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治理工作总结000000
巴楚县国土资源局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以来,按照自治区、地区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精神,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在专项行动中始终坚持把要求要高、责任要清、工作要细、效果要好作为工作的原则,把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基础工作稳步推进。现将巴楚县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协调,周密安排部署,为“两整治一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提供保障
为加强“两整治一改革”和廉政风险防范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我局先后3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此项工作,及时成立和调整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股负责人为成员的“两整治一改革”和廉政风险防范领导小组。制订并下发了《巴楚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巴楚县国土资源分局党组关于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巴楚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方案》,对“两整治一改革”和廉政风险排查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做了明确的安排部署,对专项治理工作层层分解任务,并将分解后的任务落实到了各相关股室及各乡镇国土所,确保活动赶得上进度、掐的准时间、抓得出成效。
二、抓好宣传动员,掌握精神实质,为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奠定基础
结合“创先争优”等专项工作,组织召开动员大会,认真传达学习中纪委等四部委院和厅、地区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学习地区局通知和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分析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形势,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开展专项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思想统一到“两整治一改革”的要求上来,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并将“两整治一改革”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切实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明确工作方向,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召开全系统“两整治一改革”工作会及廉政学习会8次,对开展“两整治一改革”和廉政风险防范专项行动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政纪律条规,印发《党风廉政手册》,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党纪国法红线、廉洁从政防线和道德操守底线。
三、深入排查风险,抓好自查自纠,为切实开展整改工作提供依据
1、认真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巴楚县国土资源局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二是确定各股室工作职能,认真梳理涉及行政审批和权力运行等重点工作,绘制工作流程图,明确工作运行程序,明确每个工作岗位和环节的具体职责,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
工作重心和具体工作任务。三是各股室深入开展排查,填写了《巴楚县国土资源系统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一览表》23份。四是局廉政风险点防范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各股室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认真进行审定,根据廉政风险发生的岗位、环节及其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有效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通过深入排查,我局共排查出77个廉政风险点,确定A级风险点45个,B级风级点10个,C级风险点18个,并建立418个防范措施。
2、认真开展好自查自纠。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向各部门、乡镇、服务对象发放了《征求意见表》110份,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党员干部谈心活动并制定了《廉政谈话制度》。组织机关干部进行谈心活动,做到“三必谈”,即党政领导之间必谈,领导与分管股室负责人之间必谈,股室负责人与科室干部之间必谈,确保谈心活动的覆盖面。通过谈心活动达到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互相提醒、找准问题。
3、结合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在查找廉政风险点的同时,结合民主评议工作,广泛征求纪检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到意见建议涉及到土地法律法规宣传、审批办事效率、便民措施等7条,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和方案,并形成整改报告,通过电台播音将承诺的整改措施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为杜绝腐败问题夯实基础
认真修订和完善了《巴楚县国土资源局工作管理制度》和《巴楚县国土资源局党建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与全局干部职工签订《巴楚县国土资源系统岗位人员廉洁从政承诺书》23份。对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申报、土地出让和变更用途、矿业权审批、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处理、大额经费使用和重要的人事任免等事项,全部实行了民主决策内部会审,集体研究决定,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升了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加大对中层干部的调整力度,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机制。
五、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市场化进程,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保障1、健全和规范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严格落实《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要素市场和综合监管平台,对出让的地块编制出让计划,及时发布出让信息和出让公告,集体决策出让底价,对成交的地块按规定足额征收土地出让价款,没有违规减免和缓交土地出让价款的现象。201*-201*年期间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33宗,总面积1392468平方米,收缴土地出让金2527.9544万元。其中,201*年1月-11月我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38宗,面积199648.29平方米,稳定了土地市场秩序,促进了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收缴土地出让金1846.6276万元,同比增长了18.12%。其中有17宗商业用地、12宗为商住综合用地,7宗住宅用地和2宗工业用地均以挂牌方式出让,严格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操作,38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中凡在7月5日以前出让的土地全部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发布出让公告,在该系统
审核通过后下载合同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201*年全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05.39公顷(1580.96亩),其中新增用地74.98公顷(1124.7亩),占总量的71%;存量用地30.42公顷(456.3亩),占总量的29%。全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以出让方式供地456.3亩,占28.8%;划拨方式供地1235.33亩(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用地),占78%。在供应结构上,住宅用地1335.75亩,占84.5%;工矿仓储用地188.343亩,占12%;商服用地56.79亩,占3.5%。严格监督供地后的宗地使用情况管理,没有擅自改变用途等现象发生,对建设工程验收时超容积率的按相关规定通过集体会审,依法追缴超容积率土地出让金。加大对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工作,及时采集和录入相关信息,实时更新监测监管信息,定期对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做到了“专人、专线、专机”,每月按时上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工作信息。
2、加强矿业权交易市场管理。在建立规范管理体系上狠下功夫,不断完善和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使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有效地促进矿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局根据排查摸底结果,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在此次矿山企业年检工作中,有2家萤石矿在201*年停产。在此次年检中未发现有侵权越界、破坏浪费资源、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并向企业负责人宣传了侵权越界、破坏浪费资源、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将承担刑事责任。
通过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治理工作,大大转变了我局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升了干部队伍廉洁从政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和监督机制,规范了干部队伍廉洁从政行为,逐步建立起
制度健全、监督到位、防范有力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今后,我局将围绕“思想大转变、素质大提高、作风大转变”的目标,进一步认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治理工作,一是进一步搞好宣传教育和廉政风险点“再排查”工作,重点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服务意识、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廉洁自律等问题进行再排查。二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聘请人大、政协、服务对象等人员为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对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股室进行通报并要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监督落实。三是认真开展首问责任制、限进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促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不定期对机关效能建设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在机关进行通报。四是针对制度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完善制度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机会,确保“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巴楚县国土资源局201*年9月10日
扩展阅读:工作指导书-修改-最终000000
目录
