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本单元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叙事的同时,抒发真挚情怀。《古诗三首》表达的是羡慕之情;《风筝》抒发的是忏悔之意;《冬至的梦》荡漾着向往之心;《成长靠你们自己》透漏的是深切的爱。这些情感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27《古诗三首》
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浪漫,懂得珍惜童年,热爱生活。问:为什么老夫“不羡神仙羡少年”?因为在作者看来,即使拥有神仙般的生活,也远远比不上年轻的活力和自由更加珍贵。
《牧童》唐吕岩: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心灵世界的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湖上杂诗》清袁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的渴望,对年轻的希冀,对青春易逝的惆怅和失落之情。《稚子弄冰》宋杨万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28《风筝》
课文叙写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作品中的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且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有一次还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一件当时毫不在意的小事,时隔二十年,突然出现在记忆中,竟如此剧烈的啃噬着自己的心,以至渴望得到补救,却已经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而且此后每忆及此,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度过之后,我们不禁为小兄弟的不幸遭遇,为“我”的补过不及的悔恨,深深叹息。
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的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的感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
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这精神的虐杀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当然不能把事情的原因归为我的性格老成持重。作者说过,我们的一举一动,虽然似乎是自己做主,其实多受死鬼牵制传统的就思想、旧观念对人们的毒害和影响。我对小兄弟无情的践踏,他却逆来顺受,是因为论长幼,我是兄长,自以为拥有支配弟弟的权利。从我对风筝的态度和破坏风筝的粗暴地行为,我们清楚的看到我精神上和心理上某种鲜明的印记被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打下的烙印。应该说,我的行为,既是个性行为,同时也具有时代的特点,这就使得这一场关于风筝的纠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课文还反映了鲁迅先生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反省的优秀品格。
29冬至的梦
课文分析: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以《二十四节气歌》开篇,引出冬至这一节气,并介绍了冬至这一节气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冬至后大自然中的万物变化。首先,作者用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在那看不见的春天“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而希望的梦。从果园里的苹果树。白雪覆盖的葡萄枝,泥土中的冬小麦与老草根儿,地窖里的白菜和树苗儿,到冬眠的青蛙和蚯蚓,都让人感觉到万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动。紧接着,作者又从变青变软的枝条、松动的泥土,哗哗流淌的河水、绽出芽苞的草根、吐出紫红叶子的树苗身上摸到那份温暖,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的生长过程中感悟到那份希望,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具体事物的描摹告诉人们,冬至一到,所有生命开始复苏,孕育迎春的力量,表达了作者盼春、爱春的情感。第二自然段解析:“果园里的苹果树……冬眠的青蛙和蚯蚓……”从这里想象此时树木的枝条是光秃秃的,冬小麦和老草根儿还长在厚厚的泥土中,冬眠的动物还在安静的睡眠,一切看上去那么平静,那么冷清,但在这背后蕴藏着的是万物生命的血液的涌动。试想:当冬至过后,天气转暖,大地解冻,小河流水,树木泛青,枝条吐芽,一切事物在呼唤春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冬至的梦里充满了温暖,蕴藏着希望。
第三自然段:讲我们对春天的期冀,冬至离春天还有难熬的八十一天,课文巧妙地插叙了爷爷涂红梅的故事,使文章极富生活的情趣,寄托了爷爷对生活、对春天的挚爱之情。第三自然段解析:“还不能”“难熬”“总会”“一直等到”“完全变成”等词语中看出冬至的梦要历经九九八十一天,这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在这个等待中,作者和他的爷爷憧憬着春天的温暖,期待着春天快点到来。
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心底的呼唤,向往温暖的明朗的春天,但是更深深的怀念那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曾经做过的温暖的梦,等待的过程是美好的,因为它始终让我们心怀希望,心怀向往,直抒胸臆,同时也点明文章的主旨,并与第二自然段相呼应。第四自然段解析:“我更深深的怀念那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曾经做过的温暖的梦!”说明,在冬夜里等待春天的梦是美好的,因为它让我们始终心怀希望和向往。第五自然段:再次提到梅花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爷爷深切的怀念之情,以及“但看图中梅树红,便是门外柳叶清”,这幅对联所蕴含的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及热爱之情。
课文思想解析:本文作者寄“梦”于具体的事物之中,尤其是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作者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的情感。表达了我和爷爷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爷爷的勤劳和善良。
30我的第一个笔记本
本文作者是肖复兴,他的散文有的抒写亲情,有的描画世事,有的洞察社会人生,有的是谈艺随笔。这些散文抒情、理于一体,使人于平淡中品出韵味,于自然中见出个性。
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小时候渴望得到一个硬皮日记本,因为那时我悄悄的爱上了文学。可是家里穷,只能用几分钱的田字格本,终于在初二的时候,姐姐送了一本
