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现将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工农区下辖X个党委、X个党组、X个党工委、X个党总支、XX个基层党支部,共有XX名党员,XX名流动党员,其中省内流出党员XX名,省外流出党员XX名,省内流入党员XX名,省外流入党员XX名;XX名流动党员中有大中专毕业正在寻找工作的毕业生XX名,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XX名,离退休人员XX名,待安置的复转军人XX名,城镇无业人员XX名,进城务工的农副渔民XX人,其他人员XX人。
二、工作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流动频率在不断加快,区委针对这一社会现象,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新机制,有效提高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成效,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一是基础工作中全面排查摸底。区委组织部组织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党组织,深入基层,通过联系家属、QQ、电子邮件、打电话等方式详细了解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尤其是利用春节等节日期间流动党员回乡探亲之际,对流动党员
活动证的发放和持证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流出党员情况进行排查,进一步摸清流动党员的动态,及时补充、更新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库,确保流动党员信息不错不漏,为做好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教育工作中全面创新模式。思想教育是流动党员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区委各级党支部通过春节等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召开流动党员(返乡人员)茶话会、安排组织生活、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向返乡流动党员通报家乡各项事业的建设情况,组织他们座谈思想、生活、工作情况,沟通思想的同时也加强了党性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区在对流动党员教育工作中,紧紧扣住“针对性”三个字,针对不同流动党员所从事的专业进行职业道德和行业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其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是管理工作中全面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是作好流动党员管理的首要前提,区委把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纳入党员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并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了管理效果。成龙社区为作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了网上支部,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了平台;社区党支部还组织离退休老党员成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点和党风廉政监督点,便于对流动党员随时进行监督管理。先锋社区每年组织一次流动党员排查活动,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为流动党员全部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
证”;坚持“电话小组会”联系制度,每12个月与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建立流动党员法律援助工作站,常年为流动党员提供法律服务。在党费收缴上,先锋社区采用家人代缴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服务工作中全面开展活动。流动党员在党员队伍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背井离乡,面临生存和工作上的种种压力,为使流动党员更加主动的参加党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区坚持把为流动党员服务摆在第一位。对待流出党员上,办事处、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慰问帮扶、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切实帮助外出流动党员把留守在家的孩子、老人等家庭成员照顾好,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使流动党员在外面无后顾之忧。对待流入党员上,主动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找工作难、子女入学难、生病就医难、租住房屋难等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本地生活。只有通过为流动党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流入地党组织的温暖,才能促使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流动党员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激发。
三、存在问题
虽然区委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党员的身份、职业不断变化,他们的生存状态、思想状况也日趋复杂,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面临全新的课题。我区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也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
务的难点。
一是去向难掌握。虽然我区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加大了排查摸底力度,但因流动党员工作性质的问题,仍有一定数量的党员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党组织也难以把握其去向。
二是活动难开展。第一,失去联系的党员基本无法参加组织活动;第二,有的流动党员春节等节假日期间也不返乡,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沟通思想;第三,流动党员分布零散,难于集中,组织活动难于开展。
三是作用难发挥。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无心参加组织活动,更无心积极主动发挥党员作用。
四、工作建议
流动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会长期存在的群体,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既是党建工作的重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是增强责任。各级党组织必须克服畏难情绪,深刻理解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将其作为党建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确保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加强督查考核,各级党组织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党建综合目标考核考评体系,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检查、督促、指导,定期分析研究流动党员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教育管理大格局。
二是创新思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思路,突出流动党员管理的个性化,在按所属关系的基础上,采取依托,挂靠,联合等方法,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依托或挂靠外出地建立党组织,并尝试打破地域范围,创新管理办法,积极协调个部门,齐抓共管,真正使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转岗不转向。