教师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1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5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和模式■/7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19学习型班级的构建■/30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41课堂教学课型实例参考■/52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89附录一学校教学管理程序■/129附录二学校教学活动策划实施程序■/134附录三其它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参考■/140参考文献目录及其说明■/11教师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要上好课,课前教师必须备课,学生也要作相应的准备或预习;为了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还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此外,还必须适时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以推动和改进教学工作。若从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教师教的方面分析,上课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备课
上课布置课外作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一、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钻研教材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要弄清楚;
2“透”,是指要透彻地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以及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能够融化在一起。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他们的方法和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还应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有哪些困难,可能产生哪些问题,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和预见,才能使教学工作卓有成效。
3.考虑教法
考虑教法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把已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课堂练习、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等。
上课前,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为上课做一定的准备。它包括:复习有关知识,收集有关素材,阅读制定的参考书,对教材进行预习。特别是预习,对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和更加自觉地掌握知识;它可以使学生提出较多问题,在课堂上有准备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改变过去那种总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状况,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以及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便于因材施教。
二、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般而言,上好一堂课,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这也是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1.目的明确
确定教学目的要注意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
3面发展,要把目的确定得切实可行、具体清楚,能够真正对学生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能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
2.内容正确
一方面是指教师讲授的内容、呈现的材料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不能与科学结论或公理相悖;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讲授、概念的定义、原理的结论是准确、有条理和符合逻辑的。
3.方法恰当
课堂上使用的方法应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组织得好
整个课的进行基本符合课时计划的设计,各个部分进行得有条不紊,一环扣一环,始终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能够机智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5.积极性高
教师和学生都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智力活动,整个课堂活动都能表现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
三、布置课外作业
布置课外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应根据学科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选题要有代表性,难度要适中。
2.作业应与教材内容有密切的逻辑联系,但不应该是教材中的例题或材料的照搬。
3.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并积极进行
4创造性思维。
4.作业应尽量与日常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5.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有差别的布置作业,并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
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是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工作、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下一个章节或单元备课的基础。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5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学习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保证课内师生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上课做好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创设一种有力的课堂情境或气氛。组织教学应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二、检查复习
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复习已经学过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导入新课或加强知识之间联系。检查复习的方式可以是口头
6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或实践的,主要应视教学内容、教学需要以及时间而定。在检查复习时,一般应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作简要地纠正,从而使检查复习真正起到“诊断”、“纠正”或“强化”的作用。
三、学习新教材
这一部分通常是大部分课的主要部分,旨在使学生理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向学生呈现新教材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选用何种方法、手段,主要应视教材的性质、课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而定。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教材时,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组织合理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路并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智力活动状态之中。
四、巩固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初步巩固,并使学生通过初步联系为完成课外作业做好准备。巩固新教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让学生复述刚学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可以让学生做课堂巩固练习;既可以让学生运用实例、教具说明刚学过的概念和原理,也可以由教师做小结展示正确结论。
五、布置课外作业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技能达到熟练。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指定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提出作业要达到的要求,规定作业完成的时间,并对难度较大的作业做必要的提示和示范。对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教师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或抽查,以便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课外作业的检查和了解,往往是教师确定辅导内容、调整教学工作进程的依据。
7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和模式
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合理激趣的教学方法、环环紧扣的教学环节、张驰有序的教学节奏等,是合格课堂所不可缺少的。而课型是课堂教学的形态,即根据教学需要所划分的课的类型。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等。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要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根据教学方法来划分,可分为讲授课、探究课、复习课、讲评课、预习课、练习课、实验课等。
上述分类也有明显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两类课型有相对应之处。如讲授课或探究课多属于新授课,复习课或讲评课多属于巩固课,预习课、练习课或实验课多属于技能课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课。
一、新授课(讲授课或探究课)
在上课的体系中,新授课是一种基本的类型。其结构组成部分通常是:
8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并揭示新课的意义
教授新教材
概括小结本课重点
布置课外作业
在这一类型的课中,大部分时间应用于讲授新教材。根据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不同,新授课可以分为讲授课、探究课等。
1.讲授课
讲授课强调以教师为活动中心,教学方法以系统地讲授为主,学生要全神贯注地听讲、思考和记录。首先,引入主题,然后教师开始讲授新知识,接着进行练习与巩固,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反馈,检查教学效果。其基本模式如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回顾参与讲授新知讲授新课聆听与记录练习与巩固给出巩固性问题或练习练习与回答10使之系统化、概括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课的组成部分一般有:
11
组织教学
说明复习或讲评的要求和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或评价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注意点)
布置课外作业
这类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测验之前或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即复习课;另一种是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或考试测评以后需要对练习效果或考试情况进行相对集中的讲评,即讲评课。这是两种常见的对学生学习的巩固和落实起着明显推动作用的课型。
1.复习课
复习课既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课标中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同时必须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复习课有两种常见模式,一种是首先教师简要说明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接着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然后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给出精选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和规律。其基
12本模式如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说明复习主要内容说明复习重点和难点聆听、思考和记录回顾知识,构建框架协助回顾,引导归纳主动回顾,系统归纳解决典型问题提出典型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总结巩固总结方法,指导应用整理方法,记录结论
