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5:16:57 | 移动端: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答:1)、使用性能是材料在使用状态下表现出的行为,

是材料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主要决定于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等性质;2)、材料的

性质是材料对热、光、机械载荷等的反应,主要决定于材料的组成与结构;3)、化学成分和4)组织结构是影响其性质的直接因素;通过合成制备过程,可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而影响其性质;

2、材料科学与工程定义:答:关于材料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其性能及使用过程间相互

关系的知识开发及应用的科学。3、按材料特性?材料分为哪几类?答: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半导

体材料。4、金属通常分哪两大类?答: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

5、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在结合键上的差别。答:简单金属完

全为金属键,过渡族金属为金属键和共价键的混合,但以金属键为主;陶瓷材料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同非金属(通常为氧)相结合的化合物,其主要为离子键,也有一定成分的共价键;高分子材料,大分子内的原子之间结合为共价键,而大分子与大分子之间的结合为物理键。复合材料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物质,因而其结合链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从左到右或从上

到下元素结构有什么区别?性质如何递变?答:同一周期元素具有相同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核电荷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增加,失电子能力降低,得电

子能力增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从上向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电离能降低,失电子能力增加,得电子能力降低,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降低。

7、原子中一个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可用哪四个量子数来决定?答:主量子数n、轨道角

动量量子数li、磁量子数mi和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i。

8、影响配位数的因素。答:共价键数,与结合键类型有关,影响材料的密度。原子的有效

堆积(离子和金属键合)异种离子接近放出能量,不引起离子间的强相互推斥力下,近邻异号离子尽可能多,离子晶体结构更稳定。离子化合物配位数较高,常为6。正、负离子的配位数主要取决于正、负离子的半径比,只有当正、负离子相互接触时,离子晶体的结构才稳定。配位数一定时,正、负离子的半径比有个下限值。

9、比较键能大小和各种结合键的主要特点。答:化学键能>物理键能,共价键能≥离子

键能>金属键能>氢键能>范氏键能;共价键中:叁键键能>双键键能>单键键能。特点:金属键,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靠库仑引力结合,电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离子键以离子为结合单元,无饱和性,无方向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范德华力,原子或分子间偶极作用,无方向性,无饱和性;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10、简述结合键类型及键能大小对材料的熔点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模量和

塑性有何影响。答:熔点:熔点高低代表材料的稳定性程度。加热时,当热振动能足以破坏相邻原子间的稳定结合时,材料发生熔化。结合键类型和结合(键)能大小决定材料

熔点的高低。密度:金属键没有方向性,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故金属密度高;陶瓷材料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结合,其密度较低;聚合物多为二次键结合,其组成原子质量较小,聚合物密度最低。导电和导热性:金属键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靠库仑引力结合,价电子能在晶体内自由运动,使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不仅正离子振动传递热能,电子运动也能传递热能,使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而非金属键结合的陶瓷和聚合物在固态下不导电,导热性小。模量:结合键能越大材料的拉伸或压缩模量越大。塑性:金属键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金属受力变形,可改变原子之间的相互位置,金属键不被破坏,使金属有良好延展性;共价键键能高,有方向性和有饱和性,结构稳定,改变原子间的相对位置很困难,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塑性变形能力差,硬而脆。11、空间点阵。答:空间点阵:一系列在三维空间按周期性排列的几何点称为一个空间

点阵;晶面指数: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倒数之比;致密度:晶胞中的原子所占的体积与该晶胞所占体积之比。12、液晶及其液晶的分类:答:液晶:某些结晶物质受热熔融或被溶剂溶解之后,失去

固态物质的刚性,变成具有流动性的液态物质,但结构上保存一维或二维有序排列,物

理性质上呈现各向异性,兼有部分晶体和液体性质的过渡中间态物质。分类:按晶相的形成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按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分为:丝状相,螺旋状相和层状相。13、

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因素:答:1)、晶格结构(溶质原子半径小,溶剂原子晶格间隙大);2)、间隙离子进入后,需形成空位或反电荷离子以置换方式,生成置换型固溶体,保持电中性。3)、组分偏离化学式的化合物(含变价离子)。实质:由金属的高氧化态和低氧化态形成的固溶体。

