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年第二学期课外小组活动课总结
201*-201*年第二学期课外小组活动课总结
北师大三附中江卫红
201*、7
在初中22位教师的积极参与认真配合下,在郭玉荣、宋春香两位年级组长及初一、初二年级12位班主任的支持下,我们又顺利地完成了201*-20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课外小组活动课的授课任务,并且受到了领导尤其是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本学期活动内容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课外小组活动共开设17门课
这17门课程分别是:天文、棒球、趣味数学、桥牌、篆刻、书法、美术、无线电、音乐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生物实验、校园板报、生命奥秘、解题技巧、物理实验、古典诗词漫步、心理剧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分别是:程昊、张雄才、朱琳、刘尚谦、邓艳森、丁宁、寇建才、张嘉麟、凌志华、刘碧(徐淑平)、王轶青、杨广霞、邓亚娟、齐红、石军红(高久春、蔺悦)及黄杰老师,共计22人。他们其中有教学任务较重的刘尚谦、杨广霞老师,有班主任朱琳、杨广霞、邓亚娟、石军红、蔺悦老师,还有最佳组合马彩青(徐桐、王一兵)、刘碧(徐淑平)、石军红(高久春、蔺悦)老师。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有了我们本学期课外小组活动课的圆满结束。二、调查结果
课外小组活动课结束之后,学校教科研室对本次授课情况进行了问卷追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同学喜欢:书法、无线电、音乐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生物实验、校园板报等科目,95%以上同学喜欢天文、棒球、趣味数学、桥牌、篆刻等科目。达到95%以上同学喜欢的科目共计11科,占所开设17门科目的64.7%。说明初中学生对本次开设科目的满意率还是很高的。三、调查结果分析1、调查结论:
(1)初中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艺术类课程。例:棒球、美术、音乐
等。
(2)初中学生比较喜欢实验类课程。例:生物实验、物理实验等。(3)一部分初中同学喜欢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的课程。例:天
文、世界文化遗产等。
2、调查结果分析
(1)所选科目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吻合。(2)所选科目与初中学生追求张扬个性的特点吻合。(3)所选科目与初中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紧密相关。四、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内容
1、80%以上同学喜欢以下教师的授课内容
她们是马彩青(徐桐、王一兵)、凌志华、邓亚娟、齐红老师。我想这应该与马彩青(徐桐、王一兵)老师在古典音乐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有关;与凌志华老师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有关;与邓亚娟老师在解题技巧的授课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的指导有关;与齐红老师在物理实验的授课中注重启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关。2、80%以上的同学认为以下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她们是寇建才、王轶青老师。我想这一定与寇建才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风趣的语言表达密切相关;一定与王轶青老师美化校园环境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相关。3、60%以上的学生喜欢以下教师的授课方式
他们是程昊、丁宁、张嘉麟、齐红、邓亚娟、石军红(高久春、蔺悦)、王轶青、杨广霞老师。我想这一定与这些老师精彩的课堂讲解、精美的课件制作、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关。五、针对课外小组活动提出两点具体建议
1、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避免学生迟到、睡觉、走神儿、写其它作业等现象的发生。
2、增加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的机会,增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给学生更多的合作、互动机会。
因各种活动及节假日的冲击,本学期的课外小组活动课只上了9周。时间虽然不长,但在9周的课外小组活动课中,我们的22位教师认真备课,及时上交期中、期末教案已备检查,显示了我们教师的敬业精神及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为我们本学期的课外小组活动课任务的顺利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我们下一次课外小组活动及高一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上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扩展阅读: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201*201*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应选择“摆火柴棍”、“七巧板拼图”、“照镜子”等游戏内容。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
四、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四、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201*年第二学期课外小组活动课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201*年第二学期课外小组活动课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