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3:39:36 | 移动端: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涉县龙北小学李学军

尊进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涉县龙北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下面我向大家重点汇报邯郸市“十一五”青年专项课题《农村小学语文“二结合”习作教学法探究》。

我是98年参加工作,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发现,我们的学生从三年级正式开始接触习作到小学毕业,在经过包括日记、小练笔和4年8册书64次习作的培养之后,仍有数量不少的学生并没有得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和较为明显的水平提高,优秀习作少之甚少,较多的只是能进行粗浅的平铺直叙,更有对最起码的成文格式合要求也搞不清楚的。

为此,我在与多所学校的走访交流中深入探求教师与学生的心声,逐步摸索出了一种比较吻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习作教学方法,并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进行申报,201*年9月被批准立项,目前正在研究当中。

这一课题的中心,是要求在小学三到六年级的教学中始终贯穿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片段练习和专题作文的结合,强调的是教师的长期培养和学生的逐步提高,以改变“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现状。教师遵循不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片段联系和专题作文,然后是持续改进。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用实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阶段作品,作出具体的修改指导和相应的客观评价;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个全环参与、自主活动的完整习作加评改过程。从运用积累到仿写创新,从局部进步到整体成功,让更多的学生在遣词造句、标点运用、中心确定、题目拟定、材料安排等写作技巧上,真正看到自己习作的进步,体验过程的快乐,激发更浓的表达欲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研究内容之一即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就是我们就在阅读教学中真正时间了“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进行表达”的宗旨,增加了习作教学这个环节,从而使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习作资源,去有更多素材、写法技巧的积累;学生则运用这些积累进行初始阶段的引用仿写,然后逐步的增加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完了《桂林山水》,首先积累本课中的词语(成语)和特色句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然后针对本课的写作特点进行归纳指引:课文紧紧围绕课题详细描写了水的净、清、绿和山的奇、秀、险;最后一个自然段集中的概括了景色给人的美好印象;全文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真正的把对景色的喜爱在具体的描述中表达了出来。这样,在安排片段练习时重点进行具体景物具体描述,专题作文则从拟定题目、布局构思、表情达意、开头结尾等环节上仿写创新。这种顺学而用,为用而学的相互作用,不仅服务了习作教学,更提升了阅读教学的价值。

研究内容之二即片段练习和专题习作的结合。

首先,我们将以往习作练习定性为片段练习,以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明确练习重点,提高教师评改要求。

不同的主题单元,写作练习的侧重点就不一样,如果先引导学生学习典范例文,丰富写作积累,感悟写作方法,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片段练习,这样,内容和方法的练习重点就可以集中突出出来。例如:学完了写人的主题单元,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诸如外貌、语言一类、情节情景一类的片段描写;学完了写景的单元主题,就选择具体景物具体描述;更有诗歌、书信等不同体裁的练习皆可尝试。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评改进一步详细到服务于生,适用于生,作文的本真就可得到还原。如此环环相扣,即可摆脱学生模糊写作应付差事,教师粗枝大叶评改了事的畸形发展。

第二,更新以往一次性的习作、评改过程为专题作文经常性的读品和改评过程。

所谓的专题作文,就是依照《新课标》,把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写的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如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童话、看图作文定为专题作文。学生有了片段练习的功底,还要在专题作文中对完整作文的格式布局等方面全面培养。首先是学生能完成写作并保留初稿,教师不再用以往的方式直接的进行一次性的评改和评价。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在一个经常性的、自主性的自读自品、互品互读活动中,把日常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佳句和方法技巧及时的运用、修改和充实,每一次修订教师都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不断的对比、体验中从小到错别字、标点符号,中到遣词造句,大到选材构思等方面找到自己的进步所在。最后是配以月、学期、学年的阶段性自评、互评、教师总评和总结,彻底完成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任务。这样横向培养,学生能真正明确自己习作的优劣状况和改进方向;纵向发展,学生便可以有一年一个台阶的水平提高。

时至今日,《农村小学语文“二结合”习作教学法探究》已进入第二个实施阶段,在此,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不想去断言课题研究成果一定辉煌,但课题研究的过程必将是智慧火花闪耀最绚丽的时刻。

最后,我想说上几个感谢!感谢市、县教育体育局和教研室的专家领导,正是你们的正确引领,我们教师找到了教育科研的方向与动力!感谢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拥有了你们大家的良好建议,我们研究人员必将把作文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好!感谢龙北小学,领导的鼎力支持和教师的积极协助,《农村小学“二结合”习作教学法探究》才得以一路走来!感谢我们的学生,正是他们的接受,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谢谢!

扩展阅读:农村小学活动作文研究报告

宜宾市教育科研项目课题

“农村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高县文江镇中心小学校课题实验组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概况

一、我们为什么进行“活动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传统的作文教学,导致学生一提笔作文就按照一定的公式去套,所写的作文大话、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学生很难把自己心里想的,嘴里说的,生动、具体地写出来。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试图从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于是,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展了“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实验”、“目标教学管理实验”,并引进推广了省级“视听结合欣赏实验”等。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中,我们深感应试教育和理性讲解大背景下的传统作文教学弊端甚多,学生苦不堪言。我们在全镇范围,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了解。教师普遍反映作文课不知如何上,而学生也怕写作文,提到作文师生均感头痛。我们观察到很多教师的作文课完全是应试教育下的传统作文课,引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构思、列提纲,加之范文让学生生搬硬套,实在不行就让学生背几篇作文应付考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对作文根本不感兴趣。有的学生为了过老师的作文关,就去抄书上的作文,考试时便把别人的作文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写下来;有的学生在作文时便东拉西扯,或者干脆不写。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多数学生皱着眉头告诉我们:“不是不愿写,是根本不知该写些啥,怎么写。”

我们在201*年5月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对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了解到:75%的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没有主动习作的欲望;85%的学生从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主动积累习作材料的习惯;在习作过程中,80%的学生没有较好的习作方法,甚至无从下笔;70%的学生在习作完成之后不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一切,说明学生的习作陷入了困境。调查与实践还告诉我们:各个年龄段上的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不同的,他们都喜欢故事性强、有一定活动情节的读物,喜欢生动的课堂,更喜欢生活这个大课堂。枯燥乏味的讲解性教学只能引起少数学生的注意。而传统作文教学也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弊端:1、以应试作文为主,机械训练,“为了练习作文而作文”;2、离开了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主体活动和心理特点去指导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变成了脱离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教学;3、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去指导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变成了脱离社会需求的教学。因此学生写作时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情可抒,无感而发,很多学生作文不是空洞无物,言之无味,就是照搬阅读材料,抄袭他人之作。像这样封闭、单一、平面的传统作文教学是与当今新课标语文教学格格不入的,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败坏了一代文风。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小学作文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主体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内在化”了的经验与体验,是学生“个性化”的书面或口头表达,是学生在学校中习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简而言之,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不再仅仅是“科目知识”,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还说:“‘在做事里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

因此要改变作文教学现状,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体,在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就必须对传统的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过程的教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即他们不同年龄特点与各个年龄段上不同的主体活动来改革作文教学,树立生活实践的观念,增强兴趣为先,注重活动的意识,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社会生活。教学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学生的需求,按照新课标“作文就是学生表达自身社会活动的课程”的说法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说小学生作文就是活动作文,作文教学实质就是活动。鉴于此,我们申报进行“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该课题于201*年均被宜宾市教科所、全国小语学会列为重点课题)。我们认为进行“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能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能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问题。改革后的作文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之主动、积极参与作文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良好品质、习惯,使学生乐于表达;能丰富学生生活,为积累素材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学生作文中的主动性,把自己所想、所做、所闻、所说、所感,生动、具体地写出来,使学生善于表达。改革后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有助于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尚未发现与“活动作文教学”相同的研究成果,因此,本实践研究具有探索创新的意义。

课题确定后,我们紧紧围绕课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二、研究概况有关概念的界说

“活动”指主体通过行为动作,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它包括外显操作活动(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鼻)和内隐观念性活动(动脑)两个方面。

