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马场镇20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马场镇20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0:14:16 | 移动端:马场镇20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马场镇20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马场镇20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

工作总结

一、马场镇基本情况

马场镇位于大方县城西部,距大方县城37,东邻小屯镇,西抵鼎新乡,南与纳雍县接壤,北与高店镇相连,全镇总面积为132.16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共182个村民组。全镇总户数12571户,总人口47286人,其中少数民族有:苗族、菜族、穿青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共16417人,占总人口的36.3%。马场镇交通便利,方纳公路、马九公路和牛场公路横穿我镇,11个村已基本修通通村公路。

我镇是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九洞天必经之路,境内风光优美的吱嘎阿鲁湖环绕而过,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生态畜牧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二、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主要做法

马场镇在201*年被列为全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以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旅游富镇、科教兴镇的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查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多次召开小城镇建设会议,使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至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人,严格考核,并把相关任务列入镇、村干部百分考核中,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以及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主要做好:“三个推进”:1、会议推进。镇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每10天召开一次汇报会,加大对城镇化建设工作调度及经验总结。2、督查推进。由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成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3、考核推进。把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城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纳入目标管理,每月对城镇化建设工作严格考评,制定考核奖惩细致,对工作开展得好领导干部给予奖励,对完成得差严格追究责任。

(三)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委托毕节地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以积淀深厚、丰富的彝族民族文化为主题,挖掘和彰显其他民族文化,对马场镇小城镇建设进行总体规划,使其具有多彩的民族性、富含生态的旅游性、产业发展的长远性等特点。在规划过程中,反复多次对马场镇特色小城镇定位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多次召开人代会和全体乡村干部会,广泛听取代表及群众意见,形成整体科学规划,群策群智抓建设,争取基层民意基础,增加规划的可行性。

(四)整合力量多方协作,干群一心狠抓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是建设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全体镇、村干部积极帮助建设户筹集资金,对资金短缺的建设户提供贷款方便,最大限度的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筹措建设资金;采取宣传促动、行政协调、政策带动、农民自建、商

户联建和投资者开发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并正确把握危改政策,注重危改资金与五园新村、黔西北民居、特色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完成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

(五)立足长远、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完善功能。在注重特色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社会资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公益事业,积极完善功能,逐步推进城镇现代化,让广大人民享受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依托规划,注重产业发展,继续巩固烤烟种植产业、稳妥推进煤炭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及生态旅游业,进一步拓宽第三产业规模,使小城镇住户住得起、住得好、会享受、会发展。

三、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区、全县城镇化推进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我镇特色的城镇化路子,以“工业强乡,城镇推动,加快发展,加快转型”为工作目标,认真部署我镇城镇化建设工作,目前,随着我镇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着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积蓄发展后劲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任务,全力以赴改善城镇环境。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一棵树村、白泥村、马场村等公路沿线的街道房屋亮化改造得以整体推进,街道形象得以改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明显增加,各种市场经济贸易更为繁荣,发展条件更加优越。目前,黔西北民居农户改造及街道建设

步伐加快,黔西北民居实施800户,目前已完工360户,一律按照彝族风格和苗族风格来打造建设,街道两侧进行正立面改造,突出了民族特征,彰显了民族文化。

(二)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建设,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稳步发展煤炭开采、烤烟种植两大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养殖业、特色经果林种植产业,培育中药材产业,发展生态农业。

我镇是通往纳雍县、水城县、牛场乡、鼎新乡、猫场乡等县乡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境内有合法煤井2口,其中1口就在小城镇建设所在地的一棵树村,全镇有合法砂厂6个、大型养殖场4个、特色种植示范基地5个、经果林基地3500亩、中小型超市4家、各种商铺620余户,经济贸易活动较为繁荣,外来经商、务工等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可以说,发展的硬件需求推动了小城镇建设。

(三)小城镇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镇综合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对镇区道路的建设,以及乡村通组道路硬化“一事一议”工程的实施,全镇街道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了98%,改善了交通,方便了群众出行;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处理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新建和完善了水、电、路、讯、医院、文化广场、车站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了城镇化农户的生活水平,既推进了全镇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年来,我镇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的落实,安装了115盏路灯;新建水冲式公共厕所1座(基建中)、街道“白改黑”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小广场建设正在紧密施工中;完成了综合文化站、医院、老年公寓等的建设;改扩建了

