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建筑学习心得

建筑学习心得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4:33:48 | 移动端:建筑学习心得

建筑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新的一周开始了,总结上周的学习收获也是一种进步,上周主要是对二级建造师的三本书进行了详细的学习。

二级建造师共三本书,建筑工程法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以及建筑工程专业与实务,通过学习法规让我初步了解到了一项工程开工必须要做的几个步骤,首先要立项,然后进行建设用地的征收及拆迁工作,第二步做完后就需要这块地的勘察、测绘、设计文件,接着就是招投标,开工审批等等一系列不可缺少的步骤。这些都是工程开工不能或缺的。

施工管理这本书的内容很多,我只学习了施工成本以及进度和质量的控制。这几个控制都是工程开工后影响工程是否能按计划交工的重要条件,也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控制了施工成本,将会为这个工程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也能为公司以及工程节省很多原材料,间接地就是能为工程多的带来效益。而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控制就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好的控制了进度,那这一切都在掌握中,而质量是一个工程的生命,也为了将来人们住进去增加安全感,工作慢可以,质量要好,工作快质量同样的有保障。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整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我们的专业知识,主要就是关于房屋建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答,以及各个环

节的做法,详细的讲解了施工步骤,施工细节,概括的讲解了建筑工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这本书学完后不但学到了施工过程需要知道的知识,还巩固了大学里以前学习了之后又忘记的知识,一举两得,

通过上周的学习,收获还是不小的,虽然是为了考试学习,但是我认为是考完了后,书本还是不能离手,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

郭忠明201*-6-21

扩展阅读:建筑法规课学习心得

建筑法规课学习心得

建筑法规管理和约束着建筑业以及建筑市场的各个层次,学习熟悉建筑法规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仅仅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不行的,建筑法规往往关系到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甚至人生安全,作为一名建筑系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在设计中避免违反各种建筑法规,在这一前提下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富有创意又安全可用的建筑。

通过对建筑法规的学习,我意识到建筑设计时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在之前的建筑设计作业时,很多细致的规定我并没有很严格地遵守,或者说并没有深入的考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才发现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细节实在是太多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综合深入地考虑是否符合建筑法规,最好是能形成习惯。

一、《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是为了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和环保等基本要求而制定的通用法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通过对《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学习,我发现了在以前建筑设计设计时容易忽略掉的许多细节,如:

6.5厕所、盥洗室和浴室

6.5.1.1:建筑物的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物储存、医药、医疗、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水、防潮要求用房的上层;除本套住宅外,住宅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如图所示:

一层部分平面图二层部分平面图

在二层卫生间的之处,在一层是一个储藏室,如果储藏室主要用于食物储存的话,是违反了规范的。

这一点以前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原因在于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把各层空间的功能分开考虑了。它提醒了我建筑空间的功能是一个整体,有的时候某些功能往往会因为一些原因影响到另一功能的使用,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6.7楼梯

6.7.3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6.7.4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由图可见梯段改变方向处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宽度为1.50m,而梯段宽度为1.44m,可知平台宽度不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小于1.20m,而梯段的踏步共12级,大于3级小于18级,可见这个楼梯的设计是符合规范的。

楼梯平台的宽度往往是设计时容易忽略的地方,认为能够过人就足够了,在学习了规范之后才发现,梯段平台的宽度其实也有着严格地要求。至于梯段的踏步数更是容易忽略的地方,过多的踏步数会让使用者感到疲倦,这应该也是规范的意义吧。

6.10门窗

6.10.4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

此处的门开向疏散走道,但是在其门扇开足时,影响了走道的疏散宽度,可见这是不符合规范的。

以往设计时,门的开启方向往往是容易忽略的地方,感觉门向哪个方向开启似乎影响不大,但是学习了这一条规范之后才发现,当门开向疏散走道时,门扇开足时不能影响走道的疏散宽度,这一点对于疏散逃生很重要,以后的设计中应该注意。

二《住宅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是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而制定的,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在以往进行别墅设计的时候,大概的了解了一下住宅的设计规范,但是其实当时并没有特别认真的卡着规范来进行建筑设计。直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时候,因为需要修改与创造户型的原因,才对《住宅设计规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结果在学习了这本规范之后,发现依然还有很多地方在设计的时候没有特别注意。

3.3厨房

3.3.1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一、一类和二类住宅为4m;二、三类和四类住宅为5m;

3.3.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3.3.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m。