“小学活动作文教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现代哲学认识、科学方法论和活动心理学的原理,以小学生为本体,按其不同年龄段主体活动的特点来设计、组织的作文教学。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点,以行为、观察、思考、评价和口语交际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主体自由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为手段,让学生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它是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和社会生活等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开展活动,并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完成“三段”(再现生活、实践写作、深化完美)“六环节”(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构思表达、表现成文;多向反馈、深化完美)的作文过程。

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二:1、本质活动。即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活动。教学中要牢记古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教导,让每个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真正操练起来;2、非本质活动。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它活动方式“拿来”,如让学生比一比,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嗅一嗅,尝一尝,听一听,想一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三合一,使课堂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概而言之,活动作文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活动,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活动来学习,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所以活动作文教学,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变量1、自变量、因变量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小学作文教学法和“三段六环节”作文教学模式,因变量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2、无关变量的控制

①排除法:对教师随意增加课时、加大课外作业量、用惩罚手段对学习态度的刺激等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排除,保证实验工作在常态下进行。

②消除法:该实验不通知家长、不增加特别辅导,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增加课时。③盲法:对参加本实验的学生采用盲法,即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让学生知道他在接受实验。同时,采用平衡法,欢迎其他班采用本实验的教学法,调动参照班师生的热情和情感投入,使学生不易察觉而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组织形式1、实践研究的对象

实验选择本镇不同层面的学生,实验班级分别是:中心校201*级1班、中心校201*级1班、201*级1班、201*级1班、201*级1班、201*级2班,水塘基点校201*级1班,桂花村小201*级1班。

2、研究的组织形式:本研究采用无前测等组设计,在研究前把研究对象随机整体抽样为研究班与参照班。然后对研究班进行实验处理,在研究结束时,研究班与参照班同时接受测量,并以测量结果作为实验因变量。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上图所示,“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科研课题,由市教科所、县教研室指导,中心校教科室、课题组具体组织、管理、指导,形成网络管理,系统研究,分班实施的研究管理思路。按《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试行)要求,具体实施研究方案。

通过“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构建“三段六环节”的活动作文课堂教学新流程,解决学生不喜欢作文,作文难,作文脱离生活等弊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新常规,真正体现学生的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作文,乐于作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研究的策略分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同时进行。横向按课内和课外;纵向按各学段习作要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

3

四、研究的内容

1、优化作文教学序列,以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主线,构建活动作文教学“三段三主”训练体系。

2、优化作文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练习和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基础实用”作文教材体系。

3、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构建“三段六环节”作文教学模式。五、研究方法

1、用自然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研究建模、教材中的习作教学。2、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研究小学活动作文教学方法和各个学段习作教学的要点。3、用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研究学生参与课题实验前后学习状况的变化。六、研究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年9月201*年8月)基础研究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组。2、调查现状,确立基础。3、拟订方案。4、培训教师。

第二阶段(201*年9月201*年8月)尝试性研究阶段:1、举行本课题开题论证会。2、具体实施方案。3、专题研究。

4、聘请开云龙、林成华老师为课题研究指导教师。5、继续培训教师。

6、阶段性经验交流总结。

第三阶段(201*年9月201*年8月)深入性研究阶段:1、深入实施方案。2、专题研究。3、继续培训教师。

4、阶段性经验交流总结。

第四阶段(201*年912月)为总结、交流、推广阶段:1、完成教研人员的论文汇编。2、完成本实验终结研究性报告。

3、申请市教研所对课题进行检测鉴定。4、召开结题会,经验交流。

几个重点研究专题及成果

一、构建“三段三主”的活动作文训练体系

活动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发展由各个年龄段的主体活动决定。从一个年龄段向另一个年龄段过渡,也是由主体活动的改变决定的。新的主体活动出现后,就会产生新的心理产物,即新的个性和心理活动结构。这些新的心理生成物,是划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段的标准。如同其心理现象一样,儿童的语言发展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因为各个年龄段的主体活动决定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主体活动改变了,言语的功能和形式也会随着改变,产生新的生成物。由于主体活动的不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语言的表达形式各有侧重。根据我国现有的学制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入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也从事一定的校园、社区活动及

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综合性认识。

该学段的习作目标、学生主体活动及习作主要教学形式如下表: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习作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教学目标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以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1、听广播、听故事、看音像作品。学生主体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和科普文活动内容章。3、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4、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自我服务活动等。习作教学童话体作文或口头作文、图文作文主要形式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特点,我们采取以活动为载体,设计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结合学生在校生活开展活动。

案例:比如围绕教师节、建队日等重大节日,我们设计“老师,您辛苦了”、“我爱祖国”、“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听故事、欣赏图片、观看录象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活动的开展,这样增强了孩子们互吐心声的欲望,相互交流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以教材为依托,结合时令特点,开展活动。

案例:中心校201*级一班的李文秀老师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带着孩子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交流春天的发现。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孩子的心田:“花儿笑了,在等着小蜜蜂来采蜜呢!”“风儿轻轻地吹,在帮杨柳姐姐梳头”自然风光的熏陶和感染,启迪了孩子们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口头语言变得绚丽多彩。活动后,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了自己对春天的发现:有的绘画、有的唱歌、有的写话不论怎样,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景物是那么的真实。他们通过这种活动,感觉到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口语交际训练真实、扎实。

3、组织学生玩活动,活动之后话活动。

低段的孩子天真、活泼、好动,他们用童心去感知周围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真、美好、朴实、稚气。教师只有主动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那充满童趣的世界,做好孩子王,将自己的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案例:中心校201*级一班的李文秀老师在给孩子们上第一次口语交际课时,便让孩子们自由组合,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并且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玩,不时制造一些曲折,增添一些快乐。这样,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口语交际时,孩子们的语言就相当丰富了。

4、利用实物激趣,组织课堂活动。

根据低段孩子都对新颖的图片感兴趣这一特点,老师们就千方百计寻找一些适合的图片给孩子们看,在孩子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之后,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案例:严敏老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我会拼图》一课教学时,课前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动物图片:有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有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上课伊始,孩子们一下子被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所吸引了,为下一步进行拼图活动打下了基础。课上,孩子们动手

拼各式各样的图案,拼好之后,老师又启发孩子们把自己拼的图介绍给好朋友听。孩子们拿着自己亲手拼成的图,饶有兴趣的在小组内进行介绍。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深受孩子们欢迎,因为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也让他们有了动手的机会。

5、看音像作品,练习说话。

比如《西游记》是孩子们最爱看的动画片,在孩子们观看之后,趁着他们那股兴奋劲儿,老师便组织述说剧中的精彩情节,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三打白骨精”;有的说“红孩儿”虽然孩子们的话语不是那么流畅,但是兴趣是那么浓厚。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是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又使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一举多得,是我们经常进行的训练方式。

6、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低段的实验老师总是绘声绘色地为孩子们讲各种故事,将孩子们引入故事王国。这时,一些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性点,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刚才带来的故事。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从家里带故事书到学校阅读,有的孩子在家里请父母给自己讲故事每天的晨会课就热闹了,孩子们个个要求上台讲故事,无形之中,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

7、鼓励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孩子们想说,但是由于年龄小,口头表达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一些胆小的孩子不敢上台的问题。于是,低段的实验老师在班级开展了每天一句的写话练习。每天老师把孩子们写得精彩的句子都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并组织全班同学大声地朗读这些句子。备受关注的孩子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在此影响下,其他的孩子写话的积极性也日渐高涨。孩子们的写话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了,为学生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世界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该学段的习作目标、学生主体活动及习作教学主要形式如下表: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习作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教学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目标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除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外,还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1、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学生主体2、组织一些参观、访问活动,有趣的语文活动。活动内容3、诵读优秀诗文,阅读报刊,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4、积累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教学简单的记实作文,书信、便条以及简单的想象作文主要形式

在这一学段的习作训练中,我们尝试按照以下的训练方式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训练:1、把活动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段的学生,刚刚从写简短的句子转入写段,如教学方法不恰当,也许就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游戏、讲故事、观察大自然等活动就成了我们进行作文训练的首选。

案例:黄薇老师在进行“我的课余生活”这一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做游戏,“吹泡泡”、“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一系列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玩得兴趣盎然,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适时组织学生按活动小组畅谈游戏过程,这时的孩子可是畅所欲言,把自己是怎么玩的说得活灵活现,为书面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走进自然,感受生活。大自然是美好的,为了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大自然,我们常常把学生带到郊外,去感受大自然,触摸大自然,观察大自然。

案例:为了让孩子们完成“秋天的图画”这次习作,杨志清老师带着孩子们深入地观察秋天。孩子们惊讶地发现,树叶怎么和以往不同了呢?小草的颜色也不再是青翠的了,以往绿油油的禾苗怎么变成黄澄澄的了一连串的发现让他们惊喜不已,他们忙着捡好看的树叶来做书签,忙着在宽阔的草地上做游戏,忙着去果园看各种成熟的果子大自然真的是好美啊!好神奇啊!有了这样或那样不同的经历。你说,他们还写不出生动的习作来吗?