410米长、13米宽的街道道路(另,农贸市场、小公园、垃圾处理站等项目已经纳入规划设计);实施生态文明家园“黔西北民居”建设800户,目前完工360户,统一按地区规划设计院设计图集改造施工,准确定位,突出民族元素,注重创新及特色,永葆特色小城镇建设生机。

四、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贸易物流的开发。根据我镇处于连接纳雍、水城等县乡的交通要道之上的优势,我镇将加大对贸易物流行业的投资力度。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镇已成为周边县、乡农副产品的商贸集散地,在此基础上,我镇将继续发展,成为辐射更广区域的贸易物流中心。

二是组织部分干部及群众到小城镇建设搞得好地方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增强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信心,进一步充分认识狠抓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是进一步整合多方项目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小城镇的亮点工程,达到树点带面的示范带动效应,用实际效果感化群众,消除群众不支持不理解的抵触情绪。

我镇是九洞天风景区景点的交通要道、境内的吱嘎啊鲁湖景点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开发空间较大,随着大方至九洞天油路改造、马场村街道整治工程、马场至裸朵河(吱嘎啊鲁湖)的旅游道路等项目的开工,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必将迎来一个更为崭新的局面。

扩展阅读:羊楼司镇201*年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羊楼司镇201*年小城镇工作总结

我们羊楼司镇位于湘北边陲,相传元朝年间,朝延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在此建楼眺望,设司管理而得名。全镇辖41个村(居)委会,393个村(居)小组,53000人口,283平方公里土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充分利用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以打造湘北名镇、实现农村城市化为目标,走农业富镇、工业立镇、商业兴镇、城建树镇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繁荣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201*年全镇实现工农生产总值19亿元,财政收入24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分别较去年增长12%、13%、10%和8%;全镇无民转刑案件,无纠纷械斗,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上访,无黑恶势力骚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先后28次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被评为岳阳市“平安乡镇”、湖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创新发展小城镇的思路。为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亲自任组长,加化对小城镇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镇直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城镇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把城建工作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去掉了

“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小进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思想,树立了“小城镇、大战略”意识,理出了“立足镇域特色,发挥边界优势,以工立镇,以商兴镇,工贸结合,扩大框架,膨胀人口”,的城镇建设总体思路。

二、科学规划,用活政策,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新途径。按照城镇建设总体思路,201*年我们邀请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专家来我镇实地调查,分析论证,根据羊楼司镇的地理特点、资源分布、技术条件等,制定了《羊楼司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通过上级部门审核。201*年乡镇合并,为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我们请临湘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实地勘测,调查研究,新编了《羊楼司镇总体规划》。今年,羊楼司京珠高速连接线工程即将竣工,为整体开发连接线两旁土地,建设新镇区,镇政府安排专人、专项资金,制定了《羊楼司镇京珠高速连接线土地开发规划》。为解决发展小城镇的资金不足问题,我镇坚持“以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有偿集资、合股投资、个人投资、争取上级扶持等多种渠道累计筹集建设资金1.2亿多万元,全部用于镇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镇区基本上达到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

三、立足长远竟争,做强产业支撑,夯实小城镇建设基础。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小城镇功能的发挥,小城镇的发展,同样少不得产业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我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大力推进四大特色产业

的发展。

1、立楠竹。我镇楠竹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竹器之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重视楠竹资源的培植,采取多种有力措施进行楠竹低改和新造。我镇现有楠竹22万亩,位居全省乡镇之首,年产楠201*多万根,产值近2亿元。在搞好楠竹资源培植的同时,也重视楠竹工业的发展。我们紧紧围绕“山上扩资源,山下办工厂,路边兴市场”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楠竹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楠竹制成品开发。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生产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抓好楠竹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建设,推动产业、资金、技术向园区聚集;推进楠竹资源向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集聚。大力鼓励楠竹工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项目引进和项目创新,促使楠竹加工业由粗放型向精深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目前我镇年产值过千万元的楠竹加工企业近20个,发展了碳化竹器、竹醋、竹炭产品100多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余人,竹器加工业产值达到7亿元。

2、强建材。我镇境内山脉地层主要由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和沉积变质岩组成,叶岩、石灰岩、叶片石等矿石资源丰盛。近年来,叶岩和叶片石经过加工后在基建、装饰中得到广泛运用。镇党委、政府牢牢抓住这一时机,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本着“政策支持、金融扶持,环境保持”原则,积极引导创业资金向这一产业发展,利用山上有资源的优势,山下办工厂的方式,

