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争一创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意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南京要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市委十三届一次全体会议强调,新一届市委要把“三争一创”实践贯穿任期始终。为此,市委决定,今后五年在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过程中,科学发展是大局,改革创新是动力,和谐稳定是根基,党的建设是保障。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是落实中央和省委赋予南京新使命、完成市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巩固提升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必然选择,是南京立足特色优势、顺应时代潮流、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决策,是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精神、凝聚共同建设美好南京力量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通过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争第一、创先进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把正在做、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情做得更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各方力量组织和引导到“三争一创”实践中来,使“三争一创”成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实践平台,让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推动形成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人人赶超先进的良好风尚。
二、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目标、原则和形式:(一)总体目标
围绕创成率先大业、办好青奥大事、建设人文绿都,坚持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追求,提升竞争标杆,勇于竞争制胜,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转型升级上作示范,在省内第一批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在国内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跻身前列,全面提高南京的首位度。
(二)指导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大力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坚决破除妨碍“三争一创”的各种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在全社会形成有冠必夺、有先必争、有旗必扛的自觉追求。
2、领导干部带头。党员领导干部在“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中担负双重责任,既要做组织领导者,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投身“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又要做实践先行者,当好改革攻坚和创新发展的带头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做好表率。3、注重分类指导。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党组织所担负的职责各不相同,在“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中的任务也不尽相同。要根据各区县、各部门、各行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争一创”的具体要求,扎实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4、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群众评价,真正把走群众路线贯穿于“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投身“三争一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主要形式
1、开展对标找差。对照“三争一创”要求,深入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优势所在和薄弱环节。在更大范围、更高起点上,选定一些基础可比、方法可学、可追可赶的先进地区和单位作为标杆,并以此为参照,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科学制定赶超目标、任务和措施。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先进的拼搏精神,把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追求,转化为全市上下永不满足、争先进位的生动实践。
2、推行公开承诺。对照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结合地区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职能,按照“项目化分解、节点式推进”要求,对“三争一创”目标进行细化,确保市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确保“三争一创”要求落实到每一级组织、每一名党员。在此基础上,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使每一级组织、每一个岗位都成为展示南京形象的窗口。各区县委、各部门党委(党组)以实施方案作为承诺,在“南京党建网”和《南京日报》等媒体上予以公开。
3、开展上评下议。推行以“党员自评、行政讲评、组织点评”为主要内容的“三评”工作法,即请党员先为自己画像,让点评更真;请行政领导给出专业意见,让点评更实;最后请党组织书记综合观点,提出意见,让点评更准,确保点中关键、评出干劲。建立“书记点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上级点评下级,一级点评一级,主要点评各单位“三争一创”承诺兑现情况。上级党组织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开展群众评议,定期对下级党组织“三争一创”履诺情况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限时整改。
三、精心组织“三争一创”实践活动
1、深入学习动员。围绕“三争一创”工作重点目标,集中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就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和党的建设专题举办系列专家讲座。召开全市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推进“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搞好动员,在全社会营造“三争一创”浓厚氛围,全力推动全市上下广泛形成“三争一创”强大思想共识。
2、精心制定计划。制定全市争当科学发展“首位市”、改革创新“首位市”、和谐稳定“首位市”和创建党的建设“先进市”四个行动计划。各级各部门要联系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实践,查找分析个人和班子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到发达地区和先进单位学习调研,找出与“三争一创”要求的差距,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对照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进一步理清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问题,明确突破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
3、周密组织实施。把“三争一创”实践贯穿于落实市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全过程,贯彻到全局工作的各领域,落实到发展建设的各层级。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对标找差的成果,紧紧围绕“三争一创”的目标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突破重点难点、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创优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三争一创”全面提速、提效、提质。4、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健全“三争一创”督导考核体系,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督查指导和工作考评。以全市“三争一创”四项行动计划为依据,以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为重点,坚持综合考核与分类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自我考核与社会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单位“三争一创”实效。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效和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激发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三争一创”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四、切实加强对“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领导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成立全市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以制定实施“三争一创”四个行动计划为重点,抓好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紧扣主题,统筹兼顾。把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把握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办好201*年青奥会大事结合起来,与实施综合改革、党建创新和法治建设三大工程结合起来,以“三争一创”实际成效推动重点难点工作实现新突破,真正把“三争一创”实践转化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3、注重研究,把握规律。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加大对“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研究,认真学习总结,提炼出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争创模式。要始终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创新争创思路,深化争创内涵,把“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4、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橱窗、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宣传。注重典型引路,广泛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深入宣传“三争一创”先进典型,让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把学习重大典型与学习身边典型结合起来,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让“三争一创”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激励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多做贡献、再立新功。
扩展阅读:三争一创材料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意见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南京要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市委十三届一次全体会议强调,新一届市委要把“三争一创”实践贯穿任期始终。为此,市委决定,今后五年在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过程中,科学发展是大局,改革创新是动力,和谐稳定是根基,党的建设是保障。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是落实中央和省委赋予南京新使命、完成市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巩固提升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必然选择,是南京立足特色优势、顺应时代潮流、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决策,是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精神、凝聚共同建设美好南京力量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通过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争第一、创先进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把正在做、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情做得更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各方力量组织和引导到“三争一创”实践中来,使“三争一创”成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实践平台,让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推动形成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人人赶超先进的良好风尚。
二、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目标、原则和形式:(一)总体目标
围绕创成率先大业、办好青奥大事、建设人文绿都,坚持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追求,提升竞争标杆,勇于竞争制胜,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转型升级上作示范,在省内第一批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在国内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跻身前列,全面提高南京的首位度。
(二)指导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大力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坚决破除妨碍“三争一创”的各种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在全社会形成有冠必夺、有先必争、有旗必扛的自觉追求。
2、领导干部带头。党员领导干部在“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中担负双重责任,既要做组织领导者,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投身“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又要做实践先行者,当好改革攻坚和创新发展的带头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做好表率。
3、注重分类指导。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党组织所担负的职责各不相同,在“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中的任务也不尽相同。要根据各区县、各部门、各行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争一创”的具体要求,扎实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
4、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群众评价,真正把走群众路线贯穿于“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投身“三争一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主要形式
