表示每年家里都要承担一部分新农合费用,而对于人数众多的家庭而言,这笔开销也算是不小的经济负担。这些村民均已经参合2年以上,由于在近两年里他们并未得过任何大病,而小病又可以自行处理,所以在他们看来,新农合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帮助。逐渐他们只看到新农合增加了经济负担,而未见自己在其中有何收益,于是退出新农合在他们看来也是情理之中。龙安村村委会为该村所有的五保户、困难户、特困户免费办理新农合,这是基于该村村干部对于困难群众较大的帮扶力度。我们认为对于真正的贫困家庭而言,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在新农合政策上对其费用予以减免,以确保在不对其经济造成压力的同时保障其就医的待遇。

正如一些村民所讲,自己以前参合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防治“大病”,即当住院的时候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不过在和目前退合及拟定退合的村民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了解自己如果住院会得到何种待遇,往往还是混淆门诊和住院状况,这主要也是村民不了解新农合的一种体现。村民对新农合存在误解,归结其原因有二:其一,新农合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新农合政策具体细节不为多数村民所知,于是人们只能瞎猜或是置之不理;其二,可能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按规章办事的现象,于是让村民们失去了对新农合的信心。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政府应当在新农合政策出台和改善之时做大力宣传,让村民了解自己参合会得到的好处,同时整顿政策执行之中的不良行为,不要让营私舞弊等现象污染了新农合在村民心中的形象。

还有一些人长年不在家中,但是户口仍在当地。由于新农合的地域限制还是比较严重,所以在外打工或当兵服役没有办法很好地享受新农合带来的优惠政策,或者他们已经在大城市工作,办理了五险一金手续,于是选择了退合,反而可以让他们每年每人节省30元钱。如若需要解决长年不在当地的人员退合问题,则不单单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下就能够得到完善处理,它是我国新农合不断完善之后得到全国的一个医疗网络时,才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实施新农合的初衷也是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福利,所以这些根本无法享受福利的农民退出新农合,反倒保障了他们自身的权益。

提出建议如下:

1.建立稳定有效的筹资机制

(1)实行政府资助资金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各级政府都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明确资金来源和资助水平,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兑现,形成制度。并保证财政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出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省财政要按规定安排好专项补助金,以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持,市、县、乡、镇财政要认真落实配套补助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增加省财政扶持环首都贫困县的力度,以推动这类地区更好地开展工作。

(2)鼓励各地大胆探索有效方式向农民筹资

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情况进行调研,提出具体的政策规定,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筹资方式,譬如在农民同意的情况下,农民个人缴纳的资金可从政府对农户粮食直补费用中扣缴,或采取滚动筹资等,这样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各种形式的筹资都要坚持在农民自愿和知情的前提下,与农户签订合同,开具统一的收费发票,做到手续齐全、责任清楚。

(3)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捐款和集体成员组织的资助补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目前该筹资渠道尚不畅通,各级合管办要加大这方面的筹资力度,作一些公益性的广告宣传,每年组织一两次大型募捐资助,可以考虑在药品交易会期间组织开展募集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化,在适当时机可以考虑引进民间资金。2.完善补偿方案

(1)逐步规范统筹模式,解决受益面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模式主要有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和大病统筹三种模式。为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起步阶段,建议采用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费用补助的方式。要加强对各地制定和调整统筹模式的指导,逐步规范省内的统筹模式。

(2)合理补偿医疗费用,解决补偿水平低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主要包括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补偿范围等内容。省内各县(市、区)之间的补偿水平差异不宜过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补偿水平应相对统一。各地要在综合分析以前年度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医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补偿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3)改革统一的收费和报销模式,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对于一些群众反映的家中年轻人较多,患大病的较少,交很多钱不划算这个问题。建议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进行调研,将新农合的收费标准分为几个档次,对应相应的报销比例,这样可以增强农民的可选择性。例如收费标准分为一(20元)、二(40元)、三档(60元),对应报销比例为30%、50%、70%,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交费和报销档次。

3.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力度

要让农民充分信任,必须加大合作医疗基金监管力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保证基金安全。要按照《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河北实际情况制订实施办法,做好贯彻和执行工作,严格基金财会管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机制,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筹集、使用情况的审核和监管,确保资金正常规范运作,对挤占、挪用和欺骗套取基金的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保障基金安全。

4.加强对经办机构的规范化管理(1)调整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

建议逐步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划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合管办与医保中心合并,统筹管理城乡医疗保险工作。调整职能有利于统筹规则,统一管理,城乡医疗保障政策相互衔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尽快建立健全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尽快落实经办机构人员及工作经费,加强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促进制度高效规范运行。

(3)加强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实现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的必由之路。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化管理的步伐,尤其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化建设,实现计算机联网,通过网络来管理农民缴费、就诊、报销等各项资料。

5.加强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监管(1)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建议省政府将乡镇卫生院建设列入今后为农民办实事的项目,建立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加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力争在3年以内,基本建成符合省情、设施较齐全、功能较完善、运转较协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农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农村居民体检服务等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医科类人才引进。

(2)加强对定点卫生机构的管理,减少农民医疗费用的实际负担。首先,应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定点卫生机构,让经政府批准、有承担能力的各类医疗单位参加竞争。其次,要狠抓制度落实,规范定点服务机构的行为,抑制医疗机构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促使医院在医疗质量、医药价格、服务态度等方面展开竞争,建立优胜劣汰机制。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降低并有效控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探索建立医、患、保三方有效制约的运行机制,研究单病种管理方法,努力控制医药费用水平。