快速发展叶片石、页岩砖、石灰生产,201*建材业年产值达到一亿元。

3、兴旅游。我镇群山起伏、重峦迭翠;高山云绕,村寨幽雅。有瑶民理想家园,有大全三十里清水河流,有文白高峡平湖,有药姑采药、三桂撑旗等神奇传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们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规划,树立品牌,不断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是重点发展寻根游。我镇龙窖山瑶民古遗址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此我们制订了龙窖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规划,逐步建设瑶民山寨景观,再现瑶民理想家园,以此吸引各地瑶民寻根问祖和考古爱好者探谜解密。二是广泛发展生态游。我们在梅池、明星、龙源、文白等环境优雅、溪水清澈、空气清新的村庄,广泛动员群众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造休闲山庄,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去娱乐、休闲、疗养。

4、畅物流。我镇地处边界,交通便利,竹木等资源丰富,发展边贸物流是必然趁势。我们一直本着“先予后取,厚予薄取”的原则,通过加强服务、规范收费、加强管理、优化环境等有力措施,积极提供方便,切实帮助解决经营户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通过创立联产联销、网络促销等新型销售方式,打造“湘北竹木集散中心”,发展运销专业户,成立专门的竹木产品装卸队伍,促进了竹木产品销售。201*年销售各类竹木产品1万余车,销售额达8亿元。

四、全面加强管理,刷新城镇面貌,巩固小城镇建设成果。

为了使小城镇走向现代文明,更好地发挥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我们按照“建管并举”的方针,全方位加强城镇管理。

第一、严把“四关”,确保建设规划化。我们制订和发布了《村镇规划管理细则》、《村镇建房用地管理规定》,严格把住“四关”:一是统一规划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建设,必须服从城镇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二是审查批准关。按审批程序,严格控制用地标准,实行一支笔审批;三是实地放样关。凡属集镇规划区域的建设,一律由建管站派员实地放样后才可施工;四是复查验收关。各类建设工程竣工后,由建管站按控制红线复查验收。这样,今年集镇居民建房,十三村工程建设,以及街道的改造、新建等建设工程无一偏离规划的现象。

第二、着力五创提质提升城镇品味。为提升城镇品味,改善集镇环境,塑造湘北第一镇美丽形象,在市“五创提质”工作的带动下,我镇党委政府于10月8日起开始了为期两周的集镇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我们将“五创”提质工作分解成两部分。一是107国道沿线竹木经营环境整治。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在镇长李伟峰同志的带领下,由镇政府机关、城管队、派出所、交警三中队等单位共40余名干部组成的整治队伍向107国道出发,开始对107国道沿线6公里的竹木经营进行集中整治。出动挖机、铲车、渣土车等车辆7台,氧割设备1套,共拆除违规设立的广告牌32块和违规亭棚4个,规范占道堆码货物的竹营户36户。在此次整治行动中镇政府为沿线经营户统一制作经营标识200余

块。通过为期7天的集中整治,该路段卫生整洁,交通有序,极目远望,焕然一新,得到了市领导和沿线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集镇街道环境卫生保持和沿街经营行为规范。一是整治店铺摊点,要求业主入室坐店经营,动员督促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菜贩、鱼贩和肉贩进入农贸市场经营,确保主次干道无违章摊点;二是清理牛皮癣、规范广告牌,对占用车道、店面门前集散地摆放落地招牌的进行取缔和规范。三是整治集镇街道环境卫生。对地面清洁实行划片管理,督促各单位、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各工作组携带扫把等工具清理卫生死角、清理垃圾。镇派出所和交警队派员对集镇主街道的交通进行整治,指引车辆按照规定位有序停放,确保交通顺畅。对于少数不服从管理的经营户,各工作组首先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并组织他们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协调解决矛盾,保证整治行动顺利进行。经过整治,我镇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观,车辆乱停、乱放、摊贩、商户占道经营现象基本清除。截至10月15日,在集镇占道经营的30余户肉贩、菜贩、鱼贩及所有流动菜摊已全部进入农贸市场,集镇主街道“店外店”现象基本杜绝,客运、货运车辆停放有序,道路交通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我们在小城镇点建设上,虽然花了不少气力,使小城镇不断得到了发展,但是离上级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更好更快地把我镇建设成新型城镇指标要求的现代化城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马场镇20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马场镇20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马场镇20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3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