1、开展对标找差。对照“三争一创”要求,深入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优势所在和薄弱环节。在更大范围、更高起点上,选定一些基础可比、方法可学、可追可赶的先进地区和单位作为标杆,并以此为参照,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科学制定赶超目标、任务和措施。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先进的拼搏精神,把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追求,转化为全市上下永不满足、争先进位的生动实践。
2、推行公开承诺。对照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结合地区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职能,按照“项目化分解、节点式推进”要求,对“三争一创”目标进行细化,确保市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确保“三争一创”要求落实到每一级组织、每一名党员。在此基础上,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使每一级组织、每一个岗位都成为展示南京形象的窗口。各区县委、各部门党委(党组)以实施方案作为承诺,在“南京党建网”和《南京日报》等媒体上予以公开。
3、开展上评下议。推行以“党员自评、行政讲评、组织点评”为主要内容的“三评”工作法,即请党员先为自己画像,让点评更真;请行政领导给出专业意见,让点评更实;最后请党组织书记综合观点,提出意见,让点评更准,确保点中关键、评出干劲。建立“书记点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上级点评下级,一级点评一级,主要点评各单位“三争一创”承诺兑现情况。上级党组织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开展群众评议,定期对下级党组织“三争一创”履诺情况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限时整改。
三、精心组织“三争一创”实践活动
1、深入学习动员。围绕“三争一创”工作重点目标,集中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就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和党的建设专题举办系列专家讲座。召开全市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推进“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搞好动员,在全社会营造“三争一创”浓厚氛围,全力推动全市上下广泛形成“三争一创”强大思想共识。
2、精心制定计划。制定全市争当科学发展“首位市”、改革创新“首位市”、和谐稳定“首位市”和创建党的建设“先进市”四个行动计划。各级各部门要联系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实践,查找分析个人和班子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到发达地区和先进单位学习调研,找出与“三争一创”要求的差距,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对照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进一步理清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问题,明确突破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
3、周密组织实施。把“三争一创”实践贯穿于落实市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全过程,贯彻到全局工作的各领域,落实到发展建设的各层级。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对标找差的成果,紧紧围绕“三争一创”的目标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突破重点难点、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创优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三争一创”全面提速、提效、提质。
4、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健全“三争一创”督导考核体系,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督查指导和工作考评。以全市“三争一创”四项行动计划为依据,以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为重点,坚持综合考核与分类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自我考核与社会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单位“三争一创”实效。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效和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激发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三争一创”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四、切实加强对“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领导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成立全市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以制定实施“三争一创”四个行动计划为重点,抓好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紧扣主题,统筹兼顾。把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把握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办好201*年青奥会大事结合起来,与实施综合改革、党建创新和法治建设三大工程结合起来,以“三争一创”实际成效推动重点难点工作实现新突破,真正把“三争一创”实践转化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3、注重研究,把握规律。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加大对“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研究,认真学习总结,提炼出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争创模式。要始终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创新争创思路,深化争创内涵,把“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4、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橱窗、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宣传。注重典型引路,广泛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深入宣传“三争一创”先进典型,让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把学习重大典型与学习身边典型结合起来,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让“三争一创”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激励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多做贡献、再立新功。
三争一创是指: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三争”和创建党的先进组织的“一创”。之前,南京日报全文刊发《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和颁发《意见》,开展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和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举措。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认真对照《意见》要求狠抓落实,把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市党代会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把握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办好201*年青奥会大事结合起来,与实施综合改革、党建创新、法治建设“三大工程”结合起来,再铸南京科学发展新辉煌。“三争一创”,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党员干部必须带好头。科学发展是大局,改革创新是动力,和谐稳定是根基,党的建设是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三争一创”是落实中央和省委赋予南京新使命、完成市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巩固提升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必然选择,是南京立足特色优势、顺应时代潮流、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决策,是弘扬创业创新创优创造精神、凝聚共同建设美好新南京力量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切实发挥模范带头
作用,以一流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干出一流业绩,把方方面面力量凝聚到“三争一创”实践中来。“三争一创”,党员干部必须带好头,就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坚决破除妨碍“三争一创”的各种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要针对大力推动区域创业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统筹城乡建设、大力推动社会建设、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弊端。要严格按照省委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三争一创”,党员干部必须带好头,就要在重点难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三争一创”要求,深入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优势所在和薄弱环节,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科学制定赶超目标任务和措施。要着力在聚焦人才、教育、科技、创新“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产业技术制高点上实现新突破,在实施“筹办青奥会、提升影响力”千日行动计划、“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加快河西现代化、建成城市新中心”千日行动计划上实现新突破,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生态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亚洲体育中心城市上实现新突破。“三争一创”,党员干部必须带好头,就要强化督导考核、强化班子建设、强化精神铸造。要建立健全“三争一创”督导考核体系,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督查指导和工作考评。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效和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激发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三争一创”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确保各级领导班子“善学民主创新”、“为民务实清廉”。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力争上游、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以其先锋模范作用提振南京人奋力实现“第二个率先”的精气神。南京的形象代表江苏的形象,南京的竞争力代表江苏的竞争力。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南京责无旁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省会城市应有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三争一创”中带好头,团结和带领南京人民创成率先大业、办好青奥大事、建设人文绿都,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摘自:南京日报)
全面开展“三争一创”,打造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核心区
省党代会闭幕后,市委立即召开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暨推进“三争一创”动员大会,决定在全市上下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昨天,白下区召开全区“三争一创”动员大会,区委书记陈勇表示,白下区将广泛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全面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加快推进区党代会决策部署更好更快落实。会上还出台了《中共白下区委关于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意见》。【总体目标】
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坚定创新驱动,围绕让群众更具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创新型城区目标,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在全市“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实现转型升级上作示范,在推进和谐发展上当标兵,努力打造现代化国
际性人文绿都核心区,确保201*年在全市首批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争当南京科学发展“率先区”、改革创新“争先区”、和谐稳定“领先区”,创建党的建设“先进区”。【思路】
“‘三争一创’实践活动是完成区党代会目标任务的必然选择,是白下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的政治责任,更是白下破解现阶段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陈勇说,当前,白下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创新意识不浓、发展标杆不高、破解难题能力不强等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要通过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有效解决干部队伍“精气神”、提升发展新境界、增创发展新优势和确立更高发展标杆等问题,化发展短板为超越优势,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发展真正上水平、见成效。
首先,提振科学发展“精气神”。要通过深入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弘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倡导勇于负责的作风,凸显敢于碰硬的气魄,树立争创一流的志气,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其次,确立跨越发展新标杆。选择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区——上海市杨浦区作为学习标杆,突出抓好薄弱环节整改,定期检查学习情况,以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检验学习实绩,整体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工作。
第三,增创转型发展新优势。发挥白下中心城区、科教人才、服务业基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度挖掘主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完成成片危旧片区改造。
第四,提升率先发展执行力。紧紧咬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各项工作。重点对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化处理,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对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完成的事项,严格落实主办责任制。
