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院前急救培训计划
急诊科院前急救培训计划
一、目的
为提高急诊医护人员院前业务水平及急诊服务质量,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二、预期目标(培训覆盖率100%)1.与临床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2.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及保养;3.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操作;
4.熟练掌握急诊院前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及流程;5.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急救预案并定期演练;6.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开展新业务;7.积极撰写文章及科研立项;8.严格素质要求,提高自身素质三、培训计划
1.教学为主、以考促学,每月进行理论讲座和操作培训,定期考核、点评,对不合格者督促其规定时间内必须考核合格;
2.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业务学习;3.由高年资医师进行传、帮、带;4.一月两次进行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
5.积极组队参加市或区上各种急救大赛,急诊科全体人员参
与培训,并选拔优秀者参赛,今年急诊科组队参加市院前急救大赛和全国红十字院前急救大赛选拔赛,分别取得了三等奖和第一名的好成绩。四、培训小组成员及职责1.培训小组组长:张玲,杨红年职责:制订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培训小组成员:陈占龙,李镜,赵晓伟,陈鹏,杜立文,
段梅花,马静,雒丽娜,凌娟娟。
职责:
⑴参与指导带教工作,以良好形象和医德影响其他医生,做好传、帮、带工作;⑵协助科主任做好培训工作;⑶每月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
⑷掌握急救新技术、新理论,并应用到工作中,并有意识提高教育、管理、科研能力
⑸督促各教员按照计划授课、演练及考核,教员需充分准备
3.秘书:高润民职责:
⑴协助培训小组组长编制计划、进度及协调各项工作⑵协助培训小组成员的工作
扩展阅读: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标
院前急救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合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进一步提高医疗办事质量。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护人员、司机。
(三)由科主任、护士长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保持救护车车厢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的工作。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要求,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信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认真做好交接班,熟悉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120指令单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理人员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
(四)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应立即检查患者,根据病情可就地抢救,或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中应密切视察生命体征变化。若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拯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楚和并发症,积极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痰及清除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药物治疗等)。
③保持中枢神经体系功能。④急性中毒处理。
⑤脑、胸、背、脊柱、四肢和其他受伤部位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2、途中救护:
①途中转运患者,必须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②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当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该当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按照病情保持合适体位。
③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与外固定防备波动;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避免脊髓损伤;昏厥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防止吐逆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托固定之,避免形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相关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及时出具死亡证明。
4.医护人员实行院前急救时要服从急救指挥中心、医院、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后作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指挥中心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急诊科院前急救培训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急诊科院前急救培训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