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霸州市关于对接京津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0415)

霸州市关于对接京津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0415)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0:36:40 | 移动端:霸州市关于对接京津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0415)

霸州市关于对接京津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0415)

霸州市关于对接京津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

中共霸州市委霸州市人民政府(201*年4月16日)

近年来,我们围绕“整合优势、融入京津、顺势而为、跨越晋位”的发展方略,以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战略转型为主线,实施与京津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对接,加速了京津同城一体化发展步伐。

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1、发展规划对接力争紧密贯通

密切关注京津发展态势,从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有效利用等规划层面主动实施对接,努力形成与京津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城镇体系、产业体系,打造与京津规划紧密衔接的同城规划格局。构筑以市区为中心,胜芳镇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点”,106国道、112国道、廊大公路、保津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为“轴”,乡村公路为“网”的“核-点-轴-网”空间布局结构。目前,面向京津的全市规划及新版城市规划修订已通过省政府批准,胜芳镇的规划也得到了省建设厅和廊坊市政府的批准。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市区园林绿地系统、市政排水等10项规划已完成。

2、基础设施对接推进同城一体

实施交通对接。积极支持大广高速、津保高铁建设,完成112国道霸州段大修工程,在引进北京943路公交车的基础上,全力争取北京南城地铁线南延至霸州。积极与天津协商,努力引进天津公交车到胜芳设站,同时加快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并网对接。强化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3.5亿元完成一批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建成3座污水处理厂和3座垃圾处理场,另有3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以大拆迁促大建设,累计完成拆迁39.88万平方米,三大片区拆迁和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启动。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提高,使我市与京津之间的差距日渐缩小,为融入京津战略的有效实施铺平了道路。

3、优势产业对接实现配套互补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配套项目,实现高端产业配套协作和优势产业协调互补。目前,共引进京津两地千万元以上项目71个,总投资达到337亿元。受京津辐射,投资10.8亿元的中国电力科学实验生产基地、投资15亿元的清华科技园霸州基地、投资11亿元的天津朝日集团产业基地等京津大项目相继落户霸州。面向京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总投资60亿元的吉利集团霸州产业基地项目和总投资76.3亿元的1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均正式启动。通过与京津多层次产业交流,4月13日,总投资185亿元的30个亿元以上项目在清华科技产业园集体开工,产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4、文化旅游对接承揽高端消费

瞄准京津巨大消费市场,加快发展文化特色旅游。今年,我们将在201*年第一届、201*年第二届霸州文化艺术节的基础上,隆重举办霸州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和建市二十周年庆典活动。按照“创国家级品牌,造国际性影响”的宗旨,其规模、内容、品牌、影响都将超过前两届。在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李少春纪念馆、益津书院、胜芳古镇和胜芳博物馆的基础上,本届艺术节将推出F3国际赛车场开赛,荣高棠纪念馆开馆,戏曲文化大观园、牛河历史文化公园和霸州生态公园开园,胜芳大悲寺开光,十家温泉酒店开业,广电中心、体育中心、清真寺全面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进一步丰富“霸州一日游”产品,活跃京津冀旅游“一卡通”涉及的霸州七个景点,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百万人次,逐步把霸州打造成京津冀都市圈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主题文化城市。

5、人才技术对接确保资源共享

全面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协议引进各类优秀人才201*余名。对进入我市工作的优秀人才,由市政府发放人才卡,享受优厚待遇。通过高层次对接,建立了前钢集团的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梅花集团、三利实业的廊坊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培育了长安塑胶、科达机电、邦壮电子等企业研发中心。201*年,专利申请量达180件,授权63项,居廊坊第一。邦壮电子材料研发中心的BGA焊锡

球技术,填补了我国此领域的空白,该公司已成为全国能够生产CSP焊锡球的唯一厂家,科技含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存在不足及建议

