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小结
“家校合作”课题组工作总结
“家校合作,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一项重要课题,该课题自成立以来,整个课题组的工作在校领导的关怀下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现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小结。
本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学习,增强课题研究意识。
课题组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要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让老师们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锻炼、成长。
课题组在学期初就向每位成员提出加强理论学习的目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制订了与学习相关的系列要求:学习以后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批注,写下读后感,使教师学得认真,学得深入;利用教科室的宣传阵地进行交流,扩大影响,加深理解;组织专题讨论。学校还专门为课题组的老师征订了“家校合作”方面的报刊杂志。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教师的学习更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更具有现实性和实效性。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抓课题研究就要抓好课题的全程管理。
(二)抓好管理,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课题研究要追求实效,要为教育教学服务,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促进这一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实践、发展,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改进研究行为,提高研究质量。我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受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教科室组织和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学科教学的研究活动。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来改变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习惯。教科室与教导处一起组织开展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教师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发展,而学生也受益良多。
课题研究不是几个人的事,应该成为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更新观念,不断总结,勤于笔耕,一个学期能写出一两篇有分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有的还争取一学年有一篇以上的文章在区级或以上获奖或发表。
(三)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研究。
开学初,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精心制作了一张关于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调查的表格,并交予家长根据孩子一周的表现来给孩子评等级。同时,利用校讯通、电话以及短信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我们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在长会上,我们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孩子在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交给家长改变学生不良习惯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转变了部分家长育人观念。现在,家长学校已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纽带,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融洽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良好局面。
课题组成员利用学校的校报以及每个家庭所订的《关心下一代周报》向家长传递最新的家教理论和经验。同时,课题组成员能够坚持家访和家长校访,面对面与家长共同商讨孩子的成长问题。本学期我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帮助学校工作出谋划策。
(三)注重点滴积累,及时上传交流
及时将课题研究的动向,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得失及学习的有关课题研究的学习资料、心得体会等上传上去,以便课题组成员内部、课题组老师与校其他老师、校与校之间进行及时的交流,学习。
(四)一些思考:三个遗憾:
遗憾之一:参与面不广
课题研究需要老师的参与,特别需要课题组老师的积极参与。而在上学期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老师参与面还不够。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开课研讨时,课题组的老师不能做到全员参与或者大部分参与;其二,学科开课研讨时,与课题的关联程度没有重视起来。课题研究不是一门学科,活动也是课题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应不分学科力争参与,因为学科之间有融通的地方,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遗憾之二:同步性不强
同步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科之间的研究水平有差异。语文、数学学科已经积极行动出来了。而一些学科还停留在理念的层面,甚至对理念的认识还不到位。其二,个体的研究水平有差异。有些老师能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勇于实践,他们的研究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高,还有些老师可能还停留在“有所思未有所动”的层面。
遗憾之三:成果不多
课题研究的成果外显的形式主要有二,课题论文的发表和研究课的水平。上学期也有论文发表或获奖,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课题研究论文,或与课题关联度不高。所谓课题研究论文一定要体现本课题的理念,提炼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论文。同样道理,课题研究课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课,课题研究课是带着课题的理念,为了研究课题中某个问题的课。在这两个方面,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两个期待:
期待之一:研究者的主动性有提高
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课题组的老师还处于“任务驱动”的状态,任务驱动固然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但任务驱动是课题研究的低级层次,它不利于课题研究向深度前进,不利于老师们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课题研者的积极性与荣誉感是摆在课题组面前的困难之一,只有解决了这一困难,课题研究者的主动性才能激发出来,才能真正达到智慧分享。
期待之二:各学科的常态课研究得到保证
课题研究最终还是要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希望各子课题组成员在今后工作中,首先思考怎样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成员要能站在课题的角度去开课、研讨。下学期我们要重点把课题研究在常态课中落实下去。另外,下学期开学初,我们打算邀请区教科研工作室成员及市、区教研室专家来我校进行开题论证会,为我校学科子课题把把脉,因此请各课题组早作准备,首先一定要将课题申报书按规范填写好,有问题及早提出,共同商议。
课题研究是下一阶段学校教科研的工作重点,我们将仔细分析学校的现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继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同时,加强考核,促进教师真正地做好课题研究。
(三)实验结论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认为,一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只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能够主动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和配合学校教育,加强和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家长学校的教师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力量,家庭教育必须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才能更好的进行。四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五是要把学生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统一起来,把教育目标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让学生有章可循,取得实际效果。六是要把主要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多元化学习相结合,注重个体的差异,分层次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改善学习效果。五、实验成果与创新
(一)课题研究取得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利用家长学校这校中之校为载体作了大胆尝试,看到了一些较好的现象,取得了初步成效。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成长。,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学习、探索,教师们逐渐在研究实践中成长起来,学会了怎样搞课题、做研究,提升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办学实践促进了家长素质的明显提高。首先大多数家长们端正了教育思想。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了旧有的子女成才观,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工作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了解支持。其次,家长的教子方法得到了科学性的改善。通过调查对比,我们发现家长在以身作则,与子女沟通交流、关心子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还出现了一批学习型家庭,成了众多家长们学习效仿的榜样。