14、有序合金的原子排列有何特点?这种排列和结合键有什么关系?答:特点:原子

分别占据晶胞中不同结构位置。15、为什么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而间隙固溶体则不能?答:

这是因为形成固熔体时,熔质原子的熔入会使熔剂结构产生点阵畸变,从而使体系能量升高。熔质与熔剂原子尺寸相差越大,点阵畸变的程度也越大,则畸变能越高,结

构的稳定性越低,熔解度越小。一般来说,间隙固熔体中熔质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较大,故不能无限互溶,只能有限熔解故不能无限互溶,只能有限熔解。

16、弗仑克尔缺陷:答:等量的间隙正离子和正离子空位。17、点缺陷对晶体性质的影响:答:点缺陷存在和空位运动,造成小区域的晶格畸变。

五点:使材料电阻增加,定向流动的电子在点缺陷处受到非平衡力,使电子在传导中的散射增加;2)加快原子的扩散迁移,空位的迁移伴随原子的反向运动3)使材料体积

增加,密度下降4)比热容增大,附加空位生成焓5)改变材料力学性能,间隙原子和异类原子的存在,增加位错运动阻力,使强度提高,塑性下降。

18、位错的运动及其特点:答:1)位错的滑移:位错处原子能量高,不稳定,切应力

下其原子的位移量更大。将位错推进一个原子距离。移动方向平行滑移面,和位错线垂直;切应力继续作用,位错逐渐移到晶体表面,产生一个原子距离的台阶。位错滑移使

晶体产生塑性变形,比完整单晶两个相邻原子面整体相对移动更容易;晶体实际强度(实际晶体)比理论强度(无位错晶体)低得多。位错滑移与外力有关;2)位错的爬(攀)移:与空位和间隙原子有关,位错在垂直滑移面方向的运动。原子从半原子面下端离开,半原子面缩短,正爬(攀)移,位错线上移;原子扩散至位错附近,加到半原子面上,半原子面伸长,负爬(攀)移。位错爬(攀)移是通过原子的扩散实现;19、体积(晶格)扩散的微观机制类型:答:间隙扩散与空位扩散。20、

比较下列各因素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并简要说明原因。1)金属键晶体的扩散系数与共价键晶体或离子键晶体的扩散系数:键能越强,原子间的结合键力越强,熔点也高,

激活能越大,扩散系数越小。共价键晶体和离子键晶体的扩散系数<金属键晶体的扩散系数2)间隙固溶体扩散系数与置换型固溶体的扩散系数:隙固溶体的扩散系数>置换型固溶体的扩散系数。置换型固溶体的扩散,首先要形成空位,激活能较大。3)铁的自扩散系数a(Fe)与r(Fe):912℃铁的自扩散系数Da(Fe)/Dr(Fe)=280。21、固体表面结构的主要特点?答:排列状态:趋向于表面能降低1)原子密堆(表面

能的本质是表面原子的不饱和键)。2)离子极化或位移;3)杂质原子的迁移,自由表面,使表面能降低;4)吸附层;5)受外界影响,表面质点排列较不规整,缺陷较内部多;第二是离子极化或位移:1)理想表面;键不饱和,不均匀力场;正离子被拉向内部;2)负离子受正离子的作用,诱导出偶极子;3)离子重排,形成偶极矩。22、固体表面对外来原子发生哪两种吸附?并比较其主要特征?答:发生化学吸附和物

理吸附;化学吸附:单分子层吸附,放热>80~400kJ/mol有选择性。化学吸附源于

不饱和键。物理吸附:单或多分子层吸附(吸附层厚),无选择性,放热<20kJ/mol,高表面能物质(如金属)吸水。

23、三种湿润的共同点是:液体将气体从固体表面排开,使原有的固/气(或液/气)界面

消失,被固液界面取代。数学表达式:沾湿:粘附功Wa=A+Lg;Wa=Sg+Lg-

SL。浸湿:Wi=A=Sg-SL。铺展:S=A-Lg。规律:Sg越大,SL越小,粘附张力A越大,越有利于各种润湿;沾湿:Lg大,有利沾湿;浸湿:Lg,无影响;铺展:Lg小,有利铺展。改变润湿性主要取决于Sg,Lg,SL的相对大小,改变Sg较难,实际上更多的是考虑改变Lg和SL。24、润湿的本质是异相接触后表面体系能下降。润湿方程:Sg-SL=Lg*cos。25、高分子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特征.答:1.平均分子量大和存在分子量分布,分子

