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内容建设实践与探讨
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内容建设实践与探讨
广西灵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建设,其包括内容的选取和内容的组织两方面。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影响着学校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当前中专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探索领域,在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是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课程建设的成败及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建设,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诸要素中的中心要素。本人根据从事电子专业教学以及学校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内容建设。
一、目前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内容出现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横向联系。目前中专教育部规划的中专教材,大多是使用的201*年之前的版本,有的还是1998年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相差太大。如现在液晶电视机的高压部分与一般彩电完全不同。在冰箱维修实训内容中,教材介绍的一些冲注制冷的方法不适合新型冰箱。使用制冷剂R600a的冰箱是不能使用重锤启动器启动的。横向上出现重复的内容太多。如三极管的内容,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电子线路、电工技能、电子元器件三本教材中都详细介绍。热力学基础中的温度、压力、焓、压焓图的内容,也分别在冰箱原理与维修、空调原理与维修、空气调节技术、中央空调四门教材的第一章或第二章作详细介绍。
另外,理论内容太深。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电机部分的内容十分抽象。电机运转的具体过程、时间函数、空间函数。学生学习感到非常困难。2、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不明确。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影响着学校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授课,没有相同的教学范围和重难点。每个教师都自选内容教学,教学内容随意性太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将导致学校培养不出社会需要人才或者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学非所用,将导致巨大的隐性教育资源浪费。
3、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合理。教材重视学科体系,过度追求知识传授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思维模式,教学内容组织没有纵向联系,不符合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知规律。教材以陈述知识为主。忽视了能力、素质、态度等因素的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无味。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资格标准不一致。二、中专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策略
1、注意不同学科的联系,减少重复和浪费教学资源。同一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注意横向联系,要删除与其他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同时关注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联系,明确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保持与其他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就电子专业而言,应先安排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等基础课,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原理,懂得常用元件的检测和掌握焊接技术。再学习具体的电视机、冰箱维修等内容。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符合认识规律。在我校,就是根据以上思路将12门专业课的内容整合为一本教材的12个单元。2、统一课堂教内容。上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应集体备课,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共同讨论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尽量让实训课教学过程接近生产过程。在我校,上同一门专业课的教师使用同一教案上课。统一考核,改变了上课内容和考核的随意性。另外,针对目前出现课堂教学内容过多,占用时间过长情况,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多关注“怎样做”和“是什么”,少关注“为什么”。就是说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可让学生直接记结论。以工作过程为依靠,进行科学地选择和序化。例如:《电子线路》中二极管内容,应以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其内部PN结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内容略讲;电路分析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并且重点选择几个典型的集成电路,如555电路,着重介绍其外部管脚的排序规律,分析其宏观功能和典型作用。3、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电子技术更新周期很短,所以教师要注意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可通过“知识链接”、“前沿技术”等内容,介绍行业方面最新的知识动态,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和技能。学校每一年都要召开一到两次电子专业教研扩大会议。邀请来自行业一线的技术工人(一般是我校往届毕业生)、校企合作企业(TCL、美的等)的人事经理。邀请他们和我校专业教师讨论校编教材内容。以求达到对知识点、技能点的合理整合,更能贴近于生产实际和岗位能力要求,促进学生实现毕业上岗“零距离”。同时,学校每年都要外派专业教师到大学或工厂学习实践或外出接受培训。及时和当前主流技术接轨,将主流技术引入教学。本领域的新知识,教师要首先学习、理解和掌握。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逐步退出市场的东西,如黑白电视机、影碟机的教学内容。应只保留其利于新内容教学部分。+
参考文献:
[1]童乃诚.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2]姜大源.学科体系结构与行动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3]刘新燕.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4].廖志浩.与企业和编高职专业教材的初步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扩展阅读: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
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化和学习情景设计,以能力为模块、项目为载体,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发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在经济技术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必然引起社会分工和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变化,企业对就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电子行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这从客观上迫使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必须加强现代实用技术的应用,为新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为此,我们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方针,汲取国内外有益的职教理念和经验,用新的视角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遵循职教独特的内在规律,开展工学结合职教课程的研究,经过社会调研,了解本区域人才需求情况,按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化和学习情景设计四个步骤,开发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及基本理念
(一)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建设必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是社会的需要,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工学结合的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建设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让职教走向就业导向轨道。
(二)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建设必须实施以能力为本位和全面发展的职教思想能力本位教育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在现代生产条件下,人们获得了更广泛的工作领域,故必须满足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本岗位专业知识技能,还需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力等系统行动能力。因此,要用新的人才观来正确认识中职生,开展工学结合课程的研究,着力于学生多元化发展和个性
化成长,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开发应从学科系统化转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能力,增进学习者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帮助学习者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飞速变化。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与具体的职业行为相联系,努力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密切“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开发关键在于如何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按照职业工作的过程展开知识,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宏观上体现为校企合作,在中观和微观上体现在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层面。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知识的形成设计引导问题。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一种课程体系,它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和技能。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开展工学结合课程研究的关键。
(一)分析工作任务,整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归纳确定行动领域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在电子产品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营销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术人员。近年来,番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急需大量的电子专业技能型人才。我们通过社会调研,研究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和任务,明确企业对电子专业人才在技能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结构,归纳确定行动领域,见图1所示。
