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
五华县棉洋镇第一小学赖明丽
【摘要】: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本文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必要性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简单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几点方法。【关键词】:课前预习必要性预习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对于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有其重要的必要性。
1、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因此可以说,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2、预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会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使他们听课的指向性更加明确。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
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
3、预习把课堂探究引向深入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思考会更深入,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
既然课前预习在现实课题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应该怎么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我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预习方法,下面就我个人在预习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教会学生使用预习符号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预习时手不离笔,随时勾画。为了便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检查和交流。我在全班统一了阅读符号,并提出具体要求:
生字生词用●号来并释义容易写错的字用○圈起重点词语下面加△重点句子下面加===有疑问的句子下面加--?大段前标一、二、三自然段前标1、2、3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动眼、动手、动脑,熟悉使用预习符号,很快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掌握预习的方法1、读一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在读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预习符号去标记。2、想一想
根据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并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都应渗透到预习之中去。
于是,在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想想文章的写作顺序;想想主人公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找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写对文中语句的感受……这些都成了不同类型文章中的预习题目。而这其中,随文写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批注成了挡在学生面前的一条“蜀道”。
初次听到“写批注”这个要求时,学生们根本不知该如何落笔,有的学生几乎篇篇都是“这段话写得真好!”“XXX,我真佩服你啊!”一次次的反思后,我带领学生找到三把写语句批注的金钥匙:抓重点词、想象画面、联系自己生活经历。经过反复练习,学生逐渐对写批注不再陌生,一个个充满独特理解的语句也随之出现在语文书中。
3、查一查
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僻词。这时,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拓宽学习途径,利
用网络、课外书籍、父母资源来进行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其他相关作品的资料查找,就显得轻松容易多了。如在学习《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之前,我请学生课前先去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特别关注她的身份与成就。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居里夫人是个非常高尚的一个人,一生为人类做贡献。一些历史体裁的课文,如《孔明借箭》《武松打虎》更应提前布置学生查阅原著,了解其梗概及背景,以便更好地领会课文。
查的过程,便是学生动手动脑理解的过程。勤查阅工具书能促进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学文打下基础。4、议一议
讨论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是学生预习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信息反馈阶段。学生经过了自己的初步学习,把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拿到小组上自由发言,与学生交流、研讨。通过争议弄清楚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纠正错误的想法,从而,更多地发现知识,发现思想,发现规律,培养情感。比如在预习《梅兰芳》时“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住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梅兰芳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作者这样比喻想突出什么?学生自己想不出,便可以交到小组上跟同学议一议,听听同学们的看法。实在理解不透的就拿到课堂上与老师、全体同学交流。我们大力倡导学生敢于向同学、老师乃至书本发起“挑战”。理越辩越明,当学生头脑中的一个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才确信学生的学习到位了。
三、要有及时有效评价
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原则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学习能力弱,自觉意识不强,所以学生的预习不是单靠老师一句话就可以自觉完成的。教师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对学生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明确在老师讲授时看书应特别注意的地方。教师了解预习结
果,可以下两方面考虑:1、课堂上学生预习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随时查看,了解预习情况。2、上课前将预习本子收上来查阅情况,了解预习的深浅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地对课堂进行调整。
反馈贵在及时,最好在当堂,当天给予评价,以上学生记忆最鲜明,希望知道结果的心情最迫切,趁热打铁,容易奏效。教师在课上及时地表扬这些预习充分地学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教学任务就能轻松完成。
课前预习使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树立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满足了学生渴望成功的欲望。同时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学任务更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课前预习是成功课堂的奠基石,使学生做到有“备”而来,坚持不懈,定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每位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预习,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读书能力。
【参考文献及网站】:[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2]《新课程学习》上,201*年第7期[3]李刚,《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N]》,山西教育学院报,201*(03)[4]苟健东,《浅谈语文课前预习与预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5)[5]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扩展阅读: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摘要]在上课前,对上课内容预先进行学习,了解基中的概况、要点,这就是预习。预习能大大提高上课时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加深理解,解决疑难问题。课堂要达到高效,那么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预习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一些课前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前预习自学能力时效性预习方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学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