会上出台了创新型城区建设的考核评价办法,白下区各街道及高新园区也将实施“7+1”差异化考核。陈勇表示,接下来,白下区要严格考核奖惩,重点治庸治懒,让干事情的受尊重,干得好的受表扬,让夸夸其谈、光挑毛病、不干事的没市场;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加大督查力度,重点加大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要把问责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对工作不负责任、失职失误导致工作滞后、目标落空或出现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责任、决不姑息。
【举措】
记者发现,会上出台的《中共白下区委关于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意见》中,不仅明确了开展“三争一创”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还列出了开展活动的详细举措。
据悉,白下区开展“三争一创”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三类:开展对标找差、推行公开承诺、开展上评下议。其中,对标找差中,对照标杆,积极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讨论,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科学制定追赶目标、任务和措施。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先进的拼搏精神,把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追求,转化为全区上下争先进位的生动实践。
在公开承诺中。对照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以及白下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结合各单位工作职能,采取“项目化分解、节点式推进”的方式,对“三争一创”目标进行细化,确保区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确保“三争一创”要求落实到每一级组织、每一名党员。在此基础上,党组织和党员要对照目标任务,明确分解落实的时限、标准、举措,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使每一级组织、每一个岗位都成为展示白下形象的窗口。建立目标倒逼机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年、每季度、每月及每周,采取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各级党组织要制定细化的实施方案作为承诺,通过网络、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在上评下议中,推行以“党员自评、行政讲评、组织点评”为主要内容的“三评”工作法,请党员为自己画像,让点评更真;请行政领导出专业意见,让点评更实;请党组织书记综合观点,提出意见,让点评更准,确保点中关键、评出干劲。建立“书记点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上级点评下级,一级点评一级,主要点评各单位“三争一创”承诺兑现情况。实行“社情民意联系日”等定期走访联系群众制度,及时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上级党组织定期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对下级党组织“三争一创”履诺情况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限时整改。【保障】
陈勇表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三争一创”实践活动贯彻未来五年,必须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科学筹划、周密部署、严格督导,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推进活动强大合力。成立全区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与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活动的统筹推进。各街道、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活动方案,认真执行好对标找差、公开承诺和上下评议等规定要求。
——坚持领导带头,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开展的实践活动,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做好表率。要结合“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加快建立区委常委、副区长联系点制度,各党(工)委也要建立工委委员联系点制度。——严格考核督导,确保活动高质高效展开。要以正在研究制定的区“三争一创”四项行动计划为主要依据,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督查指导和工作考评,强化过程管理和计划管理,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效和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要结合学习贯彻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加大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在全区营造浓厚活动氛围。要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我区在开展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使争第一、创先进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地税局“四措并重”狠抓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提升服务水平。围绕“服务与创新”主题,把机关作风行风建设与税收业务工作、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深入开展以“更高标准争一流、更大范围争位次、更高层次争荣誉”为内容的“三争”主题实践活动,把“纳税人是诚实的”这一理念贯穿到提升“三服务”的全过程。二是创新服务载体。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深入开展“服务百强企业转型,助力千亿投资升级”主题活动,为大企业、大项目“送政策、送辅导、送信息、送筹划、送建议”。三是完善督查机制。结合干部问责制度的出台,把作风督查考核的重点放在提高落实执行力上,切实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等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地组织明查暗访,推动各项任务和制度措施的落实。四是强化外部监督。通过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第三方测评、“地税一日行”等形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监督评议,深入查找地税部门在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
性地抓好整改,努力实现作风评议“跨档进位”再上台阶的目标。(马良法)
国税局举行“大企业论坛”提升服务绩效
为进一步紧贴纳税人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纳税服务,今年以来,国税局每季度都组织全市大企业代表以论坛形式共商发展大计。该局针对大企业国际化经营、多行业经营,以母子公司、总分支机构方式运营等诸多特点,在调研了解企业纳税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将“涉税风险防范与控制”、“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执行”等企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作为每期税收论坛的主题。邀请企业代表与税务干部共同交流研讨,通过听取涉税诉求,提供政策咨询解读,畅谈企业发展经验等,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共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企业纳税服务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充分发挥国税部门在大企业做大做强中的服务和支持作用,努力将“国税大企业论坛”打造成税企平等对话,实现和谐共赢的平台。国税局也通过“论坛”学习借鉴大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创新税收服务和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从税收政策、税收管理、纳税服务等多方面为大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税局)
丹阳市地方税务局文件
丹地税发〔201*〕36号
关于在全市地税系统开展“三争一创”
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
稽查局、各分局、机关各科室:
为了全面落实丹阳市委市政府深化效能革命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激发全体地税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积极营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创一流的氛围,市局决定在全市地税系统开展“争优质服务部门、争优质服务科室(分局)、争优质服务标兵,创一流业绩”主题活动(以下简称“三争一创”)。现就开展“三争一创”主题活动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
按照“双突破、双超越”的总体要求,以服务环境建设为重点,切实改进地税机关作
风,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引导全体地税干部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丹阳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二、争创目标
通过“三争一创”主题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地税机关效能革命,消除“中梗阻”,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市局积极争创丹阳市“优质服务部门”,力争有1个科室(分局)获得丹阳市“优质服务科室”荣誉、1名个人获得丹阳市“优质服务标兵”称号。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主题活动的领导,市局成立“三争一创”主题活动领导小组,由刘伟任组长,韦荣强、谢春雷、吴国炳、何伟任副组长,成员为稽查局、各基层分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局人教科,具体负责“三争一创”主题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四、活动对象和时间
活动对象:根据市委的活动要求,结合丹阳地税的工作实际,“三争一创”主题活动的对象为全市地税系统各单位及全体地税干部。
活动时间:“三争一创”主题活动具体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201*年3月22日到4月10日)。市局及时召开局长办公会和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讨论市委、市政府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地税系统“三争一创”主题活动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召开全体干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要求,营造浓厚的争创氛围。稽查局、各分局、机关各科室的“三争一创”活动计划于4月15日前上报市局人教科。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年4月1日至10月10日)。各单位按照实施意见,结合地税工作实际,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为基层和纳税人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市局每半年对优质服务科室(分局)和优质服务标兵进行评比。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推荐阶段(201*年10月11日至10月31日)。各单位对争创活动进行总结,总结材料于10月25日前上报市局人教科。市局“三争一创”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两次“优质服务科室(分局)”和“优质服务标兵”的评选结果,按照规定的名额,于10月31日前向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上报2个“优质服务科室(分局)”和1个“优质服务标兵”候选名单。五、评比条件
1.优质服务部门的条件:
(1)一流业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在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业务工作在镇江争第一,在省里有位置,在全国有影响。(2)工作效能。具有较高的政策业务水平,快捷、高效、简化办事程序,实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3)优质服务。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工作作风优良,服务态度热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4)廉政建设。做到廉洁从政,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行为。
(5)执行法规。做到依法行政,办事公开、公平、公正。2.优质服务科室(分局)条件:
(1)一流业绩。科室(分局)工作在部门、市级机关(分局所在地政府)位列前茅,在镇江同行业中处于领先。
(2)优质服务。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主动为企业发展、基层
建设、百姓创业、群众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规范审批行为,完善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履行服务承诺,创新服务模式。
(4)落实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
(5)勤政廉政。切实加强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决杜绝拖拉、散漫、推诿、扯皮、冷漠、蛮横的衙门作风和吃、拿、卡、要的恶劣行为。3.优质服务标兵条件:
(1)开拓创新,勇创一流。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具有较强的争先创优意识,不安于现状,不因循守旧,各项工作创一流。
(2)政治坚定,忠于职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坚持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议、决定。不信谣、不传谣、不散布小道消息。
(3)勤政为民,依法行政。严格遵守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熟练掌握本职岗位的业务政策依据、工作程序和标准,遇事不敷衍塞责,不相互推诿。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做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模范。
(4)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加强协调和沟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5)清正廉洁,品行端正。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克己奉公,廉洁从政,不以任何名义接受来自基层及服务对象的任何形式的馈赠。严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行为,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品行端正。六、评选方法
1.优质服务部门的评比
优质服务部门的评比由市级机关工委组织实施。评比依据:(1)部门业务工作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2)“双让”评议得分情况;(3)作风建设日常考核情况;(4)加分情况:获得市级以上综合性荣誉的和部门主要业务工作获得上级表彰的加分。根据四项得分情况确定排名前十位的确定为优质服务部门。
根据(1)(2)(3)项得分情况排名在后三位的部门确定为重点整改部门。2.优质服务科室(分局)的评比
优质服务科室(分局)的评比分两个层次进行。
