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计划方案 >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3:08:53 | 移动端: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

附件: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掌握观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方法,掌握观测设备维护和保障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从事气象观测工作的能力。二、培训对象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从事气象观测业务工作需参加中国气象局统一组织的上岗资格培训的人员。三、培训方式

在职脱产集中培训;

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四、培训时间

四周(每周5个教学工作日,8学时/日,总学时160学时)。五、培训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

序号1234567891011课程名称气象观测基础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气象雷达观测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业务软件应用实习仪器观测技能实践专题讲座交流和研讨体验式教学理论和实践考试总计

1

学时12学时52学时16学时12学时8学时12学时16学时12学时4学时8学时8学时160学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详见附录。六、主要授课教师

干部学院教师,分中心教师,高校和业务单位的专家,具有丰富观测经验的观测业务人员。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干部学院组织编写的系列培训教材和讲义。参考书:

1.《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周淑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大气探测原理与方法》,张文煜等著,气象出版社,201*3.《大气探测学》,孙学金等著,气象出版社,201*4.《气象仪器及测试技术》,李伟,气象出版社,201*5.《雷达气象学》(第二版),张培昌等著,气象出版社,201*6.《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1*7.《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1*

8.《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气象出版社,201*

9.《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气象出版社,199910.《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格式》,气象出版社,201*1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手册》,综合观测司,气象出版社,201*

12.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气发〔201*〕463号)

13.《综合气象观测》,王强等著,气象出版社,待出版

14.《天气雷达及其应用》,李柏等著,气象出版社,201*15.《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气测函〔201*〕81号)

16.《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管理和运行保障职责(试行)》(气发〔201*〕233号)17.《风廓线雷达观测规定(试行)》(气测函〔201*〕223号)18.《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1*19.《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规范》(气测函〔201*〕61号)八、考试(核)方式

考试(核)采取理论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

附录: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气象观测基础(12学时)

教学内容: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定位和范畴;气象观测的内容和主要观测方法;基本气象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维护要求;气象观测资料的采集、处理、质量控制、存储和传输;观测员的职业要求和规范化管理;观测站的分类和观测项目;观测场内的仪器布设要求;探测环境要求和保护工作。

教学要求: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定位和范畴;理解直接探测和遥感探测的含义;掌握气象观测的内容和主要观测方法;掌握气象观测中的时制和日界;掌握气象观测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含义;理解基本气象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基本维护要求;理解气象观测资料的采集、处理、质量控制、存储和传输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解观测员的职业要求和规范化管理;掌握观测站的分类和仪器布设要求;了解不同观测站的主要观测项目和观测时次;掌握探测环境要求和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2.常规地面气象观测(52学时)教学内容:

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基本要素(28学时):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和业务要求;常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管理规定;基本气象要素的相关概念及单位;主要人工观测设备和自动化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观测方法和日常维护;观测设备的组成结构、适用范围和计量检定;观测资料的误差来源及应对方法;影响观测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观测资料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相关内容;基本观测产品的制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相关业务软件。

酸雨和大气成分观测(8学时):酸雨和大气成分观测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酸雨和大气成分观测业务的基本内容;主要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数据采集和资料传输相关业务软件。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16学时):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气象站的分类、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日常维护;自动气象站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样和数据处理;观测资料的传输和存储。相关业务软件。

教学要求:理解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和业务要求。掌握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蒸发、辐射、日照、地温、冻土、天线积冰、地面状态、雪深和雪压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概念及单位;掌握各气象要素的主要观测方法和观测设备;掌握主要人工观测设备和自动化观测设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理解主要人工观测设备和自动化观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计量检定方法;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观测资料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应对方法;理解影响观测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掌握观测资料基本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了解云的观测和记录方法;了解云的外形和成云基本过程;了解云状的相互演变及其与天气演变的关系;掌握能见度的定义、观测方法和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了解天气现象的定义、分类和特征。理解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相关内容。掌握酸雨观测和大气成分观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了解酸雨和大气成分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设备。了解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气象站的分类、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日常维护;理解自动气象站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理解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样和数据处理过程;理解观测资料的传输和存储过程。掌握相关业务软件的使用。

3.常规高空气象观测(16学时)

教学内容: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业务技术要求及日常维护方法;高空风观测;高空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主要观测产品;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的基本内容;高空观测业务软件的使用。

教学要求:掌握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和观测方法;了解探空气球的种类及气球升速的计算方法;了解定向天线(雷达)跟踪、经纬仪跟踪和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等方式观测高空风的基本原理;了解高空风观测数据处理和误差来源;掌握L波段雷达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业务流程;了解无线电探空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高空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误差来源;了解规定层输出数据的种类和内容;了解高空气象观测的主要观测产品、业务技术要求和设备维护方法;理解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的基本内容;了解高空观测

业务软件的使用。

4.气象雷达观测(12学时)

教学内容:气象雷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的主要结构、探测原理、基本产品及其应用领域;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运行和保障的主要要求。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软件。

