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

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0:31:31 | 移动端: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

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

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

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局的关心指导下,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控大”和“保畅”两大主题,以世博交通安保为主线,认真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大力实施“警务广场”战略,全面深化以禁“酒驾”为重点的五条常态严管措施,加强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创建,狠抓队伍正规化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圆满完成了春运交通安全保卫、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交通安保、广州亚运会期间交通安保等重大保卫任务;顺利通过了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心城区城市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的复评;实现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自201*年以来连续第六年的同比下降;德清、长兴、安吉三县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平安畅通县区;执法规范化建设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成功承办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公安交通管理论坛暨第六次联席会议,加强了区域警务协作。

一、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交通安保任务。坚持把世博交通安保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由市局党委委员、支队长汪必成亲自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措施,严密源头监控、卡点查控和路面管控,筑牢“浙北交通安全屏障”。一是严密路面管控。扎实开展“平安世博”系列行动、“迎世博、创文明、保平安”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集中整治货车超载联勤行动、机动车涉牌涉证专项整治行动等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5条世博精品旅游线路、318国道、09省道等主要公路以及旅游公路、旅游景区的路面管控,切实规范了道路通行秩序。并针对世博交通的特点,各级交警部门认真制定完善交通分流方案和交通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顺利完成了我市境内5处省、市际卡点建设任务,有效提高了路面管控的时空覆盖面。二是严密源头监控。积极会同安监、交通等部门严格落实对固定往返上海的营运客车、湖州至上海世博旅游直通车以及入沪危险品运输车的源头管理,加强日常巡查,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特别是会同运管部门顺利实现了我市唯一省级挂牌整改客运企业湖州康达公交运输有限公司的“摘帽”。另外,发挥警种优势,共核发《进沪车辆专用通行证》2344张、《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1881张,实现了“零差错”。三是严密重大保卫。按照“万无一失”的要求,先后圆满完成“第五届湖笔文化节”等重大活动交通安保和64批次高等级交通警卫任务,确保了“绝对安全、绝对畅通”。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市未发生“涉博”交通事故。全市交警系统共有3名同志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世博安保先进个人。

二、全力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全市各级交警部门始终坚持把“控大”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以深化平安畅通县区创建为载体,努力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顺利实现了“零增长”和“控大”目标,全面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交通安全目标任务。201*年,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56起,死亡361人,受伤1329人,直接财产损失254.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9.44%、7.2%、10.69%和10.75%,死亡绝对数减少28人。全市仅发生1起一次死亡4人交通事故,“控大”工作取得历年最好成绩。一是完善机制抓合力。主动参谋市政府多次召开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并以签定责任状的形式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在横向协作机制建设上,以“平安湖州”创建和平安畅通县区创建为载体和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二是依托载体抓创建。紧紧抓住平安畅通县区创建这个载体,努力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水平,201*年,我市德清、长兴和安吉三县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平安畅通县区,其中长兴县被国家六部委评为201*年度部级平安畅通县区。同时,加强乡镇交通安全工作站建设和“平安路段”创建,推动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健康发展,长兴林城镇、德清钟管镇和安吉皈山镇等3个乡镇被评为201*年度全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先进乡镇。三是突出隐患抓治理。继续深化“双排查、双整治”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市挂牌整治的12处省市级交通事故危险点段和10处省级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的治理任务,省市级交通事故危险点段整治后的事故起数下降96.8%、死亡人数下降94.7%,死亡绝对数减少18人,整治成效明显。联合市安委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路客运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共深入运输企业205家,临检9座以上客运车辆1703辆,开展上门巡检153次,曝光客运企业2家,并组织对客运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客车驾驶人开展了面对面的交通安全教育,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内部安全监管。四是严把源头抓基础。以车管所等级化评定为载体,认真落实扩权强县(区)工作要求,推进车管工作规范化建设,筑牢预防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除市车管所、安吉、长兴车管所继续保持二等车管所外,德清车管所成功晋级一等县级车管所,实现了车管工作的历史性突破。201*年,全市新增汽车56972辆,同比上升33.7%;新增汽车驾驶人57533人,同比上升18.8%。同时,通过加强乡镇交警中队、乡镇交通安全工作站和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切实强化农村地区交通管理。201*年,全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2.06%、33.33%,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

