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补勘等工作汇报
水文地质补勘进度汇报:6#、7#孔已施工完毕;1#孔累计钻进714m,进入奥灰114m;2#孔累计钻进255m,进入5#煤下部,因岩性破碎漏水严重,影响钻进,目前正在堵漏,堵漏材料已经使用20吨;3#孔累计施工454m,进入奥灰387m,目前水量在5.85m3/h,水压0.38Mpa,预计明天完工;4#孔累计钻进812m,进入奥灰199m;5#孔累计钻进818m,进入奥灰46m;总累计进尺4033m。预计野外工作在12月中旬结束,12月末出最终报告。
水文地质补勘工作延期主要原因:1、5#钻孔见奥灰深度增加了107m;2、2#孔下大雨水车进不去,累积影响一周时间;岩性破碎,漏水严重,堵水时间长等。
黄玉川煤矿概算调整情况:黄玉川煤矿概算调整于201*年11月5日,经神华集团工程管理部、造价管理中心有关领导及专家进行了评审,审查认为这次概算调整符合修改初步设计概算编制要求,基本反映了工程实际全貌。总体来说矿建工程偏低;安装工程及设备购置费基本合理;土建工程比较宽松;建设管理费用列入矿自营生产储备队伍相关费用有些偏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集团审批。
扩展阅读: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勘报告(修改版)
贵州湘能矿业集团
下河坝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查
报告
报告提交单位:下河坝煤矿生产技术科报告提交日期:201*年12月01日
I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目录
第一章概况...........................................4
第一节目的.......................................4第二节任务.......................................4第二章矿井及井田概况.................................4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5第二节矿井位与交通.............................6第三节地形地貌...................................7第四节气象、水文.................................8第五节地震....................................8第六节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8第三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9
第一节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9第二节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10第三节本次工作情况..............................10第四章地质概况......................................10
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11第二节矿区地质特征..............................12第五章煤矿、老窑及井下采空区积水情况................17第六章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8第七章井田水文地质..................................18第八章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24
第一节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24
第二节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24第九章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21
2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
附件:
1、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结果表。附图:
图号12345顺序号12345图名下河坝煤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下河坝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图下河坝煤矿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下河坝煤矿矿井充水性图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比例尺1:201*1:201*1:10001:201*1:500
3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
为加强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做好水害防治工作,有效避免水害事故的发生,贵州湘能矿业集团特委托贵州省西能煤炭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能公司)于201*年11月开始对下河坝煤矿矿区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共设计钻孔共4个,截止201*年4月底4个钻孔全部完工,共完成钻探工程量1346.43m。
本次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将充分利用西能公司已竣工钻探资料,结合井下采掘情况、已经揭露的水文地质和地面水文地质调查资料,由矿井生产技术科结合已掌握的水文地质资料,编制《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
本次编制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的目的是结合矿井原有水文地质资料及近几年生产变化情况,进一步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为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第二节任务
1、收集矿区以往勘探资料及矿井开采及采空区的有关资料,特别注重收集本次西能煤炭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的勘探资料;
2、调查矿区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情况;
3、调查矿井井田范围内及以外100m内老窑老硐、废弃井巷的位,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并对积水情况进行预测;
4、调查矿界内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断层富水、导水性;
5、分析充水因素,论述充水特征;6、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分析预算,并实地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提出矿井防治水方案;
7、提交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及相关图件。
