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关于201*年度威海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总结报告

关于201*年度威海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总结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5:14:22 | 移动端:关于201*年度威海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总结报告

关于201*年度威海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总结报告

关于201*年度威海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总结报告

省发改委、省统计局:

按照省发改委、统计局《关于对各市201*年度服务业发展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鲁发改服务〔201*〕640号)文件要求,我委会同市统计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201*年度服务业发展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201*年,全市服务业呈现出规模总量继续扩大,结构日趋协调的良好局面,服务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吸纳劳动力就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主要表现为:

一是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内部结构渐趋协调。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20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477.5亿元,增速达到17.8%,高出GDP增速2.5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服务业总量占GDP的比重达到30.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从行业构成看,传统服务业稳定增长,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及公共管理等传统行业实现增加值336.4亿元,增长14.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75.4%。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全市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和科研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1.1亿元,增长2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9.6%。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了全市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是服务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4.9%,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了5.1%,比201*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传统服务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1%,拉动服务业增长10.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9%,拉动服务业增长4.4个百分点。随着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逐步增强,而相应的第一、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我市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形成了由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三是服务业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增速居三次产业首位。全市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服务业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向服务业倾斜趋势明显,投资结构更趋于合理。201*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达2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占规模以上投资的39.4%,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投资占比差距进一步缩小。从三次产业投资增长幅度看,201*年,第一产业增长22.3%,第二产业增长21%,第三产业增长2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高到低的排序也已由上年的“一、三、二”变为目前的“三、一、二”。

四是服务业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促进了居民收入的提高。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实现税收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对地方税收总额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201*年,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总额约为28.2亿元,同比增长36%,其增长速度比地税税收总额的增长速度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总额约占地税税收总额的58.6%,成为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服务业的发展也使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285元,增长16.5%,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增幅创201*年以来新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37元,增长13.1%,比201*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五是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我市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的主要渠道。201*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57.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2.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当年服务业新增就业1.2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的56.9%。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第二产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一)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三大载体

20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威海市委、市政府以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为目标,以培育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为抓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大力拓展城区服务业发展空间,着力打造精品园区和骨干企业,“三大载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所辖荣成、文登、乳山、环翠三市一区全部被列入省重点服务业城区。据统计,201*年,全市重点城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28.6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89.8%;高技区高新技术创业园、荣成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园区、文登市新城区商贸园区三个重点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91亿元,缴纳税金3.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25%。西霞口集团、赤山集团、家家悦集团、望岛集团、净雅餐饮集团五家重点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36.8亿元,缴纳税金2.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20%。

(二)加大服务业投入,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全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威海市围绕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201*年,围绕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科技与信息服务业等服务业六大产业,重点推进荣成中外运物流中心、福如东海文化园、荣丰韩货购物街等大项目建设,服务业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加快推进了威海港三、四期、环海生态旅游示范路、威海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二是加大服务业引导资金争取力度。201*年,全市上报服务业项目21个,争取批复项目20个,共争取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一千多万元,其中,龙眼港港口物流集配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金蚂蚁物流中心等三个现代服务业项目争取资金750万元,对我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项目高度管理。201*年,我市严格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月调度、通报制度,加大服务业大项目调度力度,实行部门分包、责任到人。加强与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努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服务业项目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不断理顺管理体制

威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201*年3月,我市正式成立了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服务业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服务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全市服务业工作进行检查督导。8月份,组建了市服务业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各市区也于年内相继成立了服务业专门机构,全市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服务业工作格局。

(四)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201*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威发〔201*〕12号)、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66号文件,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若干意见》制定了五十二条政策措施,从九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和重点,并从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费优惠、积极引进人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挥价格职能、优先安排土地供应、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条件。《实施意见》制定了新形势下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确定了服务业发展的六大产业,强化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了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与两个意见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为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更加宽松、更加规范的政策环境。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目标及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威海市委、市政府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发挥资源优势,加大三大载体培育力度,促进六大产业协调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20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63.5亿元,增长18%,占GDP的比重达到32%。服务业投资增幅要高于全社会5个百分点,重点城区高于全社会10个百分点。

(一)以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竞争优势

充分发挥威海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开放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金融保险和科技与信息服务“六大产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突出重点与拓宽领域并举,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科学规划服务业发展布局,大力优化服务业结构,不断发展新型业态和高端服务,努力在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上取得新突破。

