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朋辈心理咨询
浅谈朋辈心理咨询
朋辈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较新型的心理咨询方式,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非常短暂。目前,朋辈心理咨询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经积极实践已取得良好效果,我国高校也在逐步开展这项工作。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的过程,它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的过程。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
在我国心理咨询方面,发展起步,而且因为我国的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的开展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而且发展得非常缓慢。
目前高校仍有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咨询,他们当中通常存在这样一些错误认识:一种认为,心理问题是自己的事,没有必要向别人咨询;另一种认为,需要心理咨询的人都患有心理疾病。因此,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很有必要。特别是由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现身说法式的宣传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大学生能够享受到朋辈心理咨询带来的喜悦与成功,对普及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理念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很特别的特性。大学生面临着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这从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改变,从心理上要适应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转变,要对自己以后的行为付上全部的责任,而不是像未成年人有什么问题,都有父母扛着。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只知道索取,而是要更多地学着怎样去回报。要完成这个心理上的转变。
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时那样只需面对学业升学单方面的压力,学习好就行。大学生要面临着学业和将来就业的双重压力。在保证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毕业后将面对的是严峻的就业问题,就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就业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的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未来生活。关系到一个的生活和发展的好坏。这个问题给大学生心理造成的压力不容小看。
另外,很多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身边的,是家里的小太阳,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生活上的事基本不用操心,自然有父母等长辈打理好。而上大学后,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不再有父母的早晚问候,嘘寒问暖。从吃饭到洗衣服,一切都要自己打理。而大学生上学带保姆,或者父母陪读的事,在报纸上屡见不鲜。这除了说明了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差之外,我们也看到其实当中也存在着中国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严重性。从这个方面来讲,大学生又多了一个心理上的问题。要克服对父母,对家庭的过分依赖。
上大学后开始要在学校的集体一起的生活。不再像在家的时候一样,孩子就是家里的中心。在生活的群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是谁的中心,大家有着相似的生活轨迹。这时候大学生要学着去跟新的伙伴相处,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住。要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学会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大学生还要面对面一个很现实的情感问题,因为大学生的恋爱已经不再受父母和学校的约束,年龄上已经可以自由恋爱了。可能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压抑得越利害,反弹得也越利害。有些大学生一上大学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他们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接受或开始多一份感情,不可避免地也多了一份感情伤害的危险。而很多大学生都还没有能力很好地处理好恋爱的问题就匆匆地开始恋爱了。有很多的大学生因此而耽误学业。还有不少的大学因为内心脆弱根本就承受不了感情上的打击。一旦受到打击,有可能就会整个人因此而崩溃。甚至做出一些伤害别人或伤害自己的行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中西方的各类学校中,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方面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明显不足的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更加需要同辈学生或朋友提供支持和帮助。
据某高校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对于“你最喜欢跟谁在一起”的问题,60.2%的学生选择“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还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可见,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首先求助的对象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而不是专业的心理人员或其他社会工作者。就人生发展的历程而言,同性朋辈心理咨询发生的概率比异性同辈心
理咨询的概率要大得多。
朋辈心理咨询就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对促进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在同辈及朋友之间进行的。咨询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本身的相互信赖程度,咨询员和来访者可以在咨询的起始阶段很快建立起互动关系,咨询员可以更好地深入来访者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咨询所能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心理负担过重,使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要纾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仅靠上几节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和心理咨询老师的一两次心理辅导是远远不够的。而朋辈心理咨询员经过严格挑选及专业培训后,可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他们既可以成为在校大学生模仿的榜样,又可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接纳他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等。因此,朋辈心理咨询的效果可以延伸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最后阶段,朋辈心理咨询员可以协助经历危机的大学生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帮助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以尽量减少由于危机而在同学们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扩展阅读:朋辈心理咨询讲解
朋辈心理咨询材料
一、朋辈心理咨询概念的讲解
马歇尔夫对朋辈心理咨询的定义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二、理论基础
朋辈心理辅导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提出的理念包括: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心理辅导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相信人是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的,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信任:心理辅导是一种民主性的助人自助的过程。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朋辈心理互助的原理是以尊重、信任为基本前提,相信人是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信任:以建设性的朋辈关系为互动原则。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以“他助一互助一自助”为运行机制,因而,朋辈心理互助的过程,是一种民主性的助人、自助的过程。两个基本假设:
1、人人都心需要心理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心理帮助。无论他是什么人,无论他的地位有多么高、名气有多么大,也无论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他生活在社会之中,他就会有心理需求。人的心理需求不可能完全靠自己来实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他人那里获得满足的。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其中有一些是可以自己克服的,而还有一些就必须靠别人的帮助,尤其是心理问题更需要别人帮助排解,否则就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事实上,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心理帮助。2、人人都可以从心理上帮助别人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爱是人类的木性,人先天就有友爱、合作的潜能,有同情心、道德感和乐于助人的心理倾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能够发现他自身是什么人和发现做人的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彼此之间能够成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换句话说,人人都有从心理上帮助别人的本性,人人都有从心理上帮助别人的倾向,而且,人人都有从心理上帮助别人的愿望和行为。
知识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辅导员自身的自我分析、管理和调控能力和技术:心理辅导与咨询方面的主要理论和知识:心理调节与干预技术以及会谈的技能技巧等。
会谈技能技巧是技能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倾听、探询、鼓励、释意、概述、面质和情感反映等。其中,“倾听就是治疗,咨询师最基本的本领就是倾听”。培训中,特别要注意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积极倾听能力和反应性倾听能力的训练。而情感反应,即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当事人所谈及的体验和感受,以增强双方的共情和情感疏通,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技能,它有助于咨询者对情绪的自我理解和双方对问题的深入探索。
三、辅导原则包括教育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保密性原则等。其中,主动性原则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中“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是朋辈咨询辅导所特有的原则。保密的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保密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和隐私的最大尊重。”
四、优点:
1、涉及范围广:我们知道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同辈、同学朋友之间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一般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所能接触的学生也只不过是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不能主动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苦恼和不安,他们只能被动地等在心理咨询中心。而学生却不一样,他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寝室、班级中,每天都要与同学接触,因此,能及时地了解身边的人,这样就能够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发现问题及时:学生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一个将要出现问题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有一些具体的表现,表现出异常。如果不是经过培训的同学是很难发现他的变化的,而心理
辅导教师由于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个体,因而也很难发现,但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却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当身边的同学有异常时,他们往往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帮助找相关的辅导教师。因此,朋辈心理辅导能使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为及早发现和诊治学生心理疾病提供信息和帮助。3、能防患于未然:随着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一部分高校建立了“三级防范网络”,即朋辈辅导员院系辅导员、老师心理辅导教师。朋辈辅导员分布在全校的各个角落,发现同学有什么苦恼或者异常能给予有效的帮助,如果他们解决不了就要报告给院系的辅导员,辅导员如果觉得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那么就要找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这样能真正起到监督防范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能够有效地防止校园内不良事件的发生。4、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朋辈心理辅导是同辈之间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因为同辈人之间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他们容易互相理解,便于沟通交流,这是其它的心理辅导模式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在辅导过程中,来访者与咨询员之间的友谊与信赖关系,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罗杰斯指出:“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咨询员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由于双方已具有较为可靠的信赖关系,沟通上较为容易,与专业性的咨询相结合,可以收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利于自身成长:朋辈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上岗,因此,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对自己进行着内部的整合,也就是说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帮助了自己,这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有利于朋辈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缺点
朋辈心理辅导尽管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人员选拔困难:一个优秀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几种品质:丰富的知识结构、正确的自我概念、积极的人生观、和谐的价值观、完善的人格特征、灵活的技能技巧、帮助人的爱心与认真负责的态度等等。如果按照这个要求去选拔辅
导人员,那么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同时这种尺度也很难把握。
2、培养过程漫长、艰难:朋辈心理辅导要求咨询员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所以对朋辈辅导员的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实际操作中,专业心理咨询员要通过开设有关心理咨询的讲座或课程,举办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担任学生咨询组织或社团的顾问、在学生中安排一些联络员等方式物色和培养朋辈心理咨询人员。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时间也很漫长。
3、解决问题程度不深:朋辈辅导员都是由学生担任,他们上岗之前虽然已经经过了专业的培训,但是毕竟没有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过程,因此,朋辈辅导员只能解决比较表面的问题,要想深入彻底的解决问题还需要找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
4、容易造成过失: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它只是一种准心理辅导,在专业水准、咨询的问题、目标、方法以及要求上和专业的心理辅导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了解心理辅导,有的人有了心理问题时可能害怕和老师谈,而一味的相信同学,这样就很有可能贻误“病”情,造成“病”情恶化。
五、具体方式
1)个别会谈:朋辈心理辅导的个别会谈具有主动性,与专业的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受时间、地域、语言因素的影响较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给予心理困扰学生相应的帮助。而那些有意识地运用咨询技巧随时随地的谈心和聊天则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团体辅导:由朋辈辅导员带领的团体辅导因经历类似、情感体验相同,易产生情感共鸣和营造信任的团体氛围。而且,朋辈辅导员人数较多,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针对某个主要问题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多个团体辅导,从而提高团体辅导的效率。