一是由市局对全系统25个单位进行评比,每半年评比一次。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评议表,于6月份和9月份分别组织对12个科室和13个分局(含稽查局)进行评议,参评人员依据市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的对象,主要为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服务对象和全体干部代表组成。根据两次评议结果的综合得分,确定排名前2位的单位为全市地税系统“优质服务科室(分局)”。10月31日前,向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2个市级“优质服务科室”候选单位,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评议得分以及科室获得市级部门以上荣誉加分情况汇总后,确定排名前10位的科室为优质服务科室。
二是由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41个涉民涉企部门的90个重点科室(下属单位)直接进行评议。市局征收管理科、税政管理科、纳税服务中心和稽查局被列为重点科室。优质服务科室的评议方法:由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评议表,采取社会公开投票的方式进行。参评人员主要由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服务对象和机关干部组成。每个层面赋予25%的权重。依据投票情况及科室获得市级部门以上荣誉加分后确定排名前十位的科室为优质服务科室。排名后三位的科室为重点整改科室。根据市委文件规定,重点整改科室负责人必须调离原有岗位,如有问责行为的,按照《丹阳市服务环境建设问责暂行办
法》进行处理,如同一部门连续两次出现排名在后3位的科室,将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3.优质服务标兵的评比
(1)单位推荐。各单位根据评选标准,综合考虑本单位干部实际情况,按照不超过本单位干部人数10%的比例择优推荐“优质服务标兵”候选人(人数不足4人的单位可根据评选条件和干部情况择优推荐1人),填制《丹阳市地税局“优质服务标兵”推荐表》(附件一),于201*年6月10日前报市局人教科。
(2)组织评选。市局人教科和监察室工作人员对各单位推荐名单进行审核,凡无违纪违规行为的可作为“优质服务标兵”候选人。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评议表,于6月份和9月份分别组织对“优质服务标兵”候选人进行评选,参评人员主要由市局党组成员、中层干部代表、一般干部代表和纳税人代表组成。每个层面赋予25%的权重。根据两次评比结果,确定排名前10位为丹阳市地税系统“优质服务标兵”,排名前2位的择优向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上报。七、结果运用
1.市局对获得优质服务科室(分局)、优质服务标兵进行表彰奖励。在年度绩效考核中,对获得丹阳市级、市局优质服务科室的单位分别加20分和10分(同时获得市级、市局荣誉的按最高荣誉加分,下同),对获得丹阳市级、市局优质服务标兵的个人分别加10分和5分。
2.获得市局和丹阳市级优质服务科室负责人和优质服务标兵将优先推荐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3.对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整改科室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在年度绩效管理考核中扣100分。
4.对在“三争一创”活动中弄虚作假,影响评议结果公正、公平的市局将严肃查处,实行一票否决;对单位推荐的优质服务标兵如有投诉并查实的,实行一票否决。
地税局纳税服务中心
在“三争一创”活动中,地税局纳税服务中心坚持服务至上,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营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创一流的氛围。
一是思想先导,端正服务态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市深化“效能革命”暨“三争一创”主题活动动员大会精神,要求每位干部对此写一篇心得体会,并以一句座右铭来激励自己,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加强地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建章立制,落实服务规范。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作息制度、着装制度、工作规范等要求,要求每一位窗口人员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窗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
三是强化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建立岗位互换机制,使每一个工作人员熟悉所有的工作程序和流程,全面提升全体人员的服务技能。
四是注重细节,提供贴心服务。在去年门临发票免填单基础上,对办税服务厅所有涉税事项与省级大集中系统相配套的表证单书进行梳理,全面开展免填单业务,切实方便纳税人,提高服务水平和办税效率。
五是快捷高效,简化服务流程。为切实方便纳税人,将实现由“一站式”服务向“一窗式”服务的更高层次提升。完善所有涉税事项“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格局,加强内部运转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切实方便纳税人。同时在纳税服务中心稳步推进“一窗式”服务,整合发票窗口和申报征收窗口,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力争在全镇江地税系统内率先实行“一窗式”服务。
六是创新方式,强化宣传服务。因地制宜,用好平台,拓宽载体,在保持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不断拓展税收宣传渠道,使税收宣传形式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同时关注热点,把握重点、针对难点,为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服务,重点开展“投资创业,税收先行”活
动,努力服务丹阳“创业型城市”的打造。印发个体经济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册,开展优惠政策宣传;持续开展“商会税校”培训活动,坚持对每季新办纳税人开展一次宣传培训活动;到人力资源市场等场所举办创业培训班,宣传税收政策,激发创业热情;开办“青年创业沙龙”,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并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税收政策、税务风险规避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与国税部门联合开展“促进全民创业工作20条惠民措施”宣传。通过以上各种主题明确、形式新颖的活动,进一步扩大税法宣传的规模效应。
201*年宜都地税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201*年,宜都地税文化建设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全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以地税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各类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爱岗敬业、奋发图强、克勤克俭、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认真履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更好地完成各项税收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为科学管理、从严执法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广聚人心,弘扬正气,在全系统形成风清气正、奋发图强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物态文化建设,本着“树形象、重功能、求精简”的思路,整合办税资源,推动地税物态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加强服务文化建设,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加强文明形象建设,展示税务干部公正执法、文明服务的精神风貌,努力将纳税服务常态化、习惯化。
(五)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政文化融入地税文化建设之中,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全体人员以廉为荣、以廉为美。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地税制度文化建设
1、制定和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宜昌市局《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的精神与要求,于201*年5月完成《宜都市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分解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范围,规范业务流程,不断提升依法治税水平,降低执法风险。
2、深化完善《税费征收管理工作规程》的应用。通过强化《规程》学习,确保各项税收业务严格按照工作规程有序运行。将规程操作应用纳入督办考核内容,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规范、考核与追究。3、严格执行政务工作规程。对市局已下发的《工作考勤制度》、《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考试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制度》、《中层干部民主评议制度》等相关文件,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在每季度的考试中加入行政管理、制度理解等方面的命题,强化职工对制度的学习、理解与执行。加强日常检查与考核,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努力在全系统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二)加强地税精神文化建设
1、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文化引领行为。定期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
头脑。以各科室(局)为单位,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激励和鞭策干部职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2、组建兴趣小组。进一步健全“快步走”、摄影、书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瑜珈等兴趣小组,建立兴趣小组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3、开展全员读书活动。以阅览室为基地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倡导撰写读书笔记、读书评论和读后感,鼓励干部职工开展文学创作,在全系统形成热爱读书、终身学习的风气。(三)加强地税物态文化建设
1、完成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成立纳税人之家,开辟纳税人等待、休息、自主办税区,推行无障碍、无遮拦式办税服务。2、完成标识文化“八个统一”:统一办公场所外观色彩基调,统一办公场所税务标志、统一政务公开专栏、统一宣传标语、统一上墙制度、统一办公场所陈设布置、统一规范性文本、统一配置便民设施。(四)加强地税服务文化建设
1、执法、服务岗人员必须按照《湖北省地方税务系统工作人员制式税服着装管理规定》的要求规范着装、挂牌上岗,亮牌服务,自觉接受广大纳税人的监督。办税服务厅内所有涉税资料必须按规定的样式印制,有序摆放,及时更新。
2、继续深入推进“百名税干进企业,税收服务到千家”活动,通过集中培训、个别辅导、上门服务、预约咨询等多种方式加强纳税辅导。努力转变、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12366、互联网纳税辅导QQ群、政务信息公开网、湖北省地税局外网等涉税平台的功能与作用,提升咨询回复准确率,增强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涉税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满足纳税人对涉税政策的需求。
3、开展“两学三争一创”活动。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文明单位”、“先进个人”、“服务能手”和“学习标兵”的评选活动,用先进模范感召、引领全体干职工,激发广大职工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4、加强职工行为礼仪教育。以《宜昌市地税系统文明礼仪手册》为基本内容,对全体职工进行礼仪培训,帮助干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保持行为端庄、举止文明、训练有素的良好形象。
5、积极参与“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争做文明市民。将文明礼仪知识纳入年度考试的范围,促进广大职工自我加压,充分展示地税干部的良好风貌。
(五)加强地税廉政文化建设
1、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增强职工在执法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不断深化廉洁从税。2、认真开展《廉政准则》学习活动。大力推行“四个一”活动,落实人手一册《廉政准则学习读本》,组织一期《廉政准则》集中培训,举办一次《廉政准则》知识测试,开展一次《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
3、组织一次征文活动。按宜昌市局要求,于201*年6-7月开展一次以“廉洁从税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廉政文化调研,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加强监督防范,不断增强干部抵御不正之风侵蚀的能力。
4、开展“四进”活动。即廉政文化进机关、廉政文化进基层、廉政文化进家庭、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地税文化建设是提高个人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和谐地税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
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把地税文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程,渗透到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地税工作当中,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领导。文化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充分发挥领导的表率带头作用;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安排必要的建设经费夯实文化建设的工作基础;按照注重实效、简便可行的原则制定相关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文化建设长期深入开展。
(三)强化统筹协调。市局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地税文化建设的工作调研及组织协调。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形成各尽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促进的局面,务求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四)注意总结,不断推进。各部门要注意针对文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方法和措施,总结亮点工作和典型经验,加强对资料的归纳、收集工作。及时将问题和好的做法向上级部门反馈,不断提高地税文化建设的水平。
丹阳市局集中部署“三争一创”主题活动
4月13日下午,丹阳市局组织全体机关人员集中学习了市委李茂川书记《在全市深化效能革命暨“三争一创”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裔玉乾市长《致机关干部的一封信》和《关于全市地税系统开展“三争一创”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大会发言。
在此基础上,对机关科室开展“三争一创”主题活动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一是机关人员要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市委深化效能革命和开展“三争一创”活动的目的意义,自觉投身到效能革命风暴中去;
二是要立足职能,认真制定科室“三争一创”活动计划和主要措施,明确目标,扎实工作,确保丹阳地税在市“三争一创”主题活动评比中取得好的位次。
三是要举一反三,力争把“三争一创”活动作为引领工作、指导实践的一个有力推手,推动丹阳地税事业实现新跨越、取得新突破。(马良法)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杨卫泽(201*年10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南京“两个率先”继往开来、科学发展再铸辉煌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中共南京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奋斗!