(二)加快骨干企业膨胀壮大,促进服务业做大做强

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聚集各类资源,开辟各种途径,促进服务业骨干企业快速膨胀,切实解决服务业总量小、贡献低、企业规模不大等突出问题。一是鼓励重点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培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二是鼓励骨干工业企业和渔业、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资本雄厚的优势,跨行业向服务业领域拓展。加快二三产业剥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大型服务企业,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发展,力争形成国内外、市内外项目一齐上,一二三产业利用外资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已出台的各项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确保各项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要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政策、新措施,不断创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出台《促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着力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对我市已列入省服务业发展“三大载体”的4个重点城区、3个重点园区和5家重点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尽快抓出成效,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服务业引导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引导资金足额到位,全部用于扶持省服务业“三大载体”和服务业大项目建设。

扩展阅读:201*年吴中区服务业工作总结

201*年吴中区服务业工作总结

和201*年工作思路

一、201*年服务业工作总结

201*年,我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抓,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的双轮驱动战略,通过合理规划、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多

种举措,全区服务业呈现总量扩张、效益提升、结构优化、空间集聚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为全面推进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140.5亿元,增长26.1%,增速居三次产业之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9%,高出去年同期

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超过GDP增幅4.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2.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201*年实现服务业地方税收14.1亿元,对地方税收贡献率达到63.6%。服务业对促进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至07年底,全区服务业从业人数13.5万人,占全区从业人数总量的31.3%。人均服务业增加值2.46万元,服务密度1894万元/平方公里。

(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201*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了56.7%,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39%。特色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现代旅游业优势明显。201*年,接待中外游客900万人次,同比增长38.6%;实现旅游总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34.8%。依托环太湖“真山真水”的区位优势,以“太湖山水、古镇古村、吴地文化、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环太湖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中国太湖开捕节、苏州太湖梅花节、直水乡服饰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古镇古村游、太湖山水游、农家风情游等活动内容精彩纷呈。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户苏州太湖的全国首个旨在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太湖文化论坛,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第三届苏州《孙子兵法》国际研

讨会等旅游专题文化活动好戏连台。积极参加旅交会等大型旅游推介活动,打造唱响“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品牌知名度。

现代物流业快速起步。目前,全区共拥有现代物流企业14家,注册资本达9.8亿元。开发区依托国家级吴中出口加工区载体优势,已聚集了吴中物流、宝供物流、大鹏物运、中诚物流、家闻大件仓储有限公司等10多家现代物流企业。07年8月初,全球物流巨头,世界500强企业,马士基物流签约落户开发区。总投资11亿元的宇航物流成功落户胥口镇,预计08年初将开工建设。随着吴中大道、东山大道、东方大道、绕城高速等立体交通路网的相继建成投运,100平方公里的城南工业带与周边各配套区间的物流往来将更加便捷高效,一个崭新的现代物流汇集区正在苏州城南悄然形成。

科技服务载体建设全面推进。全区拥有较大规模的科技服务载体

8家,其中有3家已投入使用,5家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工建设。区内率先创办科技服务载体的吴中科技创业园已晋升为国家级科技创业园。创业园所属的吴中软件园已正式加盟“国家队”,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苏州软件园吴中基地。创业园正在建设“生物医药检测信息服

务平台”,力争使自己成为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技术创新的集散地。石湖科技创业区已有60家各类创新企业入驻,2.63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吴中科技城内的苏州芯之园科技有限公司、吴中科技城产业基地基建已基本完成,江苏吴中生命科学园、吴中科技创业园的建设也正在加紧进行之中。

服务外包取得新突破。吴中经济开发区获批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

示范区,我区的服务外包主要为业务流程外包,目前已拥有丝绸、

化妆品、CQC信息产品、中国高低压电器检测等四个国家级检测中心。苏州西山中科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主要为国内外医药研究机构提供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是我区规模较大的业务流程外包企业。药明康德药物安评中心项目主要承接欧美离岸外包业务,07年获批省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建成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GLP药物安全评价中心。目前,我区共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20家,从业人员近千人,主要涉及软件、动漫、第三方物流、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等方面。

现代金融高效运行。随着首家外资银行“日本池田银行”的成功入驻,我区已初步构建起了门类齐全,功能多样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较好地实现了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区共有银行14家、保险机构14家、证券营业部4家,已有1家外资银行、2家外资保险机构在我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及代表处。财务公司、典当行、创业投资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保持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吴中区房地产开发品质、档次不断提升,供应结构更趋合理,一些知名度高、实力强的房地产开发商诸如招商地产、仁恒地产、嘉业地产、中信地产等纷纷进驻吴中区。201*年,全区共完成房地产投资57亿元,同比增长48.9%。房屋施工面

积5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5%,商品房销售面积2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2%,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28.4亿元,同比增长61.1%。以人为本、绿色家园、亲和院落式公寓等新型开发理念日渐为人们所接受,“山水苏州〃居住吴中”的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商贸业发展壮大。201*年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8.6