第二章矿井概况
4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基本情况
下河坝煤矿位于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小黄草坝村,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为煤,生产规模为15.00万吨/年,矿区
2面积为0.9368km,设计服务年限10年。据开采设计可采煤层九层,分别为3#、5#、7#、9#、12#、17#、19#、26#和29#煤层。矿井工程建设计划工期21个月,原概算总投资4324.2万元。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工业场地布在矿区东北部。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采,开采上限标高+1550m,下限标高+1200m。主斜井与副斜井布在17号煤层底板较硬的岩层中,回风斜井基本上沿17号煤层布。初期布两个区段,区段垂高50m,分别为111区段(1400.01350.0m)和112区段(1350.01300.0m),在1300.0m标高设中央泵房与水仓。各开采煤层属倾斜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矿井建设概况
下河坝煤矿(整合)建设项目,由贵州省盘江煤电(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经贵州省煤炭管理局以《关于对盘县科协乐民下河坝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黔煤规字[201*]299号)批准。由贵州省盘江煤电(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盘江监察分局以《关于贵州省盘县科协乐民下河坝煤矿(整合)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黔煤安监盘字[201*]220号)审查了下河坝煤矿(整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
项目建设于201*年开工,建设单位为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通过1年多时间的建设,矿、土、安三类工程已经完成并满足矿井生产需要,共建有53个单位工程(其中矿建21个、土建15个、机电安装17个)。矿井开拓、提升、运输、通风、瓦斯抽放、监测监控、消防洒水、给排水、供电等系统已经形成,矿井配套工程、后勤保障等系统已投入正常使用,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建立。
201*年11月20日,向六盘水市煤炭管理局呈报了《盘县科协乐民下河坝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及请示报告》,201*年12月15日六盘水市煤炭管理局作了随文批复《市煤批字[201*]19号文件》,根据该文件的要求,下河坝煤矿于201*年12月16日开始进行联合运转。进入联合试运转以来,各系统运行正常,各单位
5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工程质量可靠;201*年9月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两证验收,是六证齐全的生产矿井。
3、生产情况(1)开拓方式
开拓布:矿井开采上限标高+1550m,下限标高+1200m,设计为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采,水平标高+1200m。根据原矿井开拓布情况,原老井1402石门水平标高设110石门(1408.0m标高)。110石门以下设计区段垂高50m,初期布两个区段,分别为111石门(1350.0m标高)和112石门(1300.0m标高),在1300m标高设中央水仓。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工业场地利用下河坝煤矿老井与扩能井工业场地,利用原扩能井:主斜井作为主井,副斜井作为风井,在两井口之间新掘副斜井。其中主斜井用作主运输,铺设大倾角皮带运输煤炭;副斜井用作辅助运输,铺设轨道,辅助运输采用绞车提升矸石、材料、设备及人车,同时铺设管、线及电缆;回风斜井安设主扇对矿井通风。
(2)工作面布及采掘系统现生产工作面1171工作面。
采面接替情况1171工作面(201*年05月~201*年元月)→1172工作面(预计201*年2月~201*年元月)。
4、井田概况
矿区位于盘南背斜转折端附近,矿区内出露地层为龙潭组上段、龙潭组中段、飞仙关组上段及三叠系下统、二叠系上统。
第二节矿井位与交通
1、矿井位
下河坝煤矿位于盘县南部乐民镇小黄草坝自然村境内,属盘县煤管局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0′03″~104°30′56″,北纬25°39′18″~25°38′20″。原下河坝煤矿和大冲煤矿两个煤矿整合成下河坝煤矿,下河坝煤矿井田边界由9个拐点连线组成,形状为一不规则的多边形。东、南界接近乐民河;北至小星地;西临F2断层走向线;东至煤层露头。
6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下河坝煤矿矿区拐点直角坐标如下表:
点号01234XY点号X282597135470672528267312825859354512706282685328260623545147572826208282647235451575828265032826495354515952矿区面积:0.9368Km,开采标高:+1550m∽+1200m。Y35451605354514913545109835451574
2、交通情况
该矿距盘县城关镇直线距离30km,乐民镇2km,南昆铁路威箐站4km;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本井田北部外侧经过,有简易公路与煤矿相通,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图。
下河坝煤矿交通位图
第三节地形地貌
该区地处贵州高原西部边缘,属低中山丘陵地貌。井田地势中部高,北西、南东两侧低,总体呈北东南西向的脊状山。区内最高点为矿区中部山顶,海拔1642.4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的乐民河床,海拔1495m,最大相对高差147.4m。
7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第四节水文、气象
1、水文
该矿区所在区域属珠江水系南盘江上游支流黄泥河流域。矿区内发育有小黄草坝河,自北向南环绕矿区北、西、南边界在乐民焦化厂汇入乐民河。溪沟水流量2.88L/s(201*年6月12日于小黄草坝村段),丰水期流量较大。对未来采矿有一定影响。2、气象
矿区所在地气候属亚热带夏湿春干温暖气候。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本地区气候特点是“四季无寒暑,一雨变成冬”。年最高温度+34.6C,最低温度-6.4C,年均温15.2,1月均温3~6.3,7月均温19.8~22。全年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0~1500mm,年最大降雨量2105mm,降雨量和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多出现在5~10月份,雨季降雨量为年降雨量的87.4%,12月~翌年3月为枯季,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的6.1%。无霜期200至300天。年均日照时数为1594.3小时。最大风速14m/s,风向主要为东南风。
