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对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皈大乡人大主席团办公室
在乡镇机关,事业编制干部大多处在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农技
服务等工作一线,处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位置,是乡镇职能的直接承担者和服务群众的主体。因此,做好乡镇工作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事业干部的积极作用。然而据调查,目前我市乡镇事业干部作用发挥状况并不如人意,受种种因素特别是体制因素影响,乡镇事业干部普遍处于社会地位下降、工资待遇缺乏保障、发展愿望得不到实现的境地,这种困境直接导致事业干部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的下降,造成他们不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工作被动、敷衍了事、不思进取,极少数人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这表明,如何改善乡镇事业干部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近期专门走访调查了部分事业干部,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现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影响我市乡镇事业干部积极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调研表明,当前影响我市乡镇事业干部积极性发挥的因素主要存在于现行事业干部管理体制,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弊端:
1、事业干部待遇缺乏保障,后顾之忧重。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是影响事业干部积极性最主要的因素,也是事业干部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职事业干部的工资待遇缺乏保障。当前事业干部工资实行的是市财政差额拨款,不足部分由所在单位支付,由于各乡镇财力状况不尽相同,大多数乡镇
难以承担不足部分,这样,事业干部按工资便分成三类,一是在党政办上班的干部,工资由乡政府支付;二是在公益性部门如民政所上班的干部,工资由上级垂直部门支付;三是在经营性部门如农办、林办上班的干部,工资由办公室自行解决。这三类干部中,第三类干部由于近年来推行体制改革后原有收费项目逐步取消,办公室收入大幅减少,工资福利也就失去了保障,上班几个月领不到工资对他们来说是常有的事,甚至旅差费也无从报销。即使是第一、第二类干部,在乡镇或上级垂直部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工资也同样无法保障。另一方面,事业干部退休后的待遇缺乏保障,目前,乡镇事业干部尚未纳入社保体系,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收入从何而来?这是许多事业干部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2、事业干部队伍缺乏活力,竞争性不强。由于历史原因,一个乡镇的事业干部大多为当地人且极少流动,加之,近年来精减机构人员,乡镇事业干部只出不进,因此,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马多年不变,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干部队伍知识、年龄和工作方式逐渐老化,工作热情下降。如在我乡,事业干部平均年龄达47.2岁。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用人与管人相脱节,不能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和奖优惩劣的激励考核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事业干部之间普遍缺乏一种良性竞争,满足于工作平平,争先创优、开拓进取意识缺乏。
3、事业干部定位不明,权责不符。近年来乡镇职能办公室的一些管理权限已收归市直单位,但这部分职能办公室的工作责任还在,权责不对等,客观上导致事业干部的无所适从。另外,由于人手不够,事业干部混岗使用、在岗不在编的现象也较普遍,混岗使用的干部在对工作的把握上很容易产生一种模糊认识,责任心和积极性下降。
4、事业干部成长环境不佳。在现行体制下,事业干部的政治地位逐渐趋向边缘化,提拔重用机会少,许多事业干部只能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默默无闻、碌碌终生,即使是能力和成绩出色、众所公认的优秀干部,由于现行的干部使用原则所限也很难得到重视提拔,或外调到条件更好的单位,事业干部因此被视为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干部。和经济待遇差相比,这种政治上的不公待遇同样挫伤了事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5、事业干部学习培训机会少。汲取新知识、获得新技能是乡镇事业干部的自身要求和工作需要。然而,目前市里针对事业干部提供的培训机会并不多,受经费等因素制约,乡镇自行组织事业干部学习培训也很少。
二、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对策
加强和改进事业干部工作、充分调动事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市、乡两级进一步提高认识,多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事业干部,需要进行事业干部管理体制上的革新,从解决上述事业干部切身的实际问题入手,逐步营造有利于事业干部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
(一)保障工资待遇、稳定干部队伍。针对乡镇事业干部利益保障性差的问题,一方面,努力提高在职事业干部工资待遇并确保工资待遇的长期性、稳定性,鉴于乡镇农办、林办等办公室再行自收自支已不现实,这部分办公室的事业干部工资要列入财政预算,同时为便于管理,民政所等公益性单位事业干部的工资也应改由财政支付。在
资金来源上,由于乡镇一级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建议市级财政将乡镇事业干部工资统一纳入市财政预算体系,每年拨付给乡镇足额的事业干部经费用于工资发放,乡镇政府必须保证这部分经费的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重视解决事业干部退休后的生活来源问题,建议上级将事业干部退休后的退休金也列入预算予以考虑,或统一纳入社保体系为他们办理社保。这样,有了固定的收入、解除了将来的后顾之忧,事业干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畅通流动渠道、增强队伍活力。合理的流动有利于干部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积极探索、采取有效措施畅通事业干部的流动渠道,通过吐故纳新,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对能力和成绩出色、特别优秀的事业干部,上级部门要善于发现,及时考察并予以提拔重用。对一些乡镇紧缺的专业型、技能型事业干部,要在不超出核定编制的前提下,通过招考或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专业技能人才向急需乡镇流动,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对有实际困难或其他合理原因要求调动的事业干部,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愿望。要注重加大市直事业干部和乡镇事业干部的轮岗使用力度,选派优秀市直事业干部到乡镇上班锻炼或选派乡镇事业干部到市直单位上班锻炼,轮岗期限一般为2至3年。
(三)理顺权责关系、明确干部定位。切实改变当前乡镇行使事业职能中只有责任、没有权力的状况,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对应当上划的事业管理职能,在权力上划后责任也应与乡镇脱钩,使乡镇事业干部解除这部分的工作负担;对应当由乡镇继续行使的事业管理职能,应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赋予乡镇相应的权力,这样,事业干部在行使工作职能时才不会感到身份尴尬,才能做到理直气壮、有依有据,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办事。