3、让日记来记录真实生活。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着不同的生活,怎样才能让他们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悟记录下来呢?我们平时就鼓励孩子们坚持写日记,哪怕他们每天只写一句、两句。慢慢地,孩子们的日记越来越有特色了。

案例:实验班级201*级一班的学生张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想到爸爸、妈妈为了我读书还在辛勤的工作,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爸爸妈妈。”老师看到这样的日记,感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懂事。于是老师赶紧抓住典型,在全班同学中范读了这篇日记。并且告诉孩子们,像这样的日记,发自内心,抒发真情,就是一篇好日记。张伟同学自己也感到高兴,其他学生也觉得其实写日记并不难。以后,每有好日记,老师就在全班范读,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他们写日记的热情。

4、丰富多彩的小练笔,拓宽写作渠道,丰富写作内容。

案例:课改教材给了孩子们无限的写作和想象的空间。如课改教材第七册22课《搭石》一文,向我们展示了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教学中,孩子们被课文中的美丽所深深打动。于是,邓小容老师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的美。通过想象、构思、表达、讨论、评价,一篇篇象样的文章出来了,而且学生们心中没有丝毫的压力。像这样依文而定,依事而定的小练笔,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到了写作的快乐。

5、拓展视野,丰富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案例:为了增大学生阅读面,我们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看有趣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看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类图书杂志,并在班级内开设了图书角,建立了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由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在孩子们的阅读的同时,我们还鼓励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好词佳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进步可真不小。中心校201*级一班的何顺同学在描写美丽的秋天的时候,就有一句“秋天的天空蓝得象一块蓝玻璃。”这句话,就是他从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就比较准确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习作中。

6、注意收集资料,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案例:为了让孩子们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小兴趣,我们鼓励学生收集各类资料,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成立了古诗小组,童谣小组,童话故事小组,名言小组等,定期收集,制成精美的小册子,并在每周五的第六节课在班级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浓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面,为练习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就这样,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充实学生的生活,通过科学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了,习作能力提高了。在习作中做到说真话,抒真情。我们相信只要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习作一定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味,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让习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高年级学生除系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交际的范围已超出了家庭和学校,人际关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

该学段的习作目标、学生主体活动及习作教学主要形式如下表: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教学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目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1、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学生主体2、诵读背诵优秀诗文,扩大阅读面。活动内容3、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人际交往活动。4、根据社会形势确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主题活动。习作教学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主要形式现将高段的训练方式介绍如下:根据“三段三主”的训练体系,我们在活动作文教学实践中首先理清了一个思路,就是活动与作文的关系,即:在活动中作文。这不仅仅指为作文创设丰富的、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活动情景,提供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整个作文过程都处于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活动是作文的前奏,也是贯串作文全程的主旋律。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许多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

1、鼓励学生参与自发性活动,写特色日记。这类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意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郊游,做家务等等,都是自发活动的内容。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活动中,我们注意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活动成为大量的活动作文素材。当学生有了感受和记录后,再要求他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四年来,实验班学生的家庭作业摒弃以往“单一机械式”的抄写,向多样新颖、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日记倾斜,一般除日记外就不再布置别的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写特色日记。

插图日记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读写结合日记。读写结合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写作方法之一。在日记教学中,我们经常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把书籍作为日记的‘跳板’练习”。如在学习了《夕照》后,吴文先

老师让学生回去写一篇景物观察日记,李松洪就仿照《夕照》一文时间变化的顺序写了自己观察到夕阳落山时的景象,在文章中用上了很多好词佳句。老师把他的日记在班上范读后,他本人很是开心,而且下来后又认认真真地把文章修改一遍。日记的兴趣也高涨了。这一读写结合日记法的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到“胸中已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自然轻松。”还有一种就是先说后写。第十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说说春天的景物。习作是写春天的发现,吴文先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这一优势,要求学生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很多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在口语表达时他们紧紧抓住春天的特点,从视觉、嗅觉、心灵各个方面说出自己对春天的发现和感受。这次,很多同学的日记都可以说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文章语言流畅,句子优美。我们认为:把好说的过渡,写的归宿就不是问题了。

2、尝试着为学生创设各种专题作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写作水平。我们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文江镇开展了第三届小学生艺术节。老师借这次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写了一次记活动场面的作文,通过这次习作练习,孩子们明白了活动作文要做到点、面结合才能把活动场面写清楚,才能把活动的重点部分写详细,从而使以此为基础的活动场面习作增加深度和广度。

因为条件的生成,中心校六一班的学生和深圳市华侨城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生开展了手拉手联谊活动,因路途遥远,同学们联系的方式就是书信,通过书信的往来,同学们了解了对方,互送礼品,开阔了视野,不但加深了朋友间的友谊,还牢牢记住了书信的格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用应用文。

3、开展以发明、创造、想象为主题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的思维闪烁智慧的光芒。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创造能力,活动作文理应渗透这种教育思想,“作文教学不仅要写实,还要写虚。”这种虚的含义就是展开想象、联想、幻想,他们是创新的翅膀,是创造的前奏,活动作文也要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让学生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创造的光芒。因此,创造性活动的设计是“三段三主”中高段习作的又一个训练任务。

我们组织开展一些以发明、创造、想象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比如,我们设计了“小发明展示会”,“我们的愿望演讲会”,还让学生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张本校的发展蓝图或本校的远景规划。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这些生活素材,为活动作文赋予了新的创意。

二、构建“基础实用”作文教材体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程教学生练习作文,通过练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表达能力,目的在于能够自由写作工作中、生活中的文章。”他还说:“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天却人人需要,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究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需要做的吗?至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趣去试作,当然绝对不宜禁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这两段话告诉我们,学生学习作文应该包括两方面的知识:即一方面是写作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也就是写文章时应该掌握的一般道理,一般技能,比如怎样拟题,怎样取材,怎样构思,怎样起草稿等等。第二方面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所需要的实用性作文知识,基础作文知识和实用作文知识是构成作文教材的两个基本要素。“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是要构建“基础实用”的新教材体系,做到基础和实用同时并进,“序列作文”和“生活作文”双轨运行。

文江镇虽然地处高县县城边沿,但是面积广,学生相对比较分散。中心校90%的学生来自农村,所管辖的村完小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孩子,父母外出务工,在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由于缺乏较好的家庭教育,加之见识不多,阅读课外读物少,所以习作对于这些

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为了教会学生写作文,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主体活动的不同,遵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分成三个学段进行了行之有效的习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教材中的习作内容为本,一方面教会学生基础的作文知识,同时根据实验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根据每组习作教材的内容,开发了适合农村学生的活动作文自编教材,构建了基础和实用同时并进,“序列作文”和“生活作文”双轨运行的“基础实用”的作文教材体系。

案例:课改教材第五册的第一单元围绕“我们的课余生活”这一主题,安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次习作。对于没有习作基础的农村孩子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根据这一情况,为了教会习作起步阶段的孩子学写作文,实验教师邓小容老师围绕这一主题,科学地安排与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我们的课余生活”,和学生一起把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几天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整理资料,并在班上和同学进行交流。经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们对课余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简单地记录下自己的课余生活。但是,仅仅有了这样的铺垫还是不够的。孩子们对习作还是有很大的畏难情绪。究竟习作是怎么回事呢?习作又该如何写呢?