第五节地震
根据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1993年4月颁布的《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第六节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据开采设计及现场调查,选用MD155-30×9型水泵4台,流量3
155m/h,扬程270m,正常涌水时1台工作,2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2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配套电机型号:YBK2315L2-4,功率185kw,电机转速1486r/min,额定电压380/660V,选用内径Ф150和内径Ф200的两趟无缝钢管铺设排水管将水排至地面。主要泵房和通道布在副斜井与回风斜井之间,排水管沿副斜井布,副斜井、回风斜井为安全出口。矿井现正
33常涌水量28m/h、最大涌水量59m/h,排水设备设施均按正常涌
33水56m/h、最大涌水量118m/h进行设计选型。水仓容量必须为8
32×28=224m。下河坝煤矿主副水仓断面均为7.1m,长度170m,共
8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计容量1200m,水仓容量满足要求。矿井所有上、下山、平巷内均设有水沟,必须经常清理水沟内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水沟畅通,要保证排水系统可靠。排水系统祥见矿井充水性图(附图3)。
第三章以往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评述第一节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
1、1957年4月,原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地质八队对黔西地区进行地质测量,填绘了1/10万地质图,提交《黔西南煤田盘县区地质查勘报告》,对煤系地层有了初步了解。本矿区位于该填图范围内。
2、201*年6月~10月,贵州煤田地质局159队分别对大冲煤矿和下河坝煤矿进行了地质简测工作。并分别提交了《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大冲煤矿地质简测报告》和《贵州省盘县水塘勘探区下河坝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3、201*年6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对原下河坝煤矿进行了储量核实,提交《贵州省盘县乐民镇下河坝煤矿矿产资源量核实报告》,核实原下河坝煤矿资源量315.3万吨。该报告由六盘水市国土局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
4、201*年5月,盘江煤电(集团)勘测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贵州省盘县科协乐民下河坝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为:东部(浅部)以煤层风氧化带下限或F3断层上盘为界,西(深部)至准采标高+1200m或至矿权边界;南、北两边均以矿权边界为界;算量煤层共9层,分别为:3、5、7、9、12、17、19、26、29号;所有算量煤层硫分(St,d)均≤3%;报告所采用算量工业指标分别为:最低可采厚度0.60m(按煤层倾角27°计)、最高灰分(Ad)40%、最高硫分(St,d)3%。
5、201*年5月,贵州西能煤炭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提交了《贵州盘县下河坝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1*年4月30日,采矿权范围内(准采标高+1550+1200m),煤炭资源储量共计1536万吨。其中,采空量11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41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111b)类674万吨,(333)类744万吨。
另外,区内准采标高范围内另有高硫煤资源量562万吨。其中,
9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采空量21万吨,(332)类54万吨,(333)类487万吨。与201*年核实报告重叠范围比较,本次核实保有资源储量共计增加3万吨。资源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两报告资源储量估算截止日期间的采动消耗以及两报告对应的算量煤层所采用的厚度、视密度值存在一定变化所致。
重叠范围外,本次核实新增资源储量共计1083万吨。
第二节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本次工作仅收集到的地质资料,包括:可采煤层资料、《贵州省盘县科协乐民下河坝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盘江煤电(集团)煤矿研究设计院)和《下河坝资源整合开采方案(15万吨)说明书》(盘江煤电(集团)煤矿研究设计院)、《下河坝煤矿安全专篇》(盘江煤电(集团)煤矿研究设计院)、《贵州省盘县下河坝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西能煤炭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基础地质资料,其完整性、可靠性好。
第三节本次工作情况
下河坝煤矿生产技术科接受任务后,组织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于是201*年11月14日至11月21日对下河坝煤矿进行了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本次戡查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地方煤炭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收集了盘县下河坝煤矿区域范围内水文地质资料及生产地质资料,使用了矿井的井上井下对照图和生产报告的地质成果。修测了水文地质填图内容,CAD软件成图,完成矿区范围及其矿界周边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详见附图。
本报告利用了上述成果的部分资料,得出的工作成果包括:编写《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补充戡查报告》文本一份、绘制《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附图4张。
第四章地质概况
10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层
在地层区划上,本区位于扬子区、兴义-开远分区、兴仁-弥勒小区。该小区地层主要特点为:缺失侏罗系、白垩系;二叠系、三叠系发育完好,分布广泛;泥盆系及以下地层未出露。该区域地层系统,见表4-1。