复习课通常还有一种模式是:教师简要说明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精选的一些练习,通过典型练习梳理知识网络,总结解题规律与方法。最后再安排相关的练习,再次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复习方式,多用于对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班级,其基本模式如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复习主要内容说明复习重点和难点聆听、思考和记录解决典型问题提出典型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寻找联系,构建框架引出知识,引导归纳主动归纳,建立联系总结巩固总结方法,指导应用整理方法,记录结论
2.讲评课
讲评包括复习中、测试后的讲评课,也包括平常作业练习的讲评。讲评要有针对性,要在对内容和学生系统分析后选择重点讲评。讲评要分析思路
13和归纳方法(分析正确和错误的原因,分析怎样组织正确的思路,总结同类题解题方法),要有必要的强化训练,要在重点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其它解法、题目归类、联系和变型等)。讲评课基本模式如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作业或考试概况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和点评聆听、对照和反思具体情况和原因分析引导思考,协助探究自查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典型错误,交流优秀解法挑选典型题例分析积极思考,主动消化总结与巩固总结经验,练习巩固应用经验,完成练习三、技能课(预习课、练习课、实验课)
这种类型的课主要是使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其结构成分一般为:
组织教学
说明预习、练习或操作等的要求和重点
讲解示范、分析例题或说明有关方法
学生进行预习、练习或操作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注意点)
布置课外作业
14在这种类型的课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进行预习、练习或操作,用于技能的实践。
1.预习课
预习课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和布置的预习题提前自主学习新课。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将要预习的内容和重难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提供相应的预习提纲和指导性意见。预习题的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度、数量要控制好,同时要便于督促和检查预习情况。然后开始自主学习,在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开始交流讨论预习成果,确保相互补充和达成共识。最后,教师可以以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来检查预习的效果。其基本模式如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认定目标提出预习目标和要求明确预习要点和要领自主学习观察、巡视和辅导结合要求,自主学习学习交流组织交流、引导质疑交流成果,解决疑问反馈巩固检测效果并评价完成反馈内容并自查2.练习课
练习课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课型。练习课不是做题课,更不是新课或“作业课”。同时,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其基本模式如下:
15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说明目标提出练习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练习目标自主练习巡视和辅导独立完成练习内容讲评指导根据发现的问题集中指导思考、消化和纠正总结归纳总结要点,归纳方法明确要点,领会方法3.实验课
实验课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化生学科来说,实验课尤其重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或其他手段,进行独立操作,人为地引起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从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过程来发现规律或客观现象。教师首先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教学:(1)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做好实验准备。(2)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共同研讨,揭示现象的本质。(3)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操作安全、规范、简洁和熟练。
教师和实验员应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效果:(1)实验员要提前做好仪器、药品和材料的准备工作,教师上课前应试做,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后,动手进行操作。(3)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实验,教师应先作示范。装置复杂,难度大的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分步完成。(4)实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课本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5)在实验课上,教师和实验员应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评,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
16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6)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做好实验记录,并要求在课后写出实验报告。其基本模式如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说明目标提出练习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练习目标自主练习巡视和辅导独立完成练习内容讲评指导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思考、消化和纠正总结归纳总结要点,归纳方法明确要点,领会方法
四、检查课(测验课或考试课)
检查课一般是在学完一个大单元之后,或是在学期期中、期末进行。其结构组成部分为:
组织教学
宣布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进行口头检查、书面测验或实际操作测验
对检查作出小结、分析评定(往往在下一节课进行)
五、其它特色课(自习课、学科学法指导课、学科综合活动课)
这几类课型也是适合学校教学发展和需要的重要课型。
我校是一所以寄宿制为主体的学校,学生寄宿,自习时间充裕,所以自
17习课占重要分量,而且自习课成为学生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的进步不仅表现在知识的积累,而且还表现在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学科的学法指导课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课型;通过学科综合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的能力,所以学科综合活动课也是一种重要的课型。
1.自习课
自习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学习形式,是学生个体促优补弱、温故知新的有效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的分配。
为了能有安静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和值班教师还要加大管理力度,同时继续补充学生量化细则,把自习课秩序纳入学生量化中,并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力度;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四点:一要保持安静,二要合理安排时间,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知识的时间,三要合理安排内容,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时间复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抓好弱势学科的学习,以达到各科均衡发展,共同提高。其基本模式为: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示自习任务创设良好环境,协助提示任务明确自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和个别辅导学生独立自习教师重点引导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引导思考、消化和纠正总结反馈讲评自习效果听取意见不断改进
182.学科学法指导课
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引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简言之,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指导课。
学法指导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强调学习的科学性、方法性,强调学生积极性和充分能动性的发挥,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智育和德育双重职能。
(1)学法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它通过指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学习教科书的基本技能,而且培养自学教科书以外知识的能力。
(2)学法指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它通过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使学生由厌学、弃学到愿学、会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从学法指导的双重职能上来说,它是教育思想转变的一个标志,也正因为如此,学法指导课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建议每学科每月至少有一次这样的课。其基本模式为:................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情评估,学法点确定评价阶段学情,提出学法点聆听、对照与反思学法原理、程序步骤讲解讲解学法原理程序和步骤聆听与自悟进行学法实践训练设置典型内容,引导学法训练在训练中体验效果评估,要领总结总结要领,补充指导领会和巩固193.学科综合活动课学科综合活动课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学科范围内,以活动为形式,把学科各种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运用探讨并解决学科问题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对于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有重要作用。建议这...类课每学期每学科至少两次以上。..............
学科综合活动课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它的主要特征为从某学科的角度来引发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某一学科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科综合活动课的研究主题一般由教师引导确定,信息技术的运用仅作为辅助手段,整个活动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其实施的基本模式为: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示资源,引出问题关注信息,发现问题操作实践,自我感悟提供器材,指导实践动手实践,亲身感悟探索讨论,深化理解启发思考,引导归纳深入探究,记录成果拓展延伸,巩固成果引导推广、迁移变通系统整理,解决问题
以上是学校常用的课的类型、结构和基本模式的概述。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只是各种课型结构的一般情况,落实到每一节课,应结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学习情况而具体安排。比如,有时候同一类型的课,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课的组成部分也会不同。以传授新知识的课为例,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发现法,在结构上就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课的结构的安排是多种多样的,要灵活运用。如果把课的结构凝固化,就会导致教学上的呆板、形式化,既不利于教师发挥创造性,也会使学生厌烦。
20双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认识
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问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并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的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表现,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本质和规律。
