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5:12:58 | 移动端: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经过几年的试点教育探索,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监控和评价、教学目标与考核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的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为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析学生的教学问题,把实现学生问题的解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并依据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即我们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情况,我们根据知识、能力、成果、态度这几方面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观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方法的选取、分析的内容、技术指标的内涵等。同时系统地掌握证券投资功能、基本证券商品交易、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的市场运作、证券市场的监督等。

2、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利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平台,运用这两种分析方法来分析投资品种和时机、上市公司的素质等问题;运用证券投资风险衡量与分析来预测风险;通过上市公司购并及运作分析,发现购并运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证券投资的技巧,提高证券投资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推理能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出实际的成果。如进行实际的投资操作,并且有所收益;能撰写一个成功的调查报告。

4、态度。通过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置于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联系实际的媒体资源、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把真实问题置于一定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构成了学习的核心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建构知识体系。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式的思路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教学目标-----问题探讨----实际应用。通过这个知识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了“知识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教学模式,创设了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情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实现了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自主性、指导性和服务性。

(二)“玻璃鱼缸”式的讨论设计。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能力要求高。要学好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素养(如经济学、数学、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等基础知识),广泛的非专业兴趣,熟练的工具性技能,较强的现代金融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要能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探究式的模式进入学习状态,那么学习的过程将更为有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我们首先在教学设计表中,设计好学生要进行探究的主题,然后让学生针对主题,寻找教学材料,进行讨论

分析、推理,一般我们采取3-4个小组参与同一问题的解决,在其中一小组开始工作的同时,其他小组观察、倾听该组对问题的解决方法、途径及问题解决的技巧,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法,在讨论时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全班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目标问题解决上。目标讨论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讨论C组观察观察A组活动讨论观察讨论B组D组

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达到强化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

现代教育理论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与学活动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运用等方面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和计算机网络功能,引导学生把课堂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进行学习。通过联系实际的社会调查、小组讨论、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以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投资操作中要求学生针对操作结果撰写投资分析报告。投资分析报告要从影响投资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自己的投资结果,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从分析报告中,老师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实际操作过程,在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建构知识的自主性,同时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再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四)形成性考核过程监控的创新设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能积极自主的学习,这就要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评价。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到检验、修正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远程教育中最难以掌握的是形成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问题。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用得最频繁,但是由于学生进行的都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去实际完成一个真实任务(问题解决)来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所以,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自动记录和评价功能的操作软件,要求输入学号、姓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结果将保存,操作结果学习系统会自动记分。这样可以将学生形成性学习过程操作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并将记录学生成绩的文件通过E-mail或拷盘复制,再利用特别编制的成绩解读软件就可掌握该学生的形成性学习过程。这样达到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实行全过程的监控。

二、考核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要给学生定一个分数、评定学生的能力等级,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要,追踪并促进学生达标的过程,鼓励学生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做出的努力,利用正确的考评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促进学业上的成功,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该课程的考核采取了多种考核形式,具体设计了多种考核方式和手段,有选择性反映考核、论述式考核、表现性考核、交流式考核等;各种考核方式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如通过终考的选择性反映试题、案例分析、自主命题、综合论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情况;通过形考的网上学习,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及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形考的软件操作、社会调查报告和投资分析报告这种表现性的考核,测评学生的投资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通过交流式的考核测评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是教学目标和考评方式的组合情况表:

教学目标和考评方式的组合教学目标选择性反映论述式表现性交流式(比例)/考核形式知识和观点选择练习题比较、综合分自主命题(终小组讨论、课堂(20%)(形考和终析论述题(形考)发言(形考)考)考和终考)能力(推理案例分析、(形实际的投资操小组讨论时对别能力、技能)考和终考)作(形考)。人的评价(形考)30%成果(30%)投资分析报有效的投资结对投资结果的交告、社会调查果和分析报告流(形考)报告(形考)(形考)态度(20%)网上调查测网上行为统计面对面交流(形评(形考)(形考)考)我们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特定的对象,结合学科人才培养要求,设计科学的考核形式、内容和标准,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教学研讨,统一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了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提高了教学监控的时效性、有效性。开发的教学课件里有自动评判功能考核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自动记录和考核,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题目的批阅,更重要的是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监控,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3、增强了学生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在学习上得到全面的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扩展阅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梁伍七

