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西华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汇报材料

西华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汇报材料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3:02:31 | 移动端:西华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汇报材料

西华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汇报材料

西华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汇报材料

西华社区再就业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街道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下,社区再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环绕“服务居民”这个目标,不辱使命,牢记责任,抓好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强化社区功能,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完善机制。还经常到区、街道劳动保障部门等单位走访沟通,为做好社区再就业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社区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地处镇湖街道中心,居民1164户,常住人口2486万余人。现有劳动力1210人,就业率达100%。至目前累计为居民办理了《就业登记证》600余人次,为近百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办理了《困难人员认定》,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认定。按照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实施意见,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等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社区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为社会稳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情况汇报如下:

一、更新基础台帐,加强业务指导

掌握全面实行动态管理。为了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首先社区进行入户调查,从家庭基本信息,人员基本信息,就业状况等全面调查,并将了解到信息一一输入电脑,进行动态管理。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同时,社区组织人员坚持每月深入居民,走访了解社区内单亲及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再就业援助登记卡,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台账等基础资料。使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做到了“四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健全了各类台账、名册,并将资料在微机中及时更新,实行了动态管理,走访就业困难对象每季至少一次,走访失业人员每半年至少走访一次。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务实了基础。

二、抓好就业平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

1、为做好这次创建工作,我们村制定了工作计划。配备了兼职劳动保障协管员1名,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机等相关办公设备,为“创建充分就业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了“创建社区充分就业”工作机制,实现了工作制度“六到位”,即机构到位、场地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制度到位。并对社区的办公设备和配制电脑进行了检查,保证了网络的畅通。与此同时,社区还在醒目的位置张挂宣传横幅。

2、开辟了专用办公场所,设立了一块橱窗,并指派专职劳务信息员,及时传递培训信息,宣传培训政策,提供报名咨询服务,使社区劳动力能够方便、快捷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就业,量才录用,确保实现全面转移就业。3、采取了多种措施为居民提供服务,送岗位上门。今年已为农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组织专场招聘会1次,每月中旬和月底各粘贴一次网上职介超市就业招聘信息。掌握居民就业情况、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人员情况、4048就业困难人员等情况,努力为民办实事,为民排忧解难。

4、多方筹建就业平台。我们社区通过各种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构筑就业平台。已分别与太湖湿地公园,净园商旅,环卫站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用工合作关系,推荐居民实现就业。

5、开展就业援助,促进困难人员就业。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岗位援助,特别是对那些新增失地就业困难人员,我们落实专人帮扶,实行办理《就业登记证》、《再就业优惠证》以及社保补贴一条龙服务。今年年度已办理《就业登记证》105本,其中女性47人;《再就业优惠证》2本,其中女性1人。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通过积极、主动地提供援助服务,帮助落实工作岗位等帮扶政策。今年街道开发公益性岗位56人,全部用于安置社区和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和大龄失业人员,西华社区实际安置了3人就业。

三、突出抓好就业培训工作

(一)是引导性培训与转变观念相结合。针对辖区居民“小富即安、怕吃苦、不愿外出”的现状,社区和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联合开展培训过程中着重在转变就业观念上下功夫。我们对即将毕业进入社会的职中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如何正确寻找就业岗位”的引导性培训。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引导性培训,培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吸引了失地农民,提高了他们培训的积极性,培训融入就业观念,改变农民的“小钱瞧不起,大钱挣不到”的思想。到11月底引导性培训近50人。

(二)是综合素质培训与实用技术相结合。今年来,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以服务企业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民就业安置。采取步步深入的方式,结合我们本街道及社区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刺绣、生态旅游等培训项目。截止到目前,完成技能培训培训40人,完成了街道下达任务。

(三)是创业培训与具体项目相结合。针对居民创业难的现状,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创业培训。首先,抓好宣传动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宣传,并通过学员之间互相影响、带动等形式加强宣传。今年已举办2个班,社区有10人参加培训。其次,抓好培训后跟踪服务。对参加培训有创业条件学员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包括推荐项目,宣传创业优惠政策,有少数学员经过创业培训已顺利实现自主创业。四、利用优势,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致富之门”,扶持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根据镇湖街道“自身”的特点,充分体现出刺绣在镇湖的“位置”,镇湖号称有绣娘八千,刺绣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刺绣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像刺绣外包装、刺绣框架、刺绣托运等

1.因地制宜,拓展就业。鼓励和支持居民,围绕镇湖刺绣及优美环境,重点发展刺绣及刺绣周边产业创业,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优美环境发展生态养殖、旅游业等,不断拓展创业领域,积极培育新的创业增长点。

