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经验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经验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5:09:23 | 移动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经验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经验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经验总结

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1*年9月前所使用《信息技术》初中课本是依据201*年教育总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201*年9月后所使用的新的教材是依据201*年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组织编写的,不管是哪一本教材,都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生这门学科时更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型的学习研究环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要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各项任务。于是我们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方案。

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更多的是指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通过活动设计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活动设计在于与生活实际应用相联系,不管是其抛出的问题还是解决的问题都要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生活,让此课程的教学能完全穿插到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充分体现课程的融合性教学。

从201*年年底这个课题提出后至此已经将近二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二年的时间中本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通过实验法、调查法、抛锚法、总结法进行实验研究,将初一初二教材中的知识点化为各个情境活动来教学,与普通教法比较效果,进行总结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研究过程我们把一些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情境活动教学知识点,在不断的尝试中选择比较好的情境活动进行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总结如下:

一、设计活动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电子报刊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Word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我先发同学看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再让学生上网自己去看一下,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素材,然后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将有闪光点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演示给大家看,并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讲评,接着大家一起再试一试。几次下来,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冲破束缚,制作出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敢于创新。例如,在我校的“艺术节”活动中为各种比赛设计海报;制作班级课程表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

二、设计活动应以学以致用为基础,学生乐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一)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我们教师在掌握知识的要点后就要着手与设计一个可行而又使学生乐学的活动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得学并学得更好。例如:在教鼠标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时通过动画“鼠标的一天”形象的演示鼠标的操作并通过让学生用“画笔”设计明信片,送给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此教学实验中有二名学生设计的家乡的图片在全国的电脑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制作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本班的秋游相册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二)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形成一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有的学生们在节日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精彩的贺卡,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的新方式。在学习了Word后,我设计一个小报制作的活动,主题由学生来定,许多学生高兴地制作自己喜欢的小报,在制作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计算的操作能力加强了,还难过互评提高了审美力。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三、活动设计中设计好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活动“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活动,此活动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针对知识点的多少有时要分成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的活动是设计自己的一份小报,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整个学习完成时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但本章有以下多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4.自选图形、艺术字、文体框的使用;5.Word的表格功能。于是我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又分成不同的小任务活动方式来组织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在活动中尽量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活动是:运用这三者设计一个母亲节的礼物一张母亲节的贺卡,有些同学在卡上写下了对母亲的爱。由于学生学这个内容时刚好是母亲节前的一个星期,同学们在教师的提醒下很高兴有这样一份礼物给自己的母亲,在做好后让同学们发到学校的论坛上或发邮件给自己的母亲来送出礼物,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对象的使用方法。(二)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有层次,要注意渗透方法活动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制作秋游相册”一课时,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基本任务与选做任务。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多张幻灯片,在首页中起上标题,在后面的页面中放入秋游的照片;选做任务是:让学生试着做上些效果。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将照片经过了处理放上去,有圆形的等不同形状的,其中还配上了欢快的音乐,作品非常有创意。(三)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国外将这种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例如,在教“上网收集信息”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苏州园林”课文引入,设计的活动是:“依照书上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从网上收集信息,然后利用Word组合成一篇图文并茂的介绍性的文稿来一下介绍著名的苏州园林,也可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四、活动设计要兴趣引路,寓教于乐。(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一节课开始时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求新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自己组装一台电脑吗?你能把你对家乡的印象“放入”计算机里吗?你能用计算机制作一份礼物给你的母亲送上一份惊喜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课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二)适当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在活动设计中适当地采用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吃苹果这种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死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软件的选择必须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和学习的功能,同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三)课外活动中设计活动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如我们去年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正反方的辩论活动,一组是电脑的好处,一组是电脑的坏处,让学生通过收集材料,组织成电子作品表现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画图与电子刊物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答辩,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正在组织开展机器人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本来不喜欢程序的同学慢慢的对程序也充满了兴趣。学生参加了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机器人等比赛,成绩突出。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五、活动中要求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我们的活动设计中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通常我们的活动中分成不同的小组大家协作完成任务。如在“小报制作”时,要让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小报是不现实的。因此,Word开始时我就布置学生可以四人小组方式组成协作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特长来完成作品,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Word学习完后通过网络在Word寻找所缺的材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成电子小报。如机器人制作中学生们二人一组协调组装调试机器人。这种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六、活动中及时评价,体验成功。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每个活动后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我们组内教师通过二年的时间在不断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活动,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还学会制作了许多生活中实用的作品,给家人、朋友带来了快乐,拓宽了知识面,并获得了许多各类比赛的奖项,效果好。