邓小容老师借新学期来临之际,教学生包新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包书比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给学生记录课余生活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在进行包书比赛的过程中,边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学生记录,边指导学生写下包书比赛这一精彩有趣的课余生活。逐步消除学生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除此以外,邓小容老师还利用学校的下课时间,和学生一起做有趣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顺势引导学生观察,教学生写下这些有趣的游戏。在这两次活动的基础上,邓小容老师就编写了第一组活动作文自编教材。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活动作文习作教材

主题: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时间:第1周第一次活动作文内容:

包新书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领到了许多新书。为了保护我们的课本,我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包好了自己的课本。让我们把包新书这件有意义的事写下来吧!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悦。

活动作文教学设想:

再现生活阶段:为了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的书,激发学生包书和写作欲望。老师提前将自己的新书包好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包书的兴趣。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包书,并且开展包书比赛。比赛进行后,师组织学生开展说议,先让学生自由说说刚才做的事情

和自己想要写的内容。然后再分小组,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师根据各小组学生说议情况进行指导。

实践写作阶段: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写作文,因此老师重点指导学生写一个自然段,教给学生一些最基础的写作知识。教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写,具体指导怎样组句,连句成段。然后学生起草成文,师根据学生写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深化完美阶段:学生写好作文后,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习作,再把习作读给学习伙伴听,让学生学会把习作读给他人听,对明显有错的字、词、句进行修改。之后,老师选取优秀习作与学生一同欣赏。

评价建议:

本次习作以激励评价为主,让学生体会到习作的乐趣,意在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主题: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时间:第2周第二次活动作文内容:

有趣的游戏

课余休息时间,我们在操场上和同学、老师做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这些有趣的游戏。选择其中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游戏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一起与你分享快乐。

活动作文教学设想:

再现生活阶段:在进行习作教学之前的一段课余时间,老师有意地参与学生的游戏活动,为习作打下基础。上课时,用较短的时间与学生重温一些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回忆这些游戏,与同学相互说说自己做过的游戏和其中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游戏内容。

实践写作阶段:在学生口头述说的基础上,用第二课《金色的草地》的第二自然段来

指导学生写作,教学生写通顺一个自然段。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老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课文进行讲解该怎样写。然后学生自由习作,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深化完美阶段:学生完成习作后,先自我赏读,找出自己认为有错的地方进行修改。再把习作读给与你写同一个游戏的同学听,与他们一起进行修改。之后,全班进行作文赏析。最后,引导学生小结游戏类习作的简单写法。

评价建议:

本次习作仍以激励评价为主,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喜欢写作。课后让学生把习作读给班上其他同学听,与同学交流写作后的感受。

点评:

我们认为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做法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有意识地淡化“作文”或“习作”的概念,把习作教学活动变成一场妙趣横生的游戏、一次促膝倾心的交谈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不知不觉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追忆,去想象,去下笔成文。因此,实验教师根据习作主题,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包新书”和“有趣的游戏”这两次活动作文训练内容,不仅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动的设计,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生动、鲜活的教学实践,减少了对学生的习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通过这两次练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揭开习作的神秘面纱,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在习作实践中学会作文,提高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享受成功,树立习作的自信心,使学生不再害怕习作。

通过这两次的活动作文习作训练,孩子们感到习作原来就这么简单。于是,在此基础之上,顺利地过度到教材上的第一单元习作练习。在这次习作教学中,我们按照“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教学模式,编写了第三次活动作文教材。主题: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时间:第3周第三次活动作文内容:

我们的课余生活

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

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活动作文教学设想:

再现生活阶段:围绕课余生活这个主题,学生已经写了两次习作。老师先准备一些学生课余参加活动等的录象资料,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以及最想告诉别人的课余生活内容。

实践写作阶段: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写的内容先构思打算怎样写(允许学生写他写过的课余生活内容)。然后让学生找到与自己写相同内容的学习伙伴,互相讨论怎样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指导怎样安排写作材料。然后学生起草成文,师进行个别指导。

深化完美阶段:习作完成后先读给学习伙伴听,与他一起进行修改。然后根据习作评价卡进行自我修改,再填写评价卡。回家后,将习作读给父母听,让学生与父母一起分享习作的成功。

评价建议:

本次习作以学生自我评价和父母评价为主,学生的自我评价的内容根据老师制定的评价卡,能评多少就评多少。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家长给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把前两次的活动作文教材和第三次的教材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教材。

又如,文江镇水塘小学严小松老师编写的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活动作文自编教材: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活动作文习作教材

主题:保护环境,畅想未来教学时间:第6周活动作文内容:

给地球母亲的信

同学们,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我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微小、

美丽而脆弱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只有我们精心地去保护它,它才能成为我们永世的乐土。请展开想象,设想未来的地救将会是怎样的,给地球母亲写一封信。做到想象合理,感情真挚,有一定的条理,注意书信的格式。题目自拟,字数在四百字以上。

活动作文教学设想:再现生活阶段:

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先组织学生通过读课外书和上网阅读有关地球的知识和环保知识,再组织学生办环保方面的专刊,然后在组内交流,再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办专刊的主题和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摄取有关习作的信息。

实践写作阶段: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的基础上,教师具体指导写作:明确习作题目要求,交流写作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围绕要求选好材料,列好提纲。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起草成文

深化完美阶段: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诵读修改,并认真填写评价卡

让学生找同学互相修改,最后在小组内进行集体评议修改。再派代表把自己组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总结。

评价建议:

以家长评价为主。发给学生评价卡,根据评价卡进行评议,写出评语。主题:保护环境,畅想未来教学时间:第6周活动作文内容:

我的发明

同学们,你们长大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成了个发明家,像爱因斯坦那样发明了好多东西,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先和你的同学交流,你最想发明的是什么东西?你发明的这种东西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再把它写下来,写时注意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发明物的样子,有什么特点和用途。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写完以后读一读,认真地改一改。

活动作文教学设想:再现生活阶段:

老师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想象类的文章,再设想自己将发明的东西,并画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摄取有关习作的信息。

实践写作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习作题目要求后,并让学生介绍有关发明方面的文章,从中获得了什么表达方法。再抽学生介绍自己的发明物,教师从发明物的名称、样子、功能,是否有先进性,想象是否合理,文章是否有条理,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给予指导。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明物,请同学提建议。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起草成文。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

深化完美阶段: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诵读修改,并认真填写评价卡再在小组内互相修改,最后在全班进行评议总结。评价建议: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发给学生评价卡,根据评价卡进行自评。能评多少就评多少。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学生进行评价。

主题:保护环境,畅想未来教学时间:第7周活动作文内容:

20年后的……

20年后,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成人了。那时候你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20年以后你们相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20年以后的学校、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0年以后的中国和世界又会变怎样?充分地展开想象,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的条理。

活动作文教学设想:再现生活阶段:

老师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想象类的文章,组织学生画有关未来的事或人的图画,采取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方式介绍自己画的内容,帮助学生摄取有关习作的信息。并把学生的画贴在墙报上,等作文写好后,贴在一起,一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实践写作阶段: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材料,同时在贴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谈话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再具体指导写作:读作文内容,明确习作要求,介绍自己读过的想像文,从中获得的写作方法。组织学生学习范文《二十年后的学校》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合理想象写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写作提纲。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起草成文。有困难的进行个别辅导。

深化完美阶段: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学会欣赏同学的佳作,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出示病文,师生进行评议修改。再引导学生自我诵读,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最后在小组内互相修改。

评选最佳想象奖。优秀作文上墙报。

评价建议:

以老师的评价为主,老师从学生习作的情感,习作的过程、习作的修改以及本次习作的重点训练和常规训练项目等各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研究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始终紧紧围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通过不断反思和探索,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以相关活动为载体,通过收集、整理日常活动作文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了适合农村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与教材配套使用的16年级活动作文自编教材,现已在全镇推广,得到各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构建“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优化活动心理原理,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其作文教学程序一般表现为:再现生活实践写作深化完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应包含两个活动环节。其结构模式如

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操作模式阶段再现生活阶段实践写作阶段深化完美阶段环节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构思表达表现成文多向反馈深化完美过程追忆再现独白说议组织安排作文内容动笔试作自我师生家长评议总结经验引探规律图:

这一操作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大胆地废弃了一开始就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列提纲等作文过程,倡导说,激发兴趣,观察积累让学生热情投入,与作文相关活动表达自己所做、所想、所感据实际逐步引探规律,深化完美的生活作文过程。这种作文过程充分体现了活动作文教学先放后收,让学生心有所想,不吐不快,便立即书之于文。

活动作文,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建构起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在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

展的同时,轻松愉快地完成写作训练的一种开放性的作文教学观和教学方法。学校从201*年3月起,对活动作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构建起三段六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其作文教学程序为:再现生活实践写作深化完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两个活动环节。再现生活阶段由创设情景和提取信息两个环节组成;实践写作阶段由构思表达和表现成文两个环节组成;深化完美阶段由多项反馈和深化完美两个环节组成。

为保障实验的成功,实验组的全体教师加强了学习。通过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听专家讲座,分期分批外出培训等,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在实验开始时组织实验教师对任教班级作文教学情况进行认真调研,总结自己在作文教学上的得失,倾听学生、家长意见,分析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原因,思考作文教学对策,并通过论谈、交流,使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领悟活动教学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精神,体会到活动作文的开展更符合新课标“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相互合作;更有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保证活动作文教学设计方案的质量,每一位实验教师精心挑选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有更多的对生活和大自然的实际感受。每个活动作文教学设计方案在实验教师编写组织教师集体讨论修改,再由实验教师施教后修改,最后汇编成册。在第二学年由下一个年级的教师筛选、增补、修改、施教。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活动作文教学设计方案得以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在进行“三段六环节”的活动作文教学中,每位实验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对本册的作文训练内容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让学生在参与自主活动中愉快地完成习作训练。

我们认为,在活动作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去活动,需要为活动教学营造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在活动作文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地体现平等与和谐,老师既是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学习伙伴。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由自在的、独立的探索心态和高涨的情绪就要提供相应的活动环境。活动作文常常要打破原定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活动地点。通过计算机房、阅览室、实验室、活动室,建立校外活动基地等,来开拓学生的活动场所,提供必要的活动作文物质环境。

实施“三段六环节”的教学设计时,我们从以下方面去进行尝试:一、再现生活阶段

在上课开始3-5分钟,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音乐、画面、声响、故事、谜语、实验、游戏等,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强烈的习作氛围中,采用个别、小组等形式交流提取与本次作文有关的素材。再提出本课的习作内容,所要达到的基础性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习作热望,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有主动习作的情感参与,并稳定于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一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案例:在教学十一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身边的人》时,在再现生活阶段的教学时,教师激趣导入说:“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谜语。(教师以较有特点的同学或老师作描写)我将为猜中谜底又能说出依据的同学授予“小博士”称号。现在开始说谜面,请听好,看谁能最先成为“小博士”。”这样猜谜激趣,使学生产生创作欲望。再让学生叙说猜中依据,因势利导使学生领悟写人奥妙;教学五单元《童年趣事》以唱歌曲《童年》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小组交流自己经历的童年趣事,获取习作素材;教学六单元《我的发现》时教师以做实验《比较浮力的大小》导入。课开始时教师说:“同学们在做实验时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你们真有一双慧眼。发现了海水浮力大的原因高兴吗?同学们一起用惊喜的语气说自己的发现。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可见,发现是一种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自己生活中的这份发

现、这份惊喜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的发现,评选出“慧眼奖”。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实践、阅读和情感体验,认识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及本次作文所要描述的事物,不仅解决学生写作之“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主动性。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引导学生积极的追忆,再现生活入手,解决好“为什么写”“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如观察、采访、调查、回忆、翻阅书籍报刊,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深入生活摄取素材和搜集材料,或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活动,在活动中观察人、景、物,体验生活。通过活动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实践写作阶段

这一阶段要注意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的个别指导。案例:在教学第十一册《我的发现》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课文《童年的发现》,读后说说你知道了哪些写法?获取写作方法后,再用上面所说的实验指导学生说发现的过程。然后学生列好本次写作提纲,并交流自己想到的与众不同的、有创意的表达方法。最后学生自主写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了内容可写,有了写作技巧、方法,写起来比较顺利。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三、深化完美阶段

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也是作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环节。因此,在活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修改文章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对学习、工作认真负责的习惯。教师在上此环节时常采用以下方法:

案例:在教学《童年趣事》时,首先进行佳作欣赏,激励评价,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创意表达。第二“示例”修改,领悟修改的方法。教师出示“病文”和“修改提示”,引导学生修改,使学生在修改实践和对照阅读中领悟修改方法。然后把修改后的习作对照着读读,看看自己从中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迪?把自己的收获与伙伴交流共享。第三寻找自己最信赖的学习伙伴,把自己的习作给他看,或读给他听,请他对你的习作进行评改。第四进行自读修改,运用最适合自己的有效阅读方式,反复读自己的习作,发现不妥,马上修改,做到语言通顺。第五开辟“精彩纷呈”、“佳作亮点”等园地,把学生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和好文章展现出来,供大家阅读、评赏。这样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在学生写作前对学生如何写做一定的指导,还在学生写作后的评改作文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样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巨大的创造潜力。在这种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全面参与到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合作中,“活动作文”的巨大创造力就展示在大家面前。

总之,采用活动作文三段六环节的教学,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课改的目标,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参与平台,使之体验实践、体验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更富有个性。

现具体分说如下:

第一个阶段:再现生活阶段。这是写作前的准备阶段,“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习作前的准备过程。”的确,以往我们的作文教学忽略了作文素材的积聚过程,使学生习作时总是“无准备之仗”,以致不少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叶圣陶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的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及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蓄。”再现生活阶段作为写作前的准备阶

段由两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包括观察、阅读、活动等)。第二个环节是“提取信息”。

由于学生长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痛,我们认为解决“作文之前干什么的问题”极其重要。传统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教学生怎样审题,这无形中扼杀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更谈不上作文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就想:要想使学生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在习作之前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培养其写作兴趣,激发其写作欲望。于是,我们在“再现生活阶段”进行了许多尝试,得出了以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追忆有关内容,或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阅读、开展各种活动,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的追忆,再现生活。这一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累素材的能力。让学生述说自己观察到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象。可以个人独白,也可以小组议说。这是因为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质量总是高于书面语言,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学生经过自言自语,大声述说和相互谈论,就能靠口头语言的帮助对事物作出分析综合,使过去感知不深或遗忘的东西得到校正、补充和完善,从而提高书面语言的质量。这在作文教学中叫做“先述后作”。这一环节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述说。教学方法1、游戏激趣法2、图片演示法3、音乐渲染法4、表演激趣法5、交互法6、快乐回顾法1、分组交流法2、阅读交流法创设情境环节再现生活阶段提取信息环节如:表演激趣法

课改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在听了故事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交流,遇到这样问题该怎么办?实验老师黄薇老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讲故事,表演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2、师讲故事《骑驴》,生听故事。

3、这个故事你觉得好笑吗?下面,老师就把机会留给大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表演表演吧!