2.旅游带动发展。中国刺绣艺术馆的建成,在过去的这几年时间里,这一旅游项目吸引全国各地的刺绣爱好者前来参观,不仅直接推动了刺绣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的服务产业,如餐饮业等。目前当地政府已将刺绣艺术馆和全国各地的旅行社挂钩,不断宣传镇湖刺绣文化和推动镇湖旅游的发展,同时给刺绣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五、推动劳动力充分转移存在的问题

(一)灵活就业居多,收入稳定,不愿外出就业西华社区人员结构分为:市镇老居民、小城镇居民及渔业村三块。老居民和小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对固定,渔业村居民又靠捕鱼为业,收入相对较高。再加上女性又都从事刺绣产业及刺绣周边产业,因此外出就业对于他们来说吸引力不大。就业区域狭窄,如不是很好的工作,一般人都不太愿意到外地工作,这种就业观念一定程度上造成居民就业难的现象。(二)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科目较少失地农民不大愿意参加培训,存在“要他学”的现象,不是“我要学”。农民稳定的收入造成他们安于现状,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去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甚至他们认为我们提供的技能培训对他们来说用处不大。同时,有极少数人要培训的科目,我们又无法开办,去苏州培训他们又不愿意,出现了我们提供的培训农民不愿参加,他们想参加的我们暂时无法在本社区开办。(三)工作时间灵活,走访较困难社区人口比较分散,进行跟踪服务和政策宣传比较困难,加上现在协管员都是兼职的(今年11月才专职化),本身社区的事务比较麻烦,因此放在劳动保障方面的时间相对较少。社区居民工作时间灵活,要想走访了解情况,有时村协管员必须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上门走访。

(四)本地岗位稀少,采集岗位困难

企业比较稀少,无空岗位;灵活就业收入可观,推荐工作成功率低。地理位置偏僻,企业比较少,目前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岗位的需要在不断减少。因此采集工作岗位一直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五)文化程度低,政策理解能力差

文化程度低,政策理解困难。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比较低,因此对于要宣传一些政策法规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全面实现充分就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我们将继续把创建充分就业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明年争创省级劳动力充分转移社区。

镇湖街道西华社区居委会201*年11月30日

扩展阅读: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经验介绍材料

夯实基础强化服务扎实做好辖区居民充分就业工作

在“全街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现场会”上的发言

王庆

(201*年1月X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请允许我代表地直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对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欢迎大家光临指导我社区充分就业工作,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

地直社区所辖区域,东起地直街中段,西到蔺家河东岸,南邻英雄大街中段,北至公园北路西段,辖区总面积0.13平方公里。现共有五层以上居民楼20栋,90个单元,二层独门独院居民楼14栋。实有居民1440户,3686人。其中,特困家庭153户,304人。辖区内原有失业人员147人(含无工作能力5人)。在142名有工作能力人员中,现已有135人实现再就业。其中,有72人被单位招用;有31人自谋职业;有32人实现灵活就业;实际失业人员仅7人;辖区就业率达95.2%。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超前谋划

按照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街党工委、办事处、劳动保障所《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创建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托劳动保障服务站,充分发挥“服务型”社区优势,为辖区居民就业创造机遇,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搭建就业平台。

1、召开专题会议。为保证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召开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参加的专题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相关文件,与会同志还就如何做好该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场气氛活跃,发言踊跃。通过学习和交流,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为日后全面做好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建立组织机构。为确保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成立了由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任组长,劳动保障站站长任副组长,劳动保障协理员、全体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又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制定工作方案。结合社区实际,我们确定了以构建和谐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从解决居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最大限度地挖掘用工单位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失业人员就业意愿,全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引导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失业人员发挥特长实现灵活就业等指导思想,并制定了切实可行性的工作方案。

4、纳入重要日程。我们坚持把创建工作列入到社区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中,做到了与经济、党建、精神文明、环境整治等涉及民生工作同策划、同安排、同落实,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利用“服务型”社区优势,确保创建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要求,为构建和谐社区夯实基础。

二、广泛宣传,深入调查,掌握实情

为确保辖区内失业人员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再就业工作,社区能准确掌握失业人员相关翔实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开展了地毯式的排查,掌握了大量真实、有价值的资料,为全面落实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提供保证。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保证失业人员全面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在辖区内悬挂了“大力推进社区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宣传条幅;在社区门前宣传栏内张贴“工作是等不来的,只能靠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等宣传标语;在楼栋、单元口张贴了《下岗失业人员信息采集通知》;社区自愿者、楼长、“五老”等还进行了家庭和“一传十,十传百”等形式的宣传,社区还在一楼显著位置布置就业信息专栏(简单口述布置过程),以确保创建工作达到家喻户晓。