虽然我市在对接京津,加快融入步伐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配套项目上还缺乏深度和广度;在抢占京津消费市场上还缺乏有效的宣传和硬件的提升;在吸引京津科技、教育和人才的优势资源上还缺乏有效对接和紧密性合作;在建立对接京津的长效互动沟通机制上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增大政策扶持力度。鉴于廊坊市在构建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中的特殊位置,希望省委、省政府在其引进京津资金和项目上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土地、财政、交通、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加灵活适用的支持政策。

2、设立对接权威机构。建议省级主管部门牵头,设立对接京津的专门工作机构,与京津相关部门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开展相互交流,统一协调解决与京津对接合作中的规划、交通、通讯、轻轨入冀等一系列同城效应问题。

扩展阅读:关于廊坊市对接京津工作的调查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关于廊坊市对接京津工作的调查

201*-05-1409:52:18

阔步迈向“同城时代”

关于廊坊市对接京津工作的调查

中共廊坊市委研究室

廊坊最大的优势就是毗邻京津,对接京津是廊坊历久弥新的一个老题目。依托独特的区位,廊坊创造性地提出同城一体、竞融发展的概念,同城是廊坊对接京津最显著的特点。近年来,廊坊始终把对接京津作为长期坚持的发展基点和战略选择,在做好利用京津这篇大文章中认识不断深化,合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形成了围绕京津、借势京津、融入京津的发展态势,正在阔步走向京津廊同城新时代。一、谋求思路同频,不断深化对接理念

从上世纪80年代“服务京津、靠城吃城”的城郊型发展战略,到90年代“借助京津、扩大开放”,再到21世纪以来“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的思路,廊坊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断提升,与京津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经济关联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接京津格局。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环两极”发展战略,务实推进与京津的全面合作,明确要求廊坊等环京津一线地区要主动对接、主动合作,强化和释放了廊坊的区位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廊坊对接京津实现新跨越。通过深入审视市情,廊坊确定了对接京津“变近为通、变通为同、同中求特、特中求好”的基本方略,强化同城理念,做好深耕文章。

强化同城理念。通过全面对接,廊坊找准在京津廊这个“大城”中的定位,既高度融入,又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既借势京津,又要被京津需要,使廊坊成为京津两市区域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处于低水平、低层次、附庸的位置。一方面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京津,在项目、产业、城市、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京津一同规划、一同布局、一同建设,形成“同城一体”的局面。另一方面发挥廊坊有别于京津的相对优势和相对潜力,努力实现错位竞争、竞融发展,把廊坊打造成为京津的功能城市,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做好深耕文章。在继承以往对接京津经验的基础上,廊坊深刻认识到,要真正搞好对接,必须反应敏感、深耕细作,只争朝夕抓对接。对于京津有关政策和信息迅速反应、及时应对。深入了解掌握京津发展大的规划和方向,加强对京津信息的搜索,深化对发展机遇的研究,谋划出台对接措施。在对接中提倡深耕细作,一方面深挖既有人脉关系,充分利用人脉资源,有针对性地重点出击。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以周到满意的服务,推动合作取得更大效果。另一方面积极与在京中央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对接,与京津的大企业、大财团、企业总部、商务机构建立联系,推动形成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廊坊在对接京津的实践中,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界线,实现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城市功能、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与京津实施紧密性、互补性、高流动性合作,同城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二、深化规划同筹,全力夯实对接基础

科学制定对接京津规划,是决定对接工作成效的关键。廊坊在对京津和自身情况进行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围绕“京津需要什么、我们对接什么”,所有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乡发展等都瞄准为大北京、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服务的定位去规划,加大与京津的规划对接。

