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

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5:14:10 | 移动端: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

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

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

按照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开展扶贫贴息贷款调研的通知》(川扶贫移民社扶〔201*〕192号)文件精神和要求,雷波县扶贫开发办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进村入户和实地召企业、乡镇、村组座谈会的形式,对全县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其调研情况如下:

雷波县自国家实施扶贫贴息贷款后,在省、州扶贫主管部门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抓住扶贫贷款贴息的政策机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把扶贫贴息贷款与产业化扶贫、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拓宽了贫困户的融资渠道,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

一、扶贫贴息贷款基本现状与成效(一)基本现状

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管理使用,呈现出平稳、健康、有序状态。201*年至201*年共安排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800万元,其中:201*年400万元,201*年1400万元,201*年1000万元。201*年至201*年回收2174万元,其中:201*年376万元,201*年892万元,201*年906万元。按贴息类型分,201*年到户贷款400万元,201*年到户贷款100万元,项目供求400万元,201*年贷款1000万元。按支付贴息划分,201*年至201*年共支付贴息资金132万元。按扶贫贷款覆盖划分,201*年至201*年共覆盖贫困村185个,贫困户2913户,中小型扶贫企业59户,有效促进了贫困村生产发展,提高了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贫困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步伐。

(二)主要成效

1.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信贷扶贫的扶持,增加了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的投入。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把茶叶、莼菜、大棚蔬菜的种植和芭蕉芋猪、黑山羊、西门达儿牛的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扶贫贴息贷款扶持的重点,加大特色产业建设力度。201*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扶贫贴息贷款项目扶持覆盖185个贫困村,2900多个贫困户,共发展茶叶201*亩,莼菜800亩,大棚蔬菜310亩,经济林果2100亩。发展出栏牲猪饲养量达1.2万头、出栏山羊饲养量0.62万头,带动贫困户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2.促进了贫困农户在产业开发中增产增收。通过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把贫困农户纳入到产业开发的链条中,将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贫困农户能分享产业开发的成果。如:马湖君山茶厂、雨味竹笋加工厂等企业均属产业化重点扶贫龙头企业之一,企业通过对收购当地种茶户嫩叶茶和竹笋的收购,带动当地种茶农户和竹笋采集户每年增收2600元以上。

3.通过对新村贫困户的扶资,整合资源,加快新村建设。对201*年、201*年的贴息贷款,雷波县为了整合资源,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房屋风貌打造,对雷波县的海湾村、庆丰村、大海村、小海村、青杠村、金堰村、顺河村7个新农村试点贫困农户和雷波县境内S301省道及S307省道雷波至大岩洞段公路沿线风貌打造贫困农户以及山棱岗、西宁、永盛三个片区贫困农户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此项工作的开展,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对帮助贫困农户改变居住环境、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通过政策的支持,使受益农户克服了以往等、靠、要的思想,家家争办项目,力争出效益,真正实现了由保守的自然经济思想向竞争开放的市场经济思想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向大生产、大市场的转变,由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和效益意识明显增强。

二、贴息贷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承贷金融机构的选择原则和标准。雷波县按照“便利性、操作性、合理性”的原则选择金融机构。由于全县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两个金融部门,农业银行的营业门市只设在了县城,而农村信用社则在每个中心乡镇设有营业门市,这对于贴息贷款的发放具备了优越条件,片区农村社用社能够比较清晰地掌握各贷款农户基本情况,即相对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又可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贷款发放,很好地发挥贴息贷款的作用,同时也为农户贷款、还款时提供了便利。因此我县选择了农村社用社作为承贷金融部门。

(二)贷款发放程序。由农户提出申请报告,经村委会审核后,在当地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申请贷款人姓名、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用途。对公示后无任何反映的,经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报当地农村信用社,由信用社按照贴息贷款的要求予以审核,符合规定的,予以发放贷款。

(三)贴息方式。实行先贷款后贴息的办法,由信用社在贷款用户最后一期还款时,按照贷款贴息金额,在还贷数额中予以直接抵扣。

三、贴息贷款的使用效率

(一)贴息贷款的运行质量。严把贴息贷款的准入关和操作程序关,有效地确保了贴息贷款的发放、回收和贴息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一是加强贴息贷款政策的宣传,每年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及利用新闻媒体对贴息贷款的政策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正确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申请利用贴息贷款,从源头上把好贴息贷款的准入关。二是制定了贴息贷款实施暂行办法。严格按照“实施暂行办法”的操作程序,开展贴息贷款的发放、回收和贴息工作,严把操作程序关。

