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5:14:13 | 移动端: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竹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年,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在省、市扶贫主管部门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抢抓被列入省扶贫贷款贴息试点县机遇,紧紧围绕“兴致富项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的扶贫工作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贫困村整村推进为重点,以“一主两建(培植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办法,努力提高扶贫到户贷款贴息使用效益。截止目前,实际发放贷款730万元,实现贴息36.5万元,发放贷款240户1008人,带动人均增收250元以上。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开展扶贫到户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通知》的精神,县委、县政府结合竹山实际,制订了《竹山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四定四不定”原则。对贷款贴息对象、范围及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使工作有序开展,县委、县政府对相关单位工作作了明确分工,扶贫办主要负责贴息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监测,编制和提供贫困户备选名册,做好相关指导和贴息确认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金融机构在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中自主放款。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成立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领导小组,确定有分管领导和具体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贷款贴息工作。扶贫、财政和金融单位建立健全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贷款贫困户跟踪监测,确保信贷资金“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实行公示公告制,在确认贴息对象时,各乡镇和扶贫办实行“阳光操作”,接受村民监督。

二、瞄准对象,建档立卡

201*年,为了全面掌握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对象情况,我们对全县贫困现状进行了二次全面、细致地调查摸底,重点摸清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68元以下的贫困户、贫困人口,668--924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户、贫困人口,全面掌握了贫困户现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农户分析贫困现状、查找贫困成因,并针对贫困成因,帮助寻求致富项目,由农户自己确定发展项目。同时,根据全县贫困现状调查情况,全县县、乡、村都建立贫困户档案,建立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档案,达到了“五个明白”,即户有明白卡和明白项目,村有明白帐,乡有明白册,县有明白档案。对贫困户明白卡实行动态式管理,实行半年一抽查,年终一检查,脱贫一户,注销一卡,基础工作清楚明白。

三、培植产业,增大收入

我们在吃透上级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坚持把扶贫贷款贴息与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相结合,紧紧围绕“兴、建、创”的工作目标,明确提出了“一主两建三统一,四无八有三配套”的工作要求。“一主”即每个重点村突出抓好一项主导产业,帮助农户建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的收入经济来源。201*年,我们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60%用于了重点贫困村农业生产发展,重点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大了重点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的块头。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充分运用贷款贴息的注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发展生产,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深河乡井泉村有一定的茶叶产业基础和良好的饲养传统,我们对该村376户分类排查,对确认的289户贫困户符合条件的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其中支持176户改造茶园600亩,帮助25户发展养殖业,现该村户户有项目,人人均受益,当年实现人均增收150元。

四、突出重点,示范带动

没有致富的产业,就没有群众稳定的增收。为此,全县确立了生态立县、水电富县、产业富民的总体思路,把帮助农民群众构建稳定增收、长远增效的致富产业,作为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基本点,按照县域规划和板块经济的布局,在具有自然、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长效致富项目上,我们加强引导,强化服务,使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年,省下达我县扶贫到户贷贴息资金40万元。我们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麻家渡镇墩梓村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发展以郧巴黄牛为重点的畜牧产业,201*年,我们投入信贷扶贫资金5万多元,新建标准牛栏14户700多平方米,发展郧巴黄牛150头,当年仅畜牧业一项使农民增收80多元,使畜牧业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3元,比上年净增139元。双台乡田沟村,我们投入信贷扶贫资金近20万元,支持农户发展山羊678只,发展商品牛127头,发展生猪1083头,已出栏360头,比去年同期增长40%,使该村实现了人平一头猪、一只羊、户平一头牛的目标。201*年,通过财政扶贫贴息资金扶持,全县1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已建成茶叶专业村7个、烟叶和中药材专业村5个、养殖专业村5个、良种培育专业村1个,共改造和新建特色产业基地2.86万亩,新发展以郧巴黄牛和马头羊等为主的牲畜58410头(只)。全县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村致富能人累计发展到3123户,不仅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也较好地发挥了在产业发展中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一年来的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试点工作实践,我县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情况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我县是山区贫困县,到201*年底,全县还有14.3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些人口大多集中在最边远、最贫困的高山、石山、库区,生活产生十分困难,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地区的村组公路、水利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发展等严重滞后,要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相当大的投入。