三、始终坚持常态严管路面行车秩序。全市各级交警部门立足路面主战场,以“护安保畅10”系列行动、交通秩序示范公路创建活动等为载体,切实规范和改善道路通行秩序。一是突出严管重点。继续严格落实以禁“酒驾”为重点的五条常态严管措施,并以此带动对超速、超员、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201*年,全市共查获各类交通违法行为96.6万余起,其中酒后驾驶14539起、醉酒驾驶1777起,超速250516起,共暂扣驾驶证9521本、吊销驾驶证121本、拘留3252人,醉酒驾驶拘留执行率达到100%。安吉大队禁“酒驾”工作成绩突出,受到省厅通报表彰;南浔大队、长兴大队禁“酒驾”工作表现优异,受到省厅通报表扬。全市因驾驶人交通违法引发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04%和12.85%,死亡绝对数减少37人。因酒后驾驶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数同比下降54.55%。二是突出科技强警。大力开展科技强警建设,充分借助科技装备,不断提升交通管理工作效能。针对机动车5次以上交通违法逾期未处理的查处需要,专门购置了一批车辆牌照识别自动报警系统装备一线,大大提高了查处效率;为路面一线民警全部配备了执法终端,通过运用“移动警务通”,在“三打一禁”行动中现场查获了被盗窃摩托车123辆、电动自行车108辆,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名;全市共新建道路高清智能卡点16个,有力地服务了路面秩序管理和交通事故等刑事案件侦查破案。三是突出部门合力。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不断加强路面执法管理,先后会同交通等部门圆满完成了3年为期的农村小客运整规工作,会同公路路政部门建立了整治车辆超限超载的长效工作机制,会同运管部门建立了农村客运安全联合执法机制,会同农机部门开展了拖拉机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依法查处了以河南省新乡市等地农业农机部门名义核发的假证或未经培训非法取得驾驶证案件,查获各类证件470余本。

四、全力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主线,不断强化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文明交通氛围。一是精心组织谋划。“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部署后,支队立即主动会同市文明办等13个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下发了《湖州市“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金伯中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分工,并在市政府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上作了专门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二是争创特色亮点。结合我市实际,在继续抓好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践,全面深化全市农村“文明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认真落实“三定三见一承诺”措施,初步建立起了具有我市特色的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该项目还被列入了“浙江省201*六大交通典型文明榜”。同时,组织开展了“文明交通大家谈大型警务广场活动、志愿者上街文明交通劝导、文明交通礼仪大巡讲、客运企业驾驶人培训教育、中小学生交通技能轮训、中小学生“五个一”主题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起了浓厚的交通安全氛围。三是善借媒体优势。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与新闻媒体协作配合,特别是联合湖州广电总台先后推出了“奇来说道”和“小张交通热线警务广场交警连线”节目,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交通安全宣传稿件1808件,公开曝光“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13454起,积极倡导文明交通行为。一年来,全市各级交警部门共深入单位4426家,教育群众243万余人次,播放光盘11240场,展出图板3740块,上安全课2641节,发放宣传资料160余万份;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刊登播出交通安全信息1808篇,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13454起,《天天说道》栏目录用信息28篇,华数数字电视播出326篇,制作电视专题片24期,策划现场直播节目8期,文明交通电视系列宣传片15部。

