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乘务员培训分析
我国铁路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何对机车乘务员进行培训,使之适应铁路运营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本文运用人力资本和效率工资理论对我国机车乘务员培训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铁路机车乘务员是铁路行业极为关键的岗位,担负着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的重要任务。201*年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到1.83万台,机车乘务员20多万人,他们大部分是通过中等专业学校、技校培养,在模拟器上进行训练,经过考试取得驾驶证而走上驾驶岗位的。随着1997年至201*年的6次列车大提速,火车越跑越快,越跑越远,部分干线实行了单司机一站式直达的执乘。大提速给驾驶集现代高科技水平于一身的高速机车乘务员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他们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和综合技能等方面的因素,要驾驱现代化的高、精、尖技术设备显得实力单薄。如何提高机车乘务员技能水平,提高培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在职培训理论
1.企业在职培训成本收益理论。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满足感及生活质量;对企业而言,可以提高其竞争力,增加利润;对社会而言,可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在职培训投资成本与收益有两种计算方法,即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一种对员工培训前后的效果直接观察对比并加以评价的方法;间接计算法有三种。模型法,主要是计算员工在培训前后的边际产品价值的改变幅度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净现值法,计算培训者在培训后和培训前工作成果(现金流入量)的差值;经验公式法的思路是首先找出影响在职培训收益的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计算投资收益。同时在边际成本方面,员工个体之间由于教育背景、学习能力、工作经历等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在培训过程中的边际成本也有较大的差距,具有较高边际成本的员工对人力资本需求要少一些;而具有较低边际成本的员工在培训过后的预期收益要大,他们对培训的需求也大,对于企业来说选择边际成本较低的员工进行培训更有效率。
2.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一般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特殊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双方协商解决各自承担的成本与分享收益。
3.特殊培训成本分担理论。培训成本分担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接受培训的员工承担全部成本并获得全部收益、企业承担全部成本并获得全部收益和企业与受培训员工共同承担培训成本并共同分享收益。在特殊培训条件下只有第三种情况具有现实意义。第一种情况下,员工的特殊培训成本支出将面临两种基本风险,其一是市场风险,即如果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陈旧过时,相应的生产技能也将报废,原先培训此种生产技能而耗费的成本将丧失其市场价值。其二是所谓的要挟风险,这是一种非市场或非系统性风险,它主要来自与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企业为了占有或剥削员工个人进行培训投资而获得的收益,而以解雇或其他手段相威胁,以迫使员工让渡某些培训收益,将置员工于困境之中。第二种情况与第一种相似,只是投资主体发生了换位,这时撇开市场风险不说,企业的投资也会面临来自员工方面的机会主义行为的要挟风险,员工可以公开辞职或用隐蔽的偷懒或怠工来实施威胁,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企业投资特殊培训的收益甚至完全损失。而第三种模式,即双方共同承担成本分享收益,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弱化或避免机会主义的行为,因为这时任何一方的违约行为都会给自己和对方带来损失,而如果彼此合作则会同时使双方获益,所以它将有助于增进双方的合作,由此形成比较稳定的雇佣关系。
二、机车乘务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机车乘务员是一个专业知识要求非常全面而又精细的职业,如要求有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机械、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涉及到司机的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应变能力、计算机水平、安全知识,心理素质等方面。
1.培训费用分担不合理。我国铁路部门培训基本上采用铁路企业单独承担成本,并单独获得收益的模式。由于培训经费全部由企业承担,员工在培训前后的工资水平几乎没有变化,或者变化不大,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工资水平也基本不发生变化,更多的员工把培训当作一次企业发给的福利。这就使员工不明确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培训与否对自身的物质利益甚至职业生涯关系也不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效果,也极大地削弱了员工对培训工作积极性,给企业整体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负面影响。
2.培训内容缺乏科学的依据。如:等级司机培训(目的是为给司机定出等级)与司机轮训(目的是提高司机技术水平)两个培训项目,都属于提高司机能力的类型,在培训内容上有较多的重复。现有的培训比较偏重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提高,甚至片面追求证书与学历,忽视对员工建立正确态度的培训;培训教学大纲的制定,往往是根据任课教师的经验来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随意性大,由于高速列车运行时间不长,由于教师经验欠缺造成该学的没学、没有学到位。
3.培训缺乏规划。只注重短期培训,不注重长期培训;培训缺乏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目的、步骤,不系统,效率低下。很多情况下是出了问题后才想到培训。