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具有“多分散性”;没有固定熔点,只有一段宽的温度范

围;分子量分布影响聚合物的加工和物理性能,低分子部分使材料强度降低,分子量过高部分使熔融塑化成型困难。2.高分子链具有多种形态3.分子链间以范氏力为主,部分化学键;分子内为共价键。分子间力很大,没有沸点,一般加热到200℃~300℃以上,材料破坏(降解或交联)。4.组成与结构的多层次性。26、.比较高分子链的构型和构象。答: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

几何排列。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构象是由分子内热运动引起的物

理现象,是不断改变的,具有统计性质。因此高分子链取某种构象是指的是它取这种构象的几率最大。区别:构象是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构型则是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构象的改变不需打破化学键,而构型的改变必须断裂化学键。27、比较分子链的近程结构对高分子链柔顺性的影响。答:1.主链结构。极性小的碳链

高分子,分子内相互作用不大,内旋转位垒小,柔性较大。主链中含非共轭双键,相邻

单键的非键合原子间距增大,使最邻接双键的单键的内旋转较容易,柔顺性好。主链中含共轭双键,因电子云重叠,没有轴对称性,Л电子云在最大程度交叠时能量最低,而内旋转会使Л键的电子云变形和破裂,不能内旋转,刚性链分子。主链含不能内旋转的芳环、芳杂环时,可提高分子链的刚性。2.取代基。侧基极性越大,极性基团数目越多,相互作用越强,单键内旋转越困难,分子链柔顺性越差。3.氢键和交联结构的影响,高分子的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氢键,氢键影响比极性更显著,增加分子链的刚性。28、内聚能密度对高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答:CED400兆焦/米3(J/cm3),强极性基团,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较高结晶性和强度,纤维。29、高分子共混物(合金)的制备方法。答:化学共混:通过化学方法,把不同性能的

聚合物链段连在一起,接枝共聚、嵌段共聚及互穿共聚等;物理共混:通过物理方法,

把不同性能的聚合物混合在一起。机械共混、熔融共混及溶液浇铸共混等。工艺简单,共混时存在相容性问题。30、与低分子晶体比较,聚合物晶体的特点。答:1)晶胞由链段组成,高聚物晶胞是

由一个或若干个高分子链段构成。2)折叠链,高分子链在大多数情况下以折叠链片晶形态构成高分子晶体。3)高分子晶体的品胞结构重复单元,构成高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重复单元有时与其化学重复单元不相同。4)结晶不完善5)聚合物晶体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及多重性。31、聚合物共混物(聚合物合金)的概念及其与共聚物的差别。答:共混物是指: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共混,形成宏观上均匀、连续的高分子材料。

通过混合组分的调配和共混的工艺条件的控制,获得所需性能的材料。共聚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的聚合物。

32、热固性聚合物和热塑性聚合物。答:热固性聚合物: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

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这类

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热塑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

33、聚合物共混物和聚合物共聚物。答:共混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通过物理

或化学方法共混,形成宏观上均匀、连续的高分子材料。共聚物,是有两种以上的单体组成的聚集体。34、铁碳合金中的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的

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一次渗碳体:w(C)4.3%时,从液相中直接结晶出的粗大片状渗

碳体。二次渗碳体:w(C)0.77~2.11%时,从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次生渗碳体。三次渗碳体:w(C)0.0218%~0.77%,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共析钢,W(c)0.77%,珠光体。过共析钢W(c)0.77%~2.11%,先共析二次渗碳体+珠光体。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W(c)2.11%~4.3%,珠光体+二次渗碳体+莱式体。共晶白口(铸)铁W(c)4.3%,莱式体。过共晶白口(铸)铁W(c)4.3%~6.67%,一次渗碳体+莱式体。40、碳对铁碳合金机械性能有何影响:答: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机械性能影响极大,含

