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计划方案 > 201*-5-21社区康复计划

201*-5-21社区康复计划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4:04:55 | 移动端:201*-5-21社区康复计划

201*-5-21社区康复计划

社区康复计划

为适应“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推进“康复进社

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切实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残疾人都得到康复与服务。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康复师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得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就近地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逐步建立“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二、工作目标

1.评估推进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2.对社区内残疾人进行康复评估与康复训练。3.为社区内残疾人提供辅具评估和配发服务。三、工作方式

社区康复主要以街道康复指导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康复服务站为主,根据需要可以建立家庭康复站。四、工作计划

1、让各社区年轻的康复人员进入九院康复科进行为期半年或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在此期间,为其制定详细的康复培训计划,参照“浙江省示范化社区”中的康复检查要求。)

2、跟随社区医生,参与到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筛选与评估。在社区医生的带领下,进入到残疾人家庭,进行全面、详细地评估。也可以通过居委会的安排,将其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康复评估。3、辅助社区康复人员制订康复计划。与社区康复人员一起,为残疾人朋友制定一系列康复计划,包括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康复训练的指导和治疗,是否需要辅具,指导辅具的使用等等。同时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由社区康复人员再行补充。

4、挑选有康复价值的患者享受残联“肢体抢救性康复”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将具有康复疗效的患者推入九院进行机构康复,其余给社区康复人员进行床边指导,(社区医生可以每星期指导一次,而由我们每个月下去评估一次,为其重新制定康复计划),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残疾人朋友可以享受到康复服务。

5、对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辅助器具的评估与发放,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我们社区康复,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享受到国家政策,享受到康复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扩展阅读:第五章 康复急就篇(201*-5-25修订)

第五章康复急救篇

第一节老年人的活动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的活动

老年人的活动可分为运动类和非运动类,运动类指一些不会过分影响老人身体的活动,包括散步、爬山、下棋、唱歌等活动。老年人非运动类的活动有书法、绘画、集邮、看书、养花、喂鸟、上网、摄影等。

老年人参加活动的形式可以有个体参与,如看书、集邮等;小团体式的参与方式,因共同的兴趣爱好,组织小的团体,如空竹、京剧、舞蹈、合唱等;大团体参与方式,统一有组织的活动,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展示、表演比赛等;以及相互结对的方式,根据个人的身体等状况建立的互助对子、帮扶对子等。

老年人运动的好处有:(1)增加肌力、耐力、柔软度及维持关节的活动度。(2)改善感觉整合及肌肉协调,增进平衡反应和减少跌倒的机率。(3)可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量,增加心输出量以及最大摄气量,体能因而获得改善。(4)延缓骨质疏松的情况,减少骨折的发生。(5)因运动可消耗热量,进而产生控制体重的功效,对轻度糖尿的病人亦可帮助血糖的控制。

二、老年人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活动的一般自我保护常识

1、运动的强度及时间要依个人的体能慢慢地增加,强度要适当,做到“有点累但又不至于太累”,不可做到“喘得说不出话来”的地步。最好每天坚持做30分钟左右的运动,至少每周运动3~5次。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时间太长。运动前要有10分钟左右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5~10分钟的缓和运动。2、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运动器具,鞋底要富弹性且要防滑。选择平整且温度适宜的运动场地,以保证运动安全、舒适。

3、不要空腹运动。因为活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空腹锻炼极易发生低血糖。活动前应适当喝些糖水或吃点水果,让身体得到一些启动的能量。活动结束后,可休息30分钟左右,使心肺功能恢复稳定状态,同时胃肠系统有适当的准备,然后再开始进食。用餐前后1个小时内不宜运动。

4、运动前中后都要注意合理补液和饮食营养。例如:运动后不宜立即坐下休息,不宜马上洗浴,不宜暴饮止渴,不宜大量吃糖,不宜饮酒除乏,不宜吸烟解疲。

5、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置换,腰、肩、颈酸痛,手脚关节急性扭伤等个别健康问题者,应请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指导合适的运动方法、运动强度及注意事项。运动时应随身携带心脏病保健药盒和相关的药物。运动前或运动中有头晕、胸痛、心悸、脸色苍白、盗汗等情形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6、应了解当日天气,雨雪天、浓雾天气、大风天、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等天气最好不到室外做运动。(二)季节性运动常识1、春季运动常识

适合春季健身运动的项目较多,但是,每个人的年龄、体质、个人爱好等均会有所不同,应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以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一般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体操、舞剑等运动项目;较为肥胖的老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走、健身操、郊游、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

初春的早晨往往气温较低、相对湿度较大,室内外温度反差较大,人体由温暖的室内到户外突然受冷,很容易导致伤风感冒、哮喘发作等病症,因此,早春时节到室外做运动应在太阳升起后进行,且运动时衣着穿戴应随时注意保暖;锻炼后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并及时穿好御寒衣服。其次,在运动锻炼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活动腰、四肢的关节,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防止和避免扭伤的发生。另外,锻炼强度一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及时调整运动量。

2、夏季运动常识

运动前应做30分钟左右的热身,让身体出汗,并把关节、韧带活动开。护踝、护肘、护腰等装备要配带到位,并在休息时解开护具使其皮肤表面散热。运动时间和地点要考虑天气酷暑的影响,尽量避免在炎热的日光照射下做户外运动,要注意防被太阳灼伤,并要随身携带防暑药品。3、秋季运动常识秋季太阳光照较为猛烈,在户外活动时,尤其是中午时分要防止长时间的太阳曝晒。同时要注意调节饮食,要多吃一些水分丰富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牛奶、豆浆等,平时要多喝水,以增加皮肤的水分供给。

初秋时节早、晚较为凉爽,是比较适宜做户外运动的。老年人要加强耐寒锻炼,以增强肌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可选择登高运动,登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登高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同样也得到很好锻炼。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也较少,而且阴离子含量高,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显然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老年人参加登高活动也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掌握正确的登高姿势(上山的身体重心要前移,步子放小些,落脚点要近些,坡度较陡的山路应膝盖抬高些,上体前倾些;下山时上体要直立或稍向后仰等)。同时要注意气温的变化、身体功能的变化,不要勉强从事。

深秋时节,早、晚比较冷,活动就不宜太剧烈,尽量以平缓运动为主,并注意适时添加衣物,以防止感冒等疾病的侵袭。4、冬季运动常识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有所减弱,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冬天进行户外运动,可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加热量产生,增强大脑皮质兴奋和体温调节,因而冬炼是抗寒护阳的重要方法。但是,老年人在做冬季运动时应注意: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冬季锻炼的最佳时间应是上午9至11点钟左右。并且要选择没有雾的时候进行。早晨不宜在树丛中锻炼,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树木本身的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长期在树林中锻炼会出现头昏、身体不适的感觉。

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老年人要根据年龄、健康状况、体质水平等不同情况,恰当地选择冬炼方式和强度,且要遵循顺序渐进的原则,确定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为宜。老年人冬季不宜选择剧烈的运动,应选择中小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气功、散步、徒手操等。不宜做倒立、较长时间低头、骤然前倾弯腰、仰卧起坐等活动。由于老年人肌肉收缩力减退、骨质疏松等,亦不宜做翻筋头、大劈叉、快速下蹲、快跑等运动。要注意保暖。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末稍循环差,抗寒免疫能力远不如年轻时强,因此,容易受冷空气或风寒侵袭而引发多种疾病,因而,老年人冬炼不可忽视保暖。运动锻炼开始时要多穿些衣服,戴帽子、手套等。经过10分钟左右暖身活动后,待身体发热时再逐渐减衣服。锻炼结束后,应擦干身上的汗水,并立即增添保暖衣服。

要注意安全。老年人运动时首先要注意预防运动意外、运动创伤和疾病发作。运动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将肌肉和关节活动开,避免运动量过于集中在某一部位,一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老年人冬炼前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要有充分的认识,最好作一次全面身体检查;如有心、肺、脑等器质性疾病应按医嘱进行锻炼,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争取结伴或集体活动。

不要起得太早。老年人为了运动锻炼起得太早是不可取。因为凌晨是中老年人心肌梗死、缺血、心律紊乱,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期,若在这时候锻炼,会诱发意外疾病发生,甚至引发突然死亡。因此,老年人最好在早晨8~9点钟参加运动锻炼较为适宜,夏季可适当提早到7点钟左右。

不要空腹锻炼。运动需要消耗很多能量,而能量主要来源靠脂肪的分解,空腹运动时,人体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会显著增高。老年人由于心肌能力降低,过剩脂肪酸带来的毒性往往使老年人产生心律失常,使肝脏合成的甘油三脂增高,会引起和加剧老年人的冠心病、动脉硬化症。因而,早晨锻炼应吃些食物和喝杯温开水为好。

不要急于求成,搞疲劳战。有的老同志在工作阶段没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身体,待退休后马上就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运动锻炼,想迅速通过高强度的运动锻炼在短时间内即获得健康的体魄,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过量运动往往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造成生理功能失调。平时锻炼少的人,心肺、关节等功能都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急功近利的话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不要突然停止运动。人在运动时,下肢肌肉血液供应量急剧增加,同时将大量血液自下肢沿静脉流回心脏。如果运动后突然静止不动,就会使下肢血液淤积,不能及时回流,心脏进血量不足,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病症,因此,运动后应继续做些缓慢的放松活动。(三)运动项目的选择一般而言,应选择自己喜欢而可终生维持的低冲击性运动项目,但运动必须持续一段时间才可看出效果,所以要有恒心,最好参加一个运动团体,大家一起运动,互相鼓励和关怀,进而达到运动交友的目的。下列几项运动可供选择:元极舞:融合了舞蹈、武术、医学和气功的功法。第一、二节动作比较和,也较简单,且为多次重复,适合年纪大或初学者。第三、四节动作较复杂又快,必须有老师分解动作,由慢动作练得纯熟才能配合正常的速度。

外丹功:属于一种气功,动作较缓和,很适合老人,只是每一项运动持续的时间较长,初学者不必勉强,宜渐进学习。

太极拳:柔中带劲,重心转移的流畅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平衡的训练,是很好的运动。但因多在屈膝的状态下移转重心,单脚承重,关节的负荷很大,因此膝关节有问题者不适合。

瑜珈:对关节肌肉的柔软度帮助最大,但一定要缓慢进行。每个人的柔软度不同,不要心急,不要和别人比,否则很容易拉伤。

韵律舞和社交舞:适合喜欢舞蹈,不喜欢机械化、制式化动作的人。配合音乐的节律活动,很能放松心情。

其他:快走、骑脚踏车、游泳也都很合适;但慢跑、爬山对膝关节的负荷较大,比较不宜。

(四)户外活动的注意事项1、老年人登山活动的注意事项

登山前,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要做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免发生意外。对山上的气候特点应有所了解,争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气预报。带好衣物早晚御寒,防止感冒。忌天未亮时登山。由于清晨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很大,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诱发心脏病或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最好早饭后天亮时再爬山。事先了解好登山旅游路线,计划好休息和进餐地点,最好有熟人带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乱闯。登山时要思想集中,不能光顾着看景不顾脚下。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登山时,人体会大量出汗,由于秋天气候干燥,补水就尤为重要。要尽量少带行李,轻装前进。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手杖,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陡坡行走时,最好走“之”字形路线,这样可减低坡度。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避免膝盖和腿部肌肉承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2、老年人出游的注意事项