教学要求:掌握天气雷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电磁波的散射、衰减和折射;掌握多普勒效应;掌握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的基本探测原理;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的主要结构、基本产品及其应用领域;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的识别方法;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运行和保障的主要要求;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软件的使用。

5.综合气象观测系统(8学时)

教学内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在气象业务系统中的定位;国内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主要地基、天基、空基气象观测方法和基本原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

教学要求:理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在气象业务系统中的定位;理解国内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掌握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系统的含义及其组成;理解微波辐射计、闪电定位仪、GPS水汽探测以及激光雷达等地基遥感探测设备的基本原理;了解系留气艇和飞机观测等相关空基气象观测方法;理解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的含义;理解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基本特点及互补性;理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

6.计算机基础及业务软件使用(12学时)

教学内容:计算机及网络基本设置;网络故障诊断和维护;数据备份和电脑病毒防护;业务软件的安装、调试和操作;观测数据的维护、处理、存储和传输;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基本设置;掌握数据备份和电脑病毒防护方法;掌握气象观测业务软件的安装、使用和参数设置;理解观测数据的维护、处理、存储和传输过程;理解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

7.仪器观测技能(16学时)

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气象要素的观测;观测仪器的安装、使用和维护;观测仪器常见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掌握新一代天气雷达、探空系统等观测仪器使用和维护常见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完成气象要素的观测。酸雨和大气成分的仪器观测。

8.专题讲座(12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地面自动化观测工作进展、气象卫星探测和卫星图像识别、气象信息技术系统等专题讲座,拓展知识面。

教学要求:了解地面自动化观测工作的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了解气象卫星探测的基本知识和卫星图像识别方法;了解观测气象信息技术系统概况等。

9.交流和研讨(4学时)

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对培训和观测业务工作中的相关内容及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10.体验式教学(8学时)

教学内容:赴先进基层台站进行实地学习,促进学员与先进基层台站业务人员的交流。

教学要求:了解常规地面气象观测、酸雨观测、大气成分观测、高空观测和雷达观测等业务工作;了解观测仪器的运行状况和维护经验。

扩展阅读: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认证

山东省气象局人事处

关于开展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认证工作的通知

各市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内设机构:

现将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关于开展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认证工作的通知》(气人函201*486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认证的范围和认证的条件要求,开展气象观测员资格认证工作。填写“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审查汇总表”,“姓名”至“是否取得结业证书”11项由人事教育科负责审核;“是否取得其他相关观测资格证书”至“在岗期间测报质量评价”6项由业务科技科负责审核;“基层单位意见”栏由业务科技科和人事教育科确定。在气象观测岗位的编制外人员符合条件的可参加资格认证,请在姓名后加“*”标注。

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中国气象局人事司气人函201*486号

关于开展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认证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

根据《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气发201*95号),现将开展气象观测员资格认证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气象观测员资格认证的范围

在基层气象台站从事气象观测、资料获取、资料处理和传输、观测仪器维护维修等业务(以下简称气象观测业务)工作的人员。

二、气象观测员资格认证的条件

气象部门现已从事气象观测业务的工作人员,分具体情况开展气象观测员资格认证工作。

1.截至201*年12月31日,连续从事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三年及以上、近三年年度考核均被评为合格及以上、获得本省(区、市)气象局颁发的气象观测员上岗证书并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经过本省(区、市)气象局推荐,可直接颁发气象观测员资格证书:

1)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或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三等奖以上的人员。2)年满50周岁及以上人员。

3)具备大气科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

4)具备非大气科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已通过中国气象局统一组织的气象基础知识培训的人员。

2.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人员,需参加中国气象局统一组织的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气象观测员资格证书。

三、气象观测员资格认证工作的组织和程序

1.气象观测员资格认证工作由中国气象局统一管理,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负责,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和各省(区、市)气象局共同实施。

2.对于符合上述资格认证条件第1条的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其资格由省(区、市)气象局负责统一申请并进行初审,审核通过人员名单报综合观测司地面处;综合观测司复审后,将合格人员名单报人事司培训处;人事司向合格人员颁发气象观测员资格证书。

3.需要通过考试获得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的人员,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组织其参加考试;各省(区、市)气象局统一填写考试合格者上岗资格申请表,报人事司培训处;人事司负责颁发气象观测员资格证书。

4.气象观测员资格证书由中国气象局统一印制盖章,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发放,气象观测员个人保管。

四、时间进度1.201*年2月29日前,各省(区、市)气象局完成第一批气象观测员资格审定、汇总及报送工作。

2.201*年6月底前,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完成培训讲义教材编写、修改完善试题库。

3.201*年8月开始,进行上岗资格考试。

联系人:董章杭(机关)/培训处/人事司/局机关/CMA

电话:010-68406831

冯冬霞/地面处/观测司/局机关/CMA,电话:010-58995083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观测气象资格通知

中国气象局人事司201*年12月15日印发

校对:胡丽云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3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