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优化学生的课前活动提高预习效率
乡饮中心学校宫之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在新课程理念的大背景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已不再是讲授课、训话课,学生正襟危坐,而是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课。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活动,多交流,多体验。可我们发现,学生的材料近乎千篇一律,学生的交流三言两语,学生的回答没有层次深意,课堂教学只能是对学生以往生活经验的总结,达不到思维碰撞,这一切源于学生在课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有材料而无分析,有分析而无总结,就如同在一场辩论前只准备只言片语是难以应付场上的唇枪舌战的。所以课前活动在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中尤为重要,这也就是三环节教学中的第一步:预习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探究,从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2.应注重将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注重与本地区实际及学生的生活联系,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3.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使之有效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教科书的内涵挖掘;◆学生生活体验的储备;◆网络资源的搜集整合;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问卷):通过广泛调查学生,大量查阅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
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逐步探索出影响,了解影响学生课前活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努力提高课前活动成果。
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优秀论文。
研究过程
实验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实验的起步阶段(201*年9月201*年12月)(1)目标
A、通过实验,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开放教学空间和开发利用资源,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B、加强学习,转变认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主要工作安排
A、与学校教科研相结合,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B、认识教材特点,做好实验的思想及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正确方向。
C、举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讨论,评析,促进自己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达成共识。
D、经常与其它教师交流自己参与实验的具体做法及心得体会,并在学期末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
2.提高阶段(201*年3月201*年6月)(1)目标
A、在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典型案例及活动方案,积累研究经验。
B、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2)主要工作
A、通过培训,进一步自己强化对教材的认识,促进正确理解把握教材,更新观念,改进教材,提高课的质量。
B、通过观摩课、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汇报实验成果,并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3.实验的深入阶段(201*年9月201*年12月)(1)目标
A、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B、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资源,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C、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主要工作
A、把握教材特点,深入领会实验的目的,大量挖掘课程资源。
B、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经验。
C、完成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年3月201*年7月)1.进行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2.整理典型案例及综合活动方案。3.汇报实验成果。
扩展阅读:小学《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思品小课题
《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
《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资源馈乏。教师除了一本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外,远程教育资源网和因特网上都几乎没有可供直接拿来用的媒体资源,甚至课本中一幅简洁明了的图片想插入到展示幻灯片中都要拍照甚至扫描,操作起来都不够便宜。二是方法单一。由于资源馈乏,思品课变成了讲授课、训话课,学生则正襟危坐。课堂上缺乏沟通与交流,参与和体验,德育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可以培养教师开展校本资源、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有效探索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指导思品课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情、意三者的紧密结合,达到道德的感化,灵魂的熏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探究,从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2.应注重将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注重与本地区实际及学生的生活联系,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3.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使之有效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教科书的内涵挖掘;2、学生生活体验的储备;3、网络资源的搜集整合;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问卷):通过广泛调查学生、社区,大量查阅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与教材相关的信息;
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逐步探索出影响,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优质思品课堂。
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优秀论文。
研究过程
实验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1.实验的起步阶段(1)目标
A、通过实验,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开放教学空间和开发利用资源,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B、加强学习,转变认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主要工作安排
A、与学校教科研相结合,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B、认识教材特点,做好实验的思想及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正确方向。
C、举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讨论,评析,促进自己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达成共识。
D、经常与其它教师交流自己参与实验的具体做法及心得体会,并在学期末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
2.提高阶段(1)目标
A、在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典型案例及活动方案,积累研究经验。
B、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2)主要工作
A、通过培训,进一步自己强化对教材的认识,促进正确理解把握教材,更新观念,改进教材,提高课的质量。
B、通过观摩课、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汇报实验成果,并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3.实验的深入阶段(1)目标
A、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B、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资源,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C、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主要工作
A、把握教材特点,深入领会实验的目的,大量挖掘课程资源。B、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经验。
C、完成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三)实验总结阶段
1.进行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2.整理典型案例及综合活动方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品德与社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