(二)贴息贷款的运营成本。为了即将贴息贷款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又要确保资金的安全性,雷波县在贴息贷款从对象的选择到资金的发放和回收中的每一阶段工作具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因此其资金的运营成本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主要包括:一是在贴息贷款对象选择时农村信用社与当地党委、政府到村入户时的下乡费用、公示中的资料费;二是每年全县贴息贷款宣传中的宣传资料费、新闻媒体宣传中介费;三是贷款发放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费用。

(三)农户和项目贷款的瞄准性。按照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范围,根据扶贫工作的实际,把茶叶、莼菜、大棚蔬菜的种植和芭蕉芋猪、黑山羊、西门达儿牛的养殖及竹笋加工等特色产业以及新村建设的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县内各省道沿线的低收入农户的风貌打造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扶持的重点。

四、存在的问题

(一)绝对贫困农户获贷的比例偏低。部分特困户因无抵押、无担保,项目一旦失败,无偿还能力,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是企业,也要按市场运作,因此绝对贫困农户获贷的比例不高。

(二)贴息期限太短。按政策要求贴息时间为一年,在产业扶持中,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大部分项目的见效周期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在三年以上。如茶叶,经济林果等产业,效益期都在1年以上。

(三)贷款规模小,大项目得不到扶持。通过安排贴息资金,引导金融部门向贫困村、贫困农户发放贷款,以解决贫困村、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投入不足的难题,这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好措施。但这几年来国家安排的贴息资金还是过少,而且是基本上没有变化,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五、几点建议

(一)建议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对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小型扶贫龙头企业和绝对贫困农户贷款实施担保,以提高扶贫贷款投放到重点县和绝对贫困户的比例。

(二)建议适当延长贴息贷款的期限,提高贴息标准。贷款贴息时间过短,建议贴息延长到2-3年,贴息率提高1至2个百分点。

(三)建议逐年增加贴息贷款额度。要逐年增加贴息资金额度,不论是项目贷款或是到户贷款离实际需要缺口都大,国家在安排年度扶贫资金计划时,对专项贴息资金应逐年有所增加。

(四)建议安排专项资金,对扶贫龙头企业实施补贴,并降低或缓缴相关税收等,帮助扶贫龙头企业度过难关。

扩展阅读:英山县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宁城县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英山县地处鄂皖交界的大别山腹地,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下辖3乡8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万人,贫困人口8.2万人,占总人口的25.6%,每四个人口中就有一个贫困人口。由于发展基础和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贫困面仍然较广,贫困程度仍然较深,扶贫开发任务非常艰巨,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自国家实行改革,创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固定贴息水平,灵活补贴方式”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后,英山县抢抓扶贫贴息贷款和省脱贫奔小康试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强扶贫贴息贷款的引导、管理和使用,使扶贫开发产生了一些变化。为了深入了解新体制下扶贫贴息贷款的运管情况,根据鄂政扶发(201*)39号文件和黄政扶办电(201*)13号传真电报,县扶贫办

组成专题调查组,对温泉、红山和杨柳三个镇进行了调查。

一、主要成效

英山县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管理使用,呈现出平稳、健康、有序状态。对帮助贫困乡镇发展生产,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降低贷款成本,加快贫困地区实现小康目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近三年的扶贫贴息贷款是这样发放的。

按时间划分:201*年201*年全县共发放扶贫贷款3368.93万元,其中201*年1091.82万元,201*年1217.11万元,201*年6827万元。回收扶贫贷款3368.93,其中,201*年1043.76万元,201*年1209.24万元。201*年1115.93万元。

按类别划分:201*年201*年农业银行发放167笔贷款,共计3480万元,其中201*年150万元,201*年180万元,201*年3150万元;农信社发放12732笔贷款,共计5655.93万元,其中201*年941.82万元,201*年1037.11万元,201*年3677万元。

按贴息划分:201*年201*年共支付扶贫贷款贴息285万元,其中201*年40万元,201*年35万元。201*年210万元。

按覆盖范围划分:201*年201*年共覆盖339个村次,其中201*年117个村,201*年99个村,201*年123个村。按户划分:201*年201*年共惠及957户,其中201*年384户,201*年255户,201*年318户。

三年来,围绕县政府建设“中国茶叶大县、湖北山区经济强县、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全县积极参与实施“特色立县、工业强县、项目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利用扶贫贴息贷款发展支柱产业,加快了脱贫奔小康的

