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背景
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上海的许多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如何富有成效地联系具体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我们农村小学必须思考的严峻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我们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依然陈旧、低效。我们也一直在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试教。结果是把语文课上成实验课或是绘画课。有时的情境导入就会花掉十几分钟。我们一课书要用二节课甚至是三节课来完成。而上海的老师只用三十五分钟就可以完成,且是高效的。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㈠本课题针对我们学校现壮低效的学前预习提出的。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忽视其重要性,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所以有必要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必须将其落实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预习抓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反之,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的效率就低。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是,预习到哪个度?哪样才有效?是我们要思考的。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教学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㈡针对本校教育教学中的漏洞,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通过学习培训、自学等。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那么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对于我们乡村小学仍是一个难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让人非常痛心。我们需要借鉴优秀的课堂,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上海教师的高效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获得充分发展。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这也是我们常常忽略的一个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也都充分说明了预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课程要求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前的预习指导,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意义所在。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策略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时间
研究时间:201*年5月12日至201*年12月20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学习氛围。好的习惯受用一生。教师的教学要有效。
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让学生预习有效,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要有所突破。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研究内容: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有效预习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
五、课题研究的预设1、我校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前预习。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六、研究原则团1.主体性原则
2.一致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时代性原则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研究主要采用
1、访问法:访问上海园南小学师生,平时的预习养成的良策。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2、观察法: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
3、调查问卷法:⑴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现状。⑵.围绕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验内容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集体意识和参与实验的积极性。⑶.抓典型,树榜样。努力发现在良好课前预习习惯养成实验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并及时树立起学生身边的榜样,以方便学生学习和借鉴。
4、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我校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七、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2、研究报告。3、案例、文集。
扩展阅读: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究》方案一、问题提出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预习过程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并未为教学很好的服务,农村学生因为多种原因课前预习做得更差。在调查和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老师布置课前预习后,学生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预习不预习关系不大,有的甚至认为课前预习是在浪费时间。有的学生则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有的则虽说课文读了四、五遍,可在课堂上读课文仍读不通顺,抄写生字时仍错误百出。预习效果不佳,还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可以说不会预习的人就是不会学习的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会学习的人,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文盲。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有效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会受益终身。
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本校的许多语文老师,常见到语文老师上课文第一课时时,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无奈摇头,只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没办法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只能停下来,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来补偿学生欠下的预习债。而这样一来,能用两课时上完的课,我们就要花上三课时甚至更多时间。有的教师为了能够两课时上完一课,上第一课时时,不管学生预习如何,硬是硬着头皮上,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夹生现象,要么学生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要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效率怎么能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课题小组便有了《长小.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究》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的自学,有准备地去听老师讲课。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注意力,有效听课,使学生形成良性循环。提前预习,对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学,为听课做好铺垫。预习可以为听课作出预见,为听课清除障碍。有预见的听课是效率最高的听课。通过预习,不仅能知道学什么,也会知道自己会学得怎么样,通过学习自己能掌握哪些新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学习动机会更强一些,听课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预习可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有利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构建,便于在听课过程中及时跟踪老师讲课,前挂后联,形成知识体系。预习是一种超越式的学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形成有效的预习方法,力求构建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3、学案的设计科学合理。四、研究思路(一)研究对象我校五、六年级的学生。(二)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04)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计划。2)实验教师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3)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本阶段成果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报告》2、实施阶段(201*.05——201*.11)
1)预习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每个研究内容都要有具体的学习资料、研究案例、研究总结及过程性资料。
第一阶段:(201*.05201*.08)研究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并形成方法体系,撰写心得。
第二阶段:(201*.09201*.11)有效方法的实践运用,撰写心得。本阶段成果为:教师及学生心得3、总结验收阶段。(201*.12)
1)整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指导学生如何搞好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3、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4、经验总结法。5、个案研究法。六、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自学成材还是听讲成材》刘良华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央教科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欧阳芬彭隆总编《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版社魏书生著《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著
201*年4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