五、不断提升城市“畅通工程”创建水平。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协作、密切配合,深入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扎实推进“拓路、优道、扩停、强管”综合治理,努力缓解中心城区“行车难、停车难、管理难”矛盾。一是坚持严管。积极改革中心城区交通勤务机制,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投放路面,特别是加强高峰期交通指挥疏导。定期组织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查违法停车、违反交通标志信号等交通违法行为,有力地净化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环境。二是精细组织。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积极保障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对三里桥改造、城图广场地下通道建设、太湖路、凤凰路改造等施工路段的交通组织和管理,确保了道路通行安全、畅通。同时,为减小交通事故对高峰期交通的影响,在继续实行轻微物损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的基础上,支队事故处理大队还推出了“两个优先、一个前移”的快速处警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认真落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严格新建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努力挖掘停车资源,全面完成了中心城区新增3000个停车位的目标任务。三是依托科技。全面启动二环西路至太湖路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完成了招投标和交通信号机升级工作。经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定,我市中心城区“畅通工程”荣获201*至201*年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称号,并被授予“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荣誉奖牌,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保牌进位”目标。

六、大力实施“警务广场”战略。坚持民意引导警务,全面构建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积极搭建民意沟通平台。以搭建“警民交流平台、信息反馈平台、机制建设平台”为切入点,通过配发民警民意记录本,组织开展广场警务咨询活动、“警营开放日”、支队长网上在线交流活动、设立民意工作平台等举措,以及借助信访投诉等渠道,架起了警民和警营内部的民意沟通渠道,广泛收集民意。二是建立健全民意分析研判机制。专门制定出台了《交警支队“警务广场”行动民意记录本实施办法》,加强考核管理,规范内部运作,建立健全对民意的采集、汇总、分析、研判运行机制。三是大力推动民意成果转化。根据民意反映,积极回应民意,努力让“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先后就规范超标电动自行车源头管理,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继续完善“一站式”和“三心”车管业务免费代办服务,试行车管服务公众星级评价机制;在继续优化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运行的基础上,又建成推出了一批以服务摩托车安全技术检测为主要内容的流动交通管理服务站,在吴兴区织里镇新建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线,方便了群众就近办理车管业务;依托互联网“湖州交警网”和“警务e广场”,大力推进网上“阳光警务”建设;推行人民调解化解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工作,全市申请人民调解交通事故3127起,成功调结2950起,因损害赔偿引发的信访案件下降41.18%;扎实推进“移动警务、牡丹畅通卡、执法短信告知”三项建设工作,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全市发送手机执法告知短信和温馨提示短信100余万条,发行牡丹畅通卡3201*余张,使用移动警务通处罚交通违法行为11994起;201*年,支队共受理各类信访投诉123件,共办结122件,办结率为99.19%;在各级交通违法处理中心(点)开通了违法处理银联POS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七、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以基层单位执法功能分区改造工程为切入点,立足警种特点,着眼于实战、实用、实效和长效,坚持软硬并重,扎实有序地推进全市交警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提升目标定位。专门成立了由市局党委委员、支队长汪必成亲自挂帅的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办公室,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班子合力抓的领导工作机制,明确提出了“201*年底前完成60%以上基层交警用房功能区改造任务,201*年5月份提前一个月完成全部改造任务”的目标,并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制定出台了《全市交警系统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和《全市交警基层用房功能分区设置指导意见》,支队督导组还不定期深入基层进行检查指导、督促项目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二是强化硬件改造,提升使用功能。在积极借鉴先进支队经验基础上,对全市基层交警用房功能区改造进行高质量、高标准规划。按照“一队所一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基层交警单位功能用房菜单式改造方案,努力创出湖州特色。截止20年底,全市交警系统功能分区改造实际完成42个单位,占任务总数的

