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问题(2)
201*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住房问题住房问题专题材料
(一)什么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非建筑标准。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这类住宅因减免了工程报建中的部分费用,其成本略低于普通商品房,故又称为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在香港又称为公屋。主要由政府承担,为中低收人人群提供低价租赁的一种住房形式。何为廉租住房?建设部回答是:廉租住房制度是针对住房困难的最低收入家庭实施的一种社会救助,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对象,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二是住房困难。另外,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为当地非农业常住户口。目前,廉租住房制度通过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三种方式提高保障对象的住房支付能力,改善最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二)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重要意义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百姓住房的重任,其地位无可取代。我国1998年实行房改停止了福利分房,使房改后参加工作及以前未取得福利房的职工,还有城镇化后的广大务工人员,未享受住房保障制度的待遇,如今政府开发微利商品房,并走市场化运作道路,无疑是英明之举。
经济适用房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福利房,是微利商品房(3%利润),政策方面主要是减免土地出让金和50%的报建税费,其余的全按市场运作,由其带动的建筑业,家电、家具等均无需免税;经济适用房不等于质量差、配套差、环境差。这些都可以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科学管理,只是因为居住者多数是中低收人阶层,而认为经济适用房类似贫民窟是错误的。
经济适用房的单位面积也就是60~80平方米,在这基础上免税,加上建筑成本及基本费用而产出的经济适用房,再按“人头”卖或租给低收入者以安居,这才确保百姓买得起或租得起。值得借鉴的是我国在医改和教改方面的经验,教育方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模式也值得深思,一个模子流水线产出的人才’一旦进入社会,面对失业、住房、生活等多重压力,能否承受得了?九年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住房保障都不能以赚钱为目的。规范发展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此,中国更应该如此。
经济适用房的特性决定了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首先,经济适用房的定义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房。开发商以微利价出售给广大中低收人家庭。它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适用房作为社会保障性的产品为使居者有其屋而存在意义重大。其次,经济适用房肩负重任。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改革开放带来的硕果世人皆赞。国家以期如其他改革政策一样,将民生基础住宅大业推向市场,最终完成其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使命。经济适用房制度表现为以保开发商“微利”原则激活建设市场,达到住宅产品质与量的提高;以其“经济性和适用性”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可见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供给体系中主要构成部分,负有保障整体住房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责任。
(三)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
1.经济适用厉供不应求
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这一现象在我国极为严重。一方面的确可以看出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确有它的优势,否则难以吸引如此众多的民众购买。但是,由于供给不够,导致了大家彻夜排队等号甚至买号的现象。
该现象的产生与政府对经济适用房放量面积利用不足有关。拿北京为例,北京市政府安排的年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为300万平方米,依《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的每套面积不超80平方米计算,全市今年应该有3.75万套房屋放量。“其实根本达不到这一数字。”回龙观经济适用房开发商天鸿集团的一位人士表示。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市年开工量超过300万平方米,但年竣工量则在250万平方米左右。这意味着市政府安排的放量面积30万平方米存在缺口。
同时,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经统计,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仅为商品房供应量的8%而已。这样的数字表明,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违背经济适用房政策。
由此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以及提高放量面积的利用率。
2.经济适用房总体价值偏差
经济适用房总体价值的偏差导致了其原本的社会保障意义未能得以实现。其具体表现有:
(1)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超标。经济适用房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社会保障意义,造成了成本过高的后果。而逐渐“商品房化”,这也违背了“经济”之本意。
(2)配套设施以及周边环境较差。由于经济适用房不是商品房,所以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及周边环境也就不尽如人意。同样影响了民众购买经济适用房。
(3)交通不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市的22个经济适用房项目,11个在南城,占总量的50%。记者另从北京市建委获悉,从今年开始,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重点移至南城,并全部置于四环以外。而上班地点一般都位于市中心。这样就对周边交通状况要求较高。这也是阻碍经济适用房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对象过于广泛
经济适用房主要满足了中等偏上收入的家庭的需要,中等偏下和低收人家庭所占比例并不高。而我国低收人人群的比例确实十分庞大的。经济适用房作为社会保障的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收人中等偏下和低收人人员的住房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改善。这一问题的产生,同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密切相关。经济适用房开发时的定位过高,导致成本提高,所以房价也就跟着提升。导致低收人家庭仍旧无力购买。
4.监管无序、审核不力、分配不公
经济适用房最为世人诟病的问题还是在于立项、开发建设、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缺乏严格控制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在销售过程中,无法识别真正的政策对象,无法保证开发商按规定审核对象,也难保资源配置方式、手段的合理性。这样造成了如今经济适用房混乱的现象。