当期,我们紧紧抓住并利用北京启动“城南行动计划”和通州新城建设的机遇,以京津为坐标,与京津规划部门就基础设施、路网结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进行全面对接,研究编制了京津廊发展合作规划衔接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现状图和规划图。全面加强与京津两市“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力争两市规划中更多体现京津廊合作意向。201*年5月18日,在京津冀城乡规划对接恳谈会上,京津冀三方规划部门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随后,廊坊市与北京市规划委又签署了《城乡规划合作交流机制框架协议》,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原则及对接机制、执行协调部门,重点在建立长效交流与合作机制、城乡基础资料交流平台、定期进行城乡规划建设成果交流、城乡规划编制部门合作机制、加强规划设计技术支持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实现区域规划“一张图”。

远期,我们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和资质高、经验广、成就大的规划策划机构,深化、细化对接京津整体规划。强调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近期目标、重点,又超前谋划、超前设计,少走弯路、少付代价,保证几十年不

落伍。在制定各个方面的规划中坚持高层次、高品位、突出特色、立意长远,把打造精品、做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规划作为发展目标。先后委托德国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北京王志刚工作室对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定位。邀请吴良镛院士等京津著名专家和设计团队建立智囊库,组织开展廊坊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目前,世界顶级设计公司HOK按照智能生态城市要求,正在对廊坊城市规划进行提升修编,部分项目已谋划成熟先期启动。委托北京规划院开展廊坊区域交通及西部产业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强调规划刚性,坚决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凡较大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都必须经过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严格程序,一环扣一环,确保规划科学性。规划一经确定,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干预,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确保将规划落到实地,将梦想变为现实。三、推动产业同兴,借势京津竞融发展

全方位对接京津,产业对接是重中之重。廊坊一改过去主要瞄准京津的菜篮子、米袋子,把农副产品“送进城”,把一些大企业配件加工“引下乡”,靠为京津产业提供低端配套服务的低层对接模式,积极实施“错位、抢位、聚焦”基本策略,着力构建以电子信息和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为“塔尖”,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为"塔身",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塔基”的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与京津各具所长、优势互补、竞融合作。

强化与京津产业对接、竞融合作,需要高平台承载。我们坚持将打造高水平、大品牌、有特色的产业园区,作为对接京津和与国际接轨的前沿端口,集中优势资源做暖园区“小环境”,力争在与京津的产业对接中赢取主动。在集中精力推进原有省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生活设施建设的同时,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全新模式,又先后建起了固安、永清、大厂潮白河工业区,以及龙河高新区、香河现代产业园等一批省级园区、产业聚集区,使园区经济成为廊坊集约发展并最具实力和活力的增长极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和产业聚集区达到了17个,面积和数量双双全省领先,廊坊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各类园区以1%的土地,承载了全市85%以上的重点项目和90%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项目,贡献了一半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真正成为了对接京津产业的“桥头堡”和“强支撑”。

强化与京津产业对接、竞融合作,需要大项目支撑。我们按照“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产业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京津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契机,瞄准京津重大产业转移项目,相继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首钢特殊钢有限公司搬迁、总投资30亿元的北京金隅集团新型建材和休闲旅游、总投资60亿元的吉利集团霸州产业基地、总投资98亿元的润泽国际信息港等大项目。在此基础上,狠抓上下游配套和产业链整理延伸,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永定信息产业基地、环京津休闲商务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京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大企业的聚集,既提升了整体

产业层次、形成了鲜明产业特色,也给廊坊带来了巨大实惠。仅华为就已累计在廊坊纳税10亿元,富士康带动了近3万人就业,润泽国际信息港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并拉动地方信息产业新增产值60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四、构架交通同网,实现三地无缝连接