进程。全县先后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扶持项目723个,其中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700个,用于其它项目23个。发展茶叶40000亩,蚕桑15000亩,药材60000亩,板栗30000亩,生猪160000头,茶叶加工企业4家,通过扶贫贷款贴息扶持339个村次,覆盖957户,3828人,其中覆盖贫困村156个,1900人,贫困户110户,440人,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80元,其中贫困农民人均增收345元。

三年来,被调查的三个乡镇中,杨柳镇发放扶贫贷款470万元,贴息9.8万元,利用扶贫贴息贷款扶持项目85个,其中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82个,用于其它项目3个,扶持35个村,覆盖106户,420人。红山镇发放扶贫贷款126万元,贴息6.7万元,利用扶贫贴息贷款扶持项目39个,其中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39个,扶持14个村,覆盖39户,156人。温泉镇发放扶贫贷款510万元,贴息11.8万元,利用扶贫贴息贷款扶持项目43个,其中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41个,用于其它项目2个,扶持30个村,覆盖92户,368人。

二、主要做法

(一)摸清政策脉搏,实行三个瞄准

政策规定扶贫贷款贴息的对象是农村贫困户。扶持的项目是农业、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公司+基地+农户”形式的产业、贫困户的种子、种苗、种畜和肥料等生产性投资。根据这个政策,结合英山实际,全县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实行了“三个瞄准”。一是瞄准重点贫困村。全县有156个国定重点贫困村,其中2.03万人属于农村低保对象,6万多人属于扶贫开发对象,两类人口合计8万多人,各乡镇各部门坚持把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贴息贷款工作的重点,用70%的贴息贷款向重点贫困村倾斜,着力帮助他们建立茶、桑、药、栗四大特色产业和养殖、水产业。温泉镇百丈河村位于鄂皖两省三县交界处的深山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209户,693人,耕地面积372亩,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为了带动群众走出贫困,201*年村两委利用村民入股和扶贫贴息贷款创办了万头猪场,总投资400万元。购进种公猪10头,二元母猪600头,三元仔猪3000头。促进了饲料加工业,解决了30多人就业。到目前为止,全村共存栏牲猪1192头,户平5.7头,出栏牲猪851头,户平4.1头,户平收入达到8200元,人均收入2484元,带动了本村近1000人脱贫致富,同时拉动周边8个村近万名群众加快脱贫步伐。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李虹蹲点的贫困村韩婆墩现有396户,1468人,耕地面积825亩。该村带领群众脱贫,

将扶贫贴息贷款和其他资金捆绑使用,购进药材种子种苗,种药590亩,其中:柴胡80亩,苍术380亩,百合50亩,桔梗60亩,当归20亩,产业经济面积占总面积的75%。全村药材收入由201*年前35万元发展到今年的365万元,户均药材收入9200元,人均药材收入2500元,占全村农业经济收入人均3500元的72%。二是瞄准贫困户。全县坚持把贫困户作为扶贫贷款贴息的重点对象,重点帮助贫困户兴建致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增强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杨柳镇三门河村胡从奎是个贫困户,他利用废弃的旧村部房屋建设养鸡场,贷款5万元,购回鸡苗8000多只,政府及时贴息201*元,使养鸡场健康发展,现在投资规模扩大到18万元,胡从奎成了当地率先脱贫的领头人。该镇河南畈村夏进军在扶贫贷款贴息1500元的激励下,养母猪30头,常猪120头,仔猪280头,开始逐渐脱贫。东夹铺、桥头边、河南畈等村养殖户也纷纷涌现,三是瞄准龙头产业。全县始终坚持把扶贫贷款贴息的重点用于龙头产业,拉动了贫困户迅速脱贫。杨柳翻身垸茶叶有限公司主创“团黄贡茶”品牌。201*年扶贫贴息贷款1117万元,扶贫贴息34万元,在政策的扶持下,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发展高山茶园基地500亩,通过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公司注册为诚信通会员,实行网上销售茶叶,产值效益双飙升。上半年销售团黄贡茶15吨,产值达

300万元。带动土门河一条冲15个村,2万人,8000亩茶叶基地增收脱贫。三年来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扶贫贴息贷款不断崛起,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1家,过201*万元的2家,过1000万元的6家。绿屏茶叶有限公司201*年销售收入突破6300万元,有效提高了茶叶附加值,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规范操作程序,监管扶贫贴息