(四)廉租房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五大突出问题。第一,全国仍有一百四十五个城市尚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第二,相当数量的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进展缓慢。第三,仍有一百六十六个地级以上城市未明确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比例,绝大多数城市还没有开始将土地出让净收益实际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第四,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窄,与国家要求有较大差距。第五,部分城市还没有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档案,申请、审批、退出机制不完善。
201*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住房问题住房问题对策综述对策综述
(一)解决住房问题的对策
(1)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
(2)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
(3)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4)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
(5)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人家庭的住房困难。
(6)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对策(1)进一步研究税收鼓励政策,鼓励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包括进一步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税费政策,如何进一步利用税收杠杆,鼓励中低收人家庭购买和换购住房,改善居住条件等。
(2)继续出台住房信贷鼓励政策,提高居民购房支付能力。包括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范个人贷款审查的程序和标准,推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标准化,逐步建立并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完善住房保险政策,降低保险费率,明确保险赔付责任,减轻借款人负担;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性贷款相结合的组合贷款业务,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支付个人购房的作用;完善个人住房贷款担保制度,提高居民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度,保障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回收;加快完善住房贷款担保办法,加强对担保公司的业务规范和监管,推行标准化的担保合同示范文本,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等。
(3)加快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发挥存量住房的作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包括进一步简化交易手续、降低交易门槛、促进二级市场发育;对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房改房时,给予优惠政策等。
(4)发挥社会力量,多渠道解决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问题。包括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用土地,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资合作建房;鼓励中低收人家庭成立住宅合作社解决住房问题等。
(5)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是中国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住房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通过免受土地出让金、减半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同时,对成交价格、购买对象和开发建设单位的利润进行限制。由于实行政府组织、企业运作的建设模式,使得绝大多数经济适用住房都建成了规模大、环境好、功能全、质量高的居住区,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遍欢迎。
(6)积极推行廉租住房制度。为了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中国政府推行廉租住房制度。采取货币补贴、租金减免为主,实物供应为辅,多渠道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7)加快危旧住房改造步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危房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居住着城市较低收人居民。为了解决这部分居民的居住问题,大多数城市都采取了积极措施,加大了危旧住房改造力度,并在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文章来源于易贤网文章来源于易贤网
文章来源于易贤网文章来源于易贤网
扩展阅读:有关住房问题的调查2
有关住房问题的调查
10电气2班张武武连美灵马芳张力强李科武志军田泽沼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改善居住条件、扩大住房面积,已成为广大人民的一大需求以及消费性投资的重要方面.文章对近年来住房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演化特征,现存问题,同时分析其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住房建设,变化,调查,住房难问题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是亿万中国人除夕之夜的“盛宴”,而小品则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大餐”。201*年春晚的5个小品中,有两个说的都是房子引发的故事:一个讲为争房子而假离婚;一个讲因买不起房而借房来结婚。春晚小品集中“说房”,折射出高房价背景下人们对住房问题的广泛关注。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正以坚决的态度,出重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让人们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住房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住房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房价的不断上涨使很多人成为“房奴”。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住房问题的基本情况1.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房价上涨成为全国各个城市的共同现象,房价过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说是占民众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我国的商品房房价上涨很快,价格居高不下。现在的房价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相当高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在很多城市里面,出现了蚁族和蜗居。
