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实习》大纲
《食品生物化学实习》大纲
学时:1周学分:1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项目一:食品生物化学专题研究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食品生物化学实习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后进行的知识综合应用,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系统化,在实习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使学生们对食品生物化学有一个深入、全面、符合实际的认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在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以广东的资源为重点,结合生产实际,制订食品生物化学分析检测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方案,根据自己提出的见解,共同讨论修改,进一步实施;通过实验得出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环节,巩固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研基础素质,能够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二、主要内容
活性成分研究
1、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及提取。2、抗氧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及提取。
三、方式和时间安排
1、学生自己确定科研课题,查阅期刊文献,写出试验预案和研究课题综述,经过教师和小组讨论后制订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进行实施。
2、对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整理,写出书面实习报告。四、场所安排
校内实习
五、考核方式、评定标准
1、按照实习过程中的试验方案、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环节评定成绩。2、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为百分制。本项目分数占实习总成绩70%。
项目二:专题研究报告交流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食品生物化学实习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后进行的知识综合应用,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系统化,在实习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使学生们对食品生物化学有一个深入、全面、符合实际的认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在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以广东的资源为重点,结合生产实际,制订食品生物化学分析检测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方案,根据自己提出的见解,共同讨论修改,进一步实施;通过实验得出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环节,巩固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研基础素质,能够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二、主要内容
1、活性成分专题研究综述。2、专题研究报告交流与答辩。
三、方式和时间安排
1、学生自己确定科研课题,查阅期刊文献,写出试验预案和研究课题综述,经过教师和小组讨论后制订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进行实施。
2、对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整理,写出书面实习报告。3、实习结束进行研究课题交流,通过课题研究、试验结果、撰写论文、宣讲答辩等环节,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能力。四、场所安排
校内实习
五、考核方式、评定标准
1、按照实习过程中的实习报告、课题交流、宣讲答辩等环节评定成绩。2、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为百分制。本项目分数占实习总成绩30%。
扩展阅读:食品生物化学及实验大纲
《食品生物化学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生物化学英文名称:FoodBiochemistry课程代码:ZB1075234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5学分学时数:80学时(50理论+30实验)开课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系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订人:谢冬娣制订日期:201*年9月5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审订人:审订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食品生物化学》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在内容上侧重食品专业特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分为静态、动态生物化学两大部分。静态生物化学包括蛋白质化学、酶化学、维生素与辅酶、核苷酸与核酸。动态生物化学以糖代谢、脂肪、氨基酸与蛋白质代谢为主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物质转化。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开发新产品及新食品资源,从事发酵工程及食品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方法。(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系统深入了解有关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深入了解和掌握有关物质的主要代谢途径、调控及相互联系;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糖等重要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测定技术的原理及方法;了解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其营养质量和感观质量的变化,理解食品各营养成分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规律。掌握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为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开发新产品及新食品资源,从事发酵工程及食品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方法。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之后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与《普通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和所有食品加工专业课密切相关。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