一、引言

中期评估之前,我校加强网络教学的同时,逐步形成了“面授辅导+网络教学+小组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模型,该实践模型具有普适性,它没有考虑到具体课程的特点和差异。中期评估之后,我校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着力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整改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适合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201*年7月,我省电大总结提炼出“双主为纲,两个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框架,该框架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该框架所要求完成的教学环节较多,比如面授辅导、期中考试、课程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教学、小组讨论和网上答疑等。由于电大开放教育学员的特点,若要求每位学员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上述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上述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指导下,应该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设计相应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笔者结合开放教育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具体实践,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将学员分为四类进行管理和评价,并强化课程上机考试这一教学环节,在201*年12月份的全省电大教学工作会议上,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在全省进行推广,实践证明,该模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如下。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框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后续课程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先修课程。以学校“双主为纲,两个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指导,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总结如下。

“双主为纲”指的是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导学为主。我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安排导学课,根据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多种媒体资源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帮助每个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计划。改革面授辅导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面授辅导主要是梳理教材,透析教材难点和重点,对学生预习、做作业、阅读资料和使用其它媒体进行学习给予指导,以

第1页共5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元交互”指的是师生之间,省校与分校,省校与中央电大,三级平台之间的互动。除了面授辅导以外,开展多样化和交互性的教学活动,如积极开展网上实时答疑、在线讨论、电话答疑和直播课堂等实时的交互活动。以网上答疑为例,课程每学期安排至少两次实时答疑。实时答疑不仅面向自己所辅导的教学班,还可以面向全省进行辅导,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央电大在线平台的课程答疑记录可以及时导入省校在线平台,省校在线平台的课程信息可以随时下发给分校的在线平台,这保证了三级平台之间的互动。本课程主要是在电大在线的课程答疑区进行答疑,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答疑活动中,我事先确定答疑内容,把一些通常的复习内容如综合练习题、复习题、往届试卷的讲解等上网,这样能激发学员参加网上教学活动的兴趣。通过几年的实践,参加网上答疑活动的人数逐渐增多,学生参加课程网上答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两个课堂”指的是传统课堂和虚拟课堂。传统课堂中的集中面授辅导要求教师主要是梳理教材,透析每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是在电大在线的课程讨论区内完成的,属于虚拟课堂的教学环节。我事先精心设计好小组活动内容和主题,如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中将第一次小组活动安排了三个内容,即项目的多文件结构如何构成,变量和函数的作用域及生存期的概念以及形参和实参的结合方式。小组讨论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打消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顾虑和紧张感,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立体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等。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15%,形成性考核包括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情况考核,学习内容考核主要环节包括课程作业、期中考试和课程实验等,学习情况考核主要环节包括小组讨论、网上答疑和电子邮件等;上机实验考试占15%,要求完成一个指定题目的程序开发,这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期末笔试占70%,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期末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知识和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时,以问卷调查法为例,设计的问卷栏目如对教师面授辅导的满意程度、教师是否能及时回答网上答疑的内容和本课程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否满意等。

第2页共5页三、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并未理解课程所学内容,在实际上机实验时,学生只是机械地将书本上的源程序拿来进行上机实验,而并未理解源程序的实质,所以一旦上机发现错误,学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调试源程序,也就达不到排错的目的。所以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多上机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学员理解课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这样上机实验才有更好的效果。

笔者根据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理解难度大和上机实践要求高的特点,结合课程的考核要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着重抓了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合理引导不同类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是严格要求上机实验考试,该环节占课程考核要求的15%,要求完成一个指定题目的程序开发。

该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中既安排有面授辅导、期中考试和上机实验这种传统的教学环节,又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网上答疑等有开放教育特色的教学环节。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大都是社会在职人员,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若要求每个学生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上述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是不现实的,为此我在平时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四类进行管理和评价,具体见图1。对于这四类学生的特点,面授辅导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比如说对于第一类学生,由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且有时间参加集中面授辅导,所以我将集中面授辅导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环节放在首位引导给学生,而将网上视频资源学习放在最后。