4.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员工培训与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机制是好的,但落实不到位。培训后的考核不到位,多半是走过场,没有好的考核指标来评估员工的培训成果,结业考试也多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员工也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培训要达到的效果的要求;待遇也没和实际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培训后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实际待遇并没有明显地提高,甚至根本没有变化,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只把培训当成一种福利而已。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铁路企业在培训投资方面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即企业承担全部成本并获得全部收益,但第二种模式有其致命的缺陷。对于特殊培训来说,由于企业承担了全部培训成本,一旦员工离开企业,企业通过特殊培训投资物化在员工身上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存量将永远也无法收回;另一方面,即使员工不离开企业,如果发生隐蔽性的偷懒和怠工行为,这种降低自身努力程度的行为也会使企业的投资效率预期收益大打折扣,而且这种机会主义风险发生的概率更大,其基本原因在于这时存在着“交叉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与人力资本实际载体是分离的。在这种分离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受到侵害将是不可避免的。
三、结论
1.明确培训的投资意义。首先要明确一点:培训更是一项投资活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成本和福利,这项活动是从长远战略来考虑的,也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衡量它,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有助于我们企业提高对培训活动的定位,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组织培训工作,更有利于员工重新审视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效果。
2.合理分担培训成本。按照贝克尔和桥本的特殊培训分担理论,我国铁路企业应该改变原来的做法,让参加培训的司机也承担一部分成本,分担培训风险;同时也分享一部分收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培训的效果,节约培训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员工和企业凝聚在一起,使二者目标一致,激励相容。要让司机明白自己既是培训活动的出资者,又是培训活动的收益者,这样可以提高司机参加培训积极性和紧迫感,从而在学习中更加努力刻苦,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做好与培训相关的配套工作。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不能被分割开来,要有相关的措施与之配合。在高速机车乘务员培训过程中,基层站段的培训经费管理权应适当扩大,否则会严重影响培训的进程和效果;绩效考核一直是铁路企业的弱项,在培训完成后,应当有(下转72页)(上接70页)合理完善的考核手段对培训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否则就在一定程度上1弱化了培训的效果。
4.强调效率工资的激励作用。由于机车乘务员属非通用工种,工作性质具有专有性,一旦掌握了这项技能他们就很少有机会到其它企业任职,对于他们来说都愿意保持与企业的长期雇佣关系,这就为效率工资的实行创造了条件,也会保证效率工资实行的效果。在培训结束后,要提供给受训司机比参加培训前更高的工资,这样才能激发司机的工作热情,激发在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的上进心,从而降低偷懒或者消极怠工的概率。
5.科学选拔司机进行培训。那些边际成本高的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是相对较少的,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同样的培训对每一个人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边际成本低、接受能力较强的人,他们预期的边际收益也高,所以应挑选那些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能力强、有潜力并且对公司忠诚的员工参加培训,这样可使培训投资回报率更高些。
6.采用新培训手段,以提高培训效率、降低培训成本。第一,运用新的培训方式新的培训手段对于高速铁路司机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国外设计出了司机培训专用计算机,专用模拟器,可以提高司机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减少设备的占用时间;有的国家甚至把培训飞行员的手段和方法引用到培训高速机车乘务员中来,对于训练司机的注意力、安全意识等都有很好的作用。高速列车时速超过200公里,在高速而又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司机心理容易产生波动,这就要求高速机车乘务员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德国的学徒制对于我国机车乘务员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借鉴,由有经验的师傅带领,言传身教,新手的进步会很快,这对新手提高技能会起到重要作用。培训的外延是非常广的,不单单是进行理论教授才是培训,在干中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加深司机对操作规程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减少对设备的占有时间,节省了成本。
扩展阅读:浅谈机车乘务员素质不高
浅谈机车乘务员素质不高的原因与对策来源:刘功云时间:201*-3-2917:58:41阅读:542次
--------------------------------------------------------------------------------
“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这是刘志军部长在今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的。这一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在机务段,机车乘务员队伍整体技术业务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的好坏,而且影响到“火车头精神”的形象,党员机车乘务员业务素质的高低,还关系到基层党组织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能否增强战斗力的问题。因此,大力提高机车乘务员队伍技术业务素质,是当前工作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人仅就机车乘务员队伍的技术业务素质状况和提高技术业务素质的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机车乘务员技术业务素质的现状