关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和研究,要注意的是:要有多样综合的观点,防止模式化、程序化;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研究学科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是构建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研究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学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
以教师教授为主,系统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模式;设置个人的学习情境,严格控制学习进程的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提供结构化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以行为技能训练为主的示范模仿学习的教学模式等等。
21双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从对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体地位和相互关系重新认识的角度来界定的一种宏观范畴的教学模式,双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对其它教学模式不排斥,而且还有包容的可能,其本身针对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况,具有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
二、教学系统“双主体互动”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策略探究
1.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论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和课程等形成了“人、人与物”之间的特殊结构。作为教学要素中的教师和学生,均是最具有变化性的。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教学系统中的“双主体”,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应当是教授(教师的活动)最优化与学习(学生的活动)最优化的有机统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能动性的过程。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有目的的交往活动,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主体关系。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并且都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觉性、作为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
从文化生态的观点来看,教育过程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在教育、学校、教室这个“文化生态”中,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立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品质。而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合作、双向的,并非有任何倾斜的。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从多方面整体的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主体性素质发展水平,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强调师生互动、民主和谐,充分激活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
22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统一,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主要内容
教学系统“双主体互动”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有三个自变量:教师、学生和课程,三者之间互相存在着主客体关系。教师是教授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即双主体,课程是他们发生教学关系的公共客体。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角色在频繁地互换,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如图所示。
同时,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在个体群体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努力构建互动的模式,如图所示:
学生2学生4学生1学生3教师课程(客体)教授学习互动双向学生(学的主体)23
这样,一是有利于优化课堂情景,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相互讨论、理解、记忆、反馈,容易形成一个整休;三是可以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际的网络,信息量大大增加,信息传递的渠道畅通;四是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切磋琢磨,而且能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培养主体意识;五是克服班级教学不重“区别”的缺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六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策略探讨
遵循民主性原则。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学生观为基础,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和肯定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民主平等的;提倡学生要对教师尊敬有礼,虚心聆听教师的教诲,服从教师的正确指导;提倡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提倡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和谐的育人情景,追求互促共进、教学相长。
突出活动性原则。开展竞赛、讨论、评议、辩论等学生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使活动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机遇和条件,鼓励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和质难问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评价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设法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贯彻公平性原则。教学活动中,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相同的参与机会和发展机会,对存在差异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要从他们的长远发展考虑,给予充分肯定和引导,学会宽容和等待,鼓励优生提前发展,允许差生推后进步,通过合作学习、个别指导等方法,实行因材施教,最终实现整体提高。
实现教学信息化,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师生互动的新的平台。利用网络支持下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平台、语音设备、网络论坛、遥控辅导、消息发送等教学活动丰富信息资源,拓宽教学空间,充分发挥网络技术
24的交流反馈优势,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效益,开辟主体参与的新天地、新途径。
当然,实现教学的“双主体互动”,关键是教师要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较高层次的教学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恰当其分地发挥好自己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的主体发挥提供优良的环境,实现课堂的真正互动。
三、双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
双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师生是主体,互动过程则处于核心位置。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涉及三个重要阶段:
启动阶段互动阶段能动阶段
“启动”主要是指师生双方情感的调动以及进入“教”与“学”的准备,老师创设情境,对学生主体的激发与唤起。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好学习准备,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感受新知。
“互动”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通过交流合作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启动、相互促进,最终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在互动阶段,老师要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探求新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学生要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能动”主要表现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思维认识的充分拓展、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展示。一节课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展示他们学习所得,是能动阶段的主要内容。
在双主体互动教学过程中,其指导思想是四个“以”:以问题为主线,
25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并且通过话题选定以确立目标,问题引动以产生体悟,对话交流来呈现思维,点拨整理而渗透规律。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形态,或者说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形态,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情境,以不同的教学形态呈现。这里主要介绍四种形态类型:
1.导学-自主学习式
该模式试图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通过给出导学提纲和阅读或观察的材料,辅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和相互交流,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该模式的框架图为:
双向互动共同提高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确定自学内容,指导自学方法明确自学要求明确自学任务和方法了解自学中的问题获得反馈开展自学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组织小组、引起讨论、揭示要点交流讨论小组讨论、互动交流、解决问题讲评过程、概括要点评价和总结相互学习、掌握要点给出巩固练习练习和运用完成练习、完善学习
“导学-自主学习式”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的双主体关系,目标指向也不单纯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强调了学生
26自学能力的培养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语文学科为例,该模式可以具体为以下形式:
双向互动共同提高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过程复习启疑、激趣导向导读预习明的、问难知新组织辅导、收集信息自读自主学习、朗读生疑重点辅导、反馈调整研读相观而学、合作辨疑主导启思、完善提高互疑互动学习、明理创新点拨激励、自主发展品读鉴赏提高、自主发展
2.问题-探究学习式
问题-探究学习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通过思考、实验、合作或交流等多种形式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得出结论,最终解决问题。
此类教学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充当资料提供者、激励者、支持者和顾问的角色,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资料设置问题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在精心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点拨、释疑、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逐步分析、质疑,进而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探究,以及参与结论的证明、推导、归纳和概括的过程探究等,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获取新的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此类模式的框架图为:
27
双向互动共同提高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激发兴趣体验情境、问难质疑诱发问题、引导分解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解问题指引点拨、协助探究引导探究主动探究、研究问题组织交流,指导归纳解决问题互动交流、规范结论设置练习、应用巩固巩固深化灵活运用、内化拓展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探究性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缺点是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以理科实验为例,“问题-探究学习式”教学又可以具体为以下形式:
双向互动共同提高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自主感知、发现问题诱发问题、指引点拨探究主动探究、设疑质疑启发思路、严格把关实验科学分析、细致观察即时评价,分析数据评价多向交流、获得结论28
设计训练、延伸提高迁移灵活运用、内化拓展实际上“问题-探究学习式”教学中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现象,它是一条明线问题线;其本质对应的是“引发感觉-促进思维-完成认知”,这是一条暗线思维线;要达到的目标对应的是“产生动机-提高能力-完善人格”,这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发展线。
3.分组-合作学习式
“分组-合作学习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为了完成教师给定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并相互交流,最终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
其主要特点为:针对问题、分组研究;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最后交流、共同分享成果。其中分组要求要兼顾学生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是两人一组,也可以是3~6人一组,一般以平行组比较合适,而且保持成员相对稳定,分工比较明确。其基本模式如下:
双向互动共同提高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诱发问题提出研究问题自主感知、发现问题指导分组、协助分工小组构建分工小组分工,明确目标巡视辅导、关注进展小组合作研究合作研究、观察记录组织汇报、主持交流组间交流展示小组汇报、成果交流29讲评成果、总结补充总结评价补充相互学习、补充完善
“分组-合作学习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改革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4.分层-任务学习式
“分层任务学习式”是以任务为中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对应确立不同程度要求的教学目标,并指导各层学生在完成各自任务中把握基本知识结构,带动知识和技能不同程度发展的一种有效学习和教学的方式。
“分层任务学习式”教学既是任务教学、又是分层教学,它要求“任务”与“分层”相相结合,因此要求做到“有主题、有线路、有交流、有评价”。
“有主题”是指这类教学要有明确和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使课堂教学主题化;
“有线路”是指要以特定的学习任务为中心来设计教学线路,不仅要让使教者有一个清楚思路,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所在,确保分层学习的条理性;
“有交流”是指教学中注重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示和完善的过程,要注重学生思维、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这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有评价”是指要对各层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和成果进行分层评价,特别是要对各层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重要的评价。
“分层任务学习式”教学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实践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30它对于两极分化严重班级的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也是新课程理念如切实落实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等的重要体现。其基本模式如下:双向互动共同提高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呈现整体任务体验情境、主动感知剖析任务、分层定标明确具体任务明确任务、分解任务启发引导、诱思导学完成各自任务思考探讨、理解新知设置问题、分层练习检查巩固任务质疑解惑、完成练习拓展讲解、分层评价总结评价任务总结改进、各自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都需要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合理激趣的教学方法、环环紧扣的教学环节、张驰有序的教学节奏等,这是一节合格课堂所不可缺少的。
岳飞曾经有一句话,叫做“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学也是这样。教学有法,但教又无定法,教学艺术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31学习型班级的构建
一、学习力
学习力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和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动力:目标
学习力毅力:意志
能力:知识+实践
一个人、一个组织是否有很强的学习力,完全取决于这个人、这个组织是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
目标
能学应学学习力能力也许能学意志
32学习力模型
学习力模型揭示了学习力和其三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学习力是其三个要素的交集,只有同时具备了三要素,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力。
二、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学习型组织”是由当代管理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史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穷十年之心力而研究、提炼、总结推出的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方法,这种方法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权威指南,被国际企业界誉为“朝向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
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博士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它包括:
自我超越
心智模型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超越或技巧的精熟。它是以磨练个人
33才能为基础,是对一个人真正心所向的目标,不断重新聚焦、不断自我增强的过程。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并影响人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象或印象。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但自己往往毫无察觉,大多数人自我感觉良好。心智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改善和更新。
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它包含组织目标、组织价值观和组织使命感三个要素。
团队学习是以整个组织为学习单位,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使个人成长速度更快,并使学习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系统思考就是把所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既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看到这些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用系统思考求解实际问题通常有三种方法: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局掌握局部,看动态把握静态。
在此五项修炼中,系统思考是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其他四项修炼都要以系统思考为内核,置身系统的全面、动态、本质的思考下开展修炼。为了突出和强调系统思考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作者就将其著作定名为《第五项修炼》。
三、学习型班级
1.学习型班级的理解
学习型班级是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善于获取、创造、提炼各方面有益知识,并以这些新知识、新见解、新理念为指导,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并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身运转系统,不断修正自己行为、努力实现共同愿景的班级。
34在学习型班级中,团队学习和共享信息学习,将成为基本的学习形式;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内容强调学习认知、学习处事、学习共处、学习生存和发展。而且学习型班级的“学习”内涵已发生质的转变:应试性转变为适应性,模仿性转变为创造性,服从性转变为自主性。
通过构建学习型班级可以提高全体成员的学习素质,逐步形成人人爱学、人人善学的良好班级风尚。
2.学习型班级的管理者
学习型班级的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五项基本要素上的,这一系统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维持、控制、调整和改善等作用。因此,学习型班级是一个崭新的班级系统,一个良好的信息共享系统,一个成熟的人才培养系统,一个运作自如的互动系统。
在学习型班级中,管理人员要有新的作用。学习型班级的管理者有着不少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他们对情况的看法而产生的。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正确的分析,必须与愿景和需要相适应。在学习型班级中,管理者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委与团支部等机构)。他们负责建立学习型班级,能够让其他人具备了解复杂性、构建愿景和改善共同心智模式的能力。
3.学习型班级的特点
学习型班级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1)学习型班级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团体,集体的智慧具有无法估量的力量。
(2)学习型班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是学生适应缤纷复杂的社会的必需品。
(3)学习型班级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是为了知识的重新创造,也是为了自我的重新创造。
35(4)学习型班级采取自主管理的模式,它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检测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组织。
(5)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成长或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
(6)同学们把彼此当作学习伙伴,无论成绩高低,相互都可以自由地交流,彼此相互尊重和信任。
(7)形成一个大家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愿景。(8)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班级理论和方法的核心。4.学习型班级的构建原则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坚持立足本班,实事求是的原则创建学习型班级强调班级学习的氛围和过程,各实验班级应立足学校的现有硬件设施,结合师生整体素质的实际,制订班级的工作目标及计划,实事求是,使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创建学习型班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各实验班级应在坚持已经形成的良好的学习制度、组织形式、组织方法和基本经验的同时,努力按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不断充实新的学习内容,保证取得新的成效。
坚持团队(小组)学习,分层提高的原则创建学习型班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实验班级应着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班级学习系统中的个人学习、团队(小组)学习及整个班级学习等三个层面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使团体智商远大于个人智商之和。