上图为徐州市中心区房价走势图
2.老小区住房设施老化严重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居住条件提高的需要越来越大,在这期间所建的住宅区特别多,这类房屋随着时代的演变,新房已变成旧房,一方面旧城区房屋混杂,不仅有大量住宅,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商业用房、仓库用房、工业厂房、办公业务用房等;另一方面旧城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新旧房屋交错,而且居住和经营交织。再一方面旧城区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及环境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就旧城区物业本身而言,全部是旧房,使用时间至少是年限不等,有的时间甚至还要久远,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很好的规划,大多房型老化,式样陈旧,房屋质量、设备、各种质量指标远远不到规范设计要求,老化程度较严重。特别是在老城市中,房屋陈旧的状况尤为明显,而且乱搭乱建的现象特别突出,严重破环了住宅区环境和公共设施。
二、产生住房问题的原因合理因素:
1.随着收入增长产生的真实需求。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产生了对住房升级换代、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
2.城市化进程拉动住房需求增长。城市人口增长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新婚家庭,这些新婚家庭需要住房,这必然会引起对城市住房需求的增长。另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改造产生了对住房的大量被动需求。
3.人口增加带动住房需求增长。预计我国人口数量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6亿人口,年平均净增加1000万人以上,大量增长的婚育家庭将对住房产生巨大需求。
4.住房制度改革释放大量需求。1998年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大量住房需求被释放出来,推动房价上涨。随着新的住房制度的建立,从旧体制中所释放的需求已经达到极限,但是已售公有住房二级市场的开放将会促进新的住房需求增长
5.传统消费习惯导致住房需求增长。传统观念认为房产是最持久的且可以传承的财产。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往往倾向于购房置业,宁买不租。追求住房的一步到位。而一个民族的消费习惯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传统习惯的作用下,我国住房需求被进一步扩大。
不合理因素:
1.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投资需求旺盛。收入差距扩大是造成房地产投资进时,往往是产业结构剧烈调整、分配矛盾加剧的时期。收入差距的扩大使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下降,更多收入被用来投资。而房地产作为一种良好的投资品种吸引大量社会剩余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
2.房地产开发模式存在缺陷。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模式基本可归纳如下:开发商筹措资金并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在建工程或者土地使用权抵押向银行贷款、施工建房、(预)销售回笼资金(偿还贷款或者为下一轮开发融资)、进入下一个开发循环。同时,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依靠土地出让收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提升区域内的土地价值,谋取更大的土地收入。
我国居民收入和住房价格变化
在这种开发模式下,银行、房地产商、地方政府构成了牢固的相互依存的利益三角关系。地方政府要获取城市建设资金必须增加土地出让收入,而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加依赖于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扩大(从而对土地有更大需求),而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扩大又主要依赖于融资(主要是银行抵押贷款和预(租)售款)规模以及土地储备规模的增长,而融资的增长则依赖于房价的上涨。房价上涨可为开发商带来更多融资,银行债权保障更充分,也可以增加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因此,房价上涨是各方利益主体的内在要求,是维系这种房地产开发模式存在下去的原动力。正是在各方利益主体的推动下,房价不断上涨。
3.投资渠道不畅凸现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房价上涨是因为投资渠道不畅造成的。大量社会剩余资金争夺有限的投资机会,其中一些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短期内大幅度上涨。
4.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住房是最基本的必需的生活条件之一,低收入家庭住房应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而不应该由市场解决。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主要由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面向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体系构成。但是住房保障覆盖面低,供给规模小,分配过程不透明、房价高、建筑质量差以及市政配套设施不全等,影响了住房保障效果。大量应该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并没有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从而被迫推向市场,这既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又人为地扩大了房地产市场需求,加剧了供求矛盾。
三、解决住房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住房问题关键要在土地制度、房屋建设开发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做根本性突破,才能实现居者有其房的愿望。
1.规范政府职能,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旧的管理体制已经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依法行政中,出现一些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但是,出现问题的必然性并不等于问题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的职能必须转变、调整,该加强的一定要加强,该削弱的务必削弱。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这是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基本前提。要尽量避免政府既做规则制订者、裁判员,同时又做参与者的情况。政府既要发挥社会保障职能,不缺位,确保家家有房住,但也不能越位、错位。依法行政,该管的事情管,不该管的不管,才能使市场良好地运行。
2.严格土地审批制度,依法规范用地