从总体来看,在机车乘务员队伍中的技术业务素质还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在机车乘务员队伍中存在着文化素质低、操作技能差、技术业务差等现象。
1、文化素质偏低,学习新的技术业务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历史的原因,机车乘务员队伍的比例,还是年龄偏大的职工居多。据本人201*年对本车间机车乘务员队伍状况的调查看,运用车间有机车乘务员579名,30岁以下司机56人,副司机68人,占21.4%;30~40岁司机194人,副司机54人,占42.8%;40~45岁司机58人,副司机36人,占16.2%;45岁以上司机82人,副司机31人占19.5%。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文化程度以上司机8人,副司机2人,占1.7%;中专文化程度司机55人,副司机46人,占17.4%;中技文化程度司机136人,副司机58人,占33.5%;高中文化程度司机108人,副司机31人,占24.0%;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司机83人,副司机52人,占23.3%。他们与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相比,不但新知识学得少,而且在学习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知识方面也比较慢。尤其在40岁以上的机车乘务员中,高学历者更少,而这部分人又是机车乘务员中的骨干力量,面对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技术要求,他们积极性有余,创造性不足,当铁路跨越式发展,机车的更新换代、设备大量更新换代、乘务方式发生大的改变时,一些乘务员就很难迅速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技术业务素质也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2、操作技能差,违章作业多。有的机车乘务员对业务知识、规章制度一知半解,还有的乘务员会说不会干,会干干不好,技术不过硬,作业不标准,违章违纪时有发生。仅201*年桂林运用车间全年共发生A类违章57件,其中由于业务不熟造成监控装置操作失误造成数据混乱的有27件,制动机操纵不当放风的有11件。201*年6月17日,司机黄××由于业务不熟,在担任22030次货车牵引任务,大溶江至凉风桥间自闭改半闭,大溶江出站前机班未按规定输入监控装置支线键,当列车进入区间后,由于司机、副司机业务不熟,处理不了该问题,并擅自停车,打乱了运行秩序,使多趟客货列车晚点,导致被路局定为一般事故,在职工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技术业务差,技术尖子少。多年来,铁路局、机务段每年都开展“生产运动会”、“技术大比武”等各种业务竞赛活动,经党支部、车间、段上筛选,能当上选手参加铁路局比赛的不多,被铁路局授予“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称号的机车乘务员很少。
二、机车乘务员技术业务素质不高的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铁路机车装备和各种设备都在不断地更新,机车乘务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机型和“长交路、单司机”的发展需要。但是,由于机车运用方式和机车交路的调整也开始不久。相对而言,机车乘务员的技术业务滞后。乘务员队伍技术业务素质不高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本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三个方面:
1、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思想。一部分青年刚参加工作时思想要求进步,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但工作多年后,由于没有得到组织的提拔、重用,或因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因违章违纪被批评、考核等原因,没有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而造成他们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敬业爱岗精神。因此他们对学习技术业务知识感到厌倦,平时休班在家或值乘到公寓休息,不是自觉地学习技术业务知识,而是有时间就打牌、下棋、吹牛或看电视,以此来消磨时间。而参加车间、支部业务学习,经常迟到、早退,有时老师在台上讲课,他们在台下养神、打盹,不专心听课。党支部、车间有时安排他们参加技术业务脱产培训,他们却认为,脱产学习不但又苦又累,纪律又严,而且还会影响工资收入,所以总是找各种借口逃避培训。在技术业务考试中只求60分,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
2、存在着“优越感”的思想。有“优越感”思想的乘务员,多数是中年乘务员。目前由于机车乘务员人员紧张,他们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是运输生产的骨干,平时得到领导表扬多,批评少,也很容易得到指导司机、党支部书记的宠爱。在竞争上岗中,他们不愁找不到岗位,没有压力感、危机感,所以在他们眼里,技术业务学好学差都是一个样,甚至有人认为“技术业务比我差的人多的是”。他们只求在持证上岗考试中能考个及格,平时车间技术业务抽考,他们总找机会逃避,即使偶尔参加考试,成绩不好,就会有一些党支部干部出面为他们讲情。在值乘中遇到机车故障处理不当,造成机破或机故,也会有人出来帮他们找客观原因,千方百计把责任往其它方面推等等。这些“优越感”导致部分机车乘务员缺乏学习技术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存在着“吃老本”的思想。存在“吃老本”思想的乘务员中,他们过去在学校学的是蒸汽机车专业,开的是蒸汽机车,在向内燃机车过渡时,仅经过三个月的业务培训就上了内燃当机车司机。不久,由于他们业务不熟或者年龄偏大,陆陆续续被安排到专用调车机、零解列车机车当司机。专用调车机车速度慢,在站内调车时,如果机车发生故障处理时间长一点也不会列为事故,同时,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很难遇到。因此有些乘务员认为,调小机车司机,只要懂得基础规章和站场信号设备就可以上岗了,内燃机车知识学不学无所谓,遇到机车故障只要会找“指导司机或派班室”,故障自然会排除。如果自作聪明,处理不当,造成机车破损,责任自己扛,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过去学到的知识已完全够用。跑零解列车的一些乘务员认为,自己年龄比较大,都快要退休了,还学什么业务,吃“老本”一般没有事,有事算倒楣。在这种吃“老本”的思想指导下,一些年龄偏大的乘务员出现了不想学、不愿学技术业务知识的现象。
三、提高机车乘务员技术业务素质的几点对策