碳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质的变化,含碳量越大,韧性越差延展性越大,硬度越

大。

41、铁碳合金中碳的存在形式。灰铸铁,白口铸铁,麻口铸铁的碳的存在形式有何不同。

答:碳的存在形式:固溶到铁晶格间隙中的固溶碳,与Fe形成间隙化合物的化合碳,游

离在Fe-C合金中的游离碳.。白口铸铁(碳以渗碳体形式存在,断口为白亮色)灰口铸铁(碳以游离石墨形式存在,断口为暗灰色)麻口铸铁(同时含有石墨和渗碳体,断口灰白相间)。

42、灰铸铁的组织特点,影响灰铸铁性能的因素。答:基体(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以及石墨两部分组成。铸铁的机械性能主要受石墨和基体所控制.提高铸铁的

机械性能,一方面,改变石墨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减少其有害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某些手段(合金化、热处理等)调整、改善基体的性能,提高铸铁的机械性能。43、灰口铸铁组织的形成过程中,石墨化过程的三个阶段。答:第一阶段,高温石墨化

C"D"由液相凝固形成一次石墨,1154℃,共晶转变,共晶石墨LC"→AE’+G(奥氏体+石墨);第二阶段,中间石墨化1154~738℃,碳溶解度下降,奥氏体成分沿E’S’

变化,过饱和碳析出石墨,二次石墨GII。第三阶段,低温石墨化P"Q",738℃,共析转变,共析石墨AS→F+G(铁素体+石墨);三次石墨GⅢ。

44、灰口铸铁的组织按其基体的不同,可分为哪三种。灰口铸铁的组织可看成是碳钢的

基体加片状石墨。答:铁素体灰口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灰口铸铁,珠光体灰口铸铁。45、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在组织和性能上有何区别。答:灰口铸铁,组织:钢+片状石

墨,对力学性能无明显要求的构件;大型复杂机体。球墨铸铁,球状石墨+铁素体和珠

光体的混合组织。性能:球化越完整,球状石墨尺寸越细小,可减少应力集中,力学性能越优越;疲劳强度与中碳钢相似,耐磨性好,制造重要和形状复杂的机械零件。46、硅酸盐结构的基本特点和类型:答:类型:岛状结构;组群状(环状)结构;链状

结构;层状结构;架状结构。特点:结构中Si4+间没有直接的键,而是通过O2-连结;以硅氧四面体为结构的基础;每一个O2-只能连接2个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间只能共顶连接,不能共面连接。47、玻璃的定义及其通性,玻璃中的氧化物分为哪三类。答:定义:将原料加热熔融(熔

体),快冷却(过冷却)形成,室温下保持熔体结构的固体物质,固体非晶态(无定形)

物质。通性:各向同性;热力学介稳性;状态转化的渐变性;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分类:硅酸盐、硼酸盐、磷酸盐。48、陶瓷材料中主要结合键是什么?从结合键的角度解释陶瓷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答:结合键:离子键,共价键。由于键能强,所以陶瓷材料有良好的抗压性,硬度高,二键结合时,外层电子处稳定,不自由运动,所以熔点高,耐氧化性高好,化学稳定

性高。

49、从显微结构看,陶瓷材料主要有哪些相构成?并分别说明各构成相的主要作用及其

对陶瓷性能的影响。为什么外界温度的急剧变化可以使许多陶瓷器件开裂或破碎?答:

晶相,玻璃相,气相和晶界;晶粒是陶瓷最主要的组成相,晶相的性质是影响陶瓷性能的

主要因素;烧成-冷却过程中,晶界处产生热应力,出现微裂纹,降低陶瓷强度。玻璃相的作用,粘结分散的晶粒,抑止晶粒长大;填充晶粒间的空隙,填充气孔,提高致密度,降低烧结温度。气相会降低陶瓷强度,造成裂纹。保留一定的气相,陶瓷的比重小,绝热性好。因为大多数陶瓷主要由晶相和玻璃相组成,这两种相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由高温很快冷却时,每种相的收缩不同,所造成的内应力足以使陶瓷器件开裂或破碎。50、分析滑石Mg3[Si4O10](OH)2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答:滑石的结构为复网层

