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思想品德小课题

思想品德小课题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3:39:12 | 移动端:思想品德小课题

思想品德小课题

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孝义市第九中学七年级思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1、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交流深化认识。

2、现在的思想品德课忽视学生主体,轻视学生生活,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

3、实施课改以来,我校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但问题导学仅仅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

4、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教材、学生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使学生所学知识零散化。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教师通过引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生通过整合教材,一方面有利于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师通过研究,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需要研究如下内容:

1、初中思想品德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具体教学模式:

(一)出示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

以一个典型案例导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依托思品课的三部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让学生通过预习寻找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初步感知本课的知识体系。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组内交流,补充提炼,达成共识,并派代表展示。(四)知识梳理

以学生的发言为基础,教师点拨、补充,梳理本课知识的逻辑结构,完成板书。

(五)重难点突破

针对本课学习重难点,结合自身实际和案例分析进行突破。(六)学以致用

完成导学案的案例分析,一知识点一案例,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并学会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疯狂记忆

进一步巩固、落实本课的知识点。(八)反馈检测

完成本课相应的练习题,查漏补缺。

2、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法中的自主学习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以思品教学的三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基本框架展开教学,同时也以这三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将知识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的能力。同时依托这三大问题,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整合知识点,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研究选定的研究范围为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八课。教研组经研讨后探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分工如下: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由付一爱老师负责《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由霍小燕、任慧敏老师负责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一)研究步骤:

经教研组讨论,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为: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201*.5)

调查教师初步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析,研究解决策略,并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思路。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201*.9)

教研组以“备课研究、课堂观察、议课交流、反思总结”为方式,组织实施,规范研究,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

1、201*.5.9~201*.5.13

在教研组成员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确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教学设计,付一爱老师为主备人。

2、201*.5.14~201*.5.27

付一爱老师完成第七课的课堂教学活动,霍小燕和任慧敏老师进行课堂观察、评课,付一爱老师总结第七课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反馈信息和教学反思,教研组内讨论修订总结经验。

3、201*.5.28~201*.6.3

在教研组成员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确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的教学设计,霍小燕和任慧敏老师为主备人。

4、201*.6.4~201*.6.17

老师完成第七课的课堂教学活动,付一爱老师进行课堂观察、评课,霍小燕和任慧敏老师总结第八课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反馈信息和教学反思,教研组内讨论与第七课相比模式运用的进步之处,修订总结经验。

5、201*.6.18~201*.6.30

教研组内综合比较七、八两课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情况,分析成果与不足,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深化阶段(201*.9~201*.11)

回顾总结上学年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果,针对新的教学内容,修改完善教学模式,并运用到思品课的教学实践中。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11~201*.12)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以来取得的认识、体会、经验、成果,收集、整理与课题成果有关的工作计划、活动记录、教案论文、案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资料文献查阅、整理,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及经验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行动研究法:探索出初中思想品德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的操作措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其他教师及专家听课指导,学生反馈,从而发现问题,并制定出科学地解决方案。

3、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设计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

五、研究组成员总负责人:付一爱成员:霍晓燕、任慧敏六、预期研究的成果(一)预期研究成果

1、学生会学、乐学、善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自身素质。(二)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教案设计、活动记录、阶段性反思报告2、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结题报告、优秀教学设计、小课题研究的总结性论文

扩展阅读:思想品德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名称: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任教学科主持人姓名思想品德电子邮箱研究时间201*.9201*.9问题描述(即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当前学生在形成人生价值观时,容易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的不良影响,形成注重个人利益、实现人生价值手段的多样化和现实化、价值评价功利性较强、价值目标比较迷茫。而思想品德教材中又较多的是一些品德理论,相对比较枯燥,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难以直观把握,所以在传统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下,很难让学生参与教学,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实现师生互动了。而体验性学习摒弃枯燥的说教,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将学生由课本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另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表明新课程把学习“只能意会”的知识提到了重要地位。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最难教的就是这些“只能意会”的知识,如:调节心境、培养意志、全面看待气质等,这些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习得。从德育目标来看,由于品德课特定的有些教学内容,严肃、抽象,有些内容还远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这门学科时,会产生特殊的心理障碍。再加上传统课堂教学,把教学活动仅仅限于固定的、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对接受的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教育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的思想觉悟得不到有效提高,造成有的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甚至还有的学生知行脱节,表现为考分很高,但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水准却很差。问题界定(对问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所谓体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就是指借助过去的经历,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而体验式教学,教育界普遍理解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分享,获得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生动的感受和认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中去。因此,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提倡民主、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对新事物进行认知,而且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体验式学习的参与者,它的目标,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增长,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身心、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它将课程内容扩展到了学生的情感升华和人格塑造,明显有别于以往以灌输、记忆为中心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对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和形成至关重要。问题解决的设想(包括解决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诸如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列举出来,而且进行简单的说明。②实施步骤:即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问题解决的设想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初中七年级《认识新自我》教材分析的基本理念为指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反思,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1*.9201*.10)1、确定实验对象,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对学生关于生命、青春、自我价值认识的知识进行问卷调查摸底,完成调查分析。2、确定小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3、成立小课题组并完成成员分工;同时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资料,参考文献等。(二)、实施阶段(201*.11201*.5)1、组织小课题组人员学习方案,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各自的局限和优势。2、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榜样示范等方法,开展在“触景生情”、“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社会考察”、“座谈会”、“辩论赛”、“实验室”、“小舞台”中体验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符合中学生身心特征的关于对生命、青春、自我价值认识的知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制作相关活动和案例教材视频DV;充分调动他们的身心感知,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做好活动的记录、跟踪、问卷、调查、分析工作,并对调查的结果即时进行总结,即时反馈、调整计划,保证研究的成效。(三)、总结阶段(201*.6201*.9)1、运用经验总结法,整理研究成果,制成幻灯片、网络图片、课件及视频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归纳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及高效性。2、撰写结题小报告,水到渠成地使中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道理的经验论文。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使用证据(质性的、量化的)分析成效。)1、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教学模式,从单一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真正提高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的认识。2、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丰富教师的教学教育手段。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将德育教育的主题活动和特色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展示交流的窗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4、在百花争艳的各种各样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与途径当中,我们创新在去寻求一些更适合当今教育体制的高效性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或者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去改革、延伸、提高。预期成果(教学反思、精品课例、教育案例或研究小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由于本人一直在初中一线担任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和初中生接触的机会较多,根据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来看,对初中生在日常言行中暴露出来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比较关注。初中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品德老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人生价值观,故选择了此小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初中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研究,有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那么我针对教材的内容和跨世纪的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形成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而展开课题研究。首先提出了初中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内涵、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其次根据研究小组的师生所做的本校抽样调查,指出当前初中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现状,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初中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四方面提出有助于中学生树立科学正确人生价值观形成的措施。在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难两全的境地下,我们力求探求在教学上具有有效性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这种境地,也让体验式教学继续发挥它应有的光辉,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但是,由于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涉及的因素较多,本人受学识、时间限制,对问题认识还不够成熟,比如抽样调查的内容设置还不是很科学,调查的内容还不够广泛,可能造成结果的显示不够全面,其次,本人平时一直注重教学实践,对于理论的研读层次不够深刻,所以在理论指导和理论论证方面可能还不够透彻。援助要求(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1、请求七年级班主任积极参与研究、交流,搜集相关的资料,提供学生的形成科学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指导。。2、请求全校师生支持、鼓励此小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3、请求学校提供研究经费、理论学习和指导。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思想品德小课题》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思想品德小课题: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思想品德小课题》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5471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