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杏花村里春意浓的作文 本文简介:
杏花村里春意浓漫步在杏花村里,百年杏树与古朴典雅的房屋交相呼应,杏花跟随着春天的脚步,缓缓走来!3月18日,恰逢第二届杏花村文化旅游节,《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联合共青团池州市贵池区委员会,邀请来自池州地区的23名学生记者来到了杏花村,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开展了一段诗茶文化之旅。第一站——古佛堂坐上
关于杏花村里春意浓的作文 本文内容:
杏花村里春意浓
漫步在杏花村里,百年杏树与古朴典雅的房屋交相呼应,杏花跟随着春天的脚步,缓缓走来!3月18日,恰逢第二届杏花村文化旅游节,《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联合共青团池州市贵池区委员会,邀请来自池州地区的23名学生记者来到了杏花村,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开展了一段诗茶文化之旅。
第一站——古佛堂
坐上载满欢乐的“绿皮火车”,旅程就开始了!讲解员姐姐带着大家从茶渡口出发,路上还介绍了茶马古道的故事,很快,就来到了第一站——“古佛堂”。过了茶树桥,接着进入写着“茶佛一味”古庙,这是一个用黄土制作而成的寺庙。院里有一个水缸,讲解员姐姐说,这个水缸是用来聚银聚宝的,也可以用来收集雨水从而防止火灾的发生。“我们的老祖先真有智慧呀!”杏花村小学的叶子隽不禁感叹。
第二站——唐茶村落
离开了第一站,大家紧接着来到下一站“唐茶村落”。“下了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茶山了!小山坡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茶叶的种类真是多种多样啊!”实验小学的胡迅感叹道。
来到唐茶村落,一座座民俗的石木屋,极具皖南民居和晚唐风格,一株株杏树做陪衬,平添了几分诗意。往下望去,绿油油的茶叶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清爽美与艺术美,仿佛能在空中闻到茶叶的清香。
第三站——牧之楼
“这里尽是红砖绿瓦,断壁长廊,走进去,里边有关于杜牧的故事和一些历史文化,以及《清明》这首诗的趣闻,我们认真地听导游的讲解,走进了杜牧的故事与历史。”杏花村实验学校的倪佳妮介绍道。
杜牧笔下的“牧童遥指”处,“白锡壶腰中出咀,黄铜锁腹内生须”,“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典故就出自这里。这铜锁,还有杜牧喝酒的酒壶,都保存在这里。
第四站——稻草人基地
小火车继续往前行驶,带队老师宣布:“下个地点是稻草人基地,我们去那里做游戏。”大家听了后个个脸上挂满了无比灿烂的笑容。车刚停下,23名学生记者都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迅速冲下了车,向秋千、跷跷板那儿跑去……在这个空旷的绿茵草坪上,大家还玩起了“飞花令”。
杏花村实验学校 周逸昕:在“传承诗文化”的游戏环节,我想到了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两句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并大声地朗诵出来,我的心里无比愉快。
杏花村小学 沈彦辰:游戏越到后面就越难,我的心也紧张起来。我们这一队最后以失败告终。此时,我才想到老师让我们多背唐诗的作用有多大,真想回家背好唐诗再战一回合。
第五站——窥园
正当大家沉醉在美景中,小火车停了下来。一个白色的圆形拱门横在了大家面前。“窥园?”永明小学的胡咏仪很是喜欢这个园子,“相传董仲舒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三年不曾窥园,每日都反问自己:‘你今天窥园了吗?’成语‘目不窥园’也由此而来。”
作为学生记者,大家当然不忘去采访杏花村管委会书记黄叔叔,争着向黄叔叔发起了“问题攻击”。
“黄叔叔,您可以给我们讲一讲杏花节的由来吗?”
“黄叔叔,现如今,杏花村有何新的发展?”
据黄叔叔介绍,池州市正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杏花村因杜牧而名扬天下,因此要打好杜牧这张“名人牌”,需要借助杏花村文化旅游节的影响力为池州的旅游产业添砖加瓦。
关于杏花村里春意浓的作文 本文关键词:作文,杏花,村里,春意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