【教学要求】结合生物化学发展的典型事例和简单的生物化学现象,讲解食品生物化学的任务、地位、发展历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生物化学全貌有所认识并了解食品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研究范围是本章的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化学研究技术【教学内容】
1.1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2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1.2.1生物化学的发展研究历程
1.2.2当前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1.3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4生物化学的研究技术1.4.1电泳
1.4.2超离心1.4.3层析1.4.4X-光衍射
1.5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
2蛋白质
【教学要求】结合图例及食品加工、生活事例讲解,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功能、蛋白质基本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分类等基本理论和原理、技术,了解蛋白质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性质【教学难点】蛋白质二、三、四级结构;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教学内容】
2.1蛋白质的分类
2.1.1根据分子形状分类2.1.2根据分子组成分类2.1.3根据功能分类
2.2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2.2.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2.2.2氨基酸的分类2.2.3氨基酸的理化性质2.3肽
2.3.1肽的结构
2.3.2生物活性肽的功能2.3.3活性肽的来源2.3.4活性肽的应用
2.4蛋白质的结构
2.4.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4.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5.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5.2.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2.6蛋白质的1生质与分离、分析技术2.6.1蛋白质的性质
2.6.2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2.6.3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确定
3核酸
【教学要求】了解核酸的序列测定。结合核酸分子结构模型、图片及动画,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要求学生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分类、命名;掌握核酸的一级结构;DNA的空间结构各种形式;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DNA的功能;RNA的分类、结构及各类RNA的功能;熟悉核酶与核酸酶的概念与作用;熟悉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掌握DNA的变性、复性的概念,变性、复性DNA的特点及分子杂交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核酸的结构【教学内容】
3.1核酸的组成成分3.1.1戊糖3.1.2含氮碱3.1.3核苷3.1.4核苷酸
3.2核酸的一级结构3.3DNA的二级结构
3.3.1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3.3.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3.3.3DNA二级结构的其他类型3.4DNA的高级结构
3.4.1环状DNA的超螺旋结构3.4.2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3.5DNA和基因组
3.5.1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
3.5.2病毒和细菌基因组的特点3.5.3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3.6RNA的结构和功能3.6.ItRNA3.6.2RNA
3.6.3mRNA和hnRNA3.6.4snRNA和snoRNA3.6.5asRNA和RNAi
3.6.6非编码RNA的多样性3.7核酸的性质3.7.1一般理化性质3.7.2紫外吸收性质3.7.3核酸结构的稳定性3.7.4核酸的变性3.7.5核酸的复性3.7.6核酸的分子杂交3.8核酸的序列测定3.8.1链终止法测序技术3.8.2焦磷酸测序技术
4糖类
【教学要求】结合糖分子结构模型、图片,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要求学生掌握重要单糖、双糖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糖类的生理功能;熟悉多糖的结构和主要性质;了解糖的分类、构象和杂多糖,了解糖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典型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难点】糖的结构,尤其是单糖的环状结构【教学内容】4.1单糖
4.1.1单糖的构型4.1.2单糖的结构
4.1.3单糖的构象
4.2重要单糖及其衍生物4.3寡糖4.4多糖、4.5多糖代表物4.5.1淀粉4.5.2糖原4.5.3纤维素4.5.4纤维素
4.5.5琼脂
4.5.6壳多糖(几丁质)4.5.7右旋糖酐4.5.8糖胺聚糖4.6糖复合物
4.6.1糖蛋白与蛋白聚糖4.6.2糖脂与脂多糖
5脂质和生物膜
【教学要求】结合图例及事例,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脂类的概念、分类和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脂酰甘油(脂肪)的结构和主要性质;熟悉磷脂、胆固醇和类固醇激素的结构和作用;了解神经鞘脂类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油脂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脂类的分类和脂肪的性质与组成【教学难点】类脂的结构【教学内容】5.1三酰甘油
