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广播电视台走转改总结
张家川县广播电视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工作总结
张家川县广播电视台自8月28日起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根据市、县委宣传部、外宣办要求,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贯穿于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围绕“创建三类语言文字城市”、“三区三元五带建设”、实现“四大目标定位”、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等重大主题,扎根基层,挖掘典型,精心采写,为观众提供鲜活的新闻报道,形成了强势舆论引导。
一、统一思想,明确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闻媒体被视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影响国家全局、关涉长治久安。“走转改”活动正是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好地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功能。
张家川广播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成立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开展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方式和
1方法。要求广播电视台全体人员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密切与普通群众的联系,切实改变新闻围着会议转,记者围着领导转的风气,改变作风漂浮、文风不实的习惯,用更多来自一线的、基层的、鲜活的新闻报道来改变我们的宣传效果,提高媒体的声誉。使新闻媒体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庄严使命。
二、下接地气,体验生活。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阔。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把“走、转、改”工作做得更深、更实,张家川广播电视台深入调研后,在农村社区、厂矿企业、武警中队等行业建立了一大批“走转改”战略联系点,县文广局副局长、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李玉明亲自带领全体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民生,了解民情,使全体职工更好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效引导舆论。连日来,在天平铁路的建设现场,在群众劳作的农田,还是在村民们喜迁新居的日子里,到处都有新闻工作者忙碌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台上下全面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实践中,全体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走基层”其真实的内涵在于“下基层”,尤其是“下”,就要脚踏实地“接地气”,只有扎根基层一线,才能汲取养分、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
我台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得知,川王乡马达村党支部首创的“代办式便民服务”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凡是
2有跑贷款、办手续之类的麻烦事,村民们都会找村里的“代办员”去办理,既专业,又省事。记者很早以前就开始留意搜集“代办式便民服务”的新闻素材,尤其是在“走转改”活动中,我台专门派记者深入田间村头、农户家里采访“代办式便民服务”的来龙去脉,在《垄上行》栏目重点推出《我村有个“代办员”》系列报道,掀起了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舆论热潮,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乃至全省部分地区得到了推广。
三、全情投入,体验生活。为进一步扩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影响力,使栏目更贴近百姓,我台将《画说家园》重新定位改版,加强民生服务内容,致力于打造民生栏目黄金品牌。栏目以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关注民生、反应民意、排解民忧、服务百姓为宗旨,充分运用全媒体传播优势,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民生服务力度。截至目前该栏目播出近200期,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我台于9月18日强势推出走基层特别节目《垄上行》,下设“记者体验”、“全体记者走基层”、“一线见闻”、“蹲点调研”等版块,突出记者一线见闻,挖掘基层新闻亮点,反映民生百态。新闻记者开始活跃在大街小巷、厂矿企业、乡村田野,他们与外来务工者、与山区邮递员、线路维修员、环卫工人、养路工、自主创业者一起体验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活细节。我台记者采写了《大山深处的根雕艺人》、《春蕾计划,让成长
3充满关爱》、《铁路从我家门前通过》、《别样的记者节》、《村里来了放映队》等一批鲜活的新闻报道,将目光聚焦到民间艺人、春蕾女童、铁路建设者、新闻记者以及农民工等一线基层工作者,体验一线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反映出他们创业创新的精神面貌。尤其是《铁路从我家门前通过》《付川人的幸福生活》《别样的记者节》等百余条生动活泼、感情真实的体验式新闻相继播出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创新载体,拓宽平台。9月12日,我台与县外宣网站联合推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滚动播报全体记者的基层体验成果。持续上传全体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视频新闻。此外,专栏还设立“关爱民生”、“记录变迁”、“破难在一线”等栏目,集中展现记者走基层的相关报道,反映全县各媒体开展活动的成果,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
