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姚村镇保宁村第一书记总结

姚村镇保宁村第一书记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3:33:33 | 移动端:姚村镇保宁村第一书记总结

姚村镇保宁村第一书记总结

姚村镇保宁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

经信局副局长陈凡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201*年2月我开始担任姚村镇保宁庄村第一书记,半年以来,通过不断的向姚村镇党委、保宁庄村党员干部、群众沟通交流,扎实摸清了村容村貌,对本村基础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有了全面的了解。本着求真务实、狠抓实干、服务三农的态度,响应市委下发的《关于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紧紧依靠保宁庄村广大人民群众,团结村支两委一班人,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到村后认真走访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保宁庄村是由原保宁村、南李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是全市首批4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先后获“济宁市模范村委会”、“曲阜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共有470余户,人口1800余人,党员60人,耕地面积2090亩,本村一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村民经济意识强,是曲阜市民营经济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二、科技抗旱,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年初我市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针对严峻旱情,为指导村民科学抗旱保苗,充分发挥原有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作用,深入田间地头,请农技专家给村民教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及时向村民发放抗旱明白纸,充分利用午间气温回升有利时机科学浇水,防止冻害发生,做到了大旱之年小麦生产

大丰收。

三、整治环境卫生,创建优美家园

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整治城乡环境卫生,铁腕根治农村脏、乱、差现象,为搞好环境整治工作,多次召开村支两委、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找准工作切入点,投资十余万元,动用机械、人工,干净彻底地清除了三大堆和卫生死角,并高标准粉刷了道路围墙,保宁庄村村委大院经过维修整治已焕然一新,有的村民说,这次整治,清理了几十年的卫生死角,人们心气顺了,道路宽了,路灯亮了,水也清了,蚊虫少了,老百姓的日子有奔头了。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保宁庄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佳绩,荣获姚村镇第一名。

四、狠抓基层政权建设,圆满完成了村支两委换届工作为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积极与镇党委政府沟通,倾听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意见,为保宁庄村选出了年轻、愿意为群众服务的致富带头人,最后推选出颜世龙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新一届村支两委上任后,立即带领群众探索快速发展之路,并宣布由村里出资负担村民的机耕机耙费,以及自来水费,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6月29日,组织召开了由保宁村企业负责人及本村籍在外建企人员参加的经济调度会议,会议中,我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本村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今后的调整方向及发展目标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会后,还针对个别民营企业的现存问题做出了指点。

6月30日,参加了保宁村支两委的联席会议,组织大家对现

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保宁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最后村两委明确了下一步以“特色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调整方向。由保宁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颜世龙创建的保宁绿色蔬菜示范园,是乐义(曲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曲阜的重要项目之一,总投资600余万元,占地350亩,建冬暖式蔬菜大棚72座,高标准育苗室一座,员工110余人,年产蔬菜300多万斤,销售收入500余万元,示范园采取“三高”、“五化”、“四统一”管理模式,公司采取公司+员工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百名农村家庭妇女当地就业,促进了村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真正把保宁绿色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靠山,科技转化的载体,产业发展的平台,带领群众依靠蔬菜种植走上更加宽广的增收致富之路。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本村工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并进一步争取上级资金,把保宁绿色蔬菜示范园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半年来,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每月至少安排4天时间到村中了解情况,经常与村两委班子电话沟通,在大家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为保宁庄村多作贡献。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扩展阅读:第一书记张立臣下村体会

地头,炕头,心头…

清原县南山城镇秀水甸村第一书记张立臣工作体会

组织上把我们选派到最基层锻炼,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不是去做官的,是去干事的,干的是决定老百姓一辈子命运的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50个日夜的“田间地头”谈心与求索,对后进村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秀水甸村基本情况

秀水甸村地清原县东南30公里,距南山城镇10公里。四面环山,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是浑河发源地之一。全村总户数351户,1112人。由新立屯、大堡、东沟、西沟4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组成。困难户258户,占74%。山林18000亩,其中天然林和人工林各50%。人均林地6亩,山上以松木、柞木、桦木为主。耕地3106亩,其中旱田2756亩,水田350亩,人均耕地2.8亩。地里种的基本都是“大苞米“,基本无其它规模产业。201*年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村中路为泥土路,没有路灯和文化广场。

目前,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42人,外出打工党员23名。过去该村班子战斗力弱,宗族派系现象突出。201*年换届选举3轮选不出村主任。村民因调地、林权纠纷、卖集体林等事项上访频繁。201*年11月,党员和村民代表推荐刘宝升同志任书记兼村主任。刘宝升同志上任后,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可是村班子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老百姓的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经济基础差,等、靠、要的思想依然比较突出。

二、后进贫困原因

通过讨论大家普遍认为:造成困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名话“种大苞米种.....

穷的”。事实证明:表面看来是“农村人口多,人均占有生产资料少,产业单一”..