出游前详细考察线路行程。老年人安排出游行程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方式,并注意行程安排。据了解,目前旅行社一般都会针对老年人推出长者团,每年在重阳节前后会有大量这样的线路推出,这类团队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状况度身定做的,适合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一般行程设计比较轻松,体力消耗不大,有的会配备专业医护人员随行。如果选择参加一般的旅行团,则要更仔细地考察时间、地点、行程、交通四大要素。

要考虑时间和目的地的天气。由于老人家的时间比较空闲,因此出游的时间可以有许多选择。一般来说,老人出游会避开旅游旺季和黄金周等高峰期,一来可以避免拥挤产生的危险,二来淡季出游也能节省机票、住宿等开支。据了解,4~6月以及10~12月期间是老年人出游的黄金时间,这时候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天气不会太炎热,也不会太寒冷。一般在这样舒适的天气下出游,老年人不容易生病,同时季节病也不易发作。

地点要看旅游点的舒适度。老人出游的目的地除了选择他们感兴趣、没去过的新鲜地方外,还要考虑到旅游目的地的气候、地理条件、舒适度等要素,比如城市游比乡村游、山地游的条件更好,会更适合老年人参加。而如果是到西藏、青海等高海拔地区旅游,更要劝老人家量力而行。另外,可以结合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制定目的地,比如50~70岁之间、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出游选择就比较多,可以参加一般观光团,也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登山、戏水的线路,不过要注意登山的难度不要太大,戏水不要太刺激。

行程的节奏要较舒缓。对于老年人来说,旅游意味着要打破平日里早睡早起甚至午睡的习惯,这对老年人来说,本来就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而如果是那些旅游行程安排过于紧密、时间太过紧张的线路,就明显更不适合老年人参加了,因此,老年人出游不可抱着“多走几个地方才值”的心理。据了解,一般适合老年人的线路在时间安排上都是比常规团队要长一些。比如一般到海南环岛旅游是5天,如果是6天或7天的行程,旅游节奏就会比较舒缓。此外,应当提前向旅行社索取行程安排,时间安排得越具体越好,一般可根据以下原则:路途太远、路上交通时间太长的线路不适合;行程太紧,一天赶几个景点甚至是一天两座城市或国家的行程也要慎重考虑;夜生活安排得太丰富的行程也不适合。有一些线路专门为老年人设置了一些针对性的主题节目,比如养生讲座、老年人交流座谈会等,这就会很合老年人的心意。

交通方式视身体条件选择。如今旅游可以选择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多,每一种交通方式各有特色:飞机团一般人数较少,导游、陪同以及陪同医务人员照顾得比较周全,而且飞机可以节省在交通上的时间,减少旅途的疲惫。不过如果患较严重的呼吸器官疾病、严重胃病等,最好慎重考虑采用搭乘飞机的方式。近年来日渐在国内兴盛的邮轮旅游也越加赢得老年人的喜爱,邮轮旅游一般强调舒适度和奢华享受,行程十分休闲,白天上岸游览,晚上在船上享受各种娱乐设施,加上这种邮轮线路时间长度选择较多,以2天1夜的短途到7天6夜的长途为主,也都比较适合老年人选择。火车游似乎一直以来是老年人的专利,许多旅行社都会定期开设老年火车游专列,而且火车游时间相对宽松,安全性较高,对于那些喜欢在路上看风景、旅游预算又有限的老人家来说是最佳选择。此外,如今一些观念新潮的老年人也喜欢参加自驾车旅游,他们不一定自己开车,一般都会跟着子女或亲戚一起驾车出游,但老年人不适合参加路途太遥远的自驾车活动。

出门前检查身体状况。老年人出门旅游,本来就是一件拓展眼界、放松心情的好事。若想要尽情享受旅途的快乐,更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提前做好身体准备,保证能够健健康康出游,平平安安回家。即使是平日里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也建议不妨在出门前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如果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当出游前再拜访一下医生,让医生鉴定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出游。外出时,一定要记得带一些常用药,并且在旅途中记得按时服药。此外,如果随团有医护人员的话,最好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向医护人员做个报备。

3、门球活动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门球活动是一项户外运动,在平地或草坪上两队10名队员开展比赛的活动。在活动中,队员快步走或慢跑,独立击球,相互配合,可以使全身的运动器官,特别是手臂、腰、腿、脚、以及视力、听力、内脏和神经系统都得到锻炼。

又因其活动量较小,能持续活动几个小时,充分享受日光浴和空气浴,有增强体质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太阳的光辐射还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并改善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人体皮肤与空气接触,可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提高身体对气温的适应能力。

活动中的技术、战术的运用和整体配合,以及打球所处的位置,都需要用脑力。这样日复一日地进行脑运动,就会增强脑细胞的活力,锻炼思维和记忆能力。

门球活动不仅对肢体健康有益,而且能愉悦参加者的情绪。打起门球来,妙趣横生,心醉神达,忘却生活中的种种烦忧,队友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对老年人心理保健起到重要作用。

老年人打门球需要注意的是:

老年人参加门球活动,以安全适度、确保实效,能得到快乐感和满足感为健身原则。经常从事门球活动应有自我监督和预防意外的方法。最好穿带齿而不滑的鞋。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如绊倒或滑倒很容易出现摔伤事故,冬季冰冻天参加户外门球活动更应小心。参加门球活动前应把臂、腿、腰以及相应的关节充分活动开。门球活动的体力消耗并不大,但是一旦着迷,容易兴奋,此时老年人应注意控制自己。不应超过自己适合的步伐或跨度活动的幅度,以免万一扭伤筋骨。从未打过门球的人也可以先自己练或与友人、家人同练。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打门球,而门球运动能使参加者长时间活动,因此,老年人应把打门球安排在作息制度中,使生活、锻炼有节奏。

4、老年人游泳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游泳时,一定要有人陪伴或保护。游泳前,一定要在陆地上做几节操,使身体各个器官有所准备,特别是四肢和各关节要活动好,使身体感到微有暖意即可。准备活动也可以结合下水后要练习的动作做些模仿练习,更有利于提高水中动作的效果。有条件者下水前要淋浴,一方面可以保持游泳池水的清洁,更重要的是从身体方面有所准备。身上有汗,不要立即下水,应擦干后再下水游泳。不要一到池边、水边就猛然下水,要先了解池水的深浅,以及自然水域下有无障碍物。在水中游泳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初学的老年人,开始时不要在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学会后再增加时间。特别注意的是,患有慢性病采用游泳进行治疗的老年人,一定要遵照医嘱和在有人指导下进行。

5、户外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目前,我市社区(村)基本上都有户外健身器材,老年人健身时不要运动过量。以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以适当提高运动量,一般以脉搏不超过110次/分钟为宜,最高不得超过120次/分钟。以往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热身10~15分钟左右,预防扭脚脖子、扭腰和对神经的伤害。老年人每次的锻炼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最好在40分钟左右。运动之后要做些整理活动。因为人在运动后毛细血管扩张,如果坐在地上原地不动,人的血液在身体的远端就无法回到心脏里来,就会感到心脏憋闷。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老年人,运动后还要走一走,缓冲10分钟左右。

社区“健身路径”中的运动器械分为四个类型:

伸展类器械。有肋木架、单杠及其他压腿把杆类器材。这类运动不主张老年人拼命压腿或者把腿抬得很高处再压。压得高不代表健康,把腿抬得太高对老年人的股骨头、脊柱会有威胁,建议最高不可过肩。用下腰训练器时同样要十分小心,因为老年人肌肉软组织里的水分少,还有个别老年人骨质疏松,弄不好会损伤腰椎。尽量不要使用伸腰训练器。

扭腰类器械。老年人的腰比较僵硬,扭腰时动作尽量要慢、柔。扭腰过快可导致脊柱周围小肌肉拉伤,对椎间盘会有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椎间盘突出。因此,在做扭腰动作时,要量力而行,不要极度扭曲自己,尤其不要用力过猛。在扭腰时,转180度的圈儿,一般用3~4秒是安全的,个别老年人可用1~2秒。

有氧器械。有的老年人把太空漫步机当成“动态劈腿器”,运动步幅跨度达到160度到180度,这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可能会导致髋关节韧带松驰,易引发脱臼。建议老年人做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健骑机是一种较适于老年人的运动器械,在玩的时候注意头向后仰,尽量向身体后拉,此举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颈椎病。但注意有椎间盘突出症的人一定不能玩健骑机。滑跑机也是一种宜于老年人锻炼的器械,但是个别老年人在玩此种器械时频率过快。以一个周期360度计算,一般的老年人在一秒钟内不要超过1.5至2个周期。运动速度过快会给心脏造成过大运动负荷,有心脏病的老年朋友要十分注意。

力量器械。老年人做单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刺激肌肉,可适当用力,不必太快太猛。有中度症状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可以在单杠上做手臂适度屈曲,脚着地,做半个以上体重的垂吊,其功用相当于垂吊牵引。单杠上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的老年朋友,手不要放在单杠上垂吊,谨防肩关节脱臼。凡是带杠铃片的器械,不要百分百地用力,搬起次数不要太多。在平衡木上行走,以手能伸着在上面走为宜,不要无止境地挑战自己。不要在上面漫不经心地走,一旦跌倒易引起骨折。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来看不适合做攀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要过分屏气,此种做法可导致血压升高,对心脑血管不利。

6、老年人晨练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应依天气预报中晨练指数的预报进行晨练活动。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一些基本的气象要求,例如,根据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污染情况的不同而综合,共分为五个级别。其中第一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为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二级别相对于第一级别会有一些气象变化,像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些变化,但是整体上不会引起明显的变化,这种是“适宜晨练”活动情况。以此类推,第五级别就是指气象条件都不是很好,不适宜进行晨练活动。

出太阳后再晨练。因为太阳出来前,在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害气体堆积比较多,太阳光能促进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进行一定的稀释分解,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出现老化现象,晨起后短时间内肌肉、四肢等运动器官还处于松弛状态,心跳和呼吸缓慢,代谢水平较低,肢体反应慢,灵活性差,这时进行锻炼,不仅效果不佳,还容易造成摔、碰、扭伤等。

老年人在晨练之前,应该先适当吃一些食物,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人。由于营养物质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身体正处于低代谢状态,如果不在运动前得到一些补充,那么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也不要吃得过饱,防止运动的时候身体各部位供血不足。

老年人晨练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为最佳。中老年人在锻炼时应该多注意进行一些内在肌肉协调和柔韧性的运动,像慢走和打太极拳等活动,这些运动会保持肌肉、器官的稳定性。最好在运动之前进行一些准备性活动,如伸展、弯腰和下蹲等使肌肉伸拉的热身活动,避免突然的爆发力而引起肌肉拉伤、骨折等情况出现,同时也使得心肺循环不会遭受太剧烈的影响。

在室内锻炼,注意空气流通,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深蹲、弓步走等项目,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做仰卧起坐或者哑铃操等活动,但是一定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室外运动量的50%~60%就可以了。要注意空气的通畅,不要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在锻炼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调节一下心情和气氛。

根据人体生物钟规律,老年人锻炼的最佳时段是下午黄昏前后。此时绝大多数人的体力、反应、适应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内的糖分增至最高峰,锻炼不会产生能源代谢紊乱和器官机能运转的超负荷现象。