4、生先分组表演,再推选优秀的小组在全班表演。

[设计意图:无数的事实证明,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游戏这种活动,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轻松、自由地了解到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再现了自我,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轻松交流

1、提问激发交际兴趣:从刚才的表演中你看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地进行交流。

3、你觉得老爷爷应该听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4、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思考后为表达做准备。5、全班进行交流。

(1)、请同学为自己指出自己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没有说到,需要补充。(2)、学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在交际过程中,学生应该有绝对的主动权,应该有充分的表达自由,教师不能设置各种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自由、自信地表达。通过自由述说,从而提取习作信息。]

以上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教学模式的第一个阶段“再现生活阶段“的两个环节的教学过程。该教师注重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入手,通过开展讲故事表演活动,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的追忆,再现生活,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实践写作阶段。叶圣陶说:“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倒好处,让自己有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另一回事。”他还说:“虽说事物摆在面前,但还不一定就说得成写得成。事物两字是总称,分开来是两项,一项是经历一段时间的‘事’,一项是占据一定空间的‘物’,要把‘事’与‘物’化为语言文字说出来,使人家闻而可知,见而可晓,说话作文的人得下‘化’的工夫。如果‘化’不来或者‘化’不好,虽说事物摆在面前,现成不过,还是说不成写不成。”把‘事和‘物’化为语言文字,就是将储存在大脑的“积蓄”外化倾吐,主要靠“描述”的功夫。实践写作阶段也由两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构思表达”。第二个环节是“表现成文”。

这一阶段我们总结出了以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个人独白、小组说议等形式对自己观察到的、参与活动得到的作文信息进行了分析综合后,学生需要对这些习作材料进行认真构思,通过不同形式的指导以及学生的讨论交流等活动,想好习作材料应该怎样安排。这一环节要加强对习作结构、习作顺序、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用词造句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的训练。趁学生思路清晰,兴趣正浓,不吐不快之时,一气呵成地写下去,让学生把“事”或“物”用语言文字“化”出来。培养学生的外化之功,是作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一环节要注意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的个别指导。教学方法1、范文引路法2、现场指导法3、扶持上路法4、追问法5、接力写作法6、点拨引导法1、师生竞赛法2、个别辅导法3、共性指导法实践写作阶段构思表达环节表现成文环节如:范文引路法

下面是邓小容老师采用“范文引路法”在三年级上册的一次自编生活作文《小制作》实践写作阶段的教学:

(一)、研读例文,感知写法

1、激发兴趣:上节课,同学们的奇思妙想都很有创意,如果把你们上节课自己设计制作的过程写下来,那肯定会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瞧,有一位小朋友就把自己剪纸人的过程写了下来,写得可真不错。她是怎么写的呢?

2、出示例文《剪纸人》,师生共同学习。

3、谁学会剪纸人了?学会的请举手。为什么一学就会了呢?生:因为作者把剪纸人的材料写清楚了。师板书:交代制作材料

生:因为他写清楚了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师板书:写清制作方法和过程师:还有吗?

生:他在写的时候有一定的顺序,这样我们读起来很明白、很清楚。师在写清制作方法和过程后面板书:注意先后顺序

生:他在写剪纸人的经过时,怎么剪的写得具体一点。师板书:经过有详有略

[设计意图:张志公先生认为:“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必经之路”。对于笔头稚嫩的小学生而言,仿写就是一根拐杖,可以助其走过写作最初的蹒跚路程。让学生读例文,掌握写小制作的方法,以便达到接下来“仿与创”的结合。总之,“仿”是途径,“创”才是目标。]

二、明确要求,自由创作

1、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以上要求,把自己如何制作小制作的过程写下来。为了使作文内容更加充实生动,可以把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写进去,还可以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给自己的习作配上简易的设计图,让别人更清楚地了解你的创意。

2、学生动笔试作

在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辅导有困难的个别学生。如果遇到写作时的共性问题,则提出来全班解决。以此促进学生写作。

以上教学设计结合课程改革理念,牢固树立大语文教育教学观,把实践活动与写作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努力体现“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现代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思维到文字的转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通过第二阶段“实践写作阶段”的两个环节的教学,一篇篇精彩的习作在学生的手中就诞生了。

附学生优秀作文:

制作不倒翁

文江镇桂花村小三年级一班:惠羽莎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书上画了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并介绍了它的制作方法。于是我很好奇,想做一个,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能不倒。

我开始按照书上的介绍准备了鸡蛋,蜡烛末,蜡烛,铅块,剪刀,做不倒翁帽子的纸,胶水,打火机,镊子,一盆水。一切准备就绪,我兴致勃勃地做起来了。

书上说应该先在鸡蛋的一端敲一个小洞,把鸡蛋里的蛋黄和蛋清滴出来。于是,我拿起鸡蛋就开始敲。只听,“啪”的一声,鸡蛋倒是破了一个洞,只是这个洞太大了,已经去掉一半的壳了,这怎么行呢?我只得重新取一个鸡蛋。看来,什么事情都不要看得太简单了。我小心翼翼地取来一个鸡蛋,很小心地拿起鸡蛋,在蛋的一端轻轻地敲了一下。蛋壳裂开了,我用手指剥开了一个小洞,蛋清、蛋黄流出来了。啊,终于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我把弄好的蛋壳放在一边,边看书边做。我又拿起鸡蛋壳,把准备好的蜡烛末从蛋壳的小洞里装了进去,装一大半就够了。哈,差不多了!装好了蜡烛末,下面这一步就是最关键的了。我用镊子夹住铅块,点燃蜡烛,把铅块放在蜡烛上去烧。我就这样拿着,不多一会儿,我的手都有点软了。还要多久呢?我忍不住用手去摸了一下。“啊,烫死我了!”我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我忍住疼痛,把烧热的铅块放进了装好蜡烛末的蛋壳里。渐渐地,蜡烛融化了,我赶紧把蛋壳放进了盛着冷水的盆子里,并用镊子去拨弄蛋壳里的铅块,使蛋壳能平稳地浮在水里。不多一会儿,蜡烛和铅块凝固在一起了。

我从水中拿起这个半成品,放在了桌子上。奇迹发生了,鸡蛋果然立在了桌子上,虽然有一点歪,但是不论我怎样拨弄它,它都没有倒下去。“哇,不倒翁做成了!”我欢呼起来。最后,我又给可爱的不倒翁做了一顶漂亮的小帽子。画上眼睛、鼻子、小嘴,不倒翁更可爱了。

第三个阶段:深化完美阶段。

从认识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要经历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反复多次才能完成。这也正是小学生作文的形成过程。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包括了审美判断以及这种判断造成的更高的审美欲望、更高雅的审美趣味和更丰富的情感生活。深化完美阶段作为写作效果的延续阶段,也由两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多向反馈”。第二个环节是“深化完美”。

通过不断尝试,在此阶段我们获得了以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深化完美阶段多向反馈环节深化完美环节先由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学生在完成习作之后,要反复诵读进行修改,使之臻于更完善,叶圣陶说:“修改文章不是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就是要想得更正确、更完善。”再由同学、教师、家长对习作进行评价。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弥补学生个人思维和表达活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认识到自己习作的社会价值,从中感受到自己创造性劳动的愉悦。这一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习作经验,并将习作进行深化,引探出习作的规律。1、展示激励法2、评导结合法3、示例评改法4、投影评改法5、欣赏点评法6、引领修改法7、三读三改法1、经验交流法2、提炼总结法3、评优赏析法如:评导结合法、提炼总结法

闵波宁老师第九册第二单元《我最敬佩的一个人》的习作教学:一、评议作文

1、请一位学生上台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2、教师参与学生的评议,及时点拨3、师小结评议:

(1)习作思想表现好,赞扬了售票员助人为乐的好思想。(2)情节安排上,小作者经过了认真的构思。

(3)为了使情节有起有伏,小作者还描写了售票员回家喂奶的细节。(4)四个人物描写,有详有略。

[设计意图:重视作文的评议与交流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二、习作展示

1、找出自己习作中最为满意的地方(字、词、句、段均可),并美美地读一读。2、在小组内互相赏读精彩片断。二、修改习作

1、依照从例文中获取的方法自行修改习作吗。2、当一次小老师,为同学修改习作。

3、进行再次修改。

[设计意图: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三、引导总结,探究规律

1、根据以上同学的交流和修改的体会,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才能把这类型的作文写好?