2、加大排查工作力度。由为保证入户走访、信息采集、供求状况调查等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统一部署,并结合实际,创新了调查方式和方法。在环境整治包保楼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做出适当调整,大部分工作人员对所包保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比较熟悉,基本保持不变;根据辖区内45栋楼房为改制企业家属楼,工作量大、情况特殊等实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加强了力量;根据辖区内居民素质、休养、文化等,对入户走访工作人员数量上、性别上进行合理调整,在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上班时间大多居民家中无人或只有老人、孩子在家,不敢乱开门等普遍现象,牺牲休息时间,利用“上班前、下班后”入户走访最佳时间段开展调查工作。采用以上措施,经“地毯式”排

查后,收效显著。

3、加大信息采集工作力度。要为确保入户采集的第一手信息翔实、准确、完整,我们加大了信息采集工作力度,要求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做到“三细”,即:“问细、验细、记细”。“问细”就是要详细询问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个人具备的特长等;“验细”就是要认真查验就业困难人员手中所有证件和相关手续,以备日后能够顺利更换失业证、下岗证等相关证件;“记细”就是要逐项真实、清楚、明细得记录就业困难人员的所有个人及家庭信息,确保准确无误,为日后联系工作做好准备。

4、加大换证工作力度。在全面、准确了解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后,对于符合条件的、有劳动能力的,并且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进行分批分期更换失业证。为保证不漏掉一人,我们坚持做到了每天办公室至少有三名以上的专职人员在岗,对前期因漏登及“户在人不在”等人员进行答疑解惑,经补充采集后,分期、分批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分类认定,然后通过电子版和文字版两种形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通过审批后,由社区将证件发放到本人手中。截止目前为止,已先后三批次,为146名就业困难人员更换了新证。

三、夯实基础,强化服务,收效显著

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在认真做好相关基础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服务型”社区优势,进一步加大服务工作力度,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跟踪式服务,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突出特点,建立服务档案。为使所有的第一手资料更加的规范化,我们通过分门别类的方式建立建全劳动用工管理台账、劳动输出

管理台账、就业困难人员培训管理台账、“十种人”等基础性台账,将重要的数据材料录入微机,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数据库。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层次,我们为辖区内所有更换新失业证的人员建立了个性鲜明的跟踪服务档案。档案中除设有本人及家庭情况、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跟踪服务等记录外,特别突出了性别、年龄结构、职业技能、就业意愿、专业特长等方面内容,并根据行业、专业、特长等进行分类。这样建档的最大好处,就是能掌握失业人员所具备的特点和相关情况,便于查找,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如,某单位想聘用一位35岁左右的男性的电焊工,我们就可以直接到50岁以下、男性、工种为电焊工的档案中去查找,而不必逐一查找。倘若无符合条件的人员,我们则可将该信息作为一条用工信息,在社区内外发布,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就业机遇,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

2、引导就业,带动失业人员。为了扎实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方式,利用鼓励一个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后,去带动多个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或是临时就业,在辖区内倡导“自帮自助、就业有路”理念,通过社区优质服务,打消了用工单位与社区失业人员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的顾虑,为失业人员和“互利、互惠型”就业模式搭建平台,提供保障。如:李航海,缪自力夫妇,201*年在四平市植物油厂下岗在家待业后,几年里,都未能找到合适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随着孩子逐年长大,靠打零工已无法供孩子正常上学,不得不到社区为孩子开信,证明家庭困难,请求学

校减免学费。社区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后,就为他们出谋划策,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夫妻俩听后很高兴,回家商量后就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钱,从租摊位,卖水果、卖菜做起,到开小吃店、烧烤生意,生意一步步的做大了。后因扩大经营,需要增加雇员。社区得知后,立即与他们商量,建议他们雇用本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社区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用工,且社区对用工人员的情况熟悉,省去诸如考察、试用期等环节。二人由于亲身得到过社区的帮助和服务,对此深表赞同,当即表示不再外请用工,经过社区筛选,先后有8名失业人员到店中工作,更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还优先聘用了一名残疾人,为其提供了一个十分珍贵的就业机会,更增强了其自信心。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夫妻二人不但自谋职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还能主动帮助与其有相同经历人员就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社会,影响并带动了失业人员群体实现了再就业,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和其他失业人员学习,其做法值得推广。

3、晓之以理,引导就业。调查摸底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本来有劳动能力的人,但因为懒惰,不愿意出力挣钱。遇到这种情况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往往是苦口婆心,好言相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其自食其力。如:家住政府6号楼3单元3楼的马X,50岁,离异,有一儿子在外打工,家里还有多病的老母亲,所有生活来源都靠儿子打工挣的几百元钱维持,其本人身体状况不错,就是好吃懒做,不愿意出外打工挣钱。在了解相关情况后,我们曾多次打电话与其沟通,但没有任何作用后。后因有用工信息,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其到社区登