坚持系统思考,全面发展的原则创建学习型班级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不断创新、进步、发展的过程,班主任应该努力学会从系统的角度整体地、动态地、本质地思考各种问题,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各问题。
5.学习型班级的构建过程
学习型班级是一个全新的美好的理念,但在实际构建中受很多因素制约,
36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所以要认真研究其构建过程,包括每一阶段的细节和策略,而且还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认识和观念,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调整,最终才能有明显的收获。
学习型班级的构建要经历这样的几个过程和策略:(1)建立学习型团队(小组)激发自我超越
激发班级成员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鼓励同学们不断地超越自我,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核心目标。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它是学习型班级的精神基础。
激发自我超越的重要策略是改变以往由班委、团支部指挥班级工作的管理模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即若干个团队,以此作为班级工作的若干个基本单位,并将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落实到每个团队中,构建“学生个人团队(小组)班级”学习型班级结构(如图),班委、团支部则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仅仅作为每团队(小组)开展活动的辅助。
班级
团队(小组)团队(小组)
学生个人学生个人学生个人学生个人
同时还要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团队(小组)活动制度》《团队(小组)学习制度》《团队(小组)评价制度》《团队(小组)队长职责》《优秀学习型学生评选办法》《优秀学习型团队(小组)评选办法》等,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机制,把“学习+激励”的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始终。
37(2)组织深度汇谈建立班级共同愿景
深度汇谈是指是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每人全部坦露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设想,真正一起思考。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班级的发展。而一个好的班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个别人头脑里,而必须将它转化为班级全体成员的共识,这就是共同愿景的建立。在学习型班级创建中,共同愿景就是全班的共同目标。通过班主任的引导,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平等与民主的交流与探讨,人人都积极参与,敞开胸怀大胆陈述想法,充分发表意见,各团队(小组)之间进行深度汇谈,实事求是地对班级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班级、各团队(小组)及个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制订班级目标、各团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制订个人目标。为实现既订的目标,各团队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共同奋斗。
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是班级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想或景象,是在学生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该愿景从小处着眼应该包含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学习效果,为了班级学生寻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从大处着眼应该包含为了班级学生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活出生命的意义等。共同愿景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班级全面的活动中,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个人愿景是建立共同愿景的基础,个人只有不断地自我超越,建立起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会在班级内形成。
(3)引导学习观的转变改善团队(小组)心智模型
心智模式,是人的一种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内在的对于外在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评价,一种判断。这种心智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比如说,一个认为学习可以改变命运的人,可能会非常认真地去学习;可是,一个同样认为学习可以改变命运的人,由于他有一种认识:我很笨,
38我再努力也没用,我一辈子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他可能就会“破罐子破摔”,不会非常认真地去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心智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学习型班级的心智模型改善的重要方向是学生学习观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可以简单地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一下比较:
学习观角度学习目的学习主动性对学习成败归因学习认知学习自信度学习时间认知学习重要性与紧急性学习目标性环境判断需要目标,最好一步一步实现别人对自己有学习期望的生活主动学习有利于自己进步学习好坏与努力及方法有很大关系学习可以改变命运我行,肯定能学好贵在平时坚持,学习不可放松重要也急有人盯着学习才有效学习好坏与运气和环境有很大关系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学不好照样有出息学习上我没潜质离升学考还早,不用着急学重要不急、不重要但急、或不重要不急不需要目标,随意学习别人对自己无学习期望积极的心智消极的心智改变自己,让自己将来过上理想纯粹是社会逼的,应付社会由此可见,持有积极学习观和持有消极学习观的学生的心智模型是完全不一样的。学习型班级心智模型的改善就是要不断地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学习观,包括逐步形成这样的一些学习认识:
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就是提升创新的能力;
学习应着眼于未来情景,着眼于班级学习,着眼于团队精神;学习的过程也是心灵互动的过程;
学习是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全面的终身的成长的需要;个人要学习应变,团体更应学习应变;
39
当然,心智模式和学习观由于是个人内在的心理内容,它的形成有一定的延时性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反复认知的,因而在一段时间之内较为巩固,而不易在短时间之内马上予以改变,所以对于学生学习心智模式的改善问题,切不可急于求成,需讲究方法,并利用机会多次强化,最后水到渠成。
而且教师试图去改善学生们的学习心智模式和学习观,必然要更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摒弃传统的说教方法,让学生们真正产生体验与感悟,并自觉自愿地去反思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4)开展团队(小组)学习体验合作互动的学习效果
学习型组织的观念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习应变的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团队(小组),在团队(小组)中运用合作沟通,互帮互助,促进每个人的潜力智能都以充分发挥,使团队的智能与贡献远大于个人之和。因此,作为学习型班级的管理者,在实验班级中要经常举行团队(小组)内、团队间(小组)及师生之间的深度汇谈,深刻地理解班级学习系统中的个人学习、团队(小组)学习及整个班级学习等三个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懂得了每个人的学习与他人也是息息相关的,使学生们更加认真地自觉地进行团队(小组)学习,促进了各团队内、团队间的良性竞争,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利用团队的力量进一步推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好的方法进行学习,包括创新实践。
在团队(小组)学习中,集体的智商远高于个人的智商,科学的整体搭配会极高地提升个人学习行为能力。学生不仅需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新的人际关系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学会和其他的学生一起同心协力地学习,实现生生互动,让教学的信息渠道呈现立体交叉化。当团队(小组)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队(小组)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学生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40学习型班级的建构,要让学生通过团队(小组)体会到班级的学、赶、帮、超、竞的浓厚的学习气氛,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头脑、心智模型发生了变化,已经尝试着用新的角度、另一个立场看待问题,而这些又恰恰成为学生们继续再学习、再创新的动力。
(5)促进系统思考实现班级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我思故我在”,行动很重要,但是想清楚怎么行动更重要。因为有很多行动、方法和措施因为考虑不全面或认识有偏颇,一开始实施就注定其不能达成目标。
传统班级的常见认知策略和学习型班级通过系统的思考的认知策略是有很大区别的,如以下很多方面,其思维模式往往是不一样的:
成长上限的问题任何一个班级都会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班级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成长之后,往往会受到某种或某些因素的限制,进入了“瓶颈期”。传统型班级在遇到成长的上限时,往往会更努力地去推进班级的成长,但经常是徒劳无功。而学习型班级通过系统思考来改善抑制成长的因素,从而继续发挥成长因素的作用。
舍本逐末的问题所谓舍本逐末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说治标不治本。传统型班级的许多管理方式只能暂时缓和问题,根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鉴于传统型班级的管理体系,使其往往只对“立竿见影”的方法感兴趣。所以,学习型班级的系统思考正是对付“舍本逐末”的一剂良药。
恶性竞争的问题学生与学生的竞争、班级与班级的竞争往往有利于提高效率。发生在传统型班级中的恶性竞争必然会造成“合作体系”的崩溃。而学习型班级的竞争是友好的、良性的、向上的竞争。学校内是避免不了竞争的,而学习型班级通过系统思考引导班级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克服恶性竞争。
目标侵蚀的问题班级的根本目标往往与实际状况之间存在差距,传统型班级的学生们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常降低目标,这便是“目标侵蚀”。
41而学习型班级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原目标、标准或愿景,不停地鼓励班级成员,让大家看到达到根本目标后的美好景象。
饮鸩止渴的问题传统型班级往往依赖于短期对策,陷入了难以自拔的“陷阱”,这便是“饮鸩止渴”。短期对策的后遗症就是对班级运作系统产生了强大的破坏力,从而使根本对策都失去了效力。而学习型班级通过系统思考将眼光凝聚在长期焦点上,力求完全屏除那种会带来后遗症的短期对策,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系统思考就是要以系统的整体观念来考虑问题。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纵观全局、掌握重点。系统思考的关键在于看出问题的“杠杆点”,亦即可以引起结构发生重要而持久改善的点,一旦找到最佳的杠杆点,便能以小而专注的运动,创造最大的力量。
所以,提倡系统思考,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根本保障。它能确保学习型班级共同愿景的逐步落实,能确保班级的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并且实现班级学生个人的愿景、价值和最大程度的发展。
总之,在学习型班级中,师生一起、同学一起要通过“坚持不懈的自我超越”、“细水长流的心智改善”、“持之以恒的愿景累积”、“长期有效的团队(小组)学习”和“逐步奠定的系统思考”,从而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共同创造实现理想的良好环境和班级教学互动氛围,并能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领悟如何共同进行团队(小组)学习。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愿景是美好的,需要每个人学习、学习、不断地学习去实现。我们愿意和所有的学习者共同努力,共建学习型班级,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和学习效果,学会学习,实现心中的愿景。让我们现在就开始!
