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相似点分子(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原子)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原子)间有间隔。(4)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分子(原子),性质不同。区别在化学变化后,分子变成了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大小、性质都不变。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也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注意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分子比原子大。原子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分子构成原子
二、原子的构成
构成构成物质
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同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1)
C12原子的实际1/1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四、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注意:A.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B.元素组成物质
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
同种元素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概念区分使用范围举例联系元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元素的最小粒元素=================================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4)元素的分类: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
(5)元素的含量: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排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四种元素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C.生物细胞中含量排前四位的是:氧、碳、氢、氮
五、元素符号
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A.“一大二小”B.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C.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能表示几个原子六、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
组成七、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
物质构成分子统称原子成构成宏观概念:只可以说种类,不可以说个数。2微观概念:可以说种类,也可以说个数。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A.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B.规律: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
由里往外依次叫三、四、五、六、七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镁原子为例)
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8电子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如:
八、离子的形成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3)离子的表示方法:
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②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2Mg表示两个镁离子
九、离子与原子的比较原子阳离子核内质子数=结构核外电子数电性表示法相互转化关系不带电核外电子数带正电+离子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用离子符号表示如S2-核内质子数>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S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失电子得电子得电子失电子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扩展阅读:20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3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相(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似很小点(2)分子(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原子)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原子)间有间隔。(4)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分子(原子),性质不同。区在化学变化后,分在化学变化前后,
别子变成了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大小、性质都不变。联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构成分子系的粒子,也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意构成物质。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分子比原子大。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
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混合
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分子构成原子构成构成物质
二、原子的构成
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
数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同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三、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实际质量C12原子的实际1/12(单位: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注意:A.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B.元素组成物质
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同种元素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概念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区分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6
使用范应用于描述物质围
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如:水中含有氢元如:一个水素和氧元素。
元素的最小粒
分子,是由
举例即:水是由氢元素两个氢原子
和氧元素组成的。和一个氧原
子构成的。
元素
联系========================
=========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的分类: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
(5)元素的含量: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排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四种元素
B.空气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五、元素符号
C.生物细胞
中含量排前四位的是:氧、碳、氢、氮
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A.“一大二小”
B.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C.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能表示组成元素物质宏观概念:只可以说种类,不可以说个数。几个原子构统成成称六、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微观概念:可以说种构成系分子原子类,也可以说个数。
化学变化中,不化学变化中,要七、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发生变化。发生变化。(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
A.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
B.规律:能量低,离核近,能
量高,离核远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
由里往外依次叫三、四、五、六、七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镁原子为例)
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8电子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如:八、离子的形成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3)离子的表示方法:
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①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②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
离子的个数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
112+
表示两个镁离子
九、离子与原子的比较离子原子阳离子阴离子核内质子核内质子核内质子结数=数>数<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数数数电不带电带负电带正电性表用元素符用离子符用离子符示号表示如号表示如号表示如+2-法Na、SNaS相得电子失电子互阳离子原子失电子得电子转阴离子化关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