63.64%,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直属一大队龙泉中队的硬件设施改造工作,还得到了省厅郑兴军副厅长的高度评价。三是强化素质保障,提升执法能力。从加强执法为民理念教育、开展执法技能培训、组织执法资格考试、加强协辅警队伍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素质保障,提升执法水平。在执法资格考试中,全市交警系统共有53名民警获得中级岗位执法资格,516名民警获得初级岗位执法资格,占比达到95.3%。分三期组织对交警系统877名协辅警进行了集中教育培训,对19名不合格人员予以清退。并组织开展了全市交警系统协辅警技能竞赛活动。四是强化制度保障,提升执法质量。深入开展执法工作“双评双促强规范”活动,坚持落实“一季一考”的执法能力考试和“一季一通报”的执法质量通报分析制度,对各大队执法质量进行实名排名,努力解决民警常见执法问题。对排名靠后的大队,专门派出执法服务队,驻点指导,督促整改。针对禁“酒驾”行动中存在的隐患和苗头,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现场执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201*年,全市交警系统实现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零发生”。五是强化科技保障,提升执法效能。在配备录音笔的基础上,推广使用携带方便的肩扛式“现场执法记录仪”,对民警执法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全市交警系统374名执勤民警全部配备人手一台“现场执法记录仪”。进一步加强“移动警务通”系统运用,实现了执法程序、执法依据与法律文书的规范化。支队本级执勤民警已全部使用“移动警务通”系统现场开具法律文书,使用率达到100%。全面推广电子笔录、电子卷宗以及执法监督平台,一般程序交通违法案件和交通事故案件全部实行了电子化办案,有效提高了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201*年,全市交警系统共有5个执勤中队和3个路面执勤岗被省厅交管局评定为省级“规范执法示范单位”,4名民警被评为“执法标兵”,支队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被省厅交管局通报予以肯定。

八、努力打造高素质交警队伍。始终坚持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民意为导向,大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交警队伍。一是继续深化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支队分批组织民警开展了“保世博、提素质、塑形象”努力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封闭式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对民警业务技能、执法水平、群众工作能力和舆情引导等方面进行专门培训。同时,在深化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上下功夫、做文章,组织开展了远学王义生、近学马长林的学习先进典型大讨论活动,大力提升队伍的“精、气、神”。二是始终坚持严管厚爱。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和市局队伍管理“六个绝不容忍”等规定,始终坚持队伍问题“零容忍”导向,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签定责任状、落实责任制,先后开展了警用车辆和涉案车辆专项治理、“四查一治”专项治理和执法环节非正常死亡专项治理等工作,并多次组织民警收看警示教育片、违法违纪案例评析教育,增强民警自律意识,继续严格落实对协辅警队伍的“捆绑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从严治警常态化。同时,坚持真心爱警不懈怠,认真落实年休假、健康体检等制度,积极帮助民警解决后顾之忧,并依法从严从快查处了一批阻碍民警执法案件,切实维护了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三是警营文化建设成绩喜人。支队警官乐团赴上海参加“世博号角201*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暨中华杯中国第四届非职业优秀(交响)管乐团队展演活动并应邀到世博园参加巡游演出,获得了展演比赛活动金奖。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市局联合拍摄,以支队警官乐团为原型的电影《警察进行曲》,圆满完成拍摄任务和后期制作,于8月份在湖举行了首映仪式。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人、车、路等交通要素的大幅增长,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要求越来越高,交通事故“控大、控量”、城市交通“排堵保畅”以及交警队伍管理等方面压力有增无减。

展望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将紧紧抓住“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大力实施“警务广场”战略,不断加强和改进交通管理工作,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积极打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扩展阅读: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

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

201*年,全市交警部门按照市局及总队的工作部署,以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为主线,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做文章,紧扣“强素质、正风纪、树形像、创满意”主题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狠抓“三个专项治理”和争先创优工作,交警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社会形像不断提升,荣获“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称号。201*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93起,死亡87人,伤1113人,直接财产损失96.61万元,事故四项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9.65%、7.45%、14.45%、11.2%。全年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截至11月30日,全市机动车达492292台,驾驶员达481478人。