表4-1区域地层系统简表年代地层界系第四系第三系统岩石地层组(段群)南屯组松坡组窑上组上第三系高坎子组翁哨组上坝组彭家屯组二桥组火把冲组把南组赖石科组法郎组关岭组永宁镇组下统飞仙关组龙潭组二叠晚古生界系中统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茅口组栖霞组梁山组马平组石炭系下统大塘组岩关组摆佐组灰白-深灰色灰岩、含燧石灰岩、白云岩及砂岩、页岩,产泡沫内沟珊瑚、假乌拉珊瑚、贵州珊瑚及细线贝等。上统达拉组滑石板组岩性简述厚度(m)新生界黄、灰色粘土、亚粘土、亚沙土及沙、砾石。局部夹泥炭1-2层。灰色泥岩、含砾砂质泥岩、碳质泥岩及砾岩、含砾砂岩。夹褐煤1-10层。褐红色、灰色砾岩、含砂砾质泥岩及少量砂岩,局部夹透镜状褐煤线。灰、黄绿色泥岩、砂岩、石英砂岩,中上部夹碳质泥岩及煤层(线)。产粗菊石、云南蛤、鳞羊齿等。灰、黄灰色泥岩、泥质灰岩、灰岩及白云岩,底层为“绿豆岩”。产粗菊石、琴式厚保海扇等。紫红、灰绿及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灰岩、白云岩、溶塌角砾岩。产克氏蛤、蛇菊石、提罗菊石等。由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及泥质灰岩组成。灰绿色,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组成。灰、灰黄色石英砂岩、泥岩、灰岩、燧石灰岩、白云岩。底部夹碳质泥岩及煤层(线)。产米斯蜓等。浅灰、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偶夹泥页岩。产麦蜓、假希瓦格蜓。灰白、深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产假史塔夫蜓、纺缍蜓等。0-12063-135727下第石脑群三系上统中生界三叠系中统230012361379225.4265-597743183665>1210二、区域构造
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Ⅰ级)、黔北隆起(Ⅱ级)、六盘水断陷(Ⅲ
11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级)、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Ⅳ级)的西部。该区域构造线呈NE向,如平关向斜、盘关向斜、水塘向斜、盘南背斜、青山向斜等,多由一些宽缓背、向斜组成,断层亦以NE向为主,其中盘县断裂规模最大,其延伸长度达数十公里,南西端延伸至云南省。本区位于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四级)西部水塘向斜(遭破坏)的北西翼,位于盘县大断裂的东南侧,其北西为盘关向斜,其南东为盘南背斜和青山向斜。见区域地质构造略图2-1。
图4-1区域地质构造略图
第二节矿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
12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二段(T1f)及第四系(Q)。龙潭组为矿区含煤地层,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飞仙关组与下伏龙潭组则呈整合接触,两者间无明显的沉积间断。区内地层系统,见表2-2。
12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表2-2矿区地层系统简表系第四系统组段第二段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龙潭组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代号QT1f2T1f1地层厚度0-20m233m150m225.42m200-350mP3lP3β
地层岩性特征,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出露于矿区北部和东部边缘地带。为灰绿、深灰色拉斑玄武岩、玄武岩,致密块状,坚硬、具大量紫红色铁质浑圈,具气孔、杏仁状构造。顶部为一层褐红、浅灰色块状~似层状凝灰岩,厚0.7010m。该组钻孔未揭露全,邻区组厚200~350m。
2、龙潭组(P3l)
为一套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含煤沉积。主要由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常夹菱铁质条带,局部夹炭质泥岩、泥质灰岩薄层。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底部为1~5m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含煤24~30层,含可采煤层12层(3、5、7、9、10、12、13、15、17、22、24、26号)。产大羽羊(Gigantopterissp.)、栉羊齿(Pecopterissp.)等植物化石和腕足、瓣鳃类动物化石。组厚约225.42m。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本区龙潭组为广义龙潭组,其上部(第三段)大致与汪家寨组或长兴组层位相当。
根据岩性岩相、生物化石及含煤性,并参考盘县地区龙潭组传统划法,区内龙潭组亦可分为三段:
1(1)下段(P3l):龙潭组底界~24号煤顶,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以产植物化石为主,仅上部偶见动物化石。含煤69层,其中24、26号为可采煤层。该段以含植物化石为主,煤层变化大,时有尖灭,煤层硫分高。段厚平均42.52m。
2(2)中段(P3l):24号煤顶~12号顶。岩性以粉砂质泥岩、
13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以产植物化石为主。含煤510层,其中,可采煤层5层(12、13、15、17、22号)。该段主要含植物化石,煤层层间距较小,稳定性较好,硫分“下高上低”,中上部煤层相对较低(为中高硫),可能代表前三角洲下三角洲相沉积环境。段厚平均69.05m。
3(3)上段(P3l):12号煤顶~龙潭组顶界。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盛产动物化石(3~5个动物化石层位),常与植物化石间互出现。含煤1011层,其中,可采煤层5层(3、5、7、9、10号)。该段动、植物化石相间出现,煤层稳定性较好,层间距较大,煤层硫分相对较低,以中高硫为主,可能代表泻湖、湖坪下三角洲相沉积环境。段厚平均113.85m。
3、飞仙关组(T1f)
岩性主要由灰绿、灰黄色、灰紫色、紫红色、暗紫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区内出露不全,仅有第一段、第二段,残留厚度约240m。
1(1)第一段(T1f)
由灰绿色、灰黄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组成,下部水平纹理较发育。产舌形贝(Lingulasp.)、克氏蛤(Claraiasp.)等瓣鳃类动物化石。段厚150.00m。
2(2)第二段(T1f)
由紫色、灰紫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下部常夹少量灰绿色。产少量王氏克氏蛤(Claraiwangi)、克氏克氏蛤(Claraiaclaraisp.)、正海扇(Eumorphotisbittnersp.)等瓣鳃类动物化石。区内出露不全,残留最大厚度为约为90m,邻区段厚为233.82m。
4、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煤系地层之上。由松散的残积、坡积物、冲积物等组成,岩性主要为亚粘土、砂质土及砂砾等,分选性差,未胶结,分布零星。厚度0~20.0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二、矿区构造
下河坝煤矿位于盘南背斜转折端附近,盘县断层东侧,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约北东35°,倾向北西,倾角约6°~30°,一般24°左右。矿区内及周边地表发育有断层3条:F2、F3、F5。其