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批发零售业102.2亿元,同比增长22.1%。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传统零售业加快向集群化、大型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业态发展。我区首家大型零售商场东吴国际商城已投入运营。总投资超十亿元的大型集中型商贸服务区南苏州生活广场,在越溪城市副中心破土动工,将建成一个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酒店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

专业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全区现有各类专业市场25家,木渎凯马汽车广场已成为苏州乃至华东地区有着较高知名度的集汽车销售、赛事运动、生活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汽车广场,并成功举办凯马汽车文化节、全国摩托车拉力赛、卡丁车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凯马广场一期4S区已进驻28家中高档品牌4S店,二期正在建设中。总投资3.4亿元的江南汽配市场一期开发建设结束,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苏州华夏五金机电城首期投资1.5亿元已经完工,将建成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五金机电专业市场。201*年,全区各专业市场共完成销售收入176元,同比增长10%。

(三)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城南工业带以吴中开发区为龙头,正成为苏州南城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涌现出吴中出口加工区、吴中科技城、长桥新材料星火计划密集区等一大批高规格、大体量的生产性服务业载体,吸引

了大批生产性研发企业纷纷入驻,与木渎、胥口、临湖、直等周边配套区联成一片,较好地发挥了功能集聚效应。环太湖旅游经济带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太湖中信文化论坛、太湖水底世界等一批高等级旅游服务载体加快推进。吴中科技创业园、胥口书画街被评为苏州市首批服务业集聚区,胥口文化(美术)产业基地同时被列入苏州市“十一五”重点发展的八大文化产业项目。此外,6平方公里的“尹山湖商圈”定位于打造集商贸、居住、办公、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生态新商圈,将成为东部大型生活性服务业、科技研发服务业的集聚区。12平方公里的太湖科技产业园区,将在太湖之畔打造一个全新的集科技、研发、展示、生产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目前,首期8平方公里正在进行前期基础建设。

(四)服务业投入逐步加大,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1*年,吴中区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96.7亿元,同比增长52.7%,远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总额的15%的增幅,占全区投资总额的59.1%,成为吴中区投资的最热门产业,标志着服务业领跑吴中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趋势日益明显。

1.服务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太湖文化论坛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0亿元,完成投资10亿元,完成了年度计划的100%,主要建筑主体施工即将完成,道路和设施正抓紧施工。总投资5亿元的香山国际大酒店,今年计划投资1.5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84亿元,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酒店A组团与产权酒店完成主体结构,B组团、C组团正在规划放线。度假区景观大道、黄金水岸工程。计划总投资4.72亿元,今年计划1亿元,迄今完成投资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项目已全部建成。总投资3.1亿元的太湖水底世界项目,今年计划投资

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077万元,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前正在进行地下基础混凝土浇铸;木渎的江南汽配城二期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项目已完成投资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0%,目前基础开挖结束,主体框架正在建设。总投资3.5亿元博济堂创业园和总投资4.5亿元的东创科技创业园目前完成投资2700万元和2800万元。总投资4.6亿元的胥王山农家山庄由于土地指标等原因,目前仅进行了拆迁工作及外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尚未正式开工。

2.服务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类资本竞相涌入。成功举办了深圳、北京科技招商会和日本大阪、东京投资说明会、’201*苏州吴中〃太湖(上海、杭州)三产服务业推介会,’201*苏州吴中〃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招商活动。并参加了苏州市组织的苏州服务业香港推介会、香港知名服务业企业苏南活动行等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其中’201*苏州吴中〃太湖(上海、杭州)三产服务业推介会、’201*苏州吴中〃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共签约服务业项目30只,总投资约215亿元。201*年全区服务业引进外资项目33只,总投资4.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2.4亿美元,服务业实际到帐外资6611万美元,占全区到帐外资的13.9%。服务业引进内资民资项目1122只,注册资金23亿元。引进外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今年项目呈现出投资规模大、档次高的特点。如总投资6000万美元的呈辉工艺品(苏州)有限公司,总投资2980万美元的苏州亚太宇航科技活动有限公司,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明隆国际(苏州)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总投资2500万美元铃兰太湖水底世界(苏州)有限公司。

我区服务业发展虽然总体态势良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所占比重还不大。我区服务业近年来

的增长势头虽然很好,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已超过百亿,但占GDP的比重还较小,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相适应,离“321”的发展目标更是还有不小距离。二是发展层次还不高。我区服务业虽然门类较多,但发展层次还不高,传统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研发、创意、外包等高端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创新程度还不够。我区的服务业发展有着较为宽松准入环境,相关的扶持性政策也较完备,但服务业创新发展还很不够,尤其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头脑经济”、创意产业还有待大力培育。四是高层次人才稀缺。我区服务业从业人员众多,但多集中在传统型服务行业,总体素质较低,从事科技研发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稀缺,成为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瓶颈。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措施,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1*年工作思路