三是加强服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广大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扩展阅读:乡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1、建立组织,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条)、居住地(块)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基层组织。根据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争取上级党组织支持,建立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在相对集中地区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成立临时党支部。二是实行专人管理。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人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地以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电话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收缴党费等。通过健全各级组织,从而使得外出流动党员“离
乡不离党”,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预备党员能按期转正“入党”。
2、规范管理,构建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机制。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订出台《发展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强化教育,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作用,以流动党校、网络教育等为裁体,积极开展“三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鼓励个人自学,广览党员政策法规,广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现场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电教片《任长霞》等,身临现场接受教育。传递学习资料,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相结合。凡是党内重大文件、重要决定、重要会议精神等,发挥党小组作用,尽早组织流动党员学习讨论。一般性学习教育则采用发放、邮寄学习材料等形式进行。三是加强联系,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3、发挥优势,激发流动党员创业致富的热情。流动党员大多在外闯荡,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创业。有的是厂长、经理,有的是技术骨干,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经常为党员们提供交流机会,变“有活动无效果”为“有
活动有效果”。让大家互相熟悉、互相交流、互相帮助。鼓励他们创业致富。
二、存在的问题
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2、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流动,难以管理。
3、作用难发挥。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发挥不了作用。
三、下步工作打算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积极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流动党员管理的个性化,着眼于破解“四难”,落实“四创新”,形成“四化”的良好局面。
1、着眼于破解“组织运作难”,创新组织设,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成份复杂、流动松散这一实际情况,我们从健全组织着手,建立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
的管理体系,变“有党员无组织”为“有党员有组织”。一是按地域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在外出流动党员人数较多,职业相对稳定,且有相对稳定活动区域的地点建立管理站;在外出流动党员人数少、外出时间短、流动相对较快的地方,建立临时管理站。管理站的设立,使每个地域的流动党员就近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家”。二是管理站内推选联络人。每个管理站中工作相对比较稳定,组织协调、活动能力较强的党员被确定为联络人,对流动党员进行直接管理。通过这种“划整为零”的方法,使流动党员管理有了最基层的组织,结构更趋科学,管理起来更加简便。
2、着眼于破解“管理到位难”,创新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管理长效化。流动党员的频繁变动,往往使党支部对其现实表现及履行党员义务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对他们的监督管理不够到位。针对这一情况,要进一步创新相关制度,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做到基层组织一盘棋。明确各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一个以党总支为中心,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以保证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二是健全管理制度,构建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使用制度,以及党总支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制度等,使流动党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管理。对流动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
上,从业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实行“持证”管理。四是开展“三常”活动。即“常回家看看”。每一位流动党员心中都要装有人才中心这个“家”,常回家看看,为党支部出谋划策,争光添彩。“常说说心里话”。每一位流动党员每半年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学习、工作情况,说说心里话,真正把党支部变成自己的“贴心人”。“常通通电话”。单位变了、地方换了、号码改了、取得成绩或犯了错误等,都要经常与党支部保持最紧密、最稳定的联系。同时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利,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3.着眼于破解“活动开展难”,创新活动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创新活动方式,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缺资金、时间无保证”等实际困难。主要是通过精心策划组织活动。要从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简单的以开会传达、文件学习为主的单一活动模式,按照“时间短、内容精、方式活、效率高”的思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使流动党员“每次活动都能带点收获回去”。如每个季度布组织生活会的专题内容和提纲,提出活动要求,坚持“业余”、“小型”、“务实”的原则,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党组织活动。对不能及时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要通过寄信函、
发资料等形式,保证流动党员能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
4、着眼于破解“作用发挥难”,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党员创业活力化。当前,一些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除了其自身的因素外,缺乏有效的党员考核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建立流动党员考核机制,制定流动党员考核办法,从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对流动党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比先进的重要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鉴机关部门党员干部“双争双评”的做法,开展优秀流动党小组、流动党员评比表彰活动;在“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积极分子”评比表彰活动中,给予流动党员一定名额;要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流动党员创新创业的热情。要坚持服务为本,急流动党员之所需、谋流动党员之所求,开展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活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