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东湖高新区工作总结和评先通知

东湖高新区工作总结和评先通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2:36:01 | 移动端:东湖高新区工作总结和评先通知

东湖高新区工作总结和评先通知

关于做好201*年东湖高新区安全生产工作

总结和评选先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1*年,在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下,各部门、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23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58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武政201*64号)和《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39号)(以下简称《通知》和《规定》)有关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为目标,以遏制重大事故为重点,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以开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深化专项整治,确保了高新区安全生产形式总体平稳,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高新区安委会决定开展201*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和评选先进工作。请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接此通知后,及时安排,认真组织好此项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各部门和企业应在年度总结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考核评选,推荐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条件如下:

(一)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条件:1、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并严格执行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2、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本单位安全生产存在的重大问题,重视并积极支持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工作,层层建立安全责任体系。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充足,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到位。

4、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中,强化“双基”工作上具有榜样作用。

5、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各类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率符合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6、当年未发生任何伤亡、火灾、爆炸和职业中毒事故。(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评比条件:

1、能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熟知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很高的业务水平。3、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4、对消除重特大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或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做出突出贡献。

二、被推荐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必须填报东湖高新区安委会编制的申报表,东湖高新区红旗单位在先进单位中产生(各单位先进指标分配名额和申报表见附件)。

三、各部门和企业工作总结和申报表应于201*年1月10日前上报东湖高新区安监局。

四、对评选出的红旗单位、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将在东湖高新区召开的201*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

联系人:陈雍

联系电话:67880043;传真:67880402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扩展阅读:东湖高新区五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的打算(201*0923)

201*-201*年东湖高新区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东湖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1*-201*年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201*年,是东湖高新区高速发展的五年。这五年,高新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空间不断拓展,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开放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高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东湖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继中关村后的全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创新驱动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好示范的重要使命,高新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被国务院批准设立综合保税区,成为全省第一家综合保税区。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区的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全国唯一的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获科技部批准。今年,高新区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每年将获得国家产业发展支持金额6-8亿元。

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五年来,东湖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年均增幅均保持在29%以上。预计201*年可完

成企业总收入3600亿元,为201*年的3.6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6亿元,为201*年的3.4倍,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26亿元,为201*年的4.8倍。

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诞生了两家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底有望达到3家;预计五年新增过亿元企业可达185家,是201*-201*年的新增38家的4.9倍;3家企业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实现了零的突破。华中数控、天喻信息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含试点),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高德红外等12家企业入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上市融资创历史新高。201*年至今新增上市企业12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9家,占全市的一半以上,占全省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以上。五年来,高新区政府平台和中小企业共实现融资超过1500亿元,新增资本市场融资258.51亿元,融资额超过前十年的两倍。截至目前,高新区资本市场累计融资突破35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600亿元。

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出台了10多项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探索了推进股权激励、科技金融和政府采购试点的路径与方法。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五年累计奖励企业超过3400万元;出台了“3551”人才计划的政策措施,直接投入专项扶持资金近4亿元;启动了“争创一流园区”、“和谐街道建设”等竞赛活动,营造了一种比敢争先、生动活泼的发展格局;启动了机关人员全员聘用制改革,充分激发了机关人员的工作热情。

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出台了打造全国投资环境

最佳高新区的“八项公开承诺”,东湖高新区以建设“全国投资环境最佳高新区”为目标,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的“人才特区”、全国投资环境最佳的“政策特区”、科技金融高度融合的“资本特区”、创新创业活跃的“创新创业特区”,取得明显的效果。高新区实施“企业进入高新区零收费”的政策出台不到3个月,新增注册企业503家,高新区财政代缴企业工商注册收费103万,撬动注册资本金27.3亿元。201*年以来,东湖高新区先后托管洪山区、江夏区的豹、九峰、流芳、左邻、花山、大屋陈等地区,区域规划由原来的100平方公里面积扩大至518.06平方公里,高新区产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一)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五年来,东湖高新区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201*年,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达到114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规模。