201*年,我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十七大精神

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和“打造吴中新城,做美太湖山水”的总体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做大总量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增强竞争实力,逐步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繁荣发达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强区到服务经济强区的新跨越。工作目标是: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递增19.6%,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入100亿元;服务业到账外资9500万美元。工作重点有以下六个方

面:

(一)继续抓好集聚区建设,提高规划引领水平。

要按照“整体设计、错位安排、统筹协调”的要求,尽快完善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拿出特色行业、专业园区、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对城市主干道、重要节点地段和重点区域,要实行规划控制,发挥好规划在配置资源、引领发展方面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避免无序发展、重复拆建、浪费资源。在规划的引领下,要重视发挥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和集约发展,突出重点抓好旅游、商贸、物流、科技等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要着力提高集聚区的规划水平,按照成片规划、整体开发,按项目、分区域逐步实施的要求,形成整体效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不断创新集聚区体制机制,根据市场化取向和政企分开的原则,提高综合配套能力和服务效率。国家、省、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首先要在集聚区得到全面落实,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要重点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其他各类专项资金也要向集聚区重点倾斜。

(二)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要充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调整服务业招商思路和策略,集中资源、发挥合力,掀起服务业招商的新高潮。08年计划组织赴深圳、北京、上海举办科技和服务业招商推介活动,赴日本、欧美举办旅游、科技及医药、软件服务外包招商推介活动。要重点抓好“四个一”:一是明确一个定位,下大力气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走国际化、品牌化、特色化、高端化之路,形成与周边区域的互补。二是建好一支队伍,进一步完善“区、镇、国有公司”三级招商体系,努力造就一支懂规律、精业务、会外语、善攻关、能吃苦的专业化招商队伍。认真研究服务业发展内在规律,掌握国际服务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招商的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三是搭好一个网

络,要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团队的积极性、专业性,寻求更多战略伙伴合作,积极开展符合服务业特点的中介招商与以商引商,不断拓展新的招商渠道和信息网络。四是落实一批重点,要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区内的外资企业将研发中心、区域性总部设在我区,要借助区内各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研发机构以及科技创业园,大力拓展服务外包项目,努力做大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市场份额。

(三)继续抓好政策扶持工作,优化亲商服务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对上争取与政策落实工作,本着“用足、用好、用活”的要求,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加大服务业企业尤其是总部经济、研发项目和科技型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力度,对特殊项目、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办法,以加快促进我区服务业做大做强。力争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尹山湖商圈”、“太湖科技产业园区”运作方面,要尽快制订完善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积极展开各项前期工作,加快各类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把功能定位落到实处。二是在服务业外包试点方面:积极发挥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内规模产业集聚的优势,紧密结合区内产业结构,以嵌入式软件外包为重点,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三是在引导资金争取与运用方面,要继续发挥好区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作用,对上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对下加大重点扶持力度,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或成长型企业,促进新增长点的培育。四是在降低服务业运营成本方面,重点研究权限范围内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政策,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着重做好服务业企业水、电、气价格的调整,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四)继续抓好项目和品牌建设,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切切实实抓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的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建设,形成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和集聚区。今年我区共上报市服务业重点项目10只,计划投资15.5亿元,同时确立区服务业重点项目31只,计划投资34亿元。同时加快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建立区服务业名牌推进制度,积极支持服务业重点企业争创名牌,扶持企业做大体量、做强实力、打响品牌,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服务业名牌企业按规定予以奖励。鼓励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建立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名牌企业。

(五)继续抓好人才保障工作,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针对当前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制约情况,要加快引进一批服务业领军人才,催生一批服务业创业人才,聚拢一批服务业管理人才。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预测。结合我区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做好服务业人才需求的前瞻性预测,加强对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的指导。二是建好平台。在发挥国有人力资源机构主渠道作用同时,尝试与国内外猎头公司和中介机构开展多渠道合作,加快建立起服务业人才的快速供给机制。三是搞好培训。依托吴中职教中心、苏州国家教育园等教育载体,通过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职业上岗培训、脱产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我区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四是用好政策。要创新人才政策,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服务业项目的引进与投入,努力做到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加速优质人力资源集聚。

(六)继续抓好组织领导工作,形成整体发展合力

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协调配合,不断完善相应的组织与领导机制。一是强化目标考核。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及

其相应的考核办法,从考核导向上把服务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狠

抓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培大育强和入库税收的考核。二是强化督查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体系,定期召开服务业工作碰头会,每半年组织一次项目观摩,交流发展情况,会办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日常统计制度,为客观评价服务业发

展水平提供可靠依据。

苏州市吴中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年3月18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201*年度威海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201*年度威海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201*年度威海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总结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6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