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0:00:46 | 移动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我校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开展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协作式课程实验,积极营造有利的课改氛围,整个实验的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校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中,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现将几年来的实验工作分下面几个方面总结:

一、领导重视,身先士卒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验,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的管理,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小组,由校长牵头担任组长,副校长、主任分别担任副组长,具体分工负责各科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组下设组员,分别由教学骨干组成,在全体教师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我校第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探索研究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涵义。

一开始,对于何谓课程改革,一部分教师就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走进了误区,以为只是换换课本教材而已,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方法而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是课程改革。学校的领导小组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专门订阅了有关的书籍、资料,先后多次请来县教研室权威人士到我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培训和指导。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组织有关教师到县内外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研究学习和讨论活动,使老师们认真的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了解人教版的学科教材的特点、编写意图,通过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让老师们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标中系统地提出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教师们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真正涵义,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活动。

我们还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观念中做到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上实现从获取知识到发展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转变;教学地位上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教学方法上实现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们教育观念转变了,在教学中有较完整的教学思路,如:现在我们学校大部分备课、上课、提问、辅导、课外活动,都注重考虑如何体现课改精神,教师们的深入研究,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实施课改的气氛。

三、抓好特色,参与课改

要想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靠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来我校以校本培训为主,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开展了三项校本培训活动。

1、实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每学期教研组根据周次及学科排出备课一览表,按表依次活动,并制定教研活动登记表从内容、参加人数到中心发言人,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由备课组长如实记录。学期结束,学校检查登记,整理归入学校继续教育综合档案。

2、开展讲、听、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研讨课,这已经成为我校常规,课改组的老师则必须上2节以上,在听了老师们的评课后,要写课后反思。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总校课堂教学比赛。强调参赛教师在课的设计中体现课改精神。我校先后多名教师进入了决赛,他们的课都呈现出了新的气象。如李敏艳老师上的《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又如王秀环老师上的《百分数》,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激起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但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更懂得了学习的方法;印志娟老师上的英语课,大胆创新,课堂上通过电教手段,现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能在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用英语。

3、提倡反思和研究。科学探索的源头在于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在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特案,只要学会反思,就一定能找到问题,并进行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教学探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每一堂经过精心设计的课,都值得反思;每一个教学突发事件,也值得反思;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的独特性,更值得反思。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期望与现实之间总有问题可供反思;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在理论的选择与实践的整合之间也总有问题可供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和探究问题,就会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形成对研究方法的需求;就会深入地思考问题情景和教学案例,选择改革思路和教学对策;就会自我评估改革成效,产生思考和写作的激情和冲动,就会在理的问题解决之后又感悟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在教学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反思和探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四、以研促教,深入课改

课程改革实验的本身就是科研过程。因此要求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并把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新课程的理念思想指导课题研究。教师们针对课改实验中的难点问题成立了《在喜爱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研究》两个课题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顺利通过市级教研部门验收,而且参与研究的教师发表的论文、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等都获得了市级奖励证书。

五、初见成效,积极推广

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却充分显示出课程改革的强大生命力,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掌握了课改的教育教学理论规律,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课改工作的骨干。教师们所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分别获得国家、省、秦皇岛市以及县局的奖励。

2、学生学习思维活跃,创新意识浓厚。在学校开展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喜爱创新型的课堂学习,学习成绩更上一台阶,而且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六、问题与反思,正视前进中的困难

几年来的课改工作,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记录着我们的问题与反思。

1.观念更新仍需持续努力,重点是加强校长培训解决部分领导教育观念根本转变的问题:

2.配套资料尚不完备,学校应解决与新教材配套的参考资料及教学用具问题。

3.教师的专业能力仍需不断提高,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学校应解决好如何根据课改进程解决后续的培训问题。

4.学校应解决处理继承与发展,知识与兴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人文性与工具性,评价与考试等关系问题。

5.加强实验资料的档案建设,解决学校实验记录不够翔实的问题。6.加强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发研制指导力度,解决各校所开设的课程地方性与学校性不明显的问题。

几年来的课改工作,我们先后市、县区领导和教师的检查调研和参观学习,他们对我校的课改工作的许多方面都给予了肯定,这对我校的课改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我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满怀信心,齐心努力,克服困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稳步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将不骄不躁,继续以科学的、系统的科研方法、勇于创新的精神,力求在今后的实验中深入研究,抓出实效,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扩展阅读:08-0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榆社县华峪中心校