一是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高水平推进。五年来共推进市级重大项目73项,已开工的6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1.36亿元,有效地支撑了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中,富士康武汉园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台式电脑生产基地,累计完成产值近400亿元。武汉新芯一期项目完工,产能有望在明年初由现在的9000片/月增加到201*0片/月。武汉天马第4.5代TFT-LCD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全真光电LCOS及激光电视项目、藤仓烽火光电材料、珈伟太阳能、山推楚天混凝土机械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二是专业园区建设跃上新台

阶。积极谋划建设了光谷生物城、武汉未来科技城、中华科技产业园、中新(武汉)科技园、光谷金融港、新能源环保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其中光谷生物城三年共引进项目104个,美国辉瑞、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等知名企业已落户入住;未来科技城建设全面铺开,起步区拆迁已完成80%,新能源研究大楼及展示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三是知识产权战略深入推进,自主创新产业成果不断涌现。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五年来,高新区专利申请年均增幅达30%,累计申请专利达到1732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792件,均为201*的2.2倍。在自主创新成果方面,武汉邮科院首次实现单光源1T比特/秒的超高速光信号无误码传输1000公里,是全球现有商用光纤数据传输速率的25倍;武重集团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大规格的超重型数控卧式车床,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超重型机床制造国之一。一批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在光谷孕育而出,有效地支撑了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科技金融创新成效显著。

一是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在高新区注册的股权投资机构超过20家,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区内外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区内企业超过45亿元。新设担保机构6家,担保公司总量达到8家,注册资本累计15.56亿元。小额贷款公司3家,预计年底可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注册资本将超过10亿元。二是全力打造资本特区。制定了《打造东湖资本特区行动方案》,全力打造政策最优厚、主体最密集、投资最活跃、机制最灵活、功能最完善的资本特区。制定了11项配套

政策,丰富和完善了高新区企业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三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建立了首期2亿元资本特区专项资金,金融超市、汉口银行武汉光谷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营。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开展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中小企业集合贷款等创新融资方式,为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专利质押贷款3.33亿元。

(三)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新增武汉邮科院、长飞光纤光缆和凯迪控股组建的3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全国唯一的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建17家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44家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二是科技孵化器建设日趋完善。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家,全区孵化面积增至13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00家,为201*年的4倍。同时,出台了鼓励科技企业加速器发展的相关政策,正加紧推进激光等产业加速器建设。三是产业联盟建设不断完善。五年来,高新区企业牵头组建了16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中,光纤接入(FTTx)产业联盟、地理信息系统(GI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高清光盘产业推进联盟(CHDIA)3家联盟被认定为国家级产业联盟。

(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聘请国内外知名机构编制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修订工作。同时,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

股权激励、政府采购等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不断加强人才建设。抓紧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3551人才计划”,累计四批支持了300多个人才项目,共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1200多人。目前,园区企业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达65人,引进博士近4000人。三是加快推进国有平台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了四大国有平台公司及土地储备中心,编制了优化高新区国资运营模式和监管体系规划方案,进一步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

(五)招商引资取得突出成绩。

五年来,共新批外资企业242家,投资总额28.3亿美元,合同外资26.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235亿美元,出口创汇51.8亿美元,为201*年的6倍多;共引进内资项目490个,总投资900亿元。继201*年引进富士康、中芯国际之后,先后引进山推、天马微电子、常绿太阳能、华为、安邦国际等重大项目,目前高新区50亿元以上项目已达到10个。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变引资招商为引资引智并重招商,引进了大量高端产业领军人才;引进项目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华为、中兴通讯、威盛、联发科、辉瑞、药明康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五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5家,占目前累计引进36家的70%。同时积极着手实施争创一流园区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促使园区集中精力抓发展、抓招商、抓建设,让园区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

