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2:33:33 | 移动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

秦鲁文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我在数学学科在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境界。这堂课一开始的这样设计,就将同学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同学们内心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上课注意听讲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突出重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的特征》时,我用课件演示了蝴蝶,蜻蜓,脸谱等图形的折叠重合过程,从这一演示过程学生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轴对称知识的本质。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让课堂更精彩。在新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僻如在教学《认识角》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认识角》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探索、自学、发现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在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要关注接受性学习的改善和创新。同时,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坚信: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扩展阅读: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初探

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将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使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实施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本人对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如何实施有效整合的一些初探。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

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影般地创造了一个动画场面:小芳要过生日了,同学们决定给她买个礼物,然后亲手用纸制作一个漂亮的长方体的盒子来摆放礼物。在动画中,出示了这个盒子的制作要多少卡纸的问题。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动听的《生日歌》,改变了传统教法枯燥乏味的新课引入,极大地引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激活了学习的动机,在此过程中,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二、加强直观,促进感知丰富性

小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多知识的获得是以感性知识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动用各种感观充分感知,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丰富性。在推导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了一个立体的长方体盒子,并且逐步展开形成一个平面展示图,这样的过程,通过对形象的图形变化的观察,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平面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为顺利推导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整合过程中,学生丝毫感觉不到思维的障碍,反而得到了知识获得的喜悦。又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时,在进行从长方体体积公式引出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教学这一环节中,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数据变化和公式推导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一个建筑工人拿着锤子对着刚学过的长方体进行敲击压缩,随着锤子的敲打,长方体的长、宽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终逐渐变成了正方体,生动的画面,真实可见的现实场景,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许他们的初始注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2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