5.1.1三酰甘油的结构5.1.2三酰甘油的理化性质5.2脂肪酸
5.2.1脂肪酸的种类
5.2.2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5.2.3必需脂肪酸5.3磷脂
5.3.1甘油磷脂
5.3.2几种重要的甘油磷脂5.4鞘脂类5.4.1鞘磷脂类5.4.2脑苷脂类5.4.3神经节苷脂5.5类固醇胆固醇
5.6生物膜
5.6.1细胞中的膜系统5.6.2生物膜的化学组成5.6.3生物膜的结构6酶
【教学要求】结合图例及食品加工、生活事例讲解,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酶的命名与分类、熟悉酶、底物、产物的概念、熟悉酶的催化特点、掌握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的机制、掌握酶的别构调节,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酶量的调节,酶原与酶原激活及其生理意义、熟悉酶活性的测定与酶单位,了解食品工业中应用的酶。
【教学重点】酶的结构、功能及酶促反应动力学【教学难点】酶促反应动力学【教学内容】
6.1酶的概念与特点6.1.1酶的概念
6.1.2酶的特点
6.2酶的化学本质与组成6.2.1酶的化学本质6.2.2酶的化学组成6.2.3酶的类型6.3酶的命名和分类6.3.1酶的命名6.3.2酶的分类6.4酶的专一性
6.4.1酶专一性的类型6.4.2酶专一性的假说6.5酶的作用机制6.5.1酶的活性部位
6.5.2酶与底物复合物的形成
6.5.3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制
6.5.4酶作用机制的实例胰凝乳蛋白酶6.6酶促反应动力学
6.6.1酶促反应速率的概念
6.6.2底物浓度对醐足反应速率的影响6.6.3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6.7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6.7.1抑制剂的影响作用6.7.2温度的影响作用6.7.3pH的影响作用6.7.4激活剂的影响作用6.8酶活性的调节
6.8.1酶活性的调节方式6.8.2酶的别构调控6.8.3可逆的共价修饰调节6.8.4酶原的激活
6.9核酶、抗体酶与同工酶6.9.1核酶6.9.2抗体酶6.9.3同工酶
6.10酶的研究方法与酶工程6.10.1酶活力的测定方法6.10.2酶的分离纯化6.10.3酶工程
7维生素和辅酶
【教学要求】以生活中的维生素缺乏症为典型事例,讲授为主。要求学生熟悉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病和B族维生素与酶的辅助因子的关系。了解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主要来源、缺乏病以及引起维生素缺乏病的原因。掌握各种维生素在代谢上的功能及其与辅酶的关系。
【教学重点】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其在代谢上的功用【教学难点】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其在代谢上的功用【教学内容】
7.1脂溶性雏生素7.1.1维生素A7.1.2维生索D7.1.3维生素E7.1.4维生素K7.2水溶性维生素
7.2.1维生素B1和硫胺素焦磷酸7.2.2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7.2.3泛酸和辅酶A
7.2.4维生素PP和烟酰胺辅酶7.2.5维生素B6和B6辅酶7.2.6生物素和羧化酶辅酶7.2.7叶酸和叶酸辅酶7.2.8维生素B12和B12辅酶7.2.9硫辛酸
7.2.10维生素C
8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教学要求】结合呼吸链模型、图片及动画,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熟悉生物氧化的方式、生物氧化的酶类、生物氧化中水和CO2的生成方式;掌握ATP的结构、ATP的生成方式、ATP的生理作用、ATP的利用与储备;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呼吸链的主要组成成分、功能作用;掌握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顺序、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
【教学重点】生物氧化中CO2、H2O、ATP生成过程,能荷的概念及作用【教学难点】化学渗透学说的理解【教学内容】
8.1新陈代谢总论
8.1.1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8.1.2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8.1.3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8.1.4肌酸磷酸是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形式8.1.5辅酶A的递能作用8.2生物氧化
8.2.1生物氧化的特点
8.2.2呼吸链的组成及电子传递顺序8.2.3氧化磷酸化作用
8.2.4胞液中NADH的跨膜运转
9糖代谢
【教学要求】结合大量糖类代谢途径流程图及反应方程式、图片及动画,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要求学生了解糖的生理功能、消化吸收、代谢概况;掌握糖酵解和糖酵解途径;掌握糖有氧氧化各阶段的反应过程、特点、限速酶、限速步骤、ATP的生成、调节;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特点、关键酶、调节、生理意义;掌握糖原合成与分解反应过程、限速酶、限速步骤、调节方式;掌握糖异生途径反应过程、限速步骤、限速酶;熟悉糖异生的调节、生理意义。熟练掌握糖代谢各途径的过程及联系,掌握糖的合成过程,了解糖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教学难点】糖的分解代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内容】
9.1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9.1.1淀粉的酶促水解9.1.2纤维素的酶促水解9.2糖的分解代谢9.2.1糖酵解9.2.2糖的有氧分解
9.2.3乙醛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支路9.2.4戊糖磷酸途径9.2.5葡糖醛酸代谢途径9.3糖的合成代谢9.3.1糖原的合成9.3.2蔗糖的合成9.3.3淀粉的合成9.3.4糖异生作用
10脂质代谢
【教学要求】结合脂类代谢流程图及动画,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注重启发和引导,增加学习趣味性。要求学生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反应过程、限速步骤、限速酶、能量的生成;掌握甘油三酯及脂肪酸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合成的基本过程;熟悉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掌握酮体生成、利用、酮体生成利用的生理意义;熟悉酮体生成的调节;熟悉甘油磷脂的代谢。掌握脂肪酸代谢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磷脂代谢,胆固醇代谢;了解其它脂类代谢,脂蛋白以及脂类代谢与人类健康。