14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中F2断层和F3断层断距较大,为矿区边界断层,对矿区内的开采活动影响不大,但据钻探及井下采掘揭露显示,区内隐伏小断层较发育。总体而言,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断层分述如下:(1)地表踏勘
a、F2正断层:位于矿区西部,断层走向北东40°,倾向北西,倾角60°左右,断层上盘为永宁镇组石灰岩、下盘地层为飞仙关组地层。该断层向南及向北东延伸出矿区外,断层落差大于200m。
b、F3正断层:位于矿区东部,沿矿界边缘经过,延伸长度大于1000m。其南段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北段走向拐至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倾角60°。地表显示为龙潭组地层部分缺失,与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呈断层接触,落差大于50m。
c、F5正断层:发育于矿区西南部边缘,区内延伸长度约280m。走向北西约18°,倾向南西,倾角52°。地表显示飞仙关二段地层重复于一段之上,落差约100m。
(2)钻孔揭露:
d、F101-1逆断层:为隐伏断层。101号钻孔于孔深165.17m揭露,孔内见13、15号煤层重复,落差25m。
e、F202-1正断层:为隐伏断层。202号钻孔于孔深185.36m揭露,断层落差小,约2m,断失5号煤层。
f、F202-2逆断层:为隐伏断层。202号钻孔于孔深202m揭露,5、7号煤层间地层重复约15m。
g、F301-1正断层:为隐伏断层。301号钻孔于孔深146.10m揭露,断失17号煤层,落差约10m。
(3)井巷揭露:
h、F3-1正断层:为隐伏断层,3号煤层采掘井巷揭露。位于矿区范围内3号煤层西南角。断层走向北西14°左右,倾向南西,倾角61°,落差约12m。
i、F7-1正断层:为隐伏断层。7号煤层采掘井巷揭露。位于7号煤层中北部。断层走向东南16°左右,倾向北东,倾角52°,落差约3m。
j、F7-2正断层:为隐伏断层。7号煤层采掘井巷揭露。位于7号煤层中北部,F7-1正断层以南。断层走向东南45°左右,倾
15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向南西,倾角38°,落差约4m。
k、F6正断层:为隐伏断层。17号煤层采掘井巷揭露。位于矿区中东部。断层走向为近北西至南东向,倾向北东。其东端交于F3断层。落差约20m。
断层特征见表2-3。
表2-3断层特征一览表断层编号F2F3F5F101-1F202-1F202-2位置矿区西部边缘外矿区东部矿区西南部边缘101钻孔202钻孔202钻孔性质正正正逆正逆走向NE-SWNW18°倾向NWSW倾角(°)606052落差(m)201*010025215延伸长度(km)0.61.00.28控制程度地面有观测点。地面有观测点。切割P3l。地面有观测点。切1割T1y。岩芯破碎,倾角突变(20°~50°)。岩芯见挤压现象。断失5号煤层。岩芯破碎,见挤压滑面,倾角突变(25°~90°)。岩芯破碎,见断层破碎带,倾角突变(20°~60°)。井巷工程控制。井巷工程控制。井巷工程控制。井巷工程控制。F301-1F3-1F7-1F7-2F6301钻孔3号煤层西南角7号煤层中北部7号煤层中北部矿区中东部正正正正正NW14°NS16°NS45°NW-SESWNWSWNW61523810123420三、岩浆活动
矿区内及周边区域,在东吴运动(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期间,有大规模基性岩浆多期、多旋回喷溢,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岩性为深灰色、墨绿色、灰绿色玄武熔岩、拉斑玄武岩、集块岩及凝灰岩,偶夹砂泥岩或煤线,成为含煤岩系的沉积基底,对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古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宏观控制作用,但对煤层煤质无影响。
16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第五章煤矿、老窑及井下采空区积水情况
一、矿区内老窑
矿区内的小煤窑开采时间长,历史悠久。老窑较多,因为是自采自用,开采范围不大,开采深度小,一般开采巷道长度为几十米,最多200余米。根据老窑调查资料,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多有顶板滴水,淋水现象,与大气降水有密切联系。停采后多有积水,矿井开采时极易发生透水事故。本矿存在小(老)窑积水的威胁。
根据矿井已有的资料以及调查走访,目前矿区内共有3个煤矿开采的采空区,井口已废弃或封闭,井口垮塌,无法取得详细资料,面积及储水空间不明确。通过走访当地村民、矿方工作人员和当地煤管部门,采空区存在一定的积水,估算采空区面积共
2267570m,其中3煤层采空面积为55120m,17煤层采空面积为
212450m。采空区高度按3、17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75m、2.50m
3计,按照采空区面积的30%计,估算储水量约为38275.5m,对煤矿的开采存在一定的影响。
井口内小煤窑资料序井筒方位井筒长度井筒倾角号(度)(米)(度)xyz12826853.94735451276.461514.532080-2522826915.18035451387.651511.816075-2332826148.49235450809.491497.111259-25开采情况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二、周边煤矿
下河坝煤矿周边有丁家园煤矿,该矿位于下河坝煤矿北侧,相毗邻。生产规模60万吨/年,主要开采3、5、7号煤层,属高瓦斯矿井。三、采空区
(一)原下河坝煤矿和大冲煤矿采空区
原下河坝煤矿井巷布主要开采3#、9#、12#、17#煤层;下河坝煤矿老井3#、9#煤层现所采最低标高为+1402石门水平,标高为1406.5m,1402石门以上3#、9#煤层大部分为采空区。下河坝煤矿扩能井12#煤层开采最采最低标高为+1404.8m,在1404.8标高以下布有下山探巷,17#煤层开采最低标高为+1373.9m;原
17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大冲煤矿老井井12#煤层开采最低标高在1428.4m,并在+1428.4m标高以上5#煤层已大部分采空。采空区面积没有祥细资料无法计算,积水量也无法计算。
(二)整合后下河坝煤矿建设和生产期间井下采掘作业形成采空积水区主要为:
1、矿井南翼大冲老井原1173工作面采空区,采空区面积23
14896m、平均采高1.8m,采空区体积26812.8m,按30%计算积水
36682.8m,标高+1410∽1440m。
22、矿井南翼下河坝矿老井1076采空区,采空区面积22578m,
33平均采高2m,采空区体积45156m,按30%计算积水13546.8m,标高+1430∽1480m。
23、矿井北翼1132工作面,采空区面积22276m,平均采高
332m,采空区体积44552m,按30%计算积水13365.6m,标高+1360∽1400m。
24、矿井北翼1172工作面采空区面积15680m,平均采高2m,
33采空区体积31360m,按30%计算积水9408m,标高+1360-+1400
25、矿井南翼1131北工作面,采空区面积12508m,平均采
33高1.6m,采空区体积201*2.8m,按30%计算积水6003.84m,标高+1360∽+1400m。