一、以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为切入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创模”工作为抓手,夯实基础,创新理念,突出特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大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1、硬件设施焕然一新。今年以来,新增信号灯控路口6个、车行灯40组、行人灯38组,新设交通标志1117块,施划道路标线3.74万平方米。同时,配合各类专项行动,本着“向基层倾斜、为实战服务”的原则,新购2台拖吊一体的新型清障车、21台酒精检测仪、2台道路清障车、440台移动警务通、个人防洪装备700套,更新配备执勤车20台,不断加大警务保障投入力度。

2、宣传方式推陈出新。借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紧扣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方向,打造“亮化工程”、“教育基地”、“媒体宣传”三大宣传阵地。建成宣传牌213块、大型公益广告403块、巨型户外公益广告4幅,电子宣传屏15块,融合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和人文景观。建立5个集电教室、宣传走廊、事故模拟展台一体的大型专业警示教育基地,定期组织重点驾驶员、中小学生进行参观。联合各界开展“保护生命、平安出行”10大主题宣传活动,出版《文明出行》一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志愿星期六”文明劝导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

3、交通秩序耳目一新。一是力克“两难”。在原有交通管理措施上,今年城区部分道路实行重、中型货车限时通行,芦淞市场群道路进行单向交通组织。重新规划火车站周边客运车辆停放,建议对长株潭汽车站实行整体搬迁。积极倡导“公交优先”,新增公交专用道1条、港湾式停靠站45个。参与部门联动打击摩托车、叭叭车等非法营运活动,全力破解中心城区“行车难”、通行效率低下的问题,确保中心城区道路有序和畅通。在30多条主次支路上施划占道临时停车泊位572个,扩大停车供给,缓解“停车难”。二是力保道路“安全”。对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机动车涉牌涉证、超速、超载等各类交通顽症及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格管控。各类专项行动期间,查处涉牌涉证违法行为42127起、酒后驾驶违法行为1000起、行政拘留28人,取得了涉牌涉证整治全省排名第一、酒驾整治和冬季大会战全省排名第二等多项好成绩。今年累计完成警保卫157批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647333起、暂扣驾驶证522本,现场教育284772人次,行政拘留123人,有力震慑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了路面秩序状况良好。

二、以树立交警队伍优良形象为着眼点不断强化队伍管理紧紧把握201*年“队伍建设年”这一主线,创新队伍管理举措,探索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工作作风明显好转,队伍整体形象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

1、坚持素质强警,推行常态化教育。一是抓好两项教育。严格落实每周二政治学习制度,旗帜鲜明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分6批组织全体民警观看警示教育片《触规的代价》和《苦果》,组织副科实职以上领导干部108人到株洲市反腐倡廉桥头堡参观。二是培养三大作风。开展“三个专项治理”以及“五个严禁”、“六个严禁”等多项教育活动,倡导和培养民警树立令行禁止、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三大作风。三是强化四种技能。开发应用了集《指南》学习、教育、练习、考试、竞赛于一体的网上考试考核系统,着力提高民警警务实战、计算机操作、交通秩序疏导、简易事故处理四种技能。今年7月,在全省交警系统“大学习、大训练、大比武”竞赛中,取得射击单项第一、牌证识别单项第二、综合排名靠前的好成绩。