2、财政扶贫贷款贴息额度小,与我与县投入需求的矛盾突出。201*年,省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40万元,对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一个“民穷财弱”的山区贫困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与我县投入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扩展阅读:201*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保康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襄樊市唯一全山区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61个村,总人口28.8万。有207个村被列为省定重点贫困村,其中已经和正在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108个,现有贫困人口8.37万人。今年以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商业运作、支持发展”的方针,坚持“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和“坚持条件、严格程序、自主放贷、择优扶持”的原则,规范运作,积

极探索信贷扶贫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到户贴息贷款1464.8万元,累计回收贴息贷款1464.8万元,安排贴息资金43.944万元,有7个乡镇47个行政村99户农户获得贷款扶持,户均贷款10000元,通过贷款扶持户均当年增收201*余元,人均增收500余元。

(一)扶贫到户贴息贷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贫困户贷款难的瓶颈。扶贫到户贴息贷款缓解了政策性贷款与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政策与市场的衔接,地方自主选择金融机构,自行确定贴息方式,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使愿意经营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真正做到自主经营,按市场运作,有效地拓展、改进、创新金融服务。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手续大大简化,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也大大降低,

做到了农户、金融机构、党委政府三满意。今年我们通过县信用社为全县47个贫困村、92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到户小额信贷资金905.8万元,户平贷款98000元,兑付财政贴息资金27.174万元,贷款户户平增收1600元。

(二)扶贫到户贴息贷款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是输血式和造血式扶贫的有机结合,到户贷款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按照“三个确保”的要求,我县207个重点贫困村要在201*年完成所有整村推进任务,而财政扶贫资金总额并未总体提高,安排在每个重点村的财政扶贫资金只有15万元左右,只能解决农户无法独自完成的部分项目建设,发展产业及产业配套设施的大量资金投入只有靠信贷或农户自筹。到户贴息贷款很好地弥补了重点村产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一些想发展生产、缺乏资金、又无力从金融机构获得正常贷款的贫困农户,以较低的利息成本贷到了生产发展资金,从而极大地焕发了他们发展生产,积极投身产业开发的热情。今年一年,全县利用到户贴息贷款共发展核桃1201*亩,葛根5000亩、袋料食用菌25万袋、蜜蜂2500群、山羊、生猪、鸡鸭等120万头只,各种产业加工基地5个。

(三)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强了相关部门为贫困户服务的意识。通过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有关部门、行业改进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意识,让贫困群众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和富民政策的温暖,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作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抓好扶贫贴息

贷款工作,县委、县政府首先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扶贫办、财政局、信用联社等部门为成员的扶贫贴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相关部门的联系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单位工作做了明确分工,扶贫办主要负责贴息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监测,编制和提供贫困户备选名册,做好相关指导和贴息确认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金融机构在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中自主放款。各乡镇成立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领导小组,确定有分管领导和具体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组织实施贷款贴息工作。扶贫、财政和金融单位建立健全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二)规范运作程序,激发放贷热情。由于近几年各金融机构普遍收缩了营业网点,强化了风险防范,原来县农行设在乡镇的营业所已全部撤销,农村的金融服务主要依靠信用社来开展,并且放贷十分谨慎。为此,我们在启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之初,就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县财政局和信用联社就如何开展扶贫信贷工作进行了反复研究,以县政府文件出台了《保康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办法》,并由县扶贫办、财政局、信用联社联合下发了《保康县扶贫贴息贷款操作实施意见》,对扶贫贷款的资金筹措、发放范围、贴息期限及贴息资金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了有关工作的运行规则。同时,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合理关切,支持信用社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所有扶贫贷款项目先由扶贫部门审查后推荐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是否放贷。要求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协助信用社加强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规定所有贴息资金必须在还本付息