廊坊的区位优势仅相对于京津而言,只有与之通,近才有意义。为此,廊坊充分抓住京津重大基础设施加速向外扩张的有利时机,对接交通“主动脉”,畅通域内“微循环”,真正实现与京津变“近”为“通”、变“堵”为“畅”,切实使独有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长远的发展优势。打通“主动脉”。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全力推进京山铁路客运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北京L2轻轨线延伸至廊坊主城区和地铁M6线延伸至燕郊,支持京沪、京唐、津保高速铁路建设,并全力抓好各条高速铁路在市域内设站工作,努力改善廊坊“过路交通”的被动局面。加强高速公路建设。优先把连接廊坊和京津的三条高速公路体系尽快做全做畅,全力推进京台、京津高速建设,积极支持京津塘高速扩容;在原有与天津对接“五横一纵”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了京秦、唐廊、津石3条高速公路作为对接天津的主通道;加快密涿高速廊坊至北三县段建设,使廊坊境内的高速公路达到9条。目前,廊坊与京津连接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15.8公里,与京津连接的县级以上公路达到27条,“进京下卫”的快速通道更加顺畅。畅通“微循环”。按照“开辟新线、加密网线”的原则,抓好市域交通体系建设,实施重要次级公路通道通顺工程,打通域内“断头路”,

提升与京津连接道路等级,努力打造京津廊无障碍交通圈。仅201*年,就实施了光明东道东延通京、津霸公路冀津界至左各庄段工程、唐通(北京通州)线等大型交通改造提升项目22个,总里程195公里,完成投资5.7亿元;以毗邻京津的镇村为重点,投资2.71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46公里。本着舒展空间、舒缓功能,科学规划城市路网,使之更加通畅便捷,打造了“不是京津,优于京津”的市内交通环境。廊坊向东加强与天津及滨海新区联系、向西全面对接北京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

提升“运输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惜一切代价,相继将930、938、943等多条北京公交客运专线引入市区和三河、大厂、香河、固安、霸州等县(市、区),使廊坊群众享受到与北京市民同等的城市交通资源,进一步拉近了京廊的时空距离。此外,廊坊每天往返于京津两地的公交客运班车达200余次,年运输量达到百万人次,密切了与京津的联系,方便了三地的互通往来。五、打造城乡同体,构筑发展支撑平台

廊坊被京津环抱,具有其他地区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廊坊在与京津的地域对接上,抓好规划,做大主体,做强节点,拓宽环带,全力推进市县乡村同京津的整体深层对接。

强化主城区支撑力。抓好市区同京津对接是廊坊对接京津工作的战略主体。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市区对接京津的重点放在环境的对接上。一方面,把“三年大变样”作为追赶补课京津等发达城市的重要过程,大兴拆迁改造,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建筑品牌,增强城市

的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截至目前,廊坊主城区已累计拆除16.7%的既有建筑面积。城市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廊坊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等十几项荣誉称号。在去年中宣部组织的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水平暗访测评中,廊坊名列第三。城市面貌的改善和综合实力的提升给廊坊市区带来了巨大的窗口效应。随着与京津时间距离的缩短和一些京津项目的引进,地缘优势造就的京津廊同城格局初步形成,而且趋势更加明朗化。从目前廊坊的房地产发展情况来看,市区的楼房京津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10%~20%。而且,排名国内前15位的中国建筑、万科等顶级开发企业云集我市主城区,这必将推动市区与京津对接迈上一个大台阶。另一方面,打造不是京津胜似京津的发展软环境。由过去单纯地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跟踪项目服务等逐步扩大到改善教育、医疗、消费、执法、司法等社会环境,使外来企业和人员在廊坊感受到京津同样的待遇,享受在京津没有的优惠政策和服务,让廊坊真正成为京津人士兴业安居的向往城市。特别是京津冀旅游“一卡通”的发行,加速了廊坊与京津同城一体进程。市民和游客持价值130元的卡,可任意游览包括我市13个景点在内的京津冀加盟的76个景区,还可享受预定全国约6000家酒店、国内国际机票2~7折优惠及各类商家的消费优惠。去年共发行京津冀“一卡通”2万余张,吸引京津游客20万人次。

提升环京津城镇群带动力。临京津城镇的快速发展给廊坊对接京津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拿燕郊来说,一个没有特殊资源禀赋的平原