第六章区域水文地质概况下河坝煤矿位于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所在区域是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分水岭,矿区处于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区。该区域广泛出露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强烈切割,形成了山峦叠嶂、谷岭相间、坡陡谷深、地面破碎的高原山地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区域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和缓坡,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该煤矿所处区域属珠江流域,区域内河流为南、北盘江支流,呈放射状密布全境。主要有拖长江,乌都河、新桥河、楼下河和西部界河清水河。
第七章井田水文地质
18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一、矿区水文地质
矿区地处贵州高原西部边缘,属低中山丘陵地貌。矿区地势中部高,北西、南东两侧低,总体呈北东南西向的脊状山。区内最高点为矿区中部山顶,海拔1642.4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的乐民河床,海拔1495m,为当地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最大相对高差147.4m。
矿区所在区域属珠江水系南盘江上游支流黄泥河流域。矿区内发育有小黄草坝河,总体流向自北向南,环绕矿区西界汇入乐民河,为典型的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根据矿上提供长期观测质料,河流流量
33为90m/h~720m/h(201*年1月至201*年11月)。河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洪峰多出现在每年的雨季(5月~10月)。
矿区内地表季节性山沟水较多,其流量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变小或干枯,流量大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
1、地层含(隔)水特征
煤层绝大部分赋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区内出露的的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峨眉山玄武岩组。
各地层含(隔)水特征,叙述如下:(一)第四系(Q)
由松散的残积、坡积物、冲积物等组成,岩性主要为亚粘土、砂质土及砂砾等,零星分布于坡麓地带、沟谷中及河边附近。厚度不均,一般0-20m。未见泉点出露。地层渗透性好,有利于降水入渗。地层总体上含孔隙水,富水性较弱,但在小河流经地带,对其进行补给,地层富水性中等。
(二)三叠系下统飞仙组(T1f)
飞仙关组区内出露不全,仅有第一段、第二段,残留厚度约240m。一段与二段岩性有少许差异,其地层的渗透性与富水性也略有不同。
2(1)、飞仙关组第二段(T1f)
矿区内出露不全。由紫色、灰紫色泥质粉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质泥岩,局部地段还含有粉砂岩及细砂岩。该段岩石浅部风化裂隙较为发育,但往深部逐渐减少。该地层含裂隙水,富水性弱,
19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为弱含水层。
1(2)、飞仙关组第一段(T1f)
段厚约150.00m,由灰绿色、灰黄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组成。由于地层泥质含量比第二段多,故浅部风化裂隙更为发育,往深部锐减。该地层虽含有裂隙水,但富水性极弱,为矿区内的相对隔水层。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主要由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常夹菱铁质条带,局部夹炭质泥岩、泥质灰岩薄层,是本矿区的含煤地层。组厚平均225.42m。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地层中虽含裂隙水,但主要富存于局部裂隙发育地段及砂质岩中,其它地段极其微弱,因此总体上视为相对隔水层。
(4)、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出露于矿区北部边缘地带。为灰绿、深灰色拉斑玄武岩、玄武岩,致密块状,坚硬、具大量紫红色铁质浑圈,具气孔、杏仁状构造。该组地层由于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强,岩石裂隙不发育,不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富水性微弱,对茅口组灰岩岩溶水起阻隔作用,因此该组视为隔水层。
(5)、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矿区内未出露,为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微晶及细晶结构,厚度不详,含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强,为区域强含水层。
综上,区内龙潭组煤矿床上覆地层中无强含水层,仅有一弱含
2水层即飞仙关组第二段(T1f),局部第四系(Q)形成富水性中等的潜水含水层(小河流经地段);下伏地层茅口组,为强含水层,峨眉山玄武岩为隔水层。
2、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内褶皱不发育,断层较发育,较大的断层有F2、F3断层。F2正断层位于矿区西部,断层走向北东40°,倾向北西,倾角60°左右,断层上、下盘地层均为飞仙关组地层,该断层向南向北延伸出矿区外,断层落差大约200m左右。F3斜向正断层位于矿区东部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60°,落差50~15m左右。F2、F3断层对地下水的总体分布与运移起控制作用。断层
20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导水性及富水性受断层性质、断裂带发育宽度、两盘岩性及充填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含煤地层大多为塑、柔性岩石,断层破碎带发育宽度一般较小,胶结紧密,裂隙局部发育,且多被泥钙质充填,因此,地下水的赋存与运移受到限制。本区断层在自然状态下导水性弱,局部由于局部胶结性差,岩层中孔、裂隙发育,具一定的导水能力。
3、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本区地表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本次收集了煤矿上小黄草坝河流量观测台帐,记录显示地表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与降水量大小呈动态变化,步调基本一致。
地下水动态亦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1~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3、4月份降为最低值。本次收集了煤矿矿井涌水量观测台帐,记录显示矿井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较为明显,其流量与降水量大小呈动态变化,步调稍有滞后。
二、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