2、坚持从优待警,注重人性化服务。一是稳人心。努力提高民警职级待遇,基本建立了每两年解决一批民警职级待遇的长效机制。今年56名民警分别按照奖励、工龄、技术职称、事故岗位等条件晋升正、副主任科员。二是暖人心。坚持“五个一”、“六必访”,及时解决民警后顾之忧。组织上门慰问重病民警、职工、特困民警和特困劳模44人,慰问军烈遗属、残疾民警职工75人,上门吊唁去世的民警或家属19人。三是聚人心。建立警营文化阵地和民警之家,先后组织“七一”登山比赛、摄影比赛等文体活动8次,开展健康讲座2场,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警营文化生活,引导广大民警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坚持机制束警,推进规范化管理。一是健全分析研判机制。建立健全队伍建设月报、重大事项报告、支队领导接待民警日、队伍建设例会等制度,定期分析研判队伍形势和民警思想状况。今年累计召开队伍建设例会10次,队伍形势研判会议3次,谈心谈话508人次。二是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关口前移,在驾驶员考试、机动车登记、事故调处等关键环节安装77套高清监控设备,全方位跟踪监督。加大警务督察力度,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明查暗访156次,现场督察单位68个,下发督察通报25期、公安督察通知书31份、督察要件6件。科目三考场成立至今,共有4万余人参加考试,没有发生一起考场违纪案件。三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交警部门综合考评、精细化管理考核、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等评价机制。建立支队、大队(科室)、中队三级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综合考评对各单位各项工作的评价激励和导向作用。精细化管理真抓实考,奖惩兑现,单位得分排名前30%的民警优先提拔任用,年度公务员优秀岗只能从前30%的民警中产生。今年7月,据此考核结果提拔任用干部51名。

4、坚持铁腕治警,保持高压化态势。一是抓苗头。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对有轻微违纪违规尚不够纪律处分的民警,实行待岗学习和劳动。已先后有9名民警受到待岗处理,通过打好教育、培训、劳动、考核的“组合拳”,待岗人员思想不端、工作不实、作风不硬等问题有了明显转变。二是抓整治。先后开展民警参与经营娱乐休闲场所专项行动、警车和涉案车辆清理整治、集中整治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专项行动等专项整治活动。3名民警亲属在规定期限内主动退出了休闲娱乐场所的经营,城区7个大队14间询问室、讯问室按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对9名违反公务用车使用规定的正、副科职干部进行了戒勉谈话,对4名违规使用警车的副科职干部给予暂扣所用车辆、停止执行职务、待岗学习一个月的处理。三是抓查处。认真查纠执勤执法活动中出现的侵民、扰民、伤民等问题,严肃查处贪赃枉法、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案件。今年以来,支队纪检监察部门共立案调查违纪案件8起,给予纪律处分11人,报请市公安局辞退2人。

5、坚持形象塑警,引导社会化宣传。一是鼓舞士气。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及时发现、培养典型。先后推荐醴陵大队车管所、荷塘大队一中队教导员曾轶明参加全省“人民满意交警基层所队”、“人民满意交通民警”双十评选活动,评选8名示范标兵和8个示范岗,开展“十佳交通民警”评选活动,推出株洲市劳动模范袁宣日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导向引领和辐射作用。二是弘扬正气。在株洲日报、电视台上开设“践诺爱民”、《我身边的交警》、《警风纪实》、《老樊策交通》等节目,全方位、多渠道地广泛开展公安交管工作和交警队伍宣传。今年以来,共被市以上新闻媒体采稿924篇,其中中央级30篇、省级43篇、市级851篇;部局采稿3篇,省厅采用简报1篇、信息调研36篇,省总队采用信息调研645篇、简报13篇,市局采用信息49篇,简报1篇。集中反映了我市交警队伍的好人好事和公安交管工作动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化解怨气。成立了专门的网评员队伍,建立了网络舆情专用工作QQ群,通过“四个一”(一套领导班子、一个工作制度、一个处理流程、一个工作群)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妥善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处置网络舆情1038条,回复市长热线896条、市长信箱来信145封,维护了交警队伍形象和声誉。

三、以提升民警自身法制素养为着力点推进执法规范建设始终以增强依法履责能力为主线,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完善执法保障制度,加强执法管理,建治结合,全面提升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1、在完善机制上求提升。从整章建制入手,制定支队《执法安全工作规定》,修改完善了支队执法质量状况考评标准,出台《交通协管员管理办法》,征订、下发《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和《公安机关执法细则释义》并组织培训讲座,按照《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程序和自由裁量。实行交通事故复核会制度、执法工作月讲评制度,抓执法质量月检查、季考评工作,开展执法整治活动1次,示范案卷考评1次,季度检查3次,执法指导21次,纠正整改执法质量问题246个。