硬皮笔记本给我,我爱不释手。在英语课上,由于一心一意的写做自己的新作,结果被没收了,可是班主任并没有批评我,反而赞扬我写的不错,并把笔记本放到校史展览区展览,日记本被偷后,老师鼓励我不要灰心,要从头开始写作,正是老师的鼓励,使作者最后成了一个有名的大作家。
本文结构分析:本文结构清晰,以笔记本为线索,按“渴盼笔记本得到笔记本笔记本被没收展览笔记本丢失笔记本得到老师鼓励”这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写了四件事:1.作者在得到笔记本后,更加勤奋写作了。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作者为了完成第一本“书”而激动兴奋的心情。2.作者在英语课上写作,笔记本被英语老师没收。从“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等词语可体会到我写作极其专心;从英语老师的语言动作可以看出英语老师对我的行为非常生气。3.班主任并没有批评我,而是把笔记本推荐去展览。我激动不已,对老师充满感激之情。4.我的笔记本被偷走了,我很伤心,老师激励我不要灰心,要坚持写作。
课文思想解析: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结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
31成长靠你们自己
在孩子的眼光中,校长似乎代表着一种权威,而本文的作者埃里希凯斯特纳在任校长时做的这次演讲,几乎能改变孩子们对校长的印象,他的演说中既有对学生的关注,又有对学生的指导和忠告,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还有对学生的满怀期待。
课文内容解析:文章一开始,校长仿佛是和学生在谈心,拉近了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也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注。段末最后一句“他好像在向往那异常朦胧的未来”,引起下文,未来的路要靠孩子们自己去走,需要有头脑,善于思考和分辨,有眼光,有道德,有独立自主的思想
扩展阅读: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总结
1.诗意注释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昔:从前(2)矣:语气助词
(3)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3)思:语气助词。
(4)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回想从前出征时,正值春天,春风吹拂着柔弱的树枝,随风摇摆。如今回来路途中,雪花飞舞,已经冬天了。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5)野径:乡间小路。(6)晓:天刚亮的时候。
(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8)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9)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西江月:词牌名(2)夜行黄沙道中:题目
(3)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4)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5)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6)见:同“现”。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天净沙:曲牌名。(2)秋:曲名。
(3)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4)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5)飞鸿:天空中的鸿雁。(6)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7)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8)黄花:菊花。(9)红叶:枫叶。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2.表达思想,情感
《诗经采薇》表达了一位远征战士因征途漫长,而思念故乡的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对“润物细无声”这一高尚品质的赞美。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两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的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天净沙秋》描写出了秋的萧条、萧瑟,但后又写了秋的色彩鲜明,萧条中仍绚烂美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太阳的话》作者是艾青,这是一首代言诗,借太阳来象征民主、光明、进步,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太阳”的愿望是为人民谋幸福,让光明的民主生活进入当时黑暗的世界,让民众过上民主的生活。
《白桦》作者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它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先描写了它的颜色是银色。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它以白桦为中心意向,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晶亮的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我们去看海》作者是金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这一句我想起了诗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致老鼠》作者是阎妮。在这首儿童诗中,作者把老鼠当做自己的朋友,希望它们改正坏习惯。最后,还希望老鼠和猫交朋友,表达了孩子美好的愿望。
《爸爸的鼾声》作者是阎妮。作者觉得爸爸的鼾声像山上的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作者又觉得火车到站了。整首诗充满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爸爸的喜爱。
3.诗中的“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继《秋思》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1.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诗歌意境。2.运用联想和想象,仔细体会。2.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4.联系诗人背景
4.给诗加“腰”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摇”“映”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突出。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