针对机车乘务员队伍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本人认为只有抓好“两种教育、三个强化”,才能提高机车乘务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1、抓好形势教育,增强机车乘务员学习技术业务的紧迫感。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水路、公路、航空、铁路的竞争日趋激烈,每个机车乘务员都要认清形势,具有过硬的技术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教育乘务员保安全,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规章制度,还必须有扎实的岗位技能。其次,要教育乘务员掌握跨岗位、兼工种的技能。随着铁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新设备、新技术的范围越来越广,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机车乘务员能跨岗位、兼工种,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抓好敬业教育,增强机车乘务员学习技术业务的责任感。当前,各项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有的乘务员思想情绪容易波动,敬业精神淡化,安全意识淡薄,放松了对技术业务的学习。因此,要教育乘务员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学习技术业务的重要性,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因技术业务不熟而给安全生产造成的事故隐患,不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而且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要教育乘务员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增强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立足岗位,在技术业务上不断进取。
3、强化日常教育,提高机车乘务员队伍素质。一些机车乘务员容易在工作安排、工资奖金分配、安全生产管理以及人际关系中产生各种思想问题,各级干部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弄清原因,做好家访谈心工作,及时消除他们的思想情绪,振奋精神,教育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干好本职工作。其次要引导乘务员学习技术业务知识。党支部可以每月根据机车乘务员技术业务素质、安全生产情况,给机车乘务员出一些业务学习思考题,讨论题,要求他们利用休班或在公寓休息时间学习业务知识,或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定期组织他们讨论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为机车乘务员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和施展才华的空间。再次开展业务竞赛,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每年举办一次全段性的机车乘务员“基本功大比武”。车间、党支部通过层层考试,择优选拔技术尖子,参加全段技术业务比赛。对技术业务过硬,获得第一名的机车乘务员,段党委、行政要授予“技术标兵”或“技术能手”称号,条件允许的话,适当选送一些技术业务特别好的乘务员到各大中专院校深造,提高机车乘务员队伍素质,鼓励乘务员学技术业务。通过大比武,使乘务员能够互看、互学、互比、互赛,提高他们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技术业务氛围。
4、强化机车乘务员管理。运用车间要加强机车乘务员管理,督促和鼓励乘务员学习技术业务,必须注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把好乘务员入口关。对新进乘务员队伍的人员,不但要求思想政治好,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或较好的技术业务素质;二是设立“奖学金”制度。为了鼓励乘务员学习技术业务,段教育科要抽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乘务员技术业务学习、培训、竞赛的“奖励基金”,实行“奖学金”制度,乘务员在技术业务学习、培训、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均给予一次性奖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乘务员学习钻研技术业务的积极性;三是抓好运用干部的技术业务学习和培训。运用干部带头学习技术业务,提高自己的技术业务水平,可以对乘务员起到潜移默化作用,也是硬起手腕抓好乘务员技术业务,提高乘务员技术业务素质的法码,段教育科,每年要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技术业务培训,凡要求乘务员“过关”的运用干部必须首先“过关”,这样运用干部才能成为广大乘务员学习技术业务的榜样。
5、强化管理机制。必须强化乘务员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一方面,实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技术业务教育统筹安排。要制定中、长期的乘务员教育培训规划,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关系,保证教育培训规划顺利实施。教育科要根据机车乘务员教育培训规划,负责制定教育大纲和实施计划,负责组织师资力量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党政齐抓共管。这样做既有利于教育经费、教育设备的统一使用,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又可以避免在教育培训中出现“交叉”、“碰撞”及浪费人力、财力等现象,从而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另一方面,实行教育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配套管理。教育培训后的使用、待遇制度是调动职工自觉学习技术业务的杠杆,也是促使乘务员教育培训的主动力。当前,我们必须彻底克服在职工教育中存在“两个脱节”即教育培训与使用脱节,技术业务高低与待遇相脱节的问题,彻底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现象。在劳动优化组合上,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在工资奖金分配中,坚持按贡献大小、安全优劣、素质高低拉开档次,完善“上岗靠竞争、待遇靠贡献”的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广大机车乘务员的压力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促进乘务员自觉学习技术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提高机车乘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把机车乘务员的技术业务教育纳入主要工作日程来抓,加强机车乘务员技术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常抓不懈,努力提高机车乘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机车乘务员的“火车头精神”,适应新时期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机车乘务员培训分析》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机车乘务员培训分析: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