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教学反思
历史十二月份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王艳
自期中考试结束以来,学校教学全面实行了导学案,根据初一及初三的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剩余的课程进行了学案的编写,针对一个多月的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
初一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内容较多,知识点很散,又很碎,历来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怎样使学生们更好地把握知识框架进而形成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落实,是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学案的设计中强化了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再辅之以资料的提供,增强古代史部分的教学效果。但是,初一学生年纪小,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开始的自主学习部分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同样的问题在初三也会出现,但是初三主要是学生“手懒”不愿意动笔造成的。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以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目前是,初一学生填写的过程中尽量的加以辅导,让学生学会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初三则是在学生填写时加大“巡场”力度,督促懒学生进行填写。
设计检测是落实课堂教学内容和发现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拓展性试题的设置,有很好的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在这部分的设计上,一般根据课程的容量合理的编写,基本上都是选择题,很少出非选择题,尽量将大题留在学生作业巩固的基础上进行练习。但是,本学期历史的资料包括《金榜学案》和《随堂检测》。在实行导学案之后,部分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反映,《金榜学案》已经起到了导学案的作用。在印导学案之后,反而增加了学生的作业量。很难实现在课堂上完成《金榜学案》,仅留《随堂检测》作为课下作业的要求。因此初三后期的部分新课运用了《金榜学案》,而没有再印导学案。
再一方面,学案中的历史探究题,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都有懒惰的现象,等着老师说答案,这种方式对于开卷考试,题型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不利于学生主观题的得分。这一问题,还是应该加大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力度。
另外,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不利于学生的一面就是讲学案的保管问题,如果一科对于学生来说或许好保管,总会出现讲学案遗失的现象。
在以后,尤其是下学期开始的教学中一定要尽量的寻求到较好的解决方案,以便于师生都能在导学案的运用中得到提高。
扩展阅读:教学反思十二月份
对教学知识的处理的一点感触
赵凤仙
一直感叹自己带的这一帮学生基础太差,总想着这往后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教给他们,也尝试着各种方法,如之前的小组学习法。可是该会的孩子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能掌握,不会的孩子还是掌握不了,无论怎样的启发,如同是注定的,就是弄不明白自己学习的数学是怎样的“怪物”。
可是最近的一次教学中,发生了一件让我久久无法忘记的事,是我确信这些孩子并不是全是“笨蛋”,即使最不可能的掌握的孩子,只要方法是适合他(她)的,他(她)是能掌握的。
数学已经上到第四章,今天的内容是《角的运算》,在上课之前,有学生就过来问我关于书上角的计算的练习题。在帮助他理解计算的方法时,我没有看课本的例题,也可能是自己总是很忙,没有仔细看课本的例题的解题思路。我只是按着自己的想法类比小学数字的四则运算来计算60进制的角度。发现等我回答过他的问题后,自己对这堂课的处理的思路是那样清晰,不在拘泥课本上的解答,我完全可以将角度的计算当成小学的数字的加减乘除,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比如:153°39′44″+26°40′28″竖式为153°39′44″+26°40′28″
179°79′72″
之后只需要将结果从后向前按满60向前位进一就可以!这种方式也可以处理角度的减,乘,除都可以!这样连班级数学成绩最不好的孩子都知道如何进行角度的计算,看到这点感到特别的轻松,不仅是我轻松,我想孩子也是,当他们感到数学学习并不是那么不可琢磨,那么抽象后,解决问题后的高兴同时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想,如果以后多对数学教材多加研究,用孩子的视角看教材,多想想可不可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诠释教材,最好是出现学生熟悉的方式处理新的问题,那将会事半功倍。而这一切只需要教师静下来多看看,多听听孩子大想法,决不能自顾自上一成不变的教材,学生和老师都不会感觉到教学的快乐!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十二月份教学反思》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十二月份教学反思: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