42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一、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是从学习的内在品质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它主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自主学习可以有效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1.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为瑞士的皮亚杰,之后在科尔伯格、斯腾伯格等人的发展下,随着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日益普及,已经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理论流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理论原理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作为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与学的联系就显得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定义、目的、特点431.在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中,通过边学边实验,有的学生发现并提出“物体移动的方向与镜中像移动的方向关系”的问题,这是教学的起始,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去应用实验、查询资料等,学习新知识乃至创新,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2.在英语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理解,自己先做题,然后老师讲解,就是运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举例分析及应用理解3.如初二语文《雪》一课中,对于南方雪景与北方雪景所暗含的象征意义,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讨论,在肯定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与观点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4.中学体育中,《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5.在数学学科中在学完某一部分知识后,要通过一些针对知识点本身的判断题或者选择题来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由于题目较简单,所以建议学生应该在这时独立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6.在语文《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父亲希望孩子做怎样的人这件事引起学生的争论。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由讨论,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二、合作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70年代兴起于美国,到了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教学课堂的策略。它的心理学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强调情景学习,团体学习。所谓合作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定义、目的、特点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学习方式。它有以下五个基本要素: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和混合编组。而且在改革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可以是两人一组,也可以是36人一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时各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就是各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合作学习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合作式学习注意事项:1.必须是在学生的需要基础上进行的,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
44定义、目的、特点2.必须是与学生的个人劳动量相统一的。3.必须是在情感层面上进行的。4.落实学生的个人劳动量是其中的核心因素。它既是引发合作需要的起点,也是检验合作学习效果的标志。“合作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以小组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个体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而相对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从而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这从三者的特点比较就一目了然:“竞争性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之间的目标是消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别人的胜利则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反之亦然,这是一种“利己损人”的交互方式。“个体化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彼此独立的学习,他们的成功取决于各自的努力与目标间的关系,而其他学习者的成败并不影响自己的成绩,这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交互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的目标,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它将之纳入教学过程之中,使三者兼容互补,相得益彰。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学习是完形的出现、顿悟的过程;强调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主要动力;注重观察、分析内部的心理过程。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该研究的或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对人的从属方面(行为或认知)进行分割或是还原式地分析。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发展自己的潜力的能力和动力,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独特品质和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实现自我。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靠传授而来的,而是通过学习情境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作用。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强调对“学生”的设计,对学习情境和对意义建构的设计。
理论原理举例分析及应用理解案例一:初一数学“几何体的认识”教学过程21.教师事先准备好具有各种几何体形状的生活中常见物品,并放置在教室门口。让学生在课前任取一件。2.请学生说出自己所取物品的基本几何形状。说错的由其他同学纠正。3.让学生通过观察所取物品而形成的初步认识,制作各种几何体。注意(1)自由选择制作对象,教师适当平衡。(2)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交流。4.展示制作成果,说出制作要点或失败原因。5.师生共同分析成功制作的要点和失败的原因,归纳各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45案例二:初二数学“地砖铺设中的数学问题”(根据教材相关内容组合)教学过程活动1:用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塑料片或硬纸片进行铺设地砖的模拟活动。感受:上述图案是用特殊的四边形和三角形铺成的,这种特殊图形的地砖铺设起来省时省力,所以在生活中比较常用。活动2:用全等的任意多边形塑料片或硬纸片进行铺设地砖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重叠、留有空隙、平整无空隙三种情况,引导总结:要将地面铺设得平整、无空隙,关键在于:具有公共顶点的各个角之和等于360°。活动3:尝试用全等的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塑料片或硬纸片分别进行铺设地砖的模拟活动。根据尝试结果议论:单用一种多边形地砖把地面铺设得平整、无空隙的条件。引导总结:如果单用一种多边形地砖铺设,则多边形地砖相邻处具有公共顶点的各个角之和一定等于360°。因此,这种多边形的一个内角必能被360°整除。所以,上述多边形中,只有正六边形地砖能铺出平整、无空隙的地面。活动4:尝试以何种形状的地砖与正八边形地砖相结合就可以把地面铺设得平整、无空隙。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另外布置的设计任务。举例分析及应用理解案例三: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打折销售”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商场或超市实地调查有关服装、商品的打折销售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实地调查的例子,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会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方程是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写调查报告:实际问题(抽象)数学问题(分析)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验证在实际问题中的合理性通过这一问题你学到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安排5到6人为一小组,小组中既有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也有基础较差,不善于言谈的;还有成绩中等的。通过小组的具体分工情况来看,基本上是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去采访,了解情况,不善言谈的学生记录,组员们一起讨论分析后让成绩中等的学生汇报。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配合,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充满温情和友爱。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今后,对于小组的分工可以给与一定的建议:比如让不善言谈的学生去采访,培养其表达能力;让成绩好的学生将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总报告,培养其综合能力。让有所短者加以弥补。评析与反思46三、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它相对于接受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实验、操作、调查、收集外部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和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式学习六个基本特点:1.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2.强化一个过程:探究即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表现形式就是探究。3.借助一个力量:教师引导与启发教师在其中是一个辅助的力量但不是最绝对的力量。4.强调一个主体:学生自主实践这个主体是学生,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几乎是唯一的主角。5.追求一个目标:创新精神学习过程可能会重复若干次,学习的主题也会有所变换,学习的内容会经常更新,但其中的灵魂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6.尊重一个实际:个性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麽学生是有着显著个体差异的自然人,这是由年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身心健康程度、家庭背景、个人成长经历、社会交往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决定着人的个体差异。这些特点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习者要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定义、目的、特点