结构。它是由硅氧四面体层,八面体层和硅氧四面体层组成,上下层均为硅氧四面体层,

上层活性氧全向下,下层活性氧全向上,中间夹一镁氢氧层(由1个Mg2+,4个O2-,2个OH-组成八面体)。每一个活性氧同时连接1个[SiO4]四面体和3个[MgO4(OH)2]八面体,每一层O2-电价饱和。层与层间结合为范德华键,层间键合弱,易沿层面解理。故滑石。51、

分析钙钛矿CaTiO3晶体的结构。答:钙钛矿呈立方体晶形。在立方体晶体常具平行晶棱的条纹,系高温变体转变为低温变体时产生聚片双晶的结果,在高温变体结构中,钙离子位于立方晶胞的中心,为12个氧离子包围成配位立方-八面体,配位数为12;钛离子位于立方晶胞的角顶,为6个氧离子包围成配位八面体,配位数为6。

52、高岭石的结构是:答:三斜晶系,单网层结构:硅氧四面体层和八面体层下层为硅

氧四面体层,硅氧四面体中的活性氧向上;上层为八面体层(由1个Al3+,2个O2-,

4个OH-组成),每一个活性氧同时连接1个硅氧四面体和2个[AlO2(OH)4]八面体,层与层间为氢键结合,结合力较弱,层间易解理成片状,但OH-O之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单网层之间水分子不易进去,不因水含量增加而膨胀。

53、炭黑按用途分为哪两大类:答:分为色素用炭黑和橡胶用炭黑,色素用炭黑是颜料

作用,橡胶用炭黑用来补强。后面的可以不抄,遇到题了再抄:一次结构,化学键合,稳定;二次结构,两个以上的凝聚体或附聚体,范德华力,空隙较大。54、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组成:答: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不同

的物质经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多相固体材料。组成:基体相,分散增强相,界面相。55、复合材料所用的增强材料分类:答: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短纤或晶须增强复合材料,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状材料增强,三位编织复合材料。

扩展阅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学习心得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研修体会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材料专业首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全面进入专业领域、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课程。它概念多、学科知识面宽、应用基础理论广,既包括基本原理,又涉及工程实践应用,无论是学生学起来,还是教师教起来都相当有难度。通过学习顾宜教授及其教学团队讲授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课程的教课规律,熟悉了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油了更深入的了解。

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内容,讲授内容要有详有略,有舍有取,对基本概念应讲透,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精讲,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体。在本课程中,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教学大纲,重点讲授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相图、扩散及相变等基本知识,对其它内容,例如凝固、固体材料的结构、材料的表面与界面、金属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材料的变形、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固体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材料概论等知识,采用引导自学或简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相关知识。部分内容在材料物理专业的其它课程中会做详细讲解。由于学时不断减少,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各知识点。

《材料科学基础》各部分内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上课之初一定要把该门课程的各部分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说明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教学过程中,从一个教学内容转到下一个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做好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工作,因为它起到贯通内容完整性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讲解晶体缺陷时,一定要求学生对晶体结构知识全面掌握,而在讲解扩散与相变时,要求学生对晶体缺陷知识熟练掌握。在授课进度安排上,一定要保证前一部分内容已经熟练掌握,才能安排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

为了解决这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内容多,概念多,理论性强的问题,除了授课时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课外多做习题外,更新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学习,将是重要的途径。以往课程教学手段主要是采用课堂面授方式,利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生动丰富地讲透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学面也很窄。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形象生动的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知识进行学习和讲授,此外给学生讲授一些自己在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或者课题,并用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进行了解决和做出的成果,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提高感染力。

现代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材料科学发展迅速,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适当安排部分章节让学生自学。学生通过查找相关参考书籍,总结概括自学部分的知识要点,然后分小组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材料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结合生产实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最后要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安排中,在开设基础实验、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多开设计型、综合型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学名师是如何讲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并且学习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会。作为年轻教师,通过学习顾教授的课程,加深了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学习和系统的串联,为以后的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和在头脑中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6282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