11月5日,县委外宣办和我台联合举办了“庆祝第十二个中国记者节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公益行活动”,将会场设在恭门镇付川村,让记者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真情互动,在采访实践中,真正解决为大众还是为小众、走上层还是走基层、跑热门还是跑冷门的问题,从而了解改革发展的关节点、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
4来,汇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四、健全制度,确保实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能是一阵风,一个阶段的事,必须长期坚持。为此,我台制定了一些制度给予保障。一是全体记者每人每月采写来自基层的报道不少于5条;二是在优秀新闻稿件的评选上向基层报道倾斜;三是确保记者下基层采访新闻报道的一切费用。另外,我台与兄弟县(区)媒体、各基层联系点建立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入基层群众,形成了更完善的工作机制。我台记者、编辑通过下基层深受触动和教育,增进了群众感情、增强了工作本领。下一步,张家川广播电视台将根据省市“走、转、改”的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媒体的经验和做法,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长期任务,着力在推进活动常态化上下功夫、求实效,力争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5扩展阅读:深入走转改
“深入走转改,实践学雷锋,基层助学行。”托克托县双河镇第五小学助学行采访手记
《新闻天天看》栏目自从201*年12月15日开播以来,一直热心公益,始终对公益事业的报道和倡导不遗余力,201*年6月栏目报道并捐助的口子上小学至今还让人们记忆犹新。对口子上小学的报道让我们意识到,虽然国家义务教育已经免除了学费,但很多落后偏远地区的孩子依然面临生活中的贫困。因此,今年3月1日开学后,《新闻天天看》准备再次启动系列助学活动,主题为“深入走转改,实践学雷锋,基层助学行。”,旨在号召和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助呼和浩特市或者包头市周边旗县或者偏远地区学校的贫困小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困难,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捐助,受栏目制片人的委派,我开始了前期的策划以及寻找贫困学校和学生等前期准备工作。
经过前期将近两个星期的探访,我们了解到,在托克托县双河镇第五小学一年级二班的王璐和四年级一班的党文琴家庭尤其贫困,急需得到社会救助。3月3号早上7点半,我和栏目的3名实习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市区出发,赶往托克托县双河镇进行走基层采访,刚一上路,天空中就飘起了雪花,尽管漫天的雪花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但湿滑的路面也让我们的行程变的缓慢,原本一个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两个多小时,上午9点半,我们赶到了托克托县双河镇第五小学,这所小学其实算不上“偏远”,座落在托县县城内,学校的硬件设施虽然不比城市,但也还算基本齐全,与我想象中的“落后”似乎有些差别。匆匆忙忙与学校领导打过招呼,我们就直奔王璐的班级,当时她所在的班级正在上语文课,经过老师允许,我进入了课堂,因为怕影响孩子们上课,我迅速地溜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孩子们只在我一进门的时候有些惊诧,但迅速恢复了正常,朗朗的读书声也没有断,竟无一人回头看我,尽管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应该是第一次见到记者或者摄像机,这反倒让我感到一丝惊奇,这些八九岁的孩子们也太“训练有素”了吧!接下来的拍摄十分顺利,孩子们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我也不用担心影响他们,在这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中,王璐很好辨认,羊角辫,小脸儿比别的孩子黑一些,身材瘦小,看起来比较安静,不过她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却显得非常积极,而且声音也比较洪亮。她的班主任告诉记者,王璐学习很努力,成绩也一直不错,而且还是个小班干部呢,不过谈起她的家庭,却让人有些揪心,王璐的妈妈在她一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跟着一个四川老乡),父亲追去四川后,一走8年杳无音讯,她爷爷早亡,目前只有60多岁的奶奶一个人照顾她,生活过的十分艰难,那么到底她家是一个什么状态呢?看到记者满脸的疑问,她的班主任老师带着我们找到了王璐的“家”她和奶奶每月50元租来的两间十几平米的土平房,来到她家,记者才注意到,王璐的“书包”很特别,是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她所有的学习用品。奶奶何素清说,这个红色塑料袋还是新换的,因为以前那个灰色塑料袋坏了,买一个新书包需要三四十元呢,她买不起,看到这样的情况,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不免有些心酸,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王璐的奶奶何素清一直靠捡破烂换钱在供王璐上学,她对每一样废品的收购价格都烂熟于胸,在土平房的院子里也到处堆放着她捡回来的“宝贝”矿泉水瓶,废塑料、废纸箱......由于她已经年过花甲,体力有限,每天捡回来的能换钱废品并不多,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三四百元,祖孙俩就靠这点钱过日子,生活上节省到极致。在她家的锅台上,记者看到了一棵白菜,两个人每天的伙食就是素炒白菜就米饭,何素清老人说,今年过年的时候她才称了6斤猪肉,吃了一整个正月,每天炒菜放一点点,主要给王璐吃,因为孩子正在长身体,而懂事儿的王璐却总是让奶奶
先吃。王璐很小就学会了干家务活,洗衣服、扫地、刷碗全都会,她刷碗的架势和成年人比一点都不落后,而且坚持刷三遍。在她家采访不足一个小时,我一次次被祖孙俩所感动,在这样困苦的生活环境中,她们生活的那么顽强和从容,尽管在我拍摄和提问时,王璐显得有些紧张和腼腆,不敢面对镜头,而且问到她父母时,她还伤心的哭了一鼻子,但总体来说表现还不错,她说自己长大了也要当老师,为此她要好好学习。在我们要走的时候,栏目的两位实习记者把自己的全部零食全都给了她,看的出她十分高兴,特别舍不得我们走,这也让我们一行人再次感动,这样可爱的小姑娘我们怎么能忍心不帮她呢?