风雨无阻地锻炼并不科学。身体不适的时候,例如有感冒、发烧等症状,或者一些疾病正处于急性期、发病期,就应该避免进行晨练。前一天睡眠状况不好的人,也不适合进行晨练。据健身教练介绍,一周4-5天的时间进行锻炼最为科学,然后休息一两天,使身体得到恢复和缓冲。

有疾病的老年人在锻炼的时候身边应该有人陪护,而且陪护人员最好掌握一些相关的急救知识,最好随身携带一些速效救心丸之类的药品,这样在突然发病的情况下便于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在天热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现象的发生。入秋早晚天气变化比较明显,温差较大,因此要注意适当地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一旦感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就地休息,严重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常见问题解答

3.在运动中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生理变化原因包括:

(1)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老年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增加。

(2)老年人肾功能显著下降,血磷升高,继发甲状旁腺激素(PTH)上升,骨钙进一步下降,老年人甲状腺C细胞功能衰退,降钙素(CT)分泌减少,骨形成下降。

(3)老年人胃纳差,营养要素,特别是钙摄入减少。

(4)老年人户外运动减少,体内维生素D合成降低,肠道钙磷吸收下降。负重活动减少。这些均使骨形成和骨矿化降低,造成骨量丢失增多。第二节病后康复注意事项

一、慢性病的预防与护理(一)冠心病的预防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为标准,即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心绞痛又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二)脑中风的预防(注:以下部分请用通俗语言表述)

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中风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可考虑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病变。心脏疾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危险性。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适量运动和低脂饮食,这些都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三)高血压的预防与病后康复1、高血压的预防要想防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最主要的环节在于早期预防,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否则等出现并发症就相对为时过晚。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收缩压为130139mmHg或舒张压为8589mmHg)的人中,约有41%将在4年内发展为长期高血压。所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的人群也应接受降压治疗。由于大脑皮质过度紧张是发生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生活上,高血压病人要结合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每天要保持8小时睡眠与适当的午休,并轻松愉快地与家人在林荫道、小河边、公园散步,这对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适宜的。当然适当地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对保持体力,促进血压恢复也十分有好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骑自行车、游泳也未尝不可。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老年人及重度高血压病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安排活动,切不可逞强斗胜,贪一时快活。对于一些会引发高血压的疾病,应该尽早到医院治疗。经过治疗,对于各期高血压病人,应将收缩压降至<150mmHg,舒张压降至<90mmHg最为理想。

2、高血压病的康复

适量运动对高血压病的康复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均属于有氧运动。但在运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进行过量或太强太累的运动,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2)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在夏季,要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风。(3)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主要选棉质衣料,运动鞋也是必要的。(4)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不要在巷道、马路边等危险地方。(5)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6)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的两大危害:一是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二是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心理平衡。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二、重大疾病的术后康复

本文作为养老(助残)员和基层老龄工作者的培训教材,读者不是医生和护士,养老(助残)员和基层老龄工作者都没有行医资格,他们是联系老年人的专业服务的桥梁和纽带。请从医院或康复院环境调整到社区和居家的养老环境中来,编写养老(助残)员和基层老龄工作者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一)心脏搭桥手术后的康复与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若不注意饮食结构的改善、不注意生活习惯调整、不注意长期合理用药,所搭的“桥”时刻会面临再堵的危险。术后早期以及后续恢复期应适当运动,这对于全身体力的恢复以及“桥”的通畅都是有益的。术后长期合理用药对保证“桥”的通畅至关重要。

搭桥手术后患者第一次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测量脉搏,运动要严格按运动处方进行,既不“保守”也不“激进”。同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初可以在室内和房子周围走动,走动时要扶着东西。然后,感觉没有困难时,可以开始散步,这是一个很好而且有效的锻炼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开始行走的速度和步伐以感觉舒适为准,之后逐渐加快步伐。为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可以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钟,从舒适的散步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散步的时间和距离,以自己能够耐受为准。一天多散步几次,比一次长距离散步更为有益。坚持每天散步,并且把每天的散步距离逐渐增加,只要能够耐受,可以慢慢的上楼梯,上小山坡。在运动和锻炼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心跳加快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可及时使用。阴雨天、闷热或寒冷天气时,应减少活动量或暂停活动。

体育运动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外,不能自行变更心脏病药物的使用剂量或方法。术后应保持平稳的血压,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而血压偏低又妨碍桥内血液的通畅。若没有抗凝禁忌,应尽可能延长服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的时间。一般认为至少要服一年,这样可不同程度地防止“桥”内血栓形成,防止“桥”的堵塞。最后,“桥”的通畅性需时常监测,患者术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如做心电图、同位素甚至于冠状动脉造影,以便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总之,“桥”的通畅性同患者自己的精心、用心和大夫的关心是密不可分的。

(二)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康复

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前准备、手术的成功和患肢的功能康复至关重要。采用的方法:患肢股四头肌每次收缩和舒张为1个单元,每次15~30单元,3~4次每天,每次收缩持续30s~1min。(什么意思?)患肢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时,要求以病人最大的耐力维持,但不引起疼痛为原则。主动运动时前两种方法可交替采用,也可同时进行。力量、时间、速度、耐力从小逐渐增大,根据病人的自身感觉而定。早期康复的时间可在外伤后24小时,或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开始。

后期康复:对高龄术后病人的后期康复,要求活动量不断增大增强,但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术后3~7天,在原有活动范围上给予使用下肢关节功能康复器(CPM)。将病人患肢置于CPM架上,力求位置准确,感觉舒适。CPM有6档功能位,每1档可使膝、髋关节屈曲15度。从第1档开始,2~3次每天,每次1~2小时,根据恢复情况2~4天增加1档。加档时护士必须在旁观察数分钟,病人无特殊不适才能离开。进行患肢康复运动时,嘱病人伸直患肢膝关节进行抬腿练习,此运动可提高股四头肌的肌力双上肢,健侧下肢同时进行协同运动,促进全身运动,增强老年人对骨折康复信念。老年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中骨折愈合时间较长的骨折部位。出院后需在家继续进行康复锻炼。出院前需详细讲解并指导在家康复训练的方法和安全措施,留有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随时了解和指导康复训练,以求良好的康复效果。(养老员没有护士资格,请提供养老员能够掌握的康复知识、简单易行的方法)

功能锻炼: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病人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术前、术后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足背伸、跖屈运动和术后CPM锻炼。使病人早日起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促进髋、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前术后康复是提高老年骨折病人功能康复的关键,不能因功能康复是康复科的治疗而耽误了临床康复的最佳时间。训练中,让病人边动边想象肌肉反应的感觉。护士在指导训练时要注意观察动作的准确性。在保持动作准确的前提下,逐渐增加动作的力量、速度和复杂性,并鼓励病人在运动时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水平,使动作更加完美和协调,最终达到康复的预期目标。

(三)脑溢血的术后护理

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防止产生褥疮,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有些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需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患者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会立即撤离对躯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有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

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患者在康复阶段,除进行基础护理和保证患者基本的生活需要外,还要注意心理上的护理。急性期家属及病人的注意力在抢救生命上,而在康复期则往往急于功能恢复,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要求用新药、新方法治疗者颇多,有部分病人表现悲观、失望,精神抑郁。因此,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

(四)支气管扩张的护理

一般护理:支气管扩张感染严重,伴有高热及咯血等全身反应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环境的清洁、安静、空气新鲜,随时更换卧具,保持床单位整洁。高热时按高热病人护理,出汗较多的患者,应注意补充液体,防止脱水。及时清理口内分泌物,作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炎发生。鼓励患者尽可能多进食,食谱的选择应满足患者的生理和能量所需。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补充机体消耗,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不少支气管扩张患者合并有慢性鼻窦炎、齿龈炎、齿槽溢脓、慢性扁桃体炎,经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入支气管,使支气管反复感染,因此,必须首先除去这些疾患,避免诱发因素。

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痰量、气味、颜色和分层,及时采取痰标本送化验。根据病情及痰液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素。可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病人咳嗽、痰多且粘稠时可用抗生素及糜蛋白酶进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以达到消痰、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的目的。保持呼吸通畅,排除气管内分泌物,减少痰液在气道及肺支气管内的积聚,除去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是控制感染的主要环节。

支气管引流的护理:首先应给予祛痰剂,使痰液变稀薄容易咳出,以减轻支气管感染和全身毒性反应。指导病人根据病变的部位使患侧向上,开口向下,作深呼吸、咳嗽,并辅助拍背,使分泌物在气管内振荡,借助重力作用排出体外。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效果更好。患者作体位引流应在空腹时,每日可作2~4次,每次15~20分钟。作引流时要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变化,如有呼吸困难、心慌、出冷汗等症状时应停止引流,给予半卧位或平卧位吸氧。引流完毕应协助患者清洁口腔分泌物。

支气管造影的护理:为了明确支气管扩张的范围和部位,常常依靠支气管造影来确定。造影前要向病人讲清目的和注意事项,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以取得合作。术前4小时应禁食禁水,作碘过敏试验。术后待咽喉反射恢复后再进食,以免引起呛咳误吸,还应作深呼吸、咳嗽,以利造影剂的排出。

咯血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小量咯血时嘱患者安静休息,作好精神护理,解除紧张心理状态,可以加用小量镇静剂。大量咯血时要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防止窒息。首先要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如吸引器、粗吸痰管、氧气、气管切开治疗包、止血剂等等。患者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尽量把血咯出,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可用吸痰管吸引。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垂体后叶素静脉滴入,可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回心血流减少,肺循环减少,制止肺的出血。静脉输入垂体后叶素应调好输入速度,观察血压的变化,速度过快易发生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因此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禁用。如果大咯血骤然停止,病人面色发青,神志呆板,应考虑有窒息的可能,必须立即将患者置于头低脚高位,拍背、用粗吸引管吸出气管内血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引,解除梗阻。同时给予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护理:对于反复咯血不止,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还应采取出血部位血管栓塞的办法,可以挽救大咯血不止的危重患者。其方法是在X光下,经股动脉处插入导管,经腹主动脉、主动脉至支气管动脉,注入造影剂,确定出血部位,然后将剪碎的明胶海绵顺导管填到出血部位的上方,即可止血。这一方法的效果很好,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给予抗感染治疗,加强营养,继续观察有无咯血情况。

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反复发生大咯血,病变又局限,内科治疗不能解除症状,全身情况和心肺功能较好,行肺叶切除等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应按胸外科术后护理要求作。

(五)食道癌的术后护理

按胸外科食管癌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食管癌术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护理,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禁食期间加强口腔食管癌术后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胃肠减压护理按胃肠减压护理常规。胸腔引流的护理除按一般胸腔引流食管癌术后护理外,应特别注意胸液的质和量。若术后血清样胸液过多或粉红色中伴有脂肪滴,应警惕乳糜胸可能。严密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密切注意有无切口感染、裂开及吻合口瘘的征象。

(六)胰腺癌术后护理需要

术后部位发麻,应平卧,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卧位,将床头抬高不得低于40°角,以利于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避免踊下积液,并可减轻腹肌张力,有利于深呼吸,减轻疼痛。要经常调节病人卧位,防止坠床和褥疮的发生。

术后营养支持。术后一般禁食2-3天,静脉补充营养。待胃肠排气畅通后,才能拔除胃管,可以少量饮水,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进行雾化吸入2-3次/日,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排痰。保持口腔卫生,每日口腔护理2次。