记面谈,马某根本就不屑一顾,他明确地告诉工作人员,这是他自己的事,不用社区管。为使其能自食其力,我们主动到其家中进行多次走访,与他交流思想,帮助他分析家庭现状及其将要面临的严峻现实,老母亲体弱多病,需要很多医药费,儿子尽管年青但却能勇敢面对现实,你身为父亲,却在逃避,推卸责任,对上你对不起年迈的母亲,对下你不是一位称职的父亲,而且还会影响到儿子的婚姻大事等,劝其权衡利弊,切实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马某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非常惭愧,当即表示愿意接受社区为他介绍的更夫工作,并承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家庭,回报社区,回报社会。

4、动之以情,鼓励自食其力。家住政府1号楼的失业人员李X,55岁,无工作,妻子在很多年前就因为不能忍受其酒后殴打自己,带孩子而离家出走了,现在就只身一人,终日无所事事,靠年迈父母的工资生活。社区几次为其介绍工作不接受,问他为什么,也不说,就是不干活。后来有一天到社区去申请低保,说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好,但却不能出示诊断,在他的话语间明显听出就是不想干活,想套取政府低保金。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向他明确说明:政府设立低保,是为了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是为了养懒汉。你身体没有毛病,而且体质还很好,不符合条件。像你这样年纪的人,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还是可以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的,如果你愿意,社区可以为你提供这样的岗位。李某听后,自觉理亏,便放弃了申请低保的想法,看看自己又没有什么技能和特长,只能从事简单的轻体力劳动,便接受了社区为其介绍的洗浴中心清洁工工作,一直干到现在。

5、真心实意,尽职尽责。家住政府4号楼1单元1楼的全X,家

庭困难,因为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和生病公婆,精神压力大,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她曾参加过两次公益性岗位考试,但因不是4050人员没有被录取。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是中,她便更加没有了就业的愿望,家庭也就因此成为“零就业家庭”。社区走访调查时发现这一情况后,当即她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并多次到其家里做思想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经过多次协调,终于在家居住附近,为她找到了一份既缓解了她家的经济压力,又便于她就近照顾丈夫和公婆,做钟点工的工作,彻底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我们还通过成立由主任助理、委员、有交流能力的协理员组成的专门的“思想疏导小组”,对劳动能力相对较强并且愿意就业的人员,优先介绍与职业技能或是就业意愿相符的工作,让其实现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对那些有一技之长也有就业意愿,但是找不到对口岗位的人员,尝试为其介绍相近的新岗位,让其在新岗位工作的过程中,等待、寻找能够让本人发挥特长、且薪水更高些的工作岗位;对于那些曾经有职业技能,现在也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就是不愿意去就业的人员,充分发挥社区“思想疏导小组”的作用,鼓励引导其就业。我们还选派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人力资源市场用U盘拷贝最新用工信息,将相关信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实现最新信息与社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对接。将适合一些失业人员求职,但社区暂时没有合适失业人员的信息张贴在社区一楼门口处设立的“就业信息专栏”上,让更多失业群体知晓最新、最全面的用工信息。类似以上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此方面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成功的、及时的为辖区内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了就业服务和职业介绍,为今后的就业再就

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区、街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过程中,经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充分发挥“服务型”社区特色,突出亮点、狠抓重点、解决难点,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辖区内有劳动能力的各类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的目的,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至今为止,共为146人更换失业证;为53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鼓励7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组织12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计算机培训;组织5名失业人员参加家政培训;预报三名大学生参加区共青团组织的“创业青年”培训班。

四、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继续努力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辖区内失业人员还未能实现全部就业,有些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的再就业人员还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他们工作的位置,我们的服务还存在着盲区和死角,还有很多工作不尽人意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不断改正。为此,我们下步准备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作:

1、加强管理,完善服务队伍。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细化分工,加强责任落实,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争取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队伍。

2、结合实际,发挥社区优势。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利用社区自身优势,发挥“服务型”社区特色,使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有效的开展。

3、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调动一切力量,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各大用工单位加强联系,收集用工信息;采用把用工单位“请进来”的方法,召集就业困难人员,共同到社区面对面进行交流招聘,以提高就业机会。

我们相信,有上级的正确领导,有相关部门的鼎立支持,有各位同仁的无私帮助,有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地直社区一定会进一步发挥“服务型”社区特色,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广开渠道,更好地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西华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汇报材料》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西华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汇报材料: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西华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汇报材料》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3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