后方可兑付,以督促借款人按时还款。

(三)科学统筹安排,提高发放效率。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而且农户每次申请的贷款额度都较小,因此,在扶贫信贷政策的设计上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一要尽量让群众少跑路,围绕简化贷款的审批和发放程序这一目标,该县对审批程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县扶贫办只定贴息贷款的计划分配、贴息期限、贴息利率和贴息资金总额,由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具体负责审定贴息对象和贷款额度。贴息期限到期后,由乡镇财政所直接将贴息资金发放给借款人。并专门印制了《扶贫贴息贷款申报审批表》和《贴息资金发放登记表》,以此监控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为了提高贴息贷款政策的群众知晓率,促进扶贫工作的阳光操作,该县专门在《今日保康》报上开办专栏,刊登扶贫贷款的有关政策,并通过科技培训,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宣传到户,扩大宣传覆盖面,有力促进了我县扶贫贴息贷款业务的开展。

(四)突出扶持重点,培育脱贫产业。由于保康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而每年可用的贴息贷款额度有限,为确保有限资金能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坚持把扶贫贴息贷款与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相结合,帮助农户建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的收入经济来源。农民要脱贫致富,必须大力培植村级主导产业。为此,确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80%用于重点贫困村农业生产发展,把帮助农民群众构建稳定增收、长远增效的致富产业,作为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基本点,按照县域规划和板块经济的布局,在具有自然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长效致富项目上,加强引导,强化服务,使其成为群众脱贫

致富的支柱产业。马桥镇唐二河村是一个典型贫困村,为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去年来,该村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山场资源,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耕牛养殖,但由于缺少资金投入,项目迟迟不能正常启动。今年,通过向16户农户发放小额贷款资金78万元,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全村已累计发展畜禽养殖千余头,仅此一项16户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开发难度加大,财政扶贫贷款贴息额度明显不足。我县是全山区贫困县,到201*年底,全县还有108个村要实施整村推进,贫困人口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处于贫困群体的大多集中在最边远、最贫困的高山,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地区的村组公路、水利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发展等严重滞后,要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近几年,省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非常有限,尽管对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一个“民穷财弱”的山区贫困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与我县投入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贷款经营成本过高,贷款获得难度依然很大。从调研情况看,能够得到贷款的主要是低收入贫困农户,获得到户贷款的贫困户中绝对贫困户所占比例较低。其主要原因由于我县是贫困山区县,交通、通讯等均不便利,而贫困户一般居住边远,农业龙头公司大多处于高寒边远镇、村,信贷部门对扶贫项目进行考察评估,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较多,导致经营成本过高,效益偏低,影响了信贷部门放贷的积极性。还有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要求农户和农业专业公司

提供担保或抵押。而实际上,贫困农户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既难以找到担保人,又无法提供有效的财产抵押;对农业龙头公司来说,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可用于抵押的财产与申请批复的贷款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贫困户和农业龙头公司在贷款发展生产中,因缺担保和有效的财产抵押,很难落实贷款计划。

(三)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专业培训工作明显不够。扶贫贴息贷款涉及金融、扶贫等多项内容,其专业性、逻辑性、科学性、严密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工作者有很高的业务能力。而广大基层特别是乡镇,由于未能及时进行培训,导致个别乡镇未能及时掌握新的操作方法,具体操作不够规范,如上报的相关材料不能按要求报送,有的几经反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近年来,省里也很少有对扶贫贴息贷款进行的专门培训,导致基层人才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贷款利率标准不一,贴息补助效果略显不足。在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的过程中,各地执行的利率标准各不相同,仅我县内就有年息10.044%、9.6%等多种利率,特别是部分贷款利率过高,难以有效减轻贷款人(单位)的利息支出压力,也难以体现扶贫政策给贷款人带来的实惠。

一年来,我县在小额信贷财政贴息工作的实施及管理上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领导要求和全县人民思富求进的愿望还相差甚远。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部门协作,积极落实贴息政策,重点扶持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6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