1.杜威的经验主义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生不能静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应该“从做中学”,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真正的知识和富有成效的理解力只能从做中来。人们要对某些事物有所发现的话,他们就必须对这些事物做某些事,他们必须改变这些事物所处的各种条件。这就是实验室方法的教训,而且是一切教育工作都必须接受的教训”。理论原理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者,因而发现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奥苏贝尔的学习观倡导有意义学习,在有意义学习中,有一种发现类型的学习。他认为,这种类型的学习内容不是以固定的方式呈现给学习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种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观等。4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指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理论原理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建构来完成。学习者还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批判,而且要对原由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建构主义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传递。问题导向学习从问题的设计到问题的解决都以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符合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1.地理:《北京的水资源》一课其具体步骤是这样设计的:(1)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的环境中关于水的使用你看到什么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2)参与社区调查、收集事实依据,如马桶滴漏现象、洗车、学校以及一些公共场所的跑水现象等等。(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2.数学:某市区居民住房的兴建与拆除实际问题某市现有居民住房的总面积为am,其中需要拆除的旧住房面积举例分析及应用理解占了一半。当地有关部门决定在每年拆除一定数量x(m2)旧住房的情况下,仍以10%的住房增长率建设新房。(1)写出逐年(n)与住房总面积a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10年后该地的住房总面积正好比目前翻一番,那么每年应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x(m2)是多少?(提示:计算时可取为2.6)。(3)过10年还未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占当时住房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建立函数关系式an=1.1na+10(1-1.1n)x分析与解答=a+10(1-1.110)x=2.6a-16x,即2a=2.6a-16x,所以x=a.因此,如果10年后该地的住房总面积正好比目前翻一番,那么每年应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x是am2。说明与解释过10年还未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占当时住房总面积的6.3%。(因为(a-10x)÷2a=6.3%)。23.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设计(补充猜想探究式实验)调查学生对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认识(提出问题);列出学生所猜想的有关的因素(猜想与假设)分组对所猜想的量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做实验(进行实验);分组派代表讲述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浮力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与论证)484.语文:如教学《春》时,开展有关“春”的语文实践活动(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谚语、诗歌、文章等,经过取舍加工,编成小报,举办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春的世界”。(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春天,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细细的春雨,或放飞多彩的风筝,嬉戏河里活泼的游鱼,亲吻那柔柔的小草;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作文、或吟诗、或绘画、或谱歌。学生会在盎然的兴趣中加深对“春”的体验,丰富了“春”的语言,增长了才干。让学生走上街头,找出有病的广告语,有错的招牌字;让学生走向乡村,收集整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走进工厂,参观流水线,写产品的市场调查报告《林散之故乡行》《珍珠泉成因探究》《汤泉苗木产销调查记》等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论文,充分展示了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尤其是探究的能力。举例分析及应用理解5.历史:历史场景“定格”(1)若干简单化妆(或胸前戴一表示身份的牌子,或头上带一顶表示身份的纸帽,如此等等)的学生先后走上讲台,在一瞬间,动作定格,构铸了一幅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群雄图(2)若干师生简单化妆(扮演师生的,脖子系一围巾,手拿一面小彩旗;扮演反动军警的,头上带一黄色帽子,手拿一木棒)后走上讲台,在瞬间,全体人员动作定格,讲台上生动地呈现了“五四”运动中进步教师和爱国学生与北洋政府军警搏斗的场面。四、问题式学习
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对“问题”研究论述较多,但实际上,学生能真正使用“问题”学习的却不多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关键是考试评价的影响。学生往往为了追求考试有好的成绩,觉得背诵记忆省时省力,于是提问就少了,久而久之,难以养成提问的习惯。带着问题去看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确,这既是有意学习的要求,也是发现学习的必要条件。问题学习法要求我们看书前,首先去看一下课后的思考题,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同时,它还要求我们在预习时去寻找问题以便在听课时在老师讲解该问题时集中注意力听讲;最后,在练习时努力地去解决一个个问题,不要被问题吓倒,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你进步的过程。问题学习法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更加富有成效的思考者或思想家;胜任含有复杂问题的工作;形成自主学习的技能,通过不断的“自我再培训”,适应工作岗位的各种变化;养成善于使用各门学科知识的“用脑习惯”;奠定进一步掌握广泛知识的基础;养成围绕概念和主题组织知识的能力;形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促进迁移的能力;具备调查各门学科典型问题的能力。
定义、目的、特点491.问题学习的特征(1)问题心理倾向性。是指学生在心理上有想提问题的欲望。问题学习,需要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有提问题的意识和勇气。(2)问题构成目的性。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总是从要解决什么样的事入手。(3)问题要素开放性。构成一个问题,要有“三要素”,即问题条件、问题结论和条件到结论间的一定思维距离问题。要素开放性,主要指问题条件或问题结论开放。定义、目的、特点2.问题学习的一般步骤(1)酝酿问题。学习过程中就某些内容产生疑问,经一定时间准备,提出问题。(2)发现问题。从发现问题的过程看,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的过程不仅包含学生的知识素养,也依据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发现问题要有最近的学习空间距(认知“冲突”);从自然现象中或者观察实验现象时发现问题。(3)明确问题。学生明确“问题”,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界定问题的存在,自主地分析问题情景,自主地构建解题思路和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4)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寻找和接受信息、回忆知识和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定向活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最终构建和完善解题方案直至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问题是探索发现的驱动力。)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陶行知的:“创造使于问题。”心理学家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要求预先有自觉的目的,必要时需经过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的事物发生注意。它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问题学习法就是强调有意注意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使学习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靠传授而来的,而是通过学习情境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探究的重要作用。理论原理举例分析及应用理解1.《蒲公英》一文,总结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蒲公英似的孩子”的父母是怎样死的?当时日本是侵略者,作者为什么还对这个孤儿这样同情?通过讨论辨别明确:日本统治者发动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带来灾难,而且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不幸。因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作品的反战主题。2.一般来说,最先发现的问题常是一些历史名词的解释。以中国史为例,“国人暴动”中的“国人”是何种身份的人?“周召共和”的“共和”是什么意思?以世界史为例。“亲兵”,“公爵”的地位,身份如何?“平民”与“自由民”有何区别?如此等等。发现问题,可请教老师,同学,也可查阅工具书,参考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专项治理工作总结000000》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专项治理工作总结000000: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