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地下水赋存于其风化带及灰岩、碎屑岩的孔(裂)隙中,为孔(裂)隙水及岩溶水,沿岩层倾向径流,在地势低洼及压力减小处以泉点的形式排泄。
矿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裂隙充水矿床,自然斜坡对降水排泄较为有利,地表发育小黄草坝河,常年流水,横穿矿区,对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如不留够保安煤柱,河水可能流入井下,造成矿井水患。
由于煤系地层本身富水性弱,距离其上下的含水层较远,大气降水和老窑积水成为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大气降水一般沿风化裂隙及冒落带渗入矿井,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加。老窑位于矿井浅部,与地表水体和大气降水联系密切,是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进入矿井的主要通道
岩溶含水层广泛分布在矿区外围西南方3km外,出露面积大,岩溶较发育,补给条件较好。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即大气降
21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水通过封闭洼地中发育的落水洞、漏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接受补给后,主要是由北向南径流。浅层地下水及碎屑裂隙水补给途径主要为面状渗透补给,地下水接受补给后,经短途径流,排往矿区内地形低凹地带小黄草坝河或乐民河中,或以下降泉形式出露。雨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旱季河流补给地下水。三、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埋藏深度1100-1600m,绝大部分煤炭资源量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1495m)以下。区内地表水不太发发育,矿区内发育有小黄草坝河,溪沟水流量2.88L/s(201*年6月12日于小黄草坝村段)。
矿区属低中山地貌,地势中部高,北西、南东两侧低,总体呈北东南西向的脊状山,地形有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水。
区内龙潭组煤矿床上覆地层中无强含水层;下伏地层茅口组,为强含水层,峨眉山玄武岩为隔水层,补给条件差。
断层在自然状态下导水性弱,仅在局部由于局部胶结性差,岩层中孔、裂隙发育,具一定的导水能力。
综上所述,本矿区是以裂隙含水层充水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即二类二型。四、矿床充水因素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为矿区内的主要充水水源,矿区位于补给迳流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与季节和降水强度、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地表水在雨季暴涨暴落。因此,未来矿井应加强雨季的疏排水工作。
2、地表水:矿段内发育有小黄草坝河,河流流向自北向南环绕矿区北、南、东边界在南西角穿出矿区外在乐民焦化厂汇入乐民河,为典型的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幅度大,雨
33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流量为90m/h~720m/h。河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洪峰多出现在每年的5~10月,开采时要留够保安煤柱(或对河床进行治理),防止河水流入井下。但井口位于季节性溪沟附近,雨季应加强防排水工作,以防地表水溃入。
3、地下水动态亦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1~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3、4月
22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份降为最低值。与地表水的动态相比具有一定滞后现象。
###
4、老窑及采空区积水:矿区3、7、9等煤层浅部均有老窑采煤,所以矿井开采时要加强老窑探放水工作。矿区内采空区分布
2较广,面积较大,约89840m。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多有顶板滴水,淋水现象,停采后多有积水,与大气降水有水力联系。所以矿井开采时要加强老窑探放水工作。
5、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龙潭组的裂隙水,在今后开采过程中应作好疏排水工作。
6、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含煤地层上覆的飞仙关组。飞仙关组虽然含水性弱,但与含煤地层直接接触,正常情况下影响不大,但是,如顶板管理不当使冒落裂隙带沟通地表水时,地表水将溃入矿井,造成水害,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应作好探防水工作。茅口组与含煤地层之间有峨眉山玄武岩组相隔,区内峨眉山玄武岩组厚度约200~300m,该组含水性极弱,因此,在开采时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在未来矿井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严防水害发生。五、矿井涌水量预测
下河坝煤矿开采历史较长,煤矿对矿井涌水量作有观测记录。本次收集矿山矿坑排水的相关资料,见表5-1。据所得资料估算未来矿山开采至1100m深度时整个矿山范围的矿井涌水量。
表5-1煤矿开采面积和涌水量统计表煤矿名称下河坝煤矿开采范围面积2(km)0.9368最大涌水量3(m/h)56.6最小涌水量3(m/h)25.9一般涌水量3(m/h)32.2开采深度(m)1300水位降深(m)195采用的方法为水文地质批拟法,计算公式为:
Q=Q0×F/F0×(S/S0)1/2
式中:F未来矿山开采面积,0.9368km2;
2F0矿井已开采面积,0.9368km;S拟水位降深,取值395m;S0矿井水位降深值,195m;
33Q0矿井涌水量,最大56.6m/h,一般32.2m/h。
23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经计算: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常=46m/h;矿井最大涌水量Q最大3
=81m/h。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进行计算,所使用的参数均来自于本矿山的实测资料,资料可靠性好,故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的精度为C级。六、供水水源
乐民河从矿区西南角流过,流量较大,但水质较差。
矿山为生产矿井,供水系统完善。矿区北部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含水层地下水水质相对较好,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矿山可以根据需要考虑选择中统茅口组(P2m)含水层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另外矿山开采时的矿井排水,也可以考虑进行处理后加以利用。