2、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3、师生共同总结,引探规律

(1)选择典型的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细节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3)突出主要人物,顾及次要人物,交相映衬,突出中心。

[设计意图:起到认识升华的作用,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写一篇文章,同时也学会写一类文章,重视方法的摸索、掌握的过程。]

点评: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的理念。学生自改的过程,就是查缺补漏的过程,就是重新感受写作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小组评议,集体交流,有利于彼此激励和开阔思路。注重评赏,让每个学生感觉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该班学生何勇在初稿时叙述妈妈在他突然生病的时候如何送他去看病的情形,习作片段如下:

那时已九点了,周围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妈妈二话不说就把我背去医院看病。到了医院输液的时候,妈妈就让我靠在他的身上。过了几十分钟,液输完了,就回家了。我原以为可以坐车回去,可因为已经快十二点了,街上已没了车的影迹,妈妈就背着我走。这样,到了家,她也累得满头大汗了。

该片段主要问题是内容空洞,不具体,通过“活动作文”深化完美阶段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习作,并引探规律,使学生明白了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完善,表达母子之间的挚爱亲情。下面是他修改后的习作片段,与第一次写的相比,具体、形象了许多,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活动作文教学效果明显。

那时已是晚上九点,寒冬时节的天显得又阴又冷,到处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妈妈瘦弱的身体里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劲,二话不说背起我就往医院跑去,医院离村子有四、五里路,我在高烧中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妈妈一路上喘着气,不时用手和背部配合搂着我小跑着……

到了医院看了病,医生给我输液。我困极了,头靠在妈妈腿上就睡着了。妈妈呢,就一动也不动地坐在椅子上,任我靠着,并不时用手抚摩着我的头发,原本焦急的脸上渐渐露出一丝微笑。

输完液,我舒服多了,本以为可以坐车回去,可因为已经快十二点了,街上已没了车的影迹。可妈妈说什么也不让我自己走,还笑着说:“怎么,信不过?”,说着,又把我背上她那瘦弱的背。我只觉得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乖乖地趴在妈妈那温暖的背上,听着妈妈那熟悉的喘息声,在颠簸中轻轻地用手拭去她额角渗出的汗珠……

冬天是寒冷的,可妈妈的爱却让我感觉温暖无比。

在深化完美阶段,我们也着重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进行大胆尝试。

学生习作的评改过程应该是习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与作文的关系密切,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在我们传统的习作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是,老师常常对全班学生作文进行一一的精批细改,包办代替,工作非常的辛苦,可实际效果是: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后,学生有的因为教师在评改过程中字迹潦草而无法看懂;有的学生因为修改作文似乎是老师的事情,自己也就不动脑筋,没有自己独立思维的过程,没有真正地参与进去;甚至于有的学生对于老师辛辛苦苦修改出来的作文看都不看总之,在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的约束而制约了学生作文自我评析,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作文评改也亦如此,作文评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主体,所以,我们认为在作文评改这一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评改习作的权力,把作文评改的权力还给学生,引导他们真正地投入到自己作文的评改过程中去,锻炼作文评析、修改能力,切实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因此在学生作文的评改过程中,我们还做了以下方法的尝试:

1、欣赏点评法。

这应该是老师们在作文评改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作文初稿过后,由教师学生作文中挑选写得较为成功的作文在全班交流,由学生们相互评议这篇作文的可取之处和有待完善的地方;找出初稿中较差的作文,让该生对比别人的作文想想自己哪些地方不如别人,自己先说出来再进行修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全班同学帮着评改完善,这样在相互欣赏的过程中受到彼此优点的启发,有属于自己作文思考的过程,从而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作文鉴赏能力。

2、引领修改法。

对于这个方法的尝试,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方向不明,无从入手的情况进行的。即在学生初稿过后,教师只是在学生作文中不妥之处批注画龙点睛之笔加以引领,用上“能

这样做已经很好了,要是在写写那就更好了”这样的语句,激励并引领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有方向性地进行修改,趋于完善,学生在教师点拨中能有效锻炼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3、“三读三改”法。

我们大胆地废弃了由教师包办代替,全批全改的形式,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并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方式的实施我们分以下“三读”进行:

①默读第一稿,重点修改文章的结构。

在学生作文中经常有不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的现象,比方说一篇叙事的作文有的学生会把事情的时间、地点放到作文的结尾等情况,东拉西扯,结构混乱。所以我们先从作文的结构入手,要求学生初稿完成后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默读,边读边想这样的结构安排合理吗,别人能看懂吗,老师再在一旁加以现场引导,调整作文的结构。

②轻读第二稿,重点修改文章的内容。

在默读第一稿中学生已对自己作文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作文大体框架已经搭好,但有的学生的作文存在记流水帐的现象,重点不突出。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一读”的基础上进行轻读第二稿,重点思考自己主要是突出哪个内容,那些内容与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无关,分清主次,决定内容的取舍,重点对作文内容进行修改和整理。

③朗读第三稿,重点修改文章的语句。

通过前两读,学生基本上已经把作文的结构和内容完善了,但还有许多学生的作文中还存在这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准确等情况,这属于作文的细微之处,所以我们让学生“三读”作文,放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认真寻找作文在语句上存在的不妥之处自己修改。

这样,坚持“三读三改”,一改以往教师包办代替,用教师思维约束学生思维的现象,很好地让学生投入到自我欣赏,自我评改的作文思维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欣赏、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当然以上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地单独使用于某个教学环节之中。在“三段六环节”的活动作文教学课堂中,融合进了许多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学方法也贯穿整个“三段六环节”的活动作文教学课堂之中。

下面是邓小容老师第六册第一单元《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的一次习作教学实践,这次习作教学实践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提议游玩,激发兴趣

老师提议带学生去龙洞(学校附近的一眼天然山泉,学生几乎都去过)游玩,学生们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都欢呼雀跃起来……谁会想到这是样让他们去写作文呢?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儿童的天性是寻找生活的乐趣,学生的作文训练不是伏案苦写,而是在乐趣中写生活的乐趣。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无疑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游览龙洞,指导习作

师带着学生一起游览龙洞的美景,在游览过程中,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不露声色地在玩耍之中指导学生习作。学生们很高兴地跟着老师看这看那,争着回答老师刻意提出的问题。

[生活、大自然常常会令学生好奇、惊讶、兴奋,同时,也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已经有了大量的写作内容。]

三、精心组织,相互交流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互相交流你眼前的迷人的、熟悉的龙洞景色,说说你喜欢的是龙洞的哪一处景色,这处景色有什么特点,美在哪里?学生们很有兴致地在石头上坐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进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

[说和写相辅相成,把话说好,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四、因势利导,完成习作

正当学生感叹不能将这美丽的景色留下之时,我顺势引导学生:作文就是你们的照相机,可以留下这美丽的龙洞。于是,学生纷纷掏出小本本“摄影机”来,面对着美丽的龙洞,顺利地完成了习作。

[趁热打铁,让学生将所见所感化为书面语言述诸于笔端。]五、佳作欣赏

1、师总结学生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鼓励。

2、选择你最喜欢的同学的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引导学生进行初次评价。3、精彩句段欣赏:自由地朗读自己认为最好的句段给小组内的同学听。4、说说你交流后有什么样的收获?进行小结。

[注重评赏,让每个学生感觉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六、指导修改

1、说说自己平时都是从哪些方面去修改习作的?明确本次次做修改的重点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出示学生的习作片段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修改之后与学生一起读一读

3、与学生交流、总结修改习作的步骤与方法:先明确修改的内容和重点,然后进行删读修改。

3、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我修改和相互交换修改。

[引导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自己作文的评改过程中去,锻炼作文评析、修改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七、引导总结,探究规律

1、根据以上同学的交流和修改的体会,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才能把写景物的作文写好?

2、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3、师生共同总结,引探规律。(1)选择熟悉的景物进行描写。(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3)按照一定的顺序。

(4)展开恰当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设计意图:起到认识升华的作用,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写一篇文章,同时也学会写一类文章,重视方法的摸索、掌握的过程。]

附学生优秀习作:

美丽可爱的龙洞

文江镇桂花小学三年级一班:向文坤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座小山,这座山矮矮的,很可爱。小山脚下,有一眼清泉,叫“龙洞”。龙洞风景优美,是个美丽可爱的地方。

龙洞其实是个椭圆形的小池塘,泉水从池塘左边那石刻的龙头里冒出来,而且一年四季冒个不停。也许从前这里真的有一条龙吧?不然,怎么会雕刻着一个龙头呢?龙头上面的岩石上还雕刻着两个苍劲的大字龙洞。噢,龙洞由此而得名吧?

龙洞的水有深有浅,还有三种美丽的颜色:淡黄的、深蓝的、浅绿的,美丽极了!洞底有许许多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鹅卵石上还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苔呢!青苔就像春天里那可爱的小草一样,正随着水波不停地跳舞呢!