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农村问题在农村之外。归纳起来可以用以下“七个缺少”来形容:

缺少能人。目前农村空壳化日益突出,大量青壮劳力和有一定头脑的都在城市打工,在家多为妇女和老人。“农业女性化”、“农村老龄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和妇女自身素质低,发展能力差。

缺少资金。农民是有致富愿望的,而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全村74%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更无发展经济的启动资金。

缺少技术导致的无产业。多年来因对农村教育投资不足,农民知识缺乏,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全村文盲、半文盲、中小学文化的占80%,掌握先进科技能力差。加之我国农业科研与推广服务体系科研生产“两张皮”、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农民真下能够掌握和实用的技术很少,导致科技贡献率低。群众普遍认为种玉米稳当,致使村基本上全都靠种大苞米为主。

缺少保障。多年来的农村养老、医疗保障资源缺乏,因病致困日益严重。农民“小病托、大病扛”,家庭难以支付高昂的医疗费和住院费,加速的老龄化不仅使其自身发展能力受限,还拖累子女的发展,造成“持续性贫困”。

缺少平等的市场话语权。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信息闭塞,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长期处于农产品卖难的危机中,因此才会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打消了农民做大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缺少组织保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分地分林”后,一家一户分散式家庭经济模式弱化了党在农村基层管理职能。乡镇政府主要领导的精力又不得

不放在解决工资和完成上级指标上,政府服务职能跟不上。加上多年来农村发展的党员多为“派系”党员,“部分党员不如群众”的现象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政能力减弱。

缺少文化生活。该村没有文化广场,没有群众性的文化生活,农闲季节只能打扑克、玩麻将,甚至搞其它封建迷信活动,给落后文化以可乘之机。“思想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开展技能培训、素质教育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新风已成为后进村改造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对策措施。

摸清原因,那么我们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后进村的问题呢?就是要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手段,以产业项目为载体,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环节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变“输血”为“造血”,探索解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用发展、用服务化解矛盾,最终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思路干事,有场所议事”,创造农村和谐稳定繁荣的新局面,具体要做到“五个一”: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

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就抓住了后进村建设工作的“牛鼻子”。努力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使之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努力培养一支后续力量,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那么选什么样的人呢?就是要宣传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大学生、“三向”培养对象加入党组织。特别是本地毕业的大学生,让他们带着深厚的乡情投入农村事业。发展党员队伍,提升党员素质,实现村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由公务员向

“服务员”的转变,让党员找到归属感,让群众找到党组织。打造一支团结、奉献、学习型的好班子。具体要完善三个机制。

选拔机制。打破地域界限,不要矬子里拨大个。可从大学生中特别是本地毕业大学生中选拔,从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中选拔,从乡镇干部中选拔,从致富能手中选拔。

培养机制。从观念上要培养其三个转变,即由计划向市场,由管理向服务,由经验向知识型转变。加强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信息技术、文字综合等能力等业务知识培训。

激励机制。要让村干部从半兼职状态逐渐脱离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农村管理服务中去。使其老有所养、干有出路、为有其位。

二是建章立制。要建立和完善“四议一审两公开”、党员设岗定责等一系列健全、行之有效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制度管人管事。

三是找准一条路子。“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干部,一个好项目”。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建立专业互助合作社,打造特色品牌,培养农村经纪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从而形成立体的企业化的运作模式,解决“为中国农民获得平等的贸易机会”的问题,使中国农民能够在农产品定价中享有平等的话语权。实现农户生产的计划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四是化解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能把我们当亲人”。变群众上访为“群众家访”,建立“村民事务全程代理制度”使党组织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用真心用行动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增加班子威信,使群众拥护。

五是培养一种精神文明新风尚。通过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党员服务队、秧歌队等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团结群众,凝聚力量。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已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抓班子带队伍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1.创办了科普简报。根据上下沟通不畅,信息不灵的情况。主要面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三向”培养对象、两委班子及乡镇党组织创立了“秀水甸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简报包括[心系百姓党在行动]、[群众心声热点难点]、[科教兴农授人以渔]、[村务公开凝心聚力]等栏目,旨在宣传党的政策,普及科学知识,关注群众热点,促进党的基层的执政能力建设,该简报在广大群众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2.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谈心培养、组织学习,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党支部的战斗力不断提升。村会计王明杰同志已被确定为党支部副书记;村书记刘宝升被南山城镇评为“优秀村干部”;秀水甸村党支部被南山城镇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群众入党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对班子内思想后进的同志进行了指导教育。

3.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为村部制作了牌匾、国旗及彩旗,农委帮助解决了取暖炉子和5吨煤,恢复了办公。解决了村民找不到组织,看不到旗帜的问题。同时“三会一课”等相关制度在不断完善。

二)、食用菌产业被确定为主导产业之一,15万段地栽黑木耳合同已签订。在市农科院、市县食用菌协会的科技支撑下,经多次会议充分讨论,初步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为:山下大力发展食用菌,山上发展榛子,同时积极推进优质肉牛养殖。201*年2月4日带领全村17户村民代表到抚顺县马圈子乡大金

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清原县南口前镇海阳村考察了地栽黑木耳项目。2月14日我村与食用菌龙头企业签订了15万段栽培合同。与此同时正在组织筹备成立专业合作社2-3个,并完善合作社党建管理等各项制度。

只有真正的走下去,坐得住,深入进去,才能研究得透,拿得出办法。才能明白办公室决策与田间地头差距的大小,领导干部下去了,才能走进群众心里,党和政府在群众心里就有位置了。一年半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将是我一生最值得珍惜的经历。背负着这沉甸甸的担子,我唯有更加深深扎根于农村这方沃土,真心实意地走近群众,读懂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201*年2月29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姚村镇保宁村第一书记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姚村镇保宁村第一书记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姚村镇保宁村第一书记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3324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