3、家校形成合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学校和家庭的积极配合,使得在校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迄今为止在校学生没有发生一起违法犯罪事件,他们的学业和以前相比也有了进步。
4、课题研究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改善了师生关系,使家长学校真正起到了中介作用,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5、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扩展阅读:家校合作小结
“家校合作”课题组工作总结
“家校合作,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一项重要课题,该课题自成立以来,整个课题组的工作在校领导的关怀下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现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小结。
本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学习,增强课题研究意识。
课题组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要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让老师们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锻炼、成长。
课题组在学期初就向每位成员提出加强理论学习的目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制订了与学习相关的系列要求:学习以后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批注,写下读后感,使教师学得认真,学得深入;利用教科室的宣传阵地进行交流,扩大影响,加深理解;组织专题讨论。学校还专门为课题组的老师征订了“家校合作”方面的报刊杂志。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教师的学习更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更具有现实性和实效性。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抓课题研究就要抓好课题的全程管理。
(二)抓好管理,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课题研究要追求实效,要为教育教学服务,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促进这一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实践、发展,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改进研究行为,提高研究质量。我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受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教科室组织和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学科教学的研究活动。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来改变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习惯。教科室与教导处一起组织开展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教师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发展,而学生也受益良多。
课题研究不是几个人的事,应该成为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更新观念,不断总结,勤于笔耕,一个学期能写出一两篇有分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有的还争取一学年有一篇以上的文章在区级或以上获奖或发表。
(三)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研究。
开学初,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精心制作了一张关于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调查的表格,并交予家长根据孩子一周的表现来给孩子评等级。同时,利用校讯通、电话以及短信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我们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在长会上,我们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孩子在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交给家长改变学生不良习惯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家长的素质,转变了家长的观念。如今,家校关系十分融洽,纽带,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良好局面。
课题组成员利用《少年儿童研究》向家长传授最近的家教经验和理论,同时,课题组成员都坚持家访和家长校访,与家长共同商讨孩子的成长问题。
(四)注重点滴积累,及时上传交流及时将课题研究的动向,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得失及学习的有关课题研究的学习资料、心得体会等上传上去,以便课题组成员内部、课题组老师与校其他老师、校与校之间进行及时的交流,学习。
(五)一些思考:两个遗憾:
遗憾之一:参与面不广
课题研究需要老师的参与,特别需要课题组老师的积极参与。而在本学期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老师参与面还不够。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本学期的几次会议中老师们没能做到全员参与;其二,开课研讨时,与课题的关联程度没有重视起来。课题研究不是一门学科,活动也是课题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应不分学科力争参与,因为学科之间有融通的地方,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遗憾之二:成果不多
课题研究的成果外显的形式主要有二,课题论文的发表和研究课的水平。上学期也有论文发表或获奖,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课题研究论文,或与课题关联度不高。所谓课题研究论文一定要体现本课题的理念,提炼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论文。同样道理,课题研究课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课,课题研究课是带着课题的理念,为了研究课题中某个问题的课。在这两个方面,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一个期待:研究者的主动性有提高
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课题组的老师还处于“任务驱动”的状态,任务驱动固然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但任务驱动是课题研究的低级层次,它不利于课题研究向深度前进,不利于老师们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课题研者的积极性与荣誉感是摆在课题组面前的困难之一,只有解决了这一困难,课题研究者的主动性才能激发出来,才能真正达到智慧分享。
(六)实验结论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认为,一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只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能够主动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和配合学校教育,加强和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四是把学生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统一起来,把教育目标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让学生有章可循,取得实际效果。六是要把主要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多元化学习相结合,注重个体的差异,分层次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改善学习效果。(七)实验成果与创新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看到了一些较好的现象,取得了初步成效。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成长。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学习、探索,教师们逐渐在研究实践中成长起来,学会了怎样搞课题、做研究,提升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办学实践促进了家长素质的明显提高。首先大多数家长们端正了教育思想。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了旧有的子女成才观,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工作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了解支持。其次,家长的教子方法得到了科学性的改善。通过调查对比,我们发现家长在以身作则,与子女沟通交流、关心子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还出现了一批学习型家庭,成了众多家长们学习效仿的榜样。
3、家校形成合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学校和家庭的积极配合,使得在校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迄今为止在校学生没有发生一起违法犯罪事件,他们的学业和以前相比也有了进步。
4、课题研究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改善了师生关系,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5、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家校合作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家校合作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