【教学重点】脂肪酸的β-氧化及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教学难点】脂肪酸氧化及合成的反应方程式
【教学内容】
10.1脂质的酶促水解
10.:1.1三酰甘油的酶促水解10.1.2磷脂的酶促水解10.1.3胆固醇酯的酶促水解10.2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10.2.1甘油的氧化
10.2.2脂肪酸的8一氧化作用10.2.3脂肪酸氧化的其他途径10.2.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10.3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10.3.1甘油-a-磷酸的生物合成10.3.2脂肪酸的生物合成10.3.3三酰甘油的合成10.4磷脂的代谢
10.5胆固醇的代谢
11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教学要求】结合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流程图、反应方程式及动画,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注重启发和引导,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要求学生熟悉氨基酸代谢概况;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掌握α-酮酸的代谢方式;熟悉体内氨的来源和氨的转运;熟悉尿素的合成部位、合成反应过程、限速酶、限速步骤、合成的调节;掌握一碳单位的概念、构成及其与四氢叶酸的关系;熟悉一碳单位与氨基酸代谢、一碳单位的相互转变、一碳单位的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过程【教学难点】个别氨基酸代谢【教学内容】
11.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11.1.1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
11.1.2外源蛋白的酶促降解11.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11.2.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11.2.2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11.2.3氨的代谢去路
11.2..4a-酮酸的代谢去路11.3氨基酸合成代谢
11.3.1氨基酸合成途径的类型11.3.2氨基酸代谢与-碳单位
11.3.3氨基酸与某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12核苷酸代谢
【教学要求】结合核酸的分解及合成代谢的流程图、反应方程式,采用动画等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和引导,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要求学生掌握核苷酸的分解代谢途径;掌握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原料来源、部位、基本过程补救合成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重点】核苷酸的分解代谢途径及从头合成途径
【教学难点】嘌吟核苷酸从头合成与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教学内容】
12.1核苷酸的分解
12.1.1嘌呤核苷酸的分解12.1.2嘧啶核苷酸的分解12.2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2.2.1核苷酸生物合成的概况12.2.2嘌吟核苷酸的从头合成12.2.3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12.2.4核苷三磷酸的合成12.2.5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12.2.6胸苷酸的合成12.2.7核苷酸的补救合成12.3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12.3.1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控12.3.2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控12.4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12.4.1嘌呤类似物12.4.2嘧啶类似物12.4.3核苷类似物
12.4.4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类似物12.4.5叶酸类似物
12.5辅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2.5.1烟酰胺核苷酸的合成
12.5.2黄素核苷酸的合成12.5.3辅酶A的合成
13DNA的生物合成
【教学要求】掌握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意义;掌握复制的化学反应、DNA聚合酶的种类和作用;熟悉解螺旋酶、DNA拓扑异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DNA连接酶、引物酶、引发体的作用;掌握DNA生物合成过程;熟悉基因突变的意义、引发突变的因素、突变分子改变的类型、DNA损伤的修复方式;掌握逆转录的概念、过程、逆转录酶的功能。
【教学重点】DNA的生物合成及RNA生物合成【教学难点】DNA的生物合成及RNA生物合成【教学内容】
13.1DNA复制的概况13.1.1DNA的半保留复制
13.1.2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13.2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13.2.1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13.2.2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起始13.2.3DNA链的延伸13.2.4复制的终止
13.3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13.3.1参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13.3.2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过程13.3.3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13.4逆转录作用13.5DNA的损伤与修复13.5.1DNA损伤的产生13.5.2DNA损伤的修复13.6DNA重组和克隆13.6.1DNA的重组13.6.2DNA的克隆
14RNA的生物合成
【教学要求】熟悉原核细胞转录的过程;掌握逆转录的概念、过程、逆转录酶的功能。了解三种RNA(mRNA、tRNA、rRNA)前体的加工过程。重点:1.DNA复制;2.