预防褥疮。由于膜腺癌手术大,放置多种引流管,而且病人因术前有黄瘟,机体组织松脆,极易发生褥疮。因此必须认真做好皮肤护理,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更换体位,并有效地按摩皮肤受压部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皱褶。

预防泌尿系感染。术后留置尿管5-7天,每日更换无菌尿袋,注意勿使尿液倒流。每日清洗会阴1次。拔除尿管前应夹闭尿管,每2-4小时开放1次。

伤口敷料。观察胰腺癌术后引流管处敷料,如常有血性渗出液,及时更换敷料及腹带。

术后疼痛。手术范围大,病人术后疼痛剧烈,出现内脏钝痛、放射痛、顽固性骨痛,可遵医嘱或者使用自控止痛泵。(七)直肠癌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①回病房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口敷料的渗血、渗液及引流液的情况;②观察切口愈合情况;③观察病人排便的性状、次数及腹部有无不适,有无腹泻、便秘、肠梗阻。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3天,禁食期间,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应用抗生素。待肠蠕动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进少量流食,如无腹胀可进半流食,1周左右可进软食,2周后可进少渣普食。

早期活动:直肠癌术后平卧6小时,如无禁忌改半卧位,争取早期离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防治肠粘连。

引流管的护理:观察记录骶前引流管内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2~3日后,如引流液每日少于10ml,为非血性液体,可考虑拔管。

导尿管的护理:留置时间为1~2周,留置期间预防泌尿系感染,拔除尿管前,须夹闭尿管,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7~10天内不可灌肠。

第三节应急救护常识与服务方式

一、应急救护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深受各种病症和创伤的影响,特别是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的头号死因,过去10年每年增加1000万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因此加强应急救护保障是居家养老环境下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助残)员在常态条件下对居家养老的老人通过上门入户服务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在非常态条件下作为现场第一救护者入户采取必要措施紧急抢救,解决120到来前的院前应急救护问题,赢得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对于加强我国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发展养老事业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居家养老应急救护的基础知识1、居家养老应急救护的主要内容

居家养老环境下的老年人遇有呼吸危机、心脏骤停、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大脑血管意外病(中风)等危重病症,各种急性外伤,急性中毒,以及心理危机等问题,都是居家养老应急救护的具体内容。

2、居家养老应急救护的特点

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抵抗能力差,病症往往急发突然,疾病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复杂,病情轻重悬殊很大,老年伤病员的心理状态波动变化很大,引发的医疗纠纷多,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特点,养老(助残)员要掌握老年伤病应急救护的特点和环境,在思想上有充分准备,才能真正帮助老年伤病员及时得到应急救助,从而转危为安。

3、应急医护的医学基础

养老(助残)员需要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医学知识,这样有助于判别老年伤病员病症的严重与否,进行病情分类,优先救治那些判别为危重症的老年患者,从而争夺宝贵的抢救时间。

(1)四大生命体征

困扰老年人的心血管病突发时,有些症状十分明显,比如呼吸障碍,体温、脉搏急剧变化,血压升高。上述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被称为四大生命体征。养老(助残)员应学习四大生命体征的基础知识,要学会判断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和异常,密切关注老年人四大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体温。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体温升高多见于流感、中毒、炎症、外伤感染等,如发现体温超过38℃,应当尽早就医,及时做全面检查,避免引起发烧的病因恶化,尽量不要简单服用退烧药进行处理。体温低于正常(36℃以下)多见于休克、大出血、慢性疾病、年老体弱等,如发现老年人连续几日低烧,应当首先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再用药。

脉搏。检查脉搏通常检查桡动脉的变化情况,可以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病人左手腕横纹稍上处的拇指一侧(桡侧),触到桡动脉的搏动。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正常成人60~100次/分钟,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钟。当老年人脉搏增快超过75次/分钟时,如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运动、饭后或酒后等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而一旦出现发热、贫血、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等病症引起脉搏增快,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当老年人脉搏减慢低于55次/分时,可能是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症引起,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呼吸。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是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人体通过呼吸,不间断的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平静呼吸时,成人呼吸正常值为16~20次/分钟。观察病人的呼吸时,让老年病人平卧,主要观察病人胸脯和腹部的起伏情况。在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应蹲在病人的身旁,眼睛与病人的胸、腹在同一水平位上进行观察,同时用一手指的背侧放在病人的鼻孔处,感知有无气体呼出。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呼吸增快多见于情绪激动、运动后,或高热、肺炎、哮喘、心衰、贫血等;呼吸减慢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镇定剂(如安眠药)使用过量等;深而大的呼吸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时的酸中毒;呼吸浅见于药物使用过量、肺气肿等。如发现老年病人呼吸异常,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血压。血压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通常人们所说的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正常成人血压的正常值为:收缩压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一般而言,老年人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的范围以内,对合并有脑血管病的老年人降压幅度可放宽至150/90毫米汞柱。血压升高是老年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若血压不是太高,无需紧急降压。但老年人心血管容易发生损伤,因此老年人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要引起足够的关注。高血压多见于精神紧张、高血压病等,低血压多见于休克、心脏病、严重脱水、心衰等。当老年人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时,要让老年病人躺下,稳定情绪,头部略微抬高,帮助老年病人口服或者舌下含服起效快的降压药,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2)四大体征诊断的基本方法

血压检查:使用电子血压计确定舒张压和收缩压,但如果情况不允许,可根据脉搏的跳动来估计血压:血压升高,脉搏跳动快;血压降低,脉搏跳动慢。

体温检查:用手感觉老年伤病员的体温是否冰冷或发热,如情况允许,可以用体温计进行检查,确定老年伤病员的体温;

呼吸检查:在检查呼吸之前,须打开气道,然后采用“一听、二看、三感觉”的方法检查呼吸,即:一是聆听是否有呼吸声,二是查看胸部是否有起伏,三是感觉脸颊(鼻、嘴)是否有气呼出;

循环检查:可以通过配备便携式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检测分析仪等设备来获取心功能核心指标,对老年伤病员的血液循环状况做出准确判断。

除进行上述四大生命体征判别外,养老(助残)员还可以通过在老年伤病员耳边呼唤及轻按其肩膀,以确定其是否不省人事,判断清醒程度,做出意识状态的确定;可以通过检查老年伤病员的四肢行动,判断其行动能力。这样,养老(助残)员通过以上行动能力检查、呼吸检查、循环检查、意识状态四个方面的检查,将判别为危重症的老年患者应优先予以救治。

判别老年伤病员为危重症的例子为:即时的气道阻塞或呼吸停止;即时的心跳停止;严重的大量出血;不稳定的头骨受伤;严重头部受伤引致不醒人事;大面积及严重的烧伤;严重休克;开放性骨折而远端不能触摸到脉搏等。判别老年伤病员为严重受伤的例子为:脊椎受伤;失血较多;烧伤面积较大;复杂性或开放性骨折;有伤口的眼部受伤等。判别为轻度创伤的例子为:软组织受伤、简单骨折、扭伤等。

(二)养老(助残)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养老(助残)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养老(助残)员应学习紧急医疗的基本常识,掌握老年伤病员检伤分类与处理的技能,学会止血、伤口清理、催吐、注射和包扎技术,懂得搬运的技巧,熟悉四大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检测技术,会使用急救器(械)材和药物。

2、呼救知识和技能

养老(助残)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个人的救援能力总是有限的,碰到以下险情时应在第一时间及时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1)中风、休克、呼吸停止等危重症病人;(2)失血多、骨折等发生严重创伤的伤病人;(3)中暑、食物中毒等其他伤病情。

当有伤病员需要急救时,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120指挥中心就会按“就近、就急”的急救原则和医疗急救责任区,调度急救站的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迅速到达伤病员的身边,进行保障生命安全的医疗急救。学会正确拨打120电话是养老(助残)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功。正常情况下,养老(助残)员应该镇静、清晰和明确地向120指挥中心提供以下信息:

(1)讲清伤病员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确切地址、联系电话等最基本的情况;

(2)在家的要说清住宅所在的区、楼牌号、房间号及行车的捷径等,在现场的要说标志性、特点突出的高大建筑物或知名的单位及具体路段;

(3)说清伤病员发病或受伤的时间,目前的主要症状和现场采取的初步急救措施(如服过什么药、有无止血等);

(4)讲清伤病员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如:吐血、呕吐、头痛胸痛、昏迷、呼吸困难)或受伤情况(如头部、胸部外伤,四肢骨折);

(5)讲清伤病员对什么药物过敏,过去得过什么病以及最近的服药情况;(6)如果是较大的意外事故,伤亡人数多,应报告事故原因,伤员数量和大概伤情,以便120指挥中心启动应急预案,派出相应的急救站和急救车辆与人员;

(7)讲明呼救目的,不需要医务人员的,就只派救护车运送病人,但如果伤病员不能行走同时身边无人能抬者,可要求随车派出担架员;

(8)要商定候车、迎接伤病员的具体地点,并随时用电话或手机与120指挥中心联系;

(9)病人或病人家属若要自行选择就诊医院或医保定点医院,也应提前说明,120指挥中心将尊重病人意愿调度急救站。

养老(助残)员除协助120院前紧急救援机构将老年病人转运送到医院外,还可协助医院进行院内急救。养老(助残)员可协助将老年病人快速转移到急诊或急救部门,并尽早提供老年病人的症状和病情,以此供急救医生作诊断参考,来争夺抢救的宝贵时间。

3、老年伤病员病情的评估

根据抢救伤病者的经验,创伤者如果能在事发后的一小时内,得到针对性的治理,会大大增加创伤者的生存机会。养老(助残)员必须尽快地在现场确定老年伤病员的伤势,替老年伤病员进行基本的救治,然后迅速地把伤病员送医院治疗。

(1)现场审定

视察四周环境的状况,看看在隐蔽的地方还有没有其他的老年伤病员,看看现场有无其他人可以提供帮助,提供有关老年伤病员的资料和伤势;还需要找出或评估引致老年伤病员受伤的原因,是何种事件或媒介引致伤病员受伤。在处理创伤事件的老年伤病员时,若受伤原因严重,例如伤病员由高处坠下,容易造成内伤,伤病员表面的情况可能稳定,但其伤势可能随时会恶化,因此须立即送伤病员到医院治疗。

(2)初步评估

养老(助残)员应使用以生命四大特征为主要内容的检查方法,系统评估伤病员。初步评估、确定伤病员是否有即时的生命危险,例如气道受阻、严重出血等。评估的范围包括:确定气道畅通及保护脊椎,检查呼吸状态、血液循环、清醒程度及快速身体检查。根据初步评估的结果,断定伤病员的情况是否稳定,若属稳定者,则可继续留在现场作进一步的处理;若属不稳定,应立即送医院治疗。不稳定伤病员的症状为:所有在严重受伤情况下受创,伤病员清醒程度恶化(例如头部受伤),就会出现昏迷且气道受阻危险、呼吸或脉搏异常、出现缺氧或休克等症状。

(3)深入检查、询问既往病史并记录

养老(助残)员根据老年伤病员病例查看病征与症状、过敏资料、服药记录、过去病例资料、最后进食时间、发生事故的经过,仔细从头、颈、胸、腹、脊椎、背、下肢、上肢到脚进行快速的身体检查,以找出老年伤病员身体异常的状况。这些资料可让医生更容易进一步处理老年伤病员,所以谨记须摘要记录老年伤病员受伤的原因、异常症状及曾接受的各种治疗细节等。