第八章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第一节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一、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
下河坝煤矿煤层所处位地势相对较低,煤矿所在区域相对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495m,准许开采范围大部分位于当地相对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调查时地表溪沟与地下水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矿区地形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矿井涌水较小。预测(估算)矿井老窑积水量较多,开采中应注意防止揭穿采空区而产生矿井突水,其也是矿井采掘影响主要的水体。二、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矿井开采大部部处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时,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老窑积水、地表溪沟,补给方式以地表水的渗入和揭穿采空区后突水为主,但由于开采破坏了顶、底板的天然状态将会造成突水,采掘工程对矿井受水害影响大。
第二节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一、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24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矿井防治水工作主要分为矿井探水、防水及治水。矿井含水层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充水通道主要为岩石节理、裂隙、导水断层,且以顶板进水、渗水、滴水、淋水为主,进水通道为节理、裂隙和其它空隙等,且目前规模不大;大气降水主要通过孔隙、节理、裂隙渗入,补给条件一般;矿井准许开采煤层虽然大部分位于当地相对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在不遇顶、底板岩溶裂隙发育段时一般来说矿井充水量较小,对开采影响也较小,但未来开采过程中,在水头压力作用下,其地下水将可能沿断裂破碎带、岩溶裂隙带、临界隔水厚度带等处向矿坑产生突水,成为矿床充水水源。矿井今后开采时的主要突水点应发生在老窑、采空区积水地带及低于安全厚度的岩溶裂隙发育段。根据充水因素分析,矿井水患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积水。由于是多种充水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以矿井防治水工程量较大,存在一定难度。二、矿井防治水方法(一)矿井防水探水1、地面防水
地面防水是指在地面修筑排水工程和隔水防渗措施,以限制、阻止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浅部地下水补给矿井充水岩层或直接渗入地下。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都是可行的。2、井下防水
井下防水是根据井巷等岩石的水文和工程地质特征,留设防水煤柱和建筑防水闸、防水墙。这种方法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也都是可行的。关键是工作落实到位。3、井下探(放)水
探水是指采矿中用超前钻探方法,查明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前方”的含水构造、含水层、采空区积水水体的具体位。此种方法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二)矿床疏干
矿床疏干是为了减少矿坑涌水量、防止突水、保证采矿安全
25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的一种措施。疏干方式有三种:地表式、地下式和联合式。矿床疏干这种方法技术上难度不大,但从经济上来说则需要较大的投入。
第九章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随着生产、采掘的进展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将随之改变,应根据情况变化定期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做好文字记录,编制好年度或中长期防治水方案及水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方案,以便正确指导矿井的防水、治水工作,并定期绘制符合矿井生产的充水性图。
2、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规范开采,严格遵照《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三留足防隔水煤柱,并及时对矿坑巷道进行有效支护,且在开采前必须先探清采空区及老窑的积水范围、位和容量,以免造成突水等灾害。
3、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的“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措施。
4、对矿坑涌水情况设流量观测站,定期收集气象观测资料,建立矿井涌水量关系曲线图。
5、在矿井较低位建议安装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排水设备、排水管线及备用设备及备用管线,并随着矿井的不断开采,矿井涌水量的不断增大,相应地更换适合的排水设备、排水管线,设安全出口、避水灾线路,以便于水害发生时能安全撤离,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6、矿区内采空区积水是矿井充水的重要因素。因此,矿井在今后的采掘过程中,特别是采空区分布区域。为预防采空区积水突然溃入井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水,加强探、放水的工作和留设防隔水煤柱,采掘时必须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避免突水、透水灾害的发生。
7、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加强探放水工作的落实,对距离含水层较近煤层应按照相应的规范预留足够保护煤柱,避免采掘引起贯穿含水层从而导致重大突水、透水灾害的发生。
8、建议在采空积水区外缘,外推200m圈出积水采空区的警
26贵州湘能矿业集团下河坝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戒线,外推100m圈出积水采空区的探放水线,在掘进工作面进入探放水线后,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在距积水实际边界30m处停止掘进,进行打钻探放水,在确认积水已被基本放净后,才允许继续掘进。
27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水文补勘等工作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水文补勘等工作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