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我市基础教育课程已进入由点到面的实验阶段。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已经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一、实验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

为稳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在实验中实施“四大工作策略”,突出“四大课改创新”,狠抓“四大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四大工作策略:

第一,建立协调有效的运行机制。实验启动前期,从市到各实验区均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小组、教师培训工作小组等。实验过程中,实行“分级管理,分校实施,上下联动”,教育行政部门整合职能科室和业务部门的力量,实行分工合作。各实验区还配备了整合人事、财政、计划等政府部门的力量,有的学校整合社区、家庭,让家长和社会人士走进课改。课改办公室参与协调管理,使实验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课改实验需要经费作保证,各实验区和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第二,制定科学可行的课改方案。为确保课程改革实验顺利开展,根据市教育局制定的课改实验工作方案,市教研室制定了课改实验行动计划,即通识培训及教材培训研究课题立项申报实验教学指导实验案例提炼实验成果推广。同时确定了“四个一批”的工作措施,一是确定一批实验样本学校,建立校本学校档案,通过开展联片、联校、联科活动,以点带面;二是培养和树立一批实验骨干教师,以课改报告团的形式,为实验教师给舞台、给机会、给压力;三是开发和确立一批课改实验研究课题,指导学校转化研究成果,以课题促课改;四是跟踪指导样本学校的实验工作,分阶段组织交流活动,推出一批实验成果。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也从指导思想、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课改实验工作方案以及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第三,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课改的关键是教师。各实验区和学校把培训教师当作头等大事,赋予新课程师资培训新的内涵与形式,坚持培训者先接受市级以上培训者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使培训工作做到了“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集体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文本培训与教研指导结合”。从培训的层面看,各实验区(校)认真组织开展了三个层面的师资培训。一是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新课程培训;是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新课程培训;三是以学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使实验教师培训形成了立体网络。

第四,营造良好的课改环境。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分阶段、分系列、分对象,认真搞好宣传工作。建立了“课改网站”,按课改实验进程,分期确定主题,以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解读、新教材教法、实验困惑和实验案例等为内容,重点刊载学科教研员、市课改指导专家、课改实验教师的点评和体验文章,以解决课改实验者的困惑。各实验区(校)坚持层层动员,统一认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活动。---四大课改创新:

第一,教研制度的创新。随着新课程观的确立,教研工作方式随之要发生变化。教研部门为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教研工作重心,由学科研究逐步转向课程研究,并通过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构建适应新课程和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机制。市教研室为此制订了《荆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并以教研协作体的方式,实现整体联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研部门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一是建立“例会合议制”,整合各部门职能。每月由课改办公室召集一次协调会,行政、教研、科研、培训、体卫、电教各部门可就工作中的重大事情实行合议,统一思想,商议举措,分工落实,保证课改顺利进行。二是完善“调研督查制”,加强实验全过程管理。教研室工作重心下移,沉到基层,教研员(专家组成员)包校联片,包科带人,实行“每周一片、每片一校、每校一题”的下校督查机制。三是健全“协作体攻关制”。市教研室建立了市直厂矿小学教研协作体,实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解课改实验难题。各实验区以校本学校为龙头,建立“课改实验研究协作体”,请课改专家作学术专题报告、理论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发动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专业切磋、专题讨论。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课改实验的品位。

第二,教学管理的创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教学领域的改革,更需要教学管理领域的改革。我们在充分酝酿的前提下,以备课改革为突破口,并在认真筹备的基础上,以“提升备课理念,重建备课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为主题。

第三,课程开发的创新。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推动这项工作,我们在市课改实验样本学校试点,通过“点”上示范,观摩引导,并采取分层推进、分类开发等措施,对已经积累了课程开发经验的学校和项目充分发挥骨干引路作用;对校本课程开发正在进行的学校,重点扶持和指导;对实验基础薄弱的学校,采取联片,共同围绕某个项目进行研究的办法开发,形成资源共享。

第四,评价体系重建创新。实验区(校)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启动评价体系的研究,特别是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不少实验学校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出发,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完成了《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成长记录册》等的研制工作。

---四大主题活动:

市课改办和市教研部门坚持以“搭建课改平台,丰富课改专线,提供课改例证,拓展课改空间”为思路,围绕课改赋予活动新的内涵。

第一,以“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为主题,举行了“湖北省八市课程改革研讨会暨象山小学校本课程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以“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师生即课程”、“让课程适应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要”为主题,内容丰富,整个活动异彩纷呈,亮点闪耀,师生与观摩者激情四溢,给每个参会代表全新的感受,赢得了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第二,以“传播课程理念,推进课改实验”为主题,组织课程改革实验教师报告团,定期到各实验区巡回报告。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赋予教学视导新的内涵与形式,即把目光投向学校,投向实验成果的转化。实践中我们把视导集中在普遍指导撒网听,重点指导研究听,扶植指导跟踪听,示范指导观摩听的形式上,充分发挥教研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视导中,我们注重提炼和转化实验成果,将报告团成员的课例作为研究的载体,集中“会诊号脉”,让教研员与老师们结成学习伙伴,做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者。每一次报告活动,把实验教师的实验课例、实验成果、教学反思及教研员的评点与教师的对话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教师的课例,表达课改理念,体现课堂意境,折射课改精神,展示课改个性;通过教研员的互动对话,给教师实践的启迪和理性的感悟。

第三,以“研究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为主题,举行“荆门市小学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展示会”。围绕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如何用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每节课各有教学个性。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

第四,以“总结经验,提炼验证,推广成果”为主题,组织开展实验工作的检查考评活动。检查前,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检查评分表》,检查中,采取听专题汇报、看档案资料、开师生座谈会、进教室听课1-2节,访谈学生家长等形式,有效地推动了课程改革实验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课改中,老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广大实验教师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成了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激情、个性和才华得以充分展示。第二个变化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师生关系更加融洽,通过课例展示、案例评选、名师导教,如今的课堂教学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发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

第三个变化是课程观念的转变。教师是文本的创造者,而不是文本的利用者,教材过去是法规,现在是范例。教师已由教材的奴隶变为教材的主宰。现在,教师已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实践者。

第四个变化是评价方法的转变。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中,注重激励功能,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使评价由过去单一评价转向多元互动评价,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如对学生评价,运用综合性评价、学生评价两种方法。综合性评价:看学生成长记录卡,运用观察记录、情景测试、口头评价记录、家访记录、社会实践等综合考查学生。学业评价:采取考试和考查的方式进行。

第五个变化是教师专业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实验锻就了一批教师。广大实验教师感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多才多艺,只懂一门学科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从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科课程整合、多媒体手段运用等侧面,领略了教师的专业在发展。

三、实验工作主要问题和思考

(一)课程改革实验师资薄弱,力量不足,师资整体水平急待提高。由于近几年清退民师和代课教师,教师编制吃紧,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包班,一个教师带几个年级、几门学科,工作量大,进行实验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同时,部分教师现有的专业结构与课程改革要求矛盾突出,一方面表现在有些新课程门类,如小学英语、信息技术等,在一些农村学校难以落实;另一方面表现在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在一些学校不能取得明显的成效,这就与课程综合化和增强选择性的趋势不相适应。因此,师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迫切需要与课程改革同步。

(二)课改实验资金杯水车薪,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需求。从目前实验的情况看,部分农村小学课改现状堪忧,一些农村小学仍在偿还“普九”债务,有的连最基本的教具都满足不了,对于配置课改所需要的教学实验设备更是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设立课改专项资金,让政府真正担当起责任,并为课程改革实验开绿灯,给政策扶持。

(三)城镇学校班额过大,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实验活动,实验效果受到制约。有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优质,且有名校效应,班班都是超级大班,这样课程改革实验很难奏效,课堂教学师生难以施展互动,学习方式难以转变。这就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合理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给予薄弱学校的政策倾斜和扶植。

(四)评价考试和升学制度,与课程改革不相配套,制约着课程改革实验。考试和升学制度的改革不到位,目前以考试成绩评价学校、以班级排名评价教师、以考分高低评价学生的社会环境尚无根本变化,导致少数教师、家长的观念和行为一时难以及时转变,社会一时难以适应,学校实施课改仍然存在一定的阻力,特别是以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校进入课改后,这种阻力会更为明显。因此,要重新构建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升学考试制度和学校办学、教师业绩、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

二00九年六月八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3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