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0:24:14 | 移动端: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201*-06-2810:23:56作者:于水燕来源:府前中学校园网浏览次数:79文字大小:【大】【中】【小】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初三物理于水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发动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确实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本着尊重的原则与家长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切忌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电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我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我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有时请数学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我们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家访中我表现出了足够的诚心和爱心,讲话也特别注意方式,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尽可能委婉的表达。如果我们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扩展阅读:班主任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班主任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家校联系的主要形式:家校联系本,下面就家校联系本的使用心得说一下。家校联系本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了一条密切联系的纽带,它既是父母与教师交流的阵地,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初中的孩子自制能力还比较弱,所以从新学期开始,我就坚持使用家校联系本,让学生把每天的回家作业抄到家校联系本上,以便父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的回家作业。

虽然有了家校联系本,可是仍有不少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态度不够认真,字迹潦草,不端正,错误率高,还有更甚者是不做作业或只做一半的,颇让我感到头痛。看来,有很多父母不够关注,为了让家校联系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于是在一次父母学校活动中,我提出了让父母帮助检查孩子每日的回家作业,并签字。父母们刚开始倒也很配合,二十五本本子,二十五个签名,一个不少,孩子的回家作业一下子赏心悦目起来。可是,过了两个多星期,我发现孩子的作业又开始有些退步了。我强调孩子们一定要记着提醒父母先检查作业再签名。但效果不大。

语文老师向我反映有的学生回家作业很不认真,错误率也很高。该生是班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平时也很聪明活泼,我打开他的语文作业本,发现近几天他的本子上每天都有很多错题,语文老师说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好的,怎么一回到家就发晕了。回想起这几天的语文回家作业,他的字也有退步。于是问他,他承认这几天因为想和已辍学的几个原来的同学一起玩游戏,所以做作业都很不认真。

那联系本上的签名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么明显的错误,明显的退步,孩子的父母不可能不发现。于是,我打电话给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父亲却说自己忙都好几天没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了。

我叫来那名学生,他承认了是自己代签的。他说:父母忙于干农活,不签名又怕老师批评,所以才自己签的。而且他说其实班长也是自己签名的。班长说:刚开始几天,妈妈每天都检查作业,可自己每次作业都很认真,妈妈很满意,所以后来就同意让她自己检查,自己签名了。我有些惊讶,再去翻翻那叠家校联系本,竟发现了很多稚嫩的笔迹,学着父母的字迹,不仔细看是不会注意的。看来,有必要和孩子们谈谈了。我把家校联系本的作用和签名的意义向孩子们说了一遍。看着孩子们似乎都明白了我的用心,我放心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有家长反应,家校联系本成了父母的“家庭作业本”,成了父母的负担,在质疑声中,我不禁开始怀疑:父母签名有必要吗?直到有一次与几位父母闲聊时,父母们建议:对学习自觉的学生可以实行“随意制”,若有时间就签个字,以表示对孩子的学习有所了解,而对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则与父母联系,加强监督,这样推出之后,受到了父母们的支持。为了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还建议父母写一写在家的表现,当收到父母的反馈时,我总是及时处理,而孩子在学习上有了放松,我也及时写到联系本上,看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们收敛起玩心,认认真真地学习时,我便觉得即使辛苦点也是值得的了。

可是没过多久,对做作业不认真的孩子,父母们的拜托声越来越多,让老师多和孩子说说,让孩子做作业认真点。而我又向父母们了解到:有些孩子经教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及时改正,可有些孩子会撒谎,回家作业不抄完整,把本子藏起来,不给老师父母看,或者把本子上父母写给老师的留言擦干净,更有甚者,与父母谈条件,哭鼻子不让父母写。

我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我再去翻阅这叠家校联系本时,我惊讶曾几何时它竟沦为我与父母之间的“告状本”,父母告状,我告状,推来推去的责任。

反思:因为这样的沟通是公开的,孩子们在传递的过程中也会看到,在批评声中,孩子们渐渐丧失了自信,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少一些抵触情绪,有勇气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呢?我的家校联系本面临又一次的改革。

吴仪是个很乖巧的孩子,虽然父母很少在家,可她的学习成绩向来很好。那天,吴仪的妈妈在联系本上写道:老师,我很少在家,所以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能详细的告诉我吗?她是我最喜爱的学生之一,所以我在联系本上给予了她很好的评价。没想到,第二天,不太爱说话的她竟好几次主动来和我说话,课堂上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我感受到了赏识的力量,于是我又在几个成绩教好的学生身上进行实验,发现她们在看到联系本上的“赏识”后,都有了明显的表现,学习上也更为积极主动了。我不禁暗自高兴。在父母学校活动中,与父母们一商议,便决定联系本上的留言改以前的批评式为赏识式,尽量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细微进步都不放过。即使是提要求,也以“希望”的方式提出。试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们在家长的表扬和老师的鼓励下,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不少父母反映原来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总是很不情愿,现在,孩子总是会主动地让父母看自己的作业本了。而且我还发现孩子们总是翻看彼此的联系本,暗自较劲呢!

我们的家校联系本终于变成了受老师、学生和父母都喜爱的“赏识本”,它帮助孩子扶正成长的方向,是用心的交流,传递着父母与教师的爱,是甜蜜的赏识,建立起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花园,让孩子能更自信、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家校沟通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3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