二、常见老年危重症的救护问题

常见老年危重症包括呼吸困难、吞咽窒息、意识丧失、突发心脑血管病、突发严重创伤等病症。养老(助残)员一般应做行动能力检查、呼吸检查、循环检查、意识状态四个方面的检查,判别为危重症患者应优先予以救治。

(一)老年人突发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的急救1、呼吸危机急救

很多原因可造成伤病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骤停,包括溺水、卒中、气道异物阻塞、窒息和创伤等。当伤病员陷入昏迷状态时,舌头后坠,阻塞后咽喉,以致不能呼吸,此为最常见阻塞上呼吸道的原因。伤病员的唾液、痰涎及呕吐物也会阻塞呼吸通道,引致呼吸停止。老年伤病员没有呼吸、不咳嗽、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眨眼或肢体移动等),可判定为呼吸停止。当呼吸骤停或自主呼吸不足时,拯救伤病者的首要步骤是清理食物与异物、保证伤病员气道畅通,防止心脏停止搏动。养老(助残)员应协助专业救援人员打通呼吸道,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速送老年患者去医院抢救。

2、老年人意识突然丧失的急救

人到老年,动脉都有硬化。遇到情绪激动时,血压在原有的高血压基础上更趋增高,脑部缺血,此时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瘫痪倒地、口眼歪斜,继而出现神志不清和意识突然丧失。老年人一旦意识突然丧失,养老(助残)员应将病人轻轻地移到床上,切不可晃动其头部,将病人头部稍垫高,身体侧卧或把头偏向一侧,拨打120电话,将老年病人运送到最近医院救治。

(二)老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病的急救

老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病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大脑血管意外病(中风)等。

1、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缺乏氧气供应所引致,多见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心绞痛的症状为:操劳时感到胸部疼痛,但当停止活动或不再焦虑时,痛楚便会减轻;痛楚是短暂的,通常持续不超过3分钟;痛楚来自于胸骨下面,有时反射至左肩、颈部、颚骨、牙齿和背的上部。

当老年患者发生心绞痛时,一般要服用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片要放置于病人的舌底,直接由舌底血管吸收,有助舒张血管,增加流往心脏肌肉的血液。由于硝酸甘油片可将血管舒张而将病人的血压降低,因此,在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片前,需量度病人的血压,如病人的收缩压低于100mmHg,,便不能服药。

2、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病人的病症相似,但痛的时间会较长,有时会长至30分钟至一个小时。心脏肌肉梗塞会引致心脏肌肉坏死,使心脏失去正常波动的能力,以致心跳混乱或心律不齐。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症为:胸口剧痛、感到胸闷及有压迫感;痛楚不会再休息时减轻,也不会在含服硝酸甘油片后消除;病者呼吸急速,心律不齐及血压降低。

遇到这种情况,采取的救助办法是:舌下含硝酸甘油片1-5片,每片相隔3-5分钟,缓解剧烈疼痛;口服安定1-2片,适当应用镇静药;有条件的可以高浓度持续吸氧(不少于半小时);尽早尽快给急救中心打电话呼叫危重病抢救车前来监护治疗,一定要就地抢救脱险后再转送医院;在医生到来之前,病人身边不能离开人,以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3、大脑血管意外病(中风)

中风可以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可引致脑部缺乏充足的氧气和养料供应,脑部细胞便会因此而受损,甚至死亡。大脑血管意外病(中风)的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脉搏过快或徐缓;呼吸慢及有鼾声;瞳孔大小不一;神智或口齿不清、大小便失禁。

出现以上情况,可能是中风了。严重的中风病者,通常会神志不清或陷入昏迷的状态,故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确定病者的清醒程度,进行全面的伤病评估,如病者昏迷,要确保气道畅通,如病者清醒,可使伤病员仰卧,垫高头部及肩部,以减轻头部所受的压力,迅速送患者到医院治疗。

(三)老年危重急症应急救护的原则和责任问题

对于任何情况发生的老年危重急症,施救的首要目的是抢救伤病者的生命。应急救护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老年危重症救护的一般处理原则:(1)根据伤病者病情,边初步分类,边进行汇报;让老年病人思想尽量放松,保持安静,坐下或躺下休息;(2)及时拨打120电话,配合医疗机构尽早安全转运伤病者;(3)尽快联系患者家人、附近邻居、警察、保安及社工,获得众人帮助;(4)确保周围环境不会进一步危及伤病者的生命;养老(助残)员要尽量做好书面记录,以便全面、准确地汇报情况。;(5)协助专业救援人员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做初步的救治;(6)保持镇静,设法维持好现场秩序;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前,尽量保护好现场,以利于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时做出准确的判断;(7)暂不要给患者给伤病者任何饮水或进食。

对危重病人切忌未经任何处理,抬起伤病员就跑的救护方法,一定要先在现场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进一步送医院救治。因为危重病症病情复杂,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在应急救护以上危重症老年伤病员时,养老(助残)员应注意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尽量做好有关救助人员、救助措施、救助时间等书面记录,用手机拍摄现场救助情况,作为证明资料,如果发生救助纠纷,也可作为处理纠纷的证据。

三、几种常见老年突发伤病的救护(一)老年人突发外伤的救护1、颅脑外伤

颅脑损伤常由刺、砍、打、砸、撞、弹击、撕拉、震动、挤压、碰跌等方式引起,作用的力和受力部位不同,强度、面积、伤势亦各异,需要对比较严重、未稳定的早期病人进行及时、全面、连续地应急救护。

2、胸部外伤

伤者胸部无论受到钝性或穿刺性的损伤,都会直接伤及肺部、胸膜、心脏及血管等组织及器官,引致大量出血,并导致呼吸与血液循环的障碍。钝性胸部创伤在检伤时很容易受到忽视,因此往往导致伤者被延误救治。

3、腹部损伤

腹部创伤是最难准确评估的创伤,腹部受创而能够获救的伤者,大部分都是因为能够及时觉察到腹腔内部器官的受伤而能够及时进行合适的手术处理。加强现场对腹部伤的急救和安全快速运送伤员到达手术地,对提高腹部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4、养老(助残)员应该做些什么

当老年人有颅脑外伤、胸部、腹部创伤,养老(助残)员可采取的应急医护措施:

首先,养老(助残)员应检查老年伤病员的伤情,检查身体各部位有否伤口、出血、骨折,如存在出血过大、骨折严重、造成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应拨打120速送医院抢救;第二,设法让老年伤病员保持安静,取头高位或半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伤口进行包扎,防止流血;第三,养老(助残)员救护老年病人时应注意避免搬动和情绪激动,防止再挤压伤,协助专业救援人员进行包扎。

(二)老年人跌倒、扭伤、骨折和烫伤的急救1、老年人跌倒的急救:

当老年人跌倒时,养老(助残)员应协助专业救援人员对伤口紧急包扎,及时压迫止血。转运老年患者时,搬运工具最好用平板担架,不宜轻易翻动伤员。如属较严重之扭伤,养老(助残)员应则应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即送老年患者医院治疗。

2、老年人骨折的急救

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轻微跌倒易发生骨折。若骨折处理不及时、不适当,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当老年人骨折时,养老(助残)员应不要随意牵拉骨折部位,以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如属较严重之骨折,则应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即送医院治疗。

3、老年人扭伤的急救

扭伤是指关节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如皮肤、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而无骨折、脱位、皮肉破损等症状。踝关节扭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当老年人扭伤时,养老(助残)员应先用冰块外敷伤处,再用弹性绷带将踝关节固定;在没有明显消肿前,尽量不要让受伤脚着地,有条件就保持受伤脚抬高。如属较严重之扭伤,养老(助残)员应则应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即送医院治疗。

4、老年人烫伤的急救

对于烫伤急救来说,最紧迫的只有三个字:急降温。医学研究已证明滞留在烫伤局部的热量并不会立即散失,每一秒钟都在向纵深进犯,扩大杀伤范围,使更多的组织和细胞烫死,于是烫伤可能迅速发展,造成可怕的后果。如果老年患者烫伤,养老(助残)员应尽快把烫伤部位浸到冷水里至少要持续20分钟以上,若在冷水中加些食盐或小苏打,效果更好。如果老年人严重烫伤,养老(助残)员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到医院抢救治疗。

(三)老年人中暑、急性食物中毒、误食药物、煤气中毒的急救1、老年人中暑的急救

中暑的表现: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细等症状。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风、烦躁不安、口渴、尿水、肌肉疼痛及四肢无力。老年人中暑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平衡失调,身体各组织功能失控。如果天热时房间通风不好,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往往会使老年人体内水电解质发生紊乱而引起中暑。一旦发现老年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养老(助残)员要将老年人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可用凉水、湿毛巾、冰块等敷于老年人的额头、脖子、双腋窝下、腹股沟等处进行降温,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对于重症中暑者应该立即拨打120将其送至医院急救。

2、老年人急性食物中毒、误食药物、煤气中毒的急救

药物、食物中毒是由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和不当的药物而引起的。养老(助残)员应让老年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安慰病人,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为了更好地催吐,可以让老年人喝些清水,反复催吐几次,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药物的吸收,避免引起药物中毒的发生。协助专业救援人员采用催吐方法使存留在胃内尚未消化吸收的药物吐出来。当老年人已经出现中毒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到医院抢救。

煤气中毒的表现为:开始时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之后出现晕倒、昏睡、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等现象,严重者会因缺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煤气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所以,当老年人煤气中毒,养老(助残)员应立即开门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将老年人移置温暖、通风好的房间内,注意给老人保温,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对于严重煤气中毒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医院抢救。对于昏迷不醒的老年伤病员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

(四)老年人窒息、噎食的急救

窒息是老年人指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老年人吞咽反射差,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易发生气管食物阻塞,阻塞气道可致窒息。

养老(助残)员应根据情况作出判断,进行必要的抢救,然后再送就近医院。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噎食是指进食时,食物误入气管或卡在食管第一狭窄处压迫呼吸道,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噎食的表现:发生噎食时,患者会突然不能说话和呼吸,常用手指向咽喉部,或窒息倒地。阻塞气管的食物常见的有肉类、蛋黄和蛋糕、年糕、粽子、元宵、地瓜、包子等。有80%的人噎食发生在家中,病情急重。

抢救噎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及时识别诊断,有否分秒必争地进行就地抢救。如抢救得当,可使50%的病人脱离危险。养老(助残)员遇到噎食时,应该注意老年人意识是否清醒,养老(助残)员急救措施:一旦发生噎食,在呼叫急救中心的同时,应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操作。要点是:噎食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急救者站在其身后,双臂抱其腰,用双手重叠放在病人上腹部剑突下的位置,向上向后快速加压,利用冲压胸部时肺内的气流将食物驱出。若噎食者不能坐或站立,应立即使其仰卧,头后仰,急救者用双手置于病人剑突下,从下向上并稍向后给予猛烈冲击,使堵塞的食物被冲出。

四、应急救助器具和救助药物的使用

在救助老年伤病员时,养老(助残)员需要借助必要的应急救护医疗器(械)材和应急救护药物,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要点:

(一)应急救护医疗器(械)材的使用

应急救护需要大量紧急医疗器(械)材来降低老年伤病员损伤,满足救治时的即时即用要求。电子血压计、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检测分析仪等是用于检测血压、心功能状态的专用应急医疗器械,使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检测分析仪能对老年人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中风、急性心梗等)进行早期检测、预防、预警与预报,通过对病症的严重程度做出分级,从而对血管病老年伤病员进行及时干预,减少伤害,降低风险。应急器材一般包括维持呼吸和气道、处理出血和烧伤、固定骨折、进行紧急手术所需的物品四类。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医疗器(械)材的使用常识:

电子血压计:被测者最好采用坐姿,将手臂放在与心脏同高的桌面上,并外展45度,袖带底部应当置于手臂内侧肘窝上方2厘米的地方,并保持适当的松紧度,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应事先平静呼吸和稳定情绪。测量血压一般要连续测两三次,取其最低值。

水银血压计:还要配合听诊器使用,戴好听诊器,用手在病人的肘窝部摸到肱动脉的搏动,然后把听诊器放在上面,这个时候就能听见动脉跳动的“咚咚”声。闭紧打气球,向袖带内打气,压力加到肱动脉搏动的声音听不见为止,再慢慢放开气门,减少压力,并注意水银柱所指的刻度,直到听见第一声搏动。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就是收缩压。压力继续轻减,直到动脉搏动的声音逐渐增加至突然变软变弱时,这时所指的刻度为舒张压(注意并非是搏动的声音完全消失)。

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检测分析仪:需要经过简单培训可掌握使用方法它是一种无创、实时监测血压、心功能状态的专用应急器械,能对老年人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中风、急性心梗等)进行早期检测、预防、预警与预报,通过对病证的严重程度做出分级,从而对血管病老年伤病员进行及时干预,减少伤害,降低风险。

对于以上医疗器(械)材,养老(助残)员要知道医疗器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但未经医生允许自己尽量不要动手。养老(助残)员平时应学习了解和掌握各种应急救护器(械)材的使用方法,以便紧急情况下在专业救援人员的指导下能科学、规范地运用各种应急救护器(械)材做救援之用。养老(助残)员在现场救援时应注意,应该取得医生的允许和专业指导,征求得到老年伤病员家属的同意后,并有其他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谨慎使用各种应急救护器(械)材救援老年伤病员。

(二)应急救护药物的使用

常用的应急救护药物有心脏血管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止痛剂、静脉输入溶剂等,紧急抢救往往需要短时间内用这些应急救护药物来治疗伤病者。为了更有效地抢救老年伤病员,一般都会将救治呼吸和心脏停止等常用的抢救药物,连同静脉输入溶液一同摆放在轻便的手提箱内,在有需要时可随时将药物带往抢救现场。因为药物有限期,不能大量储存,平时要有计划地安排应急药物的备用。各类药物需要分类储存,加上适当的标签,在室内阴凉处储存。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养老(助残)员使用应急药物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对于非处方药,养老(助残)员在取得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可以帮助老年伤病员用药,但不能代替医生对老年伤病员进行注射。对于处方药,必须由医生进行诊断使用,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取得了医生的允许并形成书面记录,征求老年伤病员家属的同意后,养老(助残)员可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帮助老年伤病员用药。

五、居家养老应急救助的责任问题

养老(助残)员在救助老年伤病员时,应注意在应急救助的同时还要规避不必要的法律责任,需要把握以下几点救助原则:

救援服务意识:养老(助残)员应具有为老年伤病员服务的思想,在现场救助老年伤病员时不能见死不救,应在取得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必要和合理的急救措施。养老(助残)员要树立优先预防的原则,平时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耐心教会老年人应急预防办法,定期全面检查老年人的应急预防措施。不管老年伤病员如何对待自己,要把老人当成自己亲人看待,养老(助残)员要心平气和,一定不能动手或动口伤害老年伤病员,注重服务与沟通,注重形体语言。

现场救援意识:养老(助残)员应注意现场应急救护需要运用知识对老年伤病员进行病情判别,但这不是代替医生去治病,目的是通过辩病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医生争取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预防老年伤病员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除了拨打120急救电话外,养老(助残)员应尽快寻求病人家属、病人邻居、社区医生、警察、社区保安及社工等其他人员的帮助,一起来抢救老年伤病员。

自我保护和医疗安全意识:养老(助残)员要有灾害防范意识,要做好现场救援的协调工作,并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养老(助残)员要有自我保护和医疗安全意识,要增强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防范医患纠纷。养老(助残)员在现场救援时应注意,对于病情严重的老年伤病员,可使用手机等视频工具拍摄现场情况,一方面为医生提供必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维护救援人员权益的证据。养老(助残)员应该取得医生的允许和专业指导,征求得到老年伤病员家属的同意后,并有其他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谨慎使用应急救护药物和医疗器(械)材对老年伤病员进行抢救。

第四节老年人安全与紧急救援

一、老年人安全

安全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重要问题。安全是指避免“危机”,努力“转危为安”的行为状态。安全事件有突发性、非常规性、并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等特点,都要经过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恢复期等阶段。老年人安全指的是老年群体如何避免其生命、财产受到危害,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行为状态。养老(助残)员的任务是掌握老年人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发展规律与特点,承担协助老年人做好前期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恢复工作。

(一)现实生活中与老年人有关的安全问题1、老年人安全的特殊性

当今社会老龄化趋势逐年增加,“老年人比平常人更可能成为灾害事故的牺牲者。”这是美国消防协会现代火灾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近几年来,老年人在灾害事故中丧生的事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值得各界关注。

步入老年以后,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很大变化。典型的变化是身体体能和灵活性降低、听力视觉辨别能力减弱、对外界变化不敏感、情绪容易激动等。因此,老人遇到突发事件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反应,辨别能力与判断能力很差,难以控制情绪,容易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状态;对光、声音、味道等感觉较易出现偏差;行动迟缓容易失掉被救援的先机;较易摔倒并导致骨折或引起心脑血管等其他突发性疾病等等。

2、居家养老环境下常见的安全问题

根据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和居家养老的环境特征,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居家条件下常见的安全问题、出行时常见的安全问题以及外界环境影响的安全问题。

居家条件下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事故灾害(如火灾等)、公共卫生事件(如心脑血管疾病、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社会安全事件(如入室盗窃与抢劫非法侵害事件等)。

出行时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沙尘暴、雷雨大风等)、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电梯意外、公共场所踩踏爆炸事件、财物被盗抢劫等)。

外界环境影响的安全问题:自然灾害(如水灾、或由地震引起的城市大火、河流水库决堤、泥石流、塌陷等)、事故灾害(如大面积停电、停水等)、公共卫生事件(如大型流行病等)。

(二)老年人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应对

根据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主要的活动环境,养老(助残员)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老年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及管理

养老(助残)员要对辖区内的老年人年龄、身体状况、常去的公共场合进行详细调查,重点标注老年人的特殊疾病等。

2、定期安全问题排查

定期到老年人家中进行安全问题排查。对家中危险源分析及处理情况进行登记。有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3、协助老年人做好应急预案

根据常见的安全问题、老年人本身特殊性及居家养老环境的安全特征,协助老年人有针对性的做好应对措施,建立应急预案。

4、安全知识普及、培训与预演练

协助老年人根据常见的安全问题做好应对预案,并通过多次宣传和演练,帮助老年人了解在危机状况下如何处理,并建立应急预案理念。

二、老年人的紧急救援

(一)养老(助残)员紧急救援的重点及工作职责

老年人的紧急救援是指根据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问题,以及针对这个年龄群体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环境等普遍性特点,开展的紧急救援相关系列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减少危害、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重”。在遇到老年人安全问题时,养老(助残)员要以拯救生命为先,其次是控制事故扩散,再次保护财产。任何情况下,都要先保证养老(助残)员自身安全,在此条件下进行紧急救援。

在具体的工作中,养老(助残)员角色定位以“协调沟通”为主,重点做好安全预防与前期处置等环节的工作;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原则,建立包括老年人安全、养老(助残)员安全、家庭安全以及社区安全“四位一体”的紧急救援模式。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多渠道的信息采集和汇总

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力量以及养老(助残)员的基层组织管理与协调作用。采取设立意见箱,随时反映生活中的安全隐患。经常到老年人家中进行访查,教会老年人如何检查常见的安全隐患,做到经常检查,坚持记录,随时报告,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值班

上岗人员配备24小时开机的通讯电话,并将电话号码公布给所辖区域老年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老年人可及时向养老(助残)员通报信息。

3、建立老年人档案

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主要联系人、疾病史、家中常见隐患等,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在出现危险情况时及时调取,为救护人员对老年人进行急救提供有效支持。养老(助残)员应熟记所辖范围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充分利用老年人档案,及时调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救助。4、密切联系老年人

养老(助残)员应做好与社区内老年人的互动与交流,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年人应适当增加关注度。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的居家环境以及老年人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简单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并经常与老年人沟通,根据本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档案记录,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5、经常开展安全教育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安排安全教育,内容以居家安全为主,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采用宣传片,说唱短剧、简单演练等形式以加强老年人记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演练时需注意过程控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老年人受伤。

6、及时准确上报信息

遇到对突发情况时,养老(助残)员所报告的对象、内容、方式、手段应按既定规定要求和内容上报。养老(助残)员应在自身掌握的基础上,教会所辖区域内老年人如何报信息。

7、层层落实职责任

养老(助残)员在紧急救助时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上传下达,因此要建立起责任追究制。所辖区域内出现突发情况,该辖区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于预警方案实施不力,或延误上报、漏报、瞒报信息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应做出相应处理。

(二)紧急救援的基本流程

安全问题发生后的处理基本流程主要为:预警、先期处置、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结束、调查评估、恢复重建。如图所示:

根据居家养老环境下老年人各方面的特点和养老(助残)员的工作职责,居家养老环境中紧急救援的基本处理流程如下:

1、报警

经常巡视老年人家庭。一方面,指导老年人掌握烟感、报警器等设备的自动报警信号;另一方面,查看预警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报警。

2、先期处置

养老(助残)员要经常帮助辖区内老年人进行常见突发事故紧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教会老年人一些经常性突发事件的简单处理方法。当居家环境中发生较小的突发事件时,老年人可以用先前学习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遇到炒菜油锅起火、自来水跑水等问题,采用先关掉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等有效措施。养老(助残)员在接到老年人报告后,尽快赶到现场,首先仔细检查现场状况,然后在确保自身和老年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简单的可控的先期处置。

3、信息报告

养老(助残)员是离老年人最近的救援力量,承担着应急协调、突发意外事件预防和现场先期处置的基础工作。养老(助残)员应有能够保证24小时开机的联系电话。并协助老年人将养老(助残)员联系电话设置快捷键,如遇突发事件,可直接拨号,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养老(助残)员接到报告电话后,首先询问老年人姓名、事发地点、伤势情况、事件大概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还要做好情况记录。随即上报上级领导后,迅速调出该老年人的档案资料,立即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养老(助残)员根据对现场状况的判断,做出是否需要专业救援的判断。如需要专业救援应立即拨打相关报警电话。治安等事件为110,火警以及其他较难处理的事故类电话为119,医疗急救电话为120。此外,还应尽早通知老年人亲属。

4、应急响应

在应急响应的救援过程中,养老(助残)员主要起协助作用。主要工作是协助老年人处理简单的突发事件。如事件难以控制、需要专业救援力量时,养老(助残)员应搜集必要的信息,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报告,协助救援。

养老(助残)员向专业救援力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报警情况:是否已向110、119、120报警;