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条鱼儿的尾巴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的,好看极了!有些小金鱼正快快乐乐地游到水面吐泡泡呢!瞧,调皮的大螃蟹正举着两只黄黄的大爪子,横着爬上来了,样子还挺威武!爪子上还夹着一根绿绿的小草呢!

龙洞的水流到了山下的小河沟里,那水唱着欢乐的歌哗啦啦地奔向远方,还泛起了白色的小泡泡。再看一眼龙洞周围的小山,虽然已是深秋,树木仍然郁郁葱葱,漫山的野菊花正在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

美丽可爱的龙洞是我们常常爱去玩的地方。我相信,美丽的龙洞将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可爱!

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始终抓住学生的感性点。要让学生不怕写作文,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老师就要敢于跳出课堂教作文。作文教学真的应该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立足写,面向“乐”,使学生在乐中写,在写中取乐。

总之,“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方框,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树立生活实践的观念,注重活动的意识,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文、用作文,使学生感到作文既是练习,也是生活的需要,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无法分开的。

四、在“农村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专题研究过程中,注意相关信息的采集、收集,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处理,初步形成了《“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教学设计选编》《教学反思、案例集》《学生优秀作文选集》。

实验研究效果

通过四年的“农村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专题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已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习作教学效益。

“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地废弃了一开始就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列提纲等作文过程,倡导“激发兴趣,观察积累让学生热情投入,与作文相关活动表达自己所做、所想、所感据实际逐步引探规律,深化完美”的生活作文过程。按这样的模式进行作文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意愿,又认真落实了新课标精神,为深入进行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二、构建了活动作文教学“三段三主”的训练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段三主”训练体系是在活动作文教学实践中,以优化作文教学序列,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分学段有侧重地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构建了“基础实用”作文教材体系,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效果良好。构建的“基础实用”的新教材体系,适合本镇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基础与实用同时并进,“序列作文”和“生活作文”双轨运行。

四、通过采用活动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观。课题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通过运用小学活动作文教学模式,树立了“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本身的社会活动”的新作文教学观,教作文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因而改变了以往让学生背作文应付考试的做法,认认真真遵循习作教学的规律,竭尽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有益活动,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五、通过“农村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201*年5月基础研究阶段,课题组采取无记名调查,对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没有主动习作的欲望;85%的学生从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主动积累习作材料的习惯;在习作过程中,80%的学生没有较好的习作方法,甚至无从下笔;70%的学生在习作完成之后不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一切均说明学生的习作陷入了困境。

经过四年的实践研究,201*年9月,课题组根据基础研究阶段调查内容再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开展,扩大了学生的生活视野,增长了课内外知识,激发了习作兴趣,学生普遍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习作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了一定的修改习作的能力。难怪有的学生说:“原来作文一点也不难,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六、实验教师在“农村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中,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论文。

实验教师积极投入“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实验教师共写经验文章50余篇,教学反思200余篇,教学随笔400余篇,共计600余篇。

论文发表、获奖情况如下:

赛课获奖论文发表论文获奖合计国省市县镇国省市县镇国省市县镇国省市县镇实验教师315211232712525271667七、实施“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在每期期初,我们让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自由作文,对他们每期的作文水平进行了摸底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实践研究,在期末的时候让学生对应期初的习作再次作文,把期初和期末的习作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01*春期学生期初、期末作文对比分析如下(作文总分为100分):期初学生作文摸底分析实验班平均分内容完整数语句通顺数不同最多最少写法字数字数种类54字160字439字570字600字530字2字平均分期末学生作文情况分析内容完整数语句通顺数不同写法种类最多字数125字168字523字580字1000字550字最少字数中201*级1班69分25人21人(41)中201*级1班73分31人30人(50)中201*级1班88分39人25人(53)桂花201*级73分20人15人(23)中201*级1班70分27人30人(60)水塘201*级(47)68.145人22人86分35人38人17字4种41字189字120字250字290字77分38人38人2种100字204字200字300字390字2种91.5分46人41人2种5种81分22人22人8种5种78分32人35人6种12种74.545人30人13种在期末时又借用县统一命题测试后的作文成绩进行了分析对比,201*年秋期与201*年春期作文对比分析如下:(备注:折算为100分制)期末学生作文情况分析(05年秋)期末学生作文情况分析(06年春)实验班平均比比比比平均比比比比优良中差优良中差分率%率%率%率%分率%率%率%率%201*级1班55819%1229%1`024%1127%671536%1024%1024%615%

201*级1班682549%1223%36%1121%72.11529%1835%1121%815%201*级1班76.51935%2241%815%47%80.72342%1527%1527%12%桂201*级79.8939%939%521%14%85.1835%1252%28%14%201*级1班752435%2135%813%711%79.53050%1525%1016%58%水201*级671022%1328%2043%48%753064%1429%36%00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通过每期的课题实验,各实验班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快,实验研究效果明显。

八、实施“三段六环节”活动作文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桂花村小201*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习作,对习作有较大的畏难情绪。在该班确定为实验班后,实验老师邓小容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认真按照“三段六环节”进行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思路也打开了,他们想说、乐说,在不知不觉中与作文越走越近,对习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该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习作能力,能写出象样的作文来,而且许多学生非常喜欢作文。在201*年春全县期末测试中,该班习作得分远远高出同层次的所有班级,语文科教学成绩名列全县村小层次之冠,甚至超过了我镇中心校的部分班级。这也证明了“三段六环节”的活动作文教学模式,直接运用于中年级,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在实验研究第三阶段,文江镇中心校在县期末测试后分层次(中心校、完小、村小)将实验班与参照班进行对比分析,情况如下:班级参考平均分人数优比率%良比率%中比率%差比率%中心校201*级53人80.72342%1527%1527%12%实验班中心校201*级53人782037%1325%2037%12%参照班村小201*级23人85.1834%1252%28%14%实验班村小201*级22人80.1313%1045%627%313%参照班完小201*级47人753064%1429%36%00实验班完小201*级48人66.42450%1429%1027%00参照班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作文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班,该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九、“农村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们在教学中一般就以教教材而教学,对新课程改革非常不适应,而且有一种错误的思想,搞科研是专家的事,作为教师,没能力搞研究。我们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支持与帮助。在他们的关注与期待中,课题组成员背负着这神圣的使命努力工作和实践,通过开展“农村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科研能力得以增强,业务素质得以

提高,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教师的素质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课题研究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好评,以事实证明了当教师的也能研究出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受该课题研究的影响,全镇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课题研究辐射到全镇中心校、完小、村小各层次8个教学实验班,该课题研究成果在全镇范围内推广运用,从而带动了文江镇“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该课题于201*年11月被批准立项为市级资助金项目课题),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除此以外,还带动我校数学老师开展了对数学新授课教学导入语的研究实践,全体教师科研热情高涨,增强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培养了一批科研型的教师。

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科研课题,历经四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研究成果,效果是好的。就本研究而言,现在主要开展的是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学生活动作文课堂外的主体活动研究不够,而“活动作文”的重要内涵和基础还包括作文课堂外的学生主体活动,它是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积累素材的必要途径,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解决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话会说,有事会写的必要条件。要进一步提高活动作文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我们对学生课堂外的主体活动作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语文本质活动增加语言积累,通过非本质活动丰富生活积累。但学生校外活动受安全因素的制约,学生课堂外的主体活动研究将是我们下一步有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增强低段口语交际训练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1、《活动教育引论》,崔相录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年2月第1版。2、《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黄全明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1*年5月第1版3、《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王铁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1月第1版4、《认知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沈德立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第1版

5、《小学生心理学》。王耘、叶忠根、林崇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11月第1版

6、《语文学习论》,佟士凡著,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第1版7、《语文教学情境论》。韦志成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第1版8、《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张庆林著,云南、四川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1990年5月第1版

9、《教育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堋超英主编,气象出版社出版,1991年1月第1版10、《儿童行为心理与现代作文》,李守仁主编,黑龙江出版社出版,1989年7月第1版

11、《创造教育手册》。朱作仁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2月第1版1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会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9月第1版

1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语录》,林成华、吴世富摘录资料。

高县文江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活动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组

二00六年十二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5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