扩展阅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经验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

经验总结

常熟市实验中学蒋雯

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1*年9月前所使用《信息技术》初中课本是依据201*年教育总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201*年9月后所使用的新的教材是依据201*年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组织编写的,不管是哪一本教材,都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生这门学科时更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型的学习研究环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要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各项任务。于是我们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方案。

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更多的是指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通过活动设计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活动设计在于与生活实际应用相联系,不管是其抛出的问题还是解决的问题都要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生活,让此课程的教学能完全穿插到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充分体现课程的融合性教学。

从201*年年底这个课题提出后至此已经将近二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二年的时间中本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通过实验法、调查法、抛锚法、总结法进行实验研究,将初一初二教材中的知识点化为各个情境活动来教学,与普通教法比较效果,进行总结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研究过程我们把一些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情境活动教学知识点,在不断的尝试中选择比较好的情境活动进行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总结如下:

一、设计活动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电子报刊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Word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我先发同学看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再让学生上网自己去看一下,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素材,然后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将有闪光点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演示给大家看,并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讲评,接着大家一起再试一试。几次下来,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冲破束缚,制作出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敢于创新。例如,在我校的“艺术节”活动中为各种比赛设计海报;制作班级课程表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

二、设计活动应以学以致用为基础,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我们教师在掌握知识的要点后就要着手与设计一个可行而又使学生乐学的活动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得学并学得更好。例如:在教鼠标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时通过动画“鼠标的一天”形象的演示鼠标的操作并通过让学生用“画笔”设计明信片,送给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此教学实验中有二名学生设计的家乡的图片在全国的电脑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制作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本班的秋游相册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二)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形成一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有的学生们在节日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精彩的贺卡,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的新方式。在学习了Word后,我设计一个小报制作的活动,主题由学生来定,许多学生高兴地制作自己喜欢的小报,在制作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计算的操作能力加强了,还难过互评提高了审美力。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

三、活动设计中设计好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活动“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活动,此活动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针对知识点的多少有时要分成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的活动是设计自己的一份小报,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整个学习完成时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但本章有以下多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4.自选图形、艺术字、文体框的使用;5.Word的表格功能。于是我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又分成不同的小任务活动方式来组织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在活动中尽量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活动是:运用这三者设计一个母亲节的礼物一张母亲节的贺卡,有些同学在卡上写下了对母亲的爱。由于学生学这个内容时刚好是母亲节前的一个星期,同学们在教师的提醒下很高兴有这样一份礼物给自己的母亲,在做好后让同学们发到学校的论坛上或发邮件给自己的母亲来送出礼物,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对象的使用方法。

(二)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有层次,要注意渗透方法

活动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制作秋游相册”一课时,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基本任务与选做任务。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多张幻灯片,在首页中起上标题,在后面的页面中放入秋游的照片;选做任务是:让学生试着做上些效果。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将照片经过了处理放上去,有圆形的等不同形状的,其中还配上了欢快的音乐,作品非常有创意。

(三)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国外将这种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例如,在教“上网收集信息”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苏州园林”课文引入,设计的活动是:“依照书上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从网上收集信息,然后利用Word组合成一篇图文并茂的介绍性的文稿来一下介绍著名的苏州园林,也可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

四、活动设计要兴趣引路,寓教于乐(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一节课开始时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求新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自己组装一台电脑吗?你能把你对家乡的印象“放入”计算机里吗?你能用计算机制作一份礼物给你的母亲送上一份惊喜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适当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在活动设计中适当地采用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吃苹果这种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死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软件的选择必须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和学习的功能,同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三)课外活动中设计活动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如我们去年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正反方的辩论活动,一组是电脑的好处,一组是电脑的坏处,让学生通过收集材料,组织成电子作品表现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画图与电子刊物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答辩,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正在组织开展机器人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本来不喜欢程序的同学慢慢的对程序也充满了兴趣。学生参加了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机器人等比赛,成绩突出。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五、活动中要求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我们的活动设计中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通常我们的活动中分成不同的小组大家协作完成任务。如在“小报制作”时,要让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小报是不现实的。因此,Word开始时我就布置学生可以四人小组方式组成协作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特长来完成作品,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Word学习完后通过网络在Word寻找所缺的材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成电子小报。如机器人制作中学生们二人一组协调组装调试机器人。这种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六、活动中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每个活动后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我们组内教师通过二年的时间在不断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活动,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还学会制作了许多生活中实用的作品,给家人、朋友带来了快乐,拓宽了知识面,并获得了许多各类比赛的奖项,效果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经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经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经验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6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