一、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辉煌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南京发展史上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锐意进取、务实苦干,圆满完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胜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奋斗目标,成功赢得201*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和201*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取得辉煌成就。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成效。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加快支柱产业高端化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年,GDP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5000亿元和500亿元,均在201*年基础上翻了一番,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6.9%提高到50.7%。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由166亿元提高到1013亿元,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38%提高到42%。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69倍和3.25倍。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分别下降21.8%和37.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17.2%和9.2%。
城乡统筹跨江发展实现新突破。出台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南京行动纲要,推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郊县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分别高于全市2.6个和7.1个百分点;郊县GDP占全市比重由34.3%提高到49.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由29.6%提高到49.6%,实现了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的跨越。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着力改善江北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建设用地计划和财政转移支付向江北倾斜。江北地区GDP占全市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品质迈上新台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城三区”、“五个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商务、文体、商业和滨江轴线布局拉开框架。实施城市品质、市容环境、人居环境三项提升行动,“一带三港”建设全面展开,下关滨江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开发加快推进。完成铁路南京南站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加大“绿色南京”建设力度,建立重大工程“绿评”制度。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综合管理机制。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
201*亿元,是前五年的1.6倍,建成区面积由513平方公里拓展到619平方公里,地铁通车里程由21.7公里提高到85公里,林木覆盖率由21.6%提高到26.4%,新增绿地606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1.9平方米提高到13.7平方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308公里提高到48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
民生改善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大力推进创业富民、保障安民和政策惠民。五年中,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2.3%,新增就业岗位1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分别是前五年的3倍、2.8倍、2.9倍,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五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建立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3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约80万居民得到住房保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国家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数量居省会城市之首,建邺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南京成为全国人口和计生工作综合改革示范市。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委切实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领导,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制保障。市委始终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工作的意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政协就“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推进跨江发展战略实施等事关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对策建议。深入实施“凝聚力工程”,全面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建设,完善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宗教、对台、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荣获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民族工作,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三连冠”。深化法治南京、平安南京建设,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文化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打造长江路等一批历史街区,实施南捕厅、朝天宫、梅园新村、颐和路公馆等文化片区保护与建设工程,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成为重要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荣获中国文化产业创意城市示范奖。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设立南京文艺奖、金陵文学奖,注重文化名人培养和文化精品创作,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数量居同类城市前列。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公益文化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省会城市中率先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新成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实施科技体制与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国企改制,深化金融体制、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改革实现新突破。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6个和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提高到39%。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资翻了一番,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从26.2%提高到46.8%,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江宁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金陵海关开关运作。外贸出口在总量扩张的同时质量显著提升。中欧领导人会晤、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等重大活动在宁成功举办,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和台湾名品交易会成为重要品牌,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党的各项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
脑、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抓住换届、大部制改革等契机,统筹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市管正职公推公选、市管副职公开选拔、部门中层竞争上岗、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体系。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村(社区)两名大学生“村官”目标。强化人才工作,人才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完善领导干部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建立“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深入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有了新的变化。坚持从严治党,完善具有南京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在全国推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党政领导干部问责、鼓励实名举报等工作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
奋斗充满艰辛,奋斗铸就辉煌。所有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人们,所有关心南京改革发展的人们,都有理由为五年奋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光荣和自豪。过去五年成就的取得,是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和团体、各界人士、省级机关、驻宁部队、部省属企业、高校院所、海内外朋友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为南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创造的物质财富值得倍加珍惜,积累的精神财富影响更加深远。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锲而不舍推进“两个率先”。五年中,市委主要领导两次调整,我们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坚韧性,始终把推进“两个率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实践,毫不动摇咬定目标,毫不懈怠推进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顺利完成了“第一个率先”目标。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牢记神圣使命,咬定战略目标,坚定不移、百折不挠,才能不断开创南京科学发展新局面。
必须与时俱进优化发展思路。面对国际环境和国内宏观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时,我们明确提出抓有效应对促平稳运行、抓结构调整促转型升级。积极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坚决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创新跨越发展。正是应时而调、因势求变,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顺应大势,把握规律,继承创新,才能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必须全心全意强化执政为民。既整体推进民生工作,又注重解决具体突出困难;既关注大多数群众的民生改善,又注重弱势群体等关键少数的民生保障;既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注重解决新生问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决策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才能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统筹发展。紧密结合大城市特点和南京实际,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城市与农村、江南与江北、三次产业的发展,在解决郊县实力弱、江北发展慢、资源环境约束紧等一些长期困扰南京科学发展的问题上迈出了新步伐。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善于运用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才能更有效应对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更有效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必须坚持不懈创新党的建设。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树立清廉的党员干部队伍形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均创出了特色,形成了四套班子齐心协力、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推进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切实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五年的成就是辉煌的,五年的经验是宝贵的。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没有任何理由停滞不前。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科教和人才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社会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京总体上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今后五年,既是南京转型发展至为关键的时期,又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攻坚决战的时期。把握得当,就可能抢得先机、利及长远;把握失当,就可能错失良机、长久被动。综观新阶段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地区间机会同在,南京机会更佳,我们处于可以大有作为、必须争先率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我们所面临的发展背景看,一方面,世界经济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正孕育突破;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江苏发展进入创新驱动新阶段。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不断出现新的变数,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地区间发展竞争的焦点集中转向创新领域,区域竞合格局正在深度调整,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南京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紧约束日益成为凸显性矛盾,特大型城市所面对的民生保障压力更集中更多元更复杂。
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看,南京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跨越的新阶段。我们面临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以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的第三次重大历史机遇。南京是创新资源密集型城市,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丰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具有突出优势;南京是江苏省第一个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城市,服务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发展服务型经济、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先发优势;南京又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和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独特优势。
我们应该看到,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南京物质基础更为雄厚,科教资源优势更为突出,文化魅力更为彰显,基础设施支撑更为有力,在“第一个率先”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更趋成熟。同时,对照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南京还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等薄弱指标,如果仍然保持以往的发展态势,仍然按照原定的发展计划,仍然沿袭过去的发展路径,就难以在全省首批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第三次重大历史机遇,在抓好“扬长之举、关键之策”上花更大力气、下更大功夫,强化优势、强攻难点,着力突破薄弱环节,赢得新优势、创造新辉煌,完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