扶贫贷款贴息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复杂。全县严把“五关”。一是审查关,凡符合贷款贴息条件的农户,向所在乡镇、村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核确认后报县扶贫、财政部门备案,方可享受贷款贴息,未确认的不予贴息。县扶贫部门根据贫困户花名册,调查审定贷款贴息对象,确保扶贫困、扶产业、扶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二是测算关,财政扶贫贴息资金由县扶贫办和财政局按照贫困人口、低收入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等为依据,统一科学测算,然后两家联合向各乡镇下达贴息资金计划,由各乡镇按照计划组织实施。三是投向关。坚持把贷款贴息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严禁用于与农民脱贫无关的项目,无发展潜力的项目不贷。四是到户关。县扶贫办开出到户拨款通知书,每户贴息资金的贷

款规模控制在5万元以内,超过的按5万元结算,贷款期限规定在3个月到1年。财政部门再根据拨款通知书,对贷款贴息进行审核、拨付、结算和报账。五是监督关。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政策、贷款贴息对象、实施项目、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贴息金额等内容公告公示,阳光摊晒,接受监督。

(三)切实加强领导,制定管理办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新时期崭新的扶贫开发方式加以领导。一是成立了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以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李虹为组长,县扶贫办、财政局、农行、农村信用社为成员,成立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县扶贫办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编制和提供贫困户备选名册,做好相关的指导和贴息确认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工作;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中自主放贷。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扶贫办主任,负责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制订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开展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参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湖北省扶贫到户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县政府出台了《英山县扶贫到户

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了基本原则、部门职责、贷款贴息对象、范围和标准、结算办法等运作程序。三、主要问题

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确实是我国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有效尝试,体现了灵活性、准确性、责任性、联动性和实用性。通过这一有效形式,促进了全县茶、桑、药、栗四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带动了广大贫困户逐步走出贫困阴影。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太小。一是享受财政贴息资金的贷款规模每户控制在5万元以内,银行据此限制了贷款户的资金要求,这个贴息规模捆死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牵头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使一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无法施展手脚,他们不能从金融部门获得更多的资金扩大再生产,对瞬息万变的商机往往坐失良机。英山的农业产业链条很长,茶叶产业从加工中心一直延伸到田边地头,每个环节相互关联,由此无法带动广大贫困户滚动脱贫。二是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太少,201*年全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40万元,覆盖58个村,占全县总村数的18.8%,与扶贫的实际需要差距太大,杯水车薪,发展缓慢。

(二)贫困户无法贷款。一是信用等级制度锁死了贫困户,按照金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特困户和贫困户没有信用等级,银行根本不准贷款,谁贷款谁负责。信用等级评

定制度将贫困户这个弱势群体打入了冷宫。二是贫困户贷款无人担保,因经济贫困,担保人怀疑贫困户无法还贷,避免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都不愿签字担保。三是部分贫困户确实无力偿还,存在风险贷款、逾期率偏高的问题,一些病残智障、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和生存条件恶劣的农村困难人群,缺乏造血功能,对于他们来说,扶贫贴息贷款可能会变成救济款,因此金融部门不予贷款。

(三)银行贷款利率过高。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扶贫贴息贷款利率,按照3个月到1年贷款期限,年利率最高9‰,最低6‰,每千元贷款成本超过100元。国家扶贫贷款按4%的贴息率贴息,虽然缓解了利率压力,降低了贫困户的生产成本,但是经银行高息一折腾,政府扶贫贷款贴息变相地被金融部门拿走了一块,增加了贫困户的投资压力,影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四)部分农户缺乏信用意识。一些农户混淆了扶贫贴息贷款和农村信贷资金的性质,认为既然国家对扶贫贷款都贴息了,那么扶贫贴息贷款也应该是无偿的,因此不少农户还贷意识差,导致贷款逾期率高。四、几点建议

(一)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户均贷款额度,上级财政扶贫部门要实行“连年扶持、比例递增”方法,进一步扩大扶贫贷款的额度。二是要逐年增加贴

息资金额度,不论是项目贷款或是到户贷款离实际需要缺口都大,国家在安排年度扶贫资金计划时,对专项贴息资金应逐年有所增加,并适当提高贴息标准。

(二)适当降低银行利率。目前银行贷款年平均利率达到8.4‰,农户千元成本达到102元,而存款利率只有1.71‰,存贷利率相差太大,损害了农民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国家在研究金融政策时,应着重考虑银行在扶贫贷款上实行政策倾斜,减少功利主义,放水养鱼。

(三)建立农业产业保险制度。为确保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要将扶贫贴息贷款与农业保险捆绑起来,同时要发展农村信用担保公司,探索“龙头企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农户”的“五位一体”经营模式,有效解决贫困农户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6258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