图1:将学生分四类进行管理和评价记A={自主学习能力较强},B={自主学习能力较弱},C={有时间参加集中面授辅导},D={无时间参加集中面授辅导}第一类学生:A∩C,第二类学生:A∩D,第三类学生:B∩C,第四类学生:B∩D。第3页共5页对于该课程的上机实验考试,由于该环节占课程考核要求的15%,考试内容是完成一个指定题目的程序开发,以前采用的考核方法是:事先出5个左右的编程题目,题目所要求知识的综合性要求不高,让学员在实验室中现场完成2个左右的题目并在编译环境中调试运行,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解答2个左右的题目,但是发现学员并不能通过该教学环节将所学的知识点串起来,达不到将所学的课程知识点进行综合训练的考核要求。为此,我将本课程上机实验考试教学环节的要求做了如下改革:在上机实验考试的前10天左右发布考试题目,考试题目的综合性要求较高,基本上能够涵盖课程中所介绍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如类的定义和设计,单链表的概念和相关操作,动态空间的申请和释放,输入和输出运算符重载等,在发布考试题目的同时,给学生做一次专门的面授辅导,面授辅导请参见教学活动实录视频,上机考试时要求学生能够调试源程序并给出正确的运行结果即可。通过以上考核方式的改革,学员普遍反映通过上机实验考试这一教学环节后,以前理解不清楚的概念现在清楚了,以前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现在熟悉了,最可贵的是能够将书本上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较好地回答了部分学员提出的学习该课程有什么用的疑惑。

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效果分析

201*年秋季,我组织了面向全省电大师生的本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调查,共收到本课程分校评价表10份以及学生网上调查有效问卷248份。在分校评价表中,85%的分校课程辅导教师对这种课程教学实践模型表示满意,认为照顾了学生个体差异,体现了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开放教育理念;81%的教师对本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表示满意,认为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方案设计合理,课程资源丰富;87%的分校教师对课程总体效果评价表示满意。在学生评价表中,78%的学生对课程上机考核改革表示满意,认为通过上机考核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融会贯通,起到了综合训练的考核要求。83%的学生对本课程网上教学表示满意,认为课程的VOD点播内容丰富,通过网上课程答疑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83%的学生对课程总体教学效果评价表示满意。

另外,为体现该课程教学实践模型的实际效果,我选取了校本部开放教育学院和全省其它分校201*年至201*年的学生期末考试合成合格率数据(不含缺考学员),对这四个学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图表见图2。在开放教育学院,

第4页共5页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模型在上述两个年度均进行了实践,其它分校只是在201*年度才进行了实践。图表显示,开放教育学院的期末考试合格率均能维持在70%以上,在全省其它分校,201*年度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合格率均较低,通过本课程教学模式在全省推广以后,201*年度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合格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并分别超过了开放教育学院,如果排除考试试题和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期末考试合格率的提升,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模型在全省的推广和应用应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2:开放教育学院和全省其它分校201*年至201*年的学生期末考试合成合格率(不含缺考人数)120%100%80%60%40%20%0%开放教育学院全省其它分校71%74%72%95%84%65%70%201*年上半年201*年下半年201*年上半年201*年下半年97%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1.分类教学中,第四种学员比较难以管理和评价。虽然我将个别化学习辅导放在首位引导给该类学员,但是该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又无时间参加集中面授辅导,个别化学习辅导的时间不能充分得到保证,个别化学习辅导的效果也难以保障。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该类学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要加强对该类学员个别化学习辅导的细心和耐心。

2.形成性考核的过程如何进行监控,防止学员在形成性考核教学环节中的作弊现象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虽然针对四类学生有不同的形成性考核方案,方案也比较科学,操作性也较强,但对学员形成性考核的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今后应进一步调整形成性考核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形成性考核过程的监督,确保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5页共5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经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经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经验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6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