(一)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六个注重”的最新要求、省委实施“八项工程”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为根本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追求,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方针,坚持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全面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局面。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通过两到三年的奋斗,成功办好201*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和201*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把河西新城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生态市、生态园林市、森林城市和亚洲体育中心城市。通过五年的奋斗,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省内第一批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跻身国内城市前列,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为到2020年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二)今后五年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省委的殷切期望和历史重托,是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要根据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紧密结合南京实际,建立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机制,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7个指标,以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综合衡量南京现代化建设成效。现代化是一个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要看得更宽、想得更远、更富前瞻性、更富预见性,着力提升综合实力、提升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提升社会文明和谐程度。现代化最核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既是现代化成果的享有者,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要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劳动层次(就业方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幸福指数的提高,大力促进民生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二是突出把握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这一定位。过去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这一定位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南京的市情实际,必须坚持这一方向、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国际性功能,以人为本、以文化为魂、以绿色为特色,集人文特质与绿色发展特点、智慧型内涵与生态型品质于一体的城市。打造“三都市”、“三名城”,是立足新阶段新形势对人文绿都定位的拓展和深化。要按照现代化、国际性的定位,把南京发展放在更大范围来考量,强化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重要门户、长三角区域副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争取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面向东部和南部,通过强化沪宁发展轴发展,加快宁杭发展轴发展,充分借助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这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化水平;面向西部和北部,通过制定分层次的区域协作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协作,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加快枢纽型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开发建设,努力提升江北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层级,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中西部的桥头堡和枢纽作用。
三是突出办好201*年青年奥运会这件大事。举办一届彰显时代特征、青奥特点、南京特色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南京来说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既是重大契机,又是严格考验。我们务必要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东道主意识,展现主人翁精神,精心组织实施“筹办青奥会、提升影响力”和“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履行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承诺,办一届参与最广泛、活力最强劲、创意最新颖、特色最鲜明、青年最欢迎的青春盛会、文化盛会、体育盛会,既提升奥林匹克精神影响力、青奥会
影响力和南京影响力,又推动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跃上新台阶,实现办青奥与建城市、惠民生的统一。我们要倾听青少年心声,关心青少年成长,支持青少年创业,让青春在参与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功立业中焕发绚丽的光彩。要利用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全世界青少年搭建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交流平台,搭建一个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大舞台。要通过筹办青年奥运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古老的南京迸发蓬勃朝气。
(三)今后五年必须从指导原则上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追求。科学发展是大局,改革创新是动力,和谐稳定是根基。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作为省会城市所应有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务必进一步增强面对新形势所必需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把争当“三个第一”作为谋事之向、干事之基、成事之要,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贯彻到全局工作各领域,落实到发展建设各层级,提升竞争标杆,勇于竞争制胜,全面提高南京的首位度。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南京是一个土地、资本、物质资源等硬要素相对有限的城市,又是一个科技、教育、人才、文化等软资源十分丰厚的城市,重硬轻软、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发展道路,在客观上已经走到了尽头,理论上不能走、政策上不给走、实践中走不通。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是南京实事求是、势在必行的现实选择,是尊重历史、把握规律、顺应时代的科学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最适战略、超越发展的最优路径。必须更加自觉地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更加坚定地落实“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的关键举措,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方针。民生福祉是最终追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资源环境是基础支撑,文化内涵是灵魂所在。“四个为”既是基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制定的针对性战略方针,也是面向长远巩固提升特色优势的方向选择,更是顺应人民群众幸福追求的必行之举。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把握关键、聚焦重点,把加强民生需求保障、现代农业农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举措,强力解决最能反映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感受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是坚持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没有坚强精神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城市,是无法率先发展的城市。南京要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前列,必须大力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全面提振南京人的“精气神”。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第一位的是铸造创业精神,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使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知识创业、科技创业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鼓励创业、鼓励创成业、鼓励创大业,形成创业活力迸发、创业财富涌流的生动局面。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就是要使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自觉追求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生动景象。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就是要使不甘落后、勇攀高峰的开拓锐气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劳动者创先争优、各单位励精图治、地区间比学赶超的生动格局。
各位代表,同志们!
“第一个率先”的美好愿景已经实现,“第二个率先”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全市人民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满怀期盼。我们要建设的基本现代化,是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意
愿的现代化,是展自然山水之美、扬古都文化之长的现代化,是催生新产业、汇聚新人才、塑造新城市的现代化,是大江南北协调发展、都市乡村各显特色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要让城乡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幸福,市民更加自豪!
三、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全力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六项建设”,全面加快富民强市进程,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
(一)大力推动区域创业创新体系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落实“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八项计划,解放人才生产力、科技生产力,加速构建人才高地、创新源地、创业基地优势凸显的区域创业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特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大扩容。把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作为主攻方向,加速集聚接轨国际的领军型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引领关键技术突破与高端产业发展,引领创新型经济规模化发展与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业创新人才“321”计划,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000名、培养科技创业家200名、集聚中央“千人计划”创业创新人才各100名,汇集科技创业企业10000家、毕业企业30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500家、上市企业100家,建设高层次人才高度密集、科技创业创新高度活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人才体制机制全面创新的“紫金人才特区”。发挥科教名城优势,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全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引进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业创新能力。高水平建设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增强教育对科技创业创新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大提升。把创业创新空间作为新一轮城市空间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亮点,更大力度推动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更高标准提升创业创新载体功能,构建梯次分布的科技创业创新空间体系。实施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计划,打造集特有功能、特殊政策、特色运作于一体的创业创新领头区域,培育创新型产业的核心孵化基地。到201*年,科技创业特区内建成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用房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实施科技创业创新平台共建计划,五年内共建20个大学科技园、6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提升开发区、科技创业创新园和大学集聚区等一批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水平。健全公共技术、投融资、信息交流、中介服务和政府服务“五大平台”,提升创业创新公共平台承载功能。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制度大优化。加大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推进力度,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业创新机制,建立覆盖创业创新全链条全过程的制度体系。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的机制,突破关键环节,激发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和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大幅度增加政府投入,大范围调动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创业创新投融资支持体系,确保到20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5%。大力推进开放创新,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创业创新制度体系与管理规范接轨国际的水平。统筹解决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更好地吸引留住人才。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执法力度,让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二)大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三二一”产业结构优势,优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
型和产业层次的战略性提升,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
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高标准建设长三角西北翼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在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以集聚的方式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全面提升在岸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离岸服务业;在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新兴服务业。到20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和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四个56%”以上。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商务、金融、物流、文化、会展和休闲旅游业。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河西金融与信息中心、下关长江航运服务中心和龙潭港口物流中心建设,高起点开发汤山、老山、金牛湖等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运用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管理方式改造提升商贸等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型业态,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全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以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主攻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突破高端环节,着力形成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把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显示、未来网络、智能电网(交通)、生物技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奋力抢占国际技术、产业、人才制高点。到201*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净增3倍、突破4000亿元,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发展核心区,高标准建成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国家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大力提升以新型显示、未来网络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智能电网(交通)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分别突破千亿元,建成国家级智能电网(交通)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研发产业化基地。
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坚持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加快发展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把南京打造成以科技研发为依托,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体的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石化、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和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化调整、改造升级,确保到201*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净增1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大力发展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装备制造业,提高自主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著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强质量和标准化建设,打造在全国全球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品牌。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全面落实农业“1115”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休闲农业和智能农业。以打造国家级生物农业产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培育生物种业、生物农业用品、生物食品、生物能源和环保、生物信息等产业。以白马国家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龙头,建设农业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到201*年,初步形成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现代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体系,确保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20%,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60%,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