2、在岗位练兵上下功夫。建立“支队统筹安排监督考核、业务科室指导培训、基层大队自行练兵”三个层次的练兵制度,形成分岗培训、情景训练、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针对交通指挥调度、交通事故处理、专职法制员等重点岗位及交通安保、警卫开道等重点技能知识,组织开展网络执法、非现场执法、科技应用、法律文书制作、事故处理等岗位练兵8批20余次,上级调训3批40人次,组织信息化培训14批1580人次,真正将练兵融入实战,做到“苦练真考,以考促练”,进一步提高民警业务技能、法律素质。

3、在科技手段上找突破。按正规化要求改造基层办案场所,强力推行交警队信息平台综合应用考核,信息化工作全省排名第一。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制定下发有关办法和方案3份,举办系统管理和公文处理培训2期,开展工作座谈交流1次,梳理上报并解决各类问题24条。10月20日开始,所有文件及资料实现网上流转。自201*年1月1日起,所有刑事和行政拘留案件一律网上流转,限时录入、及时审批,全程监督管控。201*年5月支队一线民警和机关中层负责人共配备移动警务400台,移动警务执法占整个执法量的80%。信息化管理提升规范执法水平。支队先后举行了5次大规模的网络执法工作指导和培训,现场指导、示范180人次。今年1月1日起,网上办理刑事案件43起,刑事拘留20人,提请逮捕19人,取保22人,移诉33人,网络执法运行平稳。

四、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服务点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支队坚持“路口就是窗口、民警就是形象、安全就是责任、平安就是政绩”的理念,秉承服务原则,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1、延伸交管服务触角。实行交通事故处理快处快赔以来,15家保险公司在“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处置的赔付案达9517起。全市15块交通信息诱导屏,实时发布道路路况信息和出行提示服务,实现可视化交通分流。相继在全市9家汽车4S专卖店开展车管业务代办。车管所“一窗式”服务模式和全省首家车、驾管业务代办服务广受好评。醴陵车管所获评“全国优秀县级车辆管理所”称号。五县(市)全部开通除进口机动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中型以上载客汽车以外的其他机动车登记业务、所有准驾车型的补换证和年审业务。株洲考场启用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电子路考仪考场,攸县分考场正式投入使用,车驾管服务范围不断延伸。

2、扩大交管服务内涵。“让服务走进群众,让宣传贴近群众”。业务大厅的触摸式查询机,方便群众自主查询。启用田心社区、汽车城、嵩山路、株百交管站4家交管服务站,提供4大类20项交管服务。一年来累计办理交管业务20424笔,代收金额达714万元。全市各级财政投入68.39万元,完成“村村通”安保工程344.9公里,醴陵大队交通安全宣传“萤火虫”经验得以全省推广;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全市9个县(市)区达到创建标准,其中攸县获评201*年度部级平安畅通县区,株洲县、茶陵达到省级一等标准。完善市区155所大中小学校、204所幼儿园周边的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在4所学校门前设置行人自助式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建立护学岗28个。排查、治理完成公路危险路段26处。

3、提高交管服务质量。组织民警开展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出台各类便民利民服务举措228条。实现省内异地罚款本地缴纳。积极开展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并充实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通过特殊号牌有偿发放等手段筹措事故救助金140.08万元,对3起死人事故共计支付救助金11万元。排查清理、妥善处理信访积案,今年共办结信访案件23起,办结率达100%,办理建议提案46起,全年无行政复议申请和行政诉讼案。自主研发警务调查回访系统,对办理交通违法处理、机动车上户、车辆检测以及驾驶证业务的群众进行电话回访。拨打有效回访电话2400个,了解队伍建设和交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谐警民关系,实现民意引导考评、民意督导警风和民意主导警务三大目的。

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带领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三个服务”(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坚持“四个理念”(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突出“四个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纵深推进城市交通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谋求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发展新思路,为株洲“转方式、促两型”发展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3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