今年12岁,上小学四年级的党文琴是我们采访的第二个贫困学生,在学校里初次见到党文琴,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较活泼,是个爱说爱笑的小姑娘,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很好。她的班主任老师刘瑞玲说,党文琴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多才多艺,在她们班级的门口,有一个宣传栏,上面就有党文琴的作品,我特意看了一下,那是一幅名为“童话乐园”的剪贴画,图文并茂,可以看出党文琴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笔也不错,要是光看她在学校的表现,你绝对想象不出她是一个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而且她的父亲患有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只能靠爷爷奶奶种的9亩薄田维持生计,由于村里已经没有了小学,她只能到双河镇第五小学上学,奶奶陪着她在学校附近以每个月180元的价格租了一间平房,我们赶到她家时,祖孙俩正在吃午饭,一看到我们进屋,奶奶迅速把午饭收拾了起来,我仔细看了一下,是土豆条炒馒头,奶奶说怕剩馒头坏了,弄点土豆炒一下,这已经算是好饭了,好在党文琴并不挑食,什么饭都能吃,因此体格还不错。党文琴的奶奶说,因为知道家里没钱,党文琴特别节俭,过年过节亲戚们给的压岁钱她从来不乱花,都是5毛1块的攒起来,等到开学的时候买文具、作业本之类的,自己也很少吃零食,亲戚给买了一瓶营养快线,她只喝了一点,拿回家留给了奶奶,奶奶也舍不得喝,最后坏掉了。最近,为了避免奶奶每天给自己梳头麻烦,还把自己的辫子剪了,不过,她把自己剪下来的长头发还留着,说准备卖钱贴补家用。奶奶当然也很疼孙女,知道党文琴喜欢学电子琴,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头奶牛卖了,给她买了一台电子琴,并为她报了电子琴培训班,党文琴因此刻苦练琴,两次到呼和浩特市参赛,都获了奖。不过,爷爷奶奶的爱却代替不了父母的爱,父母离异后,党文琴被判给了父亲,但她特别想念妈妈,每天抱着妈妈送给她的皮卡丘玩偶,她说想要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可遗憾的是,她已经无法再享受父慈母爱的家庭温暖了。看着党文琴在镜头前落泪,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残缺的家庭给她的心灵已经造成了难以平复的创伤,也许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会帮助她身心健康地成长。
经过我们的采访了解,在托克托县双河镇第五小学18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中,像王璐和党文琴这样的贫困学生还有近40名,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关爱。
3月11号和12号,我所采编的《靠奶奶拾荒养大的王璐》、《渴望家庭温暖,坚强乐观的党文琴》两条新闻陆续播出,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先后有20多人打来热线电话准备资助王璐和党文琴,有一名叫李嘉成的小朋友送给王璐一个新书包,还有十几本作文书,一个文具店的老板不仅给王璐准备了新书包,还给她赠送了一批文具,甚至还有人准备长期资助这两个孩子,一直到大学毕业。而且我们的报道还吸引了合众公益协会内蒙古分会的关注,这个由合众人寿保险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独立第三方公益平台,准备跟我们栏目
合作,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看到这一切,使我对这次“深入走转改,实践学雷锋,基层助学行。”系列活动充满了信心。3月21号,我们将进行一个爱心沟通会,邀请准备捐助贫困学生的爱心人士参加,并把所有贫困学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一一向他们公布,同时鼓励大家进行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选择。大家选定好自己准备捐助的孩子后,3月24号,我们将组织助学行爱心车队赶往托克托县双河镇第五小学进行面对面的捐助,在完成这次行动后,我们将在6月1号之前,再继续举办34期,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张家川广播电视台走转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张家川广播电视台走转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