(三)大力推动统筹城乡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区位辐射条件良好的优势,统筹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使南京主导功能更加完善、生活品质更加优良、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和独具魅力的都市美丽
乡村、农民幸福家园。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继续推进“一城三区”建设,深入实施跨江发展战略,大力提升江北地区城市功能,加快建成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优化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拓展创新空间、文化空间、绿色空间、枢纽空间,塑造有机协调、个性鲜明、人文传承、绿脉延展的空间特色。以老城为核心的绕城公路和秦淮新河以内地区作为优化提升区域,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服务功能。绕城与绕越公路之间地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域,突出高端产业集聚功能。六合区北部、溧水县南部和高淳县东部地区作为生态保护区域,突出生态涵养功能。市域范围构建“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都市区范围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放射型交通走廊为轴线,以生态空间为绿楔的“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现代城市布局。
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强化郊区县与主城区的有机联系,探索以大都市带动新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全面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新市镇和新社区(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五项工程”,组织实施农村绿化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古镇古村保护“三个计划”,到201*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统筹城乡发展先导试点镇为重点,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新市镇,建设一批配套齐全、具有地域特点和乡村特色的新社区。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郊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通达区县,干线公路连接镇街,区域供水全面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发展,水利设施实现现代化,生态环保再上台阶,信息服务明显优化,村镇建设展现新貌。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发展导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加快建设陆港、空港、江海港、信息港等枢纽型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金融、信息、物流等枢纽地位。完成长江四桥、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宁杭宁安城际铁路、长江深水航道疏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完善“两环两横十四射”高速公路网及国省干线公路网。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着力完善城市快速道路体系。坚持一手抓新城区建设、一手抓老城区风貌保护,全面推行城市设计,注重在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塑造和彰显山水城林特色,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城市建筑文化。继续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片区改造,有序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加快建设“智慧南京”,推进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建成“无线城市”,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市民生活品质。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缓解停车乱、停车难矛盾。深化大城管体制改革,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推动重大功能区展现新形象。把河西新城区建设作为今后三年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组织实施“加快河西现代化、建成城市新中心”千日行动计划,高质量建成青奥村(中心)、青奥公园、滨江滨河风光带和500万平方米高端服务业载体,高标准建设中新生态科技岛,打造以科技智慧产业为标志的特色功能区,将河西新城区建成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整体规划建设滨江风光带,加快推进燕子矶片区、下关滨江改造和浦口新城建设,打造滨江新城区,充分展现山水相映、江城一体的独特长江岸线风貌。进一步加强仙林大学城城市功能配套建设。结合铁路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南部新中心。以禄口国际机场二期扩建为契机,优化江宁南部和溧水北部空间布局,开发建设空港经济区。结合龙潭江海联运枢纽港建设,推动港口经济区发展,使之成为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物流基地。建设麒麟生态科技城,形成科技生态宜居新空间。
(四)大力推动社会建设
更加充分地承担起为改善人民生活服务、为科技教育发展服务、为党政军机关工作服务的职责,突出富民优先,完善终身教育、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公共安全、公共
交通、公共文化、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等十大体系,使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安全稳定,打造独具魅力的幸福都市。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省定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五年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2.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5.5万元,难度非常大,任务非常艰巨,这是一个最大的民生工程。必须把民生为先方针真正落到实处,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民生幸福的重中之重,大力度推进“富民工程”,下决心提升富民实效。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层次提升,大幅度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认真组织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统筹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次。鼓励自主创业,健全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机制,培育自主创业者5万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逐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新农保标准,到201*年,最低工资标准实现翻番,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实施“百万人住房改善建设计划”,高标准建成岱山等四处保障房片区,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00万平方米(含6万套人才住房),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新就业人员、各类人才、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居住问题。积极稳定物价,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平价商店网络。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缓解过江交通难和打车难矛盾。坚持公交优先,构建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多层次、立体化、有机衔接、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到201*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250公里,主城公交出行分担率达50%左右,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
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办优质教育的方向,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确保教育发展规模、质量和投入在全国领先。着力加强幼儿园建设,大力提高公办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比例,努力解决3至6岁幼儿入园矛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增强服务能力,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成青奥配套场馆改造和建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加快“三个副城”和农村地区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使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必要帮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到201*年基本实现老有颐养。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全面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扁平化”、“网格化”管理。加强人口管理,做好从户籍管理到居住证管理转变的制度安排,建设设计先进、整合充分、共享畅通的人口基础数据库。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鼓励支持其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强化网络舆情引导和实时监测,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以开展“五有五无”社区(村)和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平安南京建设水平,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努力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
(五)大力推动文化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开创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彰显、城市现代文明发展繁荣的新局面,加快建设文化强
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
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凝心聚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积极支持新闻媒体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营造健康向上、生动丰富的主流舆论。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面向科学发展实践的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守望相助、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市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彰显历史文化风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严格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严格执行紫线管理规定和古城保护强制性规定,推进历史文化整体脉络的系统保护。继续实施“保老城、建新城”战略,压缩控制老城建筑容量。实施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明城墙、大遗址、古镇古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六个行动计划”。推进南京直立猿人化石、明故宫、明孝陵、石头城、阳山碑材、金陵大报恩寺、牛首山等大遗址保护,建成4至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近现代工业遗产和教育遗产的有效保护。争取高淳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县),江宁湖熟等成为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村)。打造老城南等历史文化街区,重视老字号保护与发展,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好明城墙和民国建筑群保护、管理和利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设中国科举、六朝、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宁织造府等精品博物馆(纪念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走进市民生活。
促进现代文化繁荣。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到201*年,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培育本土文化名人,扩大文化创作、文化传播影响力。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广告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广告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原创动漫、文化博览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到20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以上。
(六)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山水城林特色鲜明的优势,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市、生态园林市、森林城市,使南京经济生态更高效、环境生态更优美、社会生态更文明,打造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根据省定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今后五年要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小于0.5吨标准煤和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的目标,综合能耗必须在201*年的基础上下降45%左右,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必须比201*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这是一场攻坚硬仗,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决心、意志和执行力的考验,也是对企业和市民社会责任的检验。必须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制度和更加先进的环境准入标准,全面实施节能降耗、蓝天清水、节地提效、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落后产能淘汰和“三高两低”企业整治、生态市建设“六个计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高耗能产业技术改造。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建设静脉产业园。加强水污染整治,大力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标准,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完成老城区范
围内雨污分流及控污截流工程,实施秦淮河外围支流、十里长沟、内外金川河等综合整治。五年内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下降55%以上,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7%和21%以上。空气质量是市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必须多管齐下,铁腕治理大气污染,依法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施工扬尘、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治理,限期关停或改造燃煤热电厂和锅炉,禁止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扩大产能,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国Ⅳ标准,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倡导绿色出行,大幅度减少灰霾天气,大幅度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五年内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下降55%以上,确保201*年青奥会举行时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让人民群众更多看到蓝天白云,更多呼吸到清新空气。
着力保护生态资源。制定最严格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生态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五项制度”,更大力度保护区域生态资源。强化土地资源保护,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土地管理从“以需定供”向供需双向调节转变。强化水资源保护,建立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建立健全资源调查监测管理体系,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湿地保护立法工作。推进环境资源价格、环保责任保险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着力塑造生态风貌。坚持以生态理念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生态单元和生态风貌。持续开展“绿色南京”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区绿量,打造宜居的绿色社区;进一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和净化,打造清新宜人的绿色生活空间。大力保护山水相依、绿树成荫的独特风貌,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型集中生态系统建设,构建多层次绿地体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高标准推进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和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央公园建设。推进化工园区、工业集中区与生态敏感区之间的绿色隔离带建设,严格保护和大力建设沿江、沿河、沿路带状绿地,提升整体生态功能。深入实施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到201*年林木覆盖率达到2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各位代表,同志们!
