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就业科工作总结1
绥化市就业局就业指导科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就业科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科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为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工作有效开展,现对201*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下一年工作思路。一、就业工作完成情况
1、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201*年全市城镇新就业7.2万人,完成计划指标的129%,新增就业6.88万人,完成计划指标的132%,失业人员再就业5.81万人,完成计划指标的121%,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44万人,完成计划指标的122%,城镇登记失业率3.72%,比计划指标低0.58个百分点。
2、《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和年检情况。201*年全市共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13425人次,其中市本级1560人次。6月至7月对201*年发放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进行了年检工作,10月对未年检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进行了补检工作,共年检201*年度办理的《就业失业登记证》74175人次,占应检数的80%,其中市本级5841人次,占应检数的75%。
3、社保补贴发放工作。201*年全市社保补贴共办理57755人,其中“4555”人员40685人,非“4555”人员17070人,共发放社保补贴资金11656万元。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促就业的作用,扩大就业容量,增强就业稳定性。继续加大对各项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强化调度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政策培训和宣传力度,使群众及时了解掌握政策,发挥优惠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最大作用。
2、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主要针对城镇困难人员和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基础台帐,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提供依据;建立了城镇零就业家庭信息资源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服务。二是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服务活动促进就业。例如开展了针对市工业园区的专项招聘活动、针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彩虹工程就业援助”等,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了困难群体的就业,提高了从业者素质。3、做好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工作。建立健全了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在社区建立了基础台账,完善就业管理和失业管理,向劳动者发放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为劳动者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并做好了相关的登记统计工作。
4、完善和规范了就业科的各项工作流程。针对就业指导科的工作重点,通过认真学习各项相关的政策,分别对《就业失业证》的发放和年检、社保补贴的审核和发放、就业困难援助对象的认定等主要工作重新进行了规划,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简化了办理手续,缩短了办理时间,明确了工作责任,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工作流程,使就业工作更加制度化,人性化。
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一些求职者的技能和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又进不来,导致出现了“就业难”和“招工难”双重矛盾。
二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仍然是就业矛盾的焦点。一方面,企业、社会所提供的岗位大都与高校生所期望的岗位偏差较大;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现实岗位需求脱节,致使高校毕业生求职门路过窄。三、明年工作思路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就业政策,这是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基本依据和根本保障。在落实各项政策的过程中,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专项就业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得到普及和深入。
2、做好全国统一使用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管理工作。通过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动态掌握各类人员的就业状态,为落实各项政策提供可靠前提和依据。
3、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在落实各项补贴政策中,通过严格审核、严格把关,使各项补贴均按标准落实到位,就业资金做到安全运行。
4、做好困难就业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重点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这三类人群的就业问题。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就业跟踪服务,并通过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机关事业单位、面向企业、面向农村、面向社会就业等措施,依靠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公益性岗位上招聘等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扎实开展农民工进城就业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通过开展各种就业援助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机制等一系列精细化和长效化措施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201*年12月31日就业指导科
扩展阅读:201*年就业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年就业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年上半年就业科在市办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立足就业工作实际,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狠抓工作措施的落实、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使科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各项工作任务均超额完成。为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工作有效开展,现对上半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当前形式提出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201*年上半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及指标完成情况201*年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6000人。
完成情况: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完成全年任务的//////////%;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完成全年任务的/////////////%;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完成全年任务的//////////%。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新一轮税收优惠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促就业的作用,扩大就业容量,增强就业稳定性。继续加大对各项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强化调度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政策培训和宣传力度,使群众及时了解掌握政策,发挥优惠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最大作用。
(二)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一是根据统一安排部署,认真研究制定了《201*年度济宁市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方案》,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配档表,科学分解了年度目标,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全面调查核实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准确详细掌握了困难群体失业原因、家庭状况、思想动态、技能专长、培训愿望和择业要求,进一步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基础台帐,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提供依据。建立了城镇零就业家庭信息资源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服务。二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不断拓展公益性岗位适用人群范围,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落实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社保补贴等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以精细化、制度化为目标,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和工作保障机
制,形成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动态管理和及时帮扶工作机制,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一个,认定一个,帮扶一个”,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建设。全面落实公共就业服务各项制度,重点落实就业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研究开发《就业失业登记证》身份识别系统,在全市实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发放制度。完善重点建设项目就业影响评估跟踪制度,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服务重点建设项目。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研究制定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实施专项就业援助。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和信息发布制度,在全市推行“查询业务自主制、普通业务柜员制、专项业务专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适时进行就业工作督导检查。为全力完成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年初确定的各项就业目标任务,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破就业工作难点,部署下一步就业工作,联合财务科和统计科于201*年4月21日-28日,市办对十二个县市区上半年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度,并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反馈给各县市区。
(五)强化自身学习和作风建设。一是加强科室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努力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廉政意识,鼓励干部职工学习,通过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激活思路,启迪思维。二是大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要求工作人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为城乡人员开展贴心周到的服务,创建我市“真情相助”就业服务品牌。三是深入企事业单位宣传《就业促进法》等就业政策。为了加强我市用人单位劳资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程度,多次去阳城煤矿、党校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围绕《当前形势下谈爱岗敬业》、《就业促进法》等主题进行授课。
三、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就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增加了就业形势的变数。
(一)就业整体压力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并存。现有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加上企业转型升级,技能人才不足,结构性用
工矛盾将凸显。
(二)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就业政策落实差距明显。四、201*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做好新出台就业帮扶政策宣传和新老政策衔接工作。一要注重宣传。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协调配合,搞好送政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使每一位政策对象都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二要抓好落实。要以《就业失业登记证》为抓手,在做好登记认定工作的基础上,抓好现有各项政策落实,该认定的一个不落,该享受的一项不少。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与财政、税务、教育等部门协调配合,强化信息对接,进一步在公开办事程序、减少工作环节、缩短办理时限上下功夫,开辟“绿色通道”,畅通政策享受渠道。三要跟踪问效。要对现行积极就业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密切关注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和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调度通报各县市区政策落实进度情况,并开展政策落实专项督查活动,督促落实。
(二)全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力度。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要求,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要求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个窗口都要进一步树立人本服务意识,尽可能的创新工作模式,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质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高效、优质、周到的服务。
(三)要深入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程已被列为今年人社部门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各级要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承诺如期兑现。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促使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困难群体人员再就业。以零就业家庭为帮扶重点,保证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巩固和扩大城乡“双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成果。进一步摸清“4050”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跟踪服务制度,按照其就业意愿、年龄、技能水平等情况分门别类建好台账。要继续对困难群体人员做好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各项社会保险补贴的“四送一落实”工作,推进就业援助的制度化和长效化。要扎实开展就业主题活动,以活动促就业。要精心组织、创新举措,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办出水平、办出济宁特色。
(四)引导用人单位规范化用工。根据市人力资源市场季度供求分析了解到,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订单量减少,我市部分机械、纺织企业已经出现放假现象。针对以上情况,一是将引导企业利用生产间隙,加强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对本单位劳资人员进行就业政策培训;二是向部分生产困难企业员工推荐就业岗位,帮助企业稳定职工队伍。
(五)增强队伍自身能力建设。适应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不断加强就业服务机构自身队伍建设。注重服务队伍业务知识培训和服务作风优化,实施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与定期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打造高素质服务队伍。着力推行精细化就业服务模式。坚持文化引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大力倡导真心服务零距离、用心服务零差错、全心服务零投诉的服务宗旨,推行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开展人性化、个性化贴心周到的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出济宁“真情相助”就业服务品牌。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就业科工作总结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就业科工作总结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