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要强化管理措施,做到依法、集约、规范用地。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宣传,在广大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中兴起学习《土地管理法》,依法管地、用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管地、用地意识,使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国情观念深入人心,为长期保护好土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强对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把调查与执法检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的各项法规政策,把科学管地、文明用地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之上。减少政府在房地产管理上有漏洞,大量的土地闲置、资金没有到位。如果管理得当,闲置的土地是要承担罚金。有些开发商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土地,比如一块土地本来是商业用地,他们就通过走公益性用地的程序,用很低的价格获得土地,然后去盖豪华住宅,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从而也就减少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用地。从这一点来看,开发商是有责任的,其实最终的原因还是在管理上。土地用于公益性住房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的,不能开发高档商品房;或者开发出来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最后也没能进入真正需要它们的人群手中。另外,政府应该允许、促进公平的竞争,放开土地市场,房地产高额的利润也会下降。对不按规定审批宅基地和弄虚作假的有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部分受经济利益驱使等原因不遵守《土地管理法》,要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坚决予以查处。
3.发展保障性住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的实质,就是要由政府承担住房市场价格与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差额,提高部分低收入、无收入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国家和地方财力的限制,可用于社会保障特别是住房保障的资金必然是一个有限量。这样,可保障的人口数量就受到限制,保障的人越多,保障的力度就越小。另外,这些需要帮助的家庭由于收入水平不同,购、租住房的支付能力相互差别很大。因此,在住房保障制度的重新设计中,应使保障水平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目前保障房的比例还非常低,所以要确保保障性住房所占的比例。政府首先不要把房地产行业作为敛财之道,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一定要坚决退出房地产利益链,支持发展基于非营利目的设立的各种开发机构,支持居民自建活动,坚决打击房地产投机活动,才能有效地调节住房市场。另外土地供给应区分公益性的和商业性的需要。对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现在要考虑的是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能不能纳入公共利益的需要,低收入阶层的保障跟社会保障一样,也应该纳入公共决策中考虑,在土地使用中对廉租房、经适房的开发在政策上给与优惠。建设好的房子也要保障能分入低收入阶层的手里。4.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构建良好的住房开发体系
房地产业涉及到投资、流通、消费多个领域,加强房地产业管理和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住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加强房地产业管理包括加强对开发企业的管理,也包括对中介、物管、租赁市场的管理,重点是加强对开发企业的管理。一是要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将开发企业人员、开发项目和注册资金的管理,由静态管理改为动态管理,健全良性的准入退出机制。二是强化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开发项目立项、规划、用地、招投标、拆迁补偿、许可预售,面积、户型、预售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三是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对不符合规划控制性要求,不得核发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擅自改变设计、变更项目、超出规定建设的住房依法予以处理。严厉查处违规预(销)售、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不实评估、恶意哄抬房地产价格等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住房制度建立和顺利实施。
5.严格依法行政,加强住房制度管理
加强住房制度方面立法工作,目前住房制度的立法一方面过于原则和宽泛,不利于操作与执行;另一方面法律与法规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在依法行政中则存在缺位与越位并存,错位与空位并存,该作为而不作为,甚至出现暗箱操作、程序违法。政府部门之间职权交叉、重复,造成推诿扯皮,甚至依法打架,这些都给住房制度管理带来难度,所以一定要加强住房制度管理。加强住房制度管理,应当强化工作协调,统一协调规划、建设、土地、房管、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划、建设和开发城市住房,统一开展对纳入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的资格认定、补贴发放、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等工作,确保住房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并顺利实施。
上图为我国201*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涨跌幅度,从上图可以看出房屋价格有所下跌但政府还采取措施抑制房价的再次上涨。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参加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时说:“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
总结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却存在这很多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隐藏着一些不明显的变化,时机成熟后便会凸显出来。在解决住房问题时,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体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解决好住房问题是群众的一大需求、一大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一大牵挂、一大责任。
参考文献
1.2.《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号
4.《人民日报》201*年1月28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住房问题(2)》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住房问题(2):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