(四)加强管理考核、激励争先创优。建立和健全由乡镇和市垂直部门双向考核、以乡镇为主的管理机制。在事业干部的使用上,建议由市编制部门取消各类事业编制限制,乡镇一级对事业干部不再分编制类别,统一开展全员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后事业干部身份性质不变,并与乡镇统一签定聘用合同。在事业干部管理上,建立与工作表现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考察事业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平时表现,对能力出众、成绩较突出的事业干部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在年度评优、评先中予以重点考虑。这样,不仅能为他们本人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更对其他事业干部起到了激励作用,从而在事业干部之间掀起一股比成绩、比贡献的潮流,促进事业干部整体工作效能的提升。
(五)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干部成才。乡镇事业干部常年累月同老百姓打交道,他们希望能够具有新时期做群众工作的新本领和新技能,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现代营销技术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养成,除了在岗工作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以外,离岗到党校、培训基地等地方学习是完全必要的。在乡镇自行组织培训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建议上级部门要把乡镇事业干部的培训落到实处,安排必要经费、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事业干部学习培训,使他们掌握新时期农村工作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积极主动。
201*年10月20日
扩展阅读: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写作提纲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1、工作轻松,热情降低,安于现状。2、制定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3、思想政治工作薄弱。4、部分干部素质差。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原因分析
1、我县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2、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3、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4、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最后,从“物”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乡镇干部长期在农村一线,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的好坏。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经济欠发达、工作条件相对而言较艰苦的全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全南撤并乡镇后,县委、县政府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干部学习培训等有效措施,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全南特殊的历史、政治、自然、经济、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镇调整后全南面临发展历史机遇和压力下,如借鉴外区县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全南经济社会发展,摆脱贫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应该说是我县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一是工作拖拉,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布的各项任务;二是工作作风不实、不深、不细,调查研究少,“泡”在农村、浮在会上的多;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不足,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四是“干油了”。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是“老乡镇”了,摆老资格,组织上该“考虑”了,对工作叫苦的多,实干的少。(二)制度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一是有的乡镇虽建立了一些规模制度,如“学习制度”、“议事制度”、“民主决策制”、“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等,但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多地严格执行,遇事形成有章可寻的状况;多数乡镇制度不健全,不能在总结、完善过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工作的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如“党政联系会议议事制度”、“年度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机关若干规定”等;二是对乡镇干部管理松懈,主要领导忙于开会、跑项目,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对乡(镇)的工作安排不全、不实,缺少检查督促,副职领导无权处事,职工无人管,放“散羊”的状况尤为突出;三是个别乡镇领导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起不了表率作用,不仅影响到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造成“令”行不举、“禁”行不止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是部分乡镇领导不善于做群众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靠行政命令的多,靠说服教育引导的少;二是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抓得不紧,或学习满足于一般的念文件、读报纸,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交心谈心少,干部职工有想法、有意见、有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或干部职工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不了解,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不高。
(四)部分干部素质差。少数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锻炼、自我加压,不思进取、不求进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管那“钟”撞响没撞响。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除干部自身放松学习、放松要求、放松自我等原因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主要有:一是乡镇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从经济条件看,乡镇实行零付流管,县财政下拨转移支付,干部领取工资外,其它福利、补助基本为零,要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只怕是力不从心。从工作条件看,一些乡镇连干部的差旅费、医药费、工作加班费都无法解决。从生活环境看,多数乡镇环境艰苦,从工作任务看,乡镇干部分配任务繁重,并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有招工、计划生育、新农合、新农保等。
二是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乡镇干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已经很艰苦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一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不能兑现。