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以新的思想解放为先导,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精心组织制定和实施“综合改革工程”,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弊端,全面增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健全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实施“一站式”服务。推进简政强区县(园区),扩大区县(园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科学有序做好行政区划优化工作。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和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建立健全国资平台服务发展良性循环机制。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走向市场,严控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规模数量,规范发展公益类事业单位。深化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充分释放社会发展活力。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多予少取、放宽放活,冲破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重点解决融资难等突出问题。支持苏宁、雨润、三胞等龙头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打造以南京为总部基地的著名跨国企业。五年内,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要加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抓住青奥会机遇,扩大全方位对外交往,逐步建立与国际规范接轨的经济管理和城市运行方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性城市。加强与国际城市的合作交流,吸引国际性人才和组织,提升国际化功能水平,营造国际化居住和商务环境。坚持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引进外资与吸引民资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集聚生产要素与提升创新能力并进,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快“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支
持企业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提升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深入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更高层面促进宁台交流合作。
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大攻坚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和协调统筹,认真研究、科学论证更有针对性、更具突破性的改革举措,精心组织制定和实施“综合改革工程”,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务求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等方面改革上取得更大突破。着力优化机关和事业单位“三定”方案,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简政放权,增强区县和园区活力;着力健全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改革创新争第一的成效,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精心组织制定和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
(一)全力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建国以来南京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为党的事业、为南京发展、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定不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推动各级干部结合南京实际、工作实际和自身实际,广泛深入学习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健全各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进高校学习、干部网上学习等各项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以创新的理念和举措,推动实践创新。
(二)全力打造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建设创业创新型领导班子。落实关键岗位干部重点管理的要求,配强区县、开发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线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推进领导干部转型,建设有创业创新活力的领导班子。综合考虑知识能力、资历经验、性格气质等因素,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着眼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长远需要,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制定定向选拔、破格提拔规定,建立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通道。统筹做好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老干部工作。落实好干部任期制,保持主要领导相对稳定。
夯实党的基层组织。以创先争优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向创先典范武家嘴村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向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村官楷模武继军、教师楷模徐其军、争优标兵嵇艳霞等先进典型学习,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继续加强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党建工作,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扩大党的组织和
工作有效覆盖。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增强党组织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力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新党员质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全力推进党的各项制度建设
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不断加强和改进市委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从思想、政治和组织上加强领导,支持人大依法开展工作,支持政协更好履行职能。统筹协调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之间的关系,有效实施对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和其他机关、团体中党委(党组)的领导。坚持党管武装,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规范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职责范围、工作内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向党代表大会负责及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科学确定班子成员的职责权利和目标要求。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有效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行和完善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制,重要干部任用实行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全委会差额票决。完善党代表产生办法,改进代表候选人提名、介绍和选举方式。推行党代表任期制,推广党群议事会、党建联席会等做法,深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大力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完善干部竞争性选拔机制,防止重理论、轻实践,重程序、轻结果,使选拔机制管用有效、干部选准用好。到201*年,新提拔的市管干部中,通过差额选拔、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不少于二分之一。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从严管理干部,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大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四)全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统筹推进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治等各项工作。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和家庭。完善反腐倡廉舆论引导机制,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规定,探索实行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深化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和应用水平,推进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突出办案重点,拓宽案源渠道,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
推进反腐倡廉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制度建设、发展民主政治、完善市场机制、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的新途径。不断提升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水平,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监管机制,加快建立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继续完善实名举报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渠道,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延伸,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
(五)全力塑造干部作风良好形象
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
斗之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坚持以群众所思所想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所需所盼为第一考量,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驻点调研制度。健全群众诉求快速处理机制,发挥“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功能。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突出问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以实干为民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以成果惠民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把清正廉洁更加鲜明地写在南京干部队伍的旗帜上。
完善作风考核评议长效机制。积极推行机关绩效管理,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制度。总结“万人评议机关”经验,持续深入开展群众评议活动,建立内部检验与公众评议相结合、动态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的综合考评体系和考评成果运用机制,推动机关转变作风、改进管理、提高效能。强化问责追究,严肃追究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扎实推进机关处室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示范点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作风建设的满意度。
未来五年,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精心组织制定和实施“法治建设工程”,切实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水平。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力,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法治南京”建设水平。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完善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问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保证司法公正。以争创全国普法先进城市“五连冠”为目标,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推进依法治理,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要更广泛汇聚推动科学发展的社会力量。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大力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加强“双拥”工作,保持和发扬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认真做好侨务工作,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巩固发展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
看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一个重要标志是这个地区是不是有鲜明的发展导向,是不是有强劲的工作动力,是不是有浓厚的干事氛围。担负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需要一大批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先试、敢想敢干。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实践、敢于突破,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子;始终保持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找准发展差距,树立赶超标杆,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困难面前不停步,矛盾面前敢负责,风险面前有担当,肩负起新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贵在力行。要旗帜鲜明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让干事情的受尊重,让干得好的受表扬,让光挑毛病不干事的没市场,锻造一支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
100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00年后的今天,作为“共和”诞生之地的南京,将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率先化为美好现实,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中共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的任务无比艰巨,使命无尚光荣。我们相信,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南京一定会是一个全市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城市,一个全省综合素质最好的城市,一个在国内外有很强竞争力的城市,一个更加宜居、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城市!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不懈奋斗!
(来源:南京日报)
关于把中共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建设成为“善学民主创新”、“为民务实清廉”坚强领导集体的意见(201*年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顺利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新一届市委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切实担当起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的领导责任,奋力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局面。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善学、民主、创新”的坚强领导集体
1.善于学习,切实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按照建设学习型市委班子的要求,坚持把学习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从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实现南京现阶段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学习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健全市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进高校学习、干部自学等各项制度,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新。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积极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乡统筹、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社会管理和党的建设等专题,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努力把学习研究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得力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2.发扬民主,切实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职责范围、工作内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向党的代表大会负责及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
监督制度。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科学确定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范围和权利、义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筹协调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各方面工作,切实增强各级党委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的能力。推进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推行和完善党委讨论重大问题票决制,重要干部任用实行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全委会差额票决。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信息公开制度,有效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产生办法,改进代表候选人提名、介绍和选举方式。全面推行党代表任期制,推广党群议事会、党建联席会等做法,深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坚持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开展谈心交心,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生活氛围,珍惜和维护班子团结。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以常委会班子自身的坚强团结,带动市级班子之间、上下级之间、党群干群之间的大团结,以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树立一个好风气,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3.敢于创新,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
以解放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提振南京人的“精气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深刻分析南京特殊的城市性质、特殊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现实处境,准确把握面临的第三次重大机遇,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作为全市工作大局,不断强化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的理念,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作为南京面向未来的最适战略、超越发展的最优路径,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全力组织实施“六项建设”,积极打造“三都市”、“三名城”。坚持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深化对新一轮城市竞争态势的认识,把握好国际经济格局变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把握好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机遇,加快集聚发展资源,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把握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加快建设“两基地、两中心、一门户”,提高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把握好筹办201*年青奥会的机遇,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二、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坚强领导集体
1.真心为民,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能力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满腔热情做好群众工作,脚踏实地依靠群众做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工作,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民生社会建设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深入实施富民优先战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落到实处,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比肩并进。健全民生工作责任制,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加大民生工作和社会建设的组织推进、政策创新力度。健全群众工作制度,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发挥好“12345”功能,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深化平安南京建设,不断增强舆情引导、矛盾化解和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
2.求真务实,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切实做到没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不决策,没有经过充分咨询论证的不决策。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驻点调研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领导干部下基层、到企业,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迎来送往,真正做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反对和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下决心改进文风和会风,精简各类文件,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类检查达标评比表彰活动,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干部的新闻报道工作,坚决制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观念,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办顺民意、惠民生的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实绩。切实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竞争性选拔机制,防止重理论、轻实践,重程序、轻结果,使选拔机制管用有效、干部选准用好。加快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完善奖惩机制、优化舆论环境等措施,把考核的落脚点定位在科学发展成果上。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反对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让干事情的受尊重,干得好的受表扬,光挑毛病不干事的没市场,真正把“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到位。
3.为政清廉,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和家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规定的落实,探索实行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深化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和应用水平,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以加强制度建设、发展民主政治、完善市场机制、运用科技手段为路径,不断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完善实名举报工作机制,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渠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延伸,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会建设,严格执行精简经费开支的有关规定,坚决消除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严肃查处私设“小金库”、违反规定发放钱物、挥霍公款、贪图奢靡等行为。
市委是全市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市委班子自身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市委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带动和促进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南京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来源:南京日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三争一创》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三争一创: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