归纳
职能/任务
1.1专业基本规范及安全用电1.2基本电工工具和电子仪表的使用1.3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1.4原理图的识图及分析1.5简单电路的安装与检修电工电子基本操作行动领域
基础一级能力技能技能成长链路
单项二级能力技能2.1电子识图与绘图2.2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与检测2.3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实施2.4单元电路的装配与调试2.5电子部件、结构件设计及加工制作2.6局部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2.7小型整机的装配、检测与调试电气线路安装与电气线路安装检修与检修电子产品制作与维修3.1电子整机或系统的装配、调试综合三级能力技能3.2电子整机或系统的综合分析、测试3.3电子产品或系统的维护与检修3.4电子整机或系统的改进与工艺规范3.5实用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与开发3.6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技术综合应用电子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应用图1分析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平台,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体现了职业、社会和个人的需求。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分为几个层次,既包含学生长远个性发展所需的一般素质和能力,也包含有职业流动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可较好地理清电子专业学生技能成长链路,据此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方向,进一步明确构建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转换确定学习领域,以能力为模块、项目为载体,建立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
在归纳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下的常见实际工作任务,尤其注意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能明显提高职业能力的实际工作任务,将工
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化处理,转化为学习任务,按学习的先后要求和学习难度排序递进重构转换为课程,将行动领域转换确定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要按照职业工作的过程展开知识,这样知识传授的排序虽会发生变化,但知识总量却未变化,并且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工作中。
为此,我们在加强现有特色的基础上,推行“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课程改革模式。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成“初、中、终”三个阶段,初段重点强化文化基础和基本职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基本素养。中段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组织方式以项目课程为主。终段工学结合,以工为主,旨在提升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分析可知,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及课程群之间存在着相互嵌套、融合、渗透的关系,但也有所侧重,有些不能截然划分。我们应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打破传统的课程学科性,对学习内容与知识点重新编排组合,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和模块序化,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项目课程,以能力为模块、项目为载体,构建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其结构图见图2所示。
整个课程体系-学习领域共分为四个模块。四个模块循序渐进,相辅相成,融合渗透,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其中,职业基础模块,为公共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公共课重点培养现代社会对学生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课为专业必备的职业基本知识技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职业技能模块,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其设置体现本专业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以项目贯穿课程,
实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
职业拓展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群集职业及发展能力,通过不同组合可完成不同岗位的工作。其课程设置既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可根据需要选修。
职业训导模块,为岗位综合实践。强化学生两个层次的训导,一是职业规范训导;二是职业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方面的职业训导,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同时,我们还建立常效机制,注意分析评价结果,结合实际对课程体系进行滚动式修改,调整课程设置及内容,使之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适度超前,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三)分析设计学习情景,确定专业课程主题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务及其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转换,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的主题学习单元,也即是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一系列“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的载体可设计为项目、任务、产品、案例等,其任务内容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完整性、结果的开放性和可迁移性。整个实施过程要注意把握全局,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递进式排列,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不仅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更加强学生对技术增值的关注。所谓技术增值,是指在训练专业知识技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拥有关键能力,将其综合运用到职业生活中,能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实质来产生增值的可能。因为具备技术增值,将来才会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例如,岗位基本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计,如下表所示。
类序学习领域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5别号岗1电工电子元器件识别电路识读分位基常用电工工维修电工简单电路焊基本操作与检测(载析绘制(载具仪表使用规程及安接、装配与体:种类)体:任务)(载体:设全用电(载测试(载体:本备)体:现象)简单产品)领2电气安装复杂电路的常用照明电常用低压电三相异步电气控制电域与检测装接与测量路的安装与器的使用电动机运路安装调试(载体:任检测(载体:(载体:部行与控制(载体:系务)任务)件)(载体:任统)务)3音频电子电平指示电放大电路制直流稳压电集成运放音频功放音产品制作路制作(载作与测试流制作与调应用电路微型响制作体:作品)(载体:组试(载体:制作与调与调试(载部件)产品)试(载体:体:产品)作品)4数字电子表决电路制智力抢答器产品制作作(载体:制作与调试作品)(载体:产品)5传感器技典型传感器温度、湿度术应用彩灯控制器数字钟制实用电子产制作与调试作、装配与品制作调试(载体:产调试(载(自选,载品)体:产品)体:产品)触摸感应式压电式自声光报警器选择用与检指示器制作门铃制作与动延时灯制作、安装定(载体:(载体:作调试(载体:制作与调与调试(载任务)品)产品)试(载体:体:产品)产品)
三、用行动导向理念,建立并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保障条件(一)以行动为导向,开展项目教学,探讨有效教学模式
为更好地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我们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重点强调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强化技能、获取知识,做到动脑、动手、做人和做事相互融合,每个目标的实现都给学生带
来喜悦和动力,让其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并培养其责任感、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加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配套建设
实训基地是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重要支撑,我们不断加强实训中心的配套建设,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编写工作,探索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生产企业真正工作氛围中学习。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三)建立职业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结合电子专业特点,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机制,强化过程评价和实践考核,重视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开展第二课堂和技能竞赛活动,将顶岗实习表现纳入学生综合评价内容,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经实践表明,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化和学习情景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有一定成效的。以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以完成职业岗位化的学习任务为目标,可较好地激发学生潜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并学会做人,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在省、市各级技能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合格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诚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仍需不断深入。还需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教学环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努力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生产任务,在工作过程中真正做到“学习”与“工作”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年1月〔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年1月1-300
〔3〕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8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内容建设实践与探讨》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内容建设实践与探讨: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