突发事件情况:事件的类型、发生位置、报告时状态(是否已被排除,是否已受控制,是否还在蔓延,是否会造成更大危害)、报告附近人群的状况;

救援情况:哪些救援行动受阻,原因是什么;

疏散情况:应当疏散的人数,集合地点清点的人数,滞留在现场的人员,失踪的人数(去向不明的人员);

救护情况:受伤人数,受伤人员救治情况,尚在搜救的情况;抢险情况: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的成效,目前遇到的困难;

外援情况:专业救援力量到达突发事件现场情况等。此外,养老(助残)员还要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做好外围警戒以及事态记录工作,并保证随时与专业人员的沟通。

5、应急结束

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养老(助残)员应及时协助专业人员解除警戒并帮助老年人及家属清理现场,做好其他善后及恢复工作并做好调查总结记录。

三、老年人典型安全问题的紧急救援(一)地震情况下对老年人的紧急救援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倒塌,引发大量的伤亡。因此,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更多的伤害。

1、地震灾害的日常预防工作

对社会公众来说,特别是老龄群体,预防地震灾害的办法,一方面要及时掌握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有关地震的权威信息,另一方面要长期做好地震应急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和宣传演练工作,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选定地震发生时可供室内就地避难空间(如卫生间、墙角、坚固家具等)。

(2)协助老年人储备好室内避难的物资(水、食品、手电等)、药物(老年人常用药)、应急包、呼救工具(收音机、口哨、彩布条);贵重物品(证件、信用卡、存折、现金等)贴身携带,护身(特别是头部)、保暖用品,逃生用品(绳索、梯子、破门窗工具)等的家庭储备工作。

(3)根据老年人身体、头脑、肢体的灵活度及家居环境条件,协助老年人制定出震晃后逃生路线图及回避逃生障碍措施。

(4)制定的室内避难和室外逃生应急预案,还要经常与老年人讨论预案(每季度至少一次),进行演练(每年至少一次),使老年人掌握自救的方法。

2、地震时自救避难措施

(1)地震初始,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室外空旷处,也可以躲在楼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需提示,遇地震时,尽量保持镇静,不要拥挤乱跑,有序撤离。

(2)尽快关闭电源、火源及油、气源、开门窗、保出口。

(3)地震发生后应注意收听广播,了解灾情发展状况,作出室内避难或室外逃生的决策。

(4)逃生时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及玻璃窗、广告牌、电线杆,以免被砸伤。选择室外逃生避难时,要把随身携带物品减少到最低程度。

(5)沟通邻居,合作互助,从居住楼宇内的安全通道逃生。逃出居住楼宇后,立即寻求救援人员帮助,入住避难营地。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的伤害。

(6)参加震后救援时,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不可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害被围者。找到被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困难时,首先应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

3、余震期避难处理

主动联系并协助救援队搜索和营救仍在室内避难的老年人;协助救援人员对到达营地老年人实施庇护;协助救援人员为老年人处理避难营地生活、医疗、康复、各类信息申报手续以及与外界亲友建立联系渠道。

4、养老(助残)员的职责

养老(助残)员应掌握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互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平日里教会老年人地震时选择家中何处进行躲避,如何选择逃生路线,最好对困难老年人入户指导。教会老年人如何防震,如何保存体力,如何求救。指导老年人在家储备室内避难的物资,并置于方便取到或带出的位置。常用避难物质包括:饮用水、压缩饼干、手电筒等。

(二)火灾情况下对老年人的紧急救援

火灾是家居生活中较常见的突发性灾害,主要由家用电器过热、电路老化、厨房煤气泄漏、吸烟烟头等原因引发。根据大量案例统计,火灾中的人员伤亡直接因烟害致死的占死亡总数1/32/3,其余的也大多先被烟毒熏晕后被烧死。

1、火灾预防措施

形成火灾有三个要素:引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严格控制火源、排查隐患是火灾预防的重要措施。居家养老的火灾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检查引火源。例如:电路电线、电器开关、煤气开关、烟头、火柴等是居家环境的主要引火源。排查可燃物和助燃物。例如木材、纸张、棉毛织物、蜡烛、鞭炮;汽油、煤油、动植物油、酒精以及灶器、天然气等。

(2)评估灭火条件。清楚老年人室内、外的水源、灭火器材、灭火工具的类别、位置、可用状态。养老(助残)员应掌握家用灭火器的使用。评估火灾逃生途径。评估居住建筑物内(安全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电梯等),建筑物外(阳台、屋顶、通风口、污水管、过道)可以作为逃生路径选择的状况、条件及可用性,协助老年人确定相应的逃生路线。

(3)坚持安全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每月至少对老年人做入户服务和每周电话沟通一次。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对火灾的适应性及可采用的有效救助、逃生措施的可行性做评估和修正。坚持安全演练工作。拟定居家老年人火灾逃生应急预案,每年演练一次。

2、火灾现场处置技术

火灾现场处置技术是家庭火灾预防和当火灾发生应采取的减少伤害措施和自救的方法。养老(助残)员应该知道适用于小范围家庭火灾和大范围的高楼火灾的处置技术、特别是要掌握自救方法,也要教会老年人掌握自救方法。

(1)家庭火灾现场处置措施

家庭火灾一般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后果很严重。遇到如下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火灾进一步发展。遇到炒菜时油锅着火,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如果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记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其他的可燃物。遇到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物将火压灭。液化气罐着火,除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压灭火外,还可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在火熄灭的同时关闭阀门。特别提示:家中无人时,应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不要卧床吸烟,切忌乱扔烟头。家庭应备的火灾逃生工具主要有: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将它们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处理过后,撤离火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2)高楼火灾现场处置措施

高层建筑物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相互践踏的惨剧。当高楼发生火灾时,应该做到:立即拨打119报警进行求救。可利用各楼层的灭火器材扑灭初起火灾。稳定被困老年人情绪。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选择安全疏散途径,帮扶老年人脱离灾害现场。逃生时应坚持向下不向上原则,因火势向上蔓延。应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所选定逃生通道如果被烟火封阻,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关紧房门。或离开房间后,一定要随手关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或火势蔓延时,应用衣物掩住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或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等待救援。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逃生时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可采用湿毛巾、口罩等蒙鼻,匍匐撤离。若过烟火封锁区时应向头部、身上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将头、身裹好再冲过去。

特别提示:因供电系统随时会断电,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公共通道平时不要堆放杂物,否则即容易引起火灾,也会妨碍火灾时的逃生及救援。若逃生通道被封阻,应首先关紧迎火门窗,打开背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是水浸棉被蒙上防止烟火渗入房内、再与外部联系固守待援。

3、养老(助残)员的职责

养老(助残)员应协助细致检查老年人家中火灾隐患,并做好档案记录;在自身掌握各种火灾的紧急救援方式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教会老年人如何预防火灾,如何处理简单火灾,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使用简易防烟面具,如何自救互救。教给老年人如果火势无法控制时老年人应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通知养老(助残)员,教会老年人报告的主要内容:燃烧物、燃烧面积、火灾地点、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再由养老(助残)员按照居家养老环境中紧急救援的基本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灾后处理:在逃离火灾区现场后,视老年人状况做好临时安置或是安排、护送老人去医院治疗工作。完成老年人家居灾情损失评估及受损补偿申报工作;安排老年人家居养老环境条件的恢复。总结、修正原拟的老年人火灾、逃生应急预案。(三)入室盗窃与抢劫非法侵害事件及应急措施1、入室盗窃与抢劫非法侵害事件

入室盗窃、抢劫更容易给受害人造成较大的财务损失,也较易对其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遭遇入室抢劫,受害人应放弃财物,以确保人身安全为目标,尽量与犯罪嫌疑人周旋,找时机脱身;尽量记住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体貌特征、所持何种凶器等情况,待处于安全状态时,尽快报警。家中无人时遭遇盗窃,发现后应及时报警,不要翻动现场。夜间遭遇入室盔窃,应沉着应对,或报警求助。

2、入室盗窃与抢劫非法侵害事件的应急措施与方法

养老(助残)员需要告诉老年人一些遭遇入室盗窃与抢劫非法侵害事件的报警常识以及危机现场处理方法。

(1)报警常识

发现歹徒入室,最好在不惊动入室歹徒的情况下拨打110报警。电话报警有三项注意:第一,一定要在就近的地方,抓紧时间报警,越快越好。任何有电话的单位、个人及公用电话都可为报警人提供方便。第二,报警时要按民警的提示讲清报警求助的基本情况;现场的原始状态如何;有无采取措施;尽量记住和描述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体貌特征、所持何种凶器等情况等。打110还要提供报警人的所在位置、姓名和联系方式。第三,无特殊情况,报警后应在报警地等候,并与民警和110及时取得联系。案发现场,要注意保护,不要随意翻动。除了营救伤员,不要让任何人进入。

(2)几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进入自家单元或住处前要观察身后有无可疑人员。进入单元前要注意身后有无可疑人员跟踪,若发现有人鬼鬼祟祟,不可立即开门回家,应前往有人的地方进一步观察,必要时可拨打110报警,确定安全时,再开门进屋。

发现家门锁或屋内有异样不要贸然进屋。如果发现门锁坏了、门开着、窗户被人打破或者屋内有声响,不要贸然进入屋内,如果被歹徒发现,可佯装自己找人,找借口自然离开,之后迅速向邻居求助并报警。

窗外发现可疑人员时要引起警觉。睡觉前要将门内锁锁上,将窗关好,把窗帘拉上,如发现有可疑人员在屋外徘徊,不可贸然开门出屋,必要时可打110报警。陌生人敲门时不要立即开门。在遇到陌生人上门送货、送邮件、送花、抄表等要求开门时,要多加小心,在弄清对方身份后,方可开门,防止遭到突然入室抢劫。

家中准备必要的安全防范器材。家中要常备安全防范器具,尤其要注意轻便,简单,适合老年人使用,例如家中可以常备防身辣椒喷射器等小型安全器具,并将其放在家中歹徒不易发现的地方;夜间睡觉时,最好把防卫器具放在床头边,当发现歹徒入室时,以备方便反击。

夜间厨房刀具要隐蔽存放。夜间进入居民家盗窃的歹徒一般不随身携带凶器,都是入室后先到厨房拿到菜刀等刀具再实施盗窃。

遇到突然停电,不要立即出门查看。如果自家电表安装在室外,遇到突然断电时,应该先查看邻居及前后楼房住户是否断电,在断定屋外没有危险或可疑人员的情况下,才可出门查看。

特别提示:不要受街头骗子的蛊惑,为贪图小便宜而将陌生人带回家。老年人或儿童独自在家时,应锁好房门,不接待任何客人。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好所有私人信息,不要在公众场合夸大、炫耀自我或家庭财富。

(四)出行交通事故的救援措施

老年人行走比较迟缓,在行走中遇到突发交通事故避之不及,极易受到伤害。老年人如果遭遇交通事故,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养老(助残)员如果遇到这类的情况,积极进行有效处理:老年人出行发生事故后,应先立即先记下肇事车辆的号码并拨打110和120求助。同时,检查老年人的受伤情况,采取初步的救护措施,对伤口进行初步的止血、包扎和固定。检查老年人受伤情况时,要注意保持伤者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抢救。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伤者很可能会脊椎骨折,这时千万不要翻动病人。

