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翻译)
高师声乐教学呼吸训练之我见
董金玲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艺术组
内容提要:呼吸是歌唱艺术发声的原动力,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通过采取系统讲授科学的发声原理、初步的呼吸训练、练声中的呼吸训练和歌唱中的呼吸训练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呼吸训练
Breathingisbasicpowerofsingingart.Inhighvocationaleducation,accordingtoadoptscienceprincipleofphonatingandthewayofbreathingtraining,thestudentscaneasilymasterthebasicmethodofbreathing,sotheymaysingagracefulandfair-soundingsong.
Keywords:highvocationaleducationmusicteachingbreathingtraining
呼吸是歌唱艺术发声的原动力,歌唱的呼吸是决定唱歌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沈湘教授曾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坚固的基础。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唱出自然、优美的音色,应从呼吸入手,通过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方法,完整表达出歌曲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呼吸训练作为高师声乐教学的基础,寻找有效的方法,强化训练,使声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系统讲授科学的发声原理
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是进行呼吸训练的前提,从人自身的功能上看就是一件乐器,这个乐器由三部分组成:动力源(肺)、振动体(声带)和共鸣体(发声通道)。当气流从肺发出经过声带使得
声带立即闭合,这时声带下面的气压大,上面的压力小,形成压差,使得声带再次分开。在开与闭的循环之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声音,肺部压力越大,声带就越紧张,声带振动发出的波动频率也越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声带的闭合是完全可以依赖气息的作用而自然地被动地闭合;二是发高音时人不需要主动地去绷紧声带,高音是气压增加后声带自然调整到所需状态发出的,歌唱时出现“喉音”,是歌唱者声带(喉头)主动闭合的结果,这样主动的闭合使声带承受的份量要大得多发出的声音具有“僵硬”、“笨重”的感觉,反之,被动闭合的声音则具有“轻巧”、“嘹亮”的特征。
二、呼吸的初步训练方法
在掌握了科学的发声原理后,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初步的呼吸训练,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蛤蟆气”练习法:它是呼吸训练的第一门坎,主要训练横膈膜和控制歌唱气息有关的肌肉,体会控制歌唱气息支撑点的最佳部位在中腰上腹部,将这个部位轻轻挺住,胸廓也就撑了起来,解决了缺乏气息支持的弊病。同时我让学生用“蛤蟆气”来发“咽音”的“断音”练习,使他们能很快找到气息控制位置及发音的位置。
二是“打嘟噜”练习法:把发出“嘟”声的上、下嘴唇想象成声带,要求学生首先尽量放松嘴唇,气息要形成一定的速度,非常明确地感觉到上、下嘴唇是被吹出的气流吸拢、又吹开。此练习加深了练习者对气息速度与高音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练习者将气息以不同的
速度吹出,就能发现嘴唇振动的频率受气息速度的直接控制,气速越快,振动频率越高;振动频率越高,音高也就越高。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的声带可以随着气速的变化调整出高音所需的状态。
三、练声中的呼吸训练。
练声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正确声音体系的建立、良好演唱习惯的形成、饱满演唱情绪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练声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呼吸训练的主要方法有:
1、“吸着唱”练习:用“吸着唱”的感觉去控制气息。如:54│32│1━│乌(u)啊(a)
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鼓腹吸气),双唇拢成吹气状的口形唱u母音,发声时,感觉声音随着气流源源不断地顺着咽腔通道“吸”进胸腹之间。随着音高上升,“吸着唱”的感觉在主观想象之中明显加强。后腰后背有轻微的吸气膨胀感。进行此练习要注意,歌唱位置不能随着音阶下行而往前,而应该在气息的支持下,始终感到声音后面有空间,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软腭,打开喉咙,保证气息的通畅。
2、“起声”练习: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三种不同的起声,呼吸的运用各有不同。激起声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在发声训练如顿音、
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经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此种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它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气息不通畅的毛病。
四、歌唱中的呼吸训练
无论从理论、初步训练、练声训练,最终的目的是在通畅的气息支持下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在教学中,我针对两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选取不同的歌曲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一是缓吸缓呼。这是在训练和歌唱时常采用的方法,基本要领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使吸气吸得深,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吸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
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选取以下歌曲进行此种练习《小河淌水》、《红豆曲》等。
二是急吸缓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短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在演唱实践中我们要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有很短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我选取以下歌曲进行此种练习《绣金匾》《跑马溜溜的山上》等等。
总之,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优美的歌声。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呼吸训练,学生的歌声逐渐有了变化,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他们会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参考书目:
1、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年11月。
2、林俊卿著《‘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上海音乐出版社。3、约翰、桑德柏格[瑞典]《歌唱的音响学》。
扩展阅读: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孙爱娜
(滨州学院音乐系,山东滨州256603)
[内容提要]扩招以来的高师声乐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重声音轻理论;重专业轻文化;贪大求洋,轻