(六)不断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一是高水平编制城市规划。高新区托管面积增加至518平方公里后,聘请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编制了《示范区城市总体规划》、《示范区综合交通规划》。二是统筹规划土地储备工作和产业项目供地工作。五年共完成16万亩的土地储备任务,是上五年的两倍,累计供地1541公顷,完成新增建设用地报批面积70165亩,其中完成土地征收面积45845亩,征地率超过65%,有力保证了武汉未来科技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富士康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三是不断加强城市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4.5亿元。续建、新建道路总长约354.9公里,新增绿化面积约410.7万平方米。农民还建社区已交房98.88万方,解决了两万余农民的住房问题。同时,110KV大甘、佛祖岭、周店、步行街变电站建设,高新区供水管网主干道铺设和中环线转压站一期等工程顺利完工,为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创造了基础条件。

(七)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一是统筹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五年来,高新区投资7亿元新建或异地重建了4所中学、8所小学和19所幼儿园,引进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过百人,引领学校高效发展。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开展“创建和谐街道”活动,推动实现了街道工作重点从经济工作向服务社区居民、服务园区发展、管理社会事务、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的转变。三是常抓不懈卫生事业发展。五年来,高新区新农合参合人数增加到161650人,为201*年的7倍,筹资水平也由原来的人均不足百元提高到目前的236元。四是切实加强社会综合管理。认真组织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高新区常住人口396597人;新建社区服务站2个,改

扩建社区服务站6个。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不断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为”平安光谷,和谐光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尽管经过5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一批像华为、中兴一样的行业领军大企业、巨型企业的支撑,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现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略显滞后,高新区的水、电、气、热力等设施也跟不上高新区的城市化进程,尤其是新托管近300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的空白,严重制约高新区重大项目的落地,影响示范区的事业的发展。三是在政策的落实和成效上,还不够理想,尤其是支持大学、科研院所推进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活,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依然存在。

二、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和打算

未来五年,高新区将全力打造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产业,以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为战略产业,以高技术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131”产业架构,到201*年,企业总收入超过13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30%左右。同时,努力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使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为实现上述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打造“四大特区”为契机,打造全国投资环境最佳高新区。继续实施“3551”人才计划,每年确保投入1.5亿元,加强

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和聚集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到光谷创新创业,打造“人才特区”。高新区财政每年投入20亿元,落实各项支持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打造“政策特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设立1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发展专项资金,与各类风险资本合作成立不同类型的风投基金,形成细分化、多层次的风投体系,通过引导撬动,力争带动100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东湖高新区,打造“资本特区”,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优化和落实成果转化、股权激励、创新奖励的政策,打造“创业特区”。

二是以创新创业为支撑,开发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加快产业化。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创新资源,在光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加大对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生物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抓紧推进大学科技园、企业加速器、各类孵化器等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掀起东湖高新区新一轮全民创业的热潮,为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培育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三是以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抓紧集成电路项目、TFT项目、富士康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光物联产业,确保光电子产业总收入在“十二五”末达到5000亿元。加快推进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产业创新型集群的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着力支持烽火科技、凯迪控股、中冶南方等领

军企业发展,加快其新建项目进程,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同时,加快实施“争创一流园区”活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光谷生物城、武汉未来科技城、中华科技产业园、中新(武汉)科技园区、综合保税区、左岭新城、花山生态新城、富士康武汉园区、佛祖岭产业园等科技园区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企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推进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四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突破,增强光谷发展动力。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省、市支持,完善国家部委、省、市的合力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机制。整合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联合推进一批产学研结合的重大项目,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吸引和聚集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到光谷开展创新创业,以人才带动创新,以人才带动招商,以人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实施和不断创新“小政府、大社会,扁平化、事业部制”的管理方式,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深入推进机关全员聘用制,形成一种竞争的格局,激发干部热情,全心全意推动示范区建设。

五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和谐光谷”建设。积极推行“城管革命”,改变城市面貌,提升高新区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快区域内骨干路网、水、电、气的建设,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完善的配套。深入实施“建设和谐街道”活动,促进街道办事处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医院和酒店,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的城市功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东湖高新区工作总结和评先通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东湖高新区工作总结和评先通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东湖高新区工作总结和评先通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2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