三是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乡镇干部除自己工作艰苦、生活艰苦外,其家人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如夫妻分居问题,在乡镇干部中,夫妻双方都在乡镇工作的,又存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问题。
四是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乡镇干部,特别是一般干部,包括选拔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竞争激烈,一经分配到乡镇工作最短的也要3-5年才有交流的可能。时间长了,积极性减少了。尤其是外地选拔生或是事业编制干部几年没提拔,工作上闹情绪,甚至想离开全南,辞职。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一是要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三送”工作和“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要拓宽识人视野,广开选人渠道,更新用人观念,要重点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组织拥护、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主要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上级之间的干部交流。对要交流的干部即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四是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一部分基层干部之所以学习不刻苦、工作不努力,究其原因,就是心中缺乏目标,工作缺乏压力,致使平时工作无所用心,不思进取。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根据单位、干部和工作的实际,制定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中,既要有单位整体建设目标,又要有个人履行职责的具体目标;既要有阶段目标,又要有长远目标;既要使目标具有可行性,又要使目标具有挑战性。同时,还要实施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结合目标完成情况及干部的德能勤绩的表现,对干部进行奖惩。不断激励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自我加压,增加危机感,树立责任感,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对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僻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较多,解决起来范围广、有数多、涉及面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即使一时不能解决的,也一定会得到乡镇干部的理解,他们也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针对全南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实际,我们也不能片面认为基层干部已经很苦了,对他们相对宽松些可以换取一种心里上的平衡,认为基层干部条件艰苦,只要人在岗、在乡镇,本身就是做贡献了,对他们要求过高,管理过严,显得就有些不近人情了。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是促使他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向上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证,当然在对干部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决克服“人治”和因人而异的管理行为。要依靠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加强教育,做到管思想、管工作、管学习、管生活,让基层干部在严格管理中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制度,尽职尽责、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范。
(五)从政策上向乡镇倾斜,切实做好为基层的服务工作。县直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和单位,应该切实做好为基层服务的工作;一方面,县直部门,要按照省委提出的“领导当楷模、机关做表率、基层树形象”的要求,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改变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给乡镇来办事的同志排忧解难,让他们“满怀希望地去,高高兴兴的回”。另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从政策上向乡镇倾斜。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坚决克服“论资排队”、“十年媳妇熬成婆”的现象;我们要结合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选派到基层、到乡镇去,去经受艰苦环境、复杂工作的磨练,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分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县直部门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凡不变(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限期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县直部门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含七站八所)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财政转移支付上向乡镇倾斜。全南乡镇总的来说第一、二、三产业(含乡镇企业)极不发达、尤其是取消三提五给、农业税、农特税后,其税源、税种、税额几乎为零。但是,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只是资源优势不变成经济优势,其原因就是,资源是国家的,开采是别人的,税收是国家的,矛盾是地方的,污染(破坏)的地方的,这种状况极不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财政转移支付或对口项目上多倾斜、多提供做事政策。
第三,从“物”方面向乡镇倾斜,针对乡镇困难、艰苦的实际,在住房条件、办公条件、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等方面,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对乡镇提出改善办法条件的要求,在安排财政资金时应优先考虑乡镇的要求。在车子等级、住房面积、燃料费、电话费补贴等政策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干部级别定政策,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这样既体现了对乡镇干部的关心,又避免乡镇干部的诸多尴尬。对乡镇干部来说,除了精神上的关心外,还需要有物质上关心。这是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是一个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的变化,一些困难和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和化解。但是全南发展的机遇和压力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热情和高度积极性。我们不能等,要通过乡镇自身的努力,通过上级的加强领导和管理,通过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配合,乡镇干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所激发出来的昂扬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定会为纵深推进“四个全南”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对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对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