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点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2:45:58 | 移动端: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点总结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考点1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1)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检验:(1)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文字表达式:

通电水氢气+氧气

H2OH2O2

实验结论:

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⑵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注意: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考点2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如铁由铁原子构成。物质构成

分子:如水(H2O)由水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如:H2、O2、Fe、S等

纯净物(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氧化物(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H2O,CuO,CO2

化合物:酸(多种元素)碱

考点3分子

⒈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

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⒉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⑶分子在不停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用⑵⑶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

简记:正氧一负氢二考点4原子

⒈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⒉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⒋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金属单质,如:铁(Fe)、铜(Cu)、金(Au)、汞(Hg)等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S)、磷(P)、硅(Si)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等考点5分子与原子的比较性质区别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6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生成新的分子;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⒉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空气中有氧分子、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等。

考点7生活用水的净化

1、净化方法(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⑴沉淀静置沉淀: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吸附沉淀:加明矾等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⑵过滤: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

⑶吸附:主要利用活性炭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⑷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2、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3、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沉淀→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化学变化)→生活用水

考点8过滤

1、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三靠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考点9硬水及其软化⒈硬水与软水

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

⑵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为硬水。(或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⒊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⑴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⑵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⒋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

考点10制取蒸馏水

过程与装置见课本图3-21和图3-22,

实验讨论:

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

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4.加沸石为了防止液体暴沸。

考点11玻璃棒的使用

⒈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⒉搅拌:用于物质溶解或液体物质蒸发。

⑴溶解时,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物质的溶解;

⑵蒸发时,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⒊蘸取:用于蘸取少量液体。如蘸试液滴在试纸上。⒋转移:将药品转移到指定的容器。

考点12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⒈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防止水体污染

⑴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

⒉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⑶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⑵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⑶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13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⒈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

⒉化学性质:⑴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点燃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H2O2H2O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

⑵还原性(氢气还原CuO)高温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氢气+氧化铜铜+水△⒊氢气的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

扩展阅读: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201*新教材)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基本性质是: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总是

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由分子构成的物

质,当它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水蒸发和水结冰过程中,水分子不变,因而属于物理变化,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可以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前后,水分子发生改变,原子没有变。3、分子、原子是微观粒子,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讨论分子的构成时,所

有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构成分子,有些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金刚石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能保持它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它的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能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它的原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纯净物。如:冰水混合物。由不同种分

子构成的就是混合物。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液态空气、净化后的空气、海水、雪碧饮料、矿泉水、汽水、糖水、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石灰水、医用酒精……

5、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和中子(中子不带电)构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这样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注意: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6、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计算式是:Ar=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它只是一个相对比值,单位为1。7、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

8、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9、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通常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通常用来描述物质或分子

的微观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0、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前四位是:O、Si、Al、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1、元素符号: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O:①表示氧元素;②表示一个氧原子。2O表示两个氧原子。③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该物质。如Fe:①表示铁元素;②表示一个铁原子;③表示铁这种物质。

12、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13、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且由里向外依次排满。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He为2个)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14、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如:Na其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各层上的电子数。1-20号元素的顺序:

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15、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He为2个),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所以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16、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17、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叫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带负电荷的叫阴离子(质子数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点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5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