小镇,能够发展成为一个人口规模达到40万,经济总量达到近200亿元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既得益于燕郊人“打京津牌、走开放路、吃天下饭”的进取精神,更得益于紧邻北京的区位优势,瞄准主打产业做足京津市场文章。对接京津要充分发挥环京津城镇带动作用,扩大辐射,形成规模,推进对接向深层次迈进。廊坊抓住对接京津的新机遇,编制和实施了环京津城镇群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北部以燕郊新城为中心的环北京城镇群和南部以霸州为中心的环天津城镇群,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城镇空间布局。加强中心城市组团规划管理,加快永清、固安按区管理和与主城区一体化进程,推进“小三点”(主城区、开发区、万庄新区)组团格局和“大三点”(廊坊市区、固安、永清)发展格局。加快城乡规划编制,构建城市、乡镇、村庄“三位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了城镇规划的全覆盖。

挖掘农村深层对接潜力。在做足工业、服务业竞融京津的同时,廊坊同样重视农业在对接京津中的作用和潜力。廊坊的新农村正在成为对接京津的一大亮点。特别是胡总书记今年元旦到我市农村调研时强调,要建设符合百姓需求、符合当地风俗、符合群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北农村要面向京津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农业。这为廊坊农村对接京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几年,一些地方在对接京津中尝到了甜头。例如,永清县围绕北京市场重点做好三大文章:一是传统农业产业化建好北京的“菜篮子”。瞄准京津及周边市场,大力发展产业农业,建设高质量的粮、油、蛋、菜供应基地,在服务京津中承接辐射、获得收益。二是传统农村庄园化打开京津的“钱夹

子”。通过吸引京津等地的资金开发新民居项目,置换出土地发展庄园经济,达到“借鸡下蛋”的目的。三是传统农民现代化建设京津的“花园子”。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农业采摘和农家院旅游,吸引京津及周边地区的消费者前来消费观光。实践证明,在对接京津中,农业、农村也大有作为。

六、推进文化同台,密切文化融合往来

文化是廊坊对接京津的重要抓手。廊坊立足开发利用京津巨大的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加强同京津文化交流,促进京津廊文化资源互补互足、相得益彰。

面向京津市场做大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项目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要看能否打开消费市场。就北京而言,北京常住人口就有1633万,每年新增30万,并且还有超过500万的流动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廊坊的文化产业项目从谋划之初就明确了市场定位,瞄准了北京的消费实力,特别是以北京高端人群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凭借独特区位优势、优良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开发拓展北京消费市场。香河的“天下第一城”、文安的绿野天川农林创意文化园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万庄文化产业园等都是以打造生态型文化旅游来吸引北京消费者,借以开拓更广阔的京津市场。目前,廊坊已经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库,制作了《廊坊文化产业推介招商项目名录》,并正在加快推进万庄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廊坊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建设,发挥文化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形成一批有廊坊特色、有文化品牌、服务廊坊发展的文化产业。同时,依托东方大学城、廊坊师范学院、北华

航天工业学院、廊坊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形成文化产品“产、学、研”一体发展模式,打造集创意、研发、人才培训、衍生产品生产流通等功能齐全的文化产品集聚中心。

深入京津两地开展文化交流。通过组织学习考察、专业队伍培训、京津冀文艺界人士论坛、文艺高校专家联谊会、组织书画展、赴京津演出等系列活动,加强交流,宣传廊坊,开阔视野,提升实力。去年,我市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功举办廊坊书画晋京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国《书法》杂志、《书法导报》等众多媒体对此做了重点报道,为外界进一步了解廊坊文化、加强业界交流拉开了帷幕。组织剧团到京津演出。同北京文化部门达成协议,由我市河北梆子剧团、市评剧团常年参与北京“星火工程”与“周末剧场”演出活动。截至目前,两团在北京市演出共43场,其中河北梆子剧团参演30场,评剧团参演13场,受到了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霸州市关于对接京津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0415)》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霸州市关于对接京津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0415):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霸州市关于对接京津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0415)》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3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