3.3.4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图中厨房面积为5.7m,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图中厨房有直接采光与自然通风,并布置在了套内近入口处,这些都是符合规范要求的。图中厨房设置有洗涤池、案台、炉灶等设备并预留了一定位置,其操作面净长为2.56m,大于2.10m

图中厨房为单排布置设备,其净宽为1.82m,大于1.5m满足规范。由此可见,小小一个厨房,规范中也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3.4卫生间

3.4.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m;3、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4、单设便器的为1.10m。

3.4.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3.4.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3.4.4套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

图中卫生间有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面积为6.6m,大于3m,符合规范。

同时还预留了洗衣机的位置。

3.8过道、贮藏空间和套内楼梯

3.8.1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0.90m,过道在拐弯处的尺寸应便于搬运家俱。

此处套间的入口过道净宽为1.30m,大于1.20m;而通往卧室的过道净宽为1.16m,大于规范规定的1m,可见此处的设计是符合规范的。

套间内过道的净宽往往是以前设计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当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协调功能上面了,通过对规范的学习才发现,不仅是门的宽度,过道的净宽也是有着限制的,如何让空间的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满足规范是今后的设计应当考虑的问题。

之前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也会因为只考虑功能流线的合理而忽略了起居室与卧室的实际尺寸是否符合规范,学习了规范后才发现为了不影响使用者的基本需求,这些房间的尺寸采光通风等都是有明确的要求的。

3.2卧室、起居室(厅)

3.2.1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列规定:

1双人卧室为10m;2单人卧室为6m;3兼起居的卧室为12m。

3.2.2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

3.2.3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3.2.4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0m。

图中起居室的面积为19m,双人卧室面积为16m,单人卧室面积为10.9m。起居室内布置家居的墙面直线为4.8m,这些都是符合规范的。

可见,在设计住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好功能流线的布置,各种功能的面积朝向等也应当综合考虑。

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在以往的设计中,防火规范应该算是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了,现在回头看看以前的建筑设计作业,会发现不少违反了防火规范的地方。我想主要是因为低年级的时候考虑的往往是空间怎么能够变化丰富,外形怎么样才富有创意,对于防火规范这一方面往往有所忽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以前不太注意的术语的准确含义。2术语

2.0.20防火分区firecompartment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2.0.21防火间距fireseparationdistance

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2.0.22防烟分区smokebay

在建筑内部屋顶或顶板、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进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能力的空间。

5.1.7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表5.1.7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可见上面的建筑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以往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忘记防火分区的问题,这也是以后应该注意的。防火分区在发生火灾时建筑使用者的安全非常重要,能够为其争取到逃生的时间。

关于民用建筑的疏散问题,在之前的设计之中虽然已有所考虑,但在学习规范的过程中,才发现考虑的范围太窄,不够全面,而规范中则明确规定了疏散安全的各项系数,疏散安全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向来是应该重点考虑的。5.3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5.3.13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5.3.13的规定;2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5.3.13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5.3.13的规定减少2m;

3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m处;

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5.3.13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

表5.3.13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m)

注:1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

2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m;

3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图中房间内最远点距离疏散门的距离为12m,未大于规范要求,因此这个设计是符合规范的。

此处的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所以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按表5.3.13的规定减少5m,而图中距楼梯间最远的疏散口与楼梯间的距离为19m,未大于规范所要求,因此也是符合规范的。

疏散距离是建筑防火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在之前的设计往往没有仔细考虑,很大部分是因为不了解详细的规定,学习了《建筑防火规范》之后,对于以后的建筑设计的综合考虑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在居住区规划中关于消防车道的规范这一问题也曾困扰了我很久,同过学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后,我才发现,规范上已经很明确地规定了关于消防车道的一些细节。6消防车道

6.0.1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6.0.2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0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6.0.3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0m。

6.0.4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6.0.5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1*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小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民用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三本规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明白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建筑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仅仅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是不够的,满足各种规范是建筑设计基本的要求,在未来的时间里,应该学会如何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建筑设计,不能为了空间的丰富性,建筑外形的美观性等而忽视了对建筑法规的遵守,这是对建筑使用者的不负责。在今后的设计中,肯定还会接触到更多的设计规范,对于这些需要严格遵守的规范,我相信我能够在设计中逐渐地熟悉,将不违反规范变成今后设计的原则。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建筑学习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建筑学习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建筑学习心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5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