平日里,养老(助残)员应教会老年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告诉老年人横过马路时,应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过人行横道时还应先看左后看右,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避免交通事故。告诉老年人出现事故后简单的自救常识,如何求救,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帮助老年人制作紧急联系胸牌,上面注明老年人姓名、住址、紧急联系人、简要重大疾病史等,并嘱咐老年人外出随身携带,放在一眼能够看到的地方。(五)电梯意外的救援措施老年人家住高层、外出购物、出外旅游住饭店都要乘电梯,因而也就增加了遇到电梯事故的可能性。遇到意外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进入电梯不要太勿忙。电梯门打开时里面漆黑,不要以为一定是照明灯坏了,更不要匆忙踏入,防止坠落“深渊”。电梯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电梯故障引起的,一定要看清楚后在行动。电梯卡在楼层之间或到位时打不开门,困在电梯中可以按厢内报警器,或打手机、大声呼喊、敲击电梯与外界取得联系,请求帮助。在修理人员来到之前应该耐心等待,切忌硬撬电梯门,更不要拆卸顶棚,从轿厢的天窗中爬出去。在电梯运行中当轿厢突然失控滑落时,请不必惊慌失措,因为电梯超速下滑必然会自动制动。当轿厢突然超速运行时,为防意外,乘客应紧紧抓住轿厢边的扶手,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双膝稍微弯曲,脚跟离地,以便在突然冲击力出现时起到缓解作用。

养老(助残)员的职责:平日里应教会老年人如何判断电梯是否有故障的方法,如果突然遇到电梯故障时如何躲避和减少伤害,如何与外界取得联系的具体办法,如何保持体力等待救援等。

(六)公共活动场所突发意外事件及应急措施

按照行业性质来划分,公众场所突发事件有以下几种类型:(1)生活服务设施类突发事件。(2)文体娱乐设施类突发事件。(3)公共福利设施类突发事件。(4)公共交通设施类突发事件。公共活动场所突发意外事件的应急措施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踩踏事件的应急措施:

现场自救:首先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尽量避开人群多拥挤的地方;进入场地后先注意安全出口标志,并找到安全出口,以便发生危险后可以有目标地脱险。如果一旦被挤倒在地,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把身体蜷成虾状,双手抱住头部、双手臂护住胸、腹部,以保护身体的重要器官,并努力张大嘴呼吸,力争尽早爬起来。

踩踏事件现场有人受伤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设法维护好现场秩序,为伤员及时救治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现场救护要分清主次、轻重、急缓,以先救命、后救伤为原则。紧急呼救现场周围无人时,应大声呼救。利用各种通信联络手段,紧急呼救,并及时反馈现场的方位、伤员数量、伤情程度、处理情况等信息。2、公共场所爆炸事件的应急措施:

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方向卧倒;脸部朝下,头放低,在有水沟的地方侧卧在水沟里面。如在室内遭遇爆炸可就近躲避在结实的桌椅下。张大嘴巴用以避免爆炸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屏住呼吸。待爆炸后再逃出现场。

3、养老(助残)员的职责

养老(助残)员应嘱咐去公共场所的老年人,外出时一定要带上紧急联系胸牌,要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果必须去应观察好各种安全标识,向老年人展示各种标识,让其有直观了解与认识;教会老年人如果遇到踩踏事件时如何自保,如何自救等。

(七)水灾情况下老年人的紧急救助

水灾是长时间、大面积降雨或者冰雪融化以及江、河、水库堤坝溃决等原因,致使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堤坝溃决时,水量大,水势凶猛,往往导致大量城乡居民因无法及时逃生而遇难,或者由于遭受洪水浸泡或饥寒交迫,肌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因此被冻死、饿死、累死。

1、水灾情况下的紧急避难措施

(1)洪水到来之前,按照预先选择好的路线将老年人撤离易被洪水淹没的地区,转移到政府避难处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但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经水一泡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只能用做暂时的避难场所,再想别的办法逃生。

(2)洪水到来之前,要关掉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以防电线浸水而漏电漏气、伤人。时间允许的话,赶紧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在楼上。如时间紧急,可把贵重物品放在较高处,如桌子,柜子或架子上,以免水浸。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首先要堵塞门的缝隙,如旧地毯、旧毛毯都是理想的塞缝隙的材料,还要在门槛外堆放沙袋,以阻止洪水涌人。

(3)避难时,,应在楼上贮备一些食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如饮用水(千万不要喝洪水,以免传染上疾病)、炊具、御寒衣物等。如果没有轻便的灶具,可以改吃干粮充饥。要携带火柴或打火机,必要时用来生火。如果有可能,可吃些高热量食品,如巧克力、饼干等,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4)特别提示:经过浸泡之后的房屋、大树和堤岸都较容易发生倒塌或滑坡;警惕和防范有毒蛇虫的咬伤以及倒塌电线的电击;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信设施。进入灾区建筑物内,一定不能吸烟,划燃火柴或是带有开放性火源。以防引燃泄露的煤气而引起爆炸。

2、水灾后处置措施

(1)保证有一个使用电池的收音机在身边,随时收听每天更新的关于灾害事件的信息和报道。听政府及正规媒体公布社区水源是否安全。当政府正式宣布安全时再返回家园。尽量只在报告有生命威胁的紧急事件时使用电话,减少通讯压力。

(2)尽量不要接触洪水,因为洪水可能被原油、汽油、未处理过的污水污染,还有可能与地下或破损的电力设施相连而带电。远离那些破损的电线与电力设施,并且向电力部门或电力公司报告。需要注意水中的动物,尤其是毒蛇。当走过废墟时使用一根长棍在前面探路。

(3)洪水过后,还应按照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服用预防药物,搞好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卫生,以预防传染病及防止蚊蝇滋生。联系保险经纪人,做好灾后保险理赔。

(4)在确信下水道工作状态完好之前,不要冲洗马桶。

(5)特别提示:尽量不要呆在大街上。如果必须那样做,小心坠落的物体,折了的电线,已经不结实的墙壁、桥梁、公路和人行道等结构性损坏。使用任何水之前,都要与当地主管部门确认其安全性。

3、养老(助残)员的职责

发生水灾时,养老(助残)员应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协助老年人在发水后断电断气。发生水灾后要听从政府安排,带足衣物、食物以及必要生活用品,要给老年人详细列出可能用到的物品详单,并置于明显位置。

五、常见问题解答

(一)简述社区与家庭应急预案的内容与关系1.社区应急预案的内容

社区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含:(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及权限;(2)监测与预警,包括预警信息、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等;(3)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的制度;(4)应急处置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5)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方案,包括指挥协调、人员撤离、紧急避难场所、医疗救治、疫病控制、新闻发布等;(6)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重要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通信、交通、技术、医疗;治安、资金和社会动员保障等;(7)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演练等;(8)科学评估、善后恢复,及时由非常态转为常态。

2.家庭应急预案的内容

家庭应急预案一般有以下内容:(1)和家人讨论可能发生的灾难类型,并详细向他们解释不同灾难发生时应该怎么做,如:选择两个灾难发生时家人汇合的地点:当火灾发生时可以选择在自己家外面的某个安全的位置汇合。当灾难发生没法回自己家时,可以选择在邻居家外面的某个安全的位置汇合。注意:一定要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清楚这个安全的汇合地点,还要让老年人和孩子记住家庭地址和电话,以便在失去联系时可以有效地寻求他人的帮助。(2)请求一个在外地的亲戚朋友作为灾难发生时的联系人,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牢记这个朋友的联系电话。灾难发生后,失散的家庭成员就都可以跟这个指定的朋友联系,想办法让家庭每个成员都明白各自的处境以及所在位置。(3)重点讨论灾难发生时应该怎样撤退,选择什么样的撤退路线,撤退时注意些什么事项,撤退时怎样为老年人、孩子、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保护等。(4)了解自己和邻居的特殊技能(这项特殊技能在灾难发生时发挥减灾作用),和邻居商议应付灾难的对策,当灾难发生时,大家可以互相帮助,更好地应付灾难。

3.社区与家庭应急预案的关系

社区作为应急救援的最基层组织,在突发灾难事故发生时,是直接组织家庭或个人进行应急救援的领导机构,其应急预案有效性、可操作性直接制约着社区中各个家庭的应急能力水平。社区应急管理机构应根据本社区内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提高预案的完备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实战能力,使应急预案在灾害发生时能对各个家庭真正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家庭是社区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落脚点。只有切实从最基层抓起,实行群防群治,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应急预案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社区整体应急救援水平,从而使社区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家庭应及时完善调整适合自身情况的应急预案,发现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社区。

(二)养老(助残)员应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

1.养老(助残)员的应掌握基础知识

(1)能够单独实施救助工作,亦可根据特定的联络网,实施统一救援。(2)能确定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等信息,并与有关部门建立通信联络,及时沟通和交换信息。(3)能对现场进行初步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并判断突发事件发展的趋势和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4)能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突发事件的发展。(5)能指导和帮助受难者逃生以及创造避难、逃生条件。(6)抢救伤员,实施初步医疗救护。(7)完成救援行动后,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进行其他善后工作。

2、养老(助残)员相应的救援专业素养和技能

养老(助残)员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顽强的意志、充沛的体力、处置各类事故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救助技术。要求有:

(1)遵纪守法,服务社会;(2)爱岗敬业,一丝不苟;(3)精通业务,操作规范;(4)反应迅速,冷静沉着;

(5)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勇于奉献;(6)有健康的心理和具有强健的体魄;

(7)具有救援基础知识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和危害,掌握应对灾害事故的基木方法;

(8)熟练掌握主要救助器材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针对灾害现场进行快速、有效的救助;

(9)熟练掌握现场急救技术会使用心肺复苏仪和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转运等技术进行第一现场处置工作。

(三)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预警工作?1.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安全教育工作

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弱,并且需要有人照顾,所以要专门针对老年人安全工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安排以居家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采用宣传片,说唱短剧等形式以加强老年人记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成立社区助老组织,利用养老(助残)员对老年人开展安全教育。应对老年家庭定期检查走访,组织社区医生开展义诊活动,并根据每个老年人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简单的医疗指导。开展多种多样的用电、用气、防火安全教育,并入户协助老年人制定简单的应急预案。进行老年人预防跌伤、摔伤、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教育等等。

2.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安全预警工作

所谓预警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预先发出警告,防范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即:根据以往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到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前兆,在事发前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避免突发事件在不知情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发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预警主要包括设备自动报警与人工报警两种方式。在居家养老环境下,一般以人工预警为主。做好老年人安全预警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到有针对性,根据老年人特点确定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边的突发事件,并根据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要做到提前了解,预防为主。养老(助残)员应充分了解老年人身边常见突发事件的前兆和发生规律,懂得对突发事件如何进行预判,并应充分熟悉老年人身体特征、行为特征和感觉特征,同时也应教会老年人对常见突发事件的预防手段。

(3)要做到细致入微、全面到位。老年人身边突发事件能够进行自动报警的仅有火灾等少数几种,其他突发事件还需养老(助残)员进行定期巡视,细致入微,全面到位,不留任何隐患。

(4)要做到全面动员,上下协调。养老(助残)员数量毕竟有限,很难时刻顾及到老年人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养老(助残)员要教会身边老年人对常见突发事件的预判,教会老年人如何上报,发动老年人配合做好第一步预警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5-21社区康复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5-21社区康复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5-21社区康复计划》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5684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