【教学重点】转录;RNA复制和逆转录【教学难点】RNA复制和逆转录【教学内容】
14.1RNA生物合成的概况14.2原核生物的转录
14.2.1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14.2.2转录的起始14.2.3RNA链的延伸14.2.4转录的终止14.3真核生物的转录
14.3.1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14.3.2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14.3.3真核生物转录的终止
14.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特点14.5转录的选择性抑制14.6转录产物的加工
14.6.1内含子剪接的4种类型14.6.2rRNA前体的加工14.6.3tRNA前体的加工14.6.4mRNA前体的加工
14.6.5RNA编辑14.7RNA的复制
14.8无模板的RNA合成
1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教学要求】掌握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及其作用;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熟悉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教学重点】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制【教学难点】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制【教学内容】
15.1蛋白质合成体系15.1.1mRNA15.1.2核糖体15.1.3tRNA
15.2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5.2.1氨基酸的活化15.2.2活化氨基酸的转运15.2.3肽链合成的起始15.2.4肽链合成的延长15.2.5肽链合成的终止15.3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15.4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能量15.5蛋白质的定向转运15.6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15.7寡肽的生物合成
16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
【教学要求】结合各物质的代谢流程图,概括总结,注重启发和引导,讲授为主。要求学生掌握糖、脂肪、氨基酸三者代谢相互关系和酶结构调节;熟悉酶的数量调节;了解激素作用的基本原理。了解代谢调节的生物学意义,掌握反馈抑制,阻遏作用的作用机理。
【教学重点】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酶水平调节【教学难点】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酶水平调节【教学内容】
16.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6.2分子水平的调节16.2.1酶活性的调节16.2.2基因表达的调节16.3细胞水平的调节
16.4多细胞整体水平的调节16.4.1激素对代谢的调节16.4.2神经系统对代谢的调节
四、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以章为单位填写)
序号11绪论教学内容学时1讲授学时1实验学时2345678910111213142蛋白质3核酸4糖类5脂质和生物膜6酶7维生素和辅酶8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9糖代谢10脂质代谢11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12核苷酸代谢13DNA的生物合成14RNA的生物合成11471012656444212280642242564442122505588430151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616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合计五、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1、授课内容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入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相关内容。
2、以多媒体的手段等充分展示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生物分子的动态变化等,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3、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指导学生设计和组合实验内容,并对实验结果作出综合分析。(二)实验教学1.实验要求[1]该课根据本系实验室条件,以基础实验为主,教材中仅仅给出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简要了解释实验具体内容,经授课教师讲述实验的具体要求和强调重点及难点、演示仪器的具体操作,学生领会之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2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3]实验室采用课前进行预备实验,通过对预备实验的结果的科学性评价,结合学生尝试性的采用不同实验方案的结果对照,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改进实验方案的能力。
[4]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2.实验内容(选其中6-7个实验)
试验一、生物化学实验规则即理论(2学时)
实验二、植物组织中可溶性总糖的测定(4学时)实验四、原花色素的提取、纯化与测定(选做)(8学时)实验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3学时)实验六、绿豆芽a-淀粉酶活力测定(5学时)实验七、脂肪酸价的测定(选做)(3学时)实验八、山楂熊果酸的含量测定(选做)(8学时)
实验九、脐橙维生素C测定(4学时)实验十、氨基酸纸层析(5学时)
实验十一、鸡蛋黄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4学时)
实验十二、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选做)(4学时)(三)辅导与作业
视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安排一些辅导。根据教学需要,除教材中的习题外,适当补充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成绩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张丽萍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年陈均辉等:《生物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年(二)教学参考书[1]王镜岩等:《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年
[2]张洪渊:《生物化学教程》(第二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3]罗纪盛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宁正祥、赵谋明:《食品生物化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
[5]天津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合编:《食品生物化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1年
[6]王璋、许时婴、汤坚:《食品化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年
[7]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年七、大纲其他说明
教纲中的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详细内容可以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方向的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做相应删减。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的目的
1、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
2、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
1、学习设计一个实验的基本思路,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严密地组织自己的实验,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和时间。
2、训练实验的动手能力,学会熟练地使用各种生物化学实验仪器。3、学会准确翔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的技能,提高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能够整齐清洁地进行所有的实验。
4、掌握生物化学的各种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为今后参加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该课根据本系实验室条件,以基础实验为主,教材中仅仅给出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简要了解释实验具体内容,经授课教师讲述实验的具体要求和强调重点及难点、演示仪器的具体操作,学生领会之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2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3.实验室采用课前进行预备实验,通过对预备实验的结果的科学性评价,结合学生尝试性的采用不同实验方案的结果对照,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改进实验方案的能力。
4.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四、考核与报告
实验内容采用平时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1、实验预习情况(10%)2、实验操作情况(20%)3、实验报告情况(50%)4、实验课考勤(20%)
五、实验内容安排(30学时)说明:(视实验准备情况安排六至七个实验)
试验一、生物化学实验规则即理论(2学时)
实验二、织物组织中可溶性总糖的测定(4学时)实验四、原花色素的提取、纯化与测定(选做)(8学时)实验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3学时)实验六、绿豆芽a-淀粉酶活力测定(5学时)实验七、脂肪酸价的测定(选做)(3学时)实验八、山楂熊果酸的含量测定(选做)(8学时)实验九、脐橙维生素C测定(4学时)
实验十、氨基酸纸层析(5学时)
实验十一、鸡蛋黄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4学时)实验十二、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选做)(4学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食品生物化学实习》大纲》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食品生物化学实习》大纲: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