3)网络平台:网络因其特殊性为心理健康辅导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尤其是QQ聊天和网络论坛更是能够为心理辅导所借用,在网络中朋辈辅导员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延伸,同时也将网络聊天和论坛添加上了心理辅导的功能。使得更多的不敢在现实中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也能获得帮助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减少了这些学生心中的顾虑。
4)社团活动:大学生心理社团由于其成员来源广泛、与学生联系紧密等优势,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势力。这些以朋辈辅导员为骨干力量的心理社团组织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沙龙就是选取那些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帮助的时事热点作为沙龙的主题,然后张贴海报,任何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加沙龙讨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心理社团承办了诸如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心理漫画、心理征文、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朋辈心理辅导通过社团活动的平台一直在学生中坚持不懈地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传授心理调适技能等,从而影响了周围的许多学生。六、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做到:
受助者的资料和信息绝不能成为闲谈、演讲或炫耀的内容,非特殊情况下拒绝关于当事人情况的调查。辅导过程中,朋辈辅导员还要遵循辅导与咨询的道德规范不可利用受助者可能会产生的感激之情为自己谋取私利或发展工作以外的利益牵连。尤其是在为异性做咨询时,更要把握住分寸,不可逾越辅导关系,发展不应该的情感。
在培训形式上,可以因地、因时而灵活多样,包括引导阅读专业书籍,听专家讲座,进行案例分析,开会交流心得,观摩心理电影,教师指导下的模拟咨询等。督导、评估下的朋辈心理辅导的开展
从形式上看,辅导可以是主动心理辅导,也可以是被动的可以是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是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辅导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面谈、电话、网络交流,也可以是专门的,有特定地点和有针对性的面谈式心理辅导方式。在辅导方法上,主要有心理激励,心理疏导,心理暗示,心理训练等。辅导的方法要和辅导技能技巧结合起来,以提高心理辅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开展要在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校应设立专职的心理督导教师,以帮助他们提高辅导的技巧,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和困惑。七、朋辈辅导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宽容、接纳的心态,充分利用同辈间的共同性优势,形成友谊和信任的关系。咨询中要做到态度为本,技巧为末助长条件(以证明对发展关系,增进改变有促进作用的助长条件)为方向。不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第二,认清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定位。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他
们的知识、能力、经历决定了他们只能对受助者提供有限的帮助,他们一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及时调节同学的不良情绪,缓解他们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主动化解心理困惑,积极协调同学关系,或为个别同学做浅层次的心理咨询。所以当他们遇到辅导困难超出他们的能力时,或当受助者对自己
的价值观或服务不满时,朋辈心理辅导员要有把当事人及时转介给他人或专业人士的意识。
第三,自我保护的意识。这种保护就是要在心理辅导中尽量避免来自于受助者的悲伤、沮丧、愤怒等负面情绪的感染,最重要的是不能将受助者的负面情绪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即心理辅导员要做到是垃圾处理站而不是回收站。
第四,注意工作方式。另外,在介入方式上,朋辈心理辅导员要选取适合自己风格和身份的介入方式,如心理辅导的身份,熟识的老乡、朋友或同学身份等。恰当的介入方式会更容易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和接纳从而取得较好的辅导效果。评估是激励,也是导向。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的考评与奖励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能不断规范他们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在评估方法上要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效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维评估模式。对评出的优秀辅导员一定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八、相关心理咨询技术倾听技术
一、倾听及其意义
(一)倾听是指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求助者传达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示理解和接纳。倾听包括咨询师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内心的专注。(二)倾听的意义
1、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情况,也是为了建立咨访关系,鼓励求助者更加开放自己,同时,还具有助人效果。
2、倾听是每个咨询师的基本功,不会倾听的咨询师就不能称为咨询师。二、如何倾听
1、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是要用心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
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2、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反应既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比如,用“嗯”、“是的”、“然后呢”、“请继续”等言语来鼓励求助者继续说下去,或者用微笑、眼睛的关注、身体的前倾、相呼应的点头等等。
3、倾听更重要的是理解求助者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防在求助者的位置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三、注意事项
初学者往往不重视倾听,不愿意倾听,容易犯以下的错误:1、急于下结论
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认为对方是大惊小怪、无事生非,有轻视、不耐烦的态度。
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不时打断求助者的叙述而转移话题,使求助者无所适从。
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按照自己的想法或习惯,对求助者的言行举止何价值观念发表评论,要知道,求助者不是来听咨询师的批评和指责的。
四、提示:倾听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五、小结:
1、心理咨询首先是倾听,其次是倾听,第三才是说话2、倾听不仅用耳朵,还要用眼睛,更要用头脑和心灵。暗示疗法
可以理解为咨询者通过给来访者的积极暗示来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有自我暗示,他人暗示,直接暗示疗法,间接暗示疗法,自然疗法,积极疗法,消极暗示,权威暗示,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情境暗示。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它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
价所引起的。ABC来自3个英文字的字首,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不合理的信念有3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和糟糕至极(awflizing)。情感转移
目的是要调整和转移来访者身上那些强烈而持久的消极情绪,进而消除心神危机的威胁。
治疗技术,认知上调整,转移不良情绪,病态的情绪往往由于非理性的,非现实的思维方式产生。此外将不良情绪转移出来。
行为上转移,可以通过表情活动和语言发泄出去,在提倡情绪转移的同时,并不排斥积极健康的情绪的发挥,也不是消极的要求心理平衡。呼吸疗法
提倡的呼吸方式是由鼻子吸气,再从嘴巴用力呼气,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
1、提高呼吸意识的清晰度2、深呼吸练习3、叹气练习4、充分而自然的呼吸练习5、拍打练习6、提神练习7、风车8、弯曲9、充分自然呼吸加想象10、交替呼吸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浅谈朋辈心理咨询》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浅谈朋辈心理咨询: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