6.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要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予农村医疗合作组织税费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把税费改革与合作医疗缴费结合起来。尽快制定农村合作医疗法律法规,维护合作医疗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地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环首都地区农民心里落差过大的问题,建议省财政对环首都贫困县(如保定市涞水县、张家口赤城县)给予适当支持。逐步统一地区间的政策差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一县一策”常常使相邻县的补偿方案造成较大的差异,不仅无法体现公平,也不利于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所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不断发展,应逐步减少邻县之间补偿方案的差别,形成地域间相对统一规范的补偿机制。

7.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程度

针对农民对新农合认识程度低的问题,我们建议应加大传媒宣传报道,扩大新农合的影响力。广泛宣传受补偿实例,使农民了解发生在周围的因病致贫和合作医疗优越性的典型事例,使新农合政策深入人心;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宣传发动”与“行政动员”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传统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媒体介绍新农合,使广大农民了解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与方式,真正认识到新农合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对新农合的认知度。

在此基础上创新宣传方式,选派医科类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农村,不仅仅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农民病痛,缓解当前农民对医疗方面的误解,而且能够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向农村延伸,也为青年医务人才的培训供做贡献和长才干相结合的平台,形成服务农村作贡献、拓展素质长才干的新气象,激发更多的医科类大学生志愿者投身于新农村医疗改革中。

建议省卫生厅拍摄关于解释新农合政策、报销制度等内容的公益宣传片或录音,在县级电视台、各村村支部大喇叭循环播放,扩大宣传范围。

第五分队:提出问题如下:

1.“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没有彻底贯彻落实,卫生资源配备不均衡。

调查显示,只有县级医院才有专业性中医诊所或门诊,基层农村的诊所重西医而轻中医的现象严重,再加上以药养医现象的拉动,使得西医卫生资源配备较齐全,而中医卫生资源几乎没有。在东龙泉村更没有一家可以出售中药饮片的药店。2.农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入认知缓慢,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限制,致使在农村普及中医药相关文化和知识的难度大、情况复杂。

近代以来,中医药逐渐“失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医药文化才得以继承下来。而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各种媒介欠发展,使得中医药的宣传工作力不从心。

3.优秀中医药人才匮乏,人才培养缺乏长效机制及制度保障。

医疗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农村生活条件落后,很多中医药人才不愿留在农村,再加上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迫使很多人不愿意从事中医药工作,关于是否愿意让孩子从事中医药相关事业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愿意,中医药事业很有前途不愿意,中医药事业没有前途无所谓,根据孩子的选择或兴趣不清楚,还没考虑过36%12%44%8%4.中医药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从调查情况来看,中医院中药剂型改革、民间验方、秘方及其理论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的创新型研发是能力薄弱。与西医相比,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别表现在中药的服用不方便、起效慢和中医医疗人员的技术不足。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村民们抱怨假药太多。据不完全统计,有80%的中药假冒伪劣药品品都出现在农村,38%的乡镇卫生院都从非正规渠道进过药品,而部分中医药起效慢、副作用小的特点使得假劣药有机可乘。提出建议如下:

1.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逐步加大中医药事业经费中文化建设经费的比例,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中医药文化建设。重点扶持公益性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支持重大中医药文化项目建设建议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基层中医药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采取果断措施多方筹资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并给予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基础建设,改善诊疗环境,增加诊疗设备,夯实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为基层群众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2.继续加大扶持建设和发展省市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的力度。采取“面向需求,立足基础,求特求效,分层分级”的方法,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便”的宗旨,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批重点中医专科,以此为龙头,带动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城市促乡村。同时,应尽早加快市中医院的业务转型,使其真正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3.扩大中医特色医院、门诊建设,遍及城乡。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中医“坐堂医”制度的实施,扩大中医药在群众中的影响,方便群众就医。

4.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医疗基础力量薄弱,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原本就扎根农村,中医的全科性使其在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状况上具有独到的优势。可以筛选、利用民间流传的众多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积极开展群众性的防病治病实践。中医从太极拳到坐禅静心,从食补食疗到拔罐刮痧,从使用中草药到针灸、推拿,养生治病实用性强。“一根针、一株草”不仅可有效防治疾病,而且能很好地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缓解医疗机构压力,有利于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

5.健全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

设立全省或全市优秀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加大对优秀科研、论文、成果的奖励力度,同时建立优秀人才鼓励奖,以激励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吸引更多的优秀中医药人才。建立健全科学有效、责权明晰、操作可靠的培养用人制度,从而保证用人制度的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6.全面实施农村中医药宣传工程。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农村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的落实,有效控制传染病和地方病,逐步扩大农民对中医中药的认知度。继续实施中医药文化科普项目,深入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长效机制。加强与大众传媒合作,面向社会广泛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全社会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文化氛围。7.发展中药农业。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种源广泛,现有药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其总数的87%。中药资源目前除了野生采集以外,部分药随着各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驯化,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部分。发展中药农业,一方面能给中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将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药材广泛分布于我国乡村,尤其是边远山区更适合中药栽培。可通过办夜校、培训班等形式,普及种植技术,大力开展技术指导,扩大种植面积,并逐步向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中药农业产业化发展;保证收购价格及渠道畅通,不仅可以丰富药材市场,而且还为农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径。

调查显示,河北省涞水县基层农村的中医药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河北省中医药历史悠久,农村基层人口众多,需坚持重视农村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稳定、引进和培养提高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巩固中医药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深入推进我省农村基层中医药继承和创新。从而做到切实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提升中医药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实现中医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工作建议:

针对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前发动

实践中后期,暴露出活动时间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提早开展实践活动,下发通知,给予充分时间准备。(二)广泛发动

本次实践活动中各学院报告质量与校级队伍报告质量相差较大,因此建议采取更多措施,充分调动院级队伍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附:各学院实践总结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辽宁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辽宁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辽宁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2591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