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3:23:23 | 移动端: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对“工学结合”活动的认识与体会

工程监理专业工学结合心得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刘郁贞

随着我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深入实施,我院针对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积极组织开展了工学结合实践活动,工程管理系工程监理专业学生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从中受益匪浅,我作为一名工程管理系的普通专业教师,对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模式更是感触颇深,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工作谈谈对工学结合活动的体会。

一、对“工学结合”活动的初步认识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工学结合”活动的直接效果

通过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发现,此次“工学结合”活动效果十分惊人。其一,学生通过在施工、监理企业的顶岗实习,深入地了解了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学会了技术。许多在课堂上无法讲清的概念、施工方法,学生在现场很快就掌握了。

其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其中,有许多动人的实例。如有一位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专业思想不端正,经常旷课、迟到,学习成绩较差,补考、重修课程很多。教师经常为其能否毕业而担心。短短半年的顶岗实习,使其整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认识到专业学习对就业的重要性。这一学期,他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缺课现象几乎绝迹,结果,这位学生还在学校为他找到的对口工作岗位顺利就业。老师们都发现,实习回来的同学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再不用劳心劳力督促他们学习了。

其三,学生在施工企业的现场工作,还使他们获得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例如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社会能力和责任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等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第四,工学结合对学生们的就业产生了十分良好的作用,有些学生就此与实习单位结下因缘,毕业后就到企业工作。即使没有马上找到就业单位的,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意识地在各方面培养自己具备更强的的就业实力。最起码,经过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在见工的时候,再不会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三、对“工学结合”活动的深刻体会

通过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感受,更加深了本人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解,现总结如下:

(1)“工学结合”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工学结合”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工学结合”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4)“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5)“工学结合”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6)“工学结合”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7)“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以上就是本人对“工学结合”活动的几点认识与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结合本职工作,继续深化“工学结合”这一教学活动,为培养出复合型、专业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扩展阅读:“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近来,本人通过系统的学习“工学结合”相关的职教理论资料,对“工学结合”合这一模式有了较为进一步的认识及深层次的理解。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在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201*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Learning),在我们国家即称之为“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此外,对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种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利益:

(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5)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6)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7)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普教的学生。

同时,它又促进了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1)工学结合诱导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为了顺利实施工学结合,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中职教师首先必须重新设计与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相对应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或学生需求导向课程;其次,教师还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再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以符合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最后,教师必须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来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架构合理、有效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模式。工学结合不仅要求其教师是教授者,还必须扮演技能师傅、课程专家、社会工作者等多重角色,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教育教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2)工学结合诱导教师反思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在熟悉教材之后,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照搬书本、崇拜权威的惰性教学之中。但工学结合猛烈地冲击着教师的定势平衡,学生既不专心致志于教师津津乐道理论知识和学科体系,也不甘于成为文明观众被动欣赏教师在三尺舞台上精彩演出,更不痴迷于学术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这迫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有针对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回顾、诊断、自我调控等方式来思索和修正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尝试和探索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这样,中职教师便慢慢地把自我教学实践反思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并积极努力地去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学生自我发展。反思教学是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和动力之源。

(3)工学结合驱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传统的中职教师安于技工式的流水线机械教学或者快餐式的短期培训,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欠缺,这严重阻碍了中职教师的专业地位提升以及专业水平发展。但工学结合诱导教师反思教学,而反思教学的载体就是教育行动研究。工学结合向产、学、研一体化转向也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崭新的课题和压力。教师要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而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听从管理人员、教育学者、课程论和教材专家的指导,而是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实行工学结合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存在诸多问题,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问题一定能逐步解决,工学结合、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长效机制也一定能建立起来,真正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的良性循环。

机械组XXX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工学结合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工学结合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工学结合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5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