视演唱中国作品;课堂授课时间短、人数多、效率低;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等;以上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针对
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关键词]声乐教学;技能;素质[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427(201*)09.0126.02高师声乐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和任务这样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分析一般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的唱歌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辅导工作。”可见高师培养的主要是中学教师和社会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主要面向课堂为学生与普及音乐活动服务。
近些年高师声乐教学中仍存在着单一地模仿专业音乐
院校的培养专门人才的传统教学模式、体制、方法的弊端,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会唱或只会弹,或者只会唱不会教;学生偏科现象比较严重。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难胜任所担负的教学工作。具体有如下几种表示:重视声音训练,缺乏理论讲解;重视声乐技能教学,忽视文化素质教育;轻视演唱中国作品;贪大求洋;课堂授课时间短,人数多,效率低;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
、只重视声音的训练,缺乏理论的讲解
声音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老师们也往往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依靠自身歌唱时的状态,对学生的演唱提出相应的要求,因为每个老师自身的嗓音条件不尽相同,有可能是男、女高音,也有可能是男、女中音,甚至还有可能唱男、女低音,唱男、女低音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在教学的过程中,唱高音的老师往往不自觉地喜欢给学生练高音区,唱中音的老师喜欢练中低音区,这种情况下如果嗓音条件正好符合自己的老师的学生就容易出成绩,而条件不符合的就会觉得难以适应,甚至会损坏了嗓子。这就是单纯模仿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与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对声乐理论的教学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学生对发声的原理、共鸣腔的运用、气息的运用等一些具有共性的、基础的知识毫无掌握,知之甚少。声音碰巧唱对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唱出来的,一旦唱不对了又不知如何去改正,这样给声乐学习带来了很大的盲目性。学生一旦离开老师,就不知道如何唱歌了。这样对学生以后的教书育人是极为不利的。
二、重视声乐技能课,忽视其他文化素质的提高
这一点对于学音乐的人可能是一种通病。大多数人认为我能唱好歌就可以了,学那些什么教育学、心理学、辩证法原理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要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声乐教育者,不光是要自己唱得好,而且还要能教得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策略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并在促使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维护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l教育学会帮助了解和掌握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的原则和操作技能。这对于高师的学生来说,将来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掌握这些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它的核心与实质,如果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就能较好地掌握声乐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比如教与学这一对矛盾,既包含着教师教、学生学这两个对立面的统一,也包含着教师在教学中一面教、一面学的两个方面的统一。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坚持在教中学,就能处理好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再如声与情的关系,从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声是手段,情是目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二者的辩证关系,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2】再比如我们歌唱训练中强调的“用力”与“放松”的关系,如果我们学好了辩证法,就会明白在歌唱中既存在该用力的部位,也存在该放松的部位,该用力的地方一定要恰到好处地用力,该放松的地方要彻底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既放松又积极,既不僵硬又不松垮的歌唱状态。【3】因此要把声乐看成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发声机制,除了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遏制一个人在艺术、教育才能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影响到对下一代人的教育培养。三、轻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不少教师存在着以演唱外国作品为荣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高师的声乐教学无论是从唱法还是教材,基本上还是沿用了专业音乐院校的做法,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长期以来,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着很多种见解。有的人认为只有唱外国咏叹调才能算真正的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不算真正的美声,因此对演唱中国作品存在着比较轻视的现象。人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蕴藏着古老而深厚的音乐文化,如民歌、戏曲、说唱等,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及独特的民族神[收稿日期]201*.07[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5019。
作者系滨州学院音乐系讲师。
第9期孙爱娜: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127韵,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音乐文化瑰宝。从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原生态唱法比赛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我们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比如侗族大歌,在明代广泛盛行,距今约五百年的历史,通过“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其突出特点是多声部的无伴奏合唱,由领唱声部、高声部和低声部构成,演唱过程中有领唱、齐唱、合唱,产生的声音效果非常和谐美妙,可见我们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养分!
高师承担着培养合格声乐教师的重任,合格声乐教师的标准不仅仅是教学生唱会几首歌,还要能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音乐传统。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学应该以我们的母语为基础,即便我们的声乐训练方法是以意大利五个母音为基础的元音训练方法,我们也不能仅仅是“拿来主义”,从训练方法到演唱歌曲都一成不变的拿来使用了,我们学习意大利的训练方法是因为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方美声唱法,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演唱风格及完整、系统、科学的发声方法与发声训练法,早已被全世界声乐界所公认,科学的发声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嗓音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是经过几百年时间被实践证明的事实。但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及民族传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唱起歌来洋腔洋调,就会陷入外国人听不明白、中国人不接受的尴尬境地。西欧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逐步形成对应于各国综合风格歌曲的、国与国能够接轨、能够相同的唱法,即国际传统唱法。沈湘先生就国际传统唱法的审美标准高度概括为:“通、实、圆、亮、纯、松、活、柔”八个字。国际传统唱法是全世界声乐界长期以来在声乐艺术理论研究及艺术实践中所达成的共识,是世界人民情感、审美共性的体现。系统地学习国际传统唱法,借鉴欧洲传统歌唱的精髓和优长,使中国歌唱达到国际水平,是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途径。[4]实际上真正优秀的歌唱者,普遍都可以把美声的方法用在演唱中国作品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曾在国际声乐比赛获得过大奖的迪里拜厄、张建一、梁宁、廖昌永、戴玉强等等众多歌唱家,他们掌握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精髓,能充分运用整体歌唱、整体共鸣、真假声混合均匀、声区统一
、歌声圆润、结实明亮,通畅灵活,松弛柔韧,穿透力强;咬字吐字清晰,音色、音量具有可控制变化的能力,因此他们不仅可以演唱意大利歌曲,还可以演唱法、德、奥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声乐作品。对于中国声乐作品,他们的演唱也能做到把握住中国作品的行腔韵味,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极具我们民族声乐的气质和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说明如果掌握了真正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可以演唱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的。演唱外国声乐作品和中国声乐作品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二者是可以互相融合的。我们应努力向世界水平靠拢,吸取美声之精髓,在保持我们民族语言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取其之长,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我们的民族声乐体系。四、贪大求洋
很多高师的老师在上声乐课的时候,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外国声乐作品,并且难度相当于三、四年级的水平。很多学生唱了几年,只会唱几首外国歌曲,对我们中国的声乐作品一张口就变味,对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音乐知识的掌握更是贫乏,对我们自己民族的声乐作品既不热爱也不研究,这其中有很多学生是受到自己声乐教师的影响,有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有意无意地给学生灌输了“以洋为美”的观点。这与我们高师的教学原则和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由于学生的歌唱能力一入学的时候非常有限,有的学生对于歌唱的基本状态还都一无所知,此时是打基础非常重要的阶段,教师要讲练结合,使学生对歌唱发声、气息运用、共鸣腔体运用、咬字吐字等问题在头脑中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建立起“整体歌唱”的意识状态,此时应该提倡母语的教学,学生能比较快地接受并消化吸收。贪大求洋会带来很多的弊端。由于很多高师没有条件开设相应的专门的语言课,很多情况下,是老师给学生读一遍,学生用汉字或者是汉语拼音在下面注明发音,然后机械地模仿,还有是跟着录音模仿,这就使演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老师如果读得规范还好,学生模仿得也会相应地准一些,但如果读不规范甚至有错误,学生也会把错误当成正确的发音,不断地巩固错误的。很多学生只是在生硬地模仿,完全不知道自己唱的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根本谈不上音乐情感的表达,也更谈不上声乐的技巧表现了。教学大纲中提出“洋为中用”的方针,要学习中、外优秀声乐文化,不断总结经验,为发展我国声乐艺术做出贡献。高师主要是培养师资,不单要育人,对于我们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更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五、课堂授课时间短,人数多,效率低
这是由于扩招造成的后果,原来的单人课、双人课由于学生的人数大幅度提高,而教师人数配比不足,造成了今天的小组课、集体课,而老师们普遍在上小组课集体课时缺乏经验,把上小课的经验用到上集体课中,造成了声乐课上只是人数的增加,而授课内容并无什么变化,学生上课时间很短,一节课有的学生甚至轮不到老师单独指导,长此以往,学生老师上课的积极性都得不到提高,造成声乐课的效率低下,制约了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今后要在如何把声乐小课、小组课、集体课三者有机结合,三位一体,充分利用充分发挥每种课型的特点,切实提高声乐课每节课的授课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升。这也是今后高师声乐教学应该为之努力的一个目标。六、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师培养人才的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声乐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越来越高,规格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合唱比赛可以看出,各地选送的参赛队几乎都是当地音乐院校的学生合唱队,可见社会对我们的专业音乐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合唱比赛中的综合素质考评环节中,现场的四声部的视唱,在短时间内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音准、节奏,并能做到和其他声部平衡、协调,是需要有非常过硬的音乐素质的,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一个音乐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教与学,如果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不会有收获成功的喜悦。因此高师要努力提高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从专业技能提高方面要向专业音乐学院标准靠拢,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多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生四年时间里连一次舞台都没有登过,以至于登上舞台之后,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出现的状况,诸如跑调、气不够用、小动作不断等等,如果在平时多加强舞台实践锻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歌唱水准,使自身的声乐之路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作品分析、中外优秀的声乐作品欣赏等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专业综合水平,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心理学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3】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段建